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识别汇总资料
昆虫识别

1 食性和活动习性
蚊类成虫多在黄昏、夜间和黎明时取食,蝇类和虻类在白天取食 多数蚊类在交配前有群舞现象,在黄昏或黎明前后,大量雄蚊在离地 面2~3米空旷地、草丛、树林、建筑物附近,聚集飞舞。此时,雌蚊陆 续飞入雄蚊群寻找伴侣,将其携带出蚊群,在飞行中进行交配 双翅目幼虫与成虫的食性和生活环境很不一致 成虫多取食植物的汁液、花蜜和动物的血液等作为补充营养,少数种 类取食腐败物质和动物排泄物
食虫虻科
a. b. c. d. e. f. g. 又称盗虻科。 小至大形,多毛。头宽,有细颈,能活动。 头顶在两复眼间下凹,复眼发达,单眼3个。 触角3节,末节具端刺。 口器细长而坚硬,适于刺吸。翅大而长,足细长多刺,爪垫大,爪间突刚毛状。 腹部8节,细长,雄虫有明显的下生殖板,雌性有尖的伪产卵器。 幼虫长圆筒形,分节明显,各胸节有1对侧腹毛。成、幼虫均肉食性,捕食小形昆虫等。
此时此时雌蚊陆续飞入雄蚊群寻找伴侣续飞入雄蚊群寻找伴侣将其携带出蚊群将其携带出蚊群在飞行中进行交配在飞行中进行交配双翅目幼虫与成虫的食性和生活环境很不一致双翅目幼虫与成虫的食性和生活环境很不一致成虫多取食植物的汁液成虫多取食植物的汁液花蜜和动物的血液等作为补充营养花蜜和动物的血液等作为补充营养少数种少数种类取食腐败物质和动物排泄物类取食腐败物质和动物排泄物食性和活动习性食性和活动习性蝇类取食腐肉一般雌蚊交配后一般雌蚊交配后需多次吸食人或动物的血液才能完成卵巢发育需多次吸食人或动物的血液才能完成卵巢发育
2 变态类型和生活史
成虫的羽化有2种方式:直裂——成虫羽化时由蛹体的背面呈“T”字 形裂开;环裂——成虫羽化时由蛹的前端呈环状裂开。
生殖方式和繁殖力
绝大多数两性繁殖,一般为卵生,部分胎生,少数行孤雌生殖和幼 体生殖。双翅目昆虫发育快,繁殖力强,甚至很惊人。如在夏季,家 蝇6~10天即可完成卵到成虫的生长发育,成虫羽化后1~3天即可产 卵;一些寄蝇单雌可产卵6群中,有许多种类为非常重要的农业害虫或检疫害虫,如 小麦吸浆虫、稻瘿蚊、地中海实蝇和美洲斑潜蝇等。
昆虫的分类

(1)鳃金龟亚科Melolonthinae
• 后足跗节一对爪大小相等, 均 2 分叉;
•
金龟 幼虫叫蛴螬grubs
• 成虫常夜间活动,危害作物、果树、林 木的叶、花或果实;幼虫取食幼根。 • 全世界已记载9000种,我国已知约500种, 有很多重要害虫。
•华北大黑鳃金龟 Holotrichia oblita (Fald.)
1、蝽科Pentatomidae :
体中-大型 触角多5节,少数4节,喙
4节;
单眼一对。中胸小盾片发
达,三角形。
前翅膜区上有多数纵脉,
从一基横脉上伸出。
菜蝽
岱蝽 Dalpada oculata
斑须蝽 Dolycoris baccarum
浩蝽 Okeanos quelpartensis
5、长蝽科 Lygaeoidea 小至中形,体狭长。
大多数种类植食性。
6、黾蝽科
体小型至大型,长形或椭圆形。背面多为暗色而无光泽。头 平伸,单眼无。触角4节,明显伸出。喙4节,粗壮,直,但 不紧贴于头部腹面。前胸背板极为发达,向后延伸,将中胸 背板全部遮盖,外观不能看见;在无翅类型中尤其如此。前 胸背板前端不具领圈。中胸小盾片不发达。中、后足极细长 向侧方伸开,腿节与胫节约等长
• 7.吉丁甲科Buprestidae
•
• 体形与叩头甲相似,但前胸后侧角 无刺,前胸与鞘翅相接处不凹入, 前胸腹板突扁平状,嵌入中胸腹板, 不能活动。体常有鲜艳的金属光泽。 触角锯齿状。
7、锹甲科(Lucanidae)
体多为黑色或褐色的大形甲虫,有光泽,体壁坚硬,头 大而强。触角膝状,11节,末端3节呈叶状。雄虫上颚特别 发达,而突出成鹿角状。跗节5节。以第5节最长。一般生 活在朽木或腐植质中。
识别常见昆虫

识别常见昆虫昆虫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生物类群,它们种类繁多,数量庞大。
有些昆虫对人类的生活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了解和识别常见的昆虫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昆虫的特征和识别方法,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这些昆虫。
一、蚊子蚊子是夏季经常出现的昆虫,在傍晚和夜间活动最为频繁。
蚊子身体呈细长形,通常有长长的吸血嘴。
它们的身体一般呈灰色或者黑色,翅膀透明。
蚊子的叮咬通常会引起皮肤瘙痒和肿胀,有时还会传播疾病。
因此,当我们发现蚊子时,要注意采取措施将其驱赶或消灭,以避免叮咬。
二、苍蝇苍蝇是非常常见的昆虫,常常在室内乱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干扰。
苍蝇的身体呈灰褐色,有一对大红色的眼睛。
它们的嗡嗡声常常让人感到烦躁。
苍蝇是传播细菌和疾病的常见媒介,因此,发现苍蝇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驱除,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
三、蟑螂蟑螂是居住在人们居住的环境中的昆虫,它们喜欢潮湿和黑暗的地方。
蟑螂身体扁平呈橙色或棕色,常常在夜间活动。
蟑螂是一种非常耐寒、耐饥饿的昆虫,能在各种环境中生存。
蟑螂的存在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困扰,且它们还可以传播病原体,引起人们的身体不适。
因此,当我们发现蟑螂时,应立即采取消灭措施,并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减少蟑螂的滋生。
四、蚂蚁蚂蚁是一种社会性昆虫,常常在夏季和秋季活动频繁。
蚂蚁的身体一般是黑色或棕色,并且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
蚂蚁通常生活在一起,并以蚁巢为家。
它们会根据食物来源建立传递路径,形成蚁道。
蚂蚁对食物和甜味特别敏感,因此,当我们发现蚂蚁时,应及时清理周围的食物残渣和甜食,避免蚂蚁的滋生和传播。
五、蜜蜂蜜蜂是一种重要的昆虫,它们能够进行传粉,促进植物的繁殖。
蜜蜂通常有黄色和黑色的条纹身体,并且有一对透明的薄翅膀。
蜜蜂对于人类的生活很重要,但当我们发现蜜蜂巢或者蜜蜂大规模出现时,应注意保持距离,以免被蜜蜂攻击。
总结起来,这篇文章简要介绍了常见昆虫的特征和识别方法,包括蚊子、苍蝇、蟑螂、蚂蚁和蜜蜂。
昆虫识别

大蚊科
a. b. c. d. 体细长似蚊,中或大形。 头大,无单眼,雌虫触角丝状,雄虫触角 栉齿状或锯齿状。 主要特征是中胸背板有一“V”形沟。 足细长,转节与腿节处常易折断。
蚊科
a. b. c. d. e.
食蚜蝇科
a. b. c. d. 体中型,有黄色斑纹似蜜蜂 头大复眼发达 前翅R与M间有一段游离的伪脉 多捕食性,食蚜虫。
寄蝇科
a. 体小至中型,粗壮多毛。 b. 中胸后盾片发达,露在小盾片外成移圆形突起。 c. 幼虫寄生性,对象为鳞翅目幼虫、蛹及其他虫体上。
花蝇科
a. 体小至中型,外形与蝇科相似,细长多毛,活泼。 b. 中胸背板有 一条完整的横缝,将背板分为前后2块,连同小盾片共3块。 c. 腋瓣大。 d. 幼虫白色至黄色。多腐食,少数植食,是重要的地下害虫。
实蝇科
a. 小至中型,常有黄、棕、橙、黑色。
b.
c. d.
头圆,球形。
复眼大,常有绿色光泽。 翅面常有褐色云雾状斑纹,Sc呈直角弯 向前缘,中室2个,臀室三角形,末端 呈锐角。 雌虫腹末产卵器细长。
e.
f.
幼虫植食性,危害果实、种子。
潜蝇科
a. b. c. d. e. 体微小至小型,黑色或黄色。 触角短,第3节呈球型。 前缘脉在Sc脉末端处常有缺刻。 中脉间有2个闭室(基室、中室),基室下方有1小臀室。 美洲斑潜蝇
3. 经济意义
在植食性类群中,有许多种类为非常重要的农业害虫或检疫害虫,如 小麦吸浆虫、稻瘿蚊、地中海实蝇和美洲斑潜蝇等。
重要检疫害虫
3. 经济意义
在腐食性或尸食性类群中,有些是重要的医学昆虫,能传播多种疾病, 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传播的疾病有病毒类的脊髓灰质炎、传染性肝炎、 天花和红眼病等,衣原体的沙眼,螺旋体的雅司病,细菌类的伤寒、痢 疾、霍乱和肺结核等,原虫类的阿米巴痢疾和鞭毛虫的蛔虫和绦虫病等。
十种昆虫的图文介绍

椿象有三万多种,身体扁平,体形由小到大不等。
它的口器很长,刺吸式,大多数是农业的害虫,爬到植物上吸取植物的液汁,给农业带来危害。
遇到敌害时能放出臭气而逃之夭夭,故称放屁虫。
科别:半翅目椿象科。
螳螂(mantis)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
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螳螂科,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头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
蝗虫是蝗科,直翅目昆虫。
它数量极多,生命力强。
蝗虫在严重干旱时数量会大量爆发,产生灾害。
独角仙又名兜虫,属于鞘翅目,金龟子科。
体大威武,数量过多会对树木造成伤害。
蚱蜢是直翅目,蝗科。
雌虫较比雄虫大,体绿色蚱蜢或黄褐色,头尖,呈圆锥形;触角短,基部有明显的复眼。
后足发达,善于跳跃。
瓢虫为鞘翅目、瓢虫科、圆形突起的甲虫的通称,是体色鲜艳的小型昆虫,常具红、黑或黄色斑点。
家蝇是双翅目蝇科的常见昆虫,深灰色,腹部有污黄色的区域,胸部有纵形条纹。
灰蝶。
灰蝶科,多为小型的蝶类,翅多为红、蓝、绿、橙、紫、古铜等色,反而常为浅灰色,具有多数黑色斑点,复眼围有白色鳞毛一圈;触角各节有白色环。
蛾。
昆虫,种类很多,形状略似蝴蝶,但腹部短粗,触角程羽状,静止时双翅平伸。
幼虫一般称毛虫,多为农业害虫。
绝大多数在夜间飞行的昆虫,约有150,000多种,与蝴蝶、弄蝶组成鳞翅目。
青凤蝶。
属鳞翅目凤蝶科。
翅黑色或浅黑色。
前翅有1列青蓝色的方斑,从顶角内侧开始斜向后缘中部,从前缘向后缘逐斑递增,近前缘的1斑最小,后缘的1斑变窄。
后翅前缘中部到后缘中部有3个斑,其中近前缘的1个斑白色或淡青白色;外缘区有1列新月形青蓝色斑纹;外缘波状,无尾突。
文案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
文案它不同于设计师用画面或其他手段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与广告创意先后相继的表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深化的过程,多存在于广告公司,企业宣传,新闻策划等。
野外昆虫识别手册

野外昆虫识别手册
野外昆虫识别手册通常包括大量的图片、描述和分类信息,以帮助人们在野外准确地识别各种昆虫。
这样的手册可以对昆虫的外部特征、生态习性、地理分布等方面提供详细的信息。
下面是一份简要的野外昆虫识别手册的可能内容:
引言
昆虫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野外观察昆虫的基本原则
昆虫的基本结构
头部、胸部、腹部等主要部位的结构
不同种类昆虫的共同和独特特征
分类
主要昆虫目、科、属的简介
昆虫分类系统的基本原理
昆虫的生活史
卵、幼虫、蛹和成虫的生命周期
不同阶段昆虫的生态角色
野外观察工具
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采集和保存昆虫标本的技巧
常见昆虫的识别
分类群体的代表性物种
每种昆虫的外部特征、生态环境和分布范围生态系统中的昆虫关系
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
寄生和共生关系
防止误认的常见昆虫
形态相似但属于不同种类的昆虫
识别中容易混淆的特征
参考资料
推荐的书籍、网站和应用程序
昆虫识别的专业组织和社区
附录
野外笔记的记录表格
昆虫标本采集和保存的指南
这只是一个例子,实际的手册内容会根据不同的目标读者、地理位置和昆虫种类的多样性而有所不同。
一份好的野外昆虫识别手册可以成为昆虫学爱好者和专业研究者的有用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鉴别自然界中的昆虫。
昆虫主要目、科的识别

口器为虹吸式或锉吸式或舐吸式-------------------------7 6、前翅质地均一,口器从头后方生出---------------------同翅目
(四)不全变态类 Hemimetabola
14. 直翅目 Orthoptera 15. 纺足目 Embioptera 16. 重舌目 diploglossata 17. 革翅目 Dermaptera 18. 同翅目 Homoptera 19. 半翅目 Hemiptera 20. 啮虫目 Psocoptera 21. 食毛目 Mallophaga 22. 虱 目 Anoptera 23. 缨翅目 Thysanoptera
园林昆虫常见目比较
直翅目 等翅目
半翅目 同翅目 缨翅目 脉翅目 鳞翅目
鞘翅目 膜翅目 双翅目
口器类型
翅的类型
咀嚼式
前翅复翅、后翅膜翅
咀嚼式 刺吸式
前后翅均为膜翅,且形状、大 小相等
前翅半鞘翅,后翅膜翅
刺吸式 锉吸式
前翅质地均一,后翅膜质 前后翅均为缨翅
咀嚼式
前后翅均为膜翅
幼虫咀嚼式、成 前后翅均为鳞翅 虫虹吸式
园林病虫害防治
昆虫主要目、科的识别
• 一、昆虫纲的分类系统 • 昆虫纲的分目是根据翅的有无及类型、变态的类型、口器
的构造、触角的形状、跗节节数等进行的, 但具体目的数 目及其分类系统, 各分类学家的意见并不一致。
• 与园林植物关系密切的目有直翅目、等翅目、半翅目、同
实验二常见昆虫识别

实验二常见昆虫识别实验二常见昆虫识别一、实验目的1、了解昆虫纲的分类方法;2、认识农业昆虫常见目的主要形态特征;3、掌握常见目其代表科的重要识别特征和种类代表。
二、实验器具及材料(1)器具:体视显微镜、解剖针、表面皿等(2)标本: 1.大蟋蟀 2.海南土白蚁 3.稻蛛缘蝽 4.菜缢管蚜 5.蚧类 6.榕母管蓟马7.黄守瓜8.大黑鳃金龟 9.茄二十八星瓢虫 10.菜粉蝶11.小菜蛾12.斜纹夜蛾 13.瓜绢螟14.美洲斑潜蝇15.瓜实蝇16.叶蜂类17. 荔枝瘤瘿螨三、实验内容1、昆虫纲的分类方法;2、农业昆虫常见目的主要形态特征观察;3、常见目代表科和种类的重要识别特征观察;(1)常见科的重要识别特征;(2)种类代表。
四、实验观察和记录1、昆虫纲的分类方法;①昆虫形态学:外部形态特征②昆虫生物学:生活史及行为习性③昆虫生理学:内部结构及生理2、农业昆虫常见目的主要形态特征观察;天敌:蜻蜓目、螳螂目、脉翅目等害虫:直翅目、等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螨类(蛛形纲)标本名称主要形态特征3、常见目代表科和种类的重要识别特征观察;(1)常见科的重要识别特征;蜻蜓目体中型至巨型;触角刚毛状,复眼发达,口器咀嚼式;中胸与后胸紧密结合并向前倾斜;膜翅;有翅痣和翅节。
螳螂目体小型至巨型,头三角形,触角长丝状,复眼发达向两侧突出,口器咀嚼式;前胸明显延长,中胸和后胸短,前足捕捉足,中足和后足行走足,前翅覆翅,后翅膜翅。
脉翅目形似蜻蜓,体微型至大型,柔软;触角丝状或念珠状,部分棒状、锯齿状或栉齿状,复眼发达,口器咀嚼式;翅膜质,无翅结,部分有翅痣。
直翅目1 体小型至中大型;头部下口式;触角线状,复眼发达,口器咀嚼式;前胸发达,中后胸愈合;足有跳跃足、开掘足等变化;前翅复翅,后翅膜翅;常有发音器和听器;产卵器发达。
等翅目2 体小型至中型,柔软;触角念珠状,口器咀嚼式;体多型,长翅型翅膜质,前后翅大小、形状相似;有翅成虫婚飞后,翅脱落,余下部分为翅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olyctor)
42
柑橘凤蝶(Papilio
xuthus)
43
褐钩凤蝶(Meandrusa sciron)
44
中华虎凤蝶(Luehdorfa chinensis
45
碧凤蝶(Papilio bianor)
46
宽带凤蝶(Papilio nephelus)
47
樟青凤蝶(Graphium sarpedon)
53
绿带燕凤蝶(Lamproptera meges)
因后翅如燕尾而得名。 产于我国南方和西南地 区。翅展约4厘米,白 色透明。前翅半基部、 前缘和外缘黑色,1条 翠绿色或浅蓝色横带贯 穿基域,后翅黑色,具 有1条翠绿色或浅蓝色 纵带,尾突细长而柔软, 极易折断。喜在溪水边 飞翔,行动敏捷。寄主 为青藤。 54
喙凤蝶(Teinopalpus imperialis)
我国珍稀蝶类之一。分 布于四川和广西,国外 分布于缅甸、尼泊尔及 印度北部。翅展7. 0~ 8.0 厘米。墨绿色,翅 基半部色深,以一条暗 色斜线分界;雄蝶后翅 外缘齿状,中域有1个 大的金黄色斑黑边。雌 蝶后翅有4根长短间隔 的尾突,臀角处有1个 黄斑。寄主为滇臧木兰。
我国珍稀蝶类之 一,分布于四川。翅 展6. 5~8. 5厘米,黑 色,前翅具有7略宽 的黄白色横线,第4 和第5条横线向后合 并,第6条横线不延 伸至后缘,后翅具有 2根尾突,寄主为马 兜铃。
57
三尾凤蝶( Bhutanitis thaidina)
我国特有珍稀蝶类,分 布于陕西、四川、云南 和西藏。翅展约8 .5厘 米,前翅具有7条黄白 色的横线,第6条横线 延伸至后缘,后翅外缘 有5个橙色斑,臀角具 有1个大红斑和3个小蓝 斑,尾突3根。寄主为 木香、马兜铃。
60
天山绢蝶(Parnassiu tians chanicus)
天山绢蝶与阿波 罗绢蝶十分相象, 区别在于前翅中 室以外的3个黑斑 内嵌有红点。多 生活于海拔1 500 米以上的高山和 亚高山草甸,成 虫6~9月出现, 以蛹越冬。
分布于福建、江西、
广东、海南和广西等地, 国外分布于越南、泰国、 马来西亚和印度等国。翅 展8~9 .5厘米,淡黄色, 前翅有7条黑色横带,外 侧的两条横带不延伸至后 缘;后翅可透视反面的斑 纹,外缘和亚外缘有黑色 短线。寄主为越南酒饼 叶和紫玉磐等。 49
绮凤蝶(Iphiclides
podalirius)
58
2.绢蝶类
体型中等。翅圆 形,鳞片稀疏,半透 明,质地如绢。后翅 无尾突。雌蝶交配后 尾端即产生角质臀袋, 阻止再度交配。绢蝶 类有50种之多,多产 于高寒地区。我国绢 蝶种类约占已知种类 的一半,均列为国家 珍稀和保护种类。
59
阿波罗绢蝶(Parnassius
apollo)
我国新疆阿尔泰山区海拔1 300 米以上的山地有分布,数量不 多,被列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体黑色,颈部有黄毛。翅展 7 .5~8 .0厘米,乳白色,前翅 端角浅灰色,半透明,沿外缘 有2条不明显的暗色水印状横 带,中室有2个黑斑,中室之 外有3个黑斑;后翅沿臀区黑 色,正面有2个,反面有6个红 色斑,其中两个较大的红斑内 有白点。成虫出现在6—9月, 以蛹越冬,寄主为景天科植物。
奇妙的昆虫世界
昆虫识别
1
螳螂
2
天敌昆虫---食蚜蝇
3
天敌昆虫---金斑虎甲
4
天敌昆虫---草蛉
5
蝶角蛉
6
玉带凤蝶
7
柑橘凤蝶
8
黄钩蛱蝶
9
四足膨化的豆娘
10
赤条蝽
11
螽斯
12
鳞翅目---眉眼蝶
13
鳞翅目---中华矍眼蝶
14
蜉 蝣
15
奇妙的昆虫世界-斑衣腊蝉
16
鞘翅目---萤火虫
萎优凤蝶(Eurytides marcellus)
原产于南美洲, 迁飞到加拿大和 美国。翅展5~7 厘米,淡黄绿色, 具有黑色和红色 横带,后翅有蓝 斑。寄主为巴婆。
52
丝带凤蝶(Sericinus montelus)
分布于北方广大区域及华 东地区,国外分布于朝 鲜和俄罗斯(远东)。翅展 5~7厘米,雄蝶淡黄白 色具灰黑色斑纹,雌蝶 灰黑色具淡色斑纹;后 翅亚外缘有1条间断的红 色横带,其外侧有3~4 个蓝色斑,尾突细长。 成虫4一5月出现,飞翔 缓慢,易捕捉。寄主为 马兜铃、青木香等。
55
多尾凤蝶(Bhutanitis
lidderdalii)
我国产于云南, 国外分布于缅甸、泰 国、不丹及印度北部。 翅展1 0.0~3 0.0厘米, 黑色,具有7条黄白色 的波状细线,后翅有 4~5根尖细的尾突, 臀区有大的暗红色斑, 斑内有黑色绒斑和2个 淡蓝色点。寄主为马 兜铃科植物。
56
丽斑尾凤蝶(Bhutanitis pulchristat
我国产于新 疆。翅展7.0 ~ 8 .0厘米,浅黄白 色。具有灰黑色 条纹,后翅外缘 具黑边,内有4个 蓝色新月斑,臀 角处有1个内为蓝 色黑斑,外圈带 杏黄色。
50
金斑剑凤蝶(Pazala
alebion)
我国分布于华东 和华中地区,国外分 布于朝鲜。翅展6.0一 7. 0厘米,浅黄白色, 具有灰黑色条纹,后 翅臀角区黑色,有1个 较大的杏黄色斑和3个 小的青蓝色斑。1年发 生1代,以蛹越冬,成 虫4~5月出现,飞翔 51 缓慢,易捕捉。
32
叶甲
33
七星瓢虫
34
鳞翅目---金斑蝶
35
鳞翅目---眉眼蝶
36
鳞翅目---彩灰蝶
37
鳞翅目---黑灰蝶
38
美洲凤蝶(Papilio cresphontes)
39
绿带翠凤蝶(Papilio maacki)
40
窄斑翠凤蝶(Papilio arcturus)
41
波绿凤蝶(Papilio
17
星光灿烂萤火虫
18
奇妙的昆虫世界-斐豹蛱蝶(雌)
19
步甲
20
甲虫之王——独角仙
21
独角仙
22
蝈蝈
23
龟纹瓢虫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24
24
草蛉卵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25
25
斑衣腊蝉
26
蜜蜂
27
蝎尾蛉(单尾) (双尾)
28
达摩凤蝶
29
金斑凤蝶
30
中华箭蝗
31
蜻蜓目---豆娘
我国常见蝶类之一 , 国外广泛分布于朝鲜、日 本、印度及东南亚诸国。 翅展7 .0~9. 0厘米,后 翅无尾突。翅正面黑色, 前翅中域有1列绿色斑, 后翅沿外缘有5个绿色的 新月斑,反面的斑纹同正 面,但还有多枚红斑。 一年可发生数代,以蛹越 冬。寄主为樟树、楠树。
48
绿凤蝶(Pathysa
antiph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