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高期望”与“低管教”的分析与思考
对家庭教育六个方面的思考及看法

对家庭教育六个方面的思考及看法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学员刘少廷教育是需要方法和技巧的。
父母既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在此,就小孩子(0-12岁)教育的六个方面的思考和父母该如何作为,提出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高IQ、高EQ、高AQ、高财商:(一)高IQ:就是高智商。
智商包括记忆、语文、数学、表达,逻辑推理等方面。
对0-3岁的婴幼儿来说,主要是指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适应能力和社交行为等五个方面。
父母可如何作为呢?一是做父母的,尽可能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孩子,亲自带他们一起去看、摸索、玩弄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方方面面的东西,介绍给他们听,并适时提问,启发孩子思考、记忆和分辨、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能力。
二是带孩子尽可能地走出去,基本上可以说是走得越远越好,接触社会上的方方面面(负面的现象,暂时还不宜,少涉及为好)。
如接触大自然,去博物馆、图书馆、音乐会等等。
并尽已所能介绍与他们听。
可同孩子一起提前收集、阅读有关资料。
事后,创造条件让孩子讲述有关情况。
三是给孩子充分地自由,让他们去探索一切他们所喜欢的、感兴趣的东西和事物。
有条件,一定要一起玩,并提供指引,多启发他们思考。
(二)高EQ:就是高情商。
情商:是指一个人的喜怒哀惧的情绪的自然(适时)表达,主要是指社交拓展等方面。
一个人要做到动静结合,该动则动,该静则静。
包括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培育交往能力,培养乐观的性格,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等。
父母可如何作为呢?一是父母要过一种平衡式的生活,生活方式健康、活跃。
情绪的感染力是最大的。
父母的情绪,是孩子的榜样。
做为父母的对某一方面的过分追求,必有所失去——正所谓有所得,必有所失。
父母要清楚地明白。
这会给孩子带来最直接的影响。
凡事有个度。
二是美满的婚姻,幸福的家庭是留给孩子最大的财富。
特别是对情商的影响特别重大。
三是父母要平等待人,主动交际。
特别是邻里关系,要主动与人大招呼。
要引导孩子学会结交好朋友。
四是尊重、平等对待生活的方方面面。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误区1: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误区1: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家庭教育误区1: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我希望我的孩子将来能成为优秀的人才和社会的栋梁。
这是所有父母的共同愿望。
“希望成功”是全世界所有父母都关心的问题。
关键问题是如何期待成功。
一些家长把对孩子的期望变成“让他们成为天才”和“强迫他们的孩子成为天才”。
有理由说,期待孩子成功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应该引导、说服、帮助、鼓励和监督孩子。
这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然而,有些家长不顾任何条件,盲目指挥,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孩子。
让孩子们完全按照自己的指示做这件事,就像皇帝的命令一样。
如果父母说他们做不到,如果做不好,他们会强迫他们。
现在,上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和名牌大学,成为许多家长督促孩子读书的指导思想。
在某些家长看来,孩子只有考进重点中学,才有希望进入名牌大学。
而只有考进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才会有光辉灿烂的前途。
反之,就没出息,没前途。
所以孩子能否考进重点中学.就成为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关链。
于是.在孩子进入小学时就出现这样一种反常现象:家长宁可舍近求远,每天接送孩子,也要想办法拉关系、走后门进所谓的重点小学。
在平时,有意无意以“用功学习.考上重点中学”、“不好好学习,将来考不上大学就没工作”之类的话来吓唬孩子。
这些督促孩子努力学习的方法.使孩子从小就挤入这样一条狭窄的艰难之路: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名牌大学、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如果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超出了计划生育的需要和子女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就会严重影响子女的个性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和身心健康。
在高期望的驱使下,父母评估孩子的标准将严重失衡。
他们认为学好是个好孩子。
一切都很好。
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只要孩子们好好学习,想付出什么就付出什么,他们就会被宠坏。
此外,盲目地给孩子们加上“小炉子”,认为玩耍是一种随时间推移的波动。
因此,给孩子提很多问题远远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例如,菜地里有一个五年级的男孩。
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1. 教养方式单一在现代社会中,很多家庭仅盲目重视学业成绩,忽略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他们过分强调竞争和功利主义观念,在教育孩子时常常使用严厉的批评、惩罚等方式,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引导。
2. 时间不足父母工作繁忙、高压力是当前社会常见问题之一。
他们长时间投入到工作中,几乎没有时间和孩子交流。
这使得许多家长无法陪伴孩子成长,错过了塑造正面人格和价值观的最佳时机。
3. 传统价值观影响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并形成了尊老敬老、顺从权威等思维模式。
这种影响下,在某些情况下父母不愿意听取孩子的意见或给予合理解释。
它可能限制了对于开放性思维以及灵活适应性重要性认识。
4. 自我为中心另一个问题是当代年轻父母普遍个人主义观念强烈,追求个人满足和自由。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教育孩子时缺乏耐心、责任感和愿意付出的精神。
过度宠溺孩子或将家庭变为单亲家庭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对策分析1. 多元化教养方式提倡多元化的家庭教育模式,包括以身作则、爱与尊重孩子、独立性培养等。
通过积极引导,使得父母能够发现并激发孩子的潜力,并塑造符合社会要求的积极人格。
2. 合理安排时间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适当规划时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父母应该努力平衡工作和陪伴孩子两者之间,在有限时间内给予适当关注与指导,并且鼓励他们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加强沟通交流。
3. 培养开放思维重视培养孩子开放灵活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去探索学习,并对不同观点保持包容和理解态度。
同时教育要注重孩子的情绪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他们具备自主性、合作性和创造性。
4. 培育责任感与家庭和谐父母应该在教育中传递出积极的价值观,并加强对于孩子责任感培养。
教导他们区分善恶,建立正确价值观。
同时,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沟通和理解也非常重要,在家庭氛围中营造友爱、互助与尊重。
5. 学校与家长配合学校和家庭需要形成紧密联系并共同协作来培养孩子。
父母过高期望的分析、危害及调适【毕业论文,绝对精品】

家庭教育指导师(高级)论文父母过高期望的分析、危害及调适作者名:第×期××班工作单位:上交时间:××年××月××日摘要:当今的父母几乎没有不对孩子抱以殷切期望的,但父母们很容易把期望值抬得很高。
这过高期望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父母的各种心理。
通过这些心理的分析,可以清楚地意识到它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心理危害,并希望通过这样的深刻认识,来调适父母的心理,以减少对孩子心理上的危害和成长的干扰。
关键词:过高期望;危害;调适;心理“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天下有责任心和爱心的父母们的心愿,尤其是在这个知识爆炸、信息瞬息万变的二十一世纪,都希望下一代强于自己,出类拔萃,能以高学历、高水平立足于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
因此父母对孩子有一定的期望是人之常情。
合理的、适当的期望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强化学习动机,激励孩子通过努力去获取成功。
但是,父母的期望总是太高,据北京市青少年研究所对北京市350 对母子期望的调查表明,有63.9的母亲期望孩子学习优秀,与孩子自身的期望相比高出20 个百分点;只有7.2的母亲期望孩子学习成绩“中等”或“中下”,而学生自身学习期望为中等的则为14.2,前者较后者低6 个1百分点。
由此可见,父母的期望在一定程度上是过高的,脱离实际的。
如果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超过了孩子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心理承受力,就会适得其反,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
为什么父母的期望值居高不下?在父母过高期望的背后,究竟有什么心理根源?笔者试对这种现象作一个深度的思考,以供探讨。
1. 父母过高期望的几种心理1.1 圆梦的补偿心理补偿心理就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自己没有得到或失去的东西,期望在他人身上获得,以满足自身的心理需要,获得心理平衡。
反映在教育孩子身上,就是把自己没有实现的人生梦想转嫁给孩子,由孩子来达成他个人愿望的实现。
这种遗憾是由什么因素造成的? 1.1.1 历史时代因素现在的父母大都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所生,由于时代原因,特别是受文革的影响,不少父母失去了读书、上大学深造的好机会,留下了一辈子的遗憾。
家庭教育的反思与改进

家庭教育的反思与改进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乎孩子的性格塑造、品德培养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庭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本文将针对家庭教育进行反思与改进。
一、反思1.过度溺爱许多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过于溺爱,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
这种过度溺爱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还会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
因此,家长应该学会适当放手,让孩子学会自己处理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性。
2.缺乏沟通有些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往往采用命令式、批评式的方式,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这种缺乏沟通的教育方式不仅会影响亲子关系,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因此,家长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见,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
3.过度保护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受到伤害,总是过度保护他们。
这种过度保护会导致孩子缺乏应对挫折的能力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因此,家长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去尝试新事物,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自信心。
二、改进1.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爱好,与孩子平等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
同时,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2.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家长应该学会适当放手,让孩子学会自己处理问题。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应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同时,家长也应该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3.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孩子学习的重要保障。
家长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整洁、有序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
同时,家长也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适当的奖励和鼓励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表现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家长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教育心得

家长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教育心得家长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教育心得这似乎是自古以来的宿命,几乎每个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和过于美好的想象。
他们期望孩子有天赋、聪明、什么都比别人好,最好还是位神童。
如果父母没有进名牌大学,希望孩子是清华大学的`学生;如果父母运动不好,希望孩子成为奥运键将;父母连琴键都不会摸,却希望孩子是另一个萧邦。
也就是说,父母是不成功者,就寄希望于孩子获得成功,送孩子去学弹琴、学书法、学绘画、学戏剧等并施加压力,使之不落后于其他孩子。
父母们常会忘记一个最显而易见的道理:他们的孩子也是通过自然生产而降生的普通人。
给孩子幸福,便是让她的天性自然发展。
研究表明,若父母给孩子压力太大太早,会有以下现象:1.这种提高不会是永久性的,即使开始时能超过其他孩子,但当其他孩子也开始学习时,优势就会消失。
即使是短期内在某一方面较有成就,但是,他们的思维、逻辑、推理落后于其他孩子,因为他们是被动的,对学习没有激情,所以效果不会很好。
2.这类孩子因受大人支配太多,指责太多,所以自我激励感很弱,创造性和想象力受到压抑,好奇心也受到阻碍,很难发现自我价值。
他们因早期受压太大,承受较多挫折,因此自信心与自觉性也受到打击。
这种孩子只是父母的影子,他们认为,父母要我做的事是重要的,而自己要做的事是不重要的。
3.这些孩子由于学习压力太重,失去了童年的乐趣,没有正常孩子那样的欢乐,并因此而影响了社交能力和其他各种能力及心理发育。
要使你的孩子成为健康聪明的孩子,他就应该被爱、被尊重、自由自在、有自信心与自尊心。
让孩子成为行为的主导,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尊重他对知识的渴望,了解他的痛苦,而不是强加给他些什么。
有时,父母并不认为自己给孩子施加压力。
虽然他们承认不是在培养神童,但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手段会引起相反的结果。
可以观察孩子是否有以下表现,从而了解大人对孩子压力是否太大,例如:1、没有或很少有时间可以自由玩耍;2、焦虑紧张疲劳易激动,有攻击行为,经常哭,小声哭泣,忧郁,常发脾气,做事缺乏热情与兴趣;3、睡眠和吃饭存在麻烦;4、头痛,肚子痛,关节痛以及其他心身症状;5、与其他小孩子玩得不好,或不愿与其他小朋友玩。
关于家庭教育的现状思考和对策建议

关于家庭教育的现状思考和对策建议家庭教育一直是社会重要的议题,它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和未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教育的现状也在不断变化,其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的现状出发,探讨相关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促进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
家庭教育的现状1.受教育程度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的接受程度有所提高,但仍存在部分家庭的受教育程度较低,教育水平不高。
这些家庭可能面临着资源匮乏的困境,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2.家长教育观念不同:家庭教育的理念也存在着多样性,一些家长可能更加倾向于传统的严厉教育,而我们也看到不少家长更加注重孩子的自主性和发展潜力。
这种差异性可能会带来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结果。
3.家庭教育成本增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的成本也逐渐增加。
私立学校、家教等方方面面的支出,使得一些家庭的教育负担变得沉重。
4.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际的家庭教育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家长的教育方式可能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家庭教育内容可能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家庭教育质量不够稳定等。
对策建议1.提高家庭教育的受教育程度:对于那些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家庭,社会应该加大对他们的教育帮扶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以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素质。
2.加强家长的教育意识:针对家长的教育意识不同的现象,社会应该积极开展家庭教育的相关宣传和教育工作,促使家长正确理解和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教育子女。
3.减轻家庭教育的成本负担:对于家庭教育成本较高的问题,社会可以通过政策、税收等手段,适当减轻家庭教育的负担。
鼓励学校、社会组织等机构提供更多的教育援助和支持。
4.加强家庭教育的内容和质量监管:为了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社会应该建立完善的家庭教育监管系统,加强对家庭教育内容和质量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和健康发展。
5.推动教育改革,强化家庭教育的地位: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应该被赋予更多的重视和支持。
关于家庭教育的现状思考和对策建议

关于家庭教育的现状思考和对策建议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家庭教育的质量决定着孩子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成就。
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着一些现状和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和找到相应的对策建议。
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现状是多种多样的。
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的关注和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孩子的情感和心理健康,希望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和能力。
也有一些家庭教育存在不规范和不科学的现象,一些家长忽视了孩子的情感和心理健康,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表面形象,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种种问题和困扰。
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很多,需要我们进行认真思考和对策建议。
一些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情感和心理健康。
这种现象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学习压力大、情感困扰多等问题,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一些家长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导致他们在家庭教育中出现不规范和不科学的行为,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种种不良影响。
一些家长缺乏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性格扭曲、行为异常等问题。
针对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家长要重视孩子的情感和心理健康,不能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
家长需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特长,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家长要具备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素养,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条件。
家长要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除了家长的努力,社会各界也应该给予家庭教育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家庭教育的宣传力度,指导家长正确对待家庭教育,提供家庭教育的相关政策和支持措施,帮助家长更好地履行家庭教育的责任。
学校可以积极配合家庭教育,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成长服务。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3年第 3期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 高期望’ ’ - 5 “ 低管教” 的分析与思考
郭 猛
内蒙古 民族 大 学 教 育科 学 学院 , 内蒙 古 通 辽 0 2 8 0 0 0
识传授进而向综合素质发展转型。
这些变化 , 增 强 了家庭 教 育 、 学 校教 育 与社 会教育 的联 系 , 成为三大教 育途径 资源整合 的条 件基 础。学校 、 家庭 、 社 会教 育 有着 共 同 的教 育 目标 、 诸多 的内在联系 和相 互无法替 代的个性 功 能, 同时也还 各 有某 些 弱势 差异 , 需 要 各 自发 挥 优势互补。 通过调研及参与 式观察发 现 , 青 少年 教育 的 实施主体不 仅在教 育途径 的层 面发挥影 响 , 更 在 个体社会生 态 系统 的微 观 、 中观 、 宏观 三个 层 面 对青少年发 挥 重要 的影 响 。人 的生态 系统 为 作
全 社 会 对 学前 教 育 的 重视 和 家庭 的 血 亲 关 系是 家庭 教 育 “ 高期望”
众群体 的互 动 过 程 中产生 直 接 的教 育影 响。在
社会 行为 中 , 青少 年行为直接受 到一些暴 力符号
的影 响 , 这 种符号对行 为 的影 响直接 而有 显著效 果 。特别是 在 青少 年犯 罪 问题 上 , 心 理辅 导 师 、 社工 等新 生专 业人 士力 量亦 逐 渐加 入直 接 影 响 青少年 的实施 主体队伍当 中。 其次, 学 习环境 、 家庭 环境 、 居住 环境 等在 内 的环境等 因素对青少 年不是直接 影响 , 而是通过 环 境的变 化影响青 少年对各种 事物的认 知 , 理解
精 神 投 入 是 为 了 回报 , 高 投 入 使 得 家 长 更 加 在 意 自 己的 投 入 能 换 来 什
最后 , 整个 教育体制 、 政府 、 媒体 以及 相关政 策和法律法 规在 宏观 层 面作 用于 青少 年 的教 育 以及保护 。通过体制 的改革 , 政 策以及法 律 的不 断修订 和调整 , 来影响 或改进青 少年社会教育 的 内容 、 形式 以及 目标等等。 由此可见 , 家庭教育 、 学校 教育 、 社会 教 育在 各 自发 挥 独立 作 用 的 同时在 微观—— 中观—— 宏观系统上 的整合 能够 打破 三种 教 育途 径原 有
女 。 家长 作 为 家庭 教 育 中施 教 者 , 由 于对 儿 童 实际 发 展 水 平 与 规 律 缺
乏正确认识 , 在 为子 女制定教 育发展 目标时往往从社会价 值取 向、 个人
主 观 愿 望 出发 , 并 随 着社 会 发 展 需要 不 断 地提 高 目标 , 导致“ 高期 望 ” 成
用于个体 的独立 教育 实施 主体 提 供 了资 源整 合 的土壤 , 使他们 能够在 一个独立 的系统 中既发挥
各 自的作用又能 够实现合 作 。因此 , 本研 究提 出 了教 育途 径 的资 源整 合 路径, 即 微 观—— 中 观——宏观 的资源整合路径 。 首先 , 青少 年教 育实 施 主体 如家 庭 成 员 、 老 师、 朋辈、 大众 人 群等 对青 少 年 的影 响是 通过 直 接 的传授 、 教导 以及 身体行 为等方式 产生 的。这
你 学习好 , 别的什 么都不 用管。 ” 细想之 下, 正是 父母 的“ 低 管教 ” 剥夺
教育 实施 主体 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连结 。
青 少 年 的教 育 生 活 离 不 开 社 会 , 因 此 在 与 大
造成 家庭 教育“ 高期望” 与“ 低管教” 矛盾的 因素分析
当今 整 个 社 会 对 下一 代 的 教 育 问题 倍 加 关 注 , 每 个 家庭 都 为 子 女
《内蒙古 民族 大学 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  ̄ 2 o 1 3年 第 2期 , 约
5 5 0 0字
的教育投入 了大量 的人 力、 物 力和 财 力, 积 极寻 求科 学的 方法教 育 子
教育科学文摘 3 . 微 观—— 中观——宏 观 视 野 的路 径 资 源 整合 时代 的发展与变化 , 带来教育环境的整体改革 , 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不断顺应时代的变化与要求。家 庭教育开始由封闭的系统转向与学校教育相互 配合 与合作的既封闭又开放的动态教育系统。随着素质 教育的深入开展 , 学校教育的内容开始 由单一 的知
以及判断 。
与“ 低管教” 矛盾 的宏观原 因。下述 因素 对这 一矛盾也起 着推波助澜 的
作 用。
1 . 个体 生存 与发 展 的 压 力 加 大
人 与 动 物 的 区别 之 一 是人 具 有 社会 属 性 。 生 活 在 具 体 的 社 会 环 境
中, 面 临着社会 资源稀缺和人 口数 量庞 大的 巨大矛盾 , 我国 1 3亿人 口 的庞大基数使得 高等教育资源“ 吃 紧”, 无 法人人 享有 高等教 育这 一稀 缺 资源。现 实给 家长一种导向 : 只有 高学历 、 多才 能的人 方可在社会 竞 争 中胜 出, 这也 成为众 多家庭 为之努 力的 目标。 于是 , 他 们节 衣缩食 , 将大笔钱财投资在孩子 的教 育上 , 期 望为孩子 的未 来换取 一份 理 想的 回报。倘若站在经济 学角度上 , 面对着 巨大的生存压 力, 家长的物质 与
为 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 象。但 由于种种原 因, 家长 又没能找 到科 学的
教育方法 , 出现 对 子 女 管教 不得 法 , 即低 管教 的状 况 。
在 家庭 生活中, 家长对孩子 的管教 、 约束较 少, 随着我 国独 生子女
家庭 数 量 的 增 加 , 许 多家 长 一 方 面 抱 怨 孩 子 懒 惰 , 一 方 面用 孩 子 年龄 还 小 为 其 本 应 承 担 的任 务 开 脱 。 孩 子 长 大 以后 , 家长又反 复叮嘱 : “ 只 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