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纵菌介绍

合集下载

什么季节才有鸡枞菌吃内容

什么季节才有鸡枞菌吃内容

什么季节才有鸡枞菌吃内容鸡枞菌什么季节才有新鲜的鸡枞菌通常在夏、秋两季才会有,在山地、草坡、田野或林沿地上单生或群生,其假根与地下黑翅土白蚁窝相连。

鸡枞菌是一种白蚁共生的菌类,多分布在我国云南曲靖、四川成都等地。

鸡枞菌一般上市时间5-11月份,7-10月份是云南野生菌成熟、采摘、大量上市的季节,这时候的新鲜鸡枞价格相对便宜稳定。

5-6月份新鲜鸡纵价格相对比较贵。

湖南永州鸡枞菌每年端午节前后15天为高发期,大量野生鸡枞菌生出,主要长于红土丘陵及园区山岭区,除端午节时期外,其它时间不生长。

市场上鸡枞卖200多元一斤“一斤鸡枞可买十多斤猪肉”近日,由于天气原因,中国四大明菌之一的鸡枞菌减产严重,导致其价格飙升。

据了解,鸡枞菌是一种与白蚁共生的菌类,在近年来备受人们追捧的同时,其产量不足,导致价格一路飙升。

鸡纵菌的功效与作用鸡纵菌本身属于诸多菌类中的一种,属于一种蘑菇。

它的营养价值比较丰富,里面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比较高,还有大量的粗纤维和可溶性糖分,摄入体内之后,在补充身体所需要的多种营养成分的同时,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可以加速血液中废物的排除,有降低血压、降低血脂的作用。

而且其中的维生素b族和硒元素比较丰富,能够起到一定的防癌抗癌和降低血糖的功效。

鸡枞菌的5点食用禁忌1、食用鸡枞菌时不宜与酒同食。

因为菌类食物富含多种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会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身体健康出现问题。

2、食用鸡枞菌时不宜与其它菌类同食,这种做法是不妥当的。

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没毒的菌子容易变成有毒的了。

3、感冒或肠胃不佳时,要少食鸡枞菌,否则可能使疾病症状加重。

4、烹调方式应该健康。

饮食不宜过重口味,吃鸡枞菌的时候应尽量避免高油高温过久的方式,以免上火,消化不良不舒服。

另外鸡枞菌的氨基酸很容易被破坏,所以应避免高温烹煮。

5、不宜多吃,要保持营养均衡全面,任何水果都不能过量食用,鸡枞菌又具有一定的寒性,吃多了反而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鸡枞菌人工种植

鸡枞菌人工种植

鸡枞菌人工种植
鸡枞菌又称鸡肉菌,伞把菇,是一种天然绿色的食用菌,野生的鸡枞菌非常的珍贵和稀有,被称为野生食用菌之王。

鸡枞菌的上面形如伞盖,茎直立,整个形状像没有撑开的雨伞,故称为伞把菇。

又因鸡枞菌菌丝细如鸡丝,内部纤维吃起来有鸡肉的鲜香味道,所以叫鸡枞菌。

鸡枞菌可以做菜,炖汤,不但美味,而且营养丰富,富含多糖,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等多种人体需要的物质和微量元素,可以健脾胃,促食欲,为人体补充营养,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鸡枞菌一般是野生食用,人工可以种植鸡枞菌吗?这里就介绍一下人工种植鸡枞菌的方法。

鸡枞菌一般生长在阔叶林的草地里,它有着特殊的生长环境,鸡枞菌必须和一种白蚁巢在一起,然后散布在白蚁巢的附近,一簇一簇的群聚而生,形成共生的菌类。

因此,人工种植鸡枞菌必须营造和它共生的白蚁巢饲养白蚁。

养殖白蚁要开挖建池,为白蚁营造生存的地方。

白蚁巢有很多微生物种群,可以为鸡枞菌提供菌种。

鸡枞菌的育种需要阔叶树木碎屑掺植物的麸皮等物质进行培养菌丝。

菌丝长出后移植到白蚁生长的巢穴旁边,避光均匀分布用植物碎屑覆盖,保持地面微微湿润。

夏季天气温度高,树林草地上湿度也高,白蚁的巢上会长出小小的白球菌,这就是鸡枞菌的子实体。

同时,白蚁巢里的白蚁们也可以从鸡枞菌的子实体获得生存所需的营养以利于白蚁的生长和提高抗病的能力。

鸡枞菌又从白蚁巢周围的菌群获得营养物质促进了鸡枞菌的生长。

5月末到10月份是鸡枞菌生长的时期,菌盖未完全展开前就可以采收了。

1。

鸡枞菌

鸡枞菌

鸡枞菌鸡枞菌[1] Termitornyces albuminosus(Berk)Heim(注:鸡枞菌的“枞”字应该写作“枞”木字旁右边加一个从),现有多种写法:鸡枞菌、鸡纵菌、鸡棕、鸡棕菌、三八菇(遵义)、三大菇(川南)等。

又称伞把菇(云南、贵州、四川)、枞杠菌(川东北)、鸡肉丝菇(台湾、福建)、豆鸡菇、白蚁菰、白蚁伞、黄鸡枞(福建、广东),粤北地区也叫夏至菇或夏至菌,在攀枝花俗称为三堂菌。

四大名菌之一,在食用野生菌中为珍品。

鸡枞菌肉厚肥硕,质细丝白,味道鲜甜香脆。

含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蛋白质、脂肪,还含有各种维生素和钙、磷、核黄酸等物质。

鸡枞的吃法很多,可以单料为菜、还能与蔬菜、鱼肉及各种山珍海味搭配,可无论炒、炸、腌、煎、拌、烩、烤、焖,清蒸或做汤,其滋味都很鲜,为菌中之冠。

鸡枞仅西南、东南几省及台湾的一些地区出产。

以贵州产得最多,四川攀西地区6-8月较多野生,云南与贵州交界处偶尔会出现。

《黔书》:“鸡枞,……秋七月生浅草中,初奋地则如笠,渐如盖,移晷纷披如鸡羽,故名鸡,以其从土出,故名㙡。

”鸡枞多产于滇南,鸡㙡一词在《本草纲目》《玉篇》、《正字通》等字典中有均有记载。

参考文献:1、黔南丛书本《黔书》;2、《汉语大字典》第516页;3、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第1731页。

中文学名鸡枞菌拉丁学名Termitornyces albuminosus(Berk)Heim别称伞把菇、鸡肉丝菇、鸡脚蘑菇、蚁棕、斗鸡公等界真菌界门担子菌门亚门伞菌亚门纲伞菌纲亚纲伞菌亚纲目伞菌目科白蘑科属白蚁菌属分布区域我国西南、东南几省及台湾的一些地区英文名Collybia albuminosa1别名鸡枞(发音同棕)菌的别称很多,因地而异,广东称鸡枞,潮汕称鸡肉菇,福建还称鸡脚菇或桐菇,四川称斗鸡菇、伞把菇或斗鸡公,贵州称三八菇、茅草菌、三坛菇、三孢菇,台湾和福建叫鸡肉丝菇。

在日本称白蚁菇和姬白蚁菇。

还有人称:鸡肉菌、鸡㙡花、荔枝菌、六月菌、拆菌、白蚁菌、鸡油菌等。

鸡枞菌种植方法

鸡枞菌种植方法

鸡枞菌种植方法介绍鸡枞菌(学名:Pleurotus eryngii),也被称为杏鲍菇或猴头菇,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食用菌。

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美味可口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

鸡枞菌的种植方法相对简单,适合在家庭或小规模的种植环境中进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鸡枞菌的种植方法及注意事项。

准备工作在种植鸡枞菌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选购菌种: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鸡枞菌菌种。

可以在菌种销售点或者在专业网站购买。

2.培养基质:鸡枞菌适合生长于稻草、麦秆、锯末等废弃物质或有机质,也可混合使用不同的材料。

培养基质需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病菌侵入。

消毒方法可以采用高温蒸汽、草木灰液或石灰浸泡等。

3.种植器材:准备好种植容器,比如塑料袋、木箱或蘑菇袋。

容器要干净、无菌、透气性好。

4.种植环境:鸡枞菌生长适温为18-25摄氏度,相对湿度为70%-80%。

选择合适的种植环境,如温室、菌棚或室内空间。

鸡枞菌种植步骤步骤一:培养基质处理1.将选好的培养基质放入大锅中,加入适量水分,使其湿润并达到适宜的水分含量。

2.利用消毒方法对培养基质进行处理。

可选择高温蒸汽消毒法,将湿润的基质放入蒸锅中蒸煮30-60分钟。

也可以使用草木灰液或石灰浸泡消毒,将基质放入草木灰液或石灰水中浸泡3-5天。

3.处理后的基质取出,晾晒至不滴水为止,以免水分过多影响后期生长。

步骤二:接种菌种1.将菌种取出,用双层无菌手套操作,以防止污染。

2.将菌种均匀撒在处理好的基质上,搅拌均匀,使菌丝与基质充分接触。

3.将接种好的基质装入种植容器中,一般都是使用塑料袋或蘑菇袋。

装好后,表面轻轻按压,以保持均匀的湿度和通气。

步骤三:菌丝培养1.将装有接种好菌种的容器放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保持相对湿度在70%-80%左右。

2.菌丝发芽和生长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时间,一般需约15-20天。

期间要及时观察容器内湿度和通风情况,适时调整。

步骤四:菌柄生长1.菌丝培养期结束后,鸡枞菌将开始生长出子实体,也就是我们常见的菌柄和菌盖。

鸡枞菌

鸡枞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鸡枞菌能健脾和胃,令人食欲大增。 2. 鸡枞菌内含钙、磷、铁、蛋白质等多种营养 成分,是体弱,病后和老年人的佳肴。 3. 鸡枞菌的另一特点是含磷量高,是需要补磷 人士的佳肴。 4. 常食鸡枞菌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抵制癌细 胞,降低血糖。 5. 鸡枞菌有养血润燥功能,对于妇女也很适合。
食用价值
灰褐色鸡枞
奶油色鸡枞 灰白色鸡枞

鸡枞菌 为白蘑科植物鸡枞的子实体 。《黔书》 道:“鸡枞菌,秋七月生浅草中,初奋地则如 笠,渐如盖,移晷纷披如鸡羽,故名鸡,以其 从土出,故名枞。”肉厚肥硕,质细丝白,味 道鲜甜香脆。含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蛋白质、 脂肪,还含有各种维生素和钙、磷、核黄酸等 物质。鸡枞的吃法很多,可以单料为菜、还能 与蔬菜、鱼肉及各种山珍海味搭配,可无论炒、 炸、腌、煎、拌、烩、烤、焖,清蒸或做汤, 其滋味都很鲜,为菌中之冠。鸡枞仅西南、东 南几省及台湾的一些地区出产。

明代杨慎曾把鸡枞菌比作仙境中的琼汁 玉液,其质地细腻,兼具脆、香、鲜、 甜等风味特色,品尝一次,终生难忘。 鸡枞菌性平味甘,有补益肠胃、疗痔止 血、益胃、清神、治痔等功效。之功效, 可治脾虚纳呆、消化不良、痔疮出血等 症。鸡枞菌色泽洁白,肉质细嫩,清香 四溢,口感清脆,是著名的野生食用菌。





2. 蚁巢是白蚁与鸡枞菌共生理想的生态环境。蚁巢多建于地下 20~100厘米处,体积从0.1~1.0立方米不等,有中央大巢和分散的 卫星巢,之间有蚁道相互连接。蚁群在蚁巢中会长期繁衍答几年至 数十年之久,一蚁巢群白蚁个体可达1,000,000~2×10,000,000 个。 (1)蚁巢内稳定的生态条件适宜于白蚁与鸡枞菌共同生存。 ①稳定的温度、湿度。 ②pH低而且稳定。 ③高浓度的二氧化碳。 (2)雨季来临是鸡枞菌形成子实体的有利条件 每年只有当雨季 来临时,雨水渗入蚁巢周围的土壤,鸡枞菌菌丝体才会向外生长。 3. 蚁巢中的生物群体。白蚁巢中存在着许多微生物种群,除以鸡 枞菌为主要菌物外,还有细菌、青霉、曲霉等十余种。

鸡枞菌种植方法

鸡枞菌种植方法

鸡枞菌种植方法鸡枞菌(学名:Laetiporus sulphureus),又称硫黄菌、硫黄猴头菇,是一种常见的野生真菌,属于多孔菌科。

它的菌盖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状,表面光滑,颜色鲜艳,通常为橙红色或橘黄色。

鸡枞菌的肉质柔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因此备受食用价值的推崇。

如何种植鸡枞菌呢?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鸡枞菌种植方法。

要选择一个适合鸡枞菌生长的环境。

鸡枞菌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通常生长在树木的伤口或腐朽木材上。

因此,我们可以选择种植在林地或者庭院中的树木上。

在选择树木时,最好选择有落叶的树种,如橡树、枫树等。

这是因为这些树种在秋季会大量掉落叶子,为鸡枞菌提供了充足的营养。

接下来,我们需要准备鸡枞菌的菌种。

菌种可以通过购买或者自行制备。

如果购买菌种,可以选择正规的菌种供应商。

如果自行制备菌种,可以从野外采集到鸡枞菌的菌盖或菌丝,并将其培养在适当的培养基上。

制备菌种的过程需要注意卫生,以防止其他细菌或真菌的污染。

然后,我们需要准备种植地。

种植地可以选择树木的伤口或者腐朽木材表面。

在种植前,需要将伤口或腐朽木材表面清理干净,以去除杂质和其他真菌。

清理后,可以用刀片在木材表面切割一些切口,以便鸡枞菌菌丝的侵入。

种植时,可以将鸡枞菌的菌丝均匀地涂抹在木材表面或者切口上。

涂抹时要注意均匀分布,避免过于密集,以免影响菌丝的生长。

涂抹后,可以用保鲜膜或塑料袋将木材包裹起来,以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

种植后的鸡枞菌需要定期浇水,以保持湿润的环境。

同时,也需要注意避免过度浇水,以免导致木材腐烂。

鸡枞菌的生长速度较快,通常在几周到几个月之间就可以开始采摘。

当鸡枞菌的菌盖开始变大并呈现出鲜艳的颜色时,即可进行采摘。

采摘时应使用干净的剪刀或刀具,将菌盖从木材上剪下。

采摘后,可以继续给鸡枞菌浇水,以促进其再次生长。

总结起来,鸡枞菌的种植方法包括选择适宜的生长环境、准备菌种、准备种植地、涂抹菌丝、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定期浇水以及及时采摘。

鸡枞菌的功效与作用-鸡枞菌的种植技术

鸡枞菌的功效与作用-鸡枞菌的种植技术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鸡枞菌的功效与作用-鸡枞菌的种植技术导语:鸡枞菌与大白蚁共生的鸡枞菌是人们的珍希佳肴,是饲养大白蚁的一项重要收入。

每年5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鸡枞菌的生长期,可经常采摘侧枝较大鸡枞菌与大白蚁共生的鸡枞菌是人们的珍希佳肴,是饲养大白蚁的一项重要收入。

每年5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鸡枞菌的生长期,可经常采摘侧枝较大的鸡枞菌。

当菌盖破膜开伞达八成、未展平,盖面有鳞裂但盖边未出现撕裂时,即及时采收。

鸡枞菌的功效与作用-鸡枞菌的种植技术鸡枞菌的简介鸡枞菌,现有多种写法:鸡枞菌、鸡纵菌、鸡棕、鸡棕菌、三八菇(遵义)、三大菇(川南)等。

又称伞把菇(云南、贵州、四川)、枞杠菌(川东北)、鸡肉丝菇(台湾、福建)、豆鸡菇、白蚁菰、白蚁散黄鸡枞(福建、广东),粤北地区也叫夏至菇或夏至菌,在攀枝花俗称为三堂菌。

还因发育程度和生长环境的不同,在出售鸡枞菌的市场上,还有许多有趣的叫法。

当地人把菌盖呈白色的叫白皮鸡枞,黄色的叫黄皮鸡枞或反毛鸡枞,带黑色的叫青鸡枞,灰色的称黄草鸡枞?,菌韬开裂、露出白色菌肉的称花皮鸡枞。

鸡枞菌是丛生性菌类,数朵相连着,谓之窝鸡枞,偶尔散生者为散鸡枞。

有时数十朵至数百朵相连,又名火把鸡枞或斗篷鸡枞。

其中,质量最好的是蒜头鸡枞,次为开鸡枞,再次为火把鸡枞。

四大名菌之一,在食用野生菌中为珍品。

鸡枞菌肉厚肥硕,质细丝白,味道鲜甜香脆。

含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蛋白质、脂肪,还含有各种维生素和钙、磷、核黄酸等物质。

鸡枞的吃法很多,可以单料为菜、还能与蔬菜、鱼肉及各种山珍海味搭配,可无论炒、炸、腌、煎、拌、烩、烤、焖,清蒸或做汤,其滋味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鸡枞菌的种植方法与过程

鸡枞菌的种植方法与过程

鸡枞菌的种植方法与过程鸡枞菌(学名:Grifola frondosa),又称舞茸、舞菇、舞台菇等,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珍贵食用菌。

它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种植,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下面将介绍鸡枞菌的种植方法与过程。

一、种植前准备1. 土壤准备: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最好是酸性土壤,pH 值在5.5-6.5之间。

2. 种菌材料准备:采用木屑菌种培养,可以选择柳木屑、杨木屑等木材作为菌种培养基质。

3. 培养菌种: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菌种,可以通过菌种培养瓶、菌种培养袋等方式进行培养。

二、种植过程1. 制备菌种培养基质:将选好的木材切成适当大小,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为24小时以上,使其充分吸水。

2. 培养菌种:将浸泡好的木材放入菌种培养瓶或菌种培养袋中,加入菌种,然后密封好,放置在适宜的温度下(一般为25-30摄氏度),进行培养。

培养时间一般为1-2个月,待菌丝生长茂盛时,即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3. 制备种菌包:将培养好的菌种移入袋装菌种基质中,再加入适量的木屑作为培养基质,将袋子密封好,进行二次培养。

4. 种植培养:将培养好的种菌包放入种植床或种植袋中,注意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一般为20-25摄氏度,相对湿度为80%左右。

同时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5. 管理与维护:定期给种菌包进行喷水,保持适宜的湿度。

同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及时清除病虫害的菌包,以免影响整体生长。

6. 采收与处理:待鸡枞菌子实体长大、丰满时,可进行采收。

采收后,将鸡枞菌进行清洗、晾干,可以进行加工制成各种食品或药材。

三、注意事项1. 温湿度控制:鸡枞菌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25摄氏度,相对湿度为80%左右。

因此,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

2. 病虫害防治:鸡枞菌容易受到蚜虫、蜗牛等害虫的侵害,同时还可能受到霉菌、细菌等病害的影响。

因此,在种植过程中要定期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及时清除受感染的菌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纵菌介绍鸡纵俗名鸡盅,又名白蚁菇,鸡肉丝菇。

菌盖刚出土时呈圆锥形,开展后,中央凸起,表面黄褐色或黑褐色,中央色较深,边缘往往呈放射状裂开。

菌褶白色,煮熟时色微黄,菌肉白色,细嫩肥厚,清蒸,氽汤清香四溢,鲜甜可口,回味无穷,故为古今中外颇受赞誉的珍贵食用菌。

鸡纵营养丰富,据《本草纲目》所载,鸡纵有“益味、清神、治痔”的作用。

鸡纵在中国好几个省都有分布,唯有云南的鸡纵产量大、分布广、品质佳。

鸡纵菌-概况介绍鸡肉丝菇在食用菇类中,算得上是最奇特与神秘者之一,古今中外之学者,前后已投入近百年的时间与精力,期能研究出人工栽培的方法,但迄今却尚无任何结果。

鸡肉丝菇,在云南省民间早已被认为是最上等的山珍野味,一般单生大型者被称之为鸡肉丝菇,群生者被称之为姊妹菇,其实此两者为不同种而已,而大陆诸省一般称之为鸡纵菇,日本则称之为蚁茸,以上各国学者对鸡肉丝菇均极感兴趣,但至目前其出菇条件之有关研究,却均尚未能突破。

据目前所知,食用菇类中有营腐生、寄生与共生等三大类,其中以营共生者在人工栽培上较为困难,但今已逐渐的被克服,并达到部份可以人工栽培生产之程度,一般所谓共生者,是指一种食用菇之菌丝,需与另一种活的植物根部结合一起,营共同生活才能长出菇体者,如松茸、松露等之类。

鸡肉丝菇之共生对象是动物中的白蚁,而却非如一般营共生的植物根部,这是它最奇特与神秘之处,且自试验中发现它甚或与黑柄炭角菌也有相当的关系。

鸡纵菌-分类地位鸡肉丝菇属伞菌目、口磨科、白蚁菌属,本属至目前已有20种以上被菌类学者正式发表过,惟一般常见者有群生种鸡肉丝菇T.albuminosus本省民间有称之为姊妹菇者。

单生粗柄种T.robustus本省民间有称之为大鸡肉丝菇及T.microcarpus小型鸡肉丝菇三种。

鸡纵菌-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大型。

菌盖宽3-23.5cm,幼时圆锥形至钟形并逐渐伸展,顶部显著凸起呈斗笠形,灰褐色或褐色至浅土黄色,长老后辐射状开裂,有时边缘翻起。

菌肉白色,较厚。

菌褶白色至乳白色,长老后带黄色,弯生或近离生,稠密,窄,不等长,边缘波状。

菌柄较粗壮,长3-15cm,粗0.7-2.4cm,白色或同菌盖色,内实,基部膨大具有褐色至黑褐色的细长假根,长可达40cm。

鸡纵菌鸡纵菌鸡纵生长在沙地间的白蚁窝上,大都是三五成群地生长在一起。

鸡纵的菌盖为圆锥形,当伞盖分披时,形似鸡的羽毛,故名鸡纵。

菌盖黑褐或微黄,菌褶稠密、色白、肉厚。

鸡纵分青皮鸡纵菌、黑皮鸡纵菌和蒜头鸡纵菌。

有人从《庄子》的“鸡菌不知晦朔”里,推测早在两千多年前已开始食用鸡纵菌了。

明朝的高宗皇帝朱由校,最嗜鸡纵了。

只因鸡纵娇嫩易变质,采后过夜便香味大减。

为此,正像唐明皇为使杨贵妃能吃到新鲜的南国佳果荔枝,而令沿途驿站快马急递那样,他也每年由驿站用快马急送鸡纵菌到京城。

不知是鸡纵菌稀罕难得,还是高宗皇帝太偏爱此物,以至于连正宫娘娘张皇后也没有分享这一佳肴的福分。

在昆明市北郊的富民县,老百姓采得鸡纵菌后,恐其变质.常常用盐胶制,或熬液为油。

吃过桥米线时,倘若拌上些许辅鸡纵或油鸡纵,别有一番风味。

鸡纵菌-分布范围分布在中国江苏、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浙江等地区。

夏秋季在山地、草坡、田野或林沿地上单生或群生,其假根与地下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formosanus )窝相连。

鸡纵菌-营养成分鸡纵营养丰富,尤其蛋白质的含量较高,蛋白质中含有20多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种类齐全。

中国历代都称赞白蚁鸡纵菌美不绝口,营养丰富。

据分析,每100克鲜鸡纵菌含水92.61%,干物质7.39%。

在干物质中,含粗蛋白34.94%,粗脂肪3.40%,粗纤维13.91%,可溶性糖4.5%,水解糖9.59%,灰分7.73%。

在灰分中氧化钙为20.29%,磷4.62%,铁1.89%,锰0.08%。

还含有麦角留醇和16种氨基酸以及维生素C 。

鸡纵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鸡纵中含有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成分,对降低血糖有明显的效果。

鸡纵菌-常见品种鸡纵菌的名称因地而异,广东称鸡纵,潮汕称鸡肉菇,台湾和福建叫鸡肉丝菇,福建还称鸡脚菇和桐菇,四川称斗鸡菇和伞把菇。

在日本称白蚁菇和姬白蚁菇。

还有人称鸡肉菌、鸡纵花、荔枝菌、六月菌、拆菌、白蚁菌、鸡油菌等。

在明代之前的古籍中名称更多,有鸡菌、鸡傻、鸡宗、鸡纵菜等。

还因发育程度和生长环境的不同,在出售鸡纵菌的市场上,还有许多有趣的叫法。

当地人把菌盖呈白色的叫白皮鸡纵,黄色的叫黄皮鸡纵或反毛鸡,带黑色的叫青鸡纵,灰色的称黄草鸡,菌韬开裂、露出白色菌肉的称花皮鸡组。

鸡纵菌是丛生性菌类,数朵相连着,谓之窝鸡纵,偶尔散生者为散鸡纵。

有时数十朵至数百朵相连,又名火把鸡组或斗篷鸡组。

其中,质量最好的是蒜头鸡组,次为开鸡纵,再次为火把鸡组。

鸡纵菌鸡纵菌鸡纵菌肉细嫩,香味浓郁,味道鲜美,中国人民采食该菌的历史悠久,属著名的野生食用蘑菇之一,畅销于国内外市场,群众根据该菌的颜色和形态等特点,分为黑皮、白皮、黄皮、花皮等许多类型,但是否同属一个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味道以黑皮(青皮)者最好。

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该菌具有“益胃、清神、治痔”等药用功效。

鸡纵菌-如何辨别鸡肉丝菇的性状鸡肉丝菇与一般伞菌目之菇类一样,有菌伞,菌褶,菌柄,菌根等鸡肉丝菇的简易辨识方法1、菇伞形似斗笠:菇伞顶部有显著之凸起,使其整个菇伞呈斗笠状,该中间之凸起即称之为伞尖。

2、伞尖如铁似钢:以手指触压伞尖时,其硬度有若铁器扎手,这是其他菇类所没有的。

鸡肉丝菇依种类不同,其菇伞之大小差异极大,大者直径可达20cm以上,小者不及3cm,而其伞尖均极为坚硬,是其共同之特点。

3、菌褶白色:鸡肉丝菇菌伞表面,有灰、白、米黄等等颜色,而其菌褶初时均为白色,以后渐渐老熟而呈乳白或稍带黄色。

4、菌根一条菌根不分枝,一条直通地下之白蚁巢,此菌根在学术上一般称之为假根。

俱有以上四项特征者,已足以确定为鸡肉丝菇了。

鸡纵菌-成长过程白蚁老巢才会长出鸡肉丝菇自以往之文献及近年笔者的观察,发现鸡肉丝菇均长自白蚁之老巢,其新巢虽也有多量可以分化成为鸡肉丝菇之原基体,但却从未发现其菇体之著生。

经详细多次观察鸡肉丝菇着生处之结果,发现其著生点都是在老巢之上表面,未曾有从老巢之中心,或由老巢之底部穿过其中心而成长者。

当老巢上表面之原基体,得到适合的环境时,即在其巢窝的空间分化而成长,并穿过巢壁与土层而发育成完整的鸡肉丝菇。

鸡肉丝菇在新巢不见出菇之推测鸡肉丝菇在新巢不出菇之现象,过去有学者推测认为是由于新巢之白蚁数量太多,吃尽或破坏了鸡肉丝菇菌丝体之结构,而致无法长出菇来。

近年又有学者,将白蚁巢以120℃高压釜蒸气杀菌后,再行培养鸡肉丝菇菌丝,结果生长良好,但却未能见其长菇。

笔者以另一角度观察认为,其未能长菇之原因,也有可能是由于其菌丝生长尚未达适当成熟之故。

人工栽培之食用菇类中,如草菇,栽下种10天内即开始有菇可以采收,而香鸡纵菌鸡纵菌菇要120天后才有菇体的出现,又如金福菇更需长达180天后才有正常菇体之生产,若予提早处理出菇,一般是不会有结果的,有时即使是出现了原基体,甚而分化成小菇体,但在数天后便告死亡,或只能形成无经济价值之畸形菇而已。

鸡肉丝菇之菌丝,在蚁巢中应需多少时间才能正常出菇,有待学者的考证,以期能作为今后人工栽培研究之重要参考。

形成坚硬的尖钻体窜出深土而成长根据实际调查发现,白蚁在土表以下0.1-1公尺处,均有其筑巢之踪迹,而鸡肉丝菇自白蚁巢长出时,大致都会先形成一个前尖后大之尖钻体,该体之先端均极为坚硬,因之得以窜出那厚厚的土层,此一坚硬尖钻体的先端,即为以后形成鸡肉丝菇之伞尖部份,而其后部所延长者则成为鸡肉丝菇之假根。

当此尖钻体窜出将达土表之际,随即分化形成鸡肉丝菇的菇伞与菇柄的幼体,并再继续向土面伸展而成为完整的菇体。

尖钻体在向上伸展途中,若遇到石块或其他坚硬之物体时,会很自然的转弯绕过此障碍物,而继续向地表伸展,以完成结菇、开伞、播放孢子之世代任务,这种现象确实令人不得不深深的赞叹,此一大自然的奥妙。

鸡纵菌-采收储存鸡肉丝菇的采收鸡肉丝菇的采收,原则上是愈嫩愈好,亦即在其刚出土至伞缘与菇柄成45度角以内者为佳,而以伞缘平直之前为其最低标准,如菇伞达平直甚至翻转者,已属过老而致口感较差。

在大雷雨后之数日内,最好每天清晨前往可能出菇之处寻找采收,如过了中午之后,往往因气温过高而致菇体很快即行腐烂。

鸡肉丝菇的储存鸡肉丝菇采收后,将其假根一一切除,并洗净菇柄基部的附土,然后以纸张包裹,放入塑胶袋或特百惠保鲜盒,置于12℃之储存库中,可保存良好之鲜度达一周以上。

鸡肉丝菇存于10℃以下者,依温度之下降有渐次被冻伤而影响口味之现象,如温度在14℃以上者,则依温度之上升而有渐次加速腐烂的情形,尤其达30℃以上时,一般在一天内即可使鸡肉丝菇产生腐烂现象。

鸡纵菌-烹调方法干锅鸡纵菌烧肉做法:1、鸡纵菌用温水泡一个小时以上,捞出洗净沥干水份。

2、锅热油,下姜丝、蒜片爆香,入红椒片、鸡纵菌翻炒,加入肉片炒匀,调入盐、生抽、鸡精后加少许高汤移入干锅即可。

鱼腐鸡纵菌做法:1、西兰花一朵切开洗净,直接炒熟或者用水烫熟在盘子里排好围边。

2、鸡纵菌泡水沉淀沙子,把末端的脏东西剪掉,鱼腐也略洗一下。

3、锅里放油爆香姜片,放入蚝油、生抽、糖、水和鸡粉将芡汁煮好,并试味至合适(一定不能过咸,因为其他材料都非常吸味的),再将菌类和鱼腐放鸡纵菌 鸡纵菌干锅鸡纵菌烧肉入煮软。

清蒸阳春鸡肉丝菇备妥一大碗切好之鸡肉丝菇,置于电锅或蒸锅内蒸熟后即可上桌。

本道菜肴食用时,可沾酱油芥末而食之,也可以沾盐水,则其味更鲜。

本道菜在蒸煮时,碗中可以不要加水,其原因是由于菇体在遇热时会自行流出最美味之汁液以供吾人享用。

烧烤鸡肉丝菇取鸡肉丝菇,用清水洗净后,一根根分别置于市售食品用之铝箔纸上,再酌撒一点食盐于该菇体,并个别包妥后置于烤箱或烤炉中烤熟即可,此法烤成之鸡肉丝菇最具原始风味。

如想要有所变化,可在菇体上涂一些牛油,胡椒等等之类的调味品,就可以作出多种口味之食品来。

本道菜肴在食用时,只要将该铝箔纸剥开,即可整根举而咬食之,这种方法在野外烤肉时,最受欢迎,也是最甜美。

如在宴会,这种方式觉得不够文雅,则可先切成小段后再行烧烤之。

鸡肉丝菇汤取高汤或排骨、肉汤之类,置入汤锅三分之一量,以烈火煮开,再置入三分之一该锅量之切妥鸡肉丝菇,随即再开火烧煮之,至该汤中心再度开滚时,随即加入少许食盐调味后即可分装于汤碗上桌。

本道汤肴所用之汤锅大小,依人数或所需量而酌定之。

由于本汤尚保有其原味,所以喝起来不但够味,而且也过隐。

清炒鸡肉丝菇依一般家庭之烹调方式,将肉片用油加盐、佐料等炒熟后,马上在炒锅中投入切妥之鸡肉丝菇,用锅铲拌一拌,随即盖上锅盖片刻,待菜肴中心开滚时,即可起锅上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