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江苏民歌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音乐江苏民歌论文

摘要:民族音乐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无时无刻不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我们要做好民族音乐的传承,让每一代人民族文化的认知在与音乐邂逅的陶醉愉悦中得到培养和发展。要让他们明白民族的优秀文化需要传承和发扬,这不仅是一份的责任,也是一份义务,要让优秀、雄厚的民族文化变为全世界的财富,遍布世界每个角落。

从古至今,中国这片辽阔富饶、历史悠久的土地上,五十六个民族用自己的传统方式,以具有特色的表现形式,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国几千年雄厚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积累了宝贵财富。

民族音乐中,民歌小调流传广泛,数量众多,它们如暮春三月的百花,姹紫嫣红。很多音乐借助歌颂“花”的美丽,从而抒发美好的情感,其中一首姿压群芳,栽培悠久的《茉莉花》就表达着中华儿女的朴素与纯洁。

一、《茉莉花》的起源

《茉莉花》的前身是《鲜花调》,最早出现在凤阳花鼓中,是清朝乾隆年间所记载《缀白裘·花鼓》中的插曲。经过百年流传,《鲜花调》在各地的方言语调、风土人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衍生出了上百首多风格的《茉莉花》、《鲜花调》。许多省份的民歌集成中所记录的《茉莉花》词曲大同小异,却赋予了各民族的特色,不同的《茉莉

花》都以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的曲调为主歌唱,却给人以不同的风格感受。其中传播最广、最具代表性的是——江苏民歌《茉莉花》。

据记载显示江苏版本的《茉莉花》出现的最早,但其发源地却颇具争论。江苏省歌舞剧院一级作曲路行和原扬州歌舞团团长戈弘曾说过:“民歌小调不可能有发源地。”《茉莉花》属于民歌,它起源于人民之中,寄予民心民情,通过口耳相传来得到传播与继承,自然不能说是任何人或地区的专利。走到今天,《茉莉花》已在全国家喻户晓,成为了国家的瑰宝,也影响了许多地方的戏曲和曲艺。对于多数的中国人来说,探究《茉莉花》的发源地已经没有太多实际价值。

二、《茉莉花》的演变

《鲜花调》的流传主要靠两个载体:一是流传了600年、走遍全国的民间凤阳花鼓艺人,二是戏曲《打花鼓》中的《鲜花调》。随着地方戏、地方曲艺的兴起,《鲜花调》成为全国众多曲艺中的重要曲目。据媒体报导,《鲜花调》本来有三段歌词,依次歌唱茉莉花、金银花和玫瑰花。1957年,音乐家何仿通过采风,以及对所记录的曲调及歌词,将原曲原词作了改编,三段歌词都用同一曲调,由原来歌唱三种花改成集中歌唱茉莉花,并以悠扬婉转的拖腔作结束,遂成为现在大家所熟悉的这个样子。

由何仿改编成的民歌《茉莉花》参加全国会演,在媒体的运作下,《茉莉花》被首次标名为“江苏民歌”而传遍全国。歌曲的曲调在昆、

徽、京剧《鲜花调》的基础上,追求旋律婉转细腻,节奏稳重并富于变化,于是把以叙事为特征的《鲜花调》改编成以抒情、歌唱为特征的《茉莉花》,但在《茉莉花》曲调结尾,仍保留上扬8度、渐慢、大拖腔的戏曲唱腔特点,与昆、徽、京剧《打花鼓》中的《鲜花调》完全相同。这也就成了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最后改编版本,流传全国的江苏民歌——《茉莉花》。

在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分析中可以发现,旋律没有明显的大跳,反而多以“do la sol mi”,“mi sol mi re”等音的组合出现。音乐旋律曲折丰满,风格轻快、活泼,听起来让人十分的轻松和愉悦。在歌曲《茉莉花》中能感受到江淮那种小桥流水的柔美,以及江南女子那种娇小、朴素的美感,这也就成了江苏民歌《茉莉花》流传最广、最感动人们的主要原因。

三、《茉莉花》的繁衍发展

《茉莉花》对世界和中国的音乐影响很大,而且在时间和人们审美的推动下,传统民歌《茉莉花》也出现了很多的变体,在流行音乐、器乐音乐中,茉莉花依然芳香四溢。

今天在中国最普及的《茉莉花》词曲有两个版本,其中之一是江苏民歌《茉莉花》,另一个版本是约翰·巴罗在《中国旅行记》里所记载的《茉莉花》。十八世纪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歌剧《图兰朵》中对巴罗版的《茉莉花》进行了重新编曲,让此歌风行西方,继而又回归中国。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一曲新创作歌曲《送你一朵东方茉莉》,因其旋律激动、高扬、赋有强大的生命力,既有中国风格,又有世界性元素而惊艳了世界。

美国著名萨克斯演奏家肯尼基演奏的《茉莉花》是一首改编的萨克斯演奏作品。乐曲富有中国民歌的鲜明特点,有较强的旋律性,同样具有中国乐曲的婉转优美的特点,深受大家欢迎。

周滟弘演唱的《又见茉莉花》是一首通俗歌曲。由茉莉花贯穿整个歌曲的主题,通过赞美茉莉花的洁白无暇,表现人对过去纯真感情的怀念与向往,无论是歌词、旋律,还是在演唱上都散发着时代气息。由《茉莉花》改编的各类音乐,用多种表现形式将《茉莉花》赋予了更多的内涵散发向了全世界。

民族音乐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无时无刻不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我们要做好民族音乐的传承,让每一代人民族文化的认知在与音乐邂逅的陶醉愉悦中得到培养和发展。要让他们明白民族的优秀文化需要传承和发扬,这不仅是一份的责任,也是一份义务,要让优秀、雄厚的民族文化变为全世界的财富,遍布世界每个角落。

参考文献:

[1]朱新华.江苏民歌《茉莉花》究竟属于谁[J].人民音乐,2007,6:50-58.

[2]曲晓琳.中国民歌茉莉花[J].民族音乐,2008,6:4-6.

[3]武芳歌.浅谈声乐作品《茉莉花》的魅力[J].大众文艺(理论),2009,12:63-64.

[4]孙建华.《茉莉花》: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的中华神韵[J].音乐创作,2013,3:161-1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