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小蝌蚪找妈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语言: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目标:

欣赏童话故事,感受作品所表现的人情美。

懂得小蝌蚪变成小青蛙的生长过程和各种动物的基本特征。

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表演故事的基本情节,提高语言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事先带幼儿观察小蝌蚪或在自然角里饲养小蝌蚪,让幼儿观察了解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物质准备:鸭、鱼、乌龟、鹅、小蝌蚪、小青蛙的头饰。

材料配套:教育挂图《领域活动语言小蝌蚪找妈妈》亲子手册《领域活动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指导:

1、出示小蝌蚪图片,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引导语: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今天有个好听的故事,讲的就是小蝌蚪的事,故事名字叫《小蝌蚪找妈妈》

2.边出示教育挂图《小蝌蚪找妈妈》边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提问:1、小蝌蚪把那些动物当成自己的妈妈了?小蝌蚪为什么会认错妈妈呢?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妈妈们对话时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

3.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再次倾听故事,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

提问:小蝌蚪为什么要去找妈妈呢?小蝌蚪为什么会把大鱼、乌龟、白鹅都认成自己的妈妈呢?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心情是什么样子的?你如果找不到妈妈会怎么做?

4、复述人物对话,尝试表演故事。

指导幼儿复述人物对话,启发幼儿通过不同语调、速度、音色和节奏来表现动物妈妈们的不同形象,比如:乌龟妈妈说话的语速较慢,表现出憨厚;大白鹅语速较快,嗓门大,表现出热情。

引导幼儿自由组合成几个表演组,自己创设场景故事情节,教师当妈妈的角色,参与表演,有目的的知道幼儿表演。

活动反思:

在语言教学中设计的提问一般比较多,不同的提问设计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一个好的提问设计不仅能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扩展孩子的想象空间,促进幼儿扩散性思维的发展,又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起幼儿从多角度认识事物,引发幼儿产生问题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水平。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的提问往往太表面化、模式化。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对我们的语言活动失去了兴趣,甚至让他们不再去关注别人的发言。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对幼儿已有水平的了解上对教案进行深入的剖析,提升问题的有效性。在语言教学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过程中,按照教案教师有感情地讲完故事后,按照故事的情节发展先后提出了下列问题:小蝌蚪遇到了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说的?为什么会把它们当成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最后是怎样变成青蛙的?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后,我认为:这些问题太过于表面化,完全是让幼儿在回忆故事的内容,没有给孩子留有思考的空间,只要把故事的内容的记住就能回答出问题,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过于简单,不利于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

了以下几个问题:1、小蝌蚪把哪些动物当成了自己的妈妈?为什么会认错妈妈呢?2、小蝌蚪的妈妈究竟是谁?为什么小蝌蚪和妈妈长得不像呢?3、小蝌蚪为什么问了那么多动物都没有找到妈妈呢?随着这些问题的层层深入,能改变幼儿消极被动地接受故事的状态,逐步引导幼儿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是几个问题的综合,在问题的答案中隐含着事物的局部与整体之间关系的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