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电压采集装置课程设计(AD转换及编程实现)

单片机电压采集装置课程设计(AD转换及编程实现)
单片机电压采集装置课程设计(AD转换及编程实现)

单片机课程设计

姓名:学号: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题目:单片机电压采集装置

专题: AD转换及编程实现

指导教师:

设计地点:实验楼时间: 20121220

2012 年12月

单片机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年级电科学号学生姓名

任务下达日期:2012年 12 月20 日

设计日期: 2012年12月1日至 2012 年 12月20日

设计题目:单片机电压采集装置

设计专题题目:AD转换及编程实现

设计主要内容和要求:制作单片机电压采集装置

基本要求

1、模拟通道0电压采集功能

在ADC0809的输入0~5V电压,数码管实时显示被测电压值(显示精度0.001V,即显示1位整数,3位小数)。

2、指定通道电压采集功能

通过模式选择按键切换到“指定通道电压采集功能”,利用+/-按键改变通道值,显示同上。

3、8通道自动循环电压采集功能制作单片机电压采集装置

通过模式选择按键切换到“8通道自动循环电压采集功能”,

默认通道切换时间为2秒。

扩展要求

1、超限报警功能

当Vi超出程序预设报警限值时,报警灯以1Hz速度闪烁显示,并显示提示符以区别上限或下限报警。

2、可修改上限和下限报警值的超限报警拨弄能

可随意设置上、下限报警值(步长0.1V,默认下限为0V,上限为5V)。设置时,当下限≥上限(或上限≤下限)时予以提示,并拒绝接受数据。

指导教师签字:

摘要:

此单片机电压采集装置使用AT89S52芯片和ADC0809芯片进行电压采集,实现AD转换的基本功能。,键盘电路和8个LED数码显示电路。扩展电路中包含了A/D转换电路,AD转换五种工作模式下对应要实现的功能:即模式0下完成通道0的模拟信号采集;模式1时完成指定模拟通道电压采集,按加、减(K2,K3)按键手动实现模拟通道的切换, 此外,通过内部定时器T1实现报警功能,即超过上限电压4.999V时报警,同时点亮P1.1即L2发光LED小灯,低于下限电压0.000V时也实现报警功能,只是报警的频率改变,同时点亮P1.0即L1发光LED小灯;而模式2完成8通道模拟信号自动循环采集功能,通过加入内部定时器T0中断,从而实现每隔1秒通道值自动加1的功能;进入模式3的时候,需要人为设置报警上限,此程序设定报警上限为4V,而报警上限默认值为3.999V,通过按加、减(K2/K3)按键实现上限加减0.1V;模式4的时候设置报警下限电压,默认报警下限电压为1.999V,本程序中设置的报警下限电压为2V,通过加减(K2/K3)按键实现电压加减0.1V的功能,最终实现电压采集和扩展功能。

关键词:AT89S52芯片、ADC0809芯片

目录

1 绪论 (1)

1.1 系统设计方案 (1)

1.1.1 系统设计原理框图 (1)

2 硬件电路设计 (3)

2.1 单片机电路 (2)

2.1.1 单片机最小系统 (2)

2.1.2 显示译码电路 (2)

2.2A/D转换 (5)

2.2.1ADC0809转换原理 (5)

2.2.2AD转换电路 (6)

2.2.3 电路设计 (7)

3 软件设计 (8)

3.1 设计任务 (8)

3.1.1 基本任务 (8)

3.2 程序设计 (8)

3.3.1主程序框图 (8)

3.3.2 AD信号采集 (9)

4 系统调试 (17)

5 总结 (18)

参考文献: (19)

附录一电源印刷电路板布线图 (20)

附录二单片机板电路原理图 (21)

附录三单片机印刷电路板布线图 (22)

附录四元件清单 (24)

1 绪论

1.1系统设计方案

本次实验要求设计电压采集装置,课程设计分设计、制作和调试三个部分。设计选题以单片机为核心,基本内容应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键盘和LED 显示电路,以及设计系统涉及的其他电路。

系统硬件电路由标准电路和自制电路两部分组成。标准电路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8个LED数码管电路和键盘电路,可根据设计需要进行配置选用。自制电路需自行设计焊接,包含标准电路不具备的其他电路。

设计中采用了模数转换器,利用ADC0809型8位MOS型A/D转换器。可实现8路模拟信号的分时采集,片内有8路模拟选通开关,以及相应的通道地址锁存用译码电路,实现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控制部分采用单片机89C52来完成。显示部分利用LED数码管显示模块,来显示采集到的电压分量。

1.2.1系统设计原理框图

2 硬件电路设计

系统硬件电路由标准电路和自制电路两部分组成。标准电路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6个LED数码管电路和键盘电路,可根据设计需要进行配置选用。自制电路需自行设计焊接,包含标准电路不具备的其他电路。

2.1单片机电路

2.1.1单片机最小系统

CPU原理图

该原理图包含单片机以及外部连接译码,锁存电路端口,其中的ALE,REST为高电平时用来启动ADC0809.P0、P2口控制数码输出显示,P3口的P3.3、P3.4、P3.5控制按键,P1.1~P1.3控制通道选择。

晶振采用12MHZ,该频率有利于提高串口的通信可靠性,同时又保证单片机有较高的运行速度。

2.1.2 显示译码电路

LED显示电路可提供8位LED显示;可显示P1(P3)口状态;也可显示输入按键状态

LED显示电路

显示电路采用6位共阳极LED动态扫描显示,CD4511输出所需字形,74LS138选择字位。在动态方式中,逐个地循环地点亮各位显示器。

数码管显示电路

显示译码电路部分由P0口或P2口输出显示。

显示译码器采用CD4511芯片:输入:BCD 输出:七段码

74LS138芯片是用来控制显示时候的字位的,由于单片机的管脚是有限的通过使用138芯片可以避免少使用些单片机的管脚,当输入001时,译码可得10111111:输入:0~7 输出:低电平

2.2 A/D转换

2.2.1 ADC0809转换原理

当单片机端的P3.3接低电平时,可以使两个非门打开

(1)当模拟量送至某一输入通道后,CPU将标识该通道编码的三位地址信号经数据线或地址线输入到ADDC、ADDB、ADDA引脚上。

(2)地址锁存允许ALE锁存地址信号,启动命令START启动A/D转换。

(3)转换开始,EOC变低电平,转换结束,EOC变为高电平。EOC可作为中断请求信号。

(4)转换结束后,可通过执行IN指令,设法在输出允许OE脚上形成一个正脉冲,打开三态缓冲器把转换的结果输入到DB,一次A/D转换便完成。

IN-026

msb2-1

212-220IN-1272-3192-418IN-2282-582-615IN-312-714lsb2-8

17IN-4

2EOC

7IN-53ADD-A 25IN-64ADD-B 24ADD-C 23IN-7

5

ALE

22

ref(-)16ENABLE 9START 6

ref(+)12CLOCK 10IC12ADC0809

12345678J1CON8

VCC

1213

DBNOT2F 7404

1

1

2

2

W

3WR15.1K

VCC

CADP 0.1U

ADCCLK

NEOC

CH0

1

2

3

74LS02A

4

5

6

74LS02B

ADCCS

PD7

PD6CH3CH4CH5CH6CH71

ADCH0D0D1D2D3D4D5D6D7

A0A1A2CH2CH1GND

IN0,通道0

参考电压:5V

转换时钟:

接单片机ALE 输出经分频后得到

启动和地址锁存信号

输出使能信号

通道地址信号

输出数据

/WR /RD

片选信号: P3.3=0

/INT0

CC4060_7 AD_CS 2.2.2 AD 转换电路

2.2.3电路设计

硬件资源分配

数码管显示电路:用 P2 口:bcd 码输出--P2.3~P2.0;字位选择-- cba=P2.6~P2.4 ;小数点-- P2.7

键盘电路: P3口低四位

1号按键P3.0---模式切换

2号按键P3.1---通道、报警限加 3号按键P3.2--通道、报警限减

4号按键P3.3-- 查询法,接收ad 转换状态

(不作为按键使用) 中断法,收ad 结束中断信号 ADC0809电压转换电路控制信号: /wr==p3.6 /rd==p3.7 eoc== p3.3 Cs== p3.5

转换通道选择地址线:CBA ==P1(6-4)

转换结束:EOC =1

3 软件设计

3.1 设计任务

3.1.1 基本任务1、进行电压采集并显示

3.1.2 扩展任务1、指定通道采集

2、循环采集显示,默认每通道显示1秒钟。

3、报警设置报警上限为4V

报警下限为2V

3.2 程序设计

3.2.1 主程序框图

主程序框图

3.3.2AD信号采集程序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zxma P0 //字型码地址,通过P0口送字型码

#define zwma P2 //字位码地址,通过P2口送字位码

sbit l owflag=P1^0; //下限报警LED

sbit h ighflag=P1^1; //上限报警LED

sbit a d_adda=P1^4; //ad0809地址端A,低位

sbit a d_addb=P1^5; //ad0809地址端B,中位

sbit a d_addc=P1^6; //ad0809地址端C,高位

sbit k ey1=P3^0; //按键1

sbit k ey2=P3^1; //按键2

sbit a d_eos=P3^3; //ad0809转换结束标志,1转换完,0正在转换

sbit speeker=P3^4; //蜂鸣器报警

sbit a d_cs=P3^5; //ad0809片选,低电平有效

sbit a d_wr=P3^6; //ad0809写入信号,锁存地址和启动ad

sbit a d_rd=P3^7; //ad0809读出信号,通过P0口读回ad转换结果uchar ad_data; //ad采集数据

uchar pdata ad_start,ad_over; //两个片外地址,用于产生读写信号

uchar ad_td; //ad采集通道

uchar ad_mode; //ad采集模式

uchar key;

uint ad_high=4000; //ad报警上限,设置为4V

uint ad_low=2000; //ad报警下限,设置为2V

uchar tt0=100; //定时1s(10ms,需要100次)

sbit ad_clk=P1^7; //本程序利用P1.7产生方波来给ad0808提供脉冲,/*共阴极数码管字形码,共阳极数码管取反即可*/

uchar code zixing[]={0x3F, 0x06, 0x5B, 0x4F, 0x66, 0x6D, 0x7D, 0x07,

0x7F, 0x6F, 0x77, 0x7C, 0x39, 0x5E, 0x79, 0x71};

/*共阳极数码管字位码,共阴极数码管取反即可*/

uchar code ziwei[]={0x01, 0x02, 0x04, 0x08,0x10, 0x20, 0x40, 0x80};

void timer2int();

void delay(uint i);

void disp(void);

void ad_change(void);

void keyscan(void);

void keyanswer(void);

void alarm();

void timer0int(void);

void timer0chengxu(void);

void timer1int(void);

void timer1chengxu(void);

void main(void)

{

timer0int();

timer1int();

while(1)

{

keyscan();

keyanswer();

ad_change();

disp();

}

}

void keyscan(void)

{

if(!key1)

{

while(!key1)disp();

key=1;F0=1;

}

if(!key2)

{

while(!key2)disp();

key=2;F0=1;

}

if(!key3)

{

while(!key3)disp();

key=3;F0=1;

}

}

void keyanswer(void)

{

if(key==1&F0==1)

{

ad_mode++;

if(ad_mode==5)ad_mode=0;

}

if(ad_mode==0)

{

ad_td=0;

}

if(ad_mode==1)

{

if(key==2&F0==1)

{

ad_td++;

if(ad_td==8)ad_td=0;

}

{

ad_td--;

if(ad_td==255)ad_td=7;

}

}

if(ad_mode==2)TR0=1;

else TR0=0;

if(ad_mode==3)

{

if(key==2&F0==1)

{

ad_high=ad_high+100;

}

if(key==3&F0==1)

{

ad_high=ad_high-100;

}

}

if(ad_mode==4)

{

if(key==2&F0==1)

{

ad_low=ad_low+100;

}

if(key==3&F0==1)

{

ad_low=ad_low-100;

}

}

F0=0;

}

void timer0int(void)

{

TH0=(65536-10000/1)/256;

TL0=(65536-10000/1)%256;

ET0=1;

EA=1;

TR0=0;

}

void timer0chengxu(void) interrupt 1 {

TH0=(65536-10000/1)/256;

TL0=(65536-10000/1)%256;

tt0--;

if (tt0==0)

{

tt0=100;

ad_td++;

if(ad_td==8)ad_td=0;

}

}

void timer1int()

{

TMOD=0x11;

TH1=(65536-500/1)/256;

TL1=(65536-500/1)%256;

ET1=1;

EA=1;

TR1=0;

}

void timer1chengxu() interrupt 3 {

if (ad_dianya

{

lowflag=0;

TH1=(65536-100/1)/256;

TL1=(65536-100/1)%256;

speeker=~speeker;

}

else

{

lowflag=~lowflag;

highflag=0;

TH1=(65536-5000/1)/256;

TL1=(65536-5000/1)%256;

speeker=~speeker;

}

lowflag=1;

highflag=1;

}

void alarm()

{

uint ad_dianya;

// uint speaker;

if (ad_dianya>ad_high|ad_dianya

TR1=1; //开放T1中断

}

else TR1=0; //关闭T1中断

}

void ad_change(void)

{

ad_adda=0;

ad_addb=0;

ad_addc=0;

P1=P1|(ad_td<<4);

ad_start=0x00;

while(ad_eos==1)disp();

ad_data=ad_over;

}

void disp(void)

{ uint ad_dianya;

uchar j,k,l,m;

if(ad_mode==0|ad_mode==1|ad_mode==2)

{

ad_dianya=ad_data*19.60784;

}

if(ad_mode==3)

{

ad_dianya=ad_high;

}

if(ad_mode==4)

{

ad_dianya=ad_low;

}

j=ad_dianya/1000;

k=ad_dianya%1000/100;

l=ad_dianya%100/10;

m=ad_dianya%10;

zwma=~ziwei[0]; zxma=~zixing[ad_mode]; delay(1); zxma=0xFF;

zwma=~ziwei[2]; zxma=~zixing[ad_td]; delay(1); zxma=0xFF;

zwma=~ziwei[4]; zxma=~zixing[j]&0x7f; delay(1); zxma=0xFF;

zwma=~ziwei[5]; zxma=~zixing[k]; delay(1); zxma=0xFF;

zwma=~ziwei[6]; zxma=~zixing[l]; delay(1); zxma=0xFF;

zwma=~ziwei[7]; zxma=~zixing[m]; delay(1); zxma=0xFF;

}

void delay(uint i)

{

unsigned int j,k;

for(j=0;j

for(k=0;k<121;k++);

void timer2int()

{

C_T2=0;

RCAP2H=(65536-100)/256;

RCAP2L=(65536-100)%256;

EA=1;

ET2=1;

TR2=1;

}

void timer2pro(void) interrupt 5 using 0 { TF2=0;

ad_clk=~ad_clk;

}

4 系统调试

硬件焊接分为单片机板和扩展版两部分。在焊接单片机板的时候出现过虚焊和漏焊的现象,再其次就是在焊接扩展板的时候,自己将排阵竟然全部焊接反了,由于自己的疏忽,导致杜邦线无法连接。然后自己又逐一将排阵全部焊接了一遍,再者就是电路板的布局问题,由于自己是第一次走线,导致板子背面的走线很不光滑而且混乱,没有秩序,但最终在自己的努力下实现了功能。

由于自己曾经掌握一些简单的汇编语言,例如VB,C,C++等汇编语言,所以开始的时候总想将汇编语言写成C语言的格式,导致程序频频出现问题。而且由于自己起初对KEIL C软件不是非常了解,所以很多时候出现问题自己不会改写。但最终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之下,悉心学习,耐心请教,通过程序调试各个部分的功能,完成各功能模块,把程序下载到单片机中,最终实现电压采集功能和扩展功能。

参考文献:

[1]胡汉才,《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张迎新,《单片机中级教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3]丁元杰,《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4]孙育才,《MCS-51系列单片微型计算机及其应用》,东南大学出版社

附录一电源印刷电路板布线图

附录二单片机板电路原理图

电压采集电路设计.(DOC)

目录 一、设计目的 ................................................................................................................... - 2 - 二、设计内容 ................................................................................................................... - 2 - 三、整体设计方案设计..................................................................................................... - 2 - 四、设计任务 ................................................................................................................... - 3 - 五、硬件设计及器件的工作方式选择............................................................................... - 3 - 1、硬件系统设计方框图:.................................................................................................- 3 - 2、中断实现:8259A工作方式选择及初始化..................................................................- 4 - 3、定时功能实现:8253的工作方式及初始化................................................................- 4 - 4、数码管显示及ADC的数据传输:8255的工作方式及初始化 ...................................- 5 - 5、模拟电压转换为数字量:ADC0809的初始化.............................................................- 5 - 6、地址编码实现:74LS138及逻辑器件 ..........................................................................- 6 - 7、显示功能:数码管显示.................................................................................................- 6 - 六、软件设计 ..............................................................................................................................- 7 - 1、主程序流程图.................................................................................................................- 7 - 2、中断子程序.....................................................................................................................- 7 - 3、显示子程序.....................................................................................................................- 8 - 4、初始化.............................................................................................................................- 9 - 8295A初始化流程图 ...................................................................................................- 9 - 8253初始化流程图......................................................................................................- 9 - 8255初始化流程图......................................................................................................- 9 - 5、程序清单及说明.......................................................................................................... - 10 - 七、本设计实现功能 ...................................................................................................... - 13 - 八、元件清单 ................................................................................................................. - 14 - 九、所遇问题与小结 ...................................................................................................... - 14 - 1、问题与解决.................................................................................................................. - 14 - 2、小结体会...................................................................................................................... - 15 - 附:系统硬件连线图 ............................................................................................................... - 16 -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所属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同组成员: 完成时间: 2016年1月16日

目录 (1)设计题目名称 (2)设计任务、技术指标和要求 (3)设计方案选择与论证 (4)总体电路的原理和功能框图(方案比较和说明)(5)功能块及单元电路的设计与主要参数计算,元器件选择和电路参数计算的说明等 (6)全部元器件、型号清单 (7)仿真过程波形和结果 (8)PCB底版布线图及说明(选择) (9)课程设计体会和收获

课程题目:波形发生器 一、设计目的 1.掌握运用模数电知识的应用能力 2.提高自身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 二、设计任务、技术指标及要求 1.设计任务 设计制作一台能产生方波、锯齿波、正弦波和三次正弦波的波形发生器。 2.技术指标 ①输出波形频率范围为0.02Hz~20kHz且连续可调; ②正弦波幅值为±10V,失真度小于2%; ③方波幅值为10V; ④锯齿波峰-峰值为20V; ⑤各种波形幅值均连续可调; 3.设计要求 ①设计电路所需的直流电源; ②出集成运放、二极管、电阻、电容、电位器、转换开关等全部元件的清单;

三、设计方案选择与论证 (1)使用NE555芯片构成多谐振荡器,输出方波; (2)从NE555的THR 与THI 端引出信号接上一个比例放大器即可产生锯齿波,同时作为产生正弦波与三次正弦波的输入; (3)让锯齿波通过一个KHz f H 10=的二阶无源低通滤波器,通过滤波产生一次,8KHz 到10KHz 的正弦波; (4)让锯齿波通过一个24KHz~30KHz 的带通滤波器,输出三次正弦波。其中滤出三次谐波的理论依据是,由于锯齿波是一个关于t 的周期函数,并且满足狄利克里条件:在一个周期内具有有限个间断点,且在这些间断点上,函数是有限值;在一个周期内具有有限个极值点绝对可积,则有如下公式(*)成立。称为积分运算()t f 的傅里叶变换 ()()dt e t f w F jwt -∞ ∞ -? = (*) 根据欧拉公式2 cos 000t jw t jw e e t w -+= 就可以将锯齿波中的三次正弦波滤出来。

传感器测量系统的课程设计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基本摘要及要求: 设计一个放大器系统,当传感器电阻值变化±1%时,放大电 路能够产生±6的输出电压。要求偏差为0时输出为0,偏差为1%时输出为6V,偏差为-1%时输出为-6V,误差不超过±2%。 一、电路结构及原理说明: 该电路由四部分组成:基准电压源电路、测量电桥电路、放大电路。 电路框图如下所示: 基准电压源测量电桥放大电路 1.基准电压源:为测量电桥提供一定精度要求的7.0V基准电压,采用5.6V稳压管与同相比例运算电路结合实现。 2.测量电桥电路:当电桥的所有阻值都相同时,输出电压为零。当有一电阻发生变化时将会有电压输出。此电路可以等效为传感器测量电路,测取的温度变化量并将其转化成电压变化。 3.放大电路: 放大电路用于将测温桥输出的微小电压变化(ΔV)放大,使其满足性能要求。放大电路采用两个同相电压跟随器(作为输入缓冲器)与两级放大器组成,其中第一级放大器为差动放大器,第二级放大器为可以方便调节的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二、测量电路和参数计算

1、基准电源电路 基准源输出电压为V+=7V ,稳压管电压为5.6V ,取稳压管的稳定电流为1~1.2mA 。 根据基准源电路有 Vz RJ RJ Vo )1 2 1(1+ = 25.16 .50 .7)121(1==+=RJ RJ Vz Vo 得到: 25.01 2 =RJ RJ 选RJ2=10k Ω,可得RJ1=40k Ω。 由于 JF JF F R R Vz Vo I 6 .50.7-=-= R11 R21 R22 R31 R32 R41 R42 vo vi1 vi2 . . . VS RJ1 RJ2 RJ3 RJ4 RJF DJ1 Vz V+ . . . . R1 R3 R4 R2(1+δ|) Vo . . . . . . . .

八路抢答器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 题目:八路抢答器的设计 学院(系): 专业班级:电子132 学生姓名:学生学号:13446413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2015年6 月22日 2015年7月15日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2 学院电子(怀)132 班同学:

计算机教研室指导教师_

目录 摘要-------------------------------------------------------------------------------------1 1八路抢答器-----------------------------------------------------------------------------------------2 1.1前言------------------------------------------------------------------------------------------------2 1.2八路抢答器功能-----------------------------------------2 2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 2.1系统组成框图--------------------------------------------------------------------------------- 3 2.2系统的工作原理------------------------------------------------------------------------------ 3 3电路设计--------------------------------------------------- 4 3.1方案的选择------------------------------------------------------------------------------------ 4 3.1.1方案一---------------------------------------------------------------------------------------4 3.1.2方案二---------------------------------------------------------------------------------------5 3.1.3方案的选择---------------------------------------------------------------------------------5 3.2单元电路的设计------------------------------------------------------------------------------ 5 3.2.1抢答电路的设计---------------------------------------------------------------------------5 3.2.2定时电路的设计-------------------------------------------------------------------------11 3.2.3触发器电路的设计----------------------------------------------------------------------13 3.2.4多谐振荡器电路的设计----------------------------------------------------------------15 3.2.5秒脉冲产生电路的设计----------------------------------------------------------------16 4性能的测试------------------------------------------------17 5体会与总结------------------------------------------------------------------------------------- 18 参考文献-------------------------------------------------------------------------------------------18 附录:元器件列表----------------------------------------------------------------------------- 19

电动车辆动力电池组电压采集电路设计

电动车辆动力电池组电压采集电路设计 作者:张彩萍, 张承宁, 李军求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100081 刊名: 电气应用 英文刊名:ELECTROTECHNICAL APPLICATION 年,卷(期):2007,26(12) 被引用次数:3次 参考文献(4条) 1.朱正动力电池组分布式管理系统设计及实车试验 2006 2.卢居霄;黄文华;陈全世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多路电压采集电路设计[期刊论文]-电源技术 2006(05) 3.何朝阳;戴君蓄电池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今日电子 2006(10) 4.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2000 本文读者也读过(3条) 1.张彩萍.张承宁.李军求.张玉璞.ZHANG Cai Ping.ZHANG Cheng Ning.LI Jun Qiu.ZHANG Yu Pu电动车用动力电池状态检测与显示系统设计[期刊论文]-电子技术应用2008,34(9) 2.赵慧勇.罗永革.王保华.刘珂路.Zhao Huiyong.Luo Yongge.Wang Baohua.Liu Kelu多路电压采集单元模块仿真设计[期刊论文]-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10,24(2) 3.卢居霄.黄文华.陈全世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多路电压采集电路设计[期刊论文]-电子设计应用2006(5) 引证文献(3条) 1.张彩萍.张承宁.李军求.张玉璞电动车用动力电池状态检测与显示系统设计[期刊论文]-电子技术应用 2008(9) 2.雷晶晶.李秋红.龙泽.王太宏.张金顶锂电池组单体电压精确检测方法[期刊论文]-电源技术 2012(3) 3.雷晶晶.李秋红.陈立宝.张金顶.王太宏动力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电源技术 2010(11)引用本文格式:张彩萍.张承宁.李军求电动车辆动力电池组电压采集电路设计[期刊论文]-电气应用 2007(12)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题目

电子技术(模拟电路部分)课程设计题目 一、课程设计要求 1、一个题目允许两个人选择,共同完成电子作品,但课程设计报告必须各自独立完成。 2、课程设计报告按给定的要求完成,要上交电子文档和打印文稿(A4)。 3、设计好的电子作品必须仿真,仿真通过后,经指导老师检查通过后再进行制作。 4、电子作品检查时间:2010年3月4日,检查通过作品需上交。 4、课程设计报告上交时间:2010年5月20日前。 二、课程设计题目 方向一、波形发生器设计 题目1:设计制作一个产生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函数转换器。 设计任务和要求 ①输出波形频率范围为0.02Hz~20kHz且连续可调; ②正弦波幅值为±2V,; ③方波幅值为2V; ④三角波峰-峰值为2V,占空比可调; ⑤设计电路所需的直流电源可用实验室电源。 题目2:设计制作一个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函数转换器。 设计任务和要求 ①输出波形频率范围为0.02Hz~20kHz且连续可调; ②正弦波幅值为±2V,; ③方波幅值为2V; ④三角波峰-峰值为2V,占空比可调; ⑤设计电路所需的直流电源可用实验室电源。 题目3:设计制作一个产生正弦波-方波-锯齿波函数转换器。 设计任务和要求 ①输出波形频率范围为0.02Hz~20kHz且连续可调; ②正弦波幅值为±2V,; ③方波幅值为2V; ④锯齿波峰-峰值为2V,占空比可调;

⑤设计电路所需的直流电源可用实验室电源。 题目4:设计制作一个方波/三角波/正弦波/锯齿波函数发生器。 设计任务和要求 ①输出波形频率范围为0.02Hz~20kHz且连续可调; ②正弦波幅值为±2V; ③方波幅值为2V,占空比可调; ④三角波峰-峰值为2V; ⑤锯齿波峰-峰值为2V; ⑥设计电路所需的直流电源可用实验室电源。 方向二、集成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题目1:设计制作一串联型连续可调直流稳压正电源电路。 设计任务和要求 ①输出直流电压1.5∽10V可调; ②输出电流I O m=300mA;(有电流扩展功能) ③稳压系数Sr≤0.05; ④具有过流保护功能。 题目2:设计制作一串联型连续可调直流稳压负电源电路。 设计任务和要求 ①输出直流电压1.5∽10V可调; ②输出电流I O m=300mA;(有电流扩展功能) ③稳压系数Sr≤0.05; ④具有过流保护功能。 题目3:设计制作一串联型二路输出直流稳压正电源电路。 设计任务和要求 ①一路输出直流电压12V;另一路输出5-12V连续可调直流稳压电源; ②输出电流I O m=200mA; ③稳压系数Sr≤0.05;

模拟电子课程设计课设传感器测量系统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姓名:院(系):信息系 专业:班级: 课程设计题目:传感器测量系统的设计 课程设计要求:设计一个放大器系统,当电阻值变化±1%时,放大电路能够产生±6V的输出电压。要求偏差为0时输出为0,偏差为1%时输出为6V,偏差为-1%时输出为-1V,误差不超过±2%。 设计任务总述:对设计题目进行分析,根据设计的要求先确定基准电压源:为测量电桥提供一定精度要求的7.0V基准电压,然后修改电路,进行参数计算.,测量当电阻值变化±1%时,放大电路能够产生±6V的输出电压;要求偏差为0时输出为0,偏差为1%时输出为6V,偏差为-1%时输出为-6V,误差不超过±2%;最后电路仿真实验。 工作计划及安排: 熟悉课题要求,查找相关资料;甄选资料的相关内容,初步确定设计方案;寻找参考电路,修改电路,进行参数计算.调试(仿真),如不成功,返回第2步整理数据;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摘要: 设计一个放大器系统,当电阻值变化±2%时,放大电路能 够产生±8V 的输出电压。要求偏差为0时输出为0,偏差为2%时输出为8V ,偏差为-2%时输出为-8V ,误差不超过±5%。 一、电路结构及原理说明: 该电路由四部分组成:基准电压源电路、测量电桥电路、放大电路、电平转移电路。 电路框图如下所示: 1.基准电压源:为测量电桥提供一定精度要求的7.5V 基准电压,采用5.6V 稳压管与同相比例运算电路结合实现。 2.测量电桥电路:当电桥的所有阻值都相同时,输出电压为零。当有一电阻发生变化时将会有电压输出。此电路可以等效为传感器测量电路,测取的温度变化量并将其转化成电压变化。 3.放大电路: 放大电路用于将测温桥输出的微小电压变化(ΔV )放大,使其满足性能要求。放大电路采用两个同相电压跟随器(作为输入缓冲器)与两级放大器组成,其中第一级放大器为差动放大器,第二级放大器为可以方便调节的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4.电平转移电路: 二、测量电路和参数计算 基准电压源 测量电桥 放大电路 电平转移电路

8路数字抢答器课程设计报告

八路抢答器课程设计报告设计课题:数显八路抢答器 专业班级 08电气一班 学生姓名:陈建运 - 学号:06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2010-12 %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2) 摘要 (4) )Abstract (5) 一、实验目的 (6) 二、设计要求与内容 (6) 三、设计及原理 (7) 总体方案设计 (7) 设计思路 (7) 总电路框图 (7) 各模块设计方案及原理说明 (8) \ 抢答电路 (8) 倒计时电路 (12) 四、电路仿真 (14) 抢答电路 (14) 倒计时电路 (17)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20) 六、收获、体会和建议 (22) 附录 (25) > 1.总电路图 (25) 2. 元件引脚图 (26) 3.元器件清单 (28) 主要参考文献 (29) `

¥ 摘要 抢答器作为一种工具,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智力和知识竞赛场合。本设计以八路智力竞赛抢答器为基本概念,从实际应用出发,利用电子设计自动化( EDA)技术,用数字、模拟电子器件设计具有扩充功能的抢答器。该抢答器的设计利用peotul完成了原理图设计和电路仿真,具有数字显示、倒计时显示、编码译码功能,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 电子设计自动化;数字电子技术;抢答器;仿真 Abstract 。 Responder is a tool tha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various intelligence and knowledge competitions occasions. The design to eight-way quiz Responder basic concepts, from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 use of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EDA) technology, with digital, analog electronics design extension of the answering device. The design of the Responder use Multisim11 completed the schematic design and circuit simulation, with digital display, countdown shows, coding and decoding functions, with good results.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目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 1.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机电专业学生一个重要实践环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实用电子产品,巩固加深并运用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 2.经过查资料、选方案、设计电路、撰写设计报告、答辩等,加强在电子技术方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掌握常用模拟电子线路的一般设计方法、设计步骤和设计工具,提高模拟电子线路的设计、制作、调试和测试能力; 3.课程设计是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和培养创新能力,通过熟悉并学会选用电子元器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毕业后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收获: 1.学习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完成指定的设计任务,理论联系实际,实现书本知识到工程实践的过渡; 3.学会设计报告的撰写方法。 三、课程设计教学方式: 以学生独立设计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四、课程设计一般方法 1. 淡化分立电路设计,强调集成电路的应用 一个实用的电子系统通常是由多个单元电路组成的,在进行电子系统设计时,既要考虑总体电路的设计,同时还要考虑各个单元电路的选择、设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连接。由于各种通用、专用的模拟、数字集成电路的出现,所以实现一个电子系统时,根据电子系统框图,多数情况下只有少量的电子电路的参数计算,更多的是系统框图中各部分电子电路要正确采用集成电路芯片来实现。 2. 电子系统内容步骤: 总体方案框图---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电子元件选择---单元电路之间连接---电路搭接调试---电路修改---绘制总体电路---撰写设计报告(课程设计说明书) (1)总体方案框图: 反映设计电路要求,按一定信息流向,由单元电路组成的合理框图。 比如一个函数发生器电路的框图: (2)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电子元件选择: 基本模拟单元电路有:稳压电源电路,信号放大电路,信号产生电路,信号处理 电路(电压比较器,积分电路,微分电路,滤波电路等),集成功放电路等。 基本数字单元电路有:脉冲波形产生与整形电路(包括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施密特触发器),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数据比较器,计数器,寄存器,存储器等。 为了保证单元电路达到设计要求,必须对某些单元电路进行参数计算和电子元件 选择,比如:放大电路中各个电阻值、放大倍数计算;振荡电路中的电阻、电容、振荡频率、振荡幅值的计算;单稳态触发器中的电阻、电容、输出脉冲宽度的计 算等;单元电路中电子元件的工作电压、电流等容量选择。

电压测量装置课程设计

1、 电压测量装置原理及结构图 如图1-1是一个电压测量装置,也是一个反馈控制装置。1 e 是待测量电压,2e 是指示的电压测量值。如果2e 不同于1e ,就产生误差电压12e e e =-,经调制、放大后,驱动两相伺服电动机运转,并带动测量指针移动,直至21e e =。这时指针指示的电压值即是待测量的电压值。 系统由于比较电路、机械调制器、放大器、两相伺服电动机及指针结构组成。首先,考虑负载效应应分别列写各元部件的运动方程并在零初始条件下进行拉什变换,于是有 比较电路 12()()()E s E s E s =- 调制器 ()()U s E s = 放大器 ()()a A U s K E s = 两相伺服电动机 ()m m s M C s s M Ω=-Θ+ ()s M a M C U s = 2()()m m m m m M J s f s s s =Θ+Θ 式中,m M 是电动机转矩;s M 是电动机堵转转矩;()a U s 是控制电压;()m s Θ是电动机角位移;m J 和m f 分别是折算到电动机上的总转动惯量及总粘性摩擦系数。 绳轮传动机构 ()()m L s r s =Θ 式中,r 是绳轮半径;L 是指针位移。 测量电位器 21()()E s K L s = 式中,1K 是电位器传递函数。

图1-1电压测量装置系统结构图 2、 电压测量装置的传递函数 根据系统结构图,可求得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和闭环传递函数分别 为: 开环传递函数 1(1) A m m K K r K G s T s ???=+C(s)(s )=R(s) (2-1)闭环传递函数 1 2 1()A m A m K K r K s T s K K r K s φ???=++??? (2-2) 其中,取放大器的开环增益A K =2,两相伺服电动的开环增益m K =10,绳轮半径r 取0.4,测量电位器的开环增益1K =2.5,m T =1 则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可写为

数字逻辑课程设计十路抢答器

数字逻辑系统 课程设计 项目:十路智力竞赛抢答器 班级: 09电子A班 姓名:刘金梁 学号: 0915211039 题目及要求: 题目4多路智力竞赛抢答器 一、任务 设计一个多路智力竞赛抢答器。 二、设计要求 1、基本要求 <1)设计一个4路<1~4)智力竞赛抢答器,主持人可控制系统的清零和抢答的开始,控制电路可实现最快抢答选手按键抢答的判别和锁定功能,并禁止后续其他选手抢答。<2)抢答选手确定后给出一声音响的提示和选手编号的显示,抢答选手的编号显示保持到系统被清零为止。 2、发挥部分 <1)扩展为10路<1~10)智力竞赛抢答器。 <2)设计抢答最长时间<30秒)限制和倒计时显示。 1)根据题目要求设计系统总框图及总原理图如下:

下面分模块对各个部分进行方案选取和论证: 1.抢答按钮 抢答顾名思义就是要求快速,方便,故选用微动开关,而不选用别扭的拨动开关。 2.译码电路及数码显示 译码电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芯片进行译码,比如74ls148(8-3译码器>,可用两片组合成16-4译码器,选取其中10路。下图为四路采用148进行译码的范例 另一种是利用加二极管防止反向然后直接连接到4511等七段显示译码器如下图

个人认为第二种方法更简单、便捷,故采取第二种。 3.锁存器 锁存器采用74ls74 D触发器,经过4个或门处理 当有按键按下去的时候置高,从而 D 触发器5 端输出为高电平反馈到 4511 的 5 端<使能端),从而实现锁定功能。 4.报警电路

因为要求抢答报警时只能响一声,故用555另配合电阻、电容可形成大约1秒 单稳触发器,因为 低脉冲的时候触发 而按键按下置高, 故需加一反向器, 用或非74ls02也可。 T=RC*ln3=1.1RC,故电阻取10u电阻取100k。 5.减数及译码电路 要产生1hz的秒脉冲,同样选用555定时器,接法如下电路, 故选用电容100u,则计算出=14.3k,选用 R1=4.3K,R2=5K。减计数芯片选用十进制74ls192,接法如下,把秒脉冲输入到底下那片的4脚,计数十次后在13脚会产生一个脉冲,输入到上面那片,而上面那片从3减到0后13脚也产生一个负脉冲输入74ls74的清零端,并使74的输出负端接到计数器的置数端使之一直置数,认为倒计时结束,显示部分仍用4511译码显示 6.主持人开关

三相电信号采集电路设计方案

引言 当前,电力电子装置和非线性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电网中的电压、电流波形发生畸变,电能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和威胁;同时,各种高性能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精密试验仪器、精密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设备等对供电质量敏感的用电设备不断普及对电力系统供电质量 的要求越来越高,电能质量问题成为近年来各个方面关注的焦点,电能质量监测是当前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1],有必要对三相电信号进行高精度采集,便于进一步分析控制,提高电能质量。对电力参数的采样方法主要有两种,即直流采样法和交流采样法。直流采样法采样的是整流变换后的直流量,软件设计简单,计算方便,但测量精度受整流电路的影响,调整困难。交流采样法则是按一定规律对被测信号的瞬时值进行采样,再按一定算法进行数值处理,从而获得被测量,因而较之直流采样法更易获得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测量结果[2]。 三相电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三相电信号采集电路框架 三相电信号采集电路的框架如图1所示。三相电压电流信号经过电压电流互感器转换为较低的电压信号。其中A相的电压信号经过波形调整成为频率与A相电压信号相同的方波信号,用于测量频率。同时将转换后方波频率信号进行频率的整数倍放大作为A/D转换的控

制信号。经过六路互感器降压后,将信号送入AD7656进行A/D转换,转换完的数字信号就可以供于DSP/MCU进行数据分析。 电压电流互感器的选用 电压/电流互感器均采用湖北天瑞电子有限公司TR系列检测用 电压输出型变换器。电压互感器采用检测用电压输出型电压变换器TR1102-1C,如图2为其结构图,规格为300V/7.07V,非线性度比差<+/-0.1%,角差<=+/-5分。电流互感器采用检测用电压输出型电流变换器TR0102-2C,规格为5A/7.07V,非线性度比差<+/-0.1%,角差<=+/-5分。 电源电路 AD7656共有两种模拟信号输入模式,一是模拟输入信号为二倍的参考电压(2.5V)即+/-5V之间,另一种是四倍的参考电压即+/-10V 之间。为提高采样的精度,本电路采用输入信号为+/-10V之间,因此需要+/-10V~+/-16.5V之间电源供电。AD7656同时需要5V的AVCC

电能计量装置设计与现场检查课程设计报告书

电能计量装置设计与现场检查课程设计 目的 :通过对电能计量装置的合理设计与现场检查,可以减少计量差错和用户窃电的可能,对降低供电企业线损,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任务:自行查找有关电能计量装置原理的资料,并查阅其它相关信息,要求分析:电能计量装置的关键元件(流互的型号、接线方式,二次回路连接导线等)的选择与误差分析、对电能计量装置的巡视检查项目及解决措施。 一、计量装置设计 1、计量装置的设置 a) 发电站上网关口计量点一般设在产权分界处,如发电站与电网公司产权分界点在发电站侧的,应在发电站出线侧、发电机升压变高压侧(对三圈变增加中压侧)、启备变高压侧均按贸易结算的要求设置计量点。 b) 局考核所属各供电所供电量的关口点一般设在35kV变电站的主变高压侧;所属各供电所相互间供电量的计量关口点一般设置在产权分界处。 c) 其他贸易结算用计量点,设置在产权分界处。 d)考虑到旁路代供的情况,各关口计量点的旁路也作为关口计量点。 e) 10KV及以上电压供电的用户应配置防窃电高压计量装置,在用电客户配电线路高压计量装置前端T接口装设隔离刀闸,方便外校及处理计量装置的故障。 2、计量方式对于非中性点绝缘系统的关口电能计量装置采用三相四线的计量方式,对于中性点绝缘系统的关口电能计量装置应采用三相三线的计量方式。 3、电能表的配置 a) 同一关口计量点应装设两只相同型号、相同规格、相同等级的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其中一只定义

为主表,一只定义为副表。 b) 安装于局所属变电站电能表应具有供停电时抄表和通信用的辅助电源。 c) 关口计量点应装设能计量正向和反向有功电量以及四象限无功电量的电能表。 d) 电能表的标定电流值应根据电流互感器二次额定电流值进行选择,电能表的标定电流值不得大于电流互感器二次额定电流值。电能表的最大电流值应选择4倍及以上标定电流值。 e) 10kV及以上贸易结算计量点,应配置具有失压报警计时功能的电能表或失压计时仪。 4、互感器的配置 a) 电压互感器选型应满足《电网公司系统主要电气设备选型原则》要求,110kV及以下计量用电压互感器应选用呈容性的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b) 电压互感器二次应有独立的计量专用绕组。根据需要,宜选用具有四个二次绕组的电压互感器,即:计量绕组、测量绕组、保护绕组和剩余绕组。 c) 电压互感器二次额定容量的选择参考下表选择: TV 二次负荷核算值(VA) 0~10 10~20 20~30 30~50 50~70 70VA以上 TV 额定二次负荷取值(VA) 20 30 50 75 100 按1.5倍取对TV二次负荷处于0~10VA较小值时,考虑到选用过小的额定二次容量,不利于保证电压互感器的产品质量,电压互感器计量绕组的额定负荷宜选择20VA。一般情况下,电压互感器的计量、测量和保护绕组的额定负荷均应不大于50VA,如有充分的证据说明所接的负荷超过此值时,可按实际值确定。 d) 互感器在实际负载下的误差不得大于其基本误差限。 e) 对于非中性点绝缘系统的电压互感器,应采用Y0/y0的连接方式。对于中性点绝缘系统的电压互感器,35kV及以上的应采用Y/y 的连接方式;35kV以下的宜采用V/V的连接方式。 f) 贸易结算用

8路抢答器的设计报告(数字电路课程设计)资料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8路智力抢答器 设计与制作 设计要求: 1、可同时供8名选手或8个代表队参加比赛; 2、主持人控制系统的清零(编号显示数码管灭灯)和抢答 的开始; 3、抢答器具有数据锁存和显示的功能; 4、抢答器具有定时抢答的功能,且一次抢答的时间可以由 主持人设定; 5、具有报警功能。 成绩:评阅人: XX科技学院理学院

8路智力抢答器 设计与制作 8路智力抢答器是一种用数字电路技术实现由主持人控制、定时抢答、报警功能的装置。他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抢答。一旦有人抢答,显示器上会同时显示抢答时间和抢答选手号码。当超出规定时间时,即使抢答,不会显示选手号码。 8路智力抢答器包括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电路。通过此次设计与制作,进一步的了解各种在制作中用到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作用及实用方法.且由于8路智力抢答器包括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叙电路.通过它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掌握各种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电路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一、设计要求 (一)设计指标 1、计一个智力竞赛抢答器,可同时供8名选手或8个代表队参加比赛,他们的编号分别是0、1、 2、 3、 4、 5、 6、7,各用一个抢答按钮,按钮的编号与选手的编号相对应,分别是S0——S7。 2、给节目主持人设置一个控制开关,用来控制系统的清零(编号显示数码管灭灯)和抢答的开始。 3、抢答器具有数据锁存和显示的功能。抢答开始后,若有选手按动抢答按钮,编号立即锁存,并在LED数码管行显示出选手的编号,

同时扬声器给出音响提示。此外,要封锁输入电路,禁止其他选手抢答。优先抢答选手的编号一直保持到主持人将系统清零为止。 4、抢答器具有定时抢答的功能,且一次抢答的时间可以由主持人设定(如30s)。当节目主持人启动“开始”键后,要求定时器立即减计时,并用显示器显示,同时扬声器发出短暂的声响。 5、参赛选手在设定的时间内抢答,抢答有效,定时器停止工作,显示器上显示选手的编号和抢答时刻的时间,并保持到主持人将系统清零为止。 6、如果定时抢答的时间已到,却没有选手抢答时,本次抢答无效,系统短暂报警,并封锁输入电路,禁止选手超时后抢答,时间显示器上显示00。 (二)设计要求 1、画出电路原理图(或仿真电路图); 2、元器件及参数选择; 3、电路仿真与调试; (三)制作要求自行装配和调试,并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编写设计报告写出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附上有关资料和图纸,有心得体会。 二、原理框图 抢答器系统原理框图如下所示。它由主体电路和扩展电路两部分组成,主体电路完成基本抢答后,选手按动抢答键时,能显示选手的编号,同时能封锁输入电路,禁止其他选手抢答,扩展电路完成定时

基于DAQmx的模拟电压生成与采集系统设计

基于DAQmx的模拟电压生成与采集系统设计 在Labview中,快速Express VI和底层DAQmx VI都可以实现数据采集。快速VI简单、方便、易用,在实现功能相对单一的数据采集任务时经常选用;然而,底层VI却可以灵活地实现功能比较复杂的数据采集任务。另外,底层VI的执行效率高于快速VI。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选择使用底层VI。基于这一思想,本设计选用底层VI,借助于NI USB6009数据采集卡以及数据采集卡配置软件MAX(Measurement&Automation Explorer),在Labview 中生成并采集电压模拟信号。 一、总体方案设计 本系统前面板的虚拟界面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前面板

1、前面板功能说明与使用方法 (1)系统实现的功能 系统运行状态下,选择好通道,配置相应参数后,按下绿色“启动”按钮,生成的电压波形和采集到的电压波形分别在各自的波形图表中显示出来,生成电压频率由数值显示控件显示,指示灯由红变绿,表示数据生成与采集程序正在运行。按下红色“停止”按钮,波形图表所显示的数据定格,指示灯由绿变红,表示数据生成与采集程序停止运行。再次按下“启动”(或“停止”)按钮,数据生成与采集程序继续(或停止)运行。按下蓝色“退出系统”按钮,整个程序停止运行,“启动”和“停止”不再具有启停功能。 (2)界面的使用方法 第一步,运行程序。 第二步,配置参数。 首先,选择生成电压的输出通道以及采集电压的输入通道。由于采用了NI USB6009数据采集卡,在MAX中创建了相应任务,这里选用USB-6009/ao0和USB-6009/ai0通道。 然后,配置输出电压最大和最小伏值、输出速率与每周期点数。NI USB6009模拟电压的输出伏值是0-5V,最大最小伏值设置时要在这个范围中进行;输出速率配置的是ms数,数值越大,输出波形变化越缓慢;每周期点数越多,生成的波形越平滑,越接近正弦波。 最后配置通道采样数。USB6009支持的采样数为1-1024,超限系统会以对话框的形式报错,并指出原因。 第三步,操作按钮。 按下“启动”按钮,如若配置参数正确,波形图表显示波形,数值显示控件显示显示输出频率。 按下“停止”按钮,同时停止数据的生成与采集。 再次按下“启动”按钮,继续生成和采集数据。 按下“退出系统”按钮,整个程序终止运行。 补充说明,如若在运行状态下修改程序,需要再次“启动”后,方能实现新配置参数下数据的生成与采集;而“启动”按钮在“停止”按钮按下,即“停止”状态下才生效。所以,在启动状态下调整参数配置,需要先转换到停止状态,配置好后,重新转换到启动状态。 另外,也可以在运行程序之前,首先完成参数的配置。 2、程序框图的总体架构 本系统程序框图如图2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