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TLAB的多址接入协议仿真开题报告
基于MATLAB的OFDM通信系统模型仿真(开题报告)

设计方案:整个系统的流程为:产生二进制数据→经过RS编码→QPSK调制→OFDM系统基带信号调制并加入循环前缀→插入保护间隔→并/串变换→多径瑞利衰落信道→高斯信道→串/并变换→删除保护间隔→OFDM系统基带信号解调并删除循环前缀→进行信道估计→进行信道补偿→进行0删除→QPSK解调→RS译码→进行误码率计算.
主要参考资料:
[1]胡汉才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
[2]Takeshita O Y, Fossorier M P C, Costello D J Jr. A new techniquefor computing the weight spectrum of turbo codes[J]. IEEETrans . Commun , 2000,41(5):251-253.
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题目_基于MATLAB的OFDM___
基于MATLAB的快跳频通信系统仿真开题报告

在图 2 中的误码率计算部分,上面的输入信号是发送端的原始信息,下
面的输入信号是接收端恢复出的信号,送入误码仪以后完成比较、统计
和图形用户界面的生成功能。从误码率计算的显示模块可以看到该快跳
频通信系统的误码率为 0.05。
(五)跳频子系统模块 跳频子系统的设计是这次毕业设计的关键。快跳频通信是指频率的
Generator)来产生,该模块的参数设置是产生二进制随机序列信号,采 样时间设为 1,即 1 秒产生一个码元。它产生的是频率为 1HZ 的二进制 随机信号,如图 6 中发送信号部分所示。 (二)发送部分
由信源产生的二进制随机信号先通过频率键控来产生一个 2FSK 信号 (发送“1” 所用的载波频率为 f1=1HZ;发送“0”所用的载波频率为 f2=3HZ),如图 6 中 2FSK 已调信号部分所示。在进行跳频调制时,把跳 频子系统模块产生的信号与产生的 2FSK 信号进行相乘(即跳频调制),
产生的信号如图 6 中跳频调制信号部分所示,然后把跳频调制信号经过 信道发送过去。信道是叠加有加性高斯白噪声的信道。 (三)接收部分
在接收端首先进行解跳,即用跳频子系统模块产生的跳频信号与经 过信道后接收的跳频调制信号进行乘法运算,得到的是跳频解调信号, 如图 6 中 跳频解调信号所示。接着进行 2FSK 的相干解调,仿真结构框 图如图 5 所示。图中的两个带通滤波器分别滤出频率为 f1 及 f2 的信号, 它们的输出分别与相应的相干载波相乘,再分别经过低通滤波器提取出 含有基带数字信息的低频信号。
指导教师意见(对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和对毕业设计结果的预测):
系部意见: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系主任:
年月日 注: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导师 的指导下,由学生填写,经导师签署意见及系部审核后生效。
基于matlab的simulink的cdma系统多用户仿真要点

基于 Matlab 的 Simulink 的 CDMA 系统多用户仿真要点简介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一种数字无线通信技术,其中多个用户在同一频带上传输数据,每个用户使用唯一的编码序列来区分其他用户的信息。
在CDMA系统中,使用扩频技术将数据编码成宽带信号,然后使用独立的编码序列将它们混合在一起,并在接收端进行解码以恢复原始数据,因此CDMA技术可以提供更高的信道容量。
通过使用基于 Matlab 的 Simulink,可以方便地进行CDMA系统的仿真,并对多个用户进行仿真,以评估系统性能。
要点1. CDMA系统的建模在CDMA系统的仿真过程中,需要首先建立系统模型。
我们可以使用 Simulink 中的 Signal Processing Blockset 来实现CDMA系统模型的建模。
Signal Processing Blockset 中包含了各种信号处理模块,包括滤波器、混合器和解扰器等等,这些模块可以用来构建CDMA系统的传输通道。
2. 多用户仿真在CDMA系统中,多个用户可以同时传输数据,因此我们需要对多个用户进行仿真,并分别评估其性能。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可以使用 Signal Processing Blockset 中的 Multiport Switch 模块,将多个用户的数据流合并成一个流,然后通过解码器对其进行解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编码序列对每个用户进行编码,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3. 性能评估在CDMA系统中,我们可以通过 BER(Bit Error Rate)来评估系统的性能。
在仿真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向系统中注入固定数量的错误比特,并计算接收端出现错误的比特数量来计算BER。
通过多次仿真,可以评估不同编码序列、码元速率、信噪比等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在本篇文档中,我们介绍了基于 Matlab 的 Simulink 的 CDMA 系统多用户仿真的要点。
第11章 多址接入协议仿真

11.3.5 产生的业务量
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数据包和重传的数据包 之和定义为产生的业务量,通过传输数据速率 归一化的业务量记为 G
Tt G R
11.3.6 吞吐量
吞吐量定义为单位时间内,成功传输到接入点的数据包的总 数。用数据传输速率归一化的吞吐量记为 S 如果数据传输速率和每个数据包包含的信息比特数分别记为 R(bps)和T,并且在单位时间内成功传输的数据包个数为n, 则有
11.4 ALOHA协议仿真
ALOHA协议的吞吐量与业务量关系
11.4 ALOHA协议仿真
ALOHA协议的延迟与业务量的关系
11.5 时隙ALOHA协议仿真
时隙ALOHA协议的吞吐量与业务量关系
11.5 时隙ALOHA协议仿真
时隙ALOHA协议的延迟与业务量的关系
11.6 非持续性载波监听(np-CSMA) 协议仿真
11.4 ALOHA协议仿真 11.5 时隙ALOHA协议仿真 11.6 非持续性载波监听(np-CSMA)协议仿真
11.1 多址接入协议概述
较好的协议应该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 • • • • • 能够使多个用户共享同一传输信道 能够以高效的方式分配传输信道 对每个用户来说,分配应该是公平的 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稳定 鲁棒性
11.3.4 碰撞
无碰撞 整个包碰撞 数据包部分碰撞
在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中,对发生碰撞的数据包分 别做如下处理:
• 有线通信系统:所有碰撞的包都被丢弃,数据包作为发 送失败处理,因为所有数据包的信号强弱都是一样的。 如果没有发生碰撞,产生的数据包依次传送到目的地。 • 无线通信系统: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功率依赖于终端的位 置以及信道条件。因此即使几个数据包发生碰撞,具有 最大接收功率的数据包也可能被正确接收。一般把这种 情况称为捕获效应。另一方面,即使没有发生碰撞,传 输的包也可能发生错误,因为接入点接收到的信号功率 有可能小于解调所要求的最小功率,这在信道条件较差 的情况下经常发生。
基于matlab的OFDM仿真报告

实验总成绩:报告份数:西安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课程设计B报告专业班级: __________ 通工X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 __________ 秋风羽 ________________ 学号(班内序号): _ XXXXXXXX (XX 号)2014 年4 月22 日指导教师评语:实验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辅导)教师:____________一.摘要无线网络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根据网络范围大小可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IEEE为无线网络专门制定了相关的标准,802. 11 和802. 16就属于这方面的标准。
其中802. 11针对范围更小的无线局域网。
802. 11标准包括802.11a、802.11b、802. llg等一系列标准,各自采用不同的物理层技术,其中802. 11a即采用了OFDM技术。
本次专业课程设计主要是基于mat lab对于整个OFDM系统的模拟,即对前导生成原理、扰码及解扰码、卷积编码及卷积解码、交织与解交织、星座映射与逆映射等一系列模块的软件实现。
其U的是让我们能对OFDM技术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二.英文摘要The Wireless network that is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application, depending on the size of network can be classified as LAN, MAN and WAN. I EEE specially formulated relevant standards for the wireless network. Both 802.11 and the 802.16 belong to this. The 802.11 is for a smaller range of wireless LAN. And 802.11 standards including 802.1 la, 802.1 lb, 802.1 lg and so on. Each one has different physical layer technology. The OFDM technology was used by 802.1 la. This course design is mainly based on MATLAB to simulate the entire OFDM system, which was consisted of leading principle, scrambling and descrambling, convolution coding and decoding, interleaving and de-interleaving, constellation mapping and inversing constellation mapping and so on by making softwaie ・Its purpose is to allow us to meet OFDM technology for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三.引言OFDM是一种特殊的多载波频分复用(FDM)技术。
基于MATLAB的通信系统的仿真报告参考例文

摘要Simulink是Mathworks公司推出的基于Matlab平台的著名仿真环境Simulin作为一种专业和功能强大且操作简单的仿真工具,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人员所青睐,它搭建积木式的建模仿真方式既简单又直观,而且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是以simulink为基础平台,对2ASK、2FSK、2PSK信号的仿真。
文章第一章内容是对simulink的简单介绍和通信技术的目前发展和未来展望;第二章是对2ASK、2FSK和2PSK信号调制及解调原理的详细说明;第三章是本文的主体也是这个课题所要表现的主要内容,第三章是2ASK、2FSK和2PSK信号的仿真部分,调制和解调都是simulink建模的的方法,在解调部分各信号都是采用相干解调的方法,而且在解调的过程中都对整个系统的误码率在display模块中有所显示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simulink的熟悉和对数字通信理论的更加深化和理解。
关键词:2ASK、2FSK、2PSK,simulink,调制,相干解调目录第一章绪论 (31)1.1 MATLAB/Smulink的简介 (31)1.2 通信发展简史........................................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3 通信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第二章 2ASK、2FSK、2PSK和2DPSK的基本原理和实现.......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2.1 2ASK的基本原理和调制解调实现......................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2.2 2FSK的基本原理和调制解调实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2.3 2PSK的基本原理和调制解调实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2. 2DPSK的基本原理和调制解调实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种基于格基约减理论的协作多址接入方案的开题报告

一种基于格基约减理论的协作多址接入方案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无线通信技术在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移动通信、互联网等行业对于无线通信技术的需求愈发夯实。
当前主流的移动通信网络由蜂窝式通信网络和宽带无线接入网络两大部分组成,其中蜂窝式通信网络是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其核心技术就是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接入技术。
然而由于多址接入技术在频谱利用、接入容量以及效率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时隙冲突、带宽拥挤、传输的安全等问题,因此需要对多址接入技术进行改进与优化。
其中一种解决方案就是使用格基约减理论来设计协作多址接入方案,使得多个用户之间可以在同一频带上并发传输,最大限度地提升网络的接入和传输效率。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基于格基约减理论的协作多址接入方案,旨在提升移动通信网络的传输效率,推动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文主要研究基于格基约减理论的协作多址接入方案,重点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格基约减理论的原理和应用(2)多址接入技术的分类和现有的解决方案(3)协作多址接入方案的设计与实现(4)协作多址接入方案的性能分析和评估2.研究方法本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献综述:对多址接入技术及其改进方案进行系统性的调查和总结,掌握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为研究协作多址接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2)理论探讨:对基于格基约减理论的协作多址接入方案进行理论探讨和研究,寻求理论上的优化方案。
(3)仿真实验:使用MATLAB等工具进行仿真验证,评估协作多址接入方案的性能和效果。
(4)实验验证:在实际无线通信网络中进行测试验证,验证协作多址接入方案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三、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创新点1. 预期成果本文预期通过研究基于格基约减理论的协作多址接入方案,得出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该方案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对协作多址接入方案的性能进行评估和对比,提出改进方案。
同时,本文将在实际无线通信网络中验证协作多址接入方案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多址接入ALOHA协议仿真设计说明

题目多址接入ALOHA协议仿真学生王超学号 1113014107 所在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电子1103班指导教师吴燕 __完成地点博远楼实验室2015 年 6 月 10 日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院(系)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11304107 学生王超一、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多址接入ALOHA协议仿真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自 2015 年 1月 10 日起至 2015 年 6 月 15 日止三、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地点: 物电学院实验室四、毕业论文﹙设计﹚的容要求:学习了解多址接入协议基本原理,多址接入协议的分类,多址接入协议的仿真模型,包括通信信道,包的产生,碰撞,业务量,吞吐量,平均传输时延等名词概念。
在此基础上重点掌握学习ALOHA协议,以及协议评价的性能指标以及这些指标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建立业务仿真模型,考察存在捕获效应和不存在捕获效应情况下的协议性能,最终得到反映协议性能的参数指标仿真图(业务量,吞吐量,协议延迟),并进行分析。
最后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应包括方案设计、比较与论证、分析与计算、相关设计文件以及心得体会等)。
进度安排:1月10日——3月20日:查阅资料,完成外文翻译原文和开题报告。
3月21日——4月20日:完成系统整体框架设计,搭建系统,并提交中期检查报告。
4月21日——5月20日:完成参数设计并仿真,准备作品验收。
5月21日——6月15日:撰写、修改毕业设计论文,准备并完成答辩。
指导教师系(教研室) 系(教研室)主任签名批准日期接受论文 (设计)任务开始执行日期学生签名多址接入ALOHA协议仿真王超(理工学院物电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1级3班, 723000)指导老师:吴燕[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多址接入协议的研究背景及其工作原理,对目前广泛研究的ALOHA 协议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析了系统吞吐量、业务量及平均传输时延等性能指标。
然后根据协议的工作过程,在Matlab 平台构建仿真模型,对ALOHA协议进行仿真,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吞吐量与业务量及时延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协议性能提供了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福建工程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__信息科学与工程__学院__电子信息工程__专业 设计(论文)题目 ___基于MATLAB的多址接入协议仿真___
学生姓名 ___宋昊____ 学号 _3120210623_ 起迄日期 _2016/3/23至2016/3/26_____ 设计(论文)地点 ___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___ 指导教师 _________林丽_______________
2016年 3 月 23 日 2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 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文献综述。 通信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话题。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那时的人类用表情和动作进行信息的交流,这是最为原始的通信方式,后来,人类在漫长的生活中创造了不同的语言和文字,实现了用语言和文字进行着信息的交流。除此之外,人类还发明创造了非常多的传递信息的方法,如金鼓,和航行用的信号灯等,中国古代的烽火台则是无线通信的鼻祖。现代意义上的通信是在发现了电流之后,人们试图用电信号进行通信。从1826年开始至今,现代通信已经发展了快200年,细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通信发展的速度是非常的迅猛,尤其是近十年,通信网络和信息化基础建设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通信行业的飞速发展,通信网要建成世界上规模容量最大、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网络。通信网的终端设备、传输设备、交换设备及网路组织规模和功能等方面都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通信是目前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人们从原来拿着仅有接收功能BP机和只能打电话的大哥大,到现在几乎人手一部可以有着丰富多彩功能的手机和电脑,是通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它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智能。通信网带宽的发展也从窄带快速发展到了宽带,现在已经有了光纤入户,真是网速如飞。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需要的第四代移动通信开始兴起。可以说,现在已经进入了4G时代,它有着超高数据传输速度,被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誉为机器之间当之无愧的“高速对话”。通过飞速发展的通信网络,人们不仅可以使用IP电话,IP传真等,还可以非常便捷的使用电子商务来进行网购,不用出门即可逛遍全球的超市和品牌店;可以通过高速的网络进行语音和视频的通信,即使身在外地也可以与家人分享生活的点滴;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实现全球办公。政府可以通过电子政务进行简洁,高效,廉洁的办公,全方位的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我们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使用机顶盒,请求到所需的通信服务,来观看有线电视 。这些服务对于通信资源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所以我们需要强大的通信网络来支持这些服务。 在通信网络中,要想成功交换数据,就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我们把这个规则又称为网络协议。它由语法、语义和同步三部分组成。网络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服务。对于复杂的网络协议,其结构应该是层次式的。通信网络模型就是按照分层的概念设计。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是七层协议体系结构。这种7层体系结构的概念清楚,理论比较完整,但却比较复杂,并且实用性不高。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是一个四层的体系结构,这种体系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应用广泛,比较受到欢迎。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分为4层,分别是:网络接口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网络接口层的任务是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如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等,并且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 3
无差错地传送以帧(frame)为单位的数据。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网络层的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发送站的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站,并交付给目的站的运输层。网络层不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运输层的任务是向上一层进行通信的两个进程之间提供一个可靠的端到端服务,使它们看不见运输层以下的数据通信的细节,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OSI、TCP/IP体系结构图如图所示。
(OSI的体系结构) (TCP/IP的体系结构) 多址接入协议就是一个用于共同使用同一个传输媒质的用户之间成功传递信息的原则,当资源被超过一个独立的用户使用时就需要多址接入协议。在多址接入协议中,多个用户共享同一物理信道。它分为非竞争(调度)多址接入协议、竞争(随机)多址接入协议,以及CDMA协议。多址接入协议的建立让交换点这个概念发生了变化,各个用户可直接将信息送到同一线路上去,各用户有着不同的地址。多址接入协议的优劣性对通信网的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好的多址接入协议可以让通信网络的功能变得更加强大,而不太好的多址接入协议既浪费了成本,又浪费了用户的时间。所以对多址接入协议的研究就变得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着通信网络。 2.毕业设计(论文)任务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方法: (1)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我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是基于MATLAB多址接入协议的仿真。在通信网络中,当两个用户或多于两个用户共同使用同一通信信道传输数据时,信息就会叠加,目的端就不能接受正确数据,发送端就要从新发送,直到被成功接收。这严重浪费了时间和信道资源,所以需要发展多址接入协议,来提高网络性能。 多址接入协议就是一个用于共同使用同一个传输媒质的用户之间成功传递信息的原则,当资源被超过一个独立的用户使用时就需要多址接入协议。在多址接入协议中,多个用户共享同一物理信道。多址接入协议分为非竞争(调度)多址接入协议、竞争(随机)多址接入协议,以及CDMA协议。非竞争(调度)多 4
址接入协议通过调度要传输的用户来避免多个用户同时尝试访问同一条物理信道。用户按照调度的先后顺序依次传输数据,这样就会确保了每次传输都会成功。调度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固定分配调度和按需调度。竞争(随机)多址接入协议不存在传输的调度。在竞争(随机)多址接入协议中,一个用户并不能保证传输的数据与其他用户不发生碰撞,因为有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户同时请求传输数据。当碰撞发生后,协议要对它们进行处理。随机多址接入协议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重复随机多址接入协议,如ALOHA协议,时隙ALOHA(slotted-ALOHA),载波监听ALOHA(CSMA),以及带有集中控制的ALOHA(ISMA)。另一类是带保留的随机接入协议,如带保留的ALOHA(r-ALOHA),包保留的多址接入协议(PRMA)等。对第一类协议来说,传输时每次可能会发生冲突。对第二类协议,用户只有在第一次传输时在会无法避免的与其他用户发生碰撞,但是当用户完成了它的第一次传输后,后面的传输将经过调度以有序的方式进行,部分信道资源将分配给该用户,其他用户禁止使用这部分信道资源,这样就不会跟其他的用户产生竞争。如果该用户在一段时间内,没有传输数据,系统将收回部分分配给它的那部分信道资源。CDMA协议既不属于非竞争协议也不属于竞争协议。它属于多个用户可以无冲突的同时传输数据的非竞争协议。 此次我主要研究ALOHA协议和CSMA协议。ALOHA协议中,我对纯ALOHA(非时隙ALOHA)协议和时隙ALOHA协议都要分析。 ALOHA(Additive Link On-line HAwaii System)协议是完全随机多址接入协议。ALOHA协议又称ALOHA技术,ALOHA网,是美国夏威夷大学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计算机网络接入协议,是世界上最早最基本的无线数据通信协议。ALOHA是夏威夷人表示致意的问候语,同时也是1968年美国夏威夷大学的一项研究计划的名字。夏威夷大学进行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夏威夷各个岛屿之间互相通信的问题。ALOHA协议可以让夏威夷群岛的分散用户,通过无线电这条共用信道,来发送他们自己的数据包,实现了一点到多点的数据通信。它的基本思想是,只要有分组到达,就会立刻转发,如果发生碰撞,就会等待再发送。CSMA协议中,我主要针对非持续性载波监听(np-CSMA)协议进行分析和研究。CSMA(Carrier Sensing Multiple Access)协议是载波监听多址接入协议。它是指每个终端在传输数据包之前,先进行载波监听,即先检测信道上是否有有数据在传输,如果有传输,则说明信道正忙,终端必须等待,如果没有传输,说明信道空闲 ,可以传输数据。CSMA协议是对时隙ALOHA协议的改进,在每个站点上增加了用于监听载波的硬件装置,这使最大信道的利用率远远优于ALOHA协议和时隙ALOHA协议。CSMA协议主要分为两类:非持续性CSMA协议和持续性CSMA协议。 在对我所研究的三种协议即纯ALOHA(非时隙ALOHA)协议,时隙ALOHA协议和非持续性载波监听(np-CSMA)协议的理论有了充分理解和掌握后,我还要对这三个协议作比较,来比较他们的性能。通过比较评价协议性能的最基本的指标:产生的业务量G,吞吐量S,以及平均传输延时D来更为理性的评价这三个协议。对理想的协议来说,吞吐量与业务量的关系是:当G<1时,S=G;当G≥1时,S=1。吞吐量与业务量的关系可以由下图来表示。从图中我们可得,在业务量相对比较少的情况下,吞吐量随着业务量的增加而增加,当业务量增加到一定的值后,我们把这个值称之为门限值,吞吐量随着业务量的增加而下降。如果业务量大于1,那么平均传输延时将随着业务量的增加而急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