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8+统计,oct参数

6228+统计,oct参数
6228+统计,oct参数

AWA6228+多功能声级计参数

1.执行标准GB/T 3785.1-2010(IEC 61672)1级

GB/T 3241-2010(IEC 61260)1级

2.频率范围10 Hz~20 kHz

3.测量上限142 dBA

4.自生噪声≤16 dB(A)、21dB(C)、26dB(Z)

5.线性范围,≥120 dB(A)

6.频率计权并行(同时)A、C、Z

7.时间计权并行(同时)F、S、I

8.指示器 2.6寸彩屏显示,分辨率240×320,显示内容丰富背光延时为常开时,亮度自动调节,其他可手动调节

9.主要测量指标 Lxyi、Lxyp、Lxeq、Lxmax、Lxmin、LxN、SD、SEL、等

注:x为A,C,Z,y为F,S,I,N为1~99用户可选的整数

10.积分测量时间手动,1s到99小时任意设置或分档设置

11.A/D采样频率48k次/秒

12.24小时自动监测,每小时测量1次,每次测量时间可在1 min~1hour之间选择,可连续测量多组24小时

13.滤波器实时并行分析:1/1倍频程:16Hz、31.5Hz、63Hz、125Hz、250Hz、500Hz、1kHz、2kHz、4kHz、8kHz、16kHz、

14. 蓝牙无线传输:内部嵌入蓝牙模块,将测量结果发送到指定的计算机。

15.存储:标配3MB,可存可存贮至少2633组统计、3228组Oct。

16.输出接口:交流输出、直流输出、RS232接口、USB接口。

17.内部日历时钟误差小于1分钟/月,可选配GPS授时、校时

18.电源4节AA碱性电池,可连续使用30小时(1)以上,可同时使用5 V外接电源,实现超长时间的连续测量

19.工作环境,工作温度范围:-15 ℃~55 ℃;相对湿度:20 %~90 %;大气压力:65 kPa~108 kPa

20.软件配置功能:统计分析软件,1/1oct分析软件

AWA6228+型多功能声级计配置清单

主要用于电梯噪声的检测及频谱分析。

常用塑料密度一览表

材料密度(克/立方厘米)PP0.89~0.93 PP-T100.95~0.99 PP-T20 1.03~1.07 PP-T30 1.10~1.14 PP-T40 1.19~1.25 PP-GF20 1.10~1.14 PP-GF30 1.12~1.18 PP-GF40 1.19~1.25 PP-LGF20 1.02~1.06 PP-LGF30 1.10~1.14 PP-LGF40 1.19~1.25 PP-EPDM0.86~1.92 PP-EPDM-T100.94~1.00 PP-EPDM-T15 1.00~1.04 PP-EPDM-T20 1.03~1.07 PP-EPDM-T25 1.07~1.11 PP-EPDM-T30 1.10~1.16 GMT-20 1.02~1.08 GMT-30 1.07~1.17 GMT-40 1.17~1.27 LDPE0.91~0.94 HDPE0.93~0.97 POM 1.40~1.44 PPO 1.03~1.07 PPO+PA 1.06~1.10 PBT 1.30~1.35 PBT+GF10 1.40~1.45 PBT+GF20 1.45~1.50 PBT+GF30 1.50~1.55 PBT/PET-T20 1.47~1.53 PET-GF20 1.47~1.53 PET-GF30 1.54~1.62 PET-GF40 1.63~1.73 PA6 1.12~1.15 PA6-GF15 1.20~1.26 PA6-GF20 1.22~1.28 PA6-GF30 1.33~1.40 PA6-GF35 1.38~1.44 PA6-GF40 1.40~1.46 PA6-GF50 1.54~1.60 PA6-(GF10+M20) 1.33~1.41 PA66-GF15 1.20~1.26 PA66-GF20 1.24~1.30

勘察岩土参数取值推荐值

汕湛高速公路清远至云浮A3合同段 桥梁摩擦桩、边坡防护、挡土墙等地质参数取值资料根据广东地质条件,结合本项目特征,特提出桥梁摩擦桩、边坡防护、挡土墙等地质参数取值意见,供资料整理中参考。 一、地质参数的确定原则 按照安全可靠、技术经济的原则,结合工程特点及岩土特性,沿线桥梁摩擦桩、边坡防护、挡土墙等地质参数,主要根据规范(根据现场原位测试确定状态或密实度或风化程度、室内试验确定物理性质指标、岩土类别等相关指标查表)、室内试验成果和反分析并结合经验经计算统计分析后综合确定。 编制报告时要注意结合具体工点岩土层物理力学统计结果,在参考表的基础上给出各层的指标。 二、桥梁摩擦桩岩土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和桩侧摩阻力标准值的确定 各岩土层的承载力基本容许值的取值参考《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中的相关推荐范围值并结合地区经验进行取值。对于黏性土采用物理指标(一、w)、压缩指标(Es)、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进行对比,取其较合理的数般黏性土e、I L 值。砂土、碎石土根据原位测试指标、密实性提出承载力,对于液化的砂土根据折减系数进行了修正。岩石的容许承载力则根据岩样的抗压强度、岩石的裂隙发育程度、岩体的完整性等提供容许承载力。 1、黏性土承载力基本容许值、摩阻力标准值参考表

2、砂类土承载力基本容许值、摩阻力标准值参考表 3、基岩风化层承载力基本容许值、摩阻力标准值参考表 注:混和岩、混合花岗岩、花岗岩,强风化层中颗粒状的取小支值,碎块状的取大值。 三、边坡防护参数的取值 1、土质边坡防护岩土参数的确定 边坡防护岩土参数主要根据室内试验土层物理性质指标、并结合经验经计算统计分析后综合确定。 将全线的路堑边坡100g锥室内试验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统计分

常用塑料密度表

常用塑料密度表 密度/(g/cm3)材料密度/(g/cm3)材料 0.8 硅橡腔(可用二氧化硅填充 到1.25) 1.19~1.35 增塑聚氯乙烯(大约含有 40%增塑剂) 0.83 聚甲基戊烯1.20~1.22 聚碳酸酯(双酚A型)0.85~0.91 聚丙烯1.20~1.26 交联聚氨酯 0.89~0.93 高压(低密度)聚乙烯1.26~1.28 苯酚甲醛树脂(未填充)0.91~0.92 1-聚丁烯1.26~1.31 聚乙烯醇 0.9~0.93 聚异丁烯1.25~1.35 乙酸纤维素 0.92~1.00 天然橡胶1.30~1.41 苯酚甲醛树脂(填充有机材料:纸,织物) 0.92~0.98 低压(高密度)聚乙烯1.30~1.40 聚氟乙烯 1.01~1.04 尼龙12 1.34~1.40 赛璐珞 1.03~1.05 尼龙11 1.38~1.41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1.04~1.06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 物(ABS) 1.38~1.50 硬质PVC 1.04~1.08 聚苯乙烯1.41~1.43 聚氧化甲烯(聚甲醛) 1.05~1.07 聚苯醚1.47~1.52 脲-三聚氰胺树脂(加有有机填料) 1.06~1.10 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1.47~1.55 氯化聚氯乙烯 1.07~1.09 尼龙610 1.50~2.00 酚醛塑料和氨基塑料(加有无机填料) 1.12~1.15 尼龙6 1.70~1.80 聚偏二氟乙烯 1.13~1.16 尼龙66 1.80~2.30 聚酯和环氧树脂(加有玻璃纤维) 1.10~1.40 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1.86~1.88 聚偏二氯乙烯1.14~1.17 聚丙烯腈2.10~2.20 聚三氟-氯乙烯1.15~1.25 乙酰丁酸纤维素2.10~2.30 聚四氟乙烯1.161.20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1.17~1.20 聚乙酸乙烯酯 1.18~1.24 丙酸纤维素

常用塑胶密度表

塑料的密度鉴别塑料的品种不同,其密度也不同,可利用测定密度的方法来鉴别塑料,但此时应将发泡制品分别出来,因为发泡沫塑料的密度不是材料的真正的密度。在实际工业上,也有利用塑料的密度不同来分选塑料的。常用塑料的密度见下表:密度-(g-cm3)材料密度-(g-cm3)材料 0.80 硅橡腔(可用二氧化硅填充到1。25)1.19~1.35 增塑聚氯乙烯(大约含有40%增塑剂)0.83 聚甲基戊烯1.20~1.22 聚碳酸酯(双酚A型) 0.85~0.91 聚丙烯1.20~1.26 交联聚氨酯 0.89~0.93 高压(低密度)聚乙烯1.26~1.28 苯酚甲醛树脂(未填充) 0.91~0.92 1-聚丁烯1.26~1.31 聚乙烯醇 0.9~0.93 聚异丁烯1.25~1.35 乙酸纤维素 0.92~1.00 天然橡胶1.30~1.41 苯酚甲醛树脂(填充有机材料:纸,织物) 0.92~0.98 低压(高密度)聚乙烯1.30~1.40 聚氟乙烯 1.01~1.04 尼龙12 1.34~1.40 赛璐珞 1.03~1.05 尼龙11 1.38~1.41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1.04~1.06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1.38~1.50 硬质PVC 1.04~1.08 聚苯乙烯1.41~1.43 聚氧化甲烯(聚甲醛) 1.05~1.07 聚苯醚1.47~1.52 脲-三聚氰胺树脂(加有有机填料) 1.06~1.10 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1.47~1.55 氯化聚氯乙烯 1.07~1.09 尼龙610 1.50~2.00 酚醛塑料和氨基塑料(加有无机填料) 1.12~1.15 尼龙6 1.70~1.80 聚偏二氟乙烯 1.13~1.16 尼龙66 1.80~2.30 聚酯和环氧树脂(加有玻璃纤维) 1.10~1.40 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1.86~1.88 聚偏二氯乙烯 1.14~1.17 聚丙烯腈2.10~2.20 聚三氟-氯乙烯 1.15~1.25 乙酰丁酸纤维素2.10~2.30 聚四氟乙烯 1.161.20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1.17~1.20 聚乙酸乙烯酯 1.18~1.24 丙酸纤维素 常用于塑料的密度鉴别的溶液溶液的种类密度(25oc)/(g- cm3) 配制方法塑料(制品)种类 浮于溶液沉入溶液 水 1 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 饱和食盐溶液1.19 74ml水和26g食盐聚苯乙烯,ABS 聚氯乙烯 58-4%的酒精溶液0.91 100ml水和140ml95%的酒精聚丙烯聚乙烯 55-4的酒精溶液0.925 100ml水和124ml95%的酒精高压聚乙烯低压聚乙烯 氯化钙水溶液1.27 100g的氯化钙(工业用)和150ml水聚苯乙烯,有机玻璃,ABS 聚乙烯聚氯乙烯,酚醛塑料

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取

第一节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取 、岩土参数的可靠性 岩土参数是岩土工程设计的基础。岩土工程评价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岩土工程设计是否可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数选取的合理性。因此,要求所选用的岩土参数必须能够正确地反映岩土体在规定条件下的性状, 能比较真实地估计参数真值所在的区间,从而能够满足岩土工程设计计算的精度要求。 岩土参数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评价指标,用于评价岩土的性状,作为划分地层、鉴定类别的依据;另一类是计算指标,用以设计岩土工程,预测岩土体在荷载和自然因素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和变化趋势,并指导施工和监测。工程上对这两类岩土参数的基本要求是可靠性和适用性。可靠性是指参数能正确反映岩土体的基本特性,能够较准确地估计岩土参数所在区间。适用性是指参数能满足岩土工程设计的假定条件和计算精度要求。在对岩土工程评价时应对所选参数的可靠性和适用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岩土参数的可靠与否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岩土结构受扰动的程度; 二是试验方法和取值标准。岩土试样从地层中取出到实验室进行再制样的过程中,土样原来的应力状态及结构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扰动。不同的取样方法,所取土样的质量等级不同,对土的扰动程度亦不相同。例如,对于淤泥质黏土采用厚壁取土器锤击法较采用薄壁取土器压入法取样,无侧限抗压强度可降低35%~40%。此外,在实验室制试样过程中,对土样亦有不同程度的扰动。 试验方法对岩土参数也有很大影响,对于同一地层的同一指标,用不同试验标准所得的结果会有很大误差,例如,土的抗剪强度试验可用下列方法测定,而其结果则各不相同。方法有:①室内静三轴试验;②室内直剪试验;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④原位十字板试验等。因此,进行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与设计时,首先要对岩土参数的可靠性和适用性进行分析评价,对土样从采取、制备及测试方法要有全面合理选用。 、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

岩土参数计算

n 1 1i m i n ??==∑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表征岩土工程性质的主要参数的特征值: ⑴ 岩土参数的算术平均值: 根据公式:∑=Φ=Φn i i n m 1 1 (3-1) ⑵ 岩土参数的标准差: 根据公式: ??????? ????? ??--= ∑∑=n i i i f n n 12 2 111φφσ (3-2) ⑶ 岩土参数的变异系数: 根据公式: m f φσδ= (3-3) 上几式中: Φm -算术平均值,σf -标准差,δ-变异系数 Φi ——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数据;n-参加统计的数据个数。 ① 先用公式(3-1)和《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求含水比αw 、液塑比Ir 的平均值a w 、r ; ② 根据a w ,I r 查《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用线性插值法) 得f 0; ③ 根据公式(3-2)和(3-3)分别求w a , Ir 的标准差f σ和变异系数δ; ④ 求综合变异系数δ和回归修正系数f ψ,查表得第二指标的折算系数ξ,根据公式: 21 ξδδδ+=得δ,根据公式:δψ???? ??+-=2918.7884.21n n f 得 f ψ。 ④ 根据公式: f ak f f ψ?=0求承载力ak f 。

预估单桩竖向承载力如下: ⑴ 静压预制桩:据勘察成果,按预制桩规格为450mm ×450mm 的方桩,桩端进入圆砾⑥层2m 。取ZK10号钻孔估算静压预制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Q u =4651.3kN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中式 D.0.1p ps i sis u A q l q u Q ?+?=∑s β) 。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 = Q u /K=2326kN (K=2) 最终单桩竖向承载力应通过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 ⑵ 钻(冲)孔灌注桩:据勘察成果,桩径按2000mm ,桩端进入泥岩⑦层1.5m 。取ZK10号钻孔估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Q u =195722kN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中8.3.12条∑∑==++=n i n i p pr ri sir r i sis s A q h q u l q u Q 1 1 u )。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 = Q u /K=9786kN (K=2) 根据压缩试验结果,计算各级压力下的ei ,计算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 根据剪切试验结果,绘制τ-σ曲线,直接求得内摩擦角υ、粘聚力C 直剪试验:用直接剪切仪来测定土的抗剪强度的试验,直剪仪一般分为:应力式和应变式,一般我们国家应用较多的都是应变式的。根据加荷的速率的快慢将直剪试验划分为:1、快剪,本方法适用于渗透系数小于10的-6次方的细粒土,试验时在施加垂直力以后,拔去固定销钉,立即以0.8mm/min 的剪切速度进行剪切,使试样3~5分钟剪破,试样每产生0.2~0.4mm 剪切位移时,记录测力计和位移读数,直到出现峰值或者剪切位移达到4mm 记录破坏值,试样得的抗剪强度为快剪强度。2、固结快剪,本方法适用于渗透系数小于10的-6次方的细粒土,试验时在施加垂直力后,每小时读一次变形,直至固结稳定,然后拔去销钉,进行与快剪同样的剪切过程,所得抗剪强度为固结快剪强度。慢剪:试验时加垂直力后,待固结稳定后,再拔去销钉,以小于0.2mm/min 的速度使试样充分在排水条件下剪切,得到的是慢剪强度。对于三种试验所得结果:粘聚力快剪>固快>慢剪,内摩擦角快剪<固快<慢剪 三轴试验:直接量测的是试样在不同恒定围压下的抗压强度,然后根据摩尔库伦原理推求土的抗剪强度。三轴根据固结和排水条件分为:不固结不排水(uu )固结不排水(Cu )固结排水(CD ),在进行三种不同方法试验时,都要先使试样在一定的围压下固结稳定,若是UU 就是在不排水条件下围压增加一个增量,然后在不允许水进出的条件下逐渐施加轴向力q 直至试样破坏;若是CU 在允许排水条件下围压增加一个增量固结稳定,然后再不允许水进出的条件下逐渐施加轴向力直至试样破坏;若是CD 在允许排水条件下围压增加一个增量固结稳定,然后在排水条件下逐渐施加轴向力直至试样破坏。所以固结不固结是相对于围压增量来说的,排水不排水是相对于轴向力来说的。 根据压缩试验结果,计算各级压力下的ei ,计算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 压缩系数:a= (e1-e2)/(p2-p1) 压缩模量:ES1-2=(1+e1/a

常见统计分布及其特点

【附录一】常见分布汇总 一、二项分布 二项分布(Binomial Distribution),即重复n次的伯努利试验(Bernoulli Experiment),用ξ表示随机试验的结果, 如果事件发生的概率是P,则不发生的概率q=1-p,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发生K次的概率是。 二、泊松poisson分布 1、概念 当二项分布的n很大而p很小时,泊松分布可作为二项分布的近似,其中λ为np。通常当n≧10,p≦0.1时,就可以用泊松公式近似得计算。 2、特点——期望和方差均为λ。 3、应用(固定速率出现的事物。)——在实际事例中,当一个随机事件,例如某电话交换台收到的呼叫、来到某公共汽车站的乘客,以固定的平均瞬时速率λ(或称密度)随机且独立地出现时,那么这个事件在单位时间(面积或体积)内出现的次数或个数就近似地服从泊松分布 三、均匀分布uniform 设连续型随机变量X的分布函数F(x)=(x-a)/(b-a),a≤x≤b 则称随机变量X服从[a,b]上的均匀分布,记为X~U[a,b]。 四、指数分布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1、概念

2、特点——无记忆性 (1)这种分布表现为均值越小,分布偏斜的越厉害。 (2)无记忆性 当s,t≥0时有P(T>s+t|T>t)=P(T>s) 即,如果T是某一元件的寿命,已知元件使用了t 小时,它总共使用至少s+t小时的条件概率,与从开始使用时算起它使用至少s小时的概率相等。 3、应用 在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研究中,通常用于描述对发生的缺陷数或系统故障数的测量结果 五、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 1、概念 2、中心极限定理与正态分布(说明了正态分布的广泛存在,是统计分析的基础) 中心极限定理:设从均值为μ、方差为σ^2;(有限)的任意一个总体中抽取样本量为n 的样本,当n充分大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均值为μ、方差为σ^2/n 的正态分布。 3、特点——在总体的随机抽样中广泛存在。 4、应用——正态分布是假设检验以及极大似然估计法ML的理论基础 定理一:设X1,X2,X3.。。Xn是来自正态总体N(μ,δ2)的样本,则有 样本均值X~N(μ,δ2/n)——总体方差常常未知,用t分布较多 六、χ2卡方分布(与方差有关)chi-square distribution 1、概念 若n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ξ?、ξ?、……、ξn ,均服从标准正态分布(也称独立同 分布于标准正态分布),则这n个服从标准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的平方和构成一新的随机变量,其分布规律称为卡方分布(chi-square distribution),其中参数n 称为自由度 【注意】假设随机干扰项呈正态分布。因此,卡方分布可以和RSS残差平方和联系起来。用RSS/δ2,所得的变量就是标准正态分布,就服从卡方分布。

部分常用岩土经验值

常用部分岩土参数经验值1岩土的渗透性 (1)渗透系数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范》SL373-2007 62~63页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 附录J 66页 (2)单位吸水量 各种构造岩的单位吸水量(ω值) 弱透水;糜棱岩和断层泥不透水或微透水。 摘自高等学校教材天津大学《水利工程地质》第三版113页

摘自高等学校教材天津大学《水利工程地质》第三版118页 注:透水率1Lu(吕荣)相当于单位吸水量0.01。 (3)简易钻孔抽注水公式 1)简易钻孔抽水公式 根据水位恢复速度计算渗透系数公式 1.57γ(h2-h1) K= ——————— t (S1+S2) 式中: γ---- 井的半径;h1---- 抽水停止后t1时刻的水头值;h2---- 抽水停止后t2时刻的水头值;S1、S2---- t1或t2时刻从承压水的静止水位至恢复水位的距离; H---- 未抽水时承压水的水头值或潜水含水层厚度。 《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927页 2)简易钻孔注水公式 当l/γ<4时 0.366Q 2l K= ———— lg ——— Ls γ 式中:K—渗透系数(m/d);l---试验段或过滤器长度(m);Q---稳定注水量(m3/d);s---孔中水头高度(m);γ---钻孔或过滤器半径(m)。 《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936页 (4)水力坡降 允许水力坡降等于临界水力坡降被安全系数除,一般安全系数值取2.0~3.0, 即Ⅰ 允= Ⅰ 临 /2.0~3.0。 摘自长春地质学院《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1978年139页

土层与混凝土建筑物接触面间发生接触冲刷时的破坏比降除以1.5安全系数得出在无渗流出口保护情况下地基允许渗流比降见上表。 摘自《堤防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水规总院李广诚司富安杜忠信等。42页 (5)土毛细水上升值 摘自长春地质学院《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1978年79页 k 摘自《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937页 2土分类及状态、密实度 (1)分类

塑料密度表

塑料密度表 2009-08-14 20:40:43| 分类:工业设计与制造阅读138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密度单位:克/立方厘米 1.01~1.04 尼龙12 1.34~1.40 赛璐珞 1.03~1.05 尼龙11 1.38~1.41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04~1.06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 1.38~1.50 硬质PVC 1.04~1.08 聚苯乙烯1.41~1.43 聚氧化甲烯(聚甲醛)1.05~1.07 聚苯醚 1.47~1.52 脲-三聚氰胺树脂(加有有机 填料) 1.06~1.10 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1.47~1.55 氯化聚氯乙烯1.07~1.09 尼龙610 1.07~1.09 尼龙610 机填料)1.12~1.15 尼龙6 1.70~1.80 聚偏二氟乙烯 1.80~2.30 聚酯和环氧树脂(加有玻璃纤维)1.13~1.16 尼龙661 1.10~1.40 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 1.86~1.88 聚偏二氯乙烯 1.14~1.17 聚丙烯腈2.10~2.20 聚三氟-氯乙烯 1.15~1.25 乙酰丁酸纤维素2.10~2.30 聚四氟乙烯1.161.20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0.83 聚甲基戊烯1.17~1.20 聚乙酸乙烯酯 1.30~1.40 聚氟乙烯 1.19~1.35 增塑聚氯乙烯(大约含有40%增塑剂) 1.20~1.26 交联聚氨酯 1.20~1.22 聚碳酸酯(双酚A型) 0.85~0.91 聚丙烯 0.89~0.93 高压(低密度)聚乙烯 1.26~1.28 苯酚甲醛树脂(未填充)0.91~0.92 1-聚丁烯 1.26~1.31 聚乙烯醇 0.9~0.93 聚异丁烯1.25~1.35 乙酸纤维素0.92~1.00 天然橡胶 1.30~1.41 苯酚甲醛树脂(填充有机材料:纸,织物) 0.80 硅橡腔(可用二氧化硅填充到1。 25) 0.92~0.98 低压(高密度)聚乙烯1.18~1.24 丙酸纤维素 (聚氨酯)硬质聚醚型聚氨酯泡沫塑料:0.04~0.06g\cm3 软质聚醚型聚氨酯泡沫塑料:0.03~0.07g\cm3 硬质聚酯型聚氨酯泡沫塑料: 0.0368g\cm3 下是塑料的收缩率,单位(%) PP(1.0-2.5) PMMA(0.1-0.4) PC(0.5-0.7) PA6(0.5-1.5) PA6-GF(0.4-0.6) PA66(0.8-1.5) PA66-GF(0.5) PS(0.4-0.7) ABS(0.4-0.9)

(完整版)岩土参数计算

n 1 1i m i n ??==∑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表征岩土工程性质的主要参数的特征值: ⑴ 岩土参数的算术平均值: 根据公式:∑=Φ=Φn i i n m 1 1 (3-1) ⑵ 岩土参数的标准差: 根据公式:???????????? ??--= ∑∑=n i i i f n n 122111φφσ (3-2) ⑶ 岩土参数的变异系数: 根据公式:m f φσδ= (3-3) 上几式中: Φm -算术平均值,σf -标准差,δ-变异系数 Φi ——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数据;n-参加统计的数据个数。 ① 先用公式(3-1)和《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求含水比αw 、液塑比Ir 的平均值a w 、I r ; ② 根据a w ,I r 查《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用线性插值法) 得f 0; ③ 根据公式(3-2)和(3-3)分别求w a , Ir 的标准差f σ和变异系数δ; ④ 求综合变异系数δ和回归修正系数f ψ,查表得第二指标的折算系数ξ,根据公式:21ξδδδ+=得δ,根据公式:δψ???? ??+-=2918.7884.21n n f 得f ψ。 ④ 根据公式: f ak f f ψ?=0求承载力ak f 。

预估单桩竖向承载力如下: ⑴ 静压预制桩:据勘察成果,按预制桩规格为450mm ×450mm 的方桩,桩端进入圆砾⑥层2m 。取ZK10号钻孔估算静压预制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Q u =4651.3kN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中式 D.0.1 p ps i sis u A q l q u Q ?+?=∑s β) 。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 = Q u /K=2326kN (K=2) 最终单桩竖向承载力应通过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 ⑵ 钻(冲)孔灌注桩:据勘察成果,桩径按2000mm ,桩端进入泥岩⑦层1.5m 。取ZK10号钻孔估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Q u =195722kN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 规程》(JGJ72—2004)中8.3.12条∑∑==++=n i n i p pr ri sir r i sis s A q h q u l q u Q 11u )。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 = Q u /K=9786kN (K=2) 根据压缩试验结果,计算各级压力下的ei ,计算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 根据剪切试验结果,绘制τ-σ曲线,直接求得内摩擦角φ、粘聚力C 直剪试验:用直接剪切仪来测定土的抗剪强度的试验,直剪仪一般分为:应力式和应变式,一般我们国家应用较多的都是应变式的。根据加荷的速率的快慢将直剪试验划分为:1、快剪,本方法适用于渗透系数小于10的-6次方的细粒土,试验时在施加垂直力以后,拔去固定销钉,立即以0.8mm/min 的剪切速度进行剪切,使试样3~5分钟剪破,试样每产生0.2~0.4mm 剪切位移时,记录测力计和位移读数,直到出现峰值或者剪切位移达到4mm 记录破坏值,试样得的抗剪强度为快剪强度。2、固结快剪,本方法适用于渗透系数小于10的-6次方的细粒土,试验时在施加垂直力后,每小时读一次变形,直至固结稳定,然后拔去销钉,进行与快剪同样的剪切过程,所得抗剪强度为固结快剪强度。慢剪:试验时加垂直力后,待固结稳定后,再拔去销钉,以小于0.2mm/min 的速度使试样充分在排水条件下剪切,得到的是慢剪强度。对于三种试验所得结果:粘聚力快剪>固快>慢剪,内摩擦角快剪<固快<慢剪 三轴试验:直接量测的是试样在不同恒定围压下的抗压强度,然后根据摩尔库伦原理推求土的抗剪强度。三轴根据固结和排水条件分为:不固结不排水(uu )固结不排水(Cu )固结排水(CD ),在进行三种不同方法试验时,都要先使试样在一定的围压下固结稳定,若是UU 就是在不排水条件下围压增加一个增量,然后在不允许水进出的条件下逐渐施加轴向力q 直至试样破坏;若是CU 在允许排水条件下围压增加一个增量固结稳定,然后再不允许水进出的条件下逐渐施加轴向力直至试样破坏;若是CD 在允许排水条件下围压增加一个增量固结稳定,然后在排水条件下逐渐施加轴向力直至试样破坏。所以固结不固结是相对于围压增量来说的,排水不排水是相对于轴向力来说的。 根据压缩试验结果,计算各级压力下的ei ,计算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 压缩系数:a= (e1-e2)/(p2-p1) 压缩模量:ES1-2=(1+e1/a

常用统计分布

第八章常用统计分布 第一节超几何分布 超几何分布的数学形式?超几何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超几何分布的近似第二节泊松分布 泊松分布的数学形式?泊松分布的性质、数学期望和方差?泊松分布的近似 2 第三节卡方分布(分布) 2分布的数学形式,彳分布的性质、数学期望和方差?样本方差的抽样分 布 第四节F分布 F分布的数学形式?F分布的性质、数学期望和方差? F分布的近似 一、填空 1 ?对于超几何分布,随着群体的规模逐渐增大,一般当—<()时,可采用二 N 项分布来近似。 2?泊松分布只有一个参数(),只要知道了这个参数的值,泊松分布就确定了。 3 ?卡方分布是一种()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它是由()分布派生出来的。 4?如果第一自由度k i或第二自由度k2的F分布没有列在表中,但邻近的第一自由度 或第二自由度的F分布已列在表中,对于F a( & , k2)的值可以用()插值法得到。 5. ( )分布具有一定程度的反对称性。 6. ( )分布主要用于列联表的检验。 7. ( 分布用于解决连续体中的孤立事 件。 & 2分布的图形随着自由度的增加而渐趋()。 9?当群体规模逐渐增大,以致不回置抽样可以作为回置抽样来处理,这时(可采用二项分布来近似。 10. ()事件是满足泊松分布的。

二、单项选择 1 ?已知离散性随机变量X服从参数为2=2的泊松分布,则概率P (3;入)=(

A 4/3e 2 B 3/3e 2 C 4/3e 3 D 3/3e 3 2.当群体的规模逐渐增大,以至于不回置抽样可以作为回置抽样来处理时, ( ) 分布可以用 二项分布来近似。 2 A t 分布 B F 分布 C 2 分布 D 超几何分布 3.研究连续体中的孤立事件发生次数的分布,如某时间段内电话机被呼叫的次数的概 率分布,应选择( )。 A 二项分布 B 超几何分布 C 泊松分布 D F 分布 4.对于一个样本容量 n 较大及成功事件概 率 p 较小的二项分布,都可以用( )来 近似。 A 二 项分布 B 超几何分布 C 泊松分布 D F 分布。 5.与 F a ( k 1, k 2)的值等价的是( )。 A F 1-a( k 1 , k 2) B F 1- a ( k 2 , k 1) C 1/F a ( k 1, k 2) D 1/F 1- a ( k 2 , k 1 ) 6、只与 一 个自由度有关的是( ) A 2 2 分布 B 超几何分布 C 泊松分布 D F 分布 三、多项选择 1.属于离散性变量概率分布的是( )。 A 二项分布 B 超几何分布 C 泊松分布 D F 分布 2.属于连续性变量的概率分布的是( )。 2 A 分布 B 超几何分布 C 泊松分布 D F 分布 3.下列近似计算概率的正确方法是( )。 A 用二项分布的概率近似计算超几何分布的概率 B 用二项分布的概率近似计算泊松分布的概率 C 用泊松分布的概率近似计算超二项分布的概率 D 用正态分布的概率近似计算超二项分布的概率 E 用正态分布的概率近似计算 F 分布的概率 6.一般地,用泊松分布近似二项式分布有较好的效果是( 2 4. 2 分布具有的性质是( A 恒为正值 C 反对称性 E 可加性 5.F 分布具有的性质是( A 恒为正值 C 反对称性 E 可加性 )。 B 非对称性 D 随机变量非负性 )。 B 非对称性 D 随机变量非负性 )。

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的应用

论文投稿领域:数理经济与计量经济学 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的应用 阮曙芬1 程娇翼 1 张振中2 (1.中国地质大学数理学院,武汉 430074;2.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学院,长沙 410075) 摘要:本文对非参数统计中常用的三种假设检验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运用 Kruskal-Wallis 检验方法对2002年前三季度的上海股市综合指数收益率数据进行了周末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2002年上海股市综合指数收益率不具有周末效应。 关键字:符号检验;Wilcoxon 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检验 1引言 非参数统计是统计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参数假设检验是在总体分布未知或者总体分布不满足参数统计对总体所做的假定的时候,分析样本特点,寻找相应的非参数检验统计量。本文就是以此为出发点,介绍了非参数统计中假设检验常用的几个检验方法:符号检验、Wilcoxon 秩和检验和Kruskal-Wallis 检验,然后结合具体的问题和数据,在统计软件SAS 中作相应的非参数检验。 2非参数假设检验介绍 2.1 配对样本的符号检验 符号检验是根据正、负符号进行假设检验的方法。这种检验方法用于配对设计数值变量资料的假设检验,常常是差值不服从正态分布或者总体分布未知的情况下不能用t 检验的时候使用。其原理是对差值进行编制并冠以符号,然后对正负秩和进行比较检验。 设随机变量12,,...,n X X X 相互独立同分布,分布为()F x ,()F x 在0x =连续。假设检验问题 2.2 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 秩和检验 Wilcoxon 秩和检验的理论背景如下:有两个总体,一个总体的样本为12,,...,n X X X ,相互独立同分布,分布为()F x ;另一个样本为12,,...,n Y Y Y ,相互独立同分布,分布为()G x ,()F x , ()G x 连续。问随机变量Y 是否随机大于随机变量X ,即检验

张敏强《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章节题库】(常用统计参数)【圣才出品】

第2章常用统计参数 一、单项选择题 1.数据11、11、11、11、14、14、14、17、17的中位数是()。 A.14.0 B.12.5 C.13.66 D.13.83 【答案】C 【解析】当一组数据的中间的数与它附近的数重复时,要根据重复的个数将其均等地分开。在本题中,数据个数是奇数,位于中间的数是第一个14,而l4有三个,此时要将l4均等的分为三部分,即第一个14是l3.5~l3.83(就是l3.66);第二个14是13.83~14.16(就是l3.99);第三个14是14.16~13.49(就是l4.32)。因为位于这组数据中间的数是第一个14,所以该组数据的中位数就是l3.66。 2.数据11、11、11、ll、14、14、14、17、17、18的中位数是()。 A.15.0 B.15.5 C.13.83 D.14.0 【答案】C

【解析】当一组数据的中间的数与它附近的数重复时,要根据重复的个数将其均等地分开。在本题中,数据个数是偶数,中位数应位于第一个l4和第二个14之间,而l4有三个,此时要将l4均等的分为三部分,即第一个14是l3.5~l3.83(就是l3.66);第二个14是13.83~14.16(就是l3.99);第三个14是14.16~13.49(就是l4.32)。因为第一个14和第二个l4的中间是13.83,所以该组数据的中位数就是l3.83。 3.现有一列数据,它们是3,3,5,3,5,5。这列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全距依次是( )。 A .4,1,2 B .4,6,2 C .4,6,1 D .4,1,1 【答案】A 【解析】根据平均数的公式i X X N ∑=,标准差的公式S ==(其中22X X ∑=∑(X-)),可以计算出平均数为4,标准差为1。根据全距的求法(最大值减最小值),该组数据的全距是2。 4.有一组数据:3,6,2,6,32,4,8,6,5。在进行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之前,剔除了极端值,剔除极端值之后,该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 A .9 B .4.44

非参数统计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非参数统计是数理统计学的一个分支,它是针对参数统计而言的。所谓参数统计,简 单地说就是建立在总体具有明确分布形式,通常多为正态分布形式的假定基础之上,所建立 的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而非参数统计是在不假定总体分布形式或在较弱条件下,例如总体 分布形式完全未知或分布形式是对称的,诸如这样一些宽泛条件下,尽量从数据本身获 得的信息,建立对总体相关统计特征进行分析和推断的理论、方法。 2.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在已学数理统计基础上,通过非参数统计的学习,引导数学专业学生进一步增强对一般总体分析、推断的能力并加深对相关理论和方法的理解。 课程内容着重于基本知识点的理解,避免难度较大或较长定理的证明。目的是使学生对理论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和在应用能力上的提高。课程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非参数统计的基本概念:非参数统计方法的主要特点,次序统计量及其分布,U统计量, 秩统计量的概念,一些统计量的近似分布。 (2).非参数估计的方法:总体分位数的估计,对称中心的估计,位置差的估计。 (3).非参数检验的方法:总体p分位数的检验,总体均值检验,两样本的比较,随机性与 独立性检验,多总体的比较。 - 1 -

(4).总体分布类型的估计与检验:分布函数的估计与检验,概率密度估计。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概率论》,《数理统计》,《多元统计分析》;并行课程:《应用回归分析》;后置课程:《统计软件》。 非参数统计是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选修课程,但对于今后从事统计研究和统计应用工作的学生来讲可以作为专业必修课学习。 二、课程目标 非参数统计具有应用性广,稳健性好等特点。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或理解非参数统计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注重利用理论和方法、借助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课学期结束时,要求学生能够做到: (1)理解非参数统计方法的主要特点及与参数统计方法的区别。掌握次序统计量及其分布;理解并掌握U统计量秩统计量的概念;理解一些常用统计量的近似分布。重点是次序统计量及其分布; U统计量构造,秩统计量; (2)掌握总体分位数估计、对称中心的估计、位置差估计的方法。 (3)理解各种检验的基本思想,掌握检验的一般步骤,掌握检验统计及其拒绝域。难点在于检验统计量的选取及概率分布。 (4)理解分布函数估计及检验的基步骤和过程。 (5)为更深入学习非参数统计学理论打下初步的基础。也为学习专业统计软件的作好准备。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其中有一些作业需要学生自编程序用机器完成。(2)按时完成并按时提交书面形式的作业。延期提交作业需要得到任课教师的许可。 (3)完成一定量的阅读文献和背景资料,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学习,促进同学间的心得交 - 1 -

广州地铁勘察岩土参数取值分析

广州地铁勘察岩土参数取值分析 岩和土最大特点是不确定性、经验性、地域性。由于岩土工程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岩土工程是创造性的劳动。地铁岩土工程勘察是各类岩土工程勘察中最为复杂、最为全面、工程问题较多、难度较大的工程勘察工作。作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质量的判断标准,就是看这份报告是否准确查清了工程场地的岩土地质情况,岩土参数取值是否准确,工程地质分析深度是否达到规范要求,是否全面预见到各种工程地质问题,工程措施和建议是否合理。根据广州地铁多条线路(5、6、7、21号线)勘察方面经验,具体说明岩土参数取值问题。 标签:地铁勘察岩土参数取值 1地铁勘察所涉及的主要岩土参数 根据地铁设计要求,勘察报告中必须提供的参数有:承载力特征值、变形参数(包括Es、E0)、抗剪强度(包括直剪、固结快剪、三轴剪)、重力密度、静止侧压力系数、基床系数、桩基参数以及锚固参数,渗透系数等。 2岩土参数取值分析 (1)承载力特征值。 铁工程中,主要用于衬砌与围岩相互作用的地下结构设计,在房屋建筑中,主要用地基基础设计。基床系数可用30cm压板载荷试验求得准基床系数K30,再通过基础长宽修正得出基床系数。也可根据土的状态查地铁勘查规范确定。(6)桩基参数以及锚固参数。①桩基参数。在建设工程中,桩基参数为最为熟知的参数,因地铁线路敷设方式不同,桩基参数根据不同规范要求提供,一般高架区间、高架站按照国家行业标准《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提供,一般地下区间、地下站按照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及规范》提供,该值一般地区经验值。 ②锚固参数。锚固体在地下工程中是較为复杂的参数,设计时往往多为工程经验,一般应参照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或地方标准《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GJB02-98)提供。(7)渗透系数。是一个表示岩土渗透性的指标,在地铁设计中也是一个重要参数,也可用于解决许多问题,特别是地铁基坑及隧道涌水量。渗透系数确定方法较多,主要根据野外水文地质试验(抽水、压水、注水)及室内实验方法确定,往往在同一个地区不同地段,渗透系数就有很大的变化,其影响因素很多,为了确保渗透系数的精确度,在地铁勘察中,多采用野外抽水试验(根据工程需要布置观测孔),计算其渗透系数以及地铁基坑及隧道涌水量。 3结束语 在地铁勘察时,必须准确的把握各岩土层参数,其岩土参数准确性是设计的保证也是控制经济成本制约。

参数统计与非参数统计、

样本统计方法一般分为两个大的分支—参数统计和非参数统计。非参数统计方法主要有:一是卡方拟合度检验(大众媒介研究者经常比较某一现象所观察到的发生频次和其期望值或假设的发生频次,卡方(X的平方)是一个表示期望值和观察值之间关系的值)。其局限性在于变量必须是定类或者定序测量的。二是交叉表分析,可以同时检验两个或者更多的变量。参数统计常用于定距或定比数据。一是t检验,二是方差分析;三是相关性统计分析。 T分布在抽样分布和样本分布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是借助于颐和总显著性检验来实现的,成为“t检验”。t检验又称“均值检验”,用以计算样本均值是否不同于总体均值、零或另一样本均值。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检验样本均值是否不同于其总体均值。二是检验一个样本均值是否与另一个样本均值不同(独立样本t检验)。三是重复测量的t检验—当相比较的两组样本以某种相联系的方式重复(相同的被试在不同时间段的结果检验)。 方差分析(ANOV A)——当实验涉及机组的比较时适用的统计方法。它是均值检验的一种自然延伸,更强调样本组内与组间的变化而不是样本组均值。ANOV A将发生在因变量上的变化分为由自变量作用的方差(称为被假设方差)和不被解释的方差(称为误差或剩余方差)。“被解释”方差成为“主效应”。ANOV A应用F分布而非t分布。多因子方差分析——任何有两个或更多个自变量的ANOV A可以是多因子ANOV A,测量其“交互效应”。 相关检验——不同于t检验的均值检验,相关是一种“关联性”测量。相关测量一个变量值的改变与另一个变量值改变的关联程度。相关的显著性是指,系统性变化是否又非偶然因素引起的;换言之,相关系数是否显著大于零。最常见的相关检验是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 例3:在某次的新闻节目收视情况调查中,总体为某市12岁以上的居民。有效样本男性为240人,平均每天收视时间31.5分钟,标准差12分钟;样本中女性180人,平均每天收视时间26.3分钟,标准差19分钟,请问总体中男女居民的新闻节目收视时间有无差异?原假设H0:总体中没有差异:H0:u1=u2;H1:u1>u2, u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