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完整通用课件

意义
推动文化、科技、经济等领域的繁荣 和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 竞争力,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 发展。
02
百花齐放
各种文化现象的涌现
01
文学创作
各种题材、风格、流派的文学作 品不断涌现,丰富了文学的多样 性。
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不 断创新,为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 和听觉体验。
文化与思想的相互关系
1 2
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文化与思想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一方面文 化塑造和影响思想,另一方面思想又反过来作用 于文化。
共同发展、共同演进
文化与思想的发展是共同演进的,随着时代的变 迁,文化和思想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3
求同存异、多元共存
在文化与思想的互动中,应尊重不同文化和思想 的差异,实现多元共存、和谐发展。
05
结论
对文化多样性和思想争论的总结
文化多样性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各种文化在交流和碰撞中相互借鉴、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景观。
思想争论
百家争鸣激发了深入的思想争论和探讨,促进了学术和思想的繁荣,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对未来的展望和预测
持续发展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趋势将在未来继 续发展,文化多样性将更加丰富,思 想争论将更加深入。
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
地域文化
01
不同地区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
地域文化特色。
民族文化
02
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丰富
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社会阶层文化
03
不同社会阶层有着不同的文化追求和价值观,形成了多样化的
社会阶层文化。
推动文化、科技、经济等领域的繁荣 和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 竞争力,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 发展。
02
百花齐放
各种文化现象的涌现
01
文学创作
各种题材、风格、流派的文学作 品不断涌现,丰富了文学的多样 性。
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不 断创新,为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 和听觉体验。
文化与思想的相互关系
1 2
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文化与思想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一方面文 化塑造和影响思想,另一方面思想又反过来作用 于文化。
共同发展、共同演进
文化与思想的发展是共同演进的,随着时代的变 迁,文化和思想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3
求同存异、多元共存
在文化与思想的互动中,应尊重不同文化和思想 的差异,实现多元共存、和谐发展。
05
结论
对文化多样性和思想争论的总结
文化多样性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各种文化在交流和碰撞中相互借鉴、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景观。
思想争论
百家争鸣激发了深入的思想争论和探讨,促进了学术和思想的繁荣,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对未来的展望和预测
持续发展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趋势将在未来继 续发展,文化多样性将更加丰富,思 想争论将更加深入。
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
地域文化
01
不同地区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
地域文化特色。
民族文化
02
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丰富
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社会阶层文化
03
不同社会阶层有着不同的文化追求和价值观,形成了多样化的
社会阶层文化。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18张PPT)

2、表现:文艺再次呈现繁荣景象;科技取得重大发展
有人回忆,“1980年看谢晋导演的电影《天云山传奇》, 内心的震撼是从来没有过的。电影放映的时候,能听到隐 隐的啜泣声,电影结束,剧场里的灯光亮了,满场静寂一 片,人们久久并未起身退场,还呆呆地望着屏幕。那样的 场景,是以后看电影再也没有出现过的。”
第20课
“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课标
了解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背景,知道“双 百”方针的具体内涵;理解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背景: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但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迫切要求发展经济和文化
2、文化领域中某些争论混淆了不同性质的矛盾,挫伤 文艺工作者积极性,不利于文艺发展 3、有必要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优秀文艺作品遭批判 典籍文 物遭破坏(新“焚书坑儒”)
报刊大部分停刊 样板戏一统 天下
清
华
园
大
门
样
被
板
砸
戏
清
华
园
大
门
现 今
出现曲折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使“双百”方针被暂止 •受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革”的影响破坏: (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把学术争论说成阶级斗 争不同的学说观点被看作是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内涵:
“百花齐放” 是指文学艺 术上的不同 形式和风格 的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 是指科学上 不同学派的 自由争论
成就如何
成功召开了关于遗 传学的讨论摩尔根 学派和李森科学派 之争的座谈会
许多新素材、主题 得以开拓,涌现出 大批优秀的现 学术问题政治化 知识分子遭 迫害(右派、反动学术权威)
样板戏经电影、电视、广播反复强制性播放,成为 文革时期贫乏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代名词。巴金在 《随想录》中曾说,他一听到样板戏就心惊肉跳, 成为一种典型的记忆创伤。——百科·样板戏三、文艺的春天
有人回忆,“1980年看谢晋导演的电影《天云山传奇》, 内心的震撼是从来没有过的。电影放映的时候,能听到隐 隐的啜泣声,电影结束,剧场里的灯光亮了,满场静寂一 片,人们久久并未起身退场,还呆呆地望着屏幕。那样的 场景,是以后看电影再也没有出现过的。”
第20课
“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课标
了解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背景,知道“双 百”方针的具体内涵;理解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背景: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但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迫切要求发展经济和文化
2、文化领域中某些争论混淆了不同性质的矛盾,挫伤 文艺工作者积极性,不利于文艺发展 3、有必要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优秀文艺作品遭批判 典籍文 物遭破坏(新“焚书坑儒”)
报刊大部分停刊 样板戏一统 天下
清
华
园
大
门
样
被
板
砸
戏
清
华
园
大
门
现 今
出现曲折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使“双百”方针被暂止 •受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革”的影响破坏: (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把学术争论说成阶级斗 争不同的学说观点被看作是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内涵:
“百花齐放” 是指文学艺 术上的不同 形式和风格 的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 是指科学上 不同学派的 自由争论
成就如何
成功召开了关于遗 传学的讨论摩尔根 学派和李森科学派 之争的座谈会
许多新素材、主题 得以开拓,涌现出 大批优秀的现 学术问题政治化 知识分子遭 迫害(右派、反动学术权威)
样板戏经电影、电视、广播反复强制性播放,成为 文革时期贫乏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代名词。巴金在 《随想录》中曾说,他一听到样板戏就心惊肉跳, 成为一种典型的记忆创伤。——百科·样板戏三、文艺的春天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共23张PPT)

电影:“难忘的1959年”, (2)大大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
1956年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巴金等文艺界著 名人士
电影《五朵金花》剧照
1957年周恩来观看著 名戏剧家梅兰芳演出后, 与演员亲切交谈
话剧《关汉卿》剧照
二、曲折发展——“双百”方针贯彻受挫 1、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的影响 ②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把学术争论说成 阶级斗争.
2.具体表现:
学校全面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1966年废止高考制度;70年代招收 不需要文化考试的“工农兵学员”。
3.影响: 整个民族文化素质下降;中国
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1966年8月19日,破四旧 (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 旧习惯)运动开始以后,一 切外来的和古代的文化都成 为扫荡目标。中学红卫兵 (加上少数大学生)杀向街 头,以打烂一切“四旧”物 品为宗旨,先把北京城内外 砸了个遍,之后又迅速燃遍 全国城乡。
高等学 校
67.4万人
1947年的3.3倍
434所
1947年的1.1倍
中等学 校
1432万人
Hale Waihona Puke 1946年的6.9倍80993所
1949年的14.1倍
小学
11626.9万人
1946年的3.9倍
168100所
1949年的4.9倍
北京工农速成中学学生在学习(1952年)
农民在田间参加扫肓学习(50年代)
百花奖
金鸡奖
金鹰奖
梅 花 奖
百花竞艳 欣欣向荣
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春秋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区别?
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 —-是文化方针 内容侧重学术领域 反映学术民主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是思想解放潮流 内容侧重政治统治思想 反映时代变革,影响深远.
【高中历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ppt1

内容:
四、“双百”方针贯切的情况
(一)、成果:
1、原因: “双百”方针的提出和贯切落实
2、成就: 2019/3/16
3、作用:
成就
科学技术领域: 成功召开了关于遗传学的讨论摩尔 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的座谈会 文 学 领 域: ①许多新素材、主题得以开拓 ②采用多样化的体裁和表现手法 ③涌现出大批优秀的作家与作品
2019/3/16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花争鸣”
2019/3/16
一、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 步确立,但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中国 需要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 3、意识形态领域的某些争论混淆了两类不同 性质的矛盾 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必要调动知识分子 的积极性
2019/3/16
概 括 总 结
“双百方针”的恢复取得的成果:
1.中国文艺争奇斗艳,呈现 出一片繁荣景象; 2.学术、科技领域不断创新 和发展; 3.一度被撤销的社会学、伦理 学等学科相继恢复,并发展了 新的学科; 4.1996年开展至今的“三下乡” 活动将文化、科技、卫生送到 全国农村。
2019/3/16
2019/3/16
二、双百方针的提出
1、1956年,毛泽东在中央 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 提出 过程:
2、毛泽东进一步阐述和强调 这个方针实施的范围和性质 3、中央宣传部长作关于“双 百”方针的报告
2019/3/16
三、“双百”方针的内涵
1、“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 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 展 2、“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不 同学派的自由争论
文革时期
重现春天
1978年
1 .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双百”方针 是在( B ) A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 .“文革”时期 D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人教版必修三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共50张PPT)

---《历史不会忘记》
人教版必修三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课 件(共50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课 件(共50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课 件(共50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课 件(共50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课 件(共50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课 件(共50张PPT)
邓稼先
1958年,接受秘密研制原子 弹的任务,从此隐姓埋名, 不能和外界任何人联系,孜 孜不倦地奋斗了28年,把一 生奉献给了祖国的核事业。 一次原子弹空投爆炸失败, 他抢在众人前面,对原子弹 碎片进行了检验,这次事故 导致邓稼先受到了严重的核 辐射,导致身患直肠癌,于 1986年不幸逝世,终年62岁。 邓稼先为核武器研制事业作 出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 元勋”。
人教版必修三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课 件(共50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课 件(共50张PPT)
年份 我国人口数
1953 5.5亿
“资产阶级反 1956
动学者”
1959
马寅初与《新人口论》书影
错批一个人 误增三亿人
人教版必修三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课 件(共50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课 件(共50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课 件(共50张PPT)
想一想
假如你是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为 了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传递社会正能 量,现在要宣传邓稼先的事迹,你准 备采取哪些举措?
人教版必修三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课 件(共50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课 件(共50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课 件(共50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课 件(共50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课 件(共50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课 件(共50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课 件(共50张PPT)
邓稼先
1958年,接受秘密研制原子 弹的任务,从此隐姓埋名, 不能和外界任何人联系,孜 孜不倦地奋斗了28年,把一 生奉献给了祖国的核事业。 一次原子弹空投爆炸失败, 他抢在众人前面,对原子弹 碎片进行了检验,这次事故 导致邓稼先受到了严重的核 辐射,导致身患直肠癌,于 1986年不幸逝世,终年62岁。 邓稼先为核武器研制事业作 出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 元勋”。
人教版必修三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课 件(共50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课 件(共50张PPT)
年份 我国人口数
1953 5.5亿
“资产阶级反 1956
动学者”
1959
马寅初与《新人口论》书影
错批一个人 误增三亿人
人教版必修三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课 件(共50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课 件(共50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课 件(共50张PPT)
想一想
假如你是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为 了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传递社会正能 量,现在要宣传邓稼先的事迹,你准 备采取哪些举措?
人教版必修三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课 件(共50张PPT)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

知识不平等
由于各个领域的知识差距,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能受到某些领域专业知识的限制。
未来展望
尽管面临局限性和挑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一种开放的态度和文化价值 观,将继续推动中国文化的蓬勃发展和创新。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PPT课件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部中国电影,讲述了在艰难困苦的年代中,艺术 家们勇敢追求真理和自由的故事。本课件将深入探讨该口号的历史背景、含 义、意义以及相关的实践经验。
背景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呼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艰苦困难的时期
含义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代表了开放的态度,鼓励不同观点、意见和创作风格的碰 撞与交流。
历史起源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理念可以追溯到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的口号,并启动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大讨论运动。
重要意义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中国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和广阔的舞台,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文化繁荣。
实践经验
1
激发创新思维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鼓励不同观点的交流,激发了人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促进社会进步
通过不同观点的辩论和交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促进了社会进步和思想解放。
3
提高品质水平
通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个领域的艺术家和学者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知 识,从而提高整体品质水平。
局限性和挑战
思想认同
Hale Waihona Puke 不同思想之间的冲突和分歧可能导致难以达成一致的共识。
权力阻碍
一些官僚机构可能通过审查和限制来阻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实践。
由于各个领域的知识差距,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能受到某些领域专业知识的限制。
未来展望
尽管面临局限性和挑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一种开放的态度和文化价值 观,将继续推动中国文化的蓬勃发展和创新。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PPT课件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部中国电影,讲述了在艰难困苦的年代中,艺术 家们勇敢追求真理和自由的故事。本课件将深入探讨该口号的历史背景、含 义、意义以及相关的实践经验。
背景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呼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艰苦困难的时期
含义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代表了开放的态度,鼓励不同观点、意见和创作风格的碰 撞与交流。
历史起源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理念可以追溯到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的口号,并启动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大讨论运动。
重要意义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中国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和广阔的舞台,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文化繁荣。
实践经验
1
激发创新思维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鼓励不同观点的交流,激发了人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促进社会进步
通过不同观点的辩论和交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促进了社会进步和思想解放。
3
提高品质水平
通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个领域的艺术家和学者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知 识,从而提高整体品质水平。
局限性和挑战
思想认同
Hale Waihona Puke 不同思想之间的冲突和分歧可能导致难以达成一致的共识。
权力阻碍
一些官僚机构可能通过审查和限制来阻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实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29张PPT)

反映时代变革,影响深远.
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分享了建国以 来的文化历程,前一段时间 党和政府也召开了文化发展 会议,要打造一个文化强国。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作为 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对此 你们有何建议?
讨论升华
坚持双百方针 继承传统文化 融入多元世界 走出中国特色 打造文化强国 迈向辉煌明天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方针之被践踏
表现
文化大革命中迫害致死的部分学者专家等
1.邓拓:人民日报总编辑、杂文家 ,1966.5.17 服毒致死 2.吴晗: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 1968.10.11 狱中自杀,死前头发被 拔光 3.范长江:名记者、曾任人民日报社长, 1970.10.23 在河南确山跳井身 亡 4.翦伯赞:历史学家, 1968.12.18 与妻子戴淑婉服安眠药致死 5.上官云珠:著名电影演员, 1968.11.22 病中跳楼身亡 6.容国团:世界乒乓球男单冠军, 1968.6.20 北京龙潭湖畔槐树上吊自杀 7.姜永宁:乒乓球国手, 1968.5.16 在拘留室上吊自杀 8.傅其芳:国家乒乓球队教练, 1968.4.16. 在北京体育馆自缢而死 9.熊十力:国画学大师, 1968.5.24 绝食身亡 10.顾圣婴:著名女钢琴家 ,1969.1.31 与母亲弟弟开煤气全家自杀
课后巩固
“双百”方针提出后,我国的文 艺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 因是什么?由此你有何认识?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精选全文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3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这是1957年周总理观看戏剧《闹天宫》后,怀抱演员小六龄童的留影。那时,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科学文化工作中,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得到贯彻,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呈现出繁荣景象。
这种文艺界的春天是怎样出现的呢?
春天来临——“双百”方针的提出
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为什么要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呢?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材料一: 从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剥削制度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从上面的材料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呢?
学术领域的争论 易于被上升到政 治领域进行讨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材料三: 1956年1月14日至20日,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代表党中央郑重宣布:知识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陆定一在会上说:“学术问题、艺术问题、技术问题应该放手发动党内外知识分子进行讨论,放手让知识分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应该容许不同学派的存在和新的学派的树立,他们之间可以互相批评,但批评时绝不要盖大帽子。”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及目的
背景建设社会主义)
背景二
意识形态领域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易于把学术矛盾上升为政治矛盾)
背景三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的召开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3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这是1957年周总理观看戏剧《闹天宫》后,怀抱演员小六龄童的留影。那时,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科学文化工作中,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得到贯彻,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呈现出繁荣景象。
这种文艺界的春天是怎样出现的呢?
春天来临——“双百”方针的提出
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为什么要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呢?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材料一: 从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剥削制度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从上面的材料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呢?
学术领域的争论 易于被上升到政 治领域进行讨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材料三: 1956年1月14日至20日,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代表党中央郑重宣布:知识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陆定一在会上说:“学术问题、艺术问题、技术问题应该放手发动党内外知识分子进行讨论,放手让知识分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应该容许不同学派的存在和新的学派的树立,他们之间可以互相批评,但批评时绝不要盖大帽子。”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及目的
背景建设社会主义)
背景二
意识形态领域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易于把学术矛盾上升为政治矛盾)
背景三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的召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取威虎山》的杨子荣形象
三.文艺的春天
1、原因:
(1)“文革”结束,纠正“左”倾,总结经验教训. (2)邓小平明确文艺目的,再倡“双百”. (3)20世纪80年代,党中央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二为”方向的提出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 主义服务)
三.文艺的春天
2、表现:
(1)科技取得重大发展
一. “双百”方针的提出
4.影响 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1)、百家争鸣:生物学领域的学派争论
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
中科院和高等教育部主持召开的会议, 各派各抒已见,不扣政治帽子。
(2)、百花齐放:文学艺术领域的成果
①许多新题材、主题得以开拓 ②采用多样化的体裁和表现 手法③涌现出大批优秀的作家与作品(历史剧、话剧、小说)
合作探究
为什么要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结合材料分析
材料一: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剥削制度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就必须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二: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 报告》。指出:知识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知 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社 会主义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知识分子参加。
1956年 文革时期 1978年后
1 .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双百”方针是在
若
》
剧
照
二.曲折的年代
1、原因 :
①.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 ② 政治运动扩大化,特别是文革的到来, 一些学术问题被上升为政治问题,甚至上升 为阶级斗争问题。
根本原因:左倾错误影响
二.曲折的年代
2、表现(百花凋零)
①一些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代表不同阶级利益。 ②一些正确的甚至优秀的作品当作错误的受到批判; (如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来的人》,艾青的诗《蝉的 歌》,昆曲《李慧娘》,电影《北国之春》《早春二 月》) ③许多知识分子受到迫害。一些学有专长、热爱社会 主义祖国的知识分子被错划为右派,受到长期歧视和 压抑。 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⑤树8个样板戏
思考 (1)材料1表明当时中国社会制度发生了什么巨大变化?摆在中国 人民面前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 。 (2)1956年以前意识形态领域的状况是怎样的?在材料2中,周恩 来重点强调了什么? 建国初期,意识形态领域的某些争论被当成政治问题,伤害了知识 分子的积极性。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要让知识分子在社会 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党和政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处理问题
(2)要始终坚持“双百”方针
( 3 ) 要 处 理 好 三 个 科学文艺工作与政治的关系;
关系:
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
(4)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为人民服务,为社 会主义服务。
本课小结
“
双 百
提出
”
方
针 贯彻
活力初现 遭遇挫折 重现春天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八亿人只看八 部戏的局面,以上就是当时被称作样板戏的其中 四部戏剧照。 请问,这种情况是否符合文艺的发展?为什么?
《红灯记》中的李玉和英雄形象 《沙家浜》中的新四军英雄形象
不符合,样板戏实际是强行推行文艺的一言堂,与 “双百方针”的宗旨背道而驰。中国人口众多、地域 广阔,文艺形式多种多样,样板戏无法满足广大人 民的需要。大大束缚了文艺工作者的文艺创作,严 重阻碍了文艺的繁荣发展。
类型
优秀文艺创作 优秀长篇小说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 电影荣誉奖 电视艺术大奖
探究升华
以假这如趋让势你为用根坐据标,图你像认表为示在“党双和百政”府提 出在后发我展国科文学艺文科艺学事的业发过展程趋中势的,经你验会和怎教样训 作是图什?么?
Y(发展状况)
1956
1966
1976
x(t)
“双百”方针的历史经验教训:
(5)借鉴苏联经验教训
2、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 会议上提出。
3、内容
文学艺术上的百花齐放
一个基本性的长期性的方针
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文学艺术不同形式和风格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科学上不同学派自由争论
“双百”方针的内涵 范围: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非其它 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允许范围内 实质: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
你知道当今中国有哪些 大型电影奖项评选吗?
百花奖、金鸡奖、香港金像奖、台湾金马奖 百花奖的设立体现了当时什么科学艺术发展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 20 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与 教训
本课探究:
探究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提出的背景2、“双百方针”的内 容3、影响 探究二:曲折的年代 1、原因2、(表现)百花凋零 探究三:文艺的春天 1、原因2、表现3、经验与教训
老 舍——《茶 馆》 《五朵金花》《女篮五号》 郭沫若——《蔡 文 姬》 《青春之歌》《红 日》 杨 沫——《青春之歌》 《北国江南》 (3)期刊:1956年至1957年出现…的…文艺期刊有18种
话剧《茶馆》
1956年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巴金等文艺界著 名人士
话 剧 茶 馆 剧 照
《
蔡
郭 沫
文 姬
回顾第19课内容列举1978年以来的科技成就
(2)文艺再次呈现繁荣景象;
文学:出现了反映“文革”为主题的“反思文 学”“伤痕文学”; 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等; 设立文学艺术奖项,鼓励文艺事业的发展;
名称 鲁迅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 五个一工程奖 金鸡奖 百花奖 华表奖 金鹰奖 飞天奖
一. “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 景
(1)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开始探索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
要调动一切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必要性
(2)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3)意识形态领域的某些争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4)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的召开(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成 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三.文艺的春天
1、原因:
(1)“文革”结束,纠正“左”倾,总结经验教训. (2)邓小平明确文艺目的,再倡“双百”. (3)20世纪80年代,党中央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二为”方向的提出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 主义服务)
三.文艺的春天
2、表现:
(1)科技取得重大发展
一. “双百”方针的提出
4.影响 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1)、百家争鸣:生物学领域的学派争论
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
中科院和高等教育部主持召开的会议, 各派各抒已见,不扣政治帽子。
(2)、百花齐放:文学艺术领域的成果
①许多新题材、主题得以开拓 ②采用多样化的体裁和表现 手法③涌现出大批优秀的作家与作品(历史剧、话剧、小说)
合作探究
为什么要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结合材料分析
材料一: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剥削制度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就必须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二: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 报告》。指出:知识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知 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社 会主义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知识分子参加。
1956年 文革时期 1978年后
1 .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双百”方针是在
若
》
剧
照
二.曲折的年代
1、原因 :
①.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 ② 政治运动扩大化,特别是文革的到来, 一些学术问题被上升为政治问题,甚至上升 为阶级斗争问题。
根本原因:左倾错误影响
二.曲折的年代
2、表现(百花凋零)
①一些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代表不同阶级利益。 ②一些正确的甚至优秀的作品当作错误的受到批判; (如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来的人》,艾青的诗《蝉的 歌》,昆曲《李慧娘》,电影《北国之春》《早春二 月》) ③许多知识分子受到迫害。一些学有专长、热爱社会 主义祖国的知识分子被错划为右派,受到长期歧视和 压抑。 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⑤树8个样板戏
思考 (1)材料1表明当时中国社会制度发生了什么巨大变化?摆在中国 人民面前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 。 (2)1956年以前意识形态领域的状况是怎样的?在材料2中,周恩 来重点强调了什么? 建国初期,意识形态领域的某些争论被当成政治问题,伤害了知识 分子的积极性。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要让知识分子在社会 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党和政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处理问题
(2)要始终坚持“双百”方针
( 3 ) 要 处 理 好 三 个 科学文艺工作与政治的关系;
关系:
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
(4)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为人民服务,为社 会主义服务。
本课小结
“
双 百
提出
”
方
针 贯彻
活力初现 遭遇挫折 重现春天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八亿人只看八 部戏的局面,以上就是当时被称作样板戏的其中 四部戏剧照。 请问,这种情况是否符合文艺的发展?为什么?
《红灯记》中的李玉和英雄形象 《沙家浜》中的新四军英雄形象
不符合,样板戏实际是强行推行文艺的一言堂,与 “双百方针”的宗旨背道而驰。中国人口众多、地域 广阔,文艺形式多种多样,样板戏无法满足广大人 民的需要。大大束缚了文艺工作者的文艺创作,严 重阻碍了文艺的繁荣发展。
类型
优秀文艺创作 优秀长篇小说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 电影荣誉奖 电视艺术大奖
探究升华
以假这如趋让势你为用根坐据标,图你像认表为示在“党双和百政”府提 出在后发我展国科文学艺文科艺学事的业发过展程趋中势的,经你验会和怎教样训 作是图什?么?
Y(发展状况)
1956
1966
1976
x(t)
“双百”方针的历史经验教训:
(5)借鉴苏联经验教训
2、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 会议上提出。
3、内容
文学艺术上的百花齐放
一个基本性的长期性的方针
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文学艺术不同形式和风格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科学上不同学派自由争论
“双百”方针的内涵 范围: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非其它 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允许范围内 实质: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
你知道当今中国有哪些 大型电影奖项评选吗?
百花奖、金鸡奖、香港金像奖、台湾金马奖 百花奖的设立体现了当时什么科学艺术发展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 20 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与 教训
本课探究:
探究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提出的背景2、“双百方针”的内 容3、影响 探究二:曲折的年代 1、原因2、(表现)百花凋零 探究三:文艺的春天 1、原因2、表现3、经验与教训
老 舍——《茶 馆》 《五朵金花》《女篮五号》 郭沫若——《蔡 文 姬》 《青春之歌》《红 日》 杨 沫——《青春之歌》 《北国江南》 (3)期刊:1956年至1957年出现…的…文艺期刊有18种
话剧《茶馆》
1956年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巴金等文艺界著 名人士
话 剧 茶 馆 剧 照
《
蔡
郭 沫
文 姬
回顾第19课内容列举1978年以来的科技成就
(2)文艺再次呈现繁荣景象;
文学:出现了反映“文革”为主题的“反思文 学”“伤痕文学”; 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等; 设立文学艺术奖项,鼓励文艺事业的发展;
名称 鲁迅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 五个一工程奖 金鸡奖 百花奖 华表奖 金鹰奖 飞天奖
一. “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 景
(1)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开始探索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
要调动一切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必要性
(2)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3)意识形态领域的某些争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4)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的召开(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成 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