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学资料解答
昆虫学备考资料汇总讲解

昆虫纲的特征:①身体环节分别集合组成头、胸、腹3个体段;②头部具有3对口器附肢,I 对触角,通常还有单眼和复眼,为感觉和取食中心;③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有3对足,通常还有2对翅,为运动中心;(所以昆虫纲也称六足纲)④腹部通常由9~11节组成,有气门和外生殖器,为新陈代谢和生殖中心⑤昆虫属于变态发育。
除昆虫外,节肢动物中较为重要的还有蜘蛛纲(蜘蛛、蜱螨、蝎子)、甲壳纲(虾、蟹)、多足纲(蜈蚣、马陆)、结合纲。
节肢动物门的特征:1,体躯由一系列体节组成;2、整个体躯被有一层含几丁质的外骨骼;3、多数体节上生有成对、分节的附肢;4、体腔即为血腔,血液循环为开放式;5、中枢神经系统由一系列成对的神经节组成,脑位于消化道的背面,腹神经索位于身体的腹面。
昆虫纲繁盛的原因有哪些?1、体小势优2、有翅能飞3、取食器官多样化4、繁殖力强5、适应能力强昆虫的发生特点:1、历史长;2种类多昆虫纲种类繁多,是整个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纲;3、数量大昆虫不仅种类多,而且同种的个体数量也十分巨大;4、分布广几乎遍及整个地球。
有益昆虫和有害昆虫的例子。
有害的方面:1、农业害虫水稻害虫、棉花害虫等,2、卫生害虫人类传染病约有2/3是以昆虫为媒介的。
有益的方面:1、提供工业原料蚕丝、白蜡,2、传粉在显花植物中85%为虫媒植物,3、天敌捕食和寄生性昆虫作为害虫天敌对控制害虫具有重要作用,4、药用食用昆虫许多种类可以入药,如冬虫夏草,5、科研材料,6、环境清洁与检测腐食性昆虫,7、观赏文化价值蝴蝶等。
昆虫口器类型及代表性昆虫:1.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与舌5部分组成。
为直、脉、鞘翅目及部分膜翅目所具有。
鳞翅目幼虫、蝗虫2.刺吸式口器 :刺吸式口器为同翅目、半翅目、蚤目及部分双翅目昆虫所具有3.虹吸式口器 :其显著特点: 下颚的外颚叶极度处长形成一条能卷曲和伸展的喙,适于吸食花管底部的花蜜。
4. 锉吸式口器:为缨翅目昆虫蓟马所特有。
昆虫学名词解释、问答题

生态系统: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构成相互作用的物质和能量的体系。
环境因子:是由各种生态因子构成的,包括气候因子(温度,适度,光和风等)、土壤因子(土壤结构,机械组成,物理和化学的特性等)和生物因子(昆虫的食料和天敌等)。
\
食性昆虫: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对事物形成一定的选择性。
植物抗虫性:是指同种植物在某种害虫为害较严重的情况下,有些品种或植株避免受害、耐害或虽受害而有补偿能力的特性
种群:是指特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集合,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
性比:一个种群内雌雄个体的比率。
年龄组配:用以表示中群内各年龄组(成虫期、蛹、各龄幼虫、卵等)个体数的相对比率。
两性生殖:由雌雄两性昆虫经过交配,雌虫产下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
孤雌生殖:有的昆虫没有或有极少量雄性个体,雌虫产下未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幼体生殖:少数昆虫在母体未达到成虫阶段,还处于幼虫时期就进行生殖。
多胚生殖:一个成熟的卵可以发育成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的生殖方式。
变态:从幼虫到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构造以及生活习性上一系列变化的现象。龄期两次蜕皮所经历的时间。羽化不全变态的幼虫或全变态的蛹,脱去最后一次皮变成成虫的过程。
增节变态:成虫期与幼虫期除了个体大小和性器官发育程度的差异外,腹部的节数逐渐增加。
表变态:从卵中孵化出的幼体已基本具备成虫的特征,在配后发育的过程中仅是个体增大,性器官成熟等,但到成虫期仍继续蜕皮。
原变态:从幼虫期到成虫期要经过一个亚成虫期,外型上与成虫相似,初具飞行能力,并且已达到性成熟。
不பைடு நூலகம்变态:个体发育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虫态,成虫特征随着幼虫的生长逐渐显现,翅在幼虫体外发育。
昆虫学

一、名词解释1、两性生殖:是雌雄两性昆虫经过交配,受精由雌性产下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大多数昆虫都以此方法繁殖后代。
2、孤雌生殖:是卵不经受精就发育成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也称为单性生殖。
3、多胚生殖:是指一个成熟的卵发育成两个或多个新个体的生殖方法。
4、卵胎生:是指一些昆虫从母体直接产出幼虫或若虫5、幼体生殖:是少数昆虫在母体未达到成虫阶段,还处于幼体期时就进行生殖。
如双翅目的瘿蚊科昆虫(原因是性器官发育成熟)。
6、孵化:是幼虫(若虫)破卵壳而出的过程。
7、羽化:老熟若虫或蛹,脱去最后一次皮变为成虫的过程。
8、补充营养:大多数昆虫羽化为成虫时性器官还未发育成熟,需要继续取食,才能完成性成熟,这种取食方式。
如叶甲、天牛、金龟甲、叶蝉、蝗虫等需补充营养。
9、不全变态:昆虫个体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成虫3个虫态。
10、全变态:昆虫个体发育过程中,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虫态。
11、趋化性:某些昆虫对特殊的化学气味有爱好趋向于气味源,如小地老虎趋向糖醋气味。
12、趋光性:昆虫对光刺激的反应,昆虫对光的波长在330-400nm之间,相当多昆虫表现趋向。
13、性二型:同一种昆虫雌雄个体除生殖器官等第一性征不同外其个体的大小、体形、颜色等也有差别,这种现象称为性二型或雌雄二型现象。
14、多型现象:多型现象是指昆虫除雌雄两型外,还有两种或更多不同类型个体的现象,如白蚁、蚂蚁、蜜蜂、芫菁幼虫等。
15、一个世代:昆虫自卵或若虫离开母体开始,经过幼虫、蛹到成虫的生长发育变态直到成虫性成熟并产生后代为止,简称一代。
16、年生活史:一种昆虫在一年中的发育史,或当年的越冬虫态开始活动到第二年的越冬虫态结束止的发育经历。
17、休眠: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高温或低温),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后,昆虫很快就能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
18、滞育: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但通常不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有时不良的环境远未到来,具有滞育特性的昆虫就进入滞育状态,一旦进入滞育,即使给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也不会使其马上恢复生长发育,所以滞育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
昆虫学重点及答案

一、昆虫纲具有以下特征:1.身体环节分别集合组成头、胸、腹3个体段;2.头部具有3对口器附肢,1对触角,通常还有单眼和复眼,为感觉和取食中心;3.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有3对足,通常还有2对翅,为运动中心;4.腹部通常由9~11节组成,有气门和外生殖器,为新陈代谢和生殖中心;5.昆虫属于变态发育。
二、昆虫头部根据口器着生的位置和方向,可分为3种头式:1.下口式:口器着生在头部下方,头部纵轴与身体纵轴几乎成直角。
2.前口式:口器着生在头部前方,头部纵轴与身体纵轴近于一直线。
3.后口式:口器从头的腹面伸向身体后方,头部纵轴与身体纵轴成锐角。
三、昆虫的口器:一般分为咀嚼式口器和吸收式口器两类。
吸收式口器又可分为刺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舔吸式口器、锉吸式口器、刮吸式口器等常见类型。
四、昆虫口器与药剂防治的关系:咀嚼式口器害虫为害造成作物破损,如啃食、咬断、钻蛀等,对暴露的虫子可使用触杀剂、胃毒剂,对钻蛀的虫子要掌握在钻蛀之前防治,对地下害虫可将药剂喷洒在植物上或制成毒饵防治。
一些口腔入侵的微生物农药对咀嚼式口器害虫效果较好。
刺吸式口器害虫可保持植物完整,为害作物一方面由于吸取植物营养液,使植物营养受损,发育不良;同时由于唾液酶的作用,破坏叶绿素,形成变色斑点,或使植物枝叶卷缩,形成瘿瘤,甚至枯萎而死。
另一方面还能传播植物病害。
防治时可使用触杀剂、内吸剂,对造成卷叶的要掌握在卷叶前防治,或使用内吸剂,对传播病毒病的要掌握在发生初期防治。
虹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昆虫吸食暴露在外的液体,可将胃毒剂制成液体诱饵诱杀。
五、昆虫的体壁:体壁由表皮层、皮细胞层和基底膜3部分所组成。
基底膜是紧贴在皮细胞层下的一层薄膜。
皮细胞层是一层活细胞,虫体上的刚毛、鳞片、各种分泌腺体,都由皮细胞特化而来。
表皮层是皮细胞层向外分泌的非细胞性物质层。
体壁的特性和功能,主要与表皮层有关。
六、昆虫呼吸方式的类型:(1)体壁呼吸:无气管系统或气管系统不完全,气体交换经体壁直接进行。
昆虫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昆虫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昆虫的外骨骼是由什么构成的?A. 钙质B. 蛋白质C. 几丁质D. 纤维素答案:C2. 下列哪个不是昆虫的发育阶段?A. 卵B. 幼虫C. 蛹D. 成虫答案:D3. 昆虫的呼吸器官是什么?A. 气管B. 鳃C. 肺D. 皮肤答案:A4. 昆虫的复眼是由多少个小眼组成的?A. 1000个B. 500个C. 300个D. 100个5. 下列哪种昆虫是完全变态发育?A. 蝴蝶B. 蝗虫C. 蜻蜓D. 蜜蜂答案:A6. 昆虫的口器类型不包括以下哪一种?A. 咀嚼式B. 刺吸式C. 虹吸式D. 过滤式答案:D7. 昆虫的触角主要功能是什么?A. 嗅觉B. 触觉C. 听觉D. 视觉答案:A8. 昆虫的足部通常有多少节?A. 3节B. 4节C. 5节D. 6节答案:A9. 下列哪种昆虫不是社会性昆虫?B. 蜜蜂C. 蟋蟀D. 黄蜂答案:C10. 昆虫的寿命通常有多长?A. 几周B. 几个月C. 几年D. 几十年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昆虫的外骨骼主要作用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保护身体;减少水分蒸发2. 昆虫的发育过程分为完全变态和________。
答案:不完全变态3. 昆虫的复眼能够提供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宽广的视野;运动感知4. 昆虫的口器有多种类型,其中咀嚼式口器主要用于________。
答案:咀嚼固体食物5. 昆虫的足部结构适应了它们的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行走;攀爬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 描述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
答案: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在卵阶段,昆虫开始其生命周期;幼虫阶段,昆虫以食叶或其他食物为生,不断生长;蛹阶段,昆虫进入一个相对静止的阶段,进行形态变化;最后,成虫阶段,昆虫发育成熟,开始繁殖。
2. 昆虫的外骨骼有什么功能?答案:昆虫的外骨骼具有保护身体内部器官、减少水分蒸发、提供支撑和保护作用,以及帮助昆虫进行运动等功能。
昆虫基础考试题库和答案

昆虫基础考试题库和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昆虫属于哪一门动物?A. 脊椎动物门B. 节肢动物门C. 软体动物门D. 脊索动物门答案:B2. 昆虫的体节分为哪三个部分?A. 头部、胸部、腹部B. 头部、躯干、尾部C. 头部、胸部、尾部D. 头部、躯干、腹部答案:A3. 昆虫的外骨骼是由什么构成的?A. 碳酸钙B. 几丁质C. 蛋白质D. 纤维素答案:B4. 昆虫的复眼是由多少个单眼组成的?A. 1个B. 2个C. 3个D. 多个答案:D5. 下列哪个不是昆虫的生殖方式?A. 卵生B. 胎生C. 卵胎生D. 卵寄生答案:B6. 昆虫的触角有什么作用?A. 嗅觉和触觉B. 视觉C. 听觉D. 味觉答案:A7. 昆虫的翅是如何发育的?A. 外生B. 内生C. 混合发育D. 无翅答案:B8. 昆虫的足部通常有多少节?A. 3节B. 4节C. 5节D. 6节答案:C9. 昆虫的呼吸系统是什么?A. 鳃B. 肺C. 气管D. 皮肤答案:C10. 昆虫的生命周期通常分为哪几个阶段?A. 卵、幼虫、蛹、成虫B. 卵、蛹、成虫C. 幼虫、蛹、成虫D. 卵、成虫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动物类群,已知种类超过______万种。
答案:10012. 昆虫的分类依据主要是其______结构。
答案:外骨骼13. 昆虫的口器类型有咀嚼式、刺吸式、______等。
答案:吸食式14. 昆虫的蜕皮现象是由于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______。
答案:增大15. 昆虫的触角是其重要的______器官。
答案:感觉16. 昆虫的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每个小眼只能看到______。
答案:一个点17. 昆虫的足部结构适应了其不同的生活习性,如跳跃、爬行、______等。
答案:游泳18. 昆虫的气管系统直接与______相连,进行气体交换。
答案:血液19. 昆虫的交配行为通常发生在______期。
昆虫学

昆虫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趋性:是指昆虫对刺激源所产生的趋向或背向的定向运动。
趋向运动称为正趋性;负向运动称为负趋性。
2. 补充营养:有些昆虫,由于在幼虫阶段所获得的营养还不能满足性发育的需要,生殖细胞尚未成熟,故成虫羽化后还要取食,这种取食称补充营养。
3. 拟态:指昆虫在外形、姿势、颜色、斑纹或行为等方面模仿它种生物或非生物体,以躲避天敌,获得保护自己的好处的现象。
4. 保护色:指体色断裂成几部分镶嵌在背景中,起躲避捕食性天敌的作用的色彩。
5. 雌雄二型:昆虫雌雄个体之间除内、外生殖器官(第1 性征)不同外,许多种类在个体大小、体型、构造等(第2 性征)方面也常有很大差异,这种现象称为雌雄二型。
6. 永久性群集:是指昆虫的大量个体聚集在一起进行取食、产卵、越冬、迁移等共同生活的习性,这种群集一旦形成便不会分开,倾向于过群居生活。
7. 双名法: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定,昆虫的科学命名先冠以属名,后面写种名,后加定名人。
8. 脱皮:幼虫(若虫)开始取食后,虫体开始增长,经过一定时期要重新形成新的表皮,而脱去旧表皮的过程,这种现象称脱皮。
9. 越冬代:越冬虫态到第二年恢复发育后,继续发育至成虫的这个世代,称为越冬代。
10. 警戒色:有些昆虫既是具有同背景相似的保护色,又具有同背景鲜明对照的警戒色。
11. 多型现象:多型现象是指同种昆虫在同一性别的个体中出现不同类型分化的现象。
12. 多胚生殖:相对于单胚生殖。
指昆虫所产的1 粒卵中能孵化出2 个以上后代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很多小蜂类。
13. 两性生殖:昆虫经过雌雄两性交配,受精后产生受精卵,再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4. 伪产卵器:很多昆虫无附肢特化的产卵器,如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等,仅由腹末端数节逐渐变细互相套入,形成能够收缩的伪产卵器。
15. 休眠: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暂时停止生长发育现象,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时,便可恢复生长发育。
16. 背单眼与侧单眼:背单眼为一些成虫和不完全变态的若虫所具有,与复眼同时存在,数目为2-3个,极少为1 个。
昆虫学必考

1、变态:昆虫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要经过复杂的变化,从而形成几个不同的发育阶段,昆虫的这种由幼虫期状态转变为成虫期状态的现象,称为变态。
2、全变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的变态。
3、迁飞:依靠昆虫飞翔成群地从发生地远距离迁移到新的地方的迁移为迁飞。
4、卵胎生:是指卵在母体内成熟后,并不排除体外,而是停留在母体内进行胚胎发育,直到卵孵化后,直接产下幼虫的生殖方式。
5、滞育:是指某些昆虫在一定季节、一定发育阶段,不论环境条件是否适合而出现生长发育停止的现象,这是即使给以最适宜的条件,也不会马上恢复生长发育,这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遗传性。
6、休眠:昆虫在不良环境条件下(如高温、低温、一定的日照等),暂时停止活动,呈静止或昏迷状态,以安全渡过不良环境。
这种停育现象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时,便可恢复生长发育,把这种停育现象称为休眠。
7、多型现象:有些昆虫,在同种中,除雌雄异性以外,即在同一性别中,还有不同的类型,称为多型现象。
8、性二型现象:雌雄两性在形态上有明显差异现象的,称为性二型现象。
9、生物防治: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害虫称为生物防治,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天然产物来控制害虫的防治方法。
10、植物检疫:为了保护本国(地区)范围内农林牧业生产的安全,防治危险性有害生物人为传播,国家以法律手段制定出一整套的法律法规,由专门的机构执行,禁止或限制感染病特定病、虫、草等危险性有害生物的植物及其产品在国际或国内地区间的调运,这种预防措施称为植物检疫。
11、IPM:即害综合治理,是一种害虫管理系统,依据害虫种群动态与其环境间的关系,尽可能协调运用适当的技术和方法,使害虫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12、经营阈值:是指害虫的某一密度,在此密度下应采取控制措施,以防止害虫密度达到经济损害允许水平。
13、假死性:是昆虫收到异常刺激时,立即卷缩不动或坠落地面假死,状似“休克”的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植物保护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2:“ 3R” 原则:抗性resista nee 再猖獗resurge nee 残害residue。
3:虫害发生条件:(1)虫源(2)害虫要有一定种群密度(只有当害虫的种群密度发展到足以造成农作物产量或质量的虫口数量,才能造成虫害)。
(3)适宜的寄生植物及其生育阶段。
内因:害虫的生物学潜能和生态学。
外因:环境因素。
(适宜的寄主植物是害虫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4: r-类害虫:其种群密度很不稳定,很少能达到环境容纳水平超过生境容纳量是不致造成进化上的不良后果,一个世代不影响下一个世代的资源。
如棉蚜,小地老虎,褐飞虱,朱砂叶螨基本上属于r-害虫。
使用农药防治,收效快,灵活性好,易于对付r-类害虫的大发生。
5:K-类害虫:K-类害虫又称K-对策者,在长期稳定的生境中,其种群密度比较稳定,经常处于环境容纳量水平,对于占有这类生境的害虫,过度繁殖超过生境容纳量,会恶化生境使K 值降低,并对其后代有不利影响。
同时许多其他物种会侵占这种稳定的生境,因而形成各种形式的种间竞争,包括捕食等现象可能会很激烈,它们的进化方向是使种群保持在平衡水平上和增强种间竞争能力。
如17 年蝉,华北蝼蛄,云杉天牛,许多农林害虫属于K 类害虫。
根除这类害虫遗传防治是最适宜的,最适当的对策是栽培防治和抗虫品种的应用。
种间类害虫最适宜生物防治。
比较:项目:繁殖力扩散力寻找群能力害虫类型食性对密度过高的反应种群竞争力重要害虫举例r-类害虫强强强小广简而短强激烈粘虫蚜虫k-类害虫弱弱弱大窄复杂而长弱松弛飞蝗星天牛。
6:经济损害水平(EIL):由防治措施增加的产值与防治费用相等时的害虫密度。
引起经济损害的害虫最低密度。
7:害虫防治经济阈值(ET):指害虫的某一密度,在此密度下应采取措施,以防止害虫密度达到经济为害水平。
惯称经济经济阈值为防治指标。
8:昆虫田间分布型:随机分布型.核心分布型.嵌纹分布型。
9:昆虫和环境的关系:温度>变温动物。
在温带,一般为8〜40C。
在此温区内,昆虫的生命活动都可正常进行。
最适温度22C -30C起点温度8-15C停育温度0C左右致死温度-20---30C .致死高温35-40C。
湿度>一般相对湿度70%--90%湿度小,植物汁液浓度高,刺吸害虫繁殖快,为害重,阴雨连绵,高山冷湿气候致使害虫感病,虫口减少。
光>昆虫的生命活动和行为与光的性质,光强度和光周期(滞育)有密切关系。
风>风对环境的温湿度有影响,可以降低温湿度,从而对昆虫的体温水分发生影响。
风可以影响昆虫的活动:迁移和扩散。
土壤>土壤的温度,湿度,机械组成,有机质成分及含量,酸碱度。
食物链>植物植食昆虫捕食性昆虫食虫鸟类猛禽鸟类中间三样寄生性昆虫。
昆虫食性的专门化:昆虫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对食物的一定要求。
食物对昆虫的影响:昆虫取食最喜欢的植物时,发育较快,死亡率低,生殖力高,抗虫性:植物具有的免受害虫为害的特征。
(抗选择性抗生性耐害性)人类活动对昆虫的影响>通过栽培措施改变园田面貌,使之不利于害虫发生,引进害虫消灭害虫滥用农药。
10有效积温:昆虫和其它生物一样,完成其发育阶段(如卵、各龄幼虫、幼虫期、蛹、成虫产卵前期或一个世代)需要积累一定的热能,即所需要的热能为一常数。
以发育天数(n) 与发育期的平均温度(T)的乘积表示所需的热能,称为积温常数(K)单位为日度,即K'= NT。
但昆虫各发育阶段只有达发育始点的温度才开始发育,积累在发育姑点以上的温度,称为有效积温常数(K),即:K = N(T —To)。
K=(T-C)V V=1/V K=艺VT-艺V艺T/N除以艺v2-(艺v2) / 艺v C=T A-kv A'11防治害虫要求;(1)不要求彻底消灭害虫, (2)在防治技术上,不仅强调各种防治方法的配合和协调,而且还强调高度重视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
( 3)在防治效益上不能单看害虫效果,同时还强调重于生态平衡,经济效应和社会安全。
12:植物检疫:根据国家,对调处和调人的职务及其产品进行检验和处理,以防止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人为传播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预防措施。
过去称之为“法规防治” 。
13:地下害虫危害特点: ( 1 )种类多,优势种群因地而异。
(2)寄主范围广( 3)生活周期长。
一般少则 1 年 1 代,多数种类2-3年发生 1 代。
(4)与土壤关系密切。
(5)为害时间长,春秋两季危害严重(6)防治比较困难危害方式:长期生活在土壤中,主要为害植物地下部分,幼虫白天生活在土中,夜出近地面危害作物地上部分。
成虫幼虫对作物的地上地下均为害。
蝼蛄:危害特点:喜食种子,咬食幼根和嫩茎造成缺苗断垄,在土壤表层窜行造成种子架空,幼苗吊根,导致种子不能发芽,幼苗缺水而死。
故有不怕蝼蛄咬就怕蝼蛄满地跑的说法。
(1)华北蝼蛄: 3 年完成一代,成若虫均可越冬。
主要习性:活动规律昼伏夜出,趋性趋光性,趋化性趋湿性强。
群居性。
初孵化若虫群集一起,稍大后才分散为害。
产卵习性,乱聚产多粒产于一个卵窝中。
(2)金针虫。
危害特点:多食性,但以禾谷类作物受害严重,为害幼苗的显著被害状是主根很少被咬断,被害部位不整齐,呈丝状。
成虫一般不取食或危害不重。
生活史2-5 年完成 1 代,如沟金针虫一般 3 年完成 1 代,细胸金针虫大多 2 年 1 代;褐纹金针虫 3 年1代宽背金针虫 5 年1代。
以幼虫和成虫在土壤中越冬。
主要习性;成虫一般昼伏夜出,有趋光性;褐纹金针虫白天活动。
细胸金针虫对新鲜而略萎蔫的杂草及作物枯枝落叶等腐烂发酵气味有极强的趋性。
沟金针虫雄性不取食,雌性偶尔咬食少量麦叶,卵散产于土壤中,单雌平均产卵200 余粒。
地老虎:为害特点多食性,寄主范围广,12 龄幼虫昼夜为害作物心叶和嫩叶。
3 龄后昼伏夜出,幼虫切断作物幼茎叶柄,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
(3)小地老虎,从北向南 1 年1-7 代,以老熟幼虫和蛹在土壤中越冬。
习性昼伏夜出。
趋性(趋光性趋化性)。
交配:羽化后1-2 天开始交配 5.6天后产卵盛期.产卵4-5天历期1000-2000粒,卵产于土块枯草及植物上,黄地老虎产于须根上或叶背300-600 粒迁飞性季节迁飞性,越冬代由南方迁飞来,幼虫 6 龄个别7-8 龄假死性1-2 龄栖息在土表昼夜活动, 3 龄以后白天潜入土中夜间出土为害.对泡桐花有趋性.耐饥饿力强,自残性。
蛹干燥处筑土室化蛹。
14 蝗虫成灾原因:1、从环境角度看,主要是由于旱灾引起的。
2、从其生活习性上看,主要是:(1)它有群居的习性。
(2)它有很强的繁殖力。
(3)它有多食性,也就是它能吃很多种植物。
(4)它的飞翔能力很强,难于防治。
(5)它的卵深藏于地下,难于被破坏。
飞蝗属丝角蝗科(即斑翅蝗科)。
全世界已知有10 亚种,广泛分布于东半球的温带和热带地区。
二、生活史与习性(一)各地均以卵在土下4〜6mm处的卵囊内越冬。
在2 代区,4月底至 5 月中下旬越冬卵孵化,5月上、中旬为盛期。
6月上中旬至7月上旬羽化成虫,7 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
卵期约20天,7 月中旬至8 月上旬孵化为秋蝻。
8 月上中旬至9 月上旬羽化为秋蝗,盛期为8 月中、下旬。
(二)主要习性1、取食当干旱季节,食量大,危害重。
2、产卵成虫产卵多选择植被覆盖度25%〜50%, 土壤含水量10%〜22%、含盐量0.2%〜1.2%,且结构较坚硬的向阳地带。
每雌一般产卵4〜5块,每块平均含卵约65粒,一生产卵300粒左右。
3、群聚迁移或迁飞4、飞蝗的变型群居型和散居型(二)稻蝗属斑腿蝗科。
生活史与习性。
以卵块在 1.5〜5cm 的表土层和带有土块的稻茬中越冬。
越冬卵 5 月上、中旬开始孵化, 5 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
7 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 8 月上、中旬为盛期。
9月中旬至 1 0月上旬为产卵盛期。
成虫寿命59〜107天, 多为65〜70天, 1 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陆续死亡。
低龄若虫多集中于越冬场所取食禾本科杂草, 3-4 龄后陆续迁入稻田边缘, 5-6 龄大量扩至全田。
成虫一生交配多次,多选择潮湿、有草、向阳和土质松软处。
单雌平均产卵 4.9块,有卵60-160粒。
蝗蝻和成虫白天活动。
具趋光性,以闷热的夜晚趋性较强。
取食具趋嫩绿性,所以上部叶片受害最重。
1 5:检索表:( 1 )前翅中脉二分叉---麦二叉蚜前翅中脉三分叉- (2)(2)腹管短圆筒型-- 禾缢管蚜腹管长圆筒型---(3)(3)端部有网状纹- 麦长管蚜端部无网状纹--- 无网长管蚜。
常见麦蚜形态特征:麦二叉蚜体长:1.5—1.8 mm,淡黄色至黄绿色、背中线深绿线;中脉:2分叉;腹管:短圆筒形.。
麦长管蚜体:长1.6—2.1mm,绿色、橘红;中脉:3分叉;腹管:黑色,长圆筒形、端有网状纹。
禾缢管蚜体:长 1.3--1.8mm,深绿、后端有紫色斑;中脉: 3 分叉;腹管:短圆筒形,端部缢缩如瓶口。
无网长管蚜体:长2—2.4m m,淡绿;中脉:3分叉;腹管:长圆筒形,绿,端无网状纹。
16:蚜虫为害:蚜类俗称腻虫,属于同翅目,蚜科。
蚜虫的危害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刺吸汁液,造成植物营养损失,发育受阻,出现畸形生长、早衰、甚至死亡;(20 排泄蜜露,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同时,蜜露是众多植物病原菌的培养基,极易导致植物病害的流行。
(3)传播多种植物病毒病,由它传播的病毒病带来的为害甚至超过蚜虫本身所造成的为害。
寄主:麦蚜主要为害小麦,也为害大麦、燕麦、高梁、粟等禾本科作物以及禾本科、莎草科等杂草。
麦蚜习性:繁殖力强,有趋黄性,耐寒性和耐干性,迁飞习性。
17 小麦吸浆虫:二、吸浆虫危害情况两种吸浆虫主要危害小麦,亦危害大麦、青稞、黑麦、燕麦等。
均以幼虫钻入麦壳内吸食嫩粒浆液,造成瘪粒减产。
一般一粒小麦只要2—3头幼虫加害,就会造成瘪粒。
麦红吸浆虫:橘红色早产卵管伸出为腹长1/2麦黄吸浆虫成虫:姜黄色为腹长2倍卵:长卵形,末端无附属物。
香蕉形,末端有卵柄。
幼虫:橘黄色,体表鱼鳞状突起;腹末突起2对,尖形。
姜黄色,体表光滑;腹末突起1对,圆形。
蛹:头部1对白毛,短于呼吸管。
1 对白毛,长于呼吸管。
18水稻害虫::螟虫危害方式::稻螟均以幼虫钻蛀稻株为害,取食叶鞘、穗苞、稻茎内壁组织等;灰飞虱为害方式:刺吸汁液。
成、若虫群集在植株下部刺吸植物汁液。
雌虫产卵时,刺破茎秆组织,被害部位表面呈现许多不规则的棕褐色斑点,影响稻株生长发育。
传播病害。
水稻矮缩病、条纹叶枯病、小麦丛矮病和玉米的粗缩病等,钻心虫:以幼虫钻蛀稻株为害。
稻水蝇:为害情况:稻水蝇以幼虫为害,其为害方式:(1)蛀食刚萌动露白的稻种,造成烂秧缺苗。
(2)咬食或钩断水稻初生根和次生根,造成漂秧。
(3)幼虫常夹在稻根上化蛹,蛹:淡黄褐色,长10mm (包括呼吸管)前端尖而扁,向背面翘起,保留8 对伪足,9-11 节上的伪足合成环状,用以固定在水稻根上或其他漂浮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