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业昆虫主要科、目识别
农田昆虫的识别

缨翅目 Thysanoptera
缨翅目昆虫常见科 (蓟马科)
鞘翅目 Coleoptera
体小到中型,体壁坚硬。口器咀嚼 式,触角多样。前翅鞘翅,后翅膜翅, 折叠于鞘翅下。完全变态,幼虫多为 寡足型,少为无足型,离蛹。肉食性、 植食性、腐食性和杂食性。本目根据 其食性可分为肉食亚目和多食亚目。
鞘翅目 Coleoptera
蝽科 Pentatomidae
体小至中型,触角多为5节,中胸小盾片发达, 三角形,前翅膜区有纵脉,且多出自一条基横脉 上。
盲蝽科 Miridae
体小型纤细,触角4节,无单眼,前翅背板前 缘被横沟分出狭长的领片,前翅膜片有2~4个封 闭的翅室。
半翅目 Hemiptera
缘蝽科 Coreidae
体较狭,两侧缘略平行,触角4节;中胸 小盾片小,三角形,不超过爪区长度;前 翅膜区有多数分叉纵脉,从横脉上分出 。
鞘翅目 Coleoptera
肉食亚目 Adephaga
虎甲科 Cicindelidae
体中型,具鲜艳色斑及金属光泽,头下口式,比 胸部略宽。唇基宽达触角基部,复眼突出。
鞘翅目 Coleoptera
肉食亚目昆虫常见科 1.虎甲科 2.步甲科
鞘翅目 Coleoptera
多食亚目 Poryphaga
触角长于体长,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内侧,后足跳跃足, 雄虫发音器位于前翅基部。雌虫产卵器呈剑状,尾须长。
螽斯科Tettigonuridae
触角长于体,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部,翅发达,也有短 或无翅类型。产卵器发达,呈刀状或剑状,尾须短小。
直翅目 Orthoptera
直翅目昆虫常见科 1.蝗科 2.螽斯科 3.蝼蛄科 4.蟋蟀科
同翅目 Homoptera
昆虫科的检索表

昆虫科的检索表夏日里,到处弥漫着昆虫的气息。
它们以其多样性和独特性而闻名,是我们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为您呈现昆虫科的检索表,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区分各种昆虫。
一、鞘翅目(Coleoptera科)鞘翅目是昆虫界最大的科之一,包括甲虫、金龟子和天牛等。
它们的前翅呈现出坚硬的鞘状,后翅用于飞行。
1. 甲虫科(Scarabaeidae)甲虫科包括各类甲虫,如金龟子和糠虾。
它们通常有上蜡、金属光泽,并且肥大的后腿适于挖掘地洞。
2. 天牛科(Cerambycidae)天牛科的昆虫个体较大,身体细长。
它们的触角非常长,有时甚至超过身体长度。
天牛科昆虫是植物的重要病害。
二、蜻蛉目(Odonata科)蜻蛉目通常以优雅的猎食方式和生态行为而闻名。
它们以其快速的飞行速度和娴熟的捕食技巧而备受赞赏。
1. 蜻蛉科(Aeshnidae)蜻蛉科昆虫体型较大,翅膀往往呈现出透明或浅黄色。
它们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植物上,并以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2. 蜉蝣科(Coenagrionidae)蜉蝣科昆虫较小,身体纤细,翅膀呈现出色彩斑斓的图案。
它们一般生活在静水中,以植物的花粉和小型摄食动物为食。
三、鳞翅目(Lepidoptera科)鳞翅目包括蛾和蝴蝶等昆虫。
它们以其美丽的翅膀图案和独特的生命周期而闻名,被广泛用于艺术品和文化象征。
1. 蝴蝶科(Papilionidae)蝴蝶科昆虫的翅膀通常有鲜艳的颜色和复杂的花纹。
它们以花蜜为食,也扮演着重要的传粉者角色。
2. 夜蛾科(Noctuidae)夜蛾科昆虫大多数都是夜行性的,它们通常具有较为朴素的翅膀图案。
它们是植物的重要害虫,对农业造成一定的危害。
四、膜翅目(Hymenoptera科)膜翅目昆虫能够直接利用腹部来产卵,并以社会性生活方式而著称。
它们包括蚂蚁、蜜蜂和黄蜂等。
1. 蜜蜂科(Apidae)蜜蜂科昆虫是重要的花粉和蜜源传播者,对农业和生态系统的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它们通常生活在领导者蜂群的社会结构中。
最全面的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

第七节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一、原尾目Protura原尾目为昆虫纲中最原始的类群。
体微小,不过2mm。
头小,且无眼无触角无翅,分布广体微小;口器藏于头内;腹部12节,腹部1~3节腹面各有1对针突。
性喜湿,栖泥炭地或草地、石下及树皮内,无经济意义。
通称原尾虫,简称螈。
全世界约六十余种,我国于1956年首次发现。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二、弹尾目Collembola弹尾目属小型无翅类型昆虫,长在5mm以下。
口器藏于头内;有单眼组成的小眼群;触角4~6节;腹部6节,第1节腹面有1个粘管,第3节腹面有握弹器,第4或第5节上有弹器,善跳跃。
栖土中、积水水面、腐败植物间、草丛及树皮下等富有腐败物质之处。
分布极广,约有二千余种,其中植食性种类对农作物有害。
通称跳虫。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三、双尾目Diplura体细长,一般长在10mm以内。
白或灰白色,口器藏于头内;无眼;触角丝状,20~40节或更多;腹部11节,第1~7节腹节腹面各有1对针突;腹末有1对尾须或尾铗,也有变形为钳状器,无中尾丝。
多生活于砖石下、枯枝落叶下或土壤等潮湿荫蔽之处,极怕光,行动活泼。
通称双尾虫。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四、缨尾目Thysanura昆虫体有鳞片,口器外露;有复眼,发达或退化;触角丝状,30节以上;腹部11节,腹部2~8节常具有针突和翻缩泡;腹下有腹刺若干对,腹末具1根中尾丝,两根尾须。
多生活于石下、土缝、朽木中、枯枝落叶间,有的生活于古旧房屋及书籍、衣服中,通称衣鱼。
因为它具有滑翔能力,从高处落下也不会摔伤。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五、蜉蝣目Ephemerida小型至中型昆虫,体软弱;触角刚毛状,不甚明显;复眼1对发达,单眼3个;口器咀嚼式;翅半透明,前翅大,后翅小;腹部11节;腹部末端有长尾须两条,1根中尾丝。
成虫陆生,寿命不长,短的数小时或一二日,长的约一周,一般均朝生暮死。
常在日落后大群飞舞,发生盛时,坠落地面,集成厚层。
幼虫(若虫)水生,需一到三年或五到六年以上始能成熟;可为淡水鱼的饵料。
实验二常见昆虫识别

实验二常见昆虫识别实验二常见昆虫识别一、实验目的1、了解昆虫纲的分类方法;2、认识农业昆虫常见目的主要形态特征;3、掌握常见目其代表科的重要识别特征和种类代表。
二、实验器具及材料(1)器具:体视显微镜、解剖针、表面皿等(2)标本: 1.大蟋蟀 2.海南土白蚁 3.稻蛛缘蝽 4.菜缢管蚜 5.蚧类 6.榕母管蓟马7.黄守瓜8.大黑鳃金龟 9.茄二十八星瓢虫 10.菜粉蝶11.小菜蛾12.斜纹夜蛾 13.瓜绢螟14.美洲斑潜蝇15.瓜实蝇16.叶蜂类17. 荔枝瘤瘿螨三、实验内容1、昆虫纲的分类方法;2、农业昆虫常见目的主要形态特征观察;3、常见目代表科和种类的重要识别特征观察;(1)常见科的重要识别特征;(2)种类代表。
四、实验观察和记录1、昆虫纲的分类方法;①昆虫形态学:外部形态特征②昆虫生物学:生活史及行为习性③昆虫生理学:内部结构及生理2、农业昆虫常见目的主要形态特征观察;天敌:蜻蜓目、螳螂目、脉翅目等害虫:直翅目、等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螨类(蛛形纲)标本名称主要形态特征3、常见目代表科和种类的重要识别特征观察;(1)常见科的重要识别特征;蜻蜓目体中型至巨型;触角刚毛状,复眼发达,口器咀嚼式;中胸与后胸紧密结合并向前倾斜;膜翅;有翅痣和翅节。
螳螂目体小型至巨型,头三角形,触角长丝状,复眼发达向两侧突出,口器咀嚼式;前胸明显延长,中胸和后胸短,前足捕捉足,中足和后足行走足,前翅覆翅,后翅膜翅。
脉翅目形似蜻蜓,体微型至大型,柔软;触角丝状或念珠状,部分棒状、锯齿状或栉齿状,复眼发达,口器咀嚼式;翅膜质,无翅结,部分有翅痣。
直翅目1 体小型至中大型;头部下口式;触角线状,复眼发达,口器咀嚼式;前胸发达,中后胸愈合;足有跳跃足、开掘足等变化;前翅复翅,后翅膜翅;常有发音器和听器;产卵器发达。
等翅目2 体小型至中型,柔软;触角念珠状,口器咀嚼式;体多型,长翅型翅膜质,前后翅大小、形状相似;有翅成虫婚飞后,翅脱落,余下部分为翅鳞。
《植物保护技术》第一章知识梳理

第一节:昆虫的外部形态1.头部结构:头壳的上面称头顶,后面称后头,前面称额,两侧称颊,额的下面是唇基。
2.头的形式:1下口式2前口式3后口式3.昆虫头部的附器:①触角:是昆虫的感觉器官,主要有嗅觉、触觉和听觉的功能。
触角的结构:触角有三部分组成,基部一节称柄节,第二节称梗节,第三节称鞭节,鞭节又由许多亚节组成。
触角的类型:刚毛状、丝状或线状、 念珠状、齿状、球杆状或棒状、锤状、羽毛状或双栉齿状、具芒状、鳃叶状、环毛状及膝状。
②口器 咀嚼式口器:此类口器是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 及舌五部分组成,鞘翅目 鳞翅目 叶蜂类幼虫,它们的口器是咀嚼式的。
造成植物叶片上的透明斑 缺刻 孔洞等。
刺吸式口器:结构特点是上唇很短,呈三角形小片,下唇长而粗,延长成喙,喙的前面有一个槽,里面藏着由上颚 下颚特化的细长口针,四根口针相互嵌接组成食物和唾液的通道。
在为害部位形成斑点,引起畸形,如卷叶、瘤、传播病毒病。
还有虹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锉吸式口器。
③昆虫的眼;单眼 复眼4. 昆虫的胸部:胸部是昆虫的第二体段,由三节组成,依此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
每个胸节下方各生一对胸足。
中胸和后胸背面两侧各有一对翅,分别称为前翅和后翅。
足和翅是昆虫的主要运动器官。
①胸足的基本结构和类型:由六节组成,依次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及前跗节 。
主要类型有:步行足、跳跃足、开掘足、捕捉足、游泳足、携粉足。
②翅:昆虫一般有两对翅。
翅一般呈三角形,近头部的边称前缘,近尾部的边称后缘或內缘,两者之间的边称边缘。
人们将翅分为四个区域,即液区、轭区、臀区和臀前区。
其中的翅脉起着骨架作用,翅脉可以分为纵脉和横脉。
③昆虫的腹部:腹部是昆虫的内脏活动和生殖的中心。
昆虫的腹部一般由9~11节组成,第1~8腹节的两侧常具有一对气门。
腹节具背板和腹板,两侧具有膜质的侧膜,节与节间有节间膜相连。
有利于交配 产卵和呼吸。
外生殖器:雄性为交配器,一般由一管状的阳具和一对钳状的抱握器组成。
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

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一、原尾目P r o t u r a原尾目为昆虫纲中最原始的类群。
体微小,不过2m m。
头小,且无眼无触角无翅无尾须,分布广体微小;口器藏于头内;腹部12节,腹部1~3节腹面各有1对针突。
性喜湿,栖泥炭地或草地、石下及树皮内,无经济意义。
通称原尾虫,简称螈。
全世界约六十余种,我国于1956年首次发现。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增节变态二、弹尾目C o l l e m b o l a弹尾目属小型无翅无复眼无尾须类型昆虫,长在5m m以下。
口器藏于头内;有单眼组成的小眼群;触角4~6节;腹部6节,第1节腹面有1个粘管,第3节腹面有握弹器,第4或第5节上有弹器,善跳跃。
栖土中、积水水面、腐败植物间、草丛及树皮下等富有腐败物质之处。
分布极广,约有二千余种,其中植食性种类对农作物有害。
通称跳虫。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表变态三、双尾目D i p l u r a体细长,一般长在10m m以内。
白或灰白色,口器藏于头内;小型无眼无翅;触角丝状,20~40节或更多;腹部11节,第1~7节腹节腹面各有1对针突;腹末有1对尾须或尾铗,也有变形为钳状器,无中尾丝。
多生活于砖石下、枯枝落叶下或土壤等潮湿荫蔽之处,极怕光,行动活泼。
通称双尾虫。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四、缨尾目T h y s a n u r a(衣鱼目Z y g e n t o m a)昆虫体有鳞片,口器外露;有复眼,发达或退化;触角丝状,30节以上;腹部11节,腹部2~8节常具有针突和翻缩泡;腹下有腹刺若干对,腹末具1根中尾丝,两根尾须。
多生活于石下、土缝、朽木中、枯枝落叶间,有的生活于古旧房屋及书籍、衣服中,通称衣鱼。
因为它具有滑翔能力,从高处落下也不会摔伤。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五、蜉蝣目E p h e m e r i d a小型至中型昆虫,体软弱;触角刚毛状,不甚明显;复眼1对发达,单眼3个;口器咀嚼式;翅半透明,前翅大,后翅小;腹部11节;腹部末端有长尾须两条,1根中尾丝。
第三节农业昆虫重要类别的识别课件.

第三节农业昆虫重要类别的识别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农业昆虫重要类别的分类依据,能够识别各类昆虫的典型代表。
2. 培养学生了解农业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提高防治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农业病虫害防治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各类昆虫的形态识别、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的掌握。
教学重点: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和直翅目昆虫的分类及识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农业昆虫实物标本、显微镜、投影仪、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农业昆虫实物标本,引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各类昆虫的分类依据、形态特点、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
a. 鞘翅目:以金龟子、天牛等为例,讲解其形态特征和危害作物。
b. 鳞翅目:以菜青虫、棉铃虫等为例,介绍其生活习性和防治方法。
c. 双翅目:以蚊子、蝇等为例,分析其传播疾病的风险。
d. 膜翅目:以蜜蜂、蚂蚁等为例,了解其社会性行为。
e. 直翅目:以蝗虫、螳螂等为例,探讨其捕食性特点。
3.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实际操作识别各类昆虫,提高识别能力。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查漏补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农业昆虫重要类别的识别2. 内容:a. 鞘翅目:金龟子、天牛等b. 鳞翅目:菜青虫、棉铃虫等c. 双翅目:蚊子、蝇等d. 膜翅目:蜜蜂、蚂蚁等e. 直翅目:蝗虫、螳螂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列举5种农业昆虫,并说明其分类。
b. 简述鞘翅目和鳞翅目昆虫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
c. 论述双翅目昆虫在传播疾病中的作用。
2. 答案:a. 示例:金龟子、菜青虫、棉铃虫、蚊子和蜜蜂。
b. 鞘翅目昆虫具有坚硬的外壳,多以植物为食,可造成作物减产;鳞翅目昆虫幼虫期较长,以植物叶片为食,可通过喷洒农药等方法进行防治。
项目一任务4-1昆虫主要类群识别技术

04
昆虫主要类群识别的应用与展望
昆虫主要类群识别的应用价值
生态保护
生物多样性研究
准确识别昆虫种类,有助于了解昆虫 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为生态保护提 供科学依据。
了解昆虫物种多样性,有助于深入探 究生物进化历程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农业害虫防治
识别农业上的重要害虫,有助于采取 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害虫对农作物 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传播花粉、促进 植物繁殖。同时,蜂蜜也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
蜻蜓类群的识别实例
蜻蜓类群识别
蜻蜓类群特征
蜻蜓是水生昆虫,以捕食其他小型生物为 生。通过观察蜻蜓的翅膀、身体形态等特 征,可以初步判断其所属的类群。
蜻蜓的翅膀通常较长,上面有各种网状或 点状花纹;身体形态较为细长,头部可以 灵活转动。
生物学特性也是分类的重 要依据,如生殖方式、生 活习性、食性等。
依据系统发生关系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间的基 因序列和分子结构,可以 确定它们的系统发生关系, 从而进行分类。
昆虫主要类群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传粉媒介
昆虫是植物传粉的主要媒 介,通过传粉作用促进植 物繁殖,维持生态系统的 多样性。
分解者
一些昆虫能够分解有机物, 将其转化为无机物,促进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分子生物学识别技术
总结词
基于DNA序列差异进行鉴别。
详细描述
通过提取昆虫DNA,进行基因测序和分析,比较不同昆虫种类的基因序列差异,确定昆虫种类。该技术具有较高 的鉴别准确性和可靠性,适用于大量样本的快速鉴定。
声音识别技术
总结词
基于昆虫发出的声音特征进行鉴别。
详细描述
通过采集昆虫发出的声音信号,分析 声音的频率、节奏等特征,对比已知 的昆虫声音特征信息,确定昆虫的种 类。该技术适用于在野外环境中进行 昆虫种类的快速鉴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要科:
(一)蝶类 凤蝶科:结凤蝶、玉带凤蝶。 粉蝶科:菜粉蝶、山楂粉蝶、斑粉蝶。 弄蝶科:直纹稻苞虫、隐纹稻苞虫、香蕉弄蝶。
(二)蛾类 尺蛾科:豹尺蛾、桑尺蛾、茶尺蠖。 麦蛾科:棉红铃虫、甘薯麦蛾、马铃薯块茎蛾。 菜蛾科:菜蛾。 刺蛾科:黄刺蛾、扁刺蛾。 小卷蛾科:梨小食心虫、大豆食心虫。 毒蛾科:舞毒蛾、茶毛虫。 螟蛾科:玉米螟、桃蛀螟。 灯蛾科:红缘灯蛾、人纹污灯蛾。 天蛾科:豆天蛾、桃天蛾。 夜蛾科:八字地老虎、小地老虎、黏虫。
4. 缨翅目 观 察 其 形 态
特征 :
体小型,细小扁长,褐色,锉吸式口器, 缨翅,翅脉退化,足附节末端有泡,过渐变 态,多为植食性。如稻蓟马、棉蓟马、稻管 蓟马。
5. 鞘翅目 观 察 其 形 态
叩 头 虫
特征 :
本目是昆虫分类最大的一目,包括很多种类以及农林上 虫和益虫。体壁坚硬,前翅为鞘翅,后翅膜翅;
体小型至中型, 刺吸式口器,触角刚 毛状或丝状,具有分节的喙,但喙出自前 足基节之间,前翅膜质或革质翅,后翅膜 质,不完全变态,多为植食性。
重要科:
蝉科:黑蚱蝉;叶蝉科:大青叶蝉、稻 黑尾叶蝉、棉二点叶蝉; 飞虱科:稻白背 飞虱、褐飞虱; 蛾蜡蝉科:碧蛾蜡蝉科、 青蛾蜡蝉科;蚜科:棉蚜、麦蚜、菜蚜、 桃蚜;木虱科:梨木虱、柑橘木虱; 粉虱 科:橘绿粉虱、柑橘粉虱; 。
6. 鳞翅目 观 察 其 形 态
叩 头 虫
特征 :
本目是昆虫分类的第二大目, (1)口器:虹吸式口器; (2)体、翅密被鳞片; (3)触角:蝶类为球杆状,蛾类为非球杆状, 有线状、梳状、羽状等多种形状; (4)幼虫多足型,蛹是被蛹; (5)全变态; (6)食性:植食性; (7)包括:所有的蝶类和蛾类。
1. 口器:咀嚼式; 2. 触角:10-11节,线状,锯状、锤状、膝状或鳃叶状等 3. 无单眼,复眼发达; 4. 腹部末后数节常退化,成虫大多具有趋光性,且几乎所 类都有假死性,全变态。 5. 食性:有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杂食性等类型; 6. 分类:肉食亚目、多食亚目。
重要科:
(一)肉食亚目 1. 特征:腹部第一腹板被后足基节窝所分割,左
农业昆虫主要目、科的识别
一、昆虫分类的意义 二、昆虫分类系统及命名 三、农业昆虫重要类群的识别
三化螟:
动物界 节肢动物门
昆虫纲 鳞翅目 螟蛾科 稻螟属 三化螟种
(二) 昆虫名称:
采用了国际上统一的 林奈双名法 命名.
昆虫的学名=属名+种名
黏虫 Mythimna siparata (Walker) 属名 种名 定名人姓
右各分为三角形的一块,中间不相连,前胸背板与侧 板间有分界线,捕食性或肉食性。
2. 科:布甲科:金星布甲,短鞘布甲。 虎甲科:杂色虎甲,中华丽虎甲。
(二)多食亚目 1.特征: 腹部第一腹部完整,中间不被后足基节窝
所分割开,前胸背板与侧板间无明显的分界线,多愈 合在一起,食性不一。
2. 科 金龟甲科:暗黑腮金龟子,铜铝金龟子,棕色金龟子 吉丁虫科:苹果小吉丁虫,柑橘就、小吉丁虫。 叩头甲科: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 瓢虫科:七星瓢虫,龟纹瓢虫。 天牛科:星天牛,柑橘褐天牛。 叶甲科:水稻食根叶甲。 象甲科:油菜茎象甲,甘薯小象甲。
三、农业昆虫重要类群的识别
昆虫纲分为34个目,与农业生产关系 密切的有9个目,分别是: 直翅目、半 翅目、同翅目、缨翅目、鞘翅目、鳞翅 目、膜翅目、双翅目、脉翅目
1. 直翅目
观 察 口 器 触 角 及 头 式
观 察 翅 足 和 腹 部
蟋蟀
蝼蛄
特征 :
体多为中至大型, 头式为下口式,咀嚼 式口器,触角多为丝状,前胸背板发达呈马 鞍状,前翅革质,后翅膜质纵折, 后足为跳 跃式或前足开掘式。腹部有尾须,产卵期发 达,渐变态,多为植食性。
7、膜翅目
包括各种蜂和蚂蚁。
主要特征: (1)口器:咀嚼式或虹吸式; (2)触角:丝状或膝状, (3)两对翅均为膜质。后翅小于前翅,其翅外缘 具有 翅钓,以钩住前翅。 (4)幼虫多足型,6-8对。 (5)腹部第一节多向前并入胸部,称为胸腹节。 根据胸腹节明显与否,分为广腰和细腰两亚目。
膜 翅 目
2.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试讨论 如何培育当地高产肥沃土壤?
特征 :
体小至中型,个别大型,多扁平坚硬, 刺吸式口器,触角丝状或棒状 ,前胸背板 发达,中胸小盾片发达呈三角形,前翅为 半鞘翅,陆生种类能散发出臭味,不完全 变态,多数植食性害虫,少数肉食性的天 敌种类。
重要科:
蝽科:荔枝蝽象、稻绿蝽;缘蝽科:稻 针缘蝽、大豆缘蝽; 盲蝽科:绿盲蝽、食 蚜黑盲蝽; 网蝽科:梨网蝽、茶网蝽;猎 蝽科:黄足猎蝽、黑红猎蝽。
叩 头 虫
膜 翅 目 蜜 蜂
8、双翅目
主要有蝇、蚊、虻等。
成虫主要特点:刺吸式口器或舔吸式口器,触 角丝状、具芒状或其他形状。前翅膜质,后翅特化 成平衡棒。全变态,幼虫无足型,头退化,缩在前 胸内只留下一对,按触角长短和形状分为:长角亚 目、短角亚目和芒角亚目。如摇蚊科的稻摇蚊 、 潜蝇科的大豆潜叶蝇、水稻潜叶蝇,花蝇科的种蝇、 葱蝇、萝卜蝇等。
双 翅 目 蚊 类
9、脉翅目
主要特点:成虫前后翅膜质,脉相复 杂网状。口器咀嚼式,幼虫,头为前口 式,双刺吸式口器。成幼虫均为肉食性, 是益虫。
草 蛉
重要科:
蝗科(东亚飞蝗、稻蝗);螽 斯科(绿螽斯,日本露螽);蝼 蛄科(华北蝼蛄);蟋蟀科(大 蟋蟀,油葫芦)。
2. 半翅目 观 察 其 形 态
1. 当地主要土壤类型有哪些? 常采取哪些改良措施及如何利用?
2.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试讨论 如何培育当地高产肥沃土壤?
1. 当地主要土壤类型有哪些? 常采取哪些改良措施及如何利用?
3. 同翅目
观 察 口 器 触 角 等 形 态
1. 当地主要土壤类型有哪些? 常采取哪些改良措施及如何利用?
2.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试讨论 如何培育当地高产肥沃土壤?
1. 当地主要土壤类型有哪些? 常采取哪些改良措施及如何利用?
2.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试讨论 如何培育当地高产肥沃土壤?
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