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疾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ppt幻灯片课件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ppt幻灯片课件
病人心前区疼痛是否减轻或消失 病人恐惧心理是否解除
第一节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心前区疼痛
【概述】
概念 心源性晕厥(cardiogenic syncope)是指由于心排血量骤减、中断或严重低血压而引起脑供血骤然减少或停止而出现的短暂意识丧失,常伴有肌张力丧失而跌倒的临床征象。
病因 常见病因包括严重心律失常和器质性心脏病。
概念 心源性呼吸困难(cardiogenic dyspnea)是指各种心血管病引起的呼吸困难,病人呼吸时自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异常。
病因 最常见的病因是左心衰竭,亦见于右心衰竭、心包积液和心脏压塞。 左心衰竭主要病变基础为肺淤血和肺泡弹性降低。 右心衰竭主要病变基础为体静脉淤血。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第一节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学习目标
掌握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评估要点和主要护理措施。
熟悉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主要护理诊断/问题。
了解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目标和护理评价。
特点 心悸严重程度不一定与病情成正比 初发、突发的心律失常心悸多较明显,慢性心律失常者可无明显心悸 紧张、焦虑、安静或注意力集中时心悸易出现 心悸时,心率可快、可慢 心悸一般无危险性,但少数严重心律失常所致者可发生猝死 伴随症状 胸痛、呼吸困难、晕厥或抽搐、发热、贫血
(二)身体状况
第一节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心悸
紧张、焦虑、恐惧心理
(三)心理-社会状况
第一节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心悸
心电图检查 了解有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情况 心肌酶谱、血红蛋白、血糖、血T3、T4测定、超声心动图及胸片 协助判断心悸的病因

循环系统详细讲解共96张PPT-2024鲜版

循环系统详细讲解共96张PPT-2024鲜版

2024/3/28
16
淋巴管道及淋巴结分布
淋巴管道
淋巴管道包括毛细淋巴管、淋巴管、 淋巴干和淋巴导管,是淋巴液回流的 通道。
淋巴结分布
淋巴结遍布全身,主要分布于颈部、腋 窝、腹股沟等区域,是淋巴系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
2024/3/28
17
淋巴液生成与回流机制
淋巴液生成
淋巴液主要由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后形成,其成分与组织液相似。
2024/3/28
药物治疗(利尿剂、 β受体阻滞剂、 ACEI/ARB等)
27
冠心病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危险因素
年龄、性别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2024/3/28
28
冠心病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等
心理社会因素
预防措施
2024/3/28
29
冠心病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控制危险因素(降压、降脂、控 糖等)
3
2024/3/28
32
心力衰竭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2024/3/28
01
药物治疗(利尿剂、ACEI/ARB、β 受体阻滞剂等)
02
非药物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脏移植等)
33
其他常见循环系统疾病简介
心律失常
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导 致的心跳不规则,包括 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
性心律失常。
2024/3/28
压力感受性反射 当动脉血压升高时,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受 到刺激,通过神经反射降低心率和心输出量,从而维持动 脉血压的稳定。
21
体液调节因子及其作用
1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由肾上腺髓质分泌,通过与心肌和血管平滑肌上 的受体结合,增加心率、心肌收缩力和血管张力。

循环系统疾病课件

循环系统疾病课件
循环系统疾病课 件
目录
01. 循环系统疾病概述 02. 循环系统疾病的病因 03. 循环系统疾病的症状和诊断 04. 循环系统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1
循环系统疾病概 述
循环系统疾病定义
1. 循环系统疾病:指涉及心脏、血 管、血液等循环系统的疾病
2. 心脏疾病:包括心肌病、心律失 常、心力衰竭等
3. 血管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 静脉血栓形成等
MRI等影像学检查,了解疾病的
的性质和程度
具体位置和程度
05
心电图检查:通过心电图检查, 06
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超声心动
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心率、心
图检查,了解患者的心脏结构和
律等
功能,以及心脏瓣膜的情况
诊断标准
01
症状:胸痛、呼 吸困难、心悸、
头晕等
02
体征:心率、 血压、心音、
心电图等
03
实验室检查:血 液检查、尿液检 查、心电图检查
预防措施
1
2
3
4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定期Fra bibliotek行身体检查, 预防感染,如流感、
如均衡饮食、规律运 及时发现并治疗循 肺炎等,减少对循
动、戒烟限酒等
环系统疾病
环系统的不良影响
避免过度劳累和紧 张,保持良好的心
理状态
感谢您的观看

04
影像学检查:X 光、CT、MRI

05
病理学检查:组 织活检、细胞学
检查等
06
诊断依据:综合 以上检查结果, 结合临床表现,
进行诊断
4
循环系统疾病的 治疗和预防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使用抗凝血、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护理PPT课件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护理PPT课件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胎儿血液循环与出生后的改变
(一)正常胎儿的血液循环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胎儿血液循环与出生后的改变
胎儿血液循环特点
1. 营养与气体交换是 通过胎盘与脐血管 来完成的。
2. 只有体循环,没有 有效的肺循环。
3.胎儿体内绝大部分是 混合血液。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身体状况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 并发症 反复呼吸道感染,如肺炎 心力衰竭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护理评估】
右向左分流型先心病 法洛四联症 是存活婴儿
中最常见的青紫型先心病。
肺动脉狭窄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骑跨 右心室肥厚
【护理评估】
表现
右向左分流型先心病
①最主要的表现是发绀
多见于唇、指(趾)甲床、眼结膜等处。
症状
③剧哭、屏气、患肺炎或心衰时可出现 一过性青紫,晚期出现持续性青紫;
动脉导管未闭患儿表现为差异性 青紫,即仅下半身出现青紫
【护理评估】
(二)身体状况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
心脏杂音
①房间隔缺损: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 及收缩期喷射性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 音(P2)增强或亢进,伴固定分裂。
【护理评估】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
病因
遗传因素 特别是染色体易位与畸变。
环境因素 ①宫内感染如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流感病毒、 柯萨奇等病毒感染;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
病因
孕母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钙血 症、苯丙酮尿症
孕母接触放射性、缺乏叶酸、服用药 物(抗癌、抗癫痫药物)、各种导致 宫内缺氧的慢性疾病。
④杵状指(趾)、舌色发暗
【护理评估】
右向左分流型先心病 ⑤心前区略隆起,胸骨左缘2~4肋间

循环系统PPT课件

循环系统PPT课件
与免疫调节。
04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CHAPTER
血液的组成
血浆
血液中除血细胞外的液体部分, 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 酸、蛋白质等物质。
血细胞
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具有维持生理平衡、免疫和止血 等功能。
血液的生理功能
物质运输
血液能够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 激素等物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
03 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CHAPTER
血管的分类与分布
动脉
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 组织,分布广泛,分为大动脉、
中动脉、小动脉和微动脉。
静脉
负责将血液从组织回流到心脏,分 为深静脉和浅静脉,分布广泛。
毛细血管
连接动脉和静脉,是血液与组织进 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血管的解剖结构
01
血管壁由内层、中层和外层组成 ,内层光滑,中层有弹性纤维和 平滑肌,外层由结缔组织构成。
维持血压
心脏通过泵血功能,维持 全身血压的稳定。
物质交换
心脏通过血液循环,为全 身各部位提供氧气和营养 物质,并带走代谢废物。
心脏的电生理传导
心电的产生
心律失常
心肌细胞在受到刺激时会产生动作电 位,形成心电。
心律失常是指心电传导系统的异常, 可能导致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
心电的传导
心电通过心脏的电生理传导系统,使 心肌细胞按一定顺序收缩和舒张。
02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CHAPTER
心脏的解剖结构
01
02
03
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位于胸腔中部,呈圆锥形, 分为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四个腔室。
心房与心室的构造
心房负责接收血液,心室 负责泵出血液。
瓣膜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诱因
(1)感染 是最主要的诱因,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
(2)心律失常 特别是心房颤动
(3)生理或心理压力过大 紧张。
如劳累过度,情绪激动,精神过于
(4)血容量增加 如钠盐摄人过多,输液或输血过快、过多。
(5)妊娠和分娩
(6)其他 药物使用不当,不恰当停用洋地黄类药物, 风湿性 心脏瓣膜病出现风湿活动,合并有甲亢、贫血等。
一、心源性呼吸困难 ①劳力性呼吸困难 ②夜间阵发性呼吸 困难(心源性哮喘 )③端坐呼吸
二、水肿 三、胸痛 四、心悸 五、心源性晕厥
第三节 心 力 衰 竭
➢ 一、定义: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由各种心脏
疾病引起,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 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 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很少数情况下心肌收缩力尚可使心排血量维持正常,但由 于异常增高的左心室充盈压,使肺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导 致肺循环淤血,称之为舒张性心力衰竭。
二、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
❖ 1.病因诊断 根据致病因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 ❖ 2.病理解剖诊断 不同病因的心血管病可分别或同时引起心内
膜、心肌、心包或大血管具有特征性的病理解剖变化。 ❖ 3.病理生理诊断 表明疾病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如心力衰竭、
周围循环功能不全(休克)各种心律失常、心脏压塞等 。
难等肺淤血症状反而减轻,左心衰的表现主要为 心排血量减少的相关症状和体征。 4.心功能分级
根据病人的自觉活动能力分为Ⅰ-Ⅳ 级 心衰又分Ⅰ-Ⅲ度。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X线检查 心影大小、肺淤血征象 2.超声心动图 3.心-肺 吸氧运动试验 4.有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查 5.放射性核素检查 (四)诊断要点 1.肺淤血、体循环淤血的临床表现 2.原有心脏病的体征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指标
第一节 概 述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 成 ,其生理功能是为全身组织器官运输血液,通过血液将氧、 营养物质和激素等供给组织,并将组织代谢废物运走,以保证 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进行 ,近年发现循环系统也具有内分泌功 能 。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脏和血管病,统称心血管病。在我国 城乡居民中,近年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不断上升,已成为首位的 死亡原因。
3、周围血管检查 有无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征和动脉血管 杂音等。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液检查 如血常规检查、血脂分析、血清心肌酶和肌钙 蛋白、电解质、尿素氮、肌酐、血糖、血培养等。
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心电图运动试验 超声心动图 选择性心血管造影术 气囊漂浮导管检查术 经食管心房调搏术
第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
➢(五)治疗要点 治疗目的:提高运动耐受量,改善生活质量;防止心肌损害的
进一步加重;降低死亡率 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1)病因治疗 (2)减轻心脏负荷 (3)增加心排血量 洋地黄药物、非洋地黄药物 (4)抗RAAS 相关药物的应用 ACEI、醛固酮拮抗剂 (5)ß-受体阻滞剂的应用
五、急性左心衰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尖部舒张期奔马律、肺动 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心 瓣膜病的杂音等。
2.右心衰竭
(1)症状 1)消化道症状 2)劳力性呼吸困难
(2)体征 1)颈静脉征 颈静脉充盈、怒张,肝颈静脉
返流征阳性 2)肝大 心源性肝硬化,黄疽及大量腹水。 3)水肿 胸腔积液 4)心脏体征 右心室扩大、三尖瓣返流性杂音

3.全心衰 继发于左心衰而形成的右心衰,呼吸困
四、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
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基础心脏病以高血压、冠心病为主 。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基本病因 ➢(1)原发性心肌损害 包括缺血性心肌损害,如冠心病心 肌缺血和 心肌梗死;心肌炎和心肌病;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 以糖尿病心肌病最常见。
➢(2)心脏负荷过重 包括心脏前负荷(容量负荷)和后负 荷(压力负荷)过重。
三、相关体格检查
1、心脏检查 有无心前区隆起、抬举性心尖搏动或心尖搏动 移位;心前区触诊有无震颤和心包摩擦感;叩诊判断心脏 大小和形状;听诊心率、心律、心音强弱,有无奔马律、 额外心音。各瓣膜区有无病理性杂音及杂音的性质、强度、 传导方向,杂音出现在收缩期还是舒张期等。
2、腹部检查 肝脾的大小,有无腹水及肝颈静脉返流征。肝 脾大、腹水和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提示静脉压升高,为右 心衰竭的征象。
二、相关概念 1.心功能不全 2.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3.心力衰竭 是指伴有临床症状的心功能不全,但有心功能不
全不一定全有心力衰竭。 三、心力衰竭的临床类型 1.按发展速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以慢性居多 2.按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 3.按有无舒缩功能障碍又可分为收缩性和舒张性心力衰竭
1.病因
(1)急性心机梗死及其并发症
(2)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瓣膜装置损害
(3)其他 血压急剧升高,输液过多过快
2.发病机制
心脏收缩力突然严重下降 心排血量急剧减少 克
血压下降 休
LVEDP迅速升高 肺静脉压快速升高 急性肺水 肿
➢(二)临床表现
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咳嗽、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状痰 双肺满布湿罗音和哮鸣音 心尖部奔马率、P2亢进 心源性休克 (三)诊断要点:根据典型的症状及体征
3.发病机制 (1)Frank-starling机制 (2)神经体液的代偿机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肾素一血
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 (3)心肌损害与心室重构
➢(二)临床表现 1.左心衰竭
(1)症状
(2)体征
1)呼吸困难
1)肺部湿性罗音
2)咳嗽、咳痰和咯血
2)心脏体征 心脏扩大、心
3)疲倦、乏力、头晕 4)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
一、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
1.心脏:组织结构、传导系统、血液供应 2.血管:循环系统的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三类 3.调节循环系统的神经体液: 调节循环系统的神经有
两组,即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循环系统的体 液因素 如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AS) 血管内皮因子、电解质、某些激素和代谢产物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