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量子点激光器研究进展
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摘要:半导体激光器产生激光的机理,即必须建立特定激光能态间的粒子数反转,并有合适的光学谐振腔。
由于半导体材料物质结构的特异性和其中电子运动的特殊性,一方面产生激光的具体过程有许多特殊之处,另一方面所产生的激光光束也有独特的优势,使其在社会各方面广泛应用。
从同质结到异质结,从信息型到功率型,激光的优越性也愈发明显,光谱范围宽,相干性增强,是半导体激光器开启了激光应用发展的新纪元。
关键词:受激辐射;光场;同质结;异质结;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semiconductor lasers and applications ABSTRACT: The machanism of lasing by semiconductor laser,which requires set up specially designated reverse of beam of particles among energy stages,and appropriate optical syntonic coelenteronAs the specificity of structure from semiconductor and moving electrons.something interesting happens.On the one hand,the specific process in producing lase,on the other hand,the beam of light has unique advantages。
As the reasons above,we can easily found it all quartersof the society.From homojunction to heterojunction,from informatics to power,the advantages of laser are in evidence,the wide spectrum,the semiconductor open the epoch in the process of laser. Key worlds: stimulated radiation; optical field; homojunction; heterojunction; high-power semiconductor laser 0 前言半导体激光器是指以半导体材料为工作物质的激光器,又称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激光器。
Ⅱ - Ⅵ族半导体激光器的新材料——ZnO 量子点

268学苑论衡蓝绿激光器是近年来成为半导体激光器研究的一个重点,在1991年美国的3M 公司率先完成了Ⅱ-Ⅵ族ZnSe 基量子阱激光器77K 脉冲的相关工作,并且在当时引起了世界的瞩目,随后美国的Brown-Purdue 大学联合研究组以及荷兰的Philips 公司通过研究相继完成了激光器的室温连续工作,而Sony 公司在1996年将量子阱设为ZnSe/ZnCdSe,限制层为ZnMgSSe 的Ⅱ-Ⅵ族蓝绿激光器室温连续工作,经过研究结果显示,其寿命高达100h,但是在这一段时间内,其发展与进步并不像预期的那样,发展迅猛,其工作寿命从最初的1h 到最后的100h 花费很长的时间,将近5年,而要想进一步将其寿命提升,具有很大的困难与挑战,究其原因,ZnSe 是一类离子性强共价性弱的晶体,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质地较软,很容易出现损害,在运行受激发射时,如果温度提升,则ZnSe 的缺陷会出现大量增殖等情况[1]。
ZnSe 作为蓝绿激光器的前景受到这类材料的固有缺点的限制。
本文对Ⅱ-Ⅵ族半导体激光器方面的一个新的途径——ZnO 量子点进行研究与分析,现报道如下:1.ZnO 材料的基本特性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宽禁带ZnO 半导体为直接带隙,其束缚激子能达到60mV,其是紫外半导体光电器件,具有较大的潜在价值。
在多年以前,ZnO 体材料在低温条件下已经可以观察到由电子束激发的受激发射,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受激发射的强度便会很快淬灭,而长期以来ZnO 作为光电子材料一直没有被人们所重视,而随着GaN 体系近些年来不断火热,作为GaN 外延层与SiC 衬底间的缓冲层的ZnO 材料,具有以下几种特性:①GaN 和ZnO 具有一致的纤锌矿型晶格结构,其与GaN 的晶格失配未超过2%,其a 轴晶格常数为0.325mm,其c 轴晶格常数为0.527mm。
②ZnO 的迁移率为260cm 2/V ·s,n 型掺杂浓度可以达到1019/cm3,其电学特征良好。
半导体激光器的最新进展及应用现状

半导体激光器的最新进展及应用现状发表时间:2018-11-11T11:02:03.82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8期作者:黄志焕[导读] 摘要: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半导体激光器所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其应用领域的范围已覆盖光电子学的很多方面,半导体激光器已成为光电子学的核心器件之一。
(天津环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300384) 摘要: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半导体激光器所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其应用领域的范围已覆盖光电子学的很多方面,半导体激光器已成为光电子学的核心器件之一。
由于半导体激光器具有体积小、寿命长、电光转换效率高、调制速度快、波长范围宽和易于集成等优点,在光互连、光通信、光存储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半导体激光器;最新进展;应用现状 1半导体激光器研究的意义半导体激光器的研究是我国光电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国家重点提出并且一直在努力寻求新的突破的领域。
就当前半导体激光器研究的意义来看,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与此同时,半导体激光器在各行各业的应用都十分广泛,并且呈现出以每年20%以上的增长速度,比如,军师领域的激光雷达、制导以及医疗、通讯、光盘等都开始应用半导体激光器。
其涉及领域之广,扩展速度之快,应用价值之强,是被广泛认可的。
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半导体激光器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半导体激光器在具体的实践应用当中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不足之处。
因此进行半导体激光器的研究,不短提升半导体激光器的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半导体行业半导体器件是电子电路中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
半导体是人们为了生产生活需要,将两物质按照电学性质进行分类时确定的一个名称。
它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半导体导电性能全是由其原子结构决定的。
以元素半导体硅和锗为例,其原子序列分别是14和32,它们两个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
半导体具有自由电子和空穴两种载流子。
而半导体的性质不同于导体和绝缘体,就是因为半导体拥有的载流子数目不同而载流子是能够运动的荷电粒子。
锑化物中红外半导体激光器研究进展

aj t l r g f ad gp o e od gt t mii ae nt a oe t n r md ir e ad I h d s b a eo n a ,cr s ni o h e so w vl g Crcvr h ete i n a db . n ts uae n b rp n e sn e h l e i — f r n i
相 互 间晶格 能 实现 很 好 的匹 配 , 于形成 低 缺 陷密 el等 人 提 出 j它 的有 源 层 为 多 周 期 的 IAsGa 易 r z , n / 度 的合金 材 料 。Gab IAs S 与 n 为第 二 型破 隙型 能带 ( )bAlb 阱结构 , I S/ S 三 n 如图 2 所示 , 中两 个为 电子 其
Ch n c u 3 0 2; 2Th a g h n Re i n l f e o eAr o e r e p e e ttv r a a g h n1 0 2 eCh n c u g o a Of c f h m r d Fo c sRe r s n ai eBu e u, i t
图1 所示
国休 斯 顿 大 学 的 R. Yag提 出 了基 于 IAsGab Q. n n / s 破 隙 型 量 子 阱 带 间跃 迁 的第 二类 量 子 级联 激 光 器 结 构 。其 能带 结 构原 理如 图 3 所示 。注 入 电子 在 有 源 区发生 从 电子 子 能级 向重 空 穴子 能级 的跃 迁 , 产生 光子 , 光子通 过共振 隧穿 进入 注人 区 , 而在 电 继
结构, 而三 元 、 四元 系材料组 成 的异 质结 可 由组 分调 势 阱 , 为 空穴势 阱 。从 图 中可 以看 到 , 一个 两个 电子 节 转变 为第 一 类 能带 结构 。依 据 Ga b S 这种 能 带结 势 阱 的耦 合导致 了在 电子势 垒处仍 有相 当大 的电子
半导体技术中的量子阱技术

半导体技术中的量子阱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半导体材料作为电子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完善。
其中,量子阱技术的出现,为半导体材料的性能提升和新应用的开发提供了新的可能。
一、量子阱技术的原理量子阱(quantum well)是指在两种不同材料之间形成的一种具有周期性势能的结构,在其中的电子表现出一些奇特的性质。
其原理可简单理解为,其“势垒”与“势峰”之间的能量差约为电子热运动时的能量,而电子在势峰处被限制在一个非常小的区域内,即量子点,形成了类似于能级的状态;这种状态又与周围材料的能带相接口,因此电子行为发生变化。
二、量子阱技术的优势相对于其他半导体材料,量子阱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 调节电子状态:量子阱在不同材料组合下,能够调节电子的状态,改变其带隙大小,从而改变半导体材料在不同波段的光学响应。
2. 减小电子束缚:与传统的材料不同,量子阱内的电子状态可以更容易地在纵向方向移动,有助于提高载流子的迁移率,减小电子束缚。
3. 更高的稳定性:量子阱技术制备的半导体材料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能够在更长时间内保持特定的性能。
三、量子阱技术的应用随着量子阱技术的不断完善,其在以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1. 光电器件制造:量子阱技术可用于制备高效、小型化的光电器件,如激光器、LED等,为信息技术领域提供了更多可能。
2. 太阳能电池:利用量子阱技术制备的太阳能电池,可以提高其性能和效率,降低材料的成本和制备难度。
3. 生物医学:利用半导体材料制备的量子点和量子线,可用于生物医学成像技术中,实现高分辨率、低辐射的成像。
四、量子阱技术的研究进展目前,科学家们正在以各种方式继续研究量子阱技术的优势和应用。
例如:1. 使用先进的制备技术,如分子束外延、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等,制备更高质量、更精细的量子阱材料。
2. 引入新的导电材料、光学材料和化学键合技术,进一步优化量子阱结构和性能。
3. 应用量子场理论、量子力学等理论,实现量子阱结构的理论模拟和模拟计算,为精准设计和优化提供更多思路。
量子点的制备及应用进展

用于激光器 . 发光二极管、 L E D等 。 本文对量子点 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
域及前景进行了初步讨论
2 量 子 点 的光 学 应 用
半 导体 量子点作 为新 型荧光标记物用 于生物医学领域 的研究始
于2 O 世纪7 O 年代末 . 由于量子点具有激发 光谱 宽而连续 、 发射光谱 窄而对 称、 发光效率高 、 光化 学性 能稳定性好 、 不 易发生光漂 白 、 发射 1 . 1 量子点的特性及 优势 量子点的基本特性 有 : 量子尺寸效 应 、 表 面效应 、 量子 限域 效应 、 光颜色与粒径大小关联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 、 基 因组学 、 蛋 白质组学 、 药物筛选 、 生物大分子检测 , 材料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 除此之外 , 量子点具有 一些独特 的光学效应 , 这使 细胞生物学 、 医学等领域 。 得量子点较传统的荧 光染料 用来标记 生物探 针具有 以下优 势 : . 1 半 导 体 量 子 点 在 光 电子 学 方 面 的 应 用 ( 1 ) 量子点具有 宽的激发光谱 范围 , 可 以用波长短 于发 射光 的光 2 由于半 导体量子点可 以通过改变颗粒 尺寸而获得不 同的发射波 激发 . 产生窄而对称的发射光谱 , 避免了相邻 探测 通道之间的干扰 。 ( 2 ) 量子点可 以“ 调色” , 即通过 调节 同一组 分粒径 的大小 或改变 长和 电子亲 和势 . 与其 他有机/ 聚合物 电致发 光材料 相比 , 半 导体量子 量子点的组成 . 使 其荧 光发射波长覆盖整个可见光 区。 尺寸越小 , 发射 点 的发射光谱 较窄 ,因此将 发光性能优异 的半 导体量子点 材料与有 机/ 聚合 物发光材料复合用于 电致发光器件 . 来 获得高色纯度 、 窄谱带 光的波长越小 。 ( 3 ) 量子点的稳定性 好 , 抗漂 白能力强 , 荧 光强度强 , 具 有较高 的 以及 在可见光范围 内发光 峰连续可调 的系列 电致发光器件 是一项非 发光效率。半 导体量子点的表面上包 覆一层 其他 的无机材料 , 可 以对 常有意义 的工作 . 使其在光电子器件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 . 2 半导体量子点在生物研究方面的应用 核心进行保护和提高发光效 率 , 从 而进 一步提 高光稳 定性 。正是 由于 2 量子点具 有以上 特性使 其在生 物识别及检测 中具有 潜在 的应用前景 , 半导体量子点可 以与生物大分子相偶联进 而应 用于活细胞体系 , 较窄 的发射光 有望成为一类新 型的生化探针 和传感 器的能量供体 , 因此备受关注 。 其在生物学领域 的应用获得 了多项有意义的研究成就 。 谱允许 半导体量子点在活 细胞体 内和表 面上 进行多个 目 标 的同时成 1 . 2 量子点的制备方 法 这就为基于多个分子标记的恶性肿瘤的初 步探测和确认提供 了可 根据原料 的不 同分 为无 机合成路线 和金属一 有机物合 成路 线 , 两 像 . 能性 用量子点进行多色成像 , 可以减少分析时间和增加可 以检测 的 种合成方法各有利弊 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意义。 ( 1 ) 金属一 有 机相合成 : 主要采 用有机金属 法 , 在高沸点 的有机溶 生物标记物 的数 目. 剂中利用 前驱体 热解 制备量 子点, 前驱体在 高温环境 下迅速热解并结 2 . 3 多色实验和诊断方面的应用 成核晶体 缓慢成 长为纳 米晶粒 。通过 配体 的吸附作用 阻碍晶核成长 , 量子点可用于体 内光学性非侵害性成像 。 将半导体量子点应用于 对基 因 并稳定存 在于溶 剂中 该方法 制备 的量子点 具有尺度 范围分布窄 , 荧 芯片上 的生物标记后有望给生物材料的检测带来 突破性进展 . 光量子产率高等优点。 但其成本较高且生物相溶性差 , 量子产率 降低 , 组学 和蛋白质组学 的研究 非常有用 ;量子点 同样可 以应用 于药物筛 选. 达到双高通量药物筛选 。另外半导体量子点还可以应用于溶液矩 甚至发生完全荧 光淬灭现象 。 即将 不同的量子点或量 子点微粒标记在 每一种生物分 子上 , 并置 ( 2 ) 无机合成路线 : 目 前 常用水溶 性硫基 化合 物 , 柠檬酸等做为保 阵 .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的研究进展与应用1.VCSEL的发展历史和优势半导体激光器是信息化社会最具有代表性的关键光电子器件之一,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研究人员在边发射激光器( Edge Emitting Laser,EEL) 的研制过程中遇到了阵列制备工艺复杂、器件测试困难以及输出模式和波长难以控制等问题。
因此,在1977年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教授Klga提出了一种VCSEL的概念,并在1979年采用GaInAsP材料体系在77K温度下首次实现脉冲输出。
VCSEL是一种在与半导体外延片垂直方向上形成光学谐振腔、发出的激光束与衬底表面垂直的半导体激光器结构。
在这样的面发射半导体激光器结构中,光的输出端和器件底端都需要反射镜,而反射镜的高反射率对降低阈值电流密度起着非常巨大的作用。
因此,人们针对高反射率的反射镜进行了各种研究,例如介质膜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 Distributed Bragg Reflectiors,DBR)、半导体DBR、复合反射镜以及金属膜反射镜等。
GaAs材料体系的VCSEL从1983年开始研究到1986年实现低阈值的微腔操作,这期间采用两种不同类型的膜以四分之一波长的厚度交替生长而成的DBR能实现光强反射,反射率达到了99%以上。
到了1988年VCSELs器件采用多层SiO2/TiO2介质膜DBR首次实现了850nm的室温连续激射;然而,虽然数对介质膜DBR即可实现高反射率,但是这种结构不导电且散热性差,为了改进这一状况,1986年年首次实现了AlGaAs/GaAs DBR 的VCSEL器件,由于p型AlAs/Al0.1Ga0.9AS DBR具有较高的势垒电阻,因此该器件只在n 侧使用半导体DBR,而另一侧反射镜采用Au/SiO2镜面组成。
为了改进半导体DBR的势垒电阻问题,许多研究机构进行了报道,其中代表性的器件是采用高浓度Zn 掺杂的AlAs层制备p型DBR;此外,为了避免DBR的高势垒电阻问题,VCSEL器件采用光泵浦方式工作,或者减少一侧DBR的层数和一个外部输出耦合镜相结合,实现连续输出。
半导体光电信息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黟 21 第 卷 3 ( 第 6 0o 7 第期 总 3期) 年
面 层
》 v 0
“ 限 ” 。 摩 尔 定 律 将 受 到 下 述3 面 的 挑 极 方 战 :物 理 方 面 ( 沟 场 效 应 , 绝 缘 氧 化 物 量 短 子 隧 穿 效 应 ,沟 道 掺 杂 原 子 统 计 涨 落 , 功 耗 等 ) ,技 术 方 面 ( 生 电 阻和 电容 ,互 连 延 寄 迟 ,光 刻 技 术 等 ) ,经 济 方 面 ( 造 成 本 昂 制 贵 ,难 以承 受 ) 。 为 克 服 上 述 器 件 物 理 和 互 连 技 术 限 制 , 人 们 一 方 面 正 在 开 发 诸 如 高 K 介 质 、金 属 栅 、 双 栅/ 栅 多栅 器 件 、 应 变 沟 道 和 高 迁 移 率 材 料 ,铜 互 连 技 术 ( 散 阻 挡 扩 层 ) 、低 介 电常 数 材 料 、 多壁 纳 米 碳 管 通 孔 和 三 维 铜 互 连 等 ;另 一 方 面 ,在 电路 设 计 与 制造 方 面 ,采用 硅 基微/ 器 件 混合 电路 、 纳 光 电 混 合 集 成 和 系 统 集 成 芯 片 ( O ) 技 术 SC 等 , 来 进 一 步 提 高 硅 基 I 速 度 和 功 能 。 S C的 然 而 ,虽 然 采 取 上 述 措 施 可 以延 长 摩 尔 定 律 的 寿 命 ,但 硅 微 电子 技 术 最 终 难 以满 足 人 类 对 信 息 量 需 求 的 日益 增 长 。 为此 ,人 们 正在 积 极 探 索 基 于 全 新 原 理 的 材 料 、器 件 和 电路 技 术 ,如 基 于 量 子 力 学 效 应 的纳 米 电子 ( 光 电子 )技 术 、 量 子 信 息 技 术 、光 计 算 技 术 和 分 子 电子 学 技 术 等 。 ( 2)硅 微 电 子 的 可 能 “ 代 ” 技 术 探 讨 替 a 纳 米 电 子 技 术 . 目前 ,虽 然 建 立 在 量 子 力 学 基 础 上 的纳 米 电子 学 工 作 原 理 、工 作 模 式 、采 用 什 么 材 料 体 系 和 工 艺 技 术 等 尚存 争 议 ,但 纳 米 电子 学 仍 是 该 领 域 的研 究 热 点 。虽 然 早 在 l 多年 0 前 就 已研 制 成 功 了单 电 子 器 件 ( 电子 晶体 单 管 和 单 电子 存 储 器 ) , 而 且 按 照 目前 的技 术 水 平 , 制 备 室 温 工 作 的 单 电 子 晶 体 管 器 件 ( E ) 已无 不 可 克 服 的 困难 ;但 是 , 我 们 ST 不 仅 需 要 单 个 器 件 ,还 需 要 超 高密 度 ( 个 每 M U 片 可 集 成 数 量 为 1 1 。 、 功 能 完 P芯 ~ 。 0 0的 全 相 同 的S T 、 低 功 耗 、 运 算 速 度 快 、 能 E) 与硅 工 艺 兼 容 的 技 术 。近 年 来 , 虽 然 基 于 量 子 点 的 自适 应 网络 计 算 机 已取 得 进 展 ,但 要 实 现 单 电子 器 件 的大 规 模 集 成 , 还 有 很 长 的 路 要走 。 不 少 人 认 为 ,碳 纳 米 管 将 成 为 纳 米 电子 学 主 导 材 料 , 然 而 ,研 究 表 明虽 然 碳 纳 米 有 着 很 高 的沟 道 电子 迁 移 率 ,但 它 的 寄 生 效 应 ( 生 电 阻和 电容 等 )使 其 难 以高 频 工 作 , 寄 C e 等 报 导 的 集 成 在 一 个 单 壁 碳 纳 米 管 hn 上 、 包 含 5 M S 转 级 的 环 形 振 荡 器 工 作 个C O 反 频 率 要 比最 新 的C O 慢 1 。 l … !另 外 , M S 0~ 0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