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昆虫基础知识简介 图文PPT

昆虫基础知识简介 图文PPT

目录
一、昆虫简介 二、昆虫分类 三、昆虫成长 四、常见昆虫 五、害虫防治
三、昆虫成长 卵
若虫 (幼虫)
成虫
不完全变态

若虫 (幼虫)
成虫

完全变态
注:蜻蜓的若虫生活在水中,名 叫水虿(chài)。水虿的时期依 种类不同而有不同长短的时期, 短的约2-3个月,普通种类约13年,最长的则要7-8年才能完 全成熟,期间约需经过8-14次 不等的脱皮,然后爬出水面,变 成蜻蜓成虫。
“蜻蜓点水”是产卵行为。
蚊子的若虫也是生活中水中, 叫孑孓[ jié jué](红色的小虫 子)。
注:蝴蝶的幼虫常 危害农林作物,是 害虫;但成虫可以 传播花粉,也可做 观赏标本,是益虫。
目录
一、昆虫简介 二、昆虫分类 三、昆虫成长 四、常见昆虫 五、害虫防治
三、常见昆虫
胡峰
蜻蜓
蝴蝶
蟑螂
苍蝇
直到21世纪初,人类已知的昆虫有100余万种,但仍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 昆虫在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对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影响。最 常见的如蝴蝶、蜜蜂、蜻蜓、苍蝇、蟑螂等等。
2、形态特征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成虫通常有2对翅和6条腿,翅和足
都位于胸部,身体由一系列体节构成,进一步集合成3个体段(头、胸和腹)。 一对触角头上生,骨骼(几丁质)包在体外部;一生形态多变化。
目录
一、昆虫简介 二、昆虫分类 三、昆虫成长 四、常见昆虫 五、害虫防治
猜一猜
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 蚜虫怕见它,棉花最欢迎。
身穿花衣爱打扮,一对翅膀光闪闪。 不会唱歌爱跳舞,花丛里面跳得欢。
团结劳动巧
小飞机,纱翅膀,飞来飞去灭虫忙。 低飞雨,高飞晴,气象预报它内行。

昆虫的基础知识ppt

昆虫的基础知识ppt

消化系统概述
昆虫的消化系统负责将食物消化吸收,为身体提供营养和能量。
消化器官
昆虫的消化器官包括口器、食道、胃、小肠和大肠。口器是昆虫摄取食物的部位,食道将食物送入胃,胃和小肠负责消化和吸收食物,大肠则负责将残渣排出体外。
消化过程
昆虫通过口器摄取食物后,食物经过食道进入胃和小肠,在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分解吸收,残渣则通过大肠排出体外。
03
昆虫的内部结构与生理
03
感觉与运动
昆虫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信息,然后通过神经系统协调运动,实现趋利避害。
昆虫的神经系统
01
神经系统概述
昆虫的神经系统是由大脑、神经节和神经组成,具有控制和协调昆虫活动的作用。
02
神经元与突触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元,通过突触相互连接,实现信息的传递。
呼吸系统概述
05
常见的昆虫种类介绍
蝴蝶
蝴蝶被誉为“会飞的花朵”,是一类非常美丽的昆虫。
蝴蝶的触角为棒状,复眼可以感知颜色和光线的变化。
蝴蝶的翅膀上布满了鳞片,鳞片的分布和形状由蝴蝶的种类决定。
蝴蝶的口器是吸管状,可以用来吸取花蜜和汁液。
蜜蜂
蜜蜂是一种常见的昆虫,以采食花粉和花蜜并酿造蜂蜜而闻名。
蜜蜂的触角为膝状,具有灵敏的嗅觉功能,可以感知花朵的香气。
昆虫的消化系统
04
昆虫的生活习性
昆虫的繁殖方式包括卵生、卵胎生和胎生。卵生是指昆虫产卵孵化成幼虫;卵胎生是指昆虫直接产下幼虫;胎生是指昆虫产下幼虫后,幼虫在母体内继续发育,最后破母体而出。
昆虫繁殖的数量和频率因种类而异。一些昆虫会进行孤雌生殖,即不需要雄性就可以繁殖后代,如蜜蜂和蚜虫。
昆虫的繁殖也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如温度、湿度、食物来源等。

昆虫基础知识(实用)

昆虫基础知识(实用)

昆虫基础知识(实用)1.昆虫的特征(主指成虫):(1)体躯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

(2)头部长有口器和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和1~3单眼。

(3)胸部分前、中、后胸三节,每个节上着生分节的足一对(即3对足)。

大部分种类在中胸和后胸各有一对翅(即2对翅)。

(4)腹部一般由9~11个节组成,末节有生殖器,有的还有一对尾须。

(5)中胸、后胸及腹部1~8节两侧各有一对气门,是昆虫的呼吸器官。

2.昆虫的头式分三类:(1)下口式:口器着生在头部下方,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纵轴垂直。

如蝗虫等。

(2)前口式:口器着生在头部前方,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纵轴几乎平行。

如步甲等。

(3)口器后伸,帖在身体的腹面,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纵轴成锐角。

如蝉等。

3.昆虫的食性分类:昆虫不仅种类繁多,而且食性也很复杂。

大致分为植食性(指取食植物)、肉食性(捕食或寄生)、杂食性和腐食性(取食腐烂的有机物质)等。

植食性多为农林害虫,捕食及寄生性多为益虫。

4.昆虫的危害的方式:昆虫因其种类不同,口器构造差异很大。

其危害方式也不同。

(1)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下唇、上颚、下颚、舌等5个部分)的昆虫主要是咬食作物的不同部位(叶片、茎部、或蛀食果实和种子等);如蝗虫及多种喋、蛾类的幼虫。

(2)剌吸式口器(由咀嚼式口器演化而来,上唇退化成三角形小片,下唇延长成官状的喙,上、下颚转化为口针。

)的昆虫主要剌吸植物的汁液,使植物出现斑点、卷曲、皱缩、虫瘿等现象。

如蚜虫、叶蝉、飞虱等。

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我们可根据植物受害症状来判断害虫各种类,调查其发生程度,确定防治对象。

防治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可选用胃毒性杀虫剂;防治剌吸式口器的害虫就选用内吸性杀虫剂。

5.昆虫繁殖方式:昆虫是雌雄异体的动物。

绝大多数昆虫是通过雌雄交配,产生受精卵,产出体外发育成新的个体。

这种方式称为两性生殖。

但有些种类,不通过雌雄交配,卵不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的个体,这种方式叫做孤雌生殖或称单性生殖。

有些昆虫是一个卵发育多个胎,从而形成多个幼体,这种方式叫做多胎生殖。

昆虫安全教育幼儿园(3篇)

昆虫安全教育幼儿园(3篇)

第1篇一、引言昆虫是自然界中的一大类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人们对昆虫的恐惧和误解,昆虫在幼儿园的安全教育中往往被忽视。

为了提高幼儿对昆虫的认识,培养他们正确对待昆虫的态度,我们特此开展昆虫安全教育幼儿园活动。

本文将从昆虫的基本知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昆虫的安全防范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昆虫的基本知识1. 昆虫的定义昆虫是一类具有以下特征的生物: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通常有两对翅膀。

2. 昆虫的种类昆虫种类繁多,目前已知的昆虫种类有100万种以上。

常见的昆虫有蝴蝶、蚂蚁、蜜蜂、蜻蜓、蚊子、苍蝇等。

3. 昆虫的生态环境昆虫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的生态环境中,包括森林、草原、湿地、农田等。

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传播花粉、分解有机物、维持生态平衡等。

三、昆虫与人类的关系1. 昆虫对人类的有益作用(1)传粉:昆虫如蜜蜂、蝴蝶等在采食花蜜的过程中,将花粉传播到其他花朵上,促进了植物的繁殖。

(2)分解:昆虫如蚂蚁、蜣螂等能够分解有机物,将其转化为土壤中的养分,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条件。

(3)维持生态平衡:昆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控制害虫数量、维持食物链等。

2. 昆虫对人类的有害作用(1)传播疾病:某些昆虫如蚊子、苍蝇等能够传播疾病,如疟疾、登革热等。

(2)危害农作物:某些昆虫如蝗虫、蚜虫等能够危害农作物,导致减产。

四、昆虫的安全防范1. 认识昆虫,学会区分(1)观察昆虫的外形、颜色、翅膀等特征,了解其种类。

(2)学会区分昆虫的有害与有益,避免误伤有益昆虫。

2. 避免接触有毒昆虫(1)了解有毒昆虫的种类,如蜈蚣、毒蜘蛛等。

(2)不随意触摸、捕捉有毒昆虫,以免受伤。

3. 防止昆虫传播疾病(1)保持环境卫生,消灭蚊虫滋生地。

(2)注意个人卫生,防止蚊虫叮咬。

4. 防止昆虫危害农作物(1)了解农作物害虫的种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积极参与农田管理,保护农作物免受害虫侵害。

昆虫学知识点总结

昆虫学知识点总结

昆虫学第一节昆虫的概念六足总纲Collembola弹尾纲Protura原尾纲Diplura双尾纲Insecta昆虫纲昆虫的主要特征:1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2 头部为感觉和取食中心,由体节高度愈合而成,通常具有1对触角,1对复眼和若干单眼;3 胸部为运动中心,有3对体节组成,生有3对足,一般有2对翅; 昆虫是无脊椎动物唯一具翅的类群。

4 腹部为代谢和生殖中心,腹部末端具有特化的外生殖器。

5 气管呼吸气管是昆虫的呼吸器官,由体壁内陷形成;气管以气孔和外界相通,外界空气通过气门进入气管,输送至身体各部。

6 多数为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型;完全变态型;昆虫是生物界最繁盛的类群种类多;数量大,种群密度一般较大;分布广繁盛的原因外骨骼;体型较小;一般具飞翔能力;繁殖潜能较大;变态发育;适应能力较强第二节外部形态结构及其适应性1. 体形:一般呈圆筒形,有圆球形,半球形,椭圆、扁平等。

体向6个基本体向:头向尾向中向侧向背向腹向体向术语:基部和端部;内边和外边;前缘和后缘;纵长和横宽外骨骼Exoskeleton主要成分:几丁质和蛋白质。

功能:防护;支撑。

限制作用:防护和运动功能的矛盾;生长的限制;呼吸的限制。

幕骨体壁内陷形成的突起;使肌肉附着,起支撑作用;体面和骨板体面:各体节按附肢着生的位置分为背面,腹面和侧面;骨板:体面的几丁质化叫骨化,骨化后的体壁叫骨板,分为背板,腹板和侧板;2 昆虫的头部感觉和取食中心;头部是昆虫体躯的第一个体段,由数个体节愈合而成;头壳坚硬,可以保护脑,和适应取食时强大的肌肉牵引;头表面着生有触角、复眼与单眼,前下方生有口器;口器类型常见六种类型:咀嚼式、刺吸式、舐吸式、嚼吸式、刺舐式、虹吸式咀嚼式口器:结构最复杂;相对原始刺吸式口器:蚜虫、蝽、虱、蚤、蚊舐吸式口器:蝇类成虫特有;口器由下唇特化而来;上颚和下颚都退化,无咀嚼功能;嚼吸式口器:高等膜翅类所特有刺舐式口器:牛虻3、触角基本构造:触角窝:触角着生处的膜质凹陷周角片:触角窝周围一圈很窄的环形骨片基本结构:柄节(1)、梗节(1)、鞭节(若干节)三部分功能:嗅、触、听、平衡(仰泳蝽)、辅助呼吸(水龟虫)等。

100个昆虫小知识

100个昆虫小知识

1.昆虫是一类节肢动物,具有三个体节:头、胸与腹。

2.昆虫的体表被覆盖着外骨骼,保护其内部器官。

3.大多数昆虫有六只腿,但有些昆虫如蚂蚁和蜜蜂则有六条腿,而且还有一对触角。

4.蚊子的嗡嗡声是由其翅膀振动产生的。

5.蜜蜂是唯一有彩色视觉的昆虫。

6.蚂蚁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昆虫,有最多种类的蚂蚁属于南美洲的亚马逊雨林。

7.蝴蝶的寿命很短,大多数种类只能活几天到几周。

8.蠕虫是没有腿的昆虫,它们通过身体的蠕动来移动。

9.蜈蚣和蝎子虽然外观类似昆虫,但它们实际上属于蛛形纲动物。

10.螳螂是唯一具有三维立体视觉的昆虫,它们可以同时看到前方和两侧的物体。

11.小蠊虫是一种世界上最古老的昆虫之一,已经存在了3亿年以上。

12. 昆虫的翅膀可以进行快速的振动,让它们能够飞行。

13.蟑螂能够在没有头的情况下存活几个星期,因为头部不负责呼吸和排泄等基本生理功能。

14.若干昆虫群体的规模可以非常庞大,一只蚁群中可能有几千只蚂蚁。

15. 蜻蜓能够在空中悬停几秒钟,这使得它们在捕食猎物时更加灵活。

16. 蜘蛛的网是由丝腺分泌的丝制成的,可以用来捕捉昆虫。

17.蜘蛛不属于昆虫,它们属于蛛形纲动物。

18.蚊子是世界上最致命的动物之一,通过传播疟疾、热带病和黄热病等疾病导致数百万人死亡。

19.昆虫的嗅觉非常敏锐,它们能够闻到一些人类无法察觉的气味。

20.蚂蚁通过释放一种称为信息素的化学物质来与其他成员进行沟通。

21. 蚂蚁的脑袋非常小,但它们的大脑相对身体来说非常大。

21.蜘蛛的毒液可以用来麻痹猎物,使其不能逃跑或抵抗。

22.黄蜂的蜇针是带有毒液的,对人类会造成疼痛和不适。

23.昆虫是自然界中重要的分解者,它们帮助分解与降解死物体。

24.昆虫是许多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25.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对昆虫的生存和种群分布有很大影响。

26.有些昆虫会进行金属蜕变,将其外骨骼涂上金属物质以保护自己。

28. 大约70%的植物依赖昆虫进行传粉,帮助它们繁殖。

总结昆虫基础知识

总结昆虫基础知识

总结昆虫基础知识一、昆虫的定义昆虫是一类具有外骨骼、六条腿和成对复眼的节肢动物。

它们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种类最多的动物群体,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昆虫包括了蝴蝶、蜜蜂、蚂蚁、蚊子等。

二、昆虫的结构与特征昆虫的身体由头、胸部和腹部三部分组成。

头部有一对触角、复眼和口器,胸部有三对足和二对翅膀(部分昆虫没有翅膀),腹部包含了内脏器官。

昆虫的外骨骼由硬质的几丁质构成,提供了保护和支持的功能。

它们的触角可以用来感知周围的环境,复眼可以提供广角视野,让它们更容易发现潜在的食物和危险。

三、昆虫的生命周期绝大多数昆虫都经历了完全变态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1.卵:昆虫的生命周期从卵开始,卵是由母虫产下的,并具有保护和营养的功能。

卵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因昆虫的种类而异。

2.幼虫:幼虫是昆虫的成长阶段,通常具有柔软的身体和一些特殊的器官,用于获取食物。

幼虫的形态和行为各不相同,有的会经历几个不同的幼虫阶段。

3.蛹:在一些昆虫中,幼虫会发生蛹化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幼虫会停止进食,外表发生显著变化,并形成一个保护性的外壳。

4.成虫:成虫是昆虫的最终阶段,它们具有成熟的生殖器官,并可以进行繁殖。

成虫的外形和颜色会根据种类和性别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四、昆虫的饮食习性昆虫的饮食习性十分丰富多样,不同的昆虫吃不同的物质。

根据饮食类型,昆虫可以分为草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

1.草食性昆虫:这类昆虫以植物的叶子、果实、花粉等为食,例如蝴蝶和蜜蜂。

2.肉食性昆虫:这类昆虫以其他昆虫、小型动物和尸体为食,例如蜘蛛和螳螂。

3.杂食性昆虫:这类昆虫既吃植物的部分,也吃其他昆虫或者腐肉,例如蚂蚁和苍蝇。

昆虫的饮食习性对于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具有重要影响。

五、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昆虫与人类有着紧密的联系,既有利也有害。

下面列举了一些昆虫与人类的关系:1.有益昆虫:蜜蜂是经济价值很高的昆虫,它们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蜂蜜和蜂蜜制品。

昆虫学基本知识

昆虫学基本知识

单眼: 昆虫的单眼包括背单眼和侧单眼两类,它们只能感受光线的强弱与 方向而无成像功能。

2.触角:
触角是昆虫头部的第一对附肢,这对分节附肢一般着生于额区。它基部着 生在膜质的触角窝内。 触角的基本构造 昆虫的触角是分节的构造,由基部向端部通常可分为柄节、梗节、鞭节3个部分。 柄节:是最基部的一节,常粗短。 梗节:是触角的第2节,较小,除弹尾目和双尾目昆虫外,大部分昆虫的梗节内均 有江氏器(一种特殊的感觉器)。 鞭节:是触角的端节,常分成若干亚节,此节在不同昆虫中变化很大,在同一种 内,一般都有固定的数目。
斑凤蝶
红斑翠蛱蝶
素 弄 蝶
琉璃蛱蝶
黑脉园粉蝶
二、农业上重要
(一)、 直翅目
常见的蝗虫、蚱蜢、螽斯、蟋蟀、蝼蛄等。世界已知2万种,中国 已知1000余种。 后足喜跳直翅目,前胸发达前翅覆;雄鸣雌具产卵器,蝗虫螽斯蟋蟀谱。 生物学特性:不完全变态类;多生活于地面上,有的生活在土中,有些生 活在树上;多为植食性。
(1)拟态——是指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模拟环境中
的其他物体从而获得好处的现象。
(2)保护色——是指某些动物具有同它生活的周围环境的背景颜 色相似的颜色,有利于躲避捕食性动物的视线,而得到保护自 己的效果。如竹节虫、枯叶蝶等。 有的昆虫还利用环境中的物体伪装自己,如蓑蛾。
蝶 类 的 卵
波蛱蝶
(四)蛹期: 蛹是完全变态类昆虫由幼虫转变而成成虫过程中所必须经过 的一个静止虫态。虽然是静止的虫态,其实蛹体内部却进 行着将幼虫器官改造为成虫器官的剧烈变化。 完全变态的末龄幼虫在脱皮化蛹前,先要停止取食,寻找适 宜的化蛹场所,很多昆虫在这时吐丝作茧或建造土室等, 幼虫就不再活动,身体显著缩短颜色变淡或消失,此时称 为前蛹。所以前蛹期就是末龄幼虫在化蛹前的静止时期, 在前蛹期内,幼虫的表皮已部分脱离,成虫的翅和附肢等 已翻出体外,体型也已经改变,但仍被末龄幼虫的表皮所 掩盖,待前蛹脱去末龄幼虫的表皮后,翅和附肢即显露于 体外,这一过程即称为化蛹。自末龄幼虫脱去表皮起至变 为成虫时止所经历的时间,称为蛹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竞赛试题一、名词解释(10分)1、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胚胎发育:是指从单细胞的合子卵裂开始至发育成为内外器官俱全的胚胎的过程。

胚后发育:在动物个体发育过程中,从卵孵化后,或从母体生出后,经过幼虫或幼体至成虫、或成体达到性成熟时的发育过程,称为胚后发育。

2、趋光性和趋化性趋光性:向着光源的运动。

趋化性:生物对化学物质所起的反应。

朝向或背离化合物浓度高的方向移动分别称为正趋化性或负趋化性。

3、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两性生殖有性生殖中两性配子的结合,也就是通过受精过程进行有性生殖的现象。

孤雌生殖有些水生动物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其雌体由未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成的繁殖方式。

4、双名法和三名法双名法:由林奈确定的生物命名法则,物种的拉丁文学名由属名和种名两部分组成。

三名法:亚种的拉丁文学名由属名、种名和亚种名三部分组成的动物命名法则。

5、优先律和同名律优先律:生物命名法的一项重要规定,在属级和种级的可用名中,惟有最早命名的名称是有效名。

同名律:是国际上生物命名的一条原则,是指一个可用名称的次同名必须废弃,并用新名代替。

在动物系统分类的研究中,同一级别的不同分类单元常被命名以相同的名称,形成异物同名。

6、一化性昆虫和多化性昆虫一化性昆虫:将一年完成一代的昆虫。

多化性昆虫:一年完成两代以上的昆虫。

7、局部世代和世代局部世代:同种昆虫在同一地区具有不同化性的现象叫局部世代。

世代:具有共同祖先并在系谱上处于同一等级水平的一群生物个体。

8、休眠和滞育休眠:由不利环境引起的生命活动暂时停滞的现象。

当环境条件变好时能立即恢复生长发育。

滞育:昆虫在温度和光周期变化等外界因子诱导下,通过体内生理编码过程控制的发育停滞状态。

9、正模和副模正模:新种发表时,由作者指定作为载名模式的一个标本。

副模:除正模以外的模式标本。

10、复变态和原变态复变态:在昆虫的完全变态中,前期和后期的幼虫的基本体制(原足型、多足型等)都发生变化,称为复变态。

原变态:是有翅亚纲中最原始地变态类型,仅见于蜉蝣目昆虫。

其变态特点是从幼虫期(稚虫)转变为真正地成虫期要经过-个亚成虫期。

亚成虫在外形上与成虫相似,性已发育成熟,翅已展开,并也能飞翔但体色较浅,足较短,多呈静止状态。

亚成虫历期较短,一般经1至数小时,即再行-次脱皮变为成虫。

亚成虫期是性已成熟的时期,其卵子和精子可以在生理盐水中结合受精,并能发育成新个体。

所以,亚成虫脱皮属成虫脱皮现象,是从低等表变态类演化到有翅昆虫时保留下来的原始特性。

同时,蜉蝣目昆虫的幼期水生,腹部具有由附肢演化而成的气管鳃,属多足型,在整个幼期发育中是没有寡足阶段的,颇似无翅亚纲昆虫,而同所有其它有翅亚纲昆虫是不同的。

二、填空(20分)1、咀嚼式口器主要有唇、下唇、上颚、下颚、舌五部分组成。

2、昆虫的眼有单眼和复眼两种类型。

3、昆虫雌虫的产卵器着生于腹部第8节和第9节上,雄虫的交配器着生于腹部第9节上。

4、根据昆虫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进化关系,可将昆虫的变态依次分为全变态、复变态、渐变态、半变态、过渐变态五种基本类型。

5、根据取食食物的种类,可将昆虫的食性分为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杂食性四种类型。

6、根据取食范围的广狭,可将昆虫的食性分为单食性、寡食性、食性三种类型。

7、直翅目昆虫蝗科的听器位于腹部,蟋蟀科和螽斯科的听器位于翅。

8、双翅目主要包括蝇、蚊、虻三大类昆虫。

9、螳螂属于捕食性昆虫,它的前足是捕捉足式。

10、双翅目昆虫的变态属于完全变态变态,幼虫属于无足型。

三、选择(60分)1、小地老虎幼虫的口器属于(C )A.咀嚼式B.锉吸式C.嚼吸式2、在翅脉的增多变化中,原来的纵脉出现分支时,这种分支称(A)A.副脉B.间脉C.闰脉3、蚜虫在同一季节里所出现的无翅蚜和有翅蚜两种形态的个体属于(B)A.雌雄二型B.多型现象C.第一性征4、鳞翅目高等蛾类翅的连锁方式为(A)A.翅缰连锁B.翅轭连锁C.翅钩连锁5、刺吸式口器昆虫的头式一般属于(C)A.下口式B.前口式C.后口式6、膜翅目蜜蜂的口器属于(B)A.咀嚼式B.嚼吸式C.刺吸式7、金龟子的触角属于(C)A.刚毛状B.棒状C.鳃叶状8、蝇类的触角属于(B)A.丝状B.具芒状C.环毛状9、蝗虫的后足属于(A)A.跳跃式B.步行式C.开掘式10、蝼蛄的前足属于(A)A.开掘足B.跳跃足C.捕捉足11、螳螂的前足是属于(B)A.步行足B.捕捉足C.开掘足12、蝗虫的前翅属于(C )A.鞘翅B.膜翅C.覆翅13、蝽象的前翅属于(B)A.鞘翅B.半鞘翅C.鳞翅14、双翅目的后翅属于(C)A.膜翅B.鳞翅C.平衡棒15、鳞翅目蛾蝶类的前后翅属于(C)A.膜翅B.脉翅C.鳞翅16、下列哪种昆虫的口器属于嚼吸式口器(C)A.食蚜蝇B.草蛉C.蜜蜂17、下列哪类昆虫的口器属于锉吸式口器(C)A.蝇类B.虻类C.蓟马18、双翅目蚊类属于什么口器类型(B)A.刮吸式B.舐吸式C.刺吸式19、下列哪类幼虫的口器属于双刺吸式(B)A.瓢虫B.草蛉C.食蚜蝇20、下列哪科的昆虫属于不全变态(A)A.叶蝉科B.天蛾科C.瓢甲科21、在鳞翅目下列科中,幼虫多具钻蛀性的科是(C)A.尺蛾科B.天蛾科C.螟蛾科22、昆虫成虫的触角一般着生于(B)A.额区B.颅侧区C.额唇基区23、双翅目蝇类幼虫的口器属于下列哪种类型(C)A.锉吸式B.刺吸式C.刮吸式24、鳞翅目幼虫的腹部一般具有(C)A.8对足B.10对足C.5对足25.昆虫从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结束终止的发育过程称为(B)A.世代B.年生活史C.个体发育史26、直翅目昆虫的变态属于(B)A.完全变态B.渐变态C.半变态27、半翅目昆虫的变态属于(C)A.完全变态B.渐变态C.半变态28、蚜虫属于同翅目的(C)A.叶蝉科B.粉虱科C.蚜科29、下列哪个目的昆虫全部为植食性(C)A.鞘翅目B.半翅目C.同翅目30、草蛉属于(B)A.植食性B.捕食性C.寄生性31、双翅目昆虫的幼虫属于(A)A.无足型B.多足型C.寡足型32、鳞翅目昆虫的幼虫属于(A)A.多足型B.寡足型C.无足型33、同翅目昆虫的变态大多数属于(A)A.渐变态B.完全变态C.半变态34、鳞翅目的蛹属于(B)A.离蛹B.被蛹C.围蛹35、双翅目昆虫的蛹属于(C)A.离蛹B.被蛹C.围蛹36、鞘翅目昆虫的蛹属于(A)A.离蛹B.被蛹C.围蛹37、金针虫属于下列哪科幼虫(B)A.金龟科B.叩甲科C.叶甲科38、蛴螬属于鞘翅目下列哪科幼虫(A)A.金龟科B.皮蠹科C.瓢甲科39、步甲科多数属于(A)A.捕食性B.寄生性C.植食性40、虎甲科多数属于(A)A.捕食性B.寄生性C.植食性41、在鞘翅目下列科中,跗节隐4节的科是(C)A.金龟科B.叶甲科C.瓢甲科42、赤眼蜂科昆虫全部寄生于(A)A.卵B.幼虫C.蛹43、食蚜蝇在外形上很象一种蜂,这种现象属于(A)A.拟态B.保护色C.警戒色44、直翅目的东亚飞蝗尾须(B)A.短B.长C.无45、半翅目昆虫属于(B)A.全变态B.渐变态C.过渐变态46、以下哪种昆虫具有迁飞习性(B)A.叶蝉B.小地老虎C.菜粉蝶47、臭虫属于昆虫纲的(C)A.原尾目B.同翅目C.半翅目48、鳞翅目蝶类触角端部弯成钩状的科是(C)A.粉蝶科B.弄蝶科C.凤蝶科49、稻苞虫是以下哪科的幼虫(C)A.天蛾科B.凤蝶科C.弄蝶科50、鞘翅目金龟甲中,体扁平,鞘翅外缘凹入的科是(A)A.花金龟科B.丽金龟科C.金龟科51、双翅目有后小盾片的科是(A)A.寄蝇科B.潜蝇科C.食蚜蝇科52、下列哪类昆虫有社群现象(A)A.蜜蜂B.叶蜂C.茧蜂53、在直翅目昆虫中,前足开掘式的科是(B)A.蝗科B.蝼蛄科C.蟋蟀科54.在半翅目昆虫中,前足略成捕捉足的科是(A)A.猎蝽科B.盲蝽科C.缘蝽科55、保幼激素由下列哪个腺体分泌的(C)A、心侧体B、前胸腺C、咽侧体D、脑神经分泌细胞56、消化道的下列组成哪个没有吸收作用(B)A、中肠B、前肠C、前后肠D、后后肠57、下列组织器官无呼吸功能的是(D)A、体壁B、气泡C、气管鳃D、围心细胞58、半变态昆虫的幼体叫(B)A、若虫B、稚虫C、幼虫D、同型幼虫59、下列组织器官来源于外胚层的是(B)A、中肠B、马氏管C、血细胞D、卵巢60、下列符号表示分横脉的是(C)A、hB、rC、sD、m四、简答(20分)1、昆虫的滞育、休眠有何异同点?致使昆虫滞育的原因何在?研究昆虫滞育有何实践意义?相同点都是昆虫的发育会停止,不同点是休眠是个体对环境条件的即使答应反应,滞育是一种预见性反应。

影响昆虫滞育的条件有环境因子和激素。

研究昆虫滞育并对昆虫滞育加以调节,对昆虫发育进行有效的控制,使之能够朝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2、采集标本的目的是什么,采集标本常用哪些方法,举例说明。

昆虫标本的采集是确定昆虫种类的重要依据,建立昆虫标本数据库提供参考资料,数据库有助于标本信息管理的数字化建设。

采集标本常用的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针插法。

适用于体型较大较坚硬的昆虫,这也是最常见的标本制作方法。

采集后,在标本还没干燥以前,用昆虫针插在标本上并进行整姿或展翅等工作,等干燥后即可完成。

(2)微针及黏贴法。

适用于小型昆虫,用微针来插虫,然后将微针插在小块的软木片上,再将普通昆虫针插在软木片上。

若再有更小的昆虫,则可以用黏贴,将虫右侧中胸部分黏贴在小型三角纸的尖端,再用一般昆虫针将三角纸插起来。

(3)浸渍法。

适用于体表柔软昆虫例如白蚁或完全变态类昆虫的幼虫时期,无法制成针插的干燥标本。

可将虫体浸泡在液体中。

随后用50——100%等浓度酒精进行脱水,再以阿拉伯胶封片,干燥2-3周后即可。

(4)玻片标本。

适用于体型极小的昆虫,必须用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它的形态特征。

例如虱子、跳蚤、蚜虫等。

一般步骤为,将采集标本浸泡在10%氢氧化钠溶液中,将虫体骨骼软化一天后再取出,用蒸馏水清洗,必要时以洋红等染剂染色,以利于观察。

3、制作昆虫针插标本的常用工具与哪些?如何进行针插标本,举例说明。

常用工具有昆虫针、展翅板、虫签、大头针、压条纸、镊子等。

针插时,插针位置一般以插在昆虫中胸右侧为准,针插入的深度一般以标本上方约留有整只虫针的1/3长度为准。

但有时必须视虫体厚度来调整。

展翅时,先将插好二调标本小心插入展翅板中,使虫体陷入凹槽内,而翅膀和展板呈水平位置。

随后以镊子将翅展开,使前翅的后缘和身体呈垂直,将翅调至理想位置后,使压条纸与展翅板紧密结合,藉以固定翅膀。

展翅后,另外调整一下触角、脚及腹部位置。

4、昆虫主要的神经系统是什么?其组成如何?昆虫主要的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缘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组成:脑、腹神经索;周缘神经系统的组成:所有的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以及它们的树状突起和端丛所连接的感觉器和效应器;交感神经系统组成:分为口道神经系统、中神经系统和腹部最后一个复合神经节;其中口道神经系统:额神经节、后头神经节及其发出的神经纤维;中神经:感觉神经纤维、运动神经纤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