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粪静态好氧堆肥中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研究
牛粪堆肥腐殖质的动态变化研究

参照土壤农业化学 参照土壤农业化学
, 并稍作改动, 简述如下:
图 1 牛粪发酵总有机碳含量的动态变化 F ig . 1 D ynam ic changes of to ta l o rganic carbon dur ing the D M fer m entation
称取 适 量 的 牛 粪 风 干 样 品, 加 入 N aOH + N a4 P2 O7; 混合 液 ( p H = 13 ) 置于 30 保 温 箱内 24 h, 离心 , 取上清液 5 mL 调至 p H = 7 左右 , 在低 于 60 水浴上蒸干, 然后采用低温外热氧化 - 快 速比色法测定。 1 . 3 . 3 水溶性腐殖酸和游离腐殖酸含量的测定 游离腐殖酸采用 1 % 氢氧化钠浸提 - 重铬酸钾容 量法测定; 水溶性腐殖酸采用水浸提 - 重铬酸钾容 [ 6] 量法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2 . 1 总有机碳 ( TOC) 含量的变化 牛粪的发酵是在高温下, 通过好氧微生物的生 命活动 , 使有机物质分解的过程, 实际上也是一个
E M /g 0 50 100 150 200
Fer m entation ma teria ls and com position
处理 DM + EM 0 DM + EM 50 DM + EM 100 DM + EM 150 DM + EM 200 DM /kg 5 5 5 5 5
注 : DM : 奶牛粪便 ; E M: 中加生物技术公司发酵菌 ; 下同
[ 7]
2010 年 6 月
单德臣等
牛粪堆肥腐殖质 的动态变化研究
13
降速度较快 ( 图 2) , 并且外源微生物处理方式 DM + EM 50 、 DM + EM 100 、 DM + EM 150 、 DM + EM 200 的下降 幅度 明 显高 于 不接 种 外源 微生 物 DM + EM 0 的处理方式, 并在发酵 35 d 达到最低点, 在发 酵的腐熟阶段, 腐殖质含量略有上升 ; 而不加外源 微生物处理方式在 49 d 左右达到最低点, 而后处 于较为平稳的状态。发酵结束时, 处理方式 DM + EM 0 、 DM + EM 50 、 DM + EM 100 、 DM + EM 150 、 DM + EM 200的腐殖质含量与 发酵前相比 , 其下降幅 度依次为 : 40 . 86 %、 41 . 64 % 、41 . 50 % 、42 . 98 %、 44. 52 % 。说明其不稳定成分在减少, 但总腐殖酸 占总有机碳比 率呈增 加趋势 ( 图 3) , DM + EM 0 、 DM + EM 50 、DM + EM 100 、DM + EM 150 、DM + EM 200 处 理 方 式 的 发 酵 前 后 对 比 , 分 别 提 高 11. 34 %、 15 . 46 %、 17 . 52% 、 19 . 93 %、 17 . 87 % 。说 明发酵过程存在明显的腐殖化作用, 同时说明腐殖 酸较其它有机物质稳定。 从图 2 还可以看出 , 所有外源微生物处理方式 的堆肥发酵初期 ( 0~ 28 d), 总腐殖酸含量下降较 快 , 这个时期正是堆肥的升温期, 伴随着大量的有 机物质和腐殖酸被微生物分解放出大量的热, 使堆 体温度很快上升。总腐殖酸含量的降低, 表明堆体 腐殖酸不如土壤腐殖酸那样稳定, 堆体腐殖酸在微 生物作用下 , 处于合成与分解同时进行的剧烈活动 阶段。
两种添加剂对牛粪堆肥中氮转化及相关微生物的影响

两种添加剂对牛粪堆肥中氮转化及相关微生物的影响马丽红;黄懿梅;李学章;祁金花;赵振振;李萍【摘要】采用强制通风静态堆肥装置研究了添加木霉和鸡粪对牛粪高温堆肥过程中氮素形态及其相关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木霉和鸡粪均使堆体高温期延长,高温期pH增加幅度减小.对照、加木霉和加鸡粪处理中高温期氨气释放量最高分别为413、197和216 mg/(kg·d);加木霉使高温期的氨态氮最高含量比对照低18.0%,加鸡粪使高温期氨态氮最高含量比对照多10.5%;在高温期,加木霉和加鸡粪处理中硝态氮最高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85倍和1.71倍;堆肥结束时,对照中有机氮含量比初始减少19.1%、总氮含量减少21.6%,加木霉和加鸡粪处理中有机氮含量分别比初始增加4.5%和2.2%、总氮含量分别增加1.7%和5.5%,加木霉和鸡粪均有利于氨基糖态氮和氨基酸态氮的积累,有利于有机氮的形成和保留.整个堆肥过程中氨化细菌数量最大,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数量在加木霉和加鸡粪处理中均比对照多;高温阶段,反硝化细菌数量在加木霉处理中较对照多,固氮菌在加鸡粪处理中较对照多;降温阶段,固氮菌数在加木霉处理中较对照多.【期刊名称】《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年(卷),期】2010(028)001【总页数】8页(P76-82,110)【关键词】牛粪;高温堆肥;氮素转化;木霉;鸡粪【作者】马丽红;黄懿梅;李学章;祁金花;赵振振;李萍【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41.2高温好氧堆肥是农村有机固体废物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的有效途径[1],但高温堆肥过程中普遍存在氮素损失的现象[2~4],牛粪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达44%~58%[5],主要以氨气挥发的形式损失,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降低肥料中养分含量。
牛粪堆肥高温期氨氧化古菌与氨氧化细菌的多样性分析

第6期堆肥是牛粪等农业有机固体废弃物最有效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之一,堆肥化后的产品是有机肥,可用于农业生产。
粪便等废弃物在发酵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氮素损失,减轻堆肥过程中氮的损失对于保护环境和提高堆肥质量至关重要[1]。
硝化作用在氮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通过氨氧化细菌的氨氧化作用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然后利用亚硝酸细菌的亚硝酸盐氧化作用将亚硝酸盐氧化为牛粪堆肥高温期氨氧化古菌与氨氧化细菌的多样性分析孙志远1,2,晏磊1,王彦杰1,林匡飞3,李辉3,王伟东1,2(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大庆163319;2.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3.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摘要:堆肥化过程中,氨氧化微生物对堆肥原料的氮素转化和氮损失影响重大。
为了分析牛粪堆肥高温期微生物的多样性,研究以氨单加氧酶基因(amoA )为标记,分析了牛粪堆肥高温阶段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 ,AOA )和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AOB )菌群多样性。
结果表明,在AOB 类群中,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 )和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 )克隆子数量分别占整个克隆文库的59.3%和40.7%,它们是堆肥高温期的优势氨氧化细菌,但是Nitrosomonas 的数量比Nitrosospira 更占优势。
在AOA 群落中,soil/sediment 菌群占据绝对数量优势,其克隆子数量占AOA 文库的94.2%,sea /sediment 菌群仅占5.8%。
关键词:堆肥;amoA 基因;氨氧化古菌(AOA );氨氧化细菌(AOB )中图分类号:S141.4Diversity of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and Ammonia-Oxidizing Archaea atHigh Temperature Phase during the Livestock Manure Composting ProcessSun Zhiyuan 1,2,Yan Lei 1,Wang Yanjie 1,Lin Kuangfei 3,Li Hui 3,Wang Weidong 1,2(1.College of Agronomy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aqing 163319;2.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3.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 :The transmutation and loss of nitrogen materials were effected significantly by ammonia-oxidizing microorganisms during the composting process.In order to detect the diversity of Ammonia-Oxidizing Archaea (AOA )and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AOB ),the monooxygenase gene (amoA )was used to analyze as the tag at high-temperature phase during the livestock manure composting proces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itrosomonas genus and Nitrosospira genus were the dominant genus of AOB ,and the amount of clones accounted for 59.3%and 40.7%among the clone library at the high -temperature period ,respectively ,and the amount of Nitrosomonas was more dominant than that of the Nitrosospira .For communities of AOA ,the amount of AOA resulting from soil were greatly more than that of AOA resulting from sea.The ratio of clones of soil AOA was 94.2%,but the ratio of sea AOA accounted for only 5.8%among all of AOA clones.Key words :compost ;gene amoA ;Ammonia-Oxidizing Archaea (AOA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AOB )收稿日期:2013-06-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053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2B05);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2TD006);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153-NCET-003);黑龙江农垦总局“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HNK11A-10-01)。
反硝化菌功能基因及其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

反硝化菌功能基因及其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环境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反硝化菌在氮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从而防止了硝酸盐的积累和氮的过度矿化。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反硝化菌的功能基因及其分子生态学成为了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综述反硝化菌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反硝化菌分子生态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期为进一步揭示反硝化菌在环境科学中的重要性提供理论支持。
二、反硝化菌功能基因概述反硝化作用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关键过程,通过反硝化菌的作用,将硝酸盐(NO₃⁻)和亚硝酸盐(NO₂⁻)还原为氮气(N₂)或一氧化二氮(N₂O),从而完成氮的生物循环。
在这一复杂的过程中,反硝化菌利用一系列功能基因编码的酶来催化反应的进行。
反硝化过程通常分为四个连续步骤: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还原为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还原为一氧化二氮,最终一氧化二氮还原为氮气。
这些步骤分别由硝酸还原酶(Nar/Nap)、亚硝酸还原酶(Nir)、一氧化氮还原酶(Nor)和氧化亚氮还原酶(Nos)催化。
这些酶对应的编码基因即为反硝化菌的功能基因,它们在基因组中的存在与表达水平直接影响了反硝化作用的效率。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反硝化菌功能基因的研究已经从最初的单一基因克隆和表达分析,发展到了全基因组测序和转录组学分析。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反硝化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生态适应性,进而探讨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反硝化作用机制和调控机制。
在生态学研究方面,反硝化菌功能基因的多样性和丰度已经成为评估环境氮循环状态的重要指标。
通过定量PCR、宏基因组测序等技术手段,可以实时监测环境样品中反硝化菌功能基因的拷贝数和表达水平,从而评估反硝化作用的潜力和速率。
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还可以进一步揭示反硝化菌在环境生态系统中的分布格局和群落结构,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硫酸亚铁对牛粪秸秆堆肥过程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

硫酸亚铁对牛粪秸秆堆肥过程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周筱洁;梅娟;段恩帅;李贲;苏良湖【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24(52)1【摘要】硫酸亚铁可作为原位固氮剂,减少畜禽粪便堆肥的氮损失。
向牛粪和玉米秸秆混合材料中添加5%硫酸亚铁(LF组),研究硫酸亚铁对堆肥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
堆肥进行49 d,堆体温度50℃以上持续7~10 d。
硫酸亚铁降低了堆肥的pH 值,LF产品的种子发芽指数为109.9%(对照为89.7%),达到腐熟。
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2组的细菌多样性均随堆肥的进行逐渐增加,添加硫酸亚铁降低了细菌物种的丰富度和种群多样性。
硫酸亚铁在高温期前期抑制了放线菌门,使厚壁菌门成为最优势种群(相对丰度53.5%)。
2组全过程的优势属均是Streptomyces和Bacillus,硫酸亚铁增加了高温期Bacillus的丰度,表明Bacillus对酸性环境的耐受性强。
2组在高温期的其他优势种群有很大差别,对照组为Thermobifida、Pseudoxanthomonas、Glycomyces和Luteimonas等牛粪秸秆堆肥中常见的高温木质纤维素降解细菌,LF中为norank_f_Mitochondria、Caproiciproducens、Pseudoxanthomonas、unclassified_f_Rhizobiaceae和Mycobacterium等活跃在富含有机物的酸性环境中的种群。
硫酸亚铁降低了牛粪堆肥中典型功能菌的丰度,但其他特有降解菌仍对木质纤维素有高效的降解作用,能够使堆肥过程顺利进行。
【总页数】8页(P183-190)【作者】周筱洁;梅娟;段恩帅;李贲;苏良湖【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1;S141.4【相关文献】1.接种灰略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rubens)对水稻秸秆堆肥及还田后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影响2.微生物菌剂对猪粪堆肥过程中堆肥理化性质和优势细菌群落的影响3.硫酸亚铁和过磷酸钙对牛粪秸秆混合堆肥氮损失和腐殖化的影响4.腐熟菌剂与配施辅料对奶牛粪堆肥理化性质及菌群结构的影响5.微生物菌剂对设施辣椒秸秆原位堆肥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物炭对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

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147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20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13AA102802)生物炭对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摘要抗生素在规模化养殖业中的大量使用致使畜禽粪便成为重要的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贮存库,畜禽粪便会通过施肥方式进入到农田,ARGs会通过基因的水平转移在不同的微生物之间进行传播,这些ARGs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在施肥之前将ARGs去除对于降低ARGs对人类健康威胁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试验选取了一种比表面积较大的生物炭和使用抗生素频繁鸡的粪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生物炭与鸡粪、小麦秸秆混合堆肥。
分析理化性质、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然后进一步研究生物炭对ARGs丰度影响,及其影响ARGs的环境因素,得到的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所有处理的堆体温度50℃以上均维持5天(或以上),满足无害化处理和腐熟标准。
生物炭可增加高温期堆体温度,并有利于有机物的矿化。
生物炭在高温期显著增加了NH4+-N,并在堆肥结束时增加NO3–-N 16.7~69.0%。
堆肥结束后,与对照处理相比,添加生物炭的处理有效铜和有效锌分别降低 2.3%~13.0%,10.6%~24.2%。
生物炭在堆肥的前期对纤维素酶和脲酶活性均有促进作用,在堆肥结束时,这种作用有所减弱。
(2)通过Biolog方法分析表明,在堆肥高温期,添加生物炭的处理能显著增加高温期微生物活性,且随着添加比例的增加,微生物活性越高;在降温期生物炭比例过高(20%)时,对提高微生物活性不利;在腐熟期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添加高比例的生物炭(BC10和BC20)降低了高温期的微生物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表明,添加生物炭改变了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BC10处理作用更为显著,起分异作用的碳源主要为糖类、氨基酸类及羧酸类。
固相反硝化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进展

固相反硝化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进展张兰河;左正艳;王旭明【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年(卷),期】2015(000)001【摘要】固相反硝化是一种新型的异养反硝化工艺,采用固体有机物同时作为反硝化微生物的碳源和生物膜载体,可用于地下水和低C/N比污水的脱氮处理。
固相反硝化系统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决定固体碳源的降解效率,进而决定反硝化脱氮的速率和系统的稳定运行。
因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对于固相反硝化工艺的优化以及反应机理的解析具有重要意义。
对不同固相反硝化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Solid-phase denitrification(SPD)is a new type of heterotrophic denitrifying process, in which solid organic matters are used simultaneously as carbon source and biofilm support. SPD process has been applied on nitrogen removal from groundwater and wastewater with the low ratio of carbon to nitrogen.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SPD system determines not only degradation efficiency of solid carbon source but also denitrification rate and stable running of the SPD system.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n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s significant for the optimizing SPD process and exploring its mechanism. This review summarized the present research status and progress on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different SPD systems. In addition, the mainproblems and the new perspective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re also discussed.【总页数】7页(P39-45)【作者】张兰河;左正艳;王旭明【作者单位】东北电力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吉林132012;东北电力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吉林132012;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97;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97【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不同短程硝化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对比分析 [J], 侯爱月;李军;卞伟;王盟;郑林雪;张彦灼;赵昕燕2.不同林分土壤中氨氧化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r硝化潜势差异及其驱动因子 [J], 路璐;何燕3.CASS反应器中反硝化除磷污泥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J], 王峥嵘;李建民;薛念涛;董志英4.硫自养反硝化系统运行效能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J], 马潇然;郑照明;卞伟;李军;周荣煊;杨京月5.固相反硝化微生物系统处理低碳污水动力学性能及经验模型研究 [J], 吴恒;赵婷婷;陈爱玲;张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牛粪蚯蚓堆肥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物结构的光谱—电化学—质谱研究

牛粪蚯蚓堆肥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物结构的光谱—电化学—质谱研究近年来,环境保护以及有机肥料的发展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环境保护方面,物理化学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新途径,而有机肥料的发展正在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农业发展中,牛粪蚯蚓堆肥(牛粪蚯蚓堆肥)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由于牛粪蚯蚓堆肥的特定结构和有机物的质量,它在水溶性有机物(WOM)含量方面具有出众的特性。
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营养物质,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土壤环境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由于有机物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土壤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开展有机物结构分析和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光谱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研究者借助此项技术研究有机物的结构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为了研究牛粪蚯蚓堆肥过程中的水溶性有机物(WOM),本研究采用了光谱、电化学、质谱等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以深入了解牛粪蚯蚓堆肥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物的结构和特征。
首先,本研究利用了多种光谱技术,如紫外可见拉曼光谱仪(UV-Vis-Raman)、红外光谱仪(FT-IR)和核磁共振光谱仪(NMR),对牛粪蚯蚓堆肥过程中的有机物进行了表征。
此外,本研究还使用了电化学质谱(EC-MS)技术,通过测定牛粪蚯蚓堆肥中所含有机物的电荷状态和离子结构,以得出牛粪蚯蚓堆肥中有机物的质量浓度分布及化学性质。
经过以上研究,我们发现牛粪蚯蚓堆肥过程中的水溶性有机物含量略有增加,其中以糖类化合物为主,其次是有机酸和醛类化合物。
此外,FT-IR和EC-MS技术进一步显示,牛粪蚯蚓堆肥过程中的水溶性有机物具有丰富的复杂结构,当中包括醛类、酸类、糖类、烃类和氨基酸等,并且具有特殊的质量浓度分布和电荷状态。
由此可见,牛粪蚯蚓堆肥过程中的水溶性有机物具有丰富的复杂结构,能够为环境提供重要的营养。
本研究通过光谱学、电化学和质谱技术揭示了牛粪蚯蚓堆肥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物结构及其具体特征,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粪静态好氧堆肥中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研究
堆肥化技术是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牛粪和秸秆的主流技术。为了克
服传统堆肥生产周期长和产品质量不稳定等缺点,本文采用了一种新型的静态好
氧高温堆肥技术。
反硝化细菌是反硝化过程的驱动力,可导致氮素流失并造成污染环境,在堆
肥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对反硝化细菌群落开展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堆肥氮
循环理论的理解,并且有助于改进堆肥技术。
本文测定堆肥过程中理化指标和生物学指标(温度、pH、含水率、总有机碳、
凯氏氮、碳氮比、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铵态氮与硝态氮比值以及种子发芽
指数),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牛粪秸秆堆肥过程中反硝化细菌的群落结构和
多样性变化,应用Spearman相关性热图分析堆肥中优势反硝化细菌菌属与环境
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堆肥化共持续17天,第4
天进入高温期,并维持高温14天。
通过综合评价pH、含水率、总有机碳(TOC)、凯氏氮(TKN)、C/N、铵态氮
(NH4+-N)、硝态氮(NO3--N)、
NH4+-N/NO3--N比值和种子
发芽指数(GI)指标,结果表明采用该新型堆肥技术处理的堆肥产品达到腐熟。
(2)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牛粪和秸秆混合堆肥过程中nirK细菌群落动态
变化,结果分析表明在堆肥前期反硝化细菌群落丰富度最大,通过Alpha多样性
分析表明不同时期堆肥样品反硝化细菌多样性指数存在差异,堆肥前期反硝化细
菌群落多样性最高,堆肥后期较低。
通过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堆肥不同时期样本间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差
异显著。(3)在门分类水平上对牛粪和秸秆混合堆肥中nirK型反硝化细菌群落
结构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在堆肥中反硝化细菌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Unclassified的反硝化细菌占比也比较多,表明在堆肥中存在大量未探明
的反硝化细菌。在堆肥前期nirK型反硝化细菌主要是β-变形菌纲
(Alphaproteobacteria),随着堆肥进程,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
相对丰度逐渐减少,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逐渐占主导位置。
从目分类水平分析,优势菌属主要属于根瘤菌目(Rhizobiales)、红杆菌目
(Rhodobacterales)和伯克氏菌目(Burkholderiales),其中根瘤菌目
(Rhizobiales)的种类最多,但是伯克氏菌目(Burkholderiales)的相对丰度
最高。在堆肥过程中,Rhizobiales相对丰度整体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腐熟期达
到最高。
在初始期和升温期Burkholderiales相对丰度较大,并且是这两个时期的优
势种群,随着温度的升高,其相对丰度逐渐降低,进入腐熟期后又略微上升。
Rhodobacterales主要存在于堆肥初始期,随着堆体温度上升相对丰度逐渐减少,
在高温期达到0.19%,在堆肥后期降低为0.01%。
从属分类水平分析,堆肥中大多数优势菌属都为未探明的反硝化细菌。(4)
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除了unclassifiedAlcaligenaceae和
Ochrobactrum剩余10个nirK型反硝化细菌优势菌属变化与环境指标相关。
UnclassifiedknorankdB
acteria和unclassifiedoRhizobiales与TOC、C/N、
含水率、pH呈负相关,与TKN、NO3--N、GI呈正相关,
其他8个优势菌属与TOC、C/N、含水率、pH呈正相关,与TKN、
NO3--N、GI呈负相关。
UnclassifiedoRhizobiales与
NH4+-N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
(p<0.001),unclassifiedpProteobacteria与
NH4+-N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p<0.001),Pusillimonas与NH4+-N之间呈极显
著正相关(p<0.001),Paracoccus与NH4+-N之间
呈显著正相关(p<0.05)。
所有优势菌属与温度不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