从节约利用角度浅谈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式

从节约利用角度浅谈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式
从节约利用角度浅谈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式

从节约利用角度浅谈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式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但是,自然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它具有有限性和稀缺性;而人类的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却是无限的,尤其是最近几年,自然资源的开采量和使用量都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这样,在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之间就产生了比较突出的矛盾。而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可持续地利用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总的来说,可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要做到“开源节流”这四个字。然而,“开源”对于人类来说难度较大,因为像“探测并开发新能源”这种事情并不能在一朝一夕间完成,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相比之下,“节流”就容易实现得多,因为“节流”是建立在现有资源利用方式的基础之上的,不需要做出根本性的改动,它所要求的是优化现有的资源利用方式,以达到减少资源投入、降低消耗和浪费、提高使用效率的目的。本文将从科学技术、国际经验和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分析如何才能实现自然资源的节约利用。

关键词:节约利用内涵科学技术国际经验日常生活

1.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

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指在人类与自然资源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合理配置,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质量和数量不被降低而有所提高,从而满足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性、代内与代际间不同人、不同区域之间在资源分配上的公平性,以及自然资源动态发展能力等。它是自然资源作为基本生产要素在质和量上对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支持或保证能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资源利用的可持续,环境生态的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可持续,人口与社会的可持续。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个产业部门,通过行政、法律、技术、经济等综合性措施,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水、能源、矿产、建材,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不仅是我国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而且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唯一出路。

我认为,了解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及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可以让我们对节约利用自然资源有一个更清晰、更理性、更科学的认识,它能在我们节约资源的实际操作中起到宏观的指导作用,并能让我们的奋斗目标变得更具体、更明确。

2.节约利用自然资源与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实现自然资源节约利用的目标,并实现经济、环境、社会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的进步。而在当前节约利用资源的问题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依靠科学技术去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尽量减少资源的浪费与消耗,尽可能多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因此,科学技术在“节流”方面应该发挥关键的作用。它是节约利用自然资源的根本性措施。

从自然资源的开采环节来看,应该充分利用科技加强对各类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大力推进矿产资源深加工技术研发,进一步完善矿产开采、遴选、冶炼工艺,提高矿产资源回采率和综合回收率。同时,也要大力推进尾矿、废石的综合利用。例如,我国有三大共生矿产区:白云鄂博铁矿稀土产区,攀枝花钒钛磁铁矿产区,以及金昌镍铜矿产区。以攀枝花为例,我国当前主要开采攀枝花地区的铁矿,而铁矿中伴生的其它珍贵矿产,如钒、钛、铬、

钪、钴、镍、镓等,却因为现有技术水平不高的原因无法被开采出来。这些珍贵的矿产往往遗留在炼铁后的尾矿、废矿之中,被当作废物随意地堆积在一旁或者干脆直接扔掉。这样一来,资源的利用率就被大大降低。如果我国的科技水平足够高的话,就可以在炼铁的同时分离出这些珍贵的有色金属,缓解我国自然资源供应紧张的局面,减少对进口资源的依赖。由此可见,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自然资源的开采环节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在这个环节节约大量的资源。

从自然资源的消耗环节来看,应该加强对钢铁、煤炭、电力、石化等行业能源、原材料、水等的消耗管理,实现能量梯级开发与利用、资源高效利用与循环利用。在降低资源消耗这个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工艺改进、管理加强、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直接带动了中国能耗强度的降低。以发电厂的煤炭消耗为例,过去20年,中国6MW及以上电厂,发电热耗效率水平有了显著改善。发电标准煤耗由1982年的404g标准煤/kW·h,下降到2002年的356g标准煤/kW·h,平均每年下降2.4g标准煤/kW·h。虽然成绩显著突出,但我国的能耗水平仍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利用科技降低资源消耗这个目标仍然任重道远。

从自然资源的回收利用环节来看,应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等的回收利用。同时,我们还可以大力扶持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并建立和完善垃圾分类和分选系统,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有句话说得好:“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科技从废物、垃圾中获取有用之物,实现资源的二次利用与重复利用,最大限度地挖掘出资源的更多利用价值。在这个方面,我们应该向近邻日本学习。日本人为了将垃圾更充分地回收利用,对垃圾种类进行了精细的划分,并且回收十分及时。它们将垃圾粗略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类垃圾和粗大垃圾,这几类再细分为若干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又可分为孙项目,以此类推。日本人在回收利用资源这方面的经验十分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科技除了能在“节流”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外,还可以帮助实现“开源”。我们可以期盼依靠科学技术去寻求新的替代能源,使以前人们难以想象具有利用价值的自然物成为宝贵的资源,为人类突破资源供给的限制带来希望。但是,这比实现“节流”的难度大得多,目前来看不能在短时间内达到节约利用自然资源的目的。

3.节约利用自然资源的国际经验

节约利用自然资源、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全人类的责任,更是增强全球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各国都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来提出相应的要求,制定合适的策略。因此,在节约利用自然资源这方面有一些国际经验可供我们参考。下面将介绍一些各国普遍采取的、除科技手段以外的节约资源的措施。

3.1推动政府优先节约

政府的率先垂范与导向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政府应该向全社会做好示范,起到领导与表率的作用。政府机构应该做到控制或降低资源消费增长幅度,减少公共财政支出,推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引导全社会节约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例如,美国专门制定了白宫短期及长期节能行动计划,并在法律中对政府节能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规定。

3.2制定节能法律法规

将节约自然资源的要求上升为国家强制性的法律,能够为节约资源这个整体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需要国家以立法形式制定国家级和地方级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实现。如美国先后出台了《资源节约与恢复法》、《国家节能政策法》、《公共汽车预算协调法》、《联邦能源管理改进法》等一系列法律来帮助实现节约资源的目标。

3.3创立政策激励机制

一些发达国家在节约资源政策上建立激励机制,以鼓励高效节能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我国也可以借鉴这一方法,运用财政、税收等手段进行调节,对注重节能的企业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并进行适当的财政补贴;而对于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可以对其征收重税,并处以高额的罚款。

3.4加大节约宣传力度

人们的节约意识是实现节约资源目标的关键,通过宣传教育将有效提高公众意识,更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社会政策措施的落实。我国应该借鉴别国经验,深入群众社区宣传节约资源的知识,并对节约资源提供信息咨询的服务,让民众充分了解节约资源的措施及益处。

4.日常生活中节约利用自然资源的方式

节约自然资源、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是一句大话,更不是一句空话;它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事关我们每个人的未来发展。节约资源不仅需要国家的政策推动,它还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尽自己的一份力,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生活中有许多可以节约资源的小窍门、小方法,只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就能为节约利用自然资源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下面是几个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的例子:

①清除餐具上过重的油污时不要直接用洗涤剂洗,先用纸擦拭,然后再清洗,这样可以节省一半以上的用水。

②即使关掉电源开关,但只要插头没有拔下来,电视机也是耗电的。这种待机耗电的情况在其他电器上也同样存在。只要我们关掉电源,拔下插头,举手之劳就可以省下几度电

③冰箱里食物不要塞得太满。因为冰箱的耗电量与所容纳食物的多少是直接相关的,装的东西越多,冰箱的负荷就越大,就越费电。而且食物之间要留有空隙,以便冷空气对流,加快降温,达到省电的目的。

④空调使用一段时间后,过滤网上会积聚大量灰尘。这些污垢使气流循环受阻,妨碍冷空气吹出,降温的效果就差,在这种情况下要室内的温度降下来,压缩机就要延长工作时间,就会费电。因此,定期清洗隔尘网,可以节省大约30%的电力。

⑤洗手时,用盆洗比用水长流的方法更节省水,洗涤蔬菜水果或洗碗时也一样,开着水龙头不间断的冲洗非常费水,间断冲洗就能节约水。把用过的水存下来还可以再次利用。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节约资源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可以通过许多明确、具体的行动来为节约利用自然资源做贡献,为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献上一己之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环境报》 2010年9月27日

[2]《自然资源学基本原理》,张丽萍,科学出版社 229页-251页

[3] 可持续发展小词典,https://www.360docs.net/doc/bd109391.html,/para1-2.html

如何利用自然资源

就西华县而言浅析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西华是女娲的故都,2005年感动中国10大新闻人物洪战辉的故乡。它属于黄河冲积平原,位于东经114°5′—114°43′,北纬 33°36′—33°39′,东西长57公里,南北平均宽2l公里,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西北略高于东南,海拔高度在47.8—55.8米之间。境内有沙河、颍河、贾鲁河、鸡爪沟、双狼沟、清流河等14条骨干河道,俗称“七沟八河”,水资源十分丰富。地下水质经市、县水利局、环保部门联合检验合格,无污染现象,水量充足,能够满足大型工业生产项目及生活用水需求。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4.℃。平均降水量750mm,平均日照时数1971小时,无霜期224天,最大风速10.6米/秒。 西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小麦、棉花、大豆、花生、大枣、苹果、桃子、芦笋等,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优质棉生产百强县,全国平原绿色先进县,森林覆盖率19%,活立木蓄积量达130万立方米;现有果蔬冷库440座,年贮存量1.8亿公斤。 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服务业的发展以及农田灌溉率的上升,工业“三废”的排放导致地表水的污染,西华县水资源可承载最大工业产值是越来越少。按现有用水状况,在保障农业和生活用水的前提下,几十年以后,工业就有可能出现无水可供的现象。因此我们应当加大开源节流的力度,提高农业节水灌溉率,调整产业结构,减少高耗能产业,提高各行业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降低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加强中水及雨水回用设施的建设,努力创建节水型社会,以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土地利用方面,应该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整治,尽量减少住房占用耕地,有效增加耕地面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提高土地质量,从而提高利用率和产出率。近年来,在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解决林粮矛盾的问题上,我县采取了一些措施:村旁植树,形成环状林业;路、沟、河旁植树。形成带状林业;实施农果间作,形成块状林业;利用低洼地、废坑塘造林,形成点状林业。既发展了林业生产,又促进了农业增效,实现了农民的增收。 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气候资源,是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需要运用社会、经济和技术等手段,制定系统的政策。要把它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计划过程中,必须考虑气候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在实施城镇化战略、重点工程建设、城乡规划时,必须进行气候影响评价和气候可行性论证,把人类活动对气候资源的影响降到最低,使项目投入使用后对气候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佳。既要充分利用气候资源的多样性,发展特色旅游,大力促进农业产品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丰富作物品种,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又要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大力发展环保节能形住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恶化速度,走循环经济之路,推行绿

资源节约利用试题

资源节约利用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1.空间资源()。 A.属于可耗竭资源 B.属于恒定性资源 C.具有国家主权的强排他性 D.可无限使用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2.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充分认识自然资源系统的()特征,使系统结构稳定地朝着有利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方向发展。() A.整体性 B.地域性 C.动态性 D.科学性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3.按照()原则要求,应尽可能利用循环再生资源,促进生产循环与生 态循环的耦合。

A.大系统分析 B.生态成本总量控制

C.尽可能利用咼科技 D.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资源 用户答案:[B] 得分:0.00 4.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方式、方向选择进行比较论证, 属于对自然资源的( )。 A.技术评价 B?战略评价 C.经济评价 D.社会评价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5.对于那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通常称为( )资源 A.可更新资源 B.可耗竭资源 C?恒定性资源 D.可替代资源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6.资源的产权是以所有权为核心的若干权能的集合。其中, ( )是指财产的转让、消费、出售、封存处理等方面的权利。 A.占有权

B.使用权 C.收益权 D.处分权用户答案:[D] 得分:2.00 7.在评价资源安全的政治因素指标中,一般采用()指标反映资源供应国的国内稳定程度。 A对外关系稳定度 B.内部稳定度 C.经济因素指标 D.军事因素指标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8.水资源()由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和地下水资源可开米量组成 A.可利用量 B.可开采量 C.可储存量 D.可循环量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9.()是指一定时期内灌区实际灌溉面积上有效利用的水量(不包括深层 渗漏和田间流失)与渠首进水总量的比值。

全面实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几点建议

百度文库 全面实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几点建议 一、努力提高全社会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重要性的认识,形成集约节约用地的良好氛围 深入开展土地基本国情和国策教育,加强土地管理法规和政策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中重要作用的认识,增强社会公众参与和监督意识,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为推行土地集约利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良好的舆论氛围。各地应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有关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各项措施,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鼓励和支持,引导企业提高土地利用水平。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范围广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必须负责本地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工作,要组织专门机构进行指导,建立协调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明确分工和责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真正把节约集约用地落到实处。科学规划是节约集约用地的基本前提,也是发挥土地资源最大效益的有效手段。必须严格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强化土地规划管理、严格土地审批,引导科学合理用地。 二、进一步完善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法规政策,严查各种违法用地抓紧制定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重点研究促进城镇建设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有关措施,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办法。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对违法国家规定违法乱占滥用土地的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积极组织开展清理闲置土地专项行动,加大对闲置、空闲和不按合同约定使用土地行为的处罚力度,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停止办理用地手续、停止供地、停发土地证、高额罚款、收回土地等措施。对闲置、空闲和低效用地较大的地区,相应调整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扣减农地转用指标,暂缓办理土地审批,避免土地的再次闲置与浪费。 三、抓紧完善和严格执行节约集约用地标准,提高用地准入门槛,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最直接的手段 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的招商引资也一直以工业投资项目为重点,工业化程度提高很快,正在逐步成为“世界工厂”,工业用地在各类新增建设用中所占比例很大,因此工业企业节约集约用地的潜力也非常巨大。近年来国家在工业项目用地的投资强度和建筑用地比例、容积率等方面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各地应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目标,详细制定各项建设用地标准,并以此作为建设用地项目审批的依

2018 工程项目资源节约利用分析评价方法94分试卷及答案

1.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1.环境容量用于反映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受危害前提下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 ()。 A.可循环量 B.可降解量 C.临界吸附量 D.最大负荷量 2.空间资源()。 A.属于可耗竭资源 B.属于恒定性资源 C.具有国家主权的强排他性 D.可无限使用 3.()不属于生态用地评价指标。 A.人均林木绿化地面积 B.绿化绿地空间占有率 C.水域健康指数 D.城市用地扩展系数 4.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方式、方向选择进行比较论证,属于对自然资源的()。 A.技术评价 B.战略评价 C.经济评价

D.社会评价 5.()是污染物产生并排放进入水体的污染物数量。 A.污染物产生量 B.污染物吸收量 C.污染物循环量 D.污染物入河量 6.水资源()由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和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组成。 A.可利用量 B.可开采量 C.可储存量 D.可循环量 7.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主要采用()形式反映某类自然资源的存、流量和平衡状况。 A.价格 B.价值 C.效用 D.账户 8.在油气藏中,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采出的油、气量称为()。 A.地质储量 B.技术储量 C.经济储量

D.可采储量 9.下列关于资源属性的说法,表达不准确的是:() A.矿产资源属于耗竭性资源 B.生物资源为具有自我更新复原能力 C.水资源属于可循环资源 D.物质资源的占有使用不具有排他性 10.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充分认识自然资源系统的()特征,使系统结构稳定地朝着有利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方向发展。() A.整体性 B.地域性 C.动态性 D.科学性 11.()是指一定时期内灌区实际灌溉面积上有效利用的水量(不包括深层渗漏和田间流失)与渠首进水总量的比值。 A.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B.灌溉水利用系数 C.单方水GDP产出量 D.单方水粮食产量 12.资源的()是指资源承接并吸收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所排放的废弃物而具有的价值。 A.经济价值 B.社会价值

浅谈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一)

浅谈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一) 摘要: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的今天,针对土地利用中土地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建设用地粗放,土地利用率低,后备资源少,土地开发空间不足,耕地数量每年逐渐减少等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重要性。并通过规划、计划的调控作用,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完善建设用地储备制度,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全面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责任,使每个人都意识到要节约集约用地,达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关键词: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措施 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然要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发展和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我国的人口还将继续增加,这样土地供需矛盾将日益尖锐。《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问题在于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协调的、可持续的,表现在土地利用上必须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用地观,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本着对事业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积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虽然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人均耕地只有1.39亩,仅为世界人均耕地的1/3。而且我国的人口还将继续增加,对耕地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大,人增地减的矛盾会进一步加剧。 (一)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合理,产出效率低 建设用地规模模糊,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许多城市开发建设中盲目批地、上项目,导致结构失衡,投资强度和用地定额不能实现双向调控。许多城市“摊大饼”式地外延扩张,热衷于宽马路、大广场建设,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在广大农村,空闲住宅、空心村、闲散地大量存在,土地浪费严重。 (二)土地利用十分粗放,利用率不高 城镇规划范围内存在大量闲置和批而未供的土地,城市闲置地占5%,城市容积率低,还有40%属于低效用地,粗放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三)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近几年,全国建设用地的需求每年都在1200万亩左右,但只能满足50%,“十一五”期间和今后15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资源供需矛盾的凸显期,建设用地将进一步增加,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依赖程度更高,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将日益加剧和长期存在。 (四)耕地数量还在逐渐减少,建设可占用耕地面积越来越少 据统计,1996—2007年的11年间,我国净减耕地1.25亿亩,平均每年净减少1230万亩。主要是建设用地增长过快,造成了耕地的大量流失,且呈逐年加快的趋势。国务院已作出决定,到2020年18亿亩耕地不能减少,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2007年全国耕地是18.26亿亩,还剩2600万亩,每年只能占用200万亩,仅占建设用地需求总量的1/6,这将直接威胁18亿亩耕地的红线。所以,建设用地的供给将面临十分巨大的压力。 (五)后备资源少,土地开发空间严重不足 据测算,我国土地开发潜力最大为1亿亩左右,土地整理潜力最大约8000万亩,土地复垦潜力近1400万亩,后备资源总潜力约为2亿亩。这只是潜力,而有些潜力根本不可能变成现实的耕地资源。 (六)违规违法用地突出 一些地方为单纯追求GDP,盲目招商引资,为了使项目尽快“落地”,不惜以违法违规为代价,闯红线、碰高压线。一是“以租代征”,用农用地搞非农业建设。二是突破开发区范围,擅自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由于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经济发展对土地的不断需求而一直备受关注,成为政府、学界、科研机构等研究的对象。从当前的研究成果看,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帮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地的供需矛盾。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仍不停的刺激着这一矛盾,导致矛盾的激化程度远大于当前的措施所能收到的成效。各地仍在最大程度的争取建设用地指标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部分地方政府甚至冒着被约谈问责的风险让一些项目落地,导致土地违法用地现象愈演愈烈。国土资源部门作为查处违法用地案件的主体,在受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垂直管理的同时,也依赖于地方政府,导致查处土地违法案件时受到重重阻力,最终结果是一些案件有始无终,问题依然存在。 一、当前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规划问题 我国地方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般为20年,在实际中根据地方的发展需要,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虽然规划的调整需要一定的审批权限,地方政府往往在此权限内通过调整规划来解决一些问题。如某项目用地占用基本农田,地方可以通过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将项目占用的基本农田调整成为一般农田,使该项目占用的土地的转用审批在地方政府审批权限内,将其他地方的一般农田调整为基本农田。等其他项目需要用地时,再通过类似的方法进行调整。如此反复,最终导致基本农田质量严重下降,大量良田被用于开发建设。 征地问题 征地主要指国家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按照法定程序强制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并根据补偿标准一次性给予被征地者一定的货币补偿,有的还必须按照要求进行必要的就业安置。征地的程序一般是先进行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申请,待有批准权限的政府机关按分配的指标批准后逐步征收。但在实际操作时,由于指标受限,地方政府的征地申请和实际的征收往往分开进行,即进行土地征收的申请、完善土地征收手续的同时按自己的计划进行征地,如此导致批准的建设用地和实际征收的部分不能一致。这样,一方面真正批回的建设用地不一定能够及时得到征收和利用,导致了土地的闲置;另一方面未批回的土地可能已经使用,导致违法用地。 土地供应问题 由土地供应引起的土地利用率偏低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原因,一是集体土地在转用征收后不能够及时拆迁安置,导致土地不能及时达到供应条件;二是未到达供地条件既进行供地,导致土地供应过后因未达供应条件不能及时开工建设,导致闲置土地的产生。第一种情况的产生多是因为上文中提到的土地征收的审批和实际征收的分离导致。第二种情况是由于地方政府违规操作,急于供地,将不符合供地条件的土地供给项目单位,项目单位取得土地后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够进行开工建设,导致土地的闲置。这种闲置的土地往往是由于政府的原因导致的,故不存在收取闲置费和收回重新供应的问题,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土地的闲置。

4.3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4.3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一设计理念 建设和谐高效课堂必须让和谐思维之树常青,让和谐、思维之树常青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二是如何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其内容包括教学过程安排是否合理、学生之间的合作是否愉快、教学方式是否恰当,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1、设计理念。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着,在教学中教师 因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探究与小组内成员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2、通过学生自学发现问题,利用多媒体手段和小组合作探究 的形式解决问题。采用知识抢答、问题答辩等形式巩固所 学知识。 二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 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对资源的利用,资源的持续培育和 利用,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近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大量增 加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资源的利用规模和数量迅速扩大,人们一直在不受阻碍地以掠夺方式利用地球的资源,现在 某些自然资源受到严重在破坏,甚至有些非可再生资源出现了 耗竭的现象。因此安排了本节内容。目的是要让学生知道,应 该在地球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限度内利用资源,避免自然资源的 耗竭,使资源能够可持续利用。 本节着重要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 源是如何分类的?二、从生产、生活出发,探究自然资源与 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三世界重要的资源的分布;四、从而倡导学生珍惜和节约自然资源,培养学生保护自 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纵观教材,优点明显:一是数据可信说服力强;二是活动类 型多样,注重学生能力发展。但教材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够紧密,部分活动的问题设置超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三学情分析: 对于资源与人类的紧密关系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教学 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基础条件,但是中预学生对资源的认识还缺 乏系统性、条理性,有些认识不够全面。、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课标要求分解成若干分要求,然 后设置问题情境,依托学生现有感性认识,通过分层递进的问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的研究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的研究 **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的研究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土地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保护土地、促进土地节约集 约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地根紧缩,加之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使原本就十分紧张的用地矛盾更加突出:重点项目、公益事业、小城镇建设……每个项目都在“挤”有限的用地指标。如何通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来 化解土地供应“瓶颈”制约,成了当前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我们进行 了专题调查,并就节约集约用地提出一些建议。 一、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 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土地175.4322万亩。其利用状况为:农用地120.4505万亩,其中耕地100.3997万亩、林地0.1万亩、园地1.724万亩;建设用地37.0281万亩;未 利用地17.9536万亩,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68.7%、21.1%和10.2%。人均占有耕地0.83亩,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最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显示,2020年至2020年,国家分配**的规划建 设用地指标为25408.8亩,平均每年仅有2540亩规划建设用地指标。近几年,**每年新 增建设用地在4000亩左右,有限的规划建设用地指标显然不能满足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 需求。近几年国家下达**的年度耕地转用计划仅700亩左右,与**每年的实际用地相比, 缺口在3000亩以上。自2020年以来,省国土厅采取了一系列压控措施,如提高供地门槛,点供和单独选址指标重点安排省以上核准项目;压缩挂钩规模,全省挂钩周转指标由8万 亩下调至3万亩等。土地上争难度加大,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二、节约集约用地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以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为契机,围绕“节约集约保发展,创新机 制促转型”创建主题,积极探索适合地域发展的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新机制,在不断实 践中总结出“五坚持、五依靠”的节约集约用地之路。 1、坚持科学规划,依靠优化布局促进节约集约。紧紧围绕“学赶苏南、跨越发展” 的战略部署,根据2020年制定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结合 **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着重体现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的原则,科学、合理编制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保上级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 护面积不减少,建设用地总规模不突破。从本地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传统产业优势出发,明确自身发展的目标定位和主导产业方向,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按照“主导产业 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发展思路,合理布局化工、机电、医药、 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用地结构和功能分区,充分挖掘土地使用价值,以产业集聚推 进用地集约,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第二节《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教案(苏科版初二下)1

第二节《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教案(苏科版初二 下)1 第2节自然资源的可连续利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⑴了解自然资源的价值、概念及其种类; ⑵认识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能力目标: ⑴通过对资料的分析,逐步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⑵通过调查、实验探究、模拟运算等活动,认识人类生活对自然资源的阻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切实感受到自然资源的价值及其有限性,从而把这种认识真正转化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行动中去。 教学重点: ⑴全面认识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完的; ⑵明白得自然资源可连续利用的意义; 教学难点: ⑴明白得自然资源可连续利用的意义; ⑵切实感受到自然资源的价值及其有限性,从而把这种认识真正转化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行动中去。 教学预备: ⑴收集有关自然资源利用的资料,进行社会调查。 ⑵提早一周进行废电池浸出液对小麦种子萌发的阻碍实验。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一〕认识自然资源 〔二〕自然资源的种类及其有限性 〔三〕对自然资源的可连续利用

教学反思: 教育在于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爱护环境、爱护自然资源是坚持人类生存与进展的重要保证。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去震动学生的心灵,激起热爱生命的意识,树立可连续进展的思想,才能促使学生在生活、学习及今后的人一辈子道路上自觉地去爱护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珍爱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财宝。 调查1:同学在家或宿舍中的空调使用情形 ①你或你家一样什么时候使用空调? A、只在冰冷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天使用 B、一年四季,只要觉得冷或热就要开 C、一年四季差不多不开 ②空调使用中,你或你家设置什么样的温度? A、25℃ B、夏天28℃左右冬天21℃左右 C、不一定,只要房间内温度上升或下降越快越好 D、尽量比最舒服温度高或低1度 ③你明白空调的耗电量与以下哪种电器的耗电量相近? A、电灯 B、电冰箱 C、电磁炉 D、大于前者 ④你明白空调设置温度相差2度,耗电量有差异吗? A、相差不大 B、有较大差不 C、不清晰 调查2:同学们使用与处理废电池的方法 ①你了解废电池的危害性吗? A、详细了解 B、不清晰 ②你在家中经常使用哪类电池? A、一次性电池 B、可充电电池 C、以上两者皆有 D、其他 ③在你家中电池寿命一样有多长? A、1个星期 B、1个月 C、不明白 ④你是如何对待废电池的? A、随手扔掉 B、分类投入相应垃圾桶 C、没在意 实验:探究废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的阻碍 ①制取废电池浸出液:用1节5号电池浸泡在1000毫升清水中2-3天备用; ②梯度稀释废电池浸出液; ③各小组选择不同实验方案,利用小麦种子进行实验; 方案一:分不用废电池浸出液和清水浸泡小麦种子,然后测定其发芽率; 方案二:小麦种子不作任何处理,分不用废电池浸出液和清水浸泡土壤,然后测定在不同土壤中的小麦种子的发芽率; 方案三:分不用不同浓度梯度废电池浸出液和清水浸泡小麦种子,然后测定其发芽率;〔4〕各小组分不对实验结果做好记录,并做好运算;

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战略

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 用战略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中国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战略面对挑战,我国自然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该实施怎样的切实有效的对策呢在这方面,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明确规定,我国今后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今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地说,就是要实施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战略。 一、建立自然资源的管理体系 这是我国自然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必须采取的第一条对策。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起基于市场机制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这主要是因为:①考虑到我国有关自然资源退化问题还十分严重,在执行许多旨在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律和法规中正面临着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政府有必要在强化和完善法规的同时,充分利用经济政策(包括市场刺激手段),以发挥市场机制在改变自然资源利用的观念和方式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②我国绝大部分自然资源虽都归国家所有,但因所有权与开发经营权不分,中央和地方之间以及各种经济利益主体的经济关系缺乏明确的界定,这就造成自然资源不合理配置和低效率的开发利用。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中,国家已允许企业和个人通过承包等形式获得自然资源的开发经营权和使用权。在此情况下,国家正在加快建立一个基于市场手段和政府调控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

这方面的主要目标是必须改革自然资源管理体系,包括要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在自然资源所有权和开发经营权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在自然资源使用分配中引入市场机制,实行“使用者付费”的经济原则,以促进、推动采取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方式开发资源;根据强化市场经济原则,完善有关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的现行法律和管理制度等。 二、在自然资源管理决策中推行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评价制度 这主要是因为①要实施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要确定和实施“最佳政策”,或是以综合的可持续方式有效地使用和管理自然资源,而且还应建立一种政策分析机制,以便能持久地调整或评价现行和未来的政策,审查自然资源管理政策是如何有利或不利于总体可持续发展;②可持续发展为一动态过程,需要随经济和环境因素的变化不停地进行调整,有必要采用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作为一个重要的政策分析手段;③推行和实施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还将有助于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更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所以,在这方面应明确以下目标,即逐步推行在制定有关自然资源管理的重大政策、规划和开发项目时,采用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最终能以法规的方式加以推广实施,利用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进行规划或实施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 三、主要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 (一)水资源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教案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教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二节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目标】 1.能够概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道理。 2.能够树立爱护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教学重点】 1.认识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2.怎样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方法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接着上一节的内容介绍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性问题——资源。课本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第一个活动通过资料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在自认资源开发上存在的问题,第二个活动通过游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资源开发利用应注意的问题。通过这两个活动,学生可基本认识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资源利用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时,教师可按照课本的设计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材料的分析和游戏的完成,并针对每个探究活动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总结人与自然资源的关系,我国人均自然资源拥有量与世界人均拥有量之间的差距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方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人与自然资源的关系、怎样合理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等问题。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利用网络、报刊、杂志等这些收集中国自然资源资料,以及如何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地保护、开发、利用。 【教学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竭泽而渔、焚林而猎、杀鸡取卵 是人类过渡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的一种行为。自然资源与人类社 会密切联系,如何合理利用自然 资源呢 初步了解过度开发对自 然资源造成的影响。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一、教师安排学生阅读课本的“探 究竟1”并讨论“人类在开发自然资 源时存在哪些问题” 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捕鱼”游 戏,并讨论哪种方法能捕到更多 的鱼。最后可以确定每次捕捉10 条“鱼”可以捕到数量最多的鱼, 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这个 结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如林 木的砍伐、野生动物毛皮的采 集、鱼类的捕捉等。进而引出资 源开发利用应保持适度的结论。 阅读课本的“探究竟1”进 行讨论,分析人类在利 用自然资源时存在的问 题。 按照课本的叙述完成游 戏,并在教师的引导下 进行讨论,进而认识资 源开发利用应注意适度 的问题。 拓展应用本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自然资源针对人与自然资源的关

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的方案(最新)

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的方案 一、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管控,严格保护耕地 (一)突出规划刚性约束。坚持“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提高效益”的节约集约用地原则,严格执行县、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规合一”。科学确定城镇村、园区建设用地规模和开发边界。严格执行省政府关于开发区分类规划建设用地构成规定和道路标准,统筹安排各类用地,控制道路和绿化占地。工业项目一律向园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集中,人口向中心城镇(村)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凡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予立项、选址、审批、供地。 (二)完善用地计划管理。用地计划指标分配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原则,优先安排城南新区、xx(含xx蜀山现代产业园)、县工业园区、乡镇工业集中区用地,重点保障安居工程用地、政府投资的标准化厂房用地,保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必要用地。严禁安排高能耗、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类项目用地。 二、强化用地标准,提高用地门槛 (三)严格执行用地标准。严格执行《国家建设用地标准》、《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和《xx建设用地使用标准》,合理确定

项目用地规模,对超面积予以核减。严格落实农村居民点用地国家标准,农村居民新建住宅用地面积不得超过160平方米。 (四)实行工业项目用地联审制。新建工业项目用地严格执行“一审三办”制度,县招商引资领导组成员单位和县税务、审计、科技等部门参加会审,根据项目行业分类、投资规模、投资强度、建设用地指标、亩均税收和用地使用标准等相关规定确定用地面积并出具会审意见。 (五)明确新建工业项目供地标准。新建工业项目建筑容积率≥1.2,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7%,建筑密度≥40%(不含道路)。因生产工艺等特殊要求需要安排一定比例绿地的,绿地率不得超过10%。严禁在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建造成套住宅(公共租赁住房除外)、专家楼、宾馆、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等非生产线配套设施。xx(含xx蜀山现代产业园)工业项目投资强度不低于300万元/亩,县工业园区工业项目投资强度不低于200万元/亩,乡镇工业集中区等工业项目投资强度不低于150万元/亩。预期亩均税收(不含土地使用税,下同)xx(含xx蜀山现代产业园)和县工业园区工业项目不少于10万元/年,乡镇工业集中区等工业项目不少于6万元/年。对不能达到约定投资强度或预期亩均税收的项目,由园区或乡镇会同县财税部门督促企业履行合同约定,并追究违约责任。 对xx(含xx蜀山现代产业园)、县工业园区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低于1亿元,乡镇工业集中区等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低于5000万元的单体工业项目,原则上不单独供地,应入驻园区或集中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提要】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当前和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方向, 也是指导充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理论基础它的提出具有科学和历史的必然性。 深入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有助于人们自觉地走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道路, 全面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 并指导人们更深一步地进行我国的经济改革。最终在充分合理开发利用我国有限自然资源的基础上, 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然资源合理配置经济改革 一引言 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与自然资源的结合即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具体方式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道路。人类发展经济的历史实质上是一部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 也是一部探索并选择适合自然与社会结合的特点, 能够支持人类社会顺利和有效发展道路的历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正是人类社会对发展经济道路的正确抉择。 二正文 2.1.1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能力的发展, 就是要寻求一条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满足人类生存需要与提高生活质量的发展途径。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相统一的载体。可持续发展是21 世纪世界各国正确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间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 是人类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唯一途径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将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放在首位。如若不能满足当代人对生活资料的需要, 就难免有人偷盗, 社会秩序混乱; 不能满足当代生产年龄人口在就业上对生产资料、产业结构的需要, 存在大量失业人口, 社会就难以安定, 正常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所以, 可持续发展前提是发展, 首先是满足当代人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的连续性, 这种连续性主要的不是取决于一项或几项经济指标, 而是取决于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代际公平, 充分体现出人本主义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特别注重代际公平, 如果当代人的发展建立在牺牲后代人利益基础上, 便破坏了代际公平原则, 也就谈不上可持续发展。 2.1.2可持续发展是人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认识的深化 经济发展的实质是人类通过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已经有数百万年以上的历史, 但是事实证明, 人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和处理一直是不正确的。这正是人类社会经济不能实现可持

中国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战略方案

中国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战略面对挑战,我国自然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该实施怎样的切实有效的对策呢?在这方面,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明确规定,我国今后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今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地说,就是要实施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战略。 一、建立自然资源的管理体系 这是我国自然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必须采取的第一条对策。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起基于市场机制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这主要是因为:①考虑到我国有关自然资源退化问题还十分严重,在执行许多旨在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律和法规中正面临着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政府有必要在强化和完善法规的同时,充分利用经济政策(包括市场刺激手段),以发挥市场机制在改变自然资源利用的观念和方式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②我国绝大部分自然资源虽都归国家所有,但因所有权与开发经营权不分,中央和地方之间以及各种经济利益主体的经济关系缺乏明确的界定,这就造成自然资源不合理配置和低效率的开发利用。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中,国家已允许企业和个人通过承包等形式获得自然资源的开发经营权和使用权。在此情况下,国家正在加快建立一个基于市场手段和政府调控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

这方面的主要目标是必须改革自然资源管理体系,包括要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在自然资源所有权和开发经营权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在自然资源使用分配中引入市场机制,实行“使用者付费”的经济原则,以促进、推动采取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方式开发资源;根据强化市场经济原则,完善有关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的现行法律和管理制度等。 二、在自然资源管理决策中推行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评价制度 这主要是因为①要实施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要确定和实施“最佳政策”,或是以综合的可持续方式有效地使用和管理自然资源,而且还应建立一种政策分析机制,以便能持久地调整或评价现行和未来的政策,审查自然资源管理政策是如何有利或不利于总体可持续发展;②可持续发展为一动态过程,需要随经济和环境因素的变化不停地进行调整,有必要采用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作为一个重要的政策分析手段;③推行和实施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还将有助于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更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所以,在这方面应明确以下目标,即逐步推行在制定有关自然资源管理的重大政策、规划和开发项目时,采用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最终能以法规的方式加以推广实施,利用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进行规划或实施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 三、主要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 (一)水资源

工程项目资源节约利用分析评价方法试卷-86分

工程项目资源节约利用分析评价方法试卷----86分 【试卷总题量: 38,总分: 100.00分】 用户得分:86.0分,用时2865秒,通过 | 关闭 | 一、单选题 【本题型共15道题】 1.环境容量用于反映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受危害前提下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 )。 A .可循环量 B .可降解量 C .临界吸附量 D .最大负荷量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2.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强调要根据( )原则,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构建合理的资源国际贸易安 全体系。 A .比较优势 B .国际贸易 C .技术经济 D .安全保障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3.资源的( )是指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社会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达到平衡时形成的均衡价格,反映的是资源的最优使用效率。 A .垄断价格

B.市场价格 C.经济价格 D.社会价格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4.强调资源供给来源或渠道的多样性,特别要注意建立资源共同体,这是强调的是资源安全内涵的()含义。 A.数量 B.质量 C.结构 D.均衡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5.对于那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通常称为()资源。 A.可更新资源 B.可耗竭资源 C.恒定性资源 D.可替代资源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6.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方式、方向选择进行比较论证,属于对自然资源的()。 A.技术评价 B.战略评价

C.经济评价 D.社会评价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7.在评价资源安全的政治因素指标中,一般采用()指标反映资源供应国的国内稳定程度。 A.对外关系稳定度 B.内部稳定度 C.经济因素指标 D.军事因素指标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8.()不属于生态用地评价指标。 A.人均林木绿化地面积 B.绿化绿地空间占有率 C.水域健康指数 D.城市用地扩展系数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9.()是指参照完全市场价格来确定那些无市场或市场发育不完全的资源价格的方法。 A.资源市场价值法 B.再生产补偿费用法 C.机会成本法 D.净价值法

集约节约规定

国土资源部发布《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 日前,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签署国土资源部第61号令,发布《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这是我国首部专门就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进行规范和引导的部门规章,共九章38条,自2014年9月1日起实施。 《规定》针对当前土地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充分借鉴和吸收地方成功经验,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制度进行了归纳和提升。具体内容包括: 一是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规定》强调国家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建设用地实行总量控制,确定建设用地的规模、布局、结构和时序安排。 二是进一步强调布局优化。《规定》根据实践中探索出的成功经验,提出城乡土地利用应体现布局优化的原则,引导工业向开发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推动农村人口向中心村、中心镇集聚,产业向功能区集中,耕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鼓励线性基础设施并线规划和建设,集约布局、节约用地。禁止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城市新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同时,城市建设用地应因地制宜采取组团式、串联式、卫星城式布局,避免占用优质耕地。 三是强化标准控制作用。国家实行建设项目用地标准控制制度,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工程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房地产开发用地宗地规模和容积率等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标准。建设项目用地审查、供应和使用,应符合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标准和供地政策。 四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作用。《规定》提出各类有偿使用的土地供应应充分贯彻市场配置原则,运用土地租金和价格杠杆,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进一步强调除军事、保障性住房和涉及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的特殊用地可以以划拨方式供应外,国家机关办公和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产业)、城市基础设施及各类社会事业用地中的经营性用地,实行有偿使用。针对实践中创造的工业用地新方式,《规定》明确,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以采取先出租后出让、在法定最高年期内实行缩短出让年期等方式出让土地。禁止以土地换项目、先征后返、补贴、奖励等形式变相减免土地出让价款。 五是突出了存量土地的盘活利用。《规定》总结近年来土地整治领域多项改革经验,从农用地整治和建设用地整治两方面提炼节约集约用地的创新做法。对农用地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工矿废弃地整治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工程项目资源节约利用分析评价方法 96分

工程项目资源节约利用分析评价方法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1.()的问题源于允许每个人使用这种资源而又能排斥他人使用这种资源的权利。 A.共享资源 B.资源稀缺性 C.资源竞争效应 D.资源排他性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2.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充分认识自然资源系统的()特征,使系统结构稳定地朝着有利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方向发展。() A.整体性 B.地域性 C.动态性 D.科学性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3.强调资源供给来源或渠道的多样性,特别要注意建立资源共同体,这是强调的是资源安全内涵的()含义。 A.数量 B.质量 C.结构 D.均衡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4.环境容量用于反映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受危害前提下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 A.可循环量 B.可降解量 C.临界吸附量 D.最大负荷量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5.按照()原则要求,应尽可能利用循环再生资源,促进生产循环与生态循环的耦合。 A.大系统分析 B.生态成本总量控制 C.尽可能利用高科技 D.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资源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6.资源的产权是以所有权为核心的若干权能的集合。其中,()是指财产的转让、消费、出售、封存处理等方面的权利。 A.占有权 B.使用权 C.收益权 D.处分权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7.用资源净进口量与资源消费量之比,反映资源总需求中需要通过贸易方式从国外获取情况的评价指标,是对资源本身因素进行安全评价的()指标。 A.资源储备率 B.资源进口集中度 C.资源进口份额 D.资源对外依存度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8.从资源空间分类看,国家资源安全属于()资源安全。 A.全球性 B.地方性 C.区域性 D.内生性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9.对于那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通常称为()资源。 A.可更新资源 B.可耗竭资源 C.恒定性资源 D.可替代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