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循环微流水高产养鱼技术要点

合集下载

池塘养鱼技术大全

池塘养鱼技术大全
⑵混养注意事项
混养比例因池塘、养殖条件而。
⑶混养比例
保持鱼池在整个饲养过程中的合理密度; 充分发挥池塘的生产潜力。
养殖效果
池塘条件、水温、水源、 电力、饵料、市场结构、 养殖种类、养殖方法;
决定因素
4.放养密度
⑴以鲢鳙鱼为主的池塘
鲢鳙鱼总产量占70%!
鲢鳙鱼:350~400kg; 鱼种增重:50~60kg; 配养鱼:130~150kg。
01
阳离子: 主要:Ca2+、Mg2+、Na+、K+等,
03
微量金属:锰、铜、钼、锌、钴等;
05
⑵溶解盐类
01
盐度
02
盐度:水中溶解盐类的总量。
03
淡水: 0.5‰以内;
04
半咸水:0.5‰~1.0‰;
05
咸水: 1.0‰以上;
06
盐度作用:影响鱼体细胞的渗透压;
07
直接影响鱼体的生存;
浮头
严重:氧气最多的时间和地点; 轻微:氧气最少的时间和地点;
01
二氧化碳
02
正常情况:水温:25℃,0.5 mg/L,满足光合作用
03
白天:因光合作用,CO2几乎为零。
04
CO2过量: 运输;冰封鱼池;肥沃鱼池;
05
大于40mg/L,严重,警惕。
06
CO2作用: 鲤科鱼类:
07
60mg/L:呼吸困难;
改良池水
2.池水物理特性的改善
生长影响:高水温地区,性成熟提早1~2年;
01
但产卵温度仍在18℃以上。
02
水温部分控制:加热:温泉;
03
工厂废热水;
04

高效池塘养鱼技术PPT课件

高效池塘养鱼技术PPT课件
采用轮捕轮放,可以提高单产 20%左右。
轮捕轮放的方式主要有3种:
一为一次放足,分期轮捕。在冬季或初春, 有计划地投放各种不同规格鱼种,然后一 年中分成几次轮捕,利用大规格鱼种争食 强长得快,小规格鱼种争食差长得慢的特 点,捕大留小.
二为分次放养,分次轮捕。鱼种不是一次 放入池塘,而是每轮捕一次,同时补充相 应捕出数量的大规格鱼种,这种方式比一 次放足更有利于鱼的合理生长。
池水过深,则下层水光照强度弱,光合作用不明 显,且上下层水不容易对流,阻碍池塘物质循环, 降低池塘生产力,故池塘不宜过大过深
(开增氧机正是为了促进上下层对流,增加溶解 氧)。
生产上池塘最好整齐规则,呈东西向长方 形,周围不应有高大树木等障碍物,以免 挡住阳光照射和风力吹动,影响光合作用 和溶解氧的提高.
因而能较好的适应肥水的要求。因为施肥 量大的池塘,消耗氧量多,水质易变化, 而面积较大、水较深的池塘能在一定程度 上减轻缓和这方面的矛盾,保持池水既较 肥沃,溶解氧又较高。
但池塘过大过深,对提高产量也不利,面积过大 则投放饲料和鱼类吃食不易均匀,水质肥度不易 控制,操作管理不方便,实行高度精养有一定困 难。
目前我国池塘养鱼主要有以下几种混养模 式:
①以草食性鱼类为主体鱼的混养模式;通 过给草食性鱼类投喂草料,利用草鱼,鲂 鱼等的粪便肥水,饲养鲢,鳙鱼等.
②以滤食性鱼类为主体鱼的混养模式;即 以鲢,鳙鱼为主体鱼,适当混养其他鱼 类.
③以杂食性鱼类为主体鱼的混养模式.以 鲤鱼或鲫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主体鱼.
混养有以下 4 点意义:
①可以充分利用池塘各个水层,同单养一种鱼 相比,可以增加池塘单位面积的放养量,从而 提高池塘鱼产量。
②能更充分利用池塘中的各种食料资源,更好 地发挥池塘潜力。

水循环养殖

水循环养殖

水循环养殖1. 简介水循环养殖是一种利用循环水系统来养殖水生生物的方法。

它通过精心设计的设备和处理系统,可以使水循环利用,降低水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这种养殖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养殖效率,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传染病的传播。

在水循环养殖中,水体中的污染物会被处理,从而保持良好的水质和生态环境,有助于提高养殖的产出和质量。

2. 水循环养殖系统的构成水循环养殖系统由多个组成部分组合而成,包括养殖池、水泵、生物过滤器、氧气供应装置、水处理设备等。

2.1 养殖池养殖池是进行养殖的主要场所,它可以是池塘、渔池、鱼缸等。

养殖池通常具有很好的密封性和循环水系统连接口,以便于循环水的进出和处理。

2.2 水泵水泵是水循环系统中起到循环水流的作用。

它通过抽水将池水送入过滤器进行处理,然后再将处理后的水送回养殖池,形成循环。

水泵的功率和流量要根据养殖池的大小和需求来选择,并且需要定期保养和清洗。

2.3 生物过滤器生物过滤器是水循环养殖系统中的核心组件之一,它通过一系列的物理过滤和生物滤材来去除废物和杂质,同时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供细菌附着和繁殖。

这些细菌可以分解废物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使其转化为对养殖生物友好的硝酸盐。

2.4 氧气供应装置水循环养殖中,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需要充足的氧气来维持生命活动。

因此,氧气供应装置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常见的氧气供应装置有空气泵、增氧机等,通过将气体注入养殖池中,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提高生物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态。

2.5 水处理设备水处理设备是为了保持水质的稳定和卫生而设计的。

它可以包括除杂器、杀菌设备、PH调节装置等。

这些设备可以去除水中的过滤不良物质,保持水的透明度和无菌状态,确保水质对生物生长的有利。

3. 水循环养殖的优势水循环养殖相比传统的养殖方式具有多项优势。

3.1 水资源节约水循环养殖利用循环水系统,使水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和节约。

循环水系统能够将使用过的养殖水进行处理,去除废物和有害物质,然后再重新利用,减少对新水的需求。

山区池塘流水养殖光倒刺鲃高产技术

山区池塘流水养殖光倒刺鲃高产技术
池 塘 面 积 以 5 0 一8 0平 方 米 为 宜 , 最 大 面 积 0_ 0 不 宜 超 过 10 0 0平 方 米 , 深 15 2O米 。 适 宜 面 水 .— .
体 1—— 1 O 5分 钟 作 鱼 体 消 毒 , 防 病 原 生 物 进 入 以 池 中。
4饲 养 管 理 .
管 引 水 到 池 内 , 并 在 靠 近 池 内 边 缘 一 角 装 上 木 板 或 水 泥 板 , 水 冲 至 木 板 或 水 泥 板 上 , 溅 洒 到 池 将 再 中 , 到增 加 溶氧 的效 果 。 达 在 鱼种刚进 池规格 小和冬 季低水温 季节 , 进
寿 螺 肉、 蚬 等 动 植 物 饲 料 ,约 占 总 投 料 量 的 5 —
浆 后 全 池 泼 洒 , 以 除 去 池 塘 内 的 病 原 微 生 物 和 敌
新 的淡 水 养 殖 名优 种 类 。该 鱼食 性 杂 , 害 少 , 病 适 应 性 强 , 生 活 于 清 新 水体 , 不 仅 风 味 独 特 、 喜 它 味 道鲜 美 , 具 有清 热 、 毒 、 炎 的功 效 , 场 前 景 还 解 消 市 广 阔。 20 年 起 大埔 县 水 产技 术 推 广 站 选择 光 倒 01 刺鲤 在 小面 积 池塘 流 水 养殖 试 验 、 范 和推 广 , 示 取
得 了显著 的 经 济 效 益 , 产 量 一 般 在 7 0. 0 亩 5 _ 9 0公
害 生 物 , 养 殖 鱼 类 提 供 一 个 良好 的 生 长 环 境 。 为
3鱼 种 放 养 。 .
每 亩 放 养 规 格 5 一 10克 / 隔 年 光 倒 刺 鱼 鱼 O 0 尾 巴
种 1 0 - 10 3 0 7 0尾 , 要 求 投 放 的 鱼 种 体 质 健 壮 , 无

“皇竹草+草鱼+微流水”模式的关键技术及典型案例

“皇竹草+草鱼+微流水”模式的关键技术及典型案例

“皇竹草+草鱼+微流水”模式的关键技术及典型案例作者:吴斌贺刚王庆萍方春林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第11期草鱼与青鱼、鲢、鳙并称为“四大家鱼”。

草鱼是主要淡水经济鱼类之一,在亩产量稳步提高的同时,草鱼的营养品质和食用口感却存在下降趋势,并成为制约草鱼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草鱼一直投喂配合饲料,其腹腔脂肪会出现沉积现象,鱼肉粗糙,松垮无味,体型也会发生明显改变,最终给消费者的观感和口感均会带来不良影响。

为此,本课题组尝试对草鱼投喂牧草,改善其营养品质和食用口感,以适应草鱼产业提质增效和水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和必然要求。

一、“皇竹草+草鱼+微流水”模式的理论基础皇竹草属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由象草与美洲狼尾草杂交选育而成。

与其他牧草相比,皇竹草具有优质高产和用途广等优点,被誉为“饲草之王”,适应性和抗逆力强,抗旱,耐高温,但对土壤过湿和霜冻抵抗力弱,气温低至5℃时停止生长,0℃时发生冻害,最宜生长温度为25~35℃,气温升至10℃以上时开始生长。

温湿度适合和肥水管理中等时,1个月时间株高可达70~150cm。

公开资料显示,该牧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鲜样)为:含水量76.0%,粗蛋白质14.6%、粗脂肪2.3%、粗灰分10.4%、粗纤维19.2%、碳水化合物53.4%,其不仅含19种氨基酸,而且赖氨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含量较高,能满足草鱼生长发育的需要。

李思发等(1980)的研究表明,草鱼的日摄食率,即每天按单位体重的进食量,其最低值为26.3%,最高值为49.9%,平均值为38.6%,且在4月至10月期间,其日摄食率以在7、8月份为最高,为其一年中摄食的最旺盛时期。

就草鱼摄食昼夜变化来说,其在12时左右出现一个饱食小高峰,到20时左右又出现饱食最高峰,16时左右肠道较空,但通常也不会出现空肠或部分空肠的情况。

草鱼在午夜存在一个停食阶段,其持续时间大约是4个小时,在天亮前又开始摄食。

水产生态养殖新技术

水产生态养殖新技术

水产生态养殖新技术
水产生态养殖新技术是指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改善水产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效益的技术措施。

具体的水产生态养殖新技术包括:
1. 循环水养殖技术:通过水质处理、水源循环利用等手段,实现养殖池水的循环利用,减少养殖废水的排放,提高养殖环境的净化效果。

2. 灌流水养殖技术:利用地下水或河流水进行养殖,通过土壤过滤和自然补给,改善水质,减少水体污染。

3. 水质调控技术:运用水生植物进行养殖水体的净化处理,如利用藻类、悬浮植物等,吸收废物和有害物质,提高水质质量。

4. 光合生态循环养殖技术:通过合理配置养殖系统中的光、热、氧气等环境因素,促进光合作用,提高水产生长速度,增加养殖产出。

5. 多层循环养殖技术:通过在现有水域上架设多层平台,增加光照面积,提高养殖密度和光合作用效率,同时减少底泥积累、水体污染等问题。

6. 智能养殖技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养殖水体质量、水温、养殖密度等进行监测和调控,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养殖效益。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水产养殖过程的优化,提高水产养殖的环境友好性和经济效益。

池塘养鱼的方法和技巧

池塘养鱼的方法和技巧

池塘养鱼的方法和技巧
池塘养鱼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以下是一些方法和技巧:
1. 池塘的选择:选择大小适中的池塘,水质良好,通风良好,并且能保持足够的阴影。

2. 浸泡和消毒:在选定的池塘进行浸泡和消毒,以消除可能存在的病原体和杂草。

3. 控制水质:维持适宜的水质非常重要。

定期检测水质参数,如PH值、温度和溶氧量,并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4. 养殖池的清洁:定期清洁养殖池和过滤设备,去除污物和底泥,确保水质干净。

5. 合理投喂:根据鱼的种类和数量合理投喂,不过度喂食。

选择适合的饲料,确保饲料质量。

6. 控制虫害和病害:定期检查鱼群,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药浴、隔离和治疗。

7. 鱼类增殖:根据鱼类的生长特点和繁殖方式,采取相应的增殖技术,如人工
孵化和放养幼鱼。

8. 适时采收:根据鱼的品种和市场需求,适时采收成熟的鱼,确保养殖效益。

请注意,不同种类的鱼有不同的养殖要求,建议在养鱼前咨询养殖专家或者进行相关的调研。

循环水养殖工艺流程

循环水养殖工艺流程

循环水养殖工艺流程In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s, water is continuously recycled and treated to provide a suitable environment for fish or other aquatic species. 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水被持续循环使用并进行处理,为鱼类或其他水生物种提供适宜的环境。

This process involves various stages to maintain water quality, including filtration, aeration, and biofiltration. 这一过程涉及到多个阶段来维持水质,包括过滤、曝气和生物滤池。

One of the key benefits of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is its potential to minimize water usage and reduce environmental impact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aquaculture methods. 循环水养殖的一个关键好处是相较于传统养殖方法,其潜力在于最小化水的使用量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By efficiently recycling and treating water,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can also help improve growth rates and overall production efficiency. 通过高效地回收和处理水,循环水养殖还可以帮助提高生长速度和整体生产效率。

The process of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typically begins with the intake of water from an external source, such as a river or well. 循环水养殖的过程通常始于从外部水源(如河流或井)吸收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池塘循环微流水高产养鱼技术要点
摘要:鱼类的肉质鲜美,口感独特,是人们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
味。为了满足人们对鱼类产品的需求,很多地区纷纷建设了养鱼池,
以提高鱼的产量。养鱼池的建设和管理问题一直是养鱼户关心的重点
内容,目前很多地区都将循环微流水技术应用到养鱼池中,大幅度的
提高了鱼的产量。本文将论述池塘循环微流水养鱼技术要点,为广大
养鱼户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池塘;循环;微流水;高产养鱼技术
1 微流水池塘的建造
1.1 基本条件
循环微流水池塘的建造是保证整个养鱼过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应
确保池塘规格与设计方案规定的标准一致,能够满足鱼类生长的基本
需求。池塘的底部应该尽量平整,且保持在同一高度上,否则会降低
水的流动速率。

1.2 循环通管的设置
应根据池塘的形状、面积埋设循环通管,使其尽量远离池塘的进
出水口,且与池底保持较远的距离,才能够保证循环通管时刻保持正
常的运行状态,将池塘中的废水及时排出。用水泥砌筑管道,保护循
环通管使其不受流水的侵蚀,延长循环通管的使用寿命。
1.3 水泵的安装
水泵的功率要符合微流水的特征,不能为了加快水流速率就选择
大功率水泵,这样会造成水资源的流失和浪费,对养鱼户来说得不偿
失;如果采用的水泵功率过小,就无法将废水及时排出,池塘环境也
会遭到破坏,甚至会造成鱼类的死亡率上升,因此选择合适的水泵至
关重要。除此之外应尽量使用柴油、电机双配套的水泵,以保证在任
何条件下水泵都可以正常工作,不会受到停电、跳闸等突发情况的影
响。
2 微流水池鱼的饲管
2.1 水体交换
池塘内水体每天交换循环量一般占池塘总水量的1/10-1/7,池
塘中上层水体溶氧饱和时间的长短,对鱼的摄食影响较大,1d内
12:00-18:00之间水中溶氧量最高,在这段时间内进行池塘水体循环
交换效果最好。一般池塘面积为0.13-0.26hm2,每天水体交换量为
200-400m3。因此,选用1台2.2kW、口径16.7cm的潜水泵,每
天抽3-5h,可以有效地改善池塘水体溶解氧分布状况,活化池塘水
质,为所饲养的鱼类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鱼类健康快速生长。
2.2 鱼种培育
在培育初期应在水中种植少量的水藻,提高水中的含氧量,促进
水中浮游生物的衍生和繁殖。同时选择容易成活的鱼苗,按照鱼类的
喜好投放饵料,要注意营养搭配,投放量必须经过精确的计算,避免
鱼苗营养不良,影响其生长速度。为鱼类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定期
观察鱼种的生长状况,以便随时调整养殖方案。当鱼苗生长到成鱼大
小时即可捞出,也可适当的延长岀塘时间,提高鱼类的质量。
2.3 成鱼饲养
池塘微流水循环饲养成鱼,放养品种应以吃食性鱼种如建鲤、罗
非鱼、淡水白鲳等为主养鱼,每667m2放养体重80-100g的优质
鱼种2500尾左右。投喂颗粒饲料,投饵坚持“四定”,注意观察鱼
类的情况,精心饲养管理。由于池水经常呈微流状态,水体溶氧量分
布均匀,一般不会发生浮头,饵料利用率和转化率高,一般情况下单
产比普通池塘高1倍左右。
2.4 疾病防治
应定期观察鱼类的情况,在容易发生疾病的季节向池塘内投放药
物,预防鱼类疾病的发生。如果发现鱼类出现各种疾病的早期症状应
立即将病鱼捞出,投放到其他的池塘中,防止疾病的传染和扩散。同
时增加药物的使用量,预防其他鱼类患病。在患病的鱼类痊愈后,需
观察一段时间确定其不具备传染性后才能重新投放到池塘中,确保其
不会影响池塘中鱼类的产量。
3 结语
池塘循环微流水技术是目前提高养殖鱼类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很多地区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但缩短了鱼类的饲养时间,提高
了鱼类的质量,还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养殖
技术。应不断加大对该类技术的研究,并扩展到其他产业,将农林牧
副渔紧密的连接到一起,以促进产业间的联合与合作,促进环保节能
理念的早日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