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常见飞虱的识别
稻飞虱的类型

稻飞虱的类型1. 引言稻飞虱是稻田中最常见的害虫之一,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稻飞虱被广泛分布于亚洲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
本文将详细介绍稻飞虱的类型及其特征。
2. 稻飞虱的分类根据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稻飞虱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2.1 长翅型稻飞虱长翅型稻飞虱是一种常见的稻田害虫,其身体呈灰色或棕色,体长约3-4毫米。
它们具有完全发育的翅膀,可以在稻田中自由飞行。
长翅型稻飞虱主要以植物汁液为食,通过刺吸植物叶片和茎部来获取养分。
2.2 短翅型稻飞虱短翅型稻飞虱与长翅型相比,其前翅退化不完全,只能部分覆盖腹部。
它们通常生活在稻田中的茎部和叶片之间,不具备飞行能力。
短翅型稻飞虱主要通过跳跃来移动,并以植物汁液为食。
2.3 绿稻飞虱绿稻飞虱是一种常见的稻田害虫,其身体呈绿色或黄绿色,体长约2-3毫米。
它们具有完全发育的翅膀,可以在稻田中自由活动。
绿稻飞虱主要以植物汁液为食,并且喜欢吸食水稻嫩叶的汁液。
2.4 白背稻飞虱白背稻飞虱是一种常见的稻田害虫,其身体呈淡黄色或灰白色,体长约2-3毫米。
它们具有完全发育的翅膀,可以在稻田中自由活动。
白背稻飞虱主要以植物汁液为食,并且喜欢吸食水稻嫩叶的汁液。
3. 稻飞虱的生命周期稻飞虱的生命周期包括卵、若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3.1 卵稻飞虱的卵一般产在水稻植株的叶片或茎部上。
卵呈白色或透明色,长约0.2-0.3毫米。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卵的孵化期为5-7天。
3.2 若虫稻飞虱的若虫分为5个龄期。
刚孵化出来的幼虫呈无翅状态,身体呈白色或黄色。
随着幼虫的不断生长,它们会经历几次蜕皮,身体颜色也逐渐变暗。
若虫期一般持续10-15天。
3.3 蛹在若虫期结束后,稻飞虱会进入蛹期。
蛹是稻飞虱转变为成虫的过渡阶段。
蛹通常埋在土壤中或植株附近的茎部中。
蛹期持续5-7天。
3.4 成虫成熟后的稻飞虱是一种具有完全发育翅膀并可以自由活动的昆虫。
成虫主要以植物汁液为食,并且会进行繁殖。
飞虱类昆虫的研究及我国稻区常见飞虱的识别

飞虱危害特点:发生范围广、面积大、爆发频率高;危害
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 据有关部门资料统计, 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褐飞虱在 我国中偏重发生年有20次,其中大发生年有:1968,1974, 1975,1982,1983,1985,1987,1991,1997,2005, 2006共11次。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褐飞虱在我国每年发生 面积为0.13~0.26亿公顷,约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0%;虽经防 治,但年均损失稻谷仍达10~15亿千克,其中1987年和1991
专刊上发表《江苏省水稻之花飞虱》,因此,飞虱中
名的称谓亦是邹先生最早采用,并沿用至今。
2
二、经济意义
3
(一)飞虱是危害农林植物的重要类群
飞虱是世界性分布的昆虫,种类超过2000种,我国
有380多种,是世界上飞虱种类最多的国家。飞虱均为
植食性,其中有些是危害农林植物的害虫,而且危害面 广,易于暴发成灾,在各类害虫中是相当突出的。例如 危害水稻的褐飞虱和白背飞虱自20世纪70年代后,已上
9
寄主组织造成的伤痕,可导致植株体内水分散失;
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褐飞虱为害造成的虱烧
10
白背飞虱为害造成的黄塘
11
灰飞虱 为害造 成的稻 穗变色
12
飞虱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早在20世纪20 年代,邹钟琳教授就在江苏望亭开展了对白背飞虱(时称花飞 虱)的研究,于1926年在《江苏昆虫局周刊》上发表题为“江 苏水稻之花飞虱”论文,是为我国研究飞虱类害虫最早的一篇 文献。20世纪50年代,褐飞虱在我国南方稻区局部大面积严重 危害,湖南省农科院植保所雷惠质等(1958)对其形态特征、 危害情况、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但由于当时 发生还不普遍,对其危害的严重性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直至 1968年秋季,长江中下游晚粳稻大面积发生枯秆倒伏现象,揭 开了我国水稻害虫防治工作新的一页。从那时起,褐飞虱开始 成为我国南方稻区的第1大害虫;尽管每年把将近1/3~1/2用于 稻田的杀虫剂用来防治,但褐飞虱仍然频繁暴发,连年成灾。 从此,人们开始认识到飞虱类害虫与农业生产和人类经济生活 关系的重要性。
稻田常见飞虱的识别.pptx

额颊均为暗褐色。
但脊为黄白色,且各脊 两侧具黑褐色条纹
白条飞虱
头顶中央及前胸与中胸 小盾片末端有白色纵纹
额颊均为黑色
白脊飞虱
头顶中央及前胸有白色 纵纹。
额颊均为黄褐色
抱握器
见 下 页
16
第17页/共25页
稗飞虱
白脊飞虱
白条飞虱
白边黄脊飞虱
黑面黄脊飞虱
17
第18页/共25页
六、灯下飞虱识别步骤
• 1、有翅痣---------------------------------------------------------------------2
无翅痣---------------------------------------------------------------其它飞虱
• 2、全体褐色(褐、拟褐、伪褐)----------------------------------------3
•
小盾片具黄白斑或黑色(白背或灰飞虱)--------------------
腹部背面斑纹
每节具山字形 浅黄褐色斑
第2-3节具明显 的黄白斑
两侧具八字褐 纹
头部正面 颜面正常
雄虫额黑色 雌虫额褐色
额黑色
落水后足 伸长情况 一字形
一字形
八字形
13
第14页/共25页
三种若虫分龄
• 1龄前后翅芽平直 • 2龄后翅成弧形 • 3龄前后翅芽明显 • 4龄前翅尖近达后翅
尖(白背已达) • 5龄前后翅尖平(白
•
颜 面 中 脊 中 断 , 雄 抱 器第及1第9页一/共负25辨页片 ? ? - - - - - - - - - - - - - - - - - - 拟
我国飞虱分类研究概况与稻区常见飞虱鉴别

头喙亚目(蝉亚目),一般认为 包括5个总科: 蜡蝉总科(Fulgoroidea) 蝉总科( Cicadoidea ) 沫蝉总科( Cereopoidea ) 叶蝉总科( Cicadelloidea ) 角蝉总科( Membracoidea )
9
蜡蝉总科是同翅目中的一个大 类群,共包括21个科,国内有16 个科。其中的飞虱科是蜡蝉总科 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科。
14
Haupt(1929)的分类系统取消了Muir分类系 统中的3个族,将凹距族Tropidocephalini中的凹距 飞虱属Tropidocephala提升为凹距飞虱亚科hacini中的梯额 飞虱属Megamelus提升为梯额飞虱亚科 Megamelinae,其下还包括Muir原放在飞虱族 Delphacini中的3个属,即Kelisia、Stenocranus和 Chlorionidea。这个分类系统因缺少充分的依据而 未被后人采纳。
锥飞虱亚科 Asiracinae (1)锥飞虱族 Asiracini(5属) (2)五脊飞虱族 Ugyopini(16属)
19
(六)Asche(1985,1990)的分类系统
德国著名飞虱分类学家Asche1985年在飞虱 系统发育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5亚科5族的新分 类系统,他于1990年又建立了一个新亚科,即 五脉飞虱亚科Vizcayinae,由此形成的6亚科5 族分类系统如下:
我国飞虱分类研究概况 及稻区常见飞虱鉴别
1
第一部分 我国飞虱分类研究概况
2
一、飞虱名称的由来
英名: planthopper,delphacids 俗名: 蠓、苗虱 1924年,南京农业大学已故邹钟琳教授在研究水稻 害虫时,曾将稻田采到的同翅目昆虫寄给美国夏威夷 糖料种植者协会试验站著名昆虫分类学家Muir鉴定, 其中有2种学名确定为花飞虱(白背飞虱)和黄飞虱 (褐飞虱),并于1926年在江苏省昆虫局专刊上发表 《江苏省水稻之花飞虱》,因此,飞虱中名的称谓亦 是邹先生最早采用,并沿用至今。
《稻田常见飞虱识别》课件

形态特征识别
飞虱种类繁多,形态特征各异,通过观察飞虱的体型、颜色、大小、触角、翅膀 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种类。
不同种类的飞虱在形态上存在差异,例如,一些飞虱的翅膀较长,而另一些则较 短;一些飞虱的体型较大,而另一些则较小。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识别不同的 飞虱种类。
生活习性识别
飞虱的习性因种类而异,了解其生活习性有助于准确识别。
实用技巧
该案例介绍了一位农户在自家水稻田 中成功防治飞虱的方法,包括农业防 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多种实用 技巧,为农户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案例三
科研进展
该案例介绍了某科研团队在稻田飞虱抗药性方面的最新研 究进展,包括抗药性机制、检测方法以及延缓抗药性发展 的策略等,为科研人员和农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些飞虱喜欢在白天活动,而另一些则更喜欢在夜间活动; 一些飞虱生活在稻田的水面附近,而另一些则生活在稻丛中 。通过观察飞虱的活动时间和地点,可以推断其种类。
危害症状识别
不同种类的飞虱对水稻的危害症状不同,了解这些症状有助于准确判断飞虱的种类。
一些飞虱会导致水稻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而另一些则会导致水稻植株矮小、枯黄;一些飞虱会刺破 水稻叶片,吸食汁液,而另一些则会在水稻根部产卵,对根部造成危害。通过观察水稻的受害症状, 可以初步判断出是哪种飞虱的危害。
制飞虱数量。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Bt、白僵菌等,对 飞虱进行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 用。
稻田生态调控
通过优化稻田生态系统,提高生物 多样性,降低药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 农药,避免使用高毒、高残留农
药。
适时用药
在飞虱发生初期及时用药,控制 虫口数量,避免后期防治困难。
01
【高清图鉴】【农业病虫害介绍及绿色防治】 水稻虫害:稻飞虱

【高清图鉴】【农业病虫害介绍及绿色防治】水稻虫害:稻飞虱【分布范围】稻飞虱是我国水稻的重要迁飞性害虫之一,尤其是我国的南方各稻区发生更为严重。
东北各地常间歇性大发生,一般年为害不大。
在我国为害水稻的飞虱种类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三种。
褐飞虱为偏南方种类,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为害严重,白背飞虱为广跨南方的种类,为害性仅次于褐飞虱,灰飞虱为广跨偏北种类。
褐飞虱食性单一,在自然情况下只取食水稻和普通野生稻;白背飞虱主为害水稻,兼食大麦、小麦、粟、玉米、甘蔗、高粱、野生稻、稗草和早熟禾等;灰飞虱取食水稻、小麦、大麦、玉米、高粱、甘蔗、看麦娘、稗草、李氏禾、双穗雀稗等禾本科植物。
【为害症状】飞虱类以成、若虫群集于稻丛下部刺吸汁液。
雌虫产卵时,用产卵器刺破叶鞘和叶片,易使稻株失水和感染菌核病,排泄物常招致霉菌游滋生,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大量发生为害时,稻株水分迅速下降,游离氨基酸和还原糖显著增加,稻茎基部变黑腐烂,甚至整丛倒伏枯死.田间受害稻丛常由点、片开始,远望比正常稻株黄矮,俗称黄塘、塌圈等。
以后稻株干枯,千粒重下降,瘪粒增加,黄塘范围继续扩大,重发生年常使全田颗粒无收。
另外,飞虱类还能传播植物病毒病。
褐飞虱能传播水稻丛矮缩病和锯齿叶矮缩病;白背飞虱能传播水稻黑条纹矮缩病;灰飞虱能传播稻、麦条纹叶枯病、稻、麦玉米黑条纹矮缩病,小麦丛矮病和玉米粗缩病等。
病害流行时,损失更为严重。
【形态识别】3种稻飞虱的共同特征是:体形小,触角短锥状,后足胫节末端有一可动的距。
翅透明,常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个体:①褐飞虱。
长翅型成虫体长3.6~4.8毫米,短翅型2.5~4毫米。
深色型头顶至前胸、中胸背板暗褐色,有3条纵隆起线;浅色型体黄褐色。
卵呈香蕉状,卵块排列不整齐。
老龄若虫体长3.2毫米,体灰白至黄褐色。
褐飞虱①白背飞虱。
长翅型成虫体长3.8~4.5毫米,短翅型2.5~3.5毫米,头顶稍突出,前胸背板黄白色,中胸背板中央黄白色,两侧黑褐色。
水稻三种飞虱区别学习资料

水稻三种飞虱区别昆虫纲同翅目(Homoptera)飞虱科(Delphacidae)害虫。
俗名火蠓虫。
以刺吸植株汁液为害水稻等作物。
常见种类有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图片学名Nilaparvata lugens Sogatella furcifera Laodelphax striatellus共同特征是:体形小,触角短锥状,后足胫节末端有一可动的距。
翅透明,常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个体。
特征长翅型成虫体长3.6~4.8毫米,短翅型2.5~4.0毫米......长翅型成虫体长3.8~4.5毫米,短翅型2.5~3.5毫米......长翅型成虫体长3.5~4.0毫米,短翅型2.3~2.5毫米......分布及寄主在中国北方各稻区均有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省(自治区)发生较烈。
分布范围与褐飞虱大体相同,以长江流域发生较多。
以华北、华东和华中稻区发生较多。
3种稻飞虱都喜在水稻上取食、繁殖。
褐飞虱能在野生稻上发生,多认为是专食性害虫。
白背飞虱和灰飞虱则除水稻外,还取食小麦、高粱、玉米等其他作物。
世代褐飞虱在广西和广东南部至福建龙溪以南地区,各虫态皆可越冬......白背飞虱在广西至福建德化以南地区以卵在自生苗和游草上越冬......灰飞虱在华北以若虫在杂草丛、稻桩或落叶下越冬......稻飞虱长翅型成虫均能长距离迁飞。
趋光性强,且喜趋嫩绿;但灰飞虱的趋光性稍弱。
成虫和若虫均群集在稻丛下部茎秆上刺吸汁液,遇惊扰即跳落水面或逃离。
卵多产在稻丛下部叶鞘内,抽穗后或产卵于穗颈部内。
习性褐飞虱取食时,口针伸至叶鞘韧皮部,先由唾腺分泌物沿口针凝成......白背飞虱的习性与褐飞虱相近似,但食性较广......灰飞虱先集中田边为害,后蔓延田中......发生与环境褐飞虱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26~28℃,相对湿度80%以上......白背飞虱对温度适应幅度较褐飞虱宽,能在 15 ~30℃下正常生存......灰飞虱为温带地区的害虫,适温为25℃左右,耐低温能力较强......主要措施有:①选育抗虫品种。
稻飞虱识别和防治技术

1、被害状识别稻飞虱成虫和若虫以刺吸式口器刺吸水稻汁液为害,多群居在稻株中、下部为害茎杆和叶片。
成株期稻茎受害,其表面形成许多不规则长条褐色斑点,叶片从下向上逐渐变黄,植株变矮。
如成穴点片受害,可造成一些水稻不能抽穗,即使抽穗也多变为白穗或结实率低。
受害重的稻株下部变黑,可造成倒伏枯死或秕粒增多。
如发生早,成虫数量多,在飞虱雌虫产卵时,其产卵器可划破秧苗叶片和茎杆而失水,重时可使秧苗萎黄而枯死。
2、虫态鉴定稻飞虱同翅目,飞虱科。
灰飞虱、白背飞虱,不完全变态昆虫,为害虫态为成虫和若虫。
⑴灰飞虱若虫老龄若虫体长2.7毫米,体灰黄或黄褐色,腹部两侧色深,中央色浅,第三、四节各有一对浅色“八”字形斑纹,若虫落水后,后足向后延伸成“八”字形。
⑵灰飞虱成虫长翅型,连翅体长3.5-4.0毫米,体黄褐至黑褐色,头顶略突出,额、颊区黑色;雌成虫小盾片中央淡黑褐色,两端暗褐色,胸腹部腹面黄褐色;雄成虫小盾片全部黑褐色,胸、腹部腹面亦为黑褐色,外生殖器阳茎侧突不分叉,如小鸟形。
⑶白背飞虱若虫若虫体长2.9毫米,灰褐至灰褐色,第三、四腹节背面各有一对明显的乳白色三角斑纹。
若虫落水,其后足延伸成“一”字形。
⑷白背飞虱成虫长翅型,连翅体长3.8-4.5毫米,体淡黄至黄色,头顶显著突出,小盾片中央黄白色,两侧黑褐色。
雌成虫小盾片、胸、腹部腹面为黄褐色。
雄成虫额、颊区及胸、腹面为黑褐色,外生殖器阳茎侧突分叉。
3、防治方法⑴选用优质、抗病虫品种。
⑵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水稻抗病虫性。
防止过多施用氮肥,以防贪青徒长、迟熟。
实行浅水灌溉,适时排水晒田,提高水稻抗病抗虫性。
⑶清除稻田内、外杂草,消灭虫卵,减轻危害。
⑷药剂防治 70%艾美乐可湿性粉剂2克/亩+2.5%敌杀死乳油25毫升/亩;25%阿克泰水分散颗粒剂4-6克/亩;2.5%敌杀死乳油20-30毫升/亩,兑水15公斤喷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飞虱2龄虫的区别
深色型灰飞虱与褐飞虱的区别
褐飞虱若虫不同虫龄区别
白背飞虱不同虫龄区别
褐飞虱
灰飞虱与褐飞虱若虫区别
田间调查
谢谢!
稻田常见飞虱的识别
南通市通州区植保站
汇报内容
1、灯下常见飞虱识别
2、田间3种飞虱若虫的区分
3、不同龄期飞虱若虫的区分Biblioteka 灯下白背飞虱灯下灰飞虱
灯下褐飞虱
褐飞虱与拟褐飞虱颜面比较
褐飞虱雌虫外生殖器
伪褐飞虱雌虫外生殖器
褐飞虱雄虫外生殖器
伪褐飞虱雄虫外生殖器
田间三种飞虱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