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导游词

红色旅游导游词
红色旅游导游词

红色旅游导游词

秦时明月汉时关。芷江,在汉代即已建城。初名无阳,又叫沅州。也许是因为屈原流

放沅湘时采撷岸芷汀兰芬芳他的诗行吧,最后定名为芷江。

位于芷江县城3公里七里桥乡的芷江受降坊,是华夏大地唯一的抗战胜利的建筑纪念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标。

受降纪念坊为四柱三拱门,整个造型如同一个“血”字,象征着中国人民经过长达8

年多的浴血奋战,用三千五百多万同胞鲜血换来了胜利,同时教育国人永远不忘血的教训,永远不忘“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

纪念坊的领额是蒋介石所题的“震古铄今”四个大字。立柱上分别题写两副对联,中

间一幅是蒋介石所题的“克敌受降威加万里,名城揽胜地重千秋。”侧联是李宗仁题的

“得道胜强权百万敌军齐解甲,受降行大典千秋战史记名城。”何应钦将军题写:“名城

首受降实可知扶桑试剑富士扬鞭还输一着,胜地倍生色应推倒铜柱记功燕然勒石独有千秋。”

草木葱郁,鸟语花香。纪念坊附近的园地上栽种着各种花草树木,其中有一种不知名

的花正开得怒放,那鲜红的颜色仿佛烈士的鲜血一样印染着大地,和平之花是用烈士的鲜

血浇灌而成。

纪念坊左侧为受降旧址,由三栋黑色双层木结构平房组成,呈长方“品”字天井型。

左侧为陆军总司令、中国受降全权代表何应钦的办公室。在“历史不应忘记!”的标语前

驻足留念。何应钦当年的办公室挂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和“知足常乐”的座佑铭。

何应钦贵州兴义人。早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抗战爆发后,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1944年任中国陆军总司令,指挥了湘西反-攻战。1945年代表中国政府接受日本投降。

蒋介石从重庆飞抵芷江,在芷江作短暂的停留,并向全国人民发表的抗战胜利广播词。一幅全身戎装的蒋委员长大型图像显得格外醒目。

受降堂里挂着一幅孙中山的半身像,国民党旗、国旗两边贴着孙中山的著名遗言: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孙中山像前有排成弧形的几张桌子,上面铺着洁白的

桌布。对面摆着另一张桌子和四把漆黑的椅子,作为投降代表的座位。

1945年8月21日下午3时20分,受降会场外戒备森严。日本今井武夫等败军之将,一扫往日不可一世的狂妄,木然进入会场,接受严正的审判。受降仪式开始后,主持受降

的陆军总参谋长肖毅肃验明降使身份,命令今井武夫交出了日军在华兵力部署图,并在备

忘录上签字。芷江,写下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

最光辉的一页。

为什么会选择在偏僻的湘西小小山城芷江受降呢?主要原因有三:第一,芷江地处湘西边陲,群山环抱,舞水奔流,地势险峻,有“西南门户、黔楚咽喉”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第二,抗战时期,芷江建有当时全国第二大秘密飞机场,中美空军混合联队500多架飞机、6000多官兵驻扎于此,对日军具有较大的威慑作用。当时日军还有相当实力,并有拒降心态,受降地选择芷江,有利于战略机动和安全警卫;第三,1945年,日军调集8万兵力发起以摧毁芷江机场为目的、企图打通西南大通道的“湘西大会战”,经过2个多月的作战,日军伤亡二万八千多人,日军的帝国梦在芷江彻底破灭,中国正面战场的最后一战大获全胜,顿时芷江名扬四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