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症患者临床护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老年痴呆症患者临床护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老年痴呆症患者临床护理现状及对策分析目的:观察和分析老年痴呆症患者在临床上的护理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智力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老年痴呆患者采用科学合理的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智力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字:老年痴呆症;临床护理现状;对策;效果老年痴呆症是指因老年患者脑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的获得性和持续性的智能障碍症状,往往会使患者发生智能缺失和社会适应能力降低等情况,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1]。
大量的临床经验表明,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于老年痴呆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2]。
因此,为了探讨老年痴呆症患者在临床上的护理现状及对策,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痴呆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老年痴呆症的相关诊断标准[3];②采用痴呆评定量表对患者的痴呆程度进行评分的分值均≥1分;③排除具有心脏病和精神病等疾病;④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59~82岁,平均年龄67.57±5.24岁;病程10个月~7年,平均3.87±1.78年。
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对策

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对策摘要:阿尔兹海默症,又叫老年痴呆,因德国医生阿尔兹海默(Alois Alzheimer)最先对其进行描述而得名。
该病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衰退、抽象思维和计算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等。
据中国阿尔兹海默病协会2011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全球有约3650万人患有痴呆症,每七秒就有一个人患上此病,平均生存期只有5.9年,是威胁老人健康的“四大杀手”之一。
随着我国过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多。
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疾病不仅仅只有临床常规所见的慢性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也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如常见的阿尔兹海默氏病。
阿尔兹海默症近年来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病死率也在上升。
目前,对阿尔兹海默症病人的治疗尚无特效疗法,且病人住院时间短,大部分时间需在家中疗养,因此患者的护理及提高照料者的护理水平至关重要。
需要通过良好的护理,来减轻阿尔兹海默症状及并发症,提高阿尔兹海默症病人的生活质量。
现就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护理做简单介绍。
关键词:阿尔兹海默症;临床护理;对策3.护理措施面对上述的各类认知障碍,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生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人身安全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对阿尔兹海默症的护理应从减少这些危害和延缓疾病进程出发。
3.1对高危行为的护理[1]3.1.1防跌伤与坠床阿尔兹海默症多伴有椎体外系统病变,表现为扭转痉挛、震颤麻痹,以及各种各样的行动失调,站立、行走都会出现困难,发生认知障碍或者身体本身出现状况时,患者可能会有暂时性的思维混乱、四肢协调性不好、感觉功能障碍、低血糖等状况出现,所以常常容易发生跌伤和坠床。
加之老粘人骨质疏松,极易骨折。
所以病房内、浴池、厕所地面要干燥、无积水或者放置防滑垫等,不要让老人做其难以承担的事情。
患者上、下床及变换体位时动作宜缓,床边要设护栏;上、下楼梯、外出散步一定要有人陪伴和扶持。
老年痴呆患者护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老年痴呆患者护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摘要】近年来, 随着社会逐渐向老龄化发展,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年痴呆的患者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据资料统计,我国60 岁以上人群的老年性痴呆患病率达0.75 %~4.69 %[1]。
老年性痴呆(AD) 是老年期出现的慢性渐进性精神衰退性疾病,是患者在意识清醒状态下出现的持久的全面的智能衰退。
主要表现在记忆力、计算力减退,情感行为障碍,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丧失等。
目前对AD 的治疗尚无特效药,因此加强行为治疗,环境改变,功能训练以及康复治疗等方面的工作开展,其效果将更为明显。
现将老年性痴呆的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关键词】老年痴呆;护理现状;调查与分析1 临床研究方法1.1 病史的采集包括①记忆障碍:早期近记忆障碍,晚期远记忆障碍。
②计算力减退。
③定向力障碍。
④认知障碍:思考困难,常识理解和判断力下降,可有失认、失用。
⑤语言障碍:失语、失写、失读。
⑥重者可有精神运动障碍:自动症、刻板帕金森、大小便障碍。
⑦人格行为改变。
1.2 心理学检查①认知功能检查:简易智能量表(MMSE),长谷川量表,韦氏智能量表,韦氏记忆量表。
②生活能力检查:日常生活水平量表(ADL) ,成人生活能力问卷。
③抑郁量表:老年抑郁量表,哈密尔顿量表(Hamilton)抑郁量表。
1.3 影象学检查CT、MRI检查显示皮质性脑萎缩和脑室扩大,脑沟裂增宽。
SPECT和PET显示顶颞叶联络皮层有明显的代谢紊乱,额叶亦有可能有此现象。
2 疾病的临床表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渐进性疾病,在疾病进展的任何阶段患者可能出现情绪、行为或人格的障碍,如睡眠障碍,抑郁,烦躁,焦虑,激越,攻击,淡漠,尾随,游荡,幻想等。
痴呆可分为三期[2]。
一期(轻度) 病人出现健忘,注意力涣散,定向力障碍,易激动,理解力和判断力下降,日常生活尚能自理。
二期(中度) 认知功能进一步减退,出现神经心理方面的障碍,如失语、失认、失用等。
判断、理解、计算力减退,抽象思维能力差,部分病人生活需要照顾。
老年痴呆患者护理现状及进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第16卷第73期23·综述·0 引言老年痴呆是一组以缓慢进展的多种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起病潜隐,病程缓慢且不可逆的疾病,是大脑皮层高级机能广泛损害的表现[1]。
病因未知,目前还没有具体权威的结论,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病毒感染、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
痴呆症患者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脾气暴躁、性格反复无常、与家人交流困难、记忆衰退、行为及行动障碍、认知功能衰退和生活自理能力差,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整体生活质量,同时为家庭、社会、国家带来人力、物力、财力上的负担及心理上的沉重压力[2]。
问题如此严重,老年痴呆患者却又难以治愈,不可逆转,因此,针对老年痴呆患者的良好护理不仅是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也是治疗老年痴呆,提高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措施。
现将老年痴呆患症患者的护理进行分析并综述如下。
1 老年痴呆临床表现1.1 第一期遗忘期(早期)早期表现是近期记忆受损,开始症状为记忆减退,尤其是对近期事件的记忆下降;语言交流能力下降;不能判断方向、地点、易于迷路;不能正确判断事物对错;情绪不稳定;性格发生改变[3]。
1.2 第二期混乱期(中期)不能学习新信息和回忆近期事件,记忆力严重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判断方向、地点;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性格进一步改变;做事无条理性。
1.3 第三期极度痴呆期(晚期)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不能正常交流,思考问题;自己不能主动活动。
2 老年痴呆护理现状老年痴呆症患者存活期一般在八到十年之间,只有少数患者能存活长达15年;与正常的老年人相比,患有痴呆症的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而且躯体并发症多,同时还伴有精神以及行为障碍;这种情况下,护理便成为了延缓病情恶化、提高老年痴呆症患者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手段之一;老年痴呆现在虽然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但是,努力加强心理和社会的干预,开展环境治疗和护理工作,依然是十分重要的[4]。
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现状及进展

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现状及进展【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年性痴呆;护理老年性痴呆呈世界性分布,国内外资料表明,进入老龄期后,随年龄增高,老年痴呆发病率迅速增加[1]。
目前,老年性痴呆的病因不清,尚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因此,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对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2]。
现将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1 人口老龄化与痴呆随着人口老龄化到来,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我国有老年性痴呆患者500万人,占全世界总病例数的1/4多。
平均每年还有30万人加入这个行列。
老年性痴呆严重威胁着我国老年人的健康[3]。
老年性痴呆目前已位居老年病死亡原因的第4位,仅次于心血管病和癌症[4]。
据不完全统计,65岁以上人群中患重度老年性痴呆者达5%以上,而到80岁,就上升到15%~20%。
而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5.5年,使该病成为现代社会老年人的主要致死疾病之一[5]。
2 老年性痴呆的护理现状2.1 生活护理做好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生活护理非常重要。
不要认为痴呆老人已经痴呆,无需充实其精神生活。
相反,此类患者仅靠药物治疗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精神安慰和生活调养[6]。
起居有规律,保证充足高质量睡眠[7],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治疗环境,同时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其增减衣被,防止外邪侵袭[8]。
2.2 心理护理患者保持愉悦的情绪和心境,对维护和促进其精神健康和预防脑萎缩有积极作用[9]。
安晓红[10]通过对老年性痴呆患者心理行为的调查指出,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行为和心理症状是危害本人、影响家庭和社会的一个重大难题。
因此,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心理行为症状,采用及时的药物干预和恰当的心理护理,对早期正确诊断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2.3 饮食护理万嘉豫等[7]指出饮食要均衡:一日三餐定量、定时,尽量保持原有饮食习惯,给予食物温度适中。
饮食以低盐、低脂肪、高蛋白、多维生素为主。
阿尔茨海默病的护理现状及护理模式

阿尔茨海默病的护理现状及护理模式摘要:截止到2000年,我国已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
据报道60岁以上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为0.75%至 4.69%。
目前,发达国家正在传播心脏病、癌症和中风,还有痴呆症。
痴呆症的表现模式是阿尔茨海默病,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具体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护理;具体模式引言护理是减缓痴呆患者病情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目前关注的重点是痴呆患者的护理状况以及如何为其照护者提供支持。
本文主要对AD患者的护理方法以及具体模式展开分析。
一、护理方法(一)生活护理病人坐卧,行走和散步都有很大问题。
因此,寿命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另一方面来说,不仅治疗方式存在缺陷,且对于生活做准备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捕捉日常生活中几个方向患者的各种需求,在满足病人和家庭计划的长期管理的生存和生活活动模式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需求。
这种模式强调病人功能锻炼和加强病人的功能训练,增强病人的实际问题恢复和活力。
通常情况下,该功能提供一种服务,就是防止病人有损失。
我们不仅是患者的安全保证,而且也是患者的护理需求。
此外,如果患者获得了需求,可以增强信心,战胜自己,发挥有益因素从而病人可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二)安全及行为异常护理老年痴呆症的患者均不太好恢复和保护。
当前人们所要做到的是护理和实践是必需的,除去环境中的危险品去保护环境中的患者,并为患者创造和携带安全卡。
这样病的发病率会大大减少,人们都知道医疗治疗正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根据医疗卫生专家报告,它们具有独特的能力去使用化学品。
安全防护用来提供好的护士,满足对相应的护理措施的需求,并经常使用语言来禁止或者是指示。
(三)精神症状护理据国外文献报道,70%~90%的痴呆症患者都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异常。
根据国内的一项研究,AD患者心理行为症状的发生率为35%。
对精神症状的主要护理是,精神症状的类型和患者的发作时间,及时记录、励志因素、权重因素和有效的治疗方法,防止心理行为的发生和发展。
老年痴呆症及其护理

老年痴呆症病人的护理摘要:老年痴呆患者中最常见的的是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 临床研究表明,老年痴呆于遗传和环境有关,有特殊的脑神经性病理改变,包括脑萎缩,一般在65岁左右发病,起病隐蔽,进行性发展,早期就影响记忆力。
加强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生活的照顾和护理,倡导系统化康复护理,以减少并发症,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增进老年人健康,防止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老年痴呆症护理干预一、背景及意义老年痴呆症(Alzheimerdisease)是一种进行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即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情绪等方面出现障碍。
是智能损害的综合征。
随着社会老龄人口的增加,世界各国老年痴呆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的趋势。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65岁以上老年痴呆患病率为3%—8%,80岁以上增加到30%或更高。
权威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痴呆病人已超过600万人。
预测到2025年将增加至1009万人。
老年痴呆平均生存期为5.5年该病已成为现代社会老年人的主要致死疾病之一。
老年痴呆因起病隐匿,治疗效果差,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心身健康,不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还会给家属和直接照料者带来严重的身心压力,如何认识、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生,实现对老年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记忆障碍护理、行为异常的预防及护理、心理护理,是关系老年痴呆患者治疗成败的重要因素。
二、研究目的及目标认识老年痴呆的临床特征,掌握预防老年痴呆的关键时机与方法,完善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对策与方法,以达到降低老年痴呆的发病率,延缓发病进程,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老年痴呆症发病原因及分型1.老年痴呆症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
研究发现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饮食中铝含量过高、胆固醇过高、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中风等疾病因素,其发病还往往与受教育程度低、不爱动脑子、性格内向、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嗜酒)等有关。
1.1AD具有家庭聚集性4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及多基因遗传,有人提出遗传学说(或基因学说),认为和Down综合征一样,在第21对染色体上均有淀粉样变性基因。
临床观察论文: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护理策略

临床观察论文: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护理策略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本文通过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的临床观察,总结了一系列有效的护理策略,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关键词:老年痴呆症;护理策略;生活质量一、引言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
老年痴呆症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因此,探索有效的护理策略对于提高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老年痴呆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一)认知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症患者最突出的表现是认知功能的逐渐下降,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下降等。
他们可能会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难以记住新的信息,甚至会迷失方向。
(二)精神行为异常患者常常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易怒等精神症状,还可能会出现幻觉、妄想、行为异常等。
例如,有些患者会无端怀疑他人偷拿自己的东西,有些患者会在夜间频繁起床、大声喊叫。
(三)日常生活能力下降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逐渐下降,如穿衣、洗漱、进食等基本生活技能都可能无法独立完成。
三、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护理策略(一)生活护理1、环境布置为老年痴呆症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熟悉的生活环境至关重要。
房间的布置要简洁明了,避免过多的杂物和复杂的装饰。
家具的摆放要固定,以方便患者记忆和行动。
同时,要保证房间的光线充足、通风良好,温度和湿度适宜。
2、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对于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要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食物要多样化,包括谷类、蔬菜、水果、肉类、蛋类、奶类等。
同时,要注意饮食的清淡、易消化,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要将食物切碎、煮烂,或者给予流质、半流质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痴呆症患者临床护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16-02-17T14:02:27.22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作者:王秀
[导读] 山东省安丘市精神病防治院观察和分析老年痴呆症患者在临床上的护理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山东省安丘市精神病防治院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老年痴呆症患者在临床上的护理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智力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老年痴呆患者采用科学合理的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智力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老年痴呆症;临床护理现状;对策;效果
老年痴呆症是指因老年患者脑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的获得性和持续性的智能障碍症状,往往会使患者发生智能缺失和社会适应能力降低等情况,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大量的临床经验表明,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于老年痴呆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因此,为了探讨老年痴呆症患者在临床上的护理现状及对策,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痴呆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老年痴呆症的相关诊断标准;②采用痴呆评定量表对患者的痴呆程度进行评分的分值均≥1分;③排除具有心脏病和精神病等疾病;④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59~82岁,平均年龄67.57±5.24岁;病程10个月~7年,平均3.87±1.78年。
研究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61~86岁,平均年龄68.24±5.79岁;病程11个月~8年,平均4.21±2.23年。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本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老年痴呆症药物进行治疗,治疗后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服务,包括心理护理、运动指导、饮食指导及安全护理等内容;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服务进行干预,具体包括:(1)入院时详细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由专门的人员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的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计划。
制定护理干预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尽量为患者提供系统的、全面的优质护理服务。
(2)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护理计划,以有效弥补计划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不断的完善,制定出最优的个体化护理干预计划,从而在患者的日常行为和心理状态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保持端庄的仪表,及时有效的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变化,并进行针对性的心里指导。
(3)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和认知能力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训练指导,鼓励其多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
而在患者逐渐康复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
尤其是需要重点关注行为举止有明显异常的患者,通过肢体语言或语言交流等方法给予患者良好的心里指导,使用音乐疗法、情感疗法等方式使患者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
1.3 观察指标
护理干预3个月后,观察和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及智力水平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纳入SPSS20.0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x2比较方法进行比较,以率(%)进行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以(X±s)进行表示,当(P<0.05)时,代表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智力水平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智力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老年痴呆症患者的临床护理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大,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家属通常就会将其送到老年痴呆症医院中进行护理。
因为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年龄往往比较大,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逐渐衰退,机体免疫力逐渐降低,再加上老年患者的智力水平和记忆力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进而导致患者往往无法合理表达自身的病情,因此临床上对老年痴呆症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以便能够及时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这一要求现今的医院均可满足。
3.2 护理对策
(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病情严重程度,并结合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情况给予患者合理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时,应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和交流,仔细观察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了解患者的爱好和兴趣,迎合患者的要求帮助患者进行身心放松,使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
(2)饮食指导: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制定专门的饮食计划,叮嘱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若患者食欲较差则可给予营养元素注射,以有效补充患者每天的营养需要,从而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
(3)护理训练: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日常生活训练,如穿衣、洗漱和大小便等,每周进行2次单独训练,1次集体训练,每次30min,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智力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
这表明对老年痴呆症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智力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的康复。
对老年痴呆患者采用科学合理的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智力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