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TT442-200矿井通风网络解算程序编制通用规则
矿井通风设计及风量计算方法

矿井通风设计施工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通风系统合理可靠的含义通风网络图的绘制矿井风量计算办法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零三条:“煤矿企业应根据具体条件制定风量计算方法,至少每5年修订1次”,要求,根据《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06)、《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标准》(AQ1056-2008),结合本矿开采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全矿井需要风量的计算全矿井总进风量按以下两种方式分别计算,并且必须取其最大值:1、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矿井风量:Q矿进=4×N×K矿通(m3/min)式中:Q矿进——矿井总进风量,m3/min;4——每人每分钟供给风量,m3/min.人;N——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人;K矿通——矿井通风需风系数(抽出式取K矿通=~)。
2、按各个用风地点总和计算矿井风量:按采煤、掘进、硐室及其他巷道等用风地点需风量的总和计算:Q矿进=(∑Q采+∑Q掘+∑Q硐+∑Q其他)×K矿通(m3/min)式中:∑Q采——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m3/min;∑Q掘——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m3/min;∑Q硐——硐室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m3/min;∑Q其他——矿井除了采、掘、硐室地点以外的其他巷道需风量的总和,m3/min。
K矿通——矿井通风需风系数(抽出式K矿通取~)。
二、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按矿井各个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计算:∑Q采=∑Q采i+∑Q采备i(m3/min)式中:∑Q采——各个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m3/min;Q采i——第i个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的风量,m3/min;Q采备i——第i个备用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的风量,m3/min。
每个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按工作面气象条件、瓦斯涌出量、二氧化碳涌出量、人员和爆破后的有害气体产生量等规定分别进行计算,然后取其中最大值。
有符合规定的串联通风时,按其中一个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的最大风量计算。
煤炭行业标准目录中数字化矿山建设相关标准

MT 401-1995煤矿生产调度通信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MT/T 401-1995煤矿生产调度通信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MT 402-1995煤矿生产调度电话用安全耦合器.通用技术条件* MT 404-1995煤矿生产调度通过式电话总机通用技术条件* MT/T 404-1995煤矿生产调度通过式电话总机.通用技术条件* MT/T 405-1995煤矿生产调度自动交换电话总机.通用技术条件* MT 405-1995煤矿生产调度自动交换电话总机通用技术条件* MT 406-1995煤矿通信井下汇接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MT/T 406-1995煤矿通信井下汇接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MT/T 442-1995矿井通风网络解算程序编制通用规则* MT 443-1995煤矿井下环境监测用传感器.通用技术条件* MT 445-1995煤矿用高浓度热导式甲烷传感器.技术条件* MT 447-1995煤矿用电化学式氧气传感器.技术条件* MT 448-1995煤矿用超声波旋涡式风速传感器.技术条件* MT/T 634-1996煤矿矿井风量计算方法* MT/T 635-1996矿井巷道通风摩擦阻力系数.测定方法* MT/T 636-1996矿井主要通风机优选程序编制.通用规则* MT/T 639-1996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的测定方法* MT/T 641-1996钻屑瓦斯解吸指标的测定方法* MT/T 642-1996管道瓦斯抽放综合参数测定仪.技术条件* MT/T 647-1997煤矿用设备开停传感器* MT/T 648-1997煤矿用胶带跑偏传感器* MT/T 840-1999抽放瓦斯管道流量测定方法.均速管流量传感器测定方法* MT/T 878-2000煤矿巷道矿山压力显现观测方法* MT/T 890-2000煤矿水中锂的测定方法* MT/T 891-2000煤矿水中硼的测定方法* MT/T 892-2000煤矿水中碘离子的测定方法* MT/T 893-2000煤矿水中溴的测定方法* MT/T 894-2000煤矿水水质分析的一般规定* MT/T 895-2000煤炭实验室测试质量控制导则* MT/T 1004-2006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MT/T 1005-2006矿用分站* MT/T 1006-2006矿用信号转换器* MT/T 1007-2006矿用信息传输接口* MT/T 1008-2006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软件通用技术要求*。
通风计算过程(全)

矿井通风4.9.1 相关安全规程《冶金矿山安全规程》规定:(1)井下采掘工作面进风流中的空气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不低于20%,二氧化碳不高于0.5%。
(2)井下所有作业地点的空气含尘量不得超过2mg/ m3,入风井巷和采掘工作面的风源含尘量不得超过0.5mg/m3。
(3)井下作业地点(不采用柴油设备的矿井)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不得超过表4-18规定的标准。
(4)使用柴油机设备的矿井,井下作业地点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应符合以下规定:一氧化碳小于50ppm;二氧化碳小于5ppm;甲醛小于5ppm;丙烯醛小于0.12ppm。
表4-18有害气体最大允许浓度有害气体名称最大允许浓度体积浓度重量浓度% ppm mg/L mg/m3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折算为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CONO XSO2H2S0.00240.000250.00050.00066242.556.60.030.0050.0150.013051510(5)井下主溜井等处的污风要引入回风巷,否则必须经过净化达到相关要求时,方准进入其它作业地点。
井下炸药库和充电硐室空气中氢的含量不得超过0.5%,并且必须有独立的回风道。
井下所有机电硐室,都必须供给新鲜风流。
(6)采场、二次破碎巷道和电耙巷道,应利用贯穿风流通风。
(7)矿井所需风量,按下列要求分别计算,并采取其中最大值。
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给风量不得小于4m3;按排尘风速计算风量,硐室型采场最低风速不应小于每秒0.15m;巷道型采场和掘进巷道不应小于每秒0.25m;电耙道和二次破碎巷道不应小于每秒0.5m;箕斗硐室可根据具体条件,在保证作业地点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前提下,分别采取计算风量的排尘风速值。
4.9.2 通风方案矿区通风分为两期,前期为平硐开拓系统的通风,后期为竖井开拓系统的通风,现分别对两期通风进行描述如下。
前期通风:前期通风采用对角压入式通风。
新鲜风从1350和1400生产中段进入,经采场人行设备天井进入采场,经采场内的辅助局扇洗刷工作面后污风由上部设备井口的局扇抽入1400和1450回风平巷内,最后再由主扇压出回风平巷口。
矿井通风能力核定办法

附件:煤矿通风能力核定办法(试行)一、煤矿通风能力核定办法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具有独立通风系统的合法生产矿井。
二、矿井通风能力核定方法矿井有两个以上通风系统时,应按照每一个通风系统分别进行通风能力核定,矿井的通风能力为每一通风系统通风能力之和。
矿井通风能力核定采用总体核算法或由里向外核算法计算。
方法一(总体核算法,产量在30万吨/年以下矿井可使用本法): 1.公式一(较适用于低瓦斯矿井):410350⋅⋅⨯=K q Q P (万t/a ) 式中:P ——通风能力,万t/a ; Q ——矿井总进风量,m 3/min ;q ——平均日产一吨煤需要的风量, m 3/t ;K ——矿井通风系数。
取1.3~1.5,取值范围不得低于此取值范围,并结合当地煤炭企业实际情况恰当选取确保瓦斯不超限的系数。
进行q 计算时,首先应对上年度供风量的安全、合理、经济性进行认真分析与评价,对上年度生产能力安排合理性进行必要的分析与评价,对串联和瓦斯超限等因素掩盖的吨煤供风量不足要加以修正,q 计算应考虑近三年来的变化,取其合理值。
2.公式二(较适用于高瓦斯、突出矿井和有冲击地压的矿井):P =∑⨯⨯⨯⨯10k q 0.09263504相入Q式中:P ——通风能力,万t/a ; Q 入——矿井总进风量,m 3/min;0.0926——总回风巷按瓦斯浓度不超0.75%核算为单位分钟的常数;q 相——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m 3 /t ;在通风能力核定时,当矿井有瓦斯抽放时,q相应扣除矿井永久抽放系统所抽的瓦斯量。
q 相取值不小于10,小于10时按10计算。
扣减瓦斯抽放量时应符合以下要求:①与正常生产的采掘工作面风排瓦斯量无关的抽放量不得扣减(如封闭已开采完的采区进行瓦斯抽放作为瓦斯利用补充源等);②未计入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计算范围的瓦斯抽放量不得扣除; ③扣除部分的瓦斯抽放量取当年平均值;④如本年进行完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的,取本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本年未进行完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的,取上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
第三章矿井通风网络1

47 3
分支的风量增大,风压亦增大;当风阻
2
减小时与此相反。
1
2)对于一进一出的子网络,若外部分支调阻引起其流入(流出)风量
变化,其内部各分支的风量变化趋势相同。
3)风网内,某分支风阻变化时,各分支风量、风压的变化幅度,以本 分支为最大,邻近分支次之,离该分支越远的分支变化越小。
4)风网内,不同类型的分支风阻变化引起的风量变化幅度和影响范 围是不同的。一般地说,主干巷道变阻引起的风量变化幅度和影 响范围大,末支巷道变阻引起的风量变化幅度和影响范围小。
二、风流稳定性分析
(一)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稳定性是指当系统受到外界瞬时干扰,系统状态偏离了平衡状态后, 系统状态自动回复到该平衡状态的能力。 按照这种稳定性的概念,除非在主要通风机不稳定运行(工作在轴 流式风机风压特性曲线的驼峰区)等特殊情况下,矿井通风系统一 般都是稳定的。 通风管理中所说的风流稳定性,一般是指井巷中风流方向发生变化 或风量大小变化超过允许范围的现象;且多指风流方向发生变化的 现象。
Sc
?
QS 0.65Q ? 0.84 S
hc
当 Sc/S >=0.5 时,
Sc
?
0.65 ?
S 0.84 S
Rc
QS S c ? Q ? 0.759 S hc NhomakorabeaSc
?
1?
S 0 .759
S
Rc
Sc—调节风窗的断面积,m2;S—巷道的断面积,m2;Q—通达风量, m3/s ;hc —调节风窗阻力, Pa;Rc—调节风窗的风阻,N·s2/m8;
2) 多主要通风机风网内 ,当某主要通风机性能发生变化时,整个风 网内各分支风量不按比例变化。
3) 多主要通风机风网内 ,即使风网结构和分支风阻不变,当某主要 通风机性能发生变化时,由于风网总风量和各主要通风机风量配 置发生了变化,因此,各主要通风机的工作风阻与风网总风阻也 有所变化。
矿井通风网络解算基本算法之迭代法

矿井通风网络解算基本算法之迭代法(Hardy-Cross)1. 矿井通风网络风量分配及复杂通风网路解算1.1 风量分配的基本定律风流在通风网路中流动时,都遵守风量平衡定律、风压平衡定律和阻力定律。
它们反映了通风网路中三个最主要通风参数——风量、风压和风阻间的相互关系,是复杂通风网路解算的理论基础。
1)通风阻力定律井巷中的正常风流一般均为紊流。
因此,通风网路中各分支都遵守紊流通风阻力定律,即(1)2)风量平衡定律风量平衡定律是指在通风网路中,流入与流出某节点或闭合回路的各分支的风量的代数和等于零,即(2)若对流入的风量取正值,则流出的风量取负值。
如图1(a)所示,节点⑥处的风量平衡方程为:如图1(b)所示,回路②-④-⑤-⑦-②的风量平衡方程为:图1 节点和闭合回路3)风压平衡定律风压平衡定律是指在通风网路的任一闭合回路中,各分支的风压(或阻力)的代数和等于零,即(3)若回路中顺时针流向的分支风压取正值,则逆时针流向的分支风压取负值。
如图1(b)中的回路②-④-⑤-⑦-②,有:当闭合回路中有通风机风压和自然风压作用时,各分支的风压代数和等于该回路中通风机风压与自然风压的代数和,即(4)式中,和分别为通风机风压和自然风压,其正负号取法与分支风压的正负号取法相同。
1.2 解算复杂通风网路的方法复杂通风网路是由众多分支组成的包含串、并、角联在内结构复杂的网路。
其各分支风量分配难以直接求解。
通过运用风量分配的基本定律建立数学方程式,然后用不同的数学手段,可求解出网路内各分支自然分配的风量。
这种以网路结构和分支风阻为条件,求解网路内风量自然分配的过程,称为通风网路解算,也称为自然分风计算。
目前解算通风网路使用较广泛的是回路法,即首先根据风量平衡定律假定初始风量,由回路风压平衡定律推导出风量修正计算式,逐步对风量进行校正,直至风压逐渐平衡,风量接近真值。
下面主要介绍回路法中使用最多的斯考德–恒斯雷法(Hard.Crross算法)。
04第四章 矿井通风g

第四章矿井通风4.1 矿井通风4.1.1 通风方式与方法矿井初期,主、副斜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
根据井田面积大、工作面产量高及生产集中等特点,矿井后期需增加进、回风井筒,矿井通风方式改为分区式。
矿井移交生产盘区为南一盘区,开采5-2、4-4煤层,埋深200m左右。
矿井通风方法为抽出式。
4.1.2 通风系统本矿井为低瓦斯矿井,各煤层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层自燃,地温无异常。
矿井移交生产时共布置3个井筒,即主、副斜井和回风斜井。
新鲜风流由主、副斜井进人,乏风由回风斜井排出。
移交的回风斜井井口在矿井工业场地以西约2km的风井场地内,其服务范围主要是南一盘区、北一盘区,服务时间大约为20年。
移交的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其净断面分别为15.8m2,20.2 m2,21.3m2。
另外,为了较好解决矿井基建期间井巷施工的通风问题,在风井场地附近布置一通风措施立井,净断面为12.6m2。
矿井投产后,该措施井作为矿井补充进风井,以降低矿井通风阻力。
井筒通风能力见表4.1-1。
回风斜井通风容易、困难时期的矿井通风系统图和通风网络图分别见图4.1-1、图4.1-2、图4.1-3、图4.1-4。
移交井筒通风能力表4.1.3 矿井风量、风压及等积孔4.1.3.1 矿井总风量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94)规定,矿井总风量应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每人每分钟供给风量不得少于4m3和采煤、掘进、硐室及其它地点实际需要风量总和的最大值选取。
1.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Q=4NK式中Q——矿井总供风量,m3/min;N——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取200人;4——每人每分钟供风标准,m3/min;K——矿井通风系数,包括矿井内部漏风和分配不均匀等因素,取1.25。
代入得:Q=4×200×1.25=1000 m3/min2.按采煤、掘进、硐室等处实际需风量计算Q=(ΣQ采+ΣQ掘+ΣQ硐+ΣQ柴+ΣQ它)K式中Q——矿井总风量,m3/s;ΣQ采——采煤工作面实际需风量总和,m3/s;ΣQ掘——掘进工作面实际需风量总和,m3/s;ΣQ硐——独立通风硐室实际需风量总和,m3/s;ΣQ柴——稀释柴油机车废气实际需风量总和,m3/s;ΣQ它——其它用风地点需风量总和,m3/s;K——矿井内部漏风系数,取1.25。
矿井通风风量分配计算方法

矿井通风风量分配计算方法通风要点一、 矿井风量计算方法1. 按人数计算Q 矿进=4×N ×K 矿通(1.2~1.25)2. 按各地点用风量相加=矿进Q ())25.1~2.1(k 矿通其它硐掘采⨯+++∑∑∑∑Q Q Q Q m 3/min1) 采煤工作面风量计算应按矿井各个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计算:∑∑∑==+=nni iQQQ1i 1采备采采● 各个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的风量,应按瓦斯、二氧化碳的涌出量,爆破后的有害气体量,工作面温度、风速、人数等分别计算,取最大值。
● 采煤工作面有符合规定的串联风时,按其中一个面需要的最大风量计算。
● 备用采面的需要风量也应按满足瓦斯、二氧化碳、空气温度、风速等规定计算,且不得低于采煤时实际风量的50% 。
a) 按瓦斯绝对涌出量计算)~炮采机采采通瓦采采21.4,6.1~2.1(100i i i k q Q ⨯⨯=K ——瓦斯绝对涌出量的最大值与平均值之比。
在生产的条件下连续观察5昼夜。
机采1.2~1.6;炮采1.4~2 。
注:按二氧化碳计算风量时,参照瓦斯涌出量计算方法。
b) 按工作面温度计算(温度与风速有关)长壁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按下式计算:ii 60采采采S Q i ⨯⨯=υ注:S ——工作面平均断面,以最大和最小控顶断面的平均值计算。
c) 按炸药量计算i 25i A Q =采A ——工作面一次爆破的最大炸药量。
kg1.0%Q 0.75%⨯>⨯机吸巷道供风Q机吸机吸巷道风流)Q Q Q 1.340.75%1.0%(=÷⨯>a) 按人数计算:i i 4N Q =掘4——每人每分钟供风量不得少于4m 3/min b) 按最低风速验算:i i 掘掘掘S Q ⨯=υi 掘υ——煤巷等于0.25乘以60等于15m/min;岩巷等于0.15乘以60等于9m/min 。
c) 按最高风速计算:i i 240掘掘S Q =240——掘进工作面允许最高风速,4.0×60=240m/min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 13.100 D 09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
MT
MT/T442—200× 代替MT/T442-1995
矿井通风网络解算程序编制通用规则 General Compiling Regulation of Mine Ventilation network calculating program
(送审稿)
200×-××-××发布 200-××-××实施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MT/T442—200×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及定义 .......................................................................... 1 4 基本功能 ............................................................................ 2 5 数学模型 ............................................................................ 2 6 解算原则 ............................................................................ 4 7 解算精度 ............................................................................ 5 8 误差分析 ............................................................................ 5 MT/T442—200×
II 前 言 本标准对MT/T442-1995《矿井通风网络解算程序编制通用规则》进行了修订,以代替原MT/T442-1995标准。 本标准与原MT/T442-1995标准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删除了原标准MT/T442-1995中的第5章解算步骤。 ——增加了第3章术语及定义,第4章基本功能,第8章误差分析。 ——第5章对通风网络数学模型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流体网络的数学表述内容。 ——第6章对解算方法及原则进行了补充与完善。 本修订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行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运涛、刘剑、王刚、贺明新、李艳昌、倪景峰。 本标准历次发布情况为:MT/T 442-1995 MT/T442—200×
1 矿井通风网络解算程序编制通用规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矿井通风网络解算程序的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基本功能、通风网络数学模型、解算原则、解算精度与误差分析。 本标准适用于稳定状态下矿井通风网络解算程序的编写。 本标准不适用于非稳定状态下矿井通风网络解算程序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5663.8 煤矿科技术语 煤矿安全 AQ 1028 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 MT 421 煤矿用主要通风机现场性能参数测定方法 MT/T 635 矿井巷道通风摩擦阻力系数测定方法 MT/T 440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方法
3 术语及定义 除GB/T 15663.8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外,补充以下术语和定义。 3.1 矿井通风网络 mine ventilation network 表示矿井风路、风流方向、通风设施、通风动力装置之间关联关系的网络。 3.2 风路 airflow branch 有风流流经的井筒、巷道、以及回采工作面等通风线路。 3.3 节点 node 两条或两条以上风路的交汇点。在同一条巷道中,将巷道断面形状、断面积、支护方式、坡度的变化点也可称之为节点。 3.4 回路 circuit 通风网络中若干条风路首尾相接构成的闭合路径。 3.5 通风网络解算 ventilation network flow distribution 已知通风网络中各风路的风阻及通风机特性曲线(或矿井总风量),计算各风路风量的过程。 3.6 固定风量风路 fixed air flux branch MT/T442—200× 2 通风网络解算时有风量期望值并且不参与迭代计算的风路。 3.7 自然分风 natural airflow distribution 不含有固定风量风路的网络解算,解算结果满足节点风量平衡和回路阻力平衡定律。 3.8 按需分风 fixed airflow distribution 含有固定风量风路的网络解算,解算结果满足节点风量平衡定律,而不一定满足回路阻力平衡定律。 3.9 按需调节 adjustment for fixed airflow distribution 为使按需分风结果能够满足通风网络节点风量平衡、回路阻力平衡而采取的增加、降低通风阻力或者改变通风动力的措施。 3.10 网络半割集 half cut set of ventilation network 通风网络半割集是一个将通风网络分成进风侧和回风侧两部分,并使通风网络失去连通性的最小风路的集合。 3.11 固定通风网络半割集下的按需分风 fixed half cut set’s airflow distribution 固定风量风路为一个通风网络半割集的按需分风称之为固定通风网络半割集下的按需分风。 3.12 无理固定风量的风路 irrational fixed air flux branch 由于固定风量风路的位置或者固定风量值不合理导致通风网络解算结果不收敛的固定风量风路。 3.13 通风网络拓扑关系 topology relationship of ventilation network 通风网络中满足拓扑几何学原理的风路、节点、构筑物、通风动力装置等各空间数据间的相互关系,即风路与节点的连接关系以及构筑物、通风动力装置等通风设施与风路的绑定关系。
4 基本功能 通风网络解算程序至少应具有如下功能: ——自然分风; ——按需分风; ——固定半割集下的按需分风; ——解算能力不受通风网络风路数和节点数的限制; ——能够自动检测无理固定风量风路; ——模拟矿井自然风压; ——程序操作应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功能。
5 数学模型 5.1 质量守恒定律 5.1.1 狭义的质量守恒定律(亦称节点质量守恒定律) 在单位时间内,任一节点流入和流出的风流质量的代数和为零。习惯上取流入为正、流出为负,则节点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写成式(1): MT/T442—200× 3 0((,)(),(,)(),,,)ijijkikiijikiiijkqqvvEvvvEvvVvVvV
……………………(1)
式中: ij、ki----分别为风路),(jivv和风路),(ikvv的风流密度,3/kgm。
ijq、kiq----分别为风路),(jivv和),(ikvv的风量,3/ms;
),(jivv----始节点为iv,末节点为jv的风路;
),(ikvv----始节点为kv,末节点为iv的风路;
)(ivE----节点iv的流入风路集合;
)(ivE----节点iv的流出风路集合;
V----是通风网络的节点集合。
当密度变化可以忽略不计时,式(1)可写为(2):
),,),(),(),(),((0VvVvVvvEvvvEvvqqkjiiikijikiij
……………………(2)
即节点风量平衡定律。该定律表明:对通风网路中的任一节点,流进的风量等于流出的风量。 通风网络G中共有m个节点,可以列出m个节点风量平衡方程,m个节点流量平衡方程的矩阵表示如式(3): 011mnjjijTqbBQ……………………………………………………………(3)
式中:
nmijbB为通风网络G的完全关联矩阵;
),,,(21nqqqQ,为分支的流量矩阵,其排列次序与关联矩阵一致,TQ是Q的转置
5.1.2 广义质量守恒定律 单位时间内,任一有向割集对应的风路流量的代数和等于0。割集风量平衡方程的矩阵表示如式(4): 011snjjijTqsSQ………………………………………………………………(4)
式中:
nsijsS为有向割集矩阵及其元素值;s为割集数。
5.2 能量守恒定律 在任一闭合回路C上所发生的能量转换的代数和为零。如式(5)
||10CizCf
Cihhh …………………………………………………………………(5)
式中: ih----风路i的阻力;
fCh----回路C上的机械通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