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昆虫的识别
常见农业昆虫分类(附高清图)(0001)

昆虫纲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纲,已知的种类约有85万种以上,占动物总数的4/5。
与生产关系密切的有九个目:直翅目、缨翅目、同翅目、半翅目、脉翅目、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
以下就这些目及重要科作一简述,并列举部分常见农业昆虫:直翅目包括蝗虫、蟋蟀、螽斯、蝼蛄等常见昆虫。
体大型或中型,咀嚼式口器。
前翅狭长且稍硬化,后翅膜质;有些种类短翅,甚至无翅,有的种类飞行力极强,能长距离飞迁。
后足强大,适于跳跃。
斑翅蝗科:东亚飞蝗、云斑车蝗;斑腿蝗科:中华稻蝗、日本黄脊蝗;蝼蛄科:单刺蝼蛄、东方蝼蛄。
缨翅目主要是蓟马。
身体微小,一般黄褐或黑色,眼发达,触角较长,锉吸式口器,翅膜质,翅缘具有密而长的缨状缘毛。
蓟马科:稻蓟马、烟蓟马、温室蓟马;管蓟马科:稻管蓟马、麦简管蓟马。
同翅目蝉、叶蝉、飞虱、木虱、粉虱、蚜虫及介壳虫等均属此目。
多为小型昆虫,刺吸式口器,其基部着生于头部的腹面后方,好像出自前足基节之间。
具翅种类前后翅均为膜质,静止时呈屋脊状覆于体背上,很多种类的雌虫无翅,介壳虫和蚜虫中常有无翅型,叶蝉和蚜虫等还能传播植物病毒病。
粉虱科:温室白粉虱;叶蝉科:黑尾叶蝉、大青叶蝉、棉叶蝉;蜡蝉科:斑衣蜡蝉;飞虱科: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和甘蔗扁角飞虱;蚜科:棉蚜、麦二叉蚜、麦长管蚜、桃蚜、高粱蚜、萝卜蚜;绵蚧科:吹绵蚧;盾蚧科:桑盾蚧、矢尖盾蚧、梨圆蚧;蜡蚧科:白蜡虫、红蜡蚧、朝鲜球坚蚧;半翅目主要是蝽类。
多数体形宽略扁平,前翅基半部革质,端半部膜质,称为半鞘翅;刺吸式口器,其若虫腹部有臭腺,故有“臭虫”、“放屁虫”之名。
网蝽科:梨网蝽、香蕉网蝽;花蝽科:细角花蝽、微小花蝽;缘蝽科:针缘蝽、稻蛛缘蝽;蝽科:稻褐蝽、稻黑蝽、稻绿蝽。
盲蝽科:绿盲蝽、苜蓿盲蝽、中黑盲蝽;脉翅目常称为“蛉”;头下口式,咀嚼式口器。
捕食蚜虫、蝶蛾幼虫等肉食性益虫。
草蛉科:大草蛉、丽草蛉、中华草蛉;鳞翅目昆虫纲中第二大目。
最大特点是翅面上均覆盖着小鳞片,成虫称蛾或蝶。
农业昆虫识别技术—农业昆虫主要类群的识别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小麦叶蜂
成虫
幼虫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2、 茎蜂科Cephidae
小型,体细长,腹部没有细腰。体多为 黑色;触角丝状;前胸略呈方形, 前翅翅 痣狭长;腹部侧扁,产卵管短,能收缩。 幼虫无胸足, 腹足退化成瘤状。腹末有尾 状突起。幼虫钻蛀茎干危害。如梨茎蜂。
梨茎蜂成虫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胡蜂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6、蜜蜂科Apidae
体黑色或褐色,生有密毛;前翅狭;前、中足胫节各有1端距;后足胫节无距, 为携粉足;腹 末具螯针。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中华蜜蜂
净角器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二、双翅目Diptera及主要科的识别 (一)双翅目的识别
形态特征: 1、体小至中型,头小; 2、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 3、触角长短不一,有的具触角芒; 4、前翅一对,后翅特化成平衡棒。
成虫均在夜间活动,趋光性强,多数种类对糖、酒、醋混合液表现有强的趋性。少数种类喙端锋利,能刺破成熟的 果实。绝大多数幼虫植食性,为害方式多种多样,有的钻入地下为害,咬断植株根茎、幼苗,如地老虎类;有的蛀茎或 蛀果为害,如棉铃);有的则暴露在寄主表面为害,如粘虫等.
小地老虎
大地老虎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广腰亚目: 腹部与胸广阔连接,不收缩;翅脉较多,后翅至少有3个基室; 产卵器锯状或管状。幼虫有胸足,多足型。植食性。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1、叶蜂科Tenthredinida
触角丝状;前胸背板后缘深深凹入;前翅有短粗的翅痣,有缘室2个;前足胫节有2端距;产卵器扁,锯 状。幼虫腹足6—8对,食叶为害。产卵于植物组织中。如小麦叶蜂、梨实蜂。
农田虫子种类及介绍

农田虫子种类及介绍
农田中常见的虫子种类有很多,它们可以对农作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农田虫子种类及其介绍:
1. 豆蚜,豆蚜是豆科作物的重要害虫,主要危害大豆、绿豆、豌豆等作物。
它们以吸食植物汁液为生,会导致植物叶片萎缩、生长迟缓,严重时甚至导致减产。
2. 棉铃虫,棉铃虫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棉花的幼苗和嫩叶,造成叶片被咬食、叶片变黄枯萎,严重时会影响棉铃的形成和发育。
3. 稻飞虱,稻飞虱是稻田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吸食水稻的汁液为生,会导致水稻叶片出现黄化、卷曲、凋萎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4. 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的重要害虫,主要危害玉米的叶片、茎部和穗部,造成叶片被啃食、玉米穗被蛀食,严重时会导致玉米减产甚至绝收。
5. 蔬菜食叶害虫,蔬菜种植中常见的食叶害虫有甘蓝夜蛾、菜青虫等,它们以蔬菜叶片为食,会导致叶片被啃食、卷曲、变黄,严重时会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以上所述仅是农田中常见的一些虫子种类及其简要介绍,针对不同的虫害,农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以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如何识别常见的昆虫方法

如何识别常见的昆虫方法动物界已知种约有150万种,隶属30多个动物门。
如何识别与鉴定它们,不同的门类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和专门的技术,因此不可能在这里分门别类地一一介绍。
现仅介绍常见动物识别与鉴定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术。
掌握这些基本方法以后,当工作需要遇到不同类群时,也能尽快地熟悉它们并进行识别与鉴定工作了。
为识别和鉴定某一类群时,首先必须熟悉有关该类群的基本知识,了解该类群分类中常用的一些特征及其变化情况,理解一些常用术语的含义,并掌握检索表的使用方法。
下面以昆虫纲为例,介绍如何检索到各个目。
一、昆虫纲的基本知识昆虫纲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个主要纲,其主要特征是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具一对触角;胸部具三对附肢(足),大多数种类还具两对翅。
二、昆虫纲分类常用的主要特征昆虫纲是动物界第一大纲,含已知种约一百万。
一般根据翅的有无、多少、质地和类型;变态的类型;口器、触角及胸足等的形式,将昆虫分为二个亚纲三十多个目。
(一)昆虫的变态从卵中刚孵化出的昆虫幼体,形态一般与成体不完全相同,有时相差甚远。
在达到性成熟之前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昆虫不仅逐渐增大躯体,还经过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以及行为习性上的一系列变化,才能发育为成虫。
这种变化称为变态(metamorphosis)。
变态是昆虫胚后发育的重要特点之一。
常见的变态类型有:1.不完全变态虫体自卵孵化后,经过幼虫期便可发育为成虫。
不完全变态又可分为渐变态与半变态两种类型:(1)渐变态(paurometabola)幼虫与成虫在形态上比较相似,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一样,只是大小不同、性器官未成熟及翅还停留在翅芽阶段,这一阶段通常称为若虫(nymph)。
这样的变态称为渐变态(图5-2A),如蝗虫。
(2)半变态(hemimetabola)幼虫和成虫在形态上有较大的区别,除翅芽外,还具一些临时性器官(如下唇特化而成的捕食器官“面罩”、直肠鳃或气管鳃),生活环境不同(幼虫水生,成虫陆生),这种幼虫称为稚虫(naiad)。
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

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生物之一,对于昆虫的鉴定是昆虫学研究的基础。
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鉴定方法。
一、外部形态鉴定法外部形态鉴定法是最常见也是最直观的鉴定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昆虫的体型、颜色、触角、翅膀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昆虫的种类。
例如,翅膀的形状、图案和颜色可以帮助我们鉴别不同种类的蝴蝶;触角的形状和长度可以帮助我们鉴别不同种类的甲虫。
外部形态鉴定法适用于已知种类的昆虫,对于未知种类的昆虫则需要结合其他鉴定方法。
二、显微镜观察法显微镜观察法是鉴定昆虫种类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显微镜观察昆虫的细节结构,可以获得更准确的鉴定结果。
例如,观察昆虫的触角、口器、翅膀上的鳞片等微小结构,可以帮助我们鉴别不同种类的昆虫。
显微镜观察法需要一定的实验室设备和专业知识,适用于高级昆虫学研究和鉴定。
三、遗传分析法遗传分析法是一种基于DNA序列的鉴定方法。
通过提取昆虫体内的DNA,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分析,可以获取昆虫的遗传信息,从而确定其种类。
遗传分析法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鉴定未知种类的昆虫,对于系统发育和种群遗传结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遗传分析法需要相对复杂的实验操作和专业知识,适用于科研和高级鉴定工作。
四、生态鉴定法生态鉴定法是一种基于昆虫的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的鉴定方法。
通过观察昆虫的栖息地、食物来源、行为特征等,可以初步判断昆虫的种类。
例如,观察昆虫的食性和栖息地类型,可以帮助我们鉴别不同种类的蜜蜂。
生态鉴定法适用于野外昆虫调查和初级鉴定工作,对于已知种类的昆虫有较好的效果。
总结起来,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有外部形态鉴定法、显微镜观察法、遗传分析法和生态鉴定法等。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鉴定对象和研究目的,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获得更准确和全面的鉴定结果。
昆虫鉴定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昆虫鉴定的方法。
简述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

简述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鉴定昆虫种类是昆虫分类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昆虫是地球上最多样化的动物群体之一,已知有超过一百万个已命名的昆虫物种。
鉴定昆虫的种类有多种方法,包括形态学鉴定、生物地理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等。
形态学鉴定是最常用的昆虫鉴定方法之一、昆虫的形态学特征非常丰富多样,包括颜色、体型、翅膀形态、触角形态等。
鉴定者可以通过观察昆虫的形态特征,比对已知的形态特征数据库,以确定昆虫的种类。
形态学鉴定通常需要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以便观察到更加微小的形态特征,比如口器、触角的细微结构等。
形态学鉴定需要鉴定者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因为昆虫的形态特征变化非常复杂,可能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发生变异。
生物地理学鉴定是通过研究昆虫的分布情况来进行鉴定的方法。
昆虫的分布通常受到环境因素和地理障碍的限制,不同地区的昆虫种类组成也会存在差异。
鉴定者可以通过比对不同地区的昆虫种类组成,来确定目标昆虫的种类。
生物地理学鉴定通常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比如野外调查的样本、文献资料等。
这种方法不仅需要鉴定者具备昆虫生态和地理知识,还需要他们具备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
分子生物学鉴定是利用昆虫的DNA序列信息来进行鉴定的方法。
每个昆虫物种的DNA序列是独特的,鉴定者可以通过提取昆虫的DNA,并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比如PCR扩增、测序等,来确定目标昆虫的种类。
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不仅鉴定准确度高,还可以对一些生活史阶段相似的昆虫进行区分。
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昆虫包含足够的DNA量,对于一些小型的昆虫或已经损坏的标本来说,很难从中提取到足够的DNA。
除了以上方法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鉴定方法,比如声音鉴定、化学物质鉴定等。
不同的鉴定方法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鉴定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鉴定。
总之,鉴定昆虫种类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鉴定者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不同的鉴定方法可以相互补充,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昆虫鉴定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为更准确、更快速地鉴定昆虫物种提供了更多可能。
如何识别常见的昆虫方法

如何识别常见的昆虫方法识别常见的昆虫是昆虫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对于许多人来说,也是一项有趣的爱好。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昆虫识别方法。
1.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是最常用的昆虫识别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昆虫的颜色、大小、触角、触须、翅膀等特征,可以初步确定昆虫的分类。
有些昆虫具有特殊的形态特征,如螳螂的前肢、蜻蜓的翅膀等,通过这些独特的特征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识别。
2.使用显微镜观察昆虫的细节结构:有些昆虫的特征十分相似,难以通过肉眼观察进行准确识别。
此时,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昆虫的细节结构,如复眼、触角、翅膀的纹理等,来区分不同的昆虫。
3.通过昆虫的生活习性进行识别:不同的昆虫有着不同的繁殖方式、食性和栖息地等生活习性。
观察昆虫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表现,如其捕食方式、筑巢行为等,可以帮助识别昆虫的科属。
4.借助昆虫分类手册:昆虫分类手册是昆虫学领域的重要工具,其中收录了大量的昆虫种类和详细的描述。
在识别昆虫过程中,可以借助分类手册对照昆虫的特征进行鉴定。
5.使用昆虫识别应用程序: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许多昆虫识别类的应用程序也相继推出。
用户可以通过拍照或输入相关信息,应用程序会通过图像识别或数据库查询等技术手段来识别昆虫的品种。
6.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如果自身在昆虫识别方面缺乏相关知识,或者遇到了难以判别的昆虫种类,可以寻求专业昆虫学家或昆虫爱好者的帮助。
他们通常具有丰富的昆虫识别经验,能够准确鉴定昆虫的种类。
除了以上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昆虫的形态特征会随着其生命周期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在识别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昆虫的生命周期。
此外,昆虫的识别和分类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识别。
综上所述,识别常见的昆虫需要观察其外部形态、细节结构和生活习性等特征。
可以借助显微镜、昆虫分类手册、昆虫识别应用程序等工具进行鉴定,同时也可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
昆虫识别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
昆虫的基本知识 农业昆虫重要类群的识别

农业昆虫重要类群的识别
(4) 缨 翅 目
通称蓟马,体形很小,锉吸式口器, 翅狭长如带,边缘生有密而长的缨 状缘毛,也有退化为无翅。渐变态。 多为植食性。
蓟马科:稻蓟马、葱蓟马、温室蓟 马等
蓟马
农业昆虫重要类群的识别
蛴
(5) 鞘 翅 目
螬
目的特征 :体壁坚硬,前翅角质化
称鞘翅,咀嚼式口器、 触角各式各
式各样,前胸 发达 ,中胸小盾片
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外露呈三角形,完全变态,幼虫多
头
为寡足型,蛹为离蛹,肉食性 、植
虫
食性、粪食性、腐食性和杂食性,
成虫有假死性,大多有趋光性。
重要科:金龟总科 叩头甲科 叶
甲科
异
瓢 甲
色 丽 金
龟
金 针 虫
农业昆虫重要类群的识别
(6) 鳞 翅 目
主要特点是:口器虹吸式,体、翅 及附器均被有鳞片,并由其组成不 同颜色的斑纹。蝶类触角为球杆状, 蛾类触角非球杆状,有线状、梳状、 羽 状等多种形状。幼虫多足型,蛹 是被蛹。完全变态。
螨类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 螨目。螨类与 蜘蛛相似。主要不同之处在于:螨类体型微小;体 分段不明显;多有4对足,有的仅2对,螨类多数 植食性,以刺吸式口器取食植物汁液,引起变色、 畸形、或形成虫瘿等。
须。体略扁平。触角 线状 ,前胸 背板发达,中胸小盾片 三角形,陆 生种类能散发出臭味,不完全变态, 多数植食性,少数肉食性。 蝽科:别稻绿蝽、斑须蝽象、菜 蝽等 。 半翅目的口器
农业昆虫重要类群的识别
(3) 同 翅 目
目的特征:刺吸式口器、前翅质地 膜质或革质,同等厚度,体型 小到 中型 ,触角为刚毛状 ,丝状 , 不完全变态,植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缨翅目 Thysanoptera
缨翅目昆虫常见科 (蓟马科)
鞘翅目 Coleoptera
体小到中型,体壁坚硬。口器咀嚼 式,触角多样。前翅鞘翅,后翅膜翅, 折叠于鞘翅下。完全变态,幼虫多为 寡足型,少为无足型,离蛹。肉食性、 植食性、腐食性和杂食性。本目根据 其食性可分为肉食亚目和多食亚目。
鞘翅目 Coleoptera
蝽科 Pentatomidae
体小至中型,触角多为5节,中胸小盾片发达, 三角形,前翅膜区有纵脉,且多出自一条基横脉 上。
盲蝽科 Miridae
体小型纤细,触角4节,无单眼,前翅背板前 缘被横沟分出狭长的领片,前翅膜片有2~4个封 闭的翅室。
半翅目 Hemiptera
缘蝽科 Coreidae
体较狭,两侧缘略平行,触角4节;中胸 小盾片小,三角形,不超过爪区长度;前 翅膜区有多数分叉纵脉,从横脉上分出 。
鞘翅目 Coleoptera
肉食亚目 Adephaga
虎甲科 Cicindelidae
体中型,具鲜艳色斑及金属光泽,头下口式,比 胸部略宽。唇基宽达触角基部,复眼突出。
鞘翅目 Coleoptera
肉食亚目昆虫常见科 1.虎甲科 2.步甲科
鞘翅目 Coleoptera
多食亚目 Poryphaga
触角长于体长,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内侧,后足跳跃足, 雄虫发音器位于前翅基部。雌虫产卵器呈剑状,尾须长。
螽斯科Tettigonuridae
触角长于体,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部,翅发达,也有短 或无翅类型。产卵器发达,呈刀状或剑状,尾须短小。
直翅目 Orthoptera
直翅目昆虫常见科 1.蝗科 2.螽斯科 3.蝼蛄科 4.蟋蟀科
同翅目 Homoptera
同翅目 Homoptera
同翅目
叶蝉科 飞虱科 蚜 科
同翅目 Homoptera
叶蝉科 Cicadeuidae
头部宽圆,触角刚毛状于两复眼间,前翅革质, 后翅膜质,后足胫节密生两列刺。
飞虱科 Delpcidae
头部窄于胸,触角锥状,生于两复眼之下,前 翅膜质,后足胫节末端有一个能活动的距。
同翅目 Homoptera
蚜 科 Aphididae
体小而柔软,触角丝状,翅膜质,前翅有 翅痣。腹部第6或第7节背面两侧有一对腹管, 腹末突出呈尾片。
同翅目 Homoptera
同翅目昆虫 1.叶蝉科 2.飞虱科 3.蚜科
缨翅目 Thysanoptera
体微小型,口器锉吸式,前后翅均为缨 翅。足短小而末端有泡。一般两性生殖, 有的孤雌生殖。不完全变态,多为植食 性,少数肉食性。如蓟马科Thripidae, 体微小,略扁。触角6~8节,第3、4节 上有感觉器。翅狭而端部尖锐。雌虫腹 末圆锥形,有锯状产卵器。代表种有: 稻蓟马、花蓟马等。
农田昆虫的识别
农业害虫重要目科种类
1、直翅目(蝗科) 2、半翅目(蝽科) 3、同翅目(蝉科) 4、缨翅目(蓟马科) 5、鞘翅目(金龟甲科) 6、膜翅目(赤眼蜂科) 7、鳞翅目(蝶、蛾) 8、双翅目(蚊、蝇、虻) 9、脉翅目(草蛉科)
昆虫的分类系统
昆虫的识别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 级到高级,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规律。
鞘翅目 Coleoptera
鞘翅目
肉食亚目
多食亚目
步甲科 虎甲科 金龟甲科 叶甲科 瓢甲科
鞘翅目 Coleoptera
肉食亚目 Adephaga
后足基节着生在后胸腹板上,不能自由活动; 基节窝将腹 部第一腹板分割成2片。
步甲科 Carabidae
体小至大型,黑色或褐色,有金属光泽,少数颜 色鲜艳。头部较前胸狭,触角丝状。鞘翅多刻点 或颗粒,后翅常退化。
直翅目Orthoptera
蝗 科Locustidae
触角短于体长,听器位于第1腹节两侧,后足跳 跃足,产卵器凿状,尾须短,不分节。
蝼蛄科Gryllotalpidae
触角短于体长,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内侧,前足 开掘足,前翅短,后翅长于腹末。尾须、产卵器 不外露。
直翅Orthoptera
蟋蟀科Gryllidae
半翅目 Hemiptera
体小至中型,个别大型。口器刺 吸式,从头的前方伸出。不用时贴 放在头胸的腹面。触角丝状或棒状。 前翅半鞘翅,后翅膜翅。有些种类 胸部有臭腺。不完全变态,多数为 植食性,少数为肉食性。
半翅目 Hemiptera
半翅目 Hemiptera
半翅目
蝽科 盲蝽科 缘蝽科
半翅目 Hemiptera
后足基节不固定在后胸腹板上,可自由活动;基 节窝不将后胸腹板分开。
鳃金龟科 Melolonthidae
体中至大型,触角鳃叶状,前足开掘足,腹末常 外露。
叶甲科 Chrysomelidae
体小至中型,具金属光泽。触角多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状。复眼 圆形,不环绕触角。
鞘翅目 Coleoptera
多食亚目 Poryphaga
直翅目 Orthoptera
体中至大型,口器咀嚼式,下口式。 触角多为丝状,前胸发达。前翅革质 为覆翅,后翅膜质透明。后足跳跃足, 有的种类前足为开掘足。雌虫产卵器 发达,形式多样,不完全变态。多为 植食性。
直翅目 Orthoptera
直翅目 Orthoptera
直翅目
蝗科 蝼蛄科 蟋蟀科 螽斯科
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据:昆虫成虫的形 态特征。
昆虫的学名
昆虫的命名法规及学名的组构:
种是昆虫分类的基本阶元。
种的 学名以双名法的形式表示,即一个中的学名 由属名和种名组成,在学名的后面加上最先的定名 人姓氏;学名以拉丁文组成,书写时属名和定名人 的第一个拉丁字母均应大写,对某些较熟悉的定名 人,则可以缩写(如Linnaeus L. ),属名只 有在同一文著中,前已用及,再次使用时,可以缩 写,并后附圆点;种名和属名在印刷徘斜体。如飞 蝗种:Locusta migratoria L.
半翅目 Hemiptera
图 1-20 半翅目昆虫 半翅目昆虫常见科 1.盲蝽科 2.蝽科 3.缘蝽科 1.盲蝽科 2.蝽科 3.缘蝽科
同翅目 Homoptera
体小至大型,口器刺吸式,从头的 后方伸出。触角刚毛状或丝状。前翅 质地均匀,为膜质或革质,静止时呈 屋脊状,多为两性卵生,有的进行孤 雌生殖。不完全变态,植食性,刺吸 植物汁液,有的可传播植物病毒病 。
瓢甲科 Coccinelloid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