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铁矿

合集下载

山东金乡县羊山铁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山东金乡县羊山铁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石炭系
由砂岩、页岩、石灰岩等组成 ,是主要的含煤、铁、锌等元 素的地层。
二叠系
由砂岩、页岩、石灰岩等组成 ,是重要的含铜、铅、锌等元 素的地层。
区域构造
褶皱构造
区域内发育一系列紧密的褶皱构 造,控制了地层的分布和走向。
断裂构造
区域内有较多的断裂构造,控制 了地下水的流动和矿产的分布。
区域岩浆岩
侵入岩
构造
位于羊山断裂带与鱼台断裂带交汇处
矿体特征
矿体形态
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
矿体规模
长度约2000米,宽度约1000米,厚度10-50米
矿体产状
走向北东,倾向北西
矿石特征
矿物组成
以磁铁矿为主,含量35-40% ,其次为赤铁矿、黄铁矿、菱 铁矿等
化学成分
以Fe为主,含量50-60%,其 次为Si、Al、Ca等
研究方法
通过收集和分析地质资料、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室内测试等方 法,对羊山铁矿床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02
区域地质背景
区域地层
01
Hale Waihona Puke 020304
寒武系
由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 页岩等组成,是主要的含碳、 硅质岩石地层。
奥陶系
主要由石灰岩、泥质灰岩、钙 质页岩等组成,是重要的含镁 、铁、磷等元素的地层。
$item1_c尽管我们已经对羊山 铁矿床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 探讨。
$item1_c尽管我们已经对羊山 铁矿床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 探讨。
尽管我们已经对羊山铁矿床进 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但仍有 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THANK YOU

山东金乡县羊山铁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山东金乡县羊山铁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矿床类型
接触交代型铁矿床
羊山铁矿床属于接触交代型铁矿床,主要形成于中生代,与 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在岩浆岩与围岩的接触带附近,由于岩 浆活动的影响,交代了围岩中的铁元素,形成了铁矿床。
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在沉积过程中,含铁的沉积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了沉积变质 型铁矿床。这种类型的铁矿床在羊山地区也有分布,但规模 相对较小。
山东金乡县羊山铁矿床地质 特征及矿床成因
汇报人: 2023-12-29
目录
• 矿区地质背景 • 矿床地质特征 • 矿床成因分析 • 结论与建议
01
矿区地质背景
区域地质背景
01
位于华北陆块鲁西断隆 区,鲁西南隐伏的济宁 断层北侧
02
区域地层主要为古生界 寒武系、奥陶系和新生 界第四系
03
区域构造以断裂为主, 主要呈北东向和北西向 展布
矿床构造
矿床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次为 层间滑动构造。
断裂构造主要为北东向和北西向 两组断裂,控制着矿体的形态和
分布。
层间滑动构造使矿体产生层间滑 动和扭曲,对矿体的连续性和形
态有一定影响。
03
矿床成因分析
成矿物质来源
岩浆岩
羊山铁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 浆岩,其中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岩浆 岩在熔融和结晶过程中,铁元素被释 放并富集形成铁矿床。
沉积岩
沉积岩中也可能含有一定量的铁元素 ,这些元素在沉积过程中被搬运和富 集,为铁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
矿床形成过程
岩浆活动
在地质历史时期,羊山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岩浆活动,这些岩浆在结晶分异过 程中释放出大量的铁元素,形成了铁矿床。
沉积作用
在岩浆活动后期,羊山地区经历了长期的沉积作用,这些沉积物中可能含有一 定量的铁元素。在沉积过程中,铁元素被搬运和富集,最终形成了铁矿床。

山东东平大高庄铁矿床地质特征

山东东平大高庄铁矿床地质特征

山东东平大高庄铁矿床地质特征大高庄铁矿属”鞍山式”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矿床由3个矿带9个矿体组成,其中Ⅰ-1为主矿体;矿体赋存于泰山岩群山草峪组地层中,岩性为磁铁角闪石英岩,矿床平均品位TFe 30.09%,mFe22.51%。

矿石工业类型为低S、P需选弱磁性贫铁矿石。

矿床属第Ⅱ勘查类型,矿山开采技术条件为II-4型。

标签:铁矿床地质特征东平大高庄0引言大高庄铁矿位于东平县城南10㎞处,行政区划隶属东平县彭集镇管辖,极值地理坐标为:东经116°29′59″~116°30′24″,北纬35°51′54″~35°50′34″,面积1.6404km2。

区内交通便利。

大高庄铁矿已完成详查和开采设计工作,目前正在建井。

1成矿地质背景大高庄铁矿床位于华北陆块(Ⅰ)鲁西隆起(Ⅱ)鲁中隆起区(Ⅲ)东平-蒙山断隆(Ⅳ)东平凸起(Ⅴ)的南部。

区域地层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的鲁西地层分区。

矿床属东平~汶上铁矿带的一部分。

矿区全部为第四系覆盖,一般厚度38~50m。

经钻孔揭示,第四系下主要为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山草峪组含铁变质岩系,区内泰山岩群仅发育山草峪组,岩性以变粒岩为主,次为黑云斜长片麻岩、片岩夹条带、条纹状磁铁角闪石英岩,普遍遭受区域变质作用和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作用,片理、片麻理发育,其走向北西306~331°,倾向南西,倾角70~76°。

为该区铁矿的赋矿层位。

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节理构造在局部地段较发育,以张性节理为主,剪性节理次之。

区内岩浆岩不发育,个别钻孔中可见到少量伟晶岩脉发育,分布在山草峪组地层中。

2矿床地质特征2.1矿床地质特征本矿床矿石工业类型为低S、P需选弱磁性贫铁矿石。

2.4矿体围岩和夹石大高庄铁矿属沉积变质型“鞍山式”铁矿床,矿体围岩岩性较为简单,主要为黑云变粒岩类。

矿体内的夹石主要为条带状含磁铁(石榴、角闪)石英岩、黑云变粒岩等。

山东金岭铁矿详解

山东金岭铁矿详解

总述金岭铁矿是一个采(矿)选(矿)联合的国有中(一)型独立矿山企业,隶属于山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在山东省冶金工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金岭铁矿位于淄博市境内的张店区、临淄区与桓台县交界处,西距济南110公里,东至青岛280公里。

矿区呈西南—北东向条带状展布,西南至北东方向长约20公里, 东南至西北方向宽约7公里,面积约140平方公里。

金岭铁矿矿部坐落在淄博市张店区中埠镇境内,矿属的铁山分矿、选矿厂、机械厂、水泥厂以及其它生产辅助单位、工人新村与主要社区服务单位均设于此地;召口分矿位于矿部的东北方,坐落在淄博市临淄区召口乡境内,距离金岭铁矿矿部约6公里;侯庄分矿位于矿部西北方,坐落在张店区与桓台县交界处的侯庄乡境内,距离金岭铁矿矿部约9.5 公里。

金岭铁矿交通条件优越。

胶济铁路与309国道从矿区南侧通过,济青(济南—青岛)高速公路纵贯矿区东西,东、西两侧分别有辛桓(辛店—桓台)公路和205国道,矿区至淄博火车站15公里,至金岭镇火车站7公里,有铁路支线相通,可直达济南、青岛、烟台、潍坊、滨洲等省内主要城市,贸易往来、交通运输十分方便。

矿区至淄博市政府所在地张店以及矿区内部都有公路相通,交通便利。

区域气候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年内主导风向为南南西和南西。

多年平均气温为12.9℃,历年最高气温为42.1℃,最低气温为–23℃。

1986—2000年,最高气温为40℃,最低气温为–18℃,平均气温13.6℃。

降水多集中于6—9月份,据气象资料显示,1986年以来,年最大降水量为856.2毫米,年最小降水量为250.9毫米,月最大降水量为363.8毫米,月最小降水量为零,历年平均降水量为595.89毫米。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1%,平均蒸发量为2080.46毫米,平均气压为1012.7百帕。

全矿由铁山矿床、北金召矿床、北金召北矿床、侯家庄矿床、王旺庄矿床以及东召口矿床等大小十几个矿床组成,已探明生产矿区铁矿石地质储量5015万吨,其中:工业储量3907万吨,远景储量1108万吨。

山东典型BIF型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山东典型BIF型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2 华北克拉通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分布规律 在前寒武纪,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大多在此年代成矿。在空间
上的分部规律同该地区地壳演化的时间规律紧密相关,矿床由 于不同的时空间因素导致不同的成矿模式差异性明显。
太古代(> 2.5Ga)是华北克拉通沉积变质型铁矿床要的成 矿期,大约 80% 的此类型铁矿资源在这个时期形成 [10]。其特点 是矿床规模较大,类型单一,主要是与海相火山作用关系密切的 阿尔戈马型。古太古代(3.6Ga ~ 3.2Ga),冀东迁安杏山、黄柏 峪等矿床​位于华北古陆核北缘中段,与火山—沉积盆地影响息 息相关。中太古代(3.2Ga ~ 2.8Ga),火山—沉积盆地再一次经 历了大规模的铁矿化。在新太古代(2.8Ga ~ 2.5Ga),中国条带 状铁矿床形成的鼎盛时期 [4],在华北克拉通的北缘、南缘、鲁西、 五台均有分布,几乎遍及整个华北陆块。通过陆陆碰撞和俯冲, 各个陆核(微陆块)聚集成古陆,初始克拉通化。此期间广泛分 布着新太古代绿岩带,赋存着大规模的阿尔戈马型铁矿床 [6]。古 元古代,以及之后的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沉积变质型铁矿的成 矿作用经历了增长期 - 消亡期的全过程。
长角闪岩建造以及黑云变粒岩建造所构成,另磁铁石英岩建造则主要存在于在斜长角闪岩建造中。王埝沟铁矿床含矿地层为泰
山岩群山草峪组,成矿时代为新太古代。
关键词 :山东,前寒武纪,华北克拉通,条带状铁建造
中图分类号 :P61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1-5004(2021)21-0039-2
条带状硅铁建造—BIF 型铁矿床是国内外最重要的铁矿床 类型,资源量和开采量均居世界首位,该类铁矿形成的富矿占世 界富铁矿储量的 70% 左右,占全球铁矿产量的 90% 以上 [1]。

山东省汶上县檀家楼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山东省汶上县檀家楼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3.1 矿体特征
区内 磁 铁 矿 体 全 隐 伏 于 第 四 系 之 下,赋 存 于 泰 山岩 群 山 草 峪 组 变 质 地 层 中,可 划 分 出 磁 铁 矿 带 5 条 。 矿 带 平 行 展 布 ,产 状 大 体 与 区 域 地 层 产 状 一 致 , 总体走向335°~350°左右,倾 向 W,倾 角 较 陡 65°~ 82°,一 般 为 70°左 右 (图 2,表 1)。
Ⅰ号 矿 带 分 布 于 矿 体 西 部,受 断 层 影 响 分 为 南 北两段。 南 段 分 布 于 8 13 线,延 伸 1400 余 米。 控制最宽处 宽 约 90 m。 带 内 圈 定 磁 铁 矿 体 4 条。 北 部 由 10 线 、14 线 控 制 ,延 伸 400m,带 宽 约 40 m, 带内圈定磁铁矿体1条。带内矿体估算铁矿石量占 整 个 矿 床 的 33.79% 。
Ⅱ号矿带受断层影响分为南北两段。南部分布 于8 3线,延伸800 余 米,0 线 最 宽,宽 约 74m,带 内 圈 定 磁 铁 矿 体 4 条 。 北 部 主 要 由 12 线 控 制 ,走 向 控制长度约200m,带宽 约 60m。带 内 矿 体 共 估 算 铁 矿 石 量 占 整 个 矿 床 的 19.01% 。
第 37 卷 第 7 期
山东国土资源
2021 年 7 月
1— 勘 探 线 及 编 号 ;2— 见 矿 钻 孔 及 编 号 ;3— 矿 带 及 编 号 ; 4— 断 层
图2 檀家楼铁矿 300m 中段平面示意图
矿体,矿体特征见表1。其中Ⅰ 2,Ⅰ 4,Ⅳ 4,Ⅳ 6矿 体 为 区 内 主 矿 体,估 算 铁 矿 石 资 源 量 占 矿 床 总 资 源 量 的 46.19% 。
1 成矿地质背景

山东磨山河铁矿矿床地质特征

山东磨山河铁矿矿床地质特征

摘 要
磨 山河 铁 矿 床 为 磁铁 黑 云 片 岩 型 低 品位 磁 铁 矿 床 , 成 因属沉 积变质 型铁矿 床。矿体 以条带状 、 透 镜 状 为
主; 规 模较小 , 厚度 、 品位变化小 , 有 害 成 分 含 量 低 。矿 石 主 要 呈 鳞 片 花 岗 变 晶结 构 或 半 自形 晶 粒 结 构 , 片
中厚层 砂 屑 灰 岩 、 灰绿 色钙质页岩、 含 燧 石 条 带 灰 岩; 馒 头组 灰黄 色灰 泥岩 、 鲕粒 灰岩 、 中厚 层细 砂岩 ;
寒 武 系九龙 群 张夏组 厚层 鲕粒 灰岩 、 藻礁 灰岩 , 崮山 组 灰褐 色 薄层泥 晶灰 岩夹 页岩 ( 图1 ) 。
位于 华北 地 台 (I) 鲁 西 隆起 (Ⅱ) 沂 沭 断裂 带 ( 1 1 I ) 汞丹 山 断 隆 ( I V) 汞 丹 山 凸起 ( V) 的北 段 … 。 区 内
岩浆 岩 和断裂 构 造均 较发 育 , 地 层分 布 广泛 , 其 中太 古宇 泰 山岩群 柳 杭组 为该 区 的含矿 地层 。 1 9 9 4年 山 东 省 地 质 矿 产 勘 查 开 发 局 四 院在 该 地 区开展 了1 : 5 0 0 0 磁法测量 , 圈 定 了一 个 条 带 状 异
土 门群 佟 家庄 组 含 砾 石 英 砂 岩 、 黄绿色 页岩、 粉 砂 岩; 浮 来 山组 灰色 薄一 中厚层 状 粉 砂 岩夹 细 砂 岩及 页岩 ; 石 旺庄组灰 色砂 质 灰 岩 、 泥 质 灰 岩等 ; 寒 武 系 长清群 李 官组灰 绿 色 薄层 细粒 长 石 砂 岩 , 朱 砂洞 组
角 闪岩 、 黑 云片 岩 、 阳起 片 岩及 磁 铁石 英 岩 ; 震旦 系
矿体 北 部 受 断裂 错 动 牵 引影 响 , 走 向 由北 东 向 转 为近南 北 向。

安监总局通报山东潍坊市铁矿透水事故

安监总局通报山东潍坊市铁矿透水事故

安监总局通报山东潍坊市铁矿透水事故7月19日电据安监总局网站消息,日前,山东省潍坊市盘马埠铁矿发生重大透水事故,造成井下当班31名作业人员中有24人被困。

19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对该事故有关情况做出通报。

通报指出,该矿没有按照设计要求对历史上遗留的地表露天采坑进行填平处理,违规向露天采坑内排放尾矿,违规开采保安矿柱,造成保安矿柱远小于设计尺寸,致使保安矿柱冒落,露天采坑中的尾矿和积水溃入井下。

目前,事故救援正在进行,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通报强调,事故暴露出该企业违法组织生产,防治水措施不落实,井下采掘施工承包管理混乱,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等突出问题,同时也暴露出有关地方安全监管部门监督检查不细致,执法不严格等问题。

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类似事故发生,安监总局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提出如下要求:一、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

特别要突出重点地区和重点矿区,对非法盗采、以采代探、以包代管、整合期间违法生产、证照不全或证照过期失效仍违法生产、建设项目未经依法审批擅自投入生产建设,以及不按设计组织生产建设等问题进行全面排查,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

二、立即组织排查治理矿山水害等隐患。

所有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要立即组织力量,对矿山水害隐患进行排查治理。

地下矿山要认真检查各保安矿柱留设的实际情况,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要立即停产;矿井井口标高要高于历史最高洪水位1米以上,达不到要求的,必须以历史最高洪水位为防护标准修筑防洪堤,并在井口筑人工岛;要对采空区及时进行治理或监测,对地表塌陷采取有效的监测监控措施;矿区地面塌陷、裂缝区的周围,要设截水沟或挡水围堤;对废弃的矿井、钻孔,要及时封闭,并在周围挖掘排水沟;凡井下与周边矿井有连通处的,要严格按照“堵疏结合”的原则,及时进行封堵和疏排水。

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留设保安矿柱,并按设计组织生产;露天采坑积水对井下生产有影响的,要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排水措施,防止露天采坑积水涌入井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开采的铁矿,分布在淄博金岭、莱芜和济南三地。

生产矿山有金岭铁矿铁 山和召口矿区(北金召北矿体)、莱芜铁矿马庄矿区、张家洼矿山公司小官庄铁矿、 济南张马屯铁矿、郭店铁矿南顿邱矿区等。

在建矿山有侯家庄、东召口及张家洼铁 矿。

莱芜铁矿马庄矿区1958年6月动工兴建,1962年建成投产。

第一期工程设计开 采+205米、+150米、+100米水平三个开采阶段。

矿山生产能力先后变更三次:1958 年6月,《莱芜铁矿马庄矿区方案设计》规定年产量85万吨,并据此设计开工建设; 1959年2月,修改设计,规定年产量为150万吨;1972年10月,编制了《莱芜铁矿总 体规划》,马庄矿年产量核减为30万吨。

1973年11月-1985年,进行二期延深工程 施工,开拓+50米和0米水平两个开采阶段,接续生产能力仍为30万吨。

金岭铁矿召口矿区(北金召北矿体)于1966年6月开工建设,设计生产能力50万 吨,1972年5月竣工投产。

由于先期投产的-170米水平阶段矿量大幅度减少,只形 成24万吨的采场出矿能力,故于1973年开始第二期工程建设,将开拓水平由-240米 延深到-310米,1977年建成能力30万吨。

同年,东召口矿床与北金召北矿床联合开 拓,进行建设,补充能力15万吨。

莱芜铁矿业庄矿区,1966年5月开工建设,生产能力20万吨,1968年底基本建 成。

在准备投入生产的过程中,因地下涌水量大增,1971年转入治水,将原设计排 水能力0.61万立方米/日,扩大到8.0万立方米/日。

1975年5月9日起疏干放水,持 续230天,总放水量达1646.4万立方米,最大日放水量达10.6万立方米,但地下水 位下降缓慢,矿区观测孔水位最大降73.92米,影响范围近100平方公里,矿区附近 地面发生塌陷26处,自然泉停涌,民井干涸或水位下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 水受到严重影响,同年12月24日,被迫停止疏干放水。

地表还水供水问题也未得到 解决,一直未交付生产,1980年转为缓建。

为回收矿石,1987年起在25米水平以上 采取留护顶矿,隔水采矿试验,年产量4~5万吨。

济南张马屯铁矿,1967年5月开工建设,1977年11月局部投产。

原设计能力50 万吨,因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只在7线以东-240米~-110米矿段局部投产,形 成20万吨的采矿能力。

在小帷幕注浆堵水试验取得成功的条件下,1982年3月15日 开始7线以东的二期延深工程,以接续20万吨的生产能力。

1970年以后开工建设的地下铁矿有莱芜顾家台铁矿、张家洼矿山公司小官庄铁 矿、张家洼铁矿和济南黄台铁矿。

莱芜顾家台铁矿,1970年5月开工建设,设计能力为100万吨。

1980年,贯彻国 民经济调整方针,因基建投资不足、缩短基本建设战线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而 决定缓建。

10年建设施工,共完成井巷工程11789米,并在-150米开拓水平建成中 央变电所和排水泵站,形成地下排水能力12.5万立方米/日。

东区在+70米和+30米 水平的运输大巷已与主提升井贯通,并完成了部分采准工程。

地表治水完成了嘶马 河改道工程1800米。

该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据抽水试验资料预测矿坑涌水量+ 50、-50、 -150、 -250米水平分别为5.3万立方米、6.2万立方米、7.1万立方米、 8万立方米/日。

黄台铁矿于1970年开始筹建并组织施工,1974年11月建成投产,形成能力5万 吨。

因矿区地处省农科院范围,地面环境复杂,经1983年1月5日第30次省长办公会 决定停产。

同年1月17日,(83)鲁冶矿字第3号文件确定移交济钢管理,停止采矿, 闭坑进行钢铁产品深加工。

张家洼矿山公司是1970年经国务院批准,由上海市在山东组建的一座大型铁矿 开采企业。

矿山建设期间的企业名称为冶金工业部张家洼工程指挥部,1984年12月 19日,经冶金工业部批准,更名为冶金工业部张家洼矿山公司。

该公司属小官庄铁 矿,于1970年12月26日破土动工建设,设计能力250万吨,1985年底建成投产。

小 官庄铁矿是全国黑色冶金矿山设计开采最深的大型地下铁矿,主竖井由地表掘至- 520米,井深720米,2号副井由地表掘至 -563 米,井深763米。

正在建设的地下铁矿,有张家洼矿山公司张家洼铁矿和金岭铁矿侯家庄矿区。

张家洼铁矿设计能力65万吨,于1975年5月起开工下掘副井和风井,1978年5月 开掘主提升井。

1982年被冶金工业部列为缓建项目,进行扩大维护施工。

1985年, 山东冶金总公司与张家洼矿山公司协商合资开发,协议由山东冶金总公司投资6000 万元(采矿5000万元,选矿1000万元),由张家洼矿山公司自主经营,续建张家洼铁 矿,建成后产品供山东。

金岭铁矿侯家庄矿区1970年开工建设,1971年底停建,转为地质和水文地质补 充勘探。

1985年重新开工建设,设计能力50万吨,由山东省冶金矿山建设工程处施 工。

露天开采结束转入地下采矿的,有金岭铁矿铁山矿区和莱芜铁矿赵庄矿区。

金岭铁矿铁山矿区露天转地下开采工程,设计采矿能力30万吨,于1960年开始 施工,1965年建成投产。

这是一个露天转入地下开采的过渡工程,一是解决露天坑 最终开采阶段采场排水问题,二是露天圈以外和露天底-45米水平以下矿体进行地 下开采。

同年11月开拓-107米水平,1968年竣工,此后于1972年、1979年分期开拓 延深 -165 米和-285米水平,均为30万吨生产能力的接续工程。

莱芜铁矿赵庄矿区1970年11月26日开始转入地下采矿开拓工程,1976年7月19 日竣工投产,地下开采+100米~+50米水平的矿体,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

在1978 年扩建+50米水仓时揭露涌水点,涌水量超过1.5万立方米/日,矿区西侧的耿公清、 孟公清两村庄出现地面塌陷,便采取堵截涌水点、控制涌水量、超前探水、躲水采 矿措施开采。

到1980年,在第9号盘区发生矿体从上到下纵向裂缝,半个盘区断裂 下沉,若继续开采,井下作业安全及水患均无保证。

1982年3月,山东省冶金工业 厅以(82)鲁冶矿字第13号文件批准淹井闭坑。

(一)开拓方式 地下铁矿开拓方式有竖井开拓、竖井与斜井联合开拓、平硐与竖井联合开拓、 斜井开拓四种。

竖井开拓即主、副井和通风井均采用竖井下掘达到设计开采阶段水平。

适用于 地貌平缓,埋藏较深的矿体。

采用竖井开拓的有张家洼矿山公司小官庄铁矿和张家 洼铁矿、金岭铁矿召口矿区(含北金召北和东召口矿体)、莱芜铁矿业庄矿区和正在 建设中的侯家庄矿区。

竖井与斜井联合开拓即主井为竖井,副井为斜井的开拓方式。

较适宜于矿体距 地表中等以下深度的矿体的地下开采。

济南张马屯铁矿和莱芜铁矿顾家台矿区采用 此方法。

张马屯铁矿主竖井是一个混合井,用以提升矿石、岩石、排水管线设置和 人员升降等,副斜井担负通风和设备材料提运。

平硐与竖井联合开拓适宜于山地和大地标高上、下有可采矿体,且山麓地形较 平缓,大地标高以上的矿体又不适宜露天开采的条件下采用。

莱芜铁矿马庄矿区主 竖井座落在邛山之坡,与+205米水平平硐联络,矿石、岩石和人员均经主竖井升降, 再经+205米水平平硐达地表。

其东副井和西风井为竖井。

斜井开拓适用于埋藏较浅,又不宜露天开采的矿体。

金岭铁矿铁山矿区露天转 地下开采采用此法。

铁山矿区地下开采,在五、六矿体的无矿带上盘,设集中斜井 提运矿石,在矿体下盘岩石中掘两个斜井,分别用以提运岩石和人员。

(二)采矿方法 山东地下铁矿主要采用分段空场采矿法(亦称分段采矿法)、无底柱分段崩落采 矿法和有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三种。

分段空场采矿法这种采矿方法在山东应用较早。

1954年,苏联专家建议金岭铁 矿在铁山矿区三矿体试验分段采矿法,取得成功。

金岭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亦设计 采用此方法回采矿石。

后在金岭铁矿召口矿区、济南张马屯铁矿和郭店铁矿推行。

分段空场采矿法是以矿房中切割井为爆破自由面,在切割平巷钻凿中深炮孔逐次爆 破,拉开切割槽,形成矿房爆破空间,而后,在凿岩分段平巷钻凿扇形布置的中深 炮孔。

分次爆破崩落矿石入底部漏斗或堑沟,直接由装岩机装入矿车由电机车牵引 运出,或由装运横巷以铲运机装运至溜矿井卸矿,再由出矿巷道设置的放矿漏斗放 入矿车,电机车牵引运至主提升井车场。

矿房采后形成空场,在地表允许崩塌的条 件下,采取爆破方法,崩落顶柱和间柱,回收部分矿石,以上盘冒落的岩石充填采 空区。

对地表不允许崩塌或需保护顶板的矿段,则采取废石或尾砂充填采空区。

金 岭铁矿为了减少矿量损失,解决矿柱回采问题,于1983年8月,开始了选矿尾砂胶 结充填采矿工艺的考察和试验工作,1984-1985年底,在召口矿区建成尾砂胶结充 填料制备系统,1986年11月起在井下进行试充,充填体取样试块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可以起到支撑围岩的作用。

此工艺投入生产,可减少矿柱矿量损失,回采率提高到 80%以上。

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1973年,金岭铁矿在铁山矿区回采三、五矿体-105米水 平以上的矿体首先采用此方法。

张家洼矿山公司小官庄铁矿,1981年对东西采区- 250米水平,作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开采设计,1983-1984年,对北部采区进行采 准设计。

此法,分段高度10~13米,凿岩分段进路间距9~10米,上下分段进路呈 菱形布置,在矿体下盘(或上盘),布置出矿运输联络道和溜井联络道,使分段进路 与溜矿井沟通。

采矿时先爆破顶板岩石,形成覆岩下崩矿放矿的条件。

以切割井为 爆破空间,爆破拉槽,使矿体与顶板围岩脱开,形成进路回采的爆破自由面。

矿石 回采在分段进路中钻凿扇形炮孔,按步距爆破、落矿、出矿。

崩落的矿石用铲运机 装运经联络道卸入溜矿井,由阶段出矿巷道的放矿漏斗放入矿车运出。

此方法不留 顶柱,回采顺序按分段自上而下进行,上分段结束,下分段开始。

有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此方法比较适用于开采顶板围岩和矿体比较松软或中等 稳固,地表允许塌陷的矿体。

由莱芜铁矿首创。

莱芜铁矿马庄矿区,60年代以来一 直采用此法,赵庄矿区露天转入地下开采亦采用此种方法。

有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 以下盘脉外天井划分矿房,矿房宽度50~60米,分段高度25~30米,沿矿房宽度每 10米划分回采盘区,在盘区下盘设联络平巷,上盘设回风平巷。

分段底部结构设漏 斗平巷、放矿漏斗、拉底平巷或堑沟、凿岩平巷和矿石溜井等。

在凿岩平巷中钻凿 扇形垂直炮孔,自拉槽小补偿空间微差挤压爆破落矿。

顶板岩石随矿石崩落和放矿 而冒落,充填采空区。

该方法不留顶柱和间柱,盘区依次连续回采。

出矿采用耙矿 机或铲运机,将矿石耙、运至矿石溜井,通过阶段出矿运输平巷运出。

1970年,莱 芜铁矿对该采矿方法的采切工程顺序作了重大改进,采取采切工程与巷道探矿工程 有机结合,利用井、巷探矿工程作采准,在回采工艺顺序上改为先爆破凿岩分段的 矿石,后做高分段底部结构,解决了耙矿巷道等底部结构工程受地压破坏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