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饭煲设计毕业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饭煲设计毕业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饭煲设计毕业设计

安徽工程大学本科

毕业设计(论文)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饭煲

控制器设计

安徽工程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2012 届电气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学生姓名:丁路

Ⅰ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中文: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饭煲控制器设计

英文:

Design of Intelligent rice cooker controller Based on MCU

Ⅱ原始资料

[1] 张毅刚.单片机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

[2] 余永权.模糊控制技术与模糊家用电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0.7

[3] 王守中.51单片机开发入门与典型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10

[5] 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2

[5] 杨恒.开关电源典型设计实例精选[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6

[6] 侯振义.直流开关电源技术及应用[J].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56-62.

Ⅲ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内容

近几年智能家电发展迅速,为人们生活带来便捷。市场上机械式电饭锅大部分采用固定功率的方法加热,能效利用率低、功能单一。为改善电饭煲性能要求学生运用信号采集、模糊控制、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基础知识,设计一智能电饭煲控制器,具有多种烹调方式及预约功能。要求通过对温度及加热时间的检测和分析,来判断米量大小;通过调节继电器的通断比,来控制加热盘发热功率;由按键选择各种烹调方式,并经LED 显示。

技术指标及功能要求:

1.具有多种烹调功能,烹调时间设定,24小时预约功能;

2.多段位数码显示;

3.判断米量大小,并对加热功率进行调节;

4.立体加热,传感器开短路保护;

5.开关电源解决方案;

6.要求独立选择芯片、设计电路、编制程序、仿真、调试,完成整个系统的功

能。

课题完成形式:

1.提交毕业论文(设计报告书)一本;

2.电路原理图;

3.完整的单片机源程序。

指导教师(签字)

教研室主任(签字)

批准日期2012年1月5日

接受任务书日期2012年1月10日

完成日期2012年6月13日

接受任务书学生(签字)

安徽工程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饭煲控制器设计

摘要

电饭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家用电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到,电饭煲也日趋智能化。本设计主要基于家电智能化的背景下,借鉴智能电饭煲的发展现状,实现电饭煲烹调方式选择、预约、LED显示等功能。烹调功率控制方面,设计主要采用模糊控制方式实现对加热功率的调节。

硬件电路方面,以现代单片机公司(ABOV semiconductor)的MC80F7708单片机为主控制器,包括复位电路、时钟电路、LED显示电路、触摸按键控制电路、温度采集电路、功率输出电路、开关电源。

软件方面,包括主程序及其中嵌套的子程序:中断处理程序、AD转换程序、蜂鸣器程序、LED显示程序、按键处理程序、以及功率控制程序。根据各个烹调方式的典型烹调温度曲线编写出功率控制程序,各种烹调模式通过功率控制参数的设定来调整输出功率。在煮饭温度控制方面,参考了模糊控制方案。

关键词:智能家电;电饭煲;MC80F7708单片机;模糊控制;温控曲线。

丁路: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饭煲控制器设计

Design of Intelligent rice cooker controller Based on MCU

Abstract

The rice cooker is the most common household appliances in people's daily life. As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mentioned, rice cooker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intelligent. This topic is mainly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intelligent home appliances. Reference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rice cooker. Discussing how to realize the cooking mode selection, appointment, LED display and other functions. The design of cooking power control, using the fuzzy control method to achieve the adjustment of heating power.

Hardware circuits, ABOV semiconductor Inc.MC80F7708 microcontroller as the main controller, including the reset circuit, clock circuit, the LED display circuit, touch button control circuit, temperature data acquisition circuit, the power output circuit and switching power supply.

Software programs, including the main program and the nested subroutine: interrupt handler, AD conversion process, buzzer driver, LED display program, key processes, as well as power control procedures. According to the typical cooking temperature curve of the various cooking methods, Write power control procedure, a variety of cooking mode to adjust the output power through the power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s. Cooking temperature control, with reference to the fuzzy control scheme.

Keywords: smart appliances; rice cooker; MC80F7708 microcontroller; fuzzy control; temperature control curve.

安徽工程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目录 .................................................................................................................................. I II 插图清单 ................................................................................................................................... V 表格清单 .................................................................................................................................. V I 引言 (1)

第1章绪论 (2)

1.1 选题背景 (2)

1.2 选题的现实意义 (2)

第2章总体方案设计 (4)

2.1 设计内容和设计目标 (4)

2.1.1设计内容 (4)

2.1.2 设计目标 (4)

2.2 方案对比和方案选择 (4)

2.3 方案及总体框图 (5)

第3章硬件设计 (7)

3.1 单片机最小系统 (7)

3.1.1 单片机选择 (7)

3.1.2 振荡电路 (8)

3.1.3 复位电路 (9)

3.2 LED显示驱动控制电路 (10)

3.2.1 GY4690B高段位数码管 (10)

3.2.2 数码管驱动控制电路 (11)

3.2.3 LED显示驱动控制电路设计 (13)

3.3 触摸按键电路 (14)

3.3.1 CY8C20524触摸按键控制器简介 (14)

3.3.2 CY8C20524引脚及功能 (15)

3.3.3 CY8C20524电容测量原理 (16)

3.3.4 CY8C20524硬件电路设计 (18)

3.4 蜂鸣器驱动电路 (18)

3.4.1 蜂鸣器电路 (18)

3.4.2 电路工作原理 (19)

3.5 温度采集电路 (19)

3.5.1 MC80F7708单片机A/D转换介绍 (19)

3.5.2 温度采集电路设计 (20)

3.5.3 A/D部分硬件电路 (21)

3.6 功率输出模块 (22)

3.6.1 功率输出电路 (22)

3.6.2 MOC3021、BT131 Z01系列元件资料及参数设定 (23)

3.7 电源电路 (24)

丁路: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饭煲控制器设计

3.7.1 电源方案选择 (24)

3.7.2 开关电源电路设计 (25)

3.7.3 OB2353、PC817元件资料 (26)

第4章软件设计 (29)

4.1 主程序设计 (29)

4.2 初始化 (30)

4.3 中断处理程序 (30)

4.4 AD检测程序 (31)

4.5 蜂鸣器驱动的程序 (32)

4.6 显示程序 (34)

4.7 按键程序 (36)

4.8 功率控制程序 (37)

结论与展望 (38)

致谢 (39)

参考文献 (40)

附录A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饭煲控制器设计 (41)

附录B 一篇引用的外文参考文献及其译文 (43)

附录C 主要参考文献的题录及摘要 (49)

附录D 源程序 (51)

安徽工程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插图清单

图2-1 米饭加热温度控制曲线 (6)

图2-2 系统整体结构框图 (6)

图3-1 MC80F7708引脚图 (7)

图3-2 外部振荡器与石英/陶瓷振荡器接法 (9)

图3-3 复位电路 (9)

图3-4 上电时复位电路中C6、C7充电波形 (10)

图3-5 GY4690B封装外形 (10)

图3-6 各显示段对应发光二极管序号 (11)

图3-7 TM1629C引脚图 (12)

图3-8 显示模块电路 (14)

图3-9 CY8C20524引脚图 (15)

图3-10 CP及电场分布图 (17)

图3-11 CapSense系统等效模型 (17)

图3-12 CY8C20524内部的电容测量模拟电路框图 (17)

图3-13 电容转换输出波形 (18)

图3-14 触摸按键电路 (18)

图3-15 蜂鸣器驱动电路 (19)

图3-16 A/D转换方框图&寄存器 (20)

图3-17 MF58系列NTC封装图 (21)

图3-18 NTC温度特性曲线 (21)

图3-19 信号转换&模拟输入通道接口 (22)

图3-20 主、辅助功率驱动电路 (22)

图3-21 MOC3021封装&逻辑框图 (23)

图3-22 BT131封装与符号 (23)

图3-23 有输出时BT131工作状况 (24)

图3-24 220V AC半波整流电路 (25)

图3-25 开关电源电路 (25)

图3-26 OB2353引脚封装 (26)

图3-27 PC817封装及内部连接框图 (28)

图4-1 主程序流程图 (29)

图4-2 中断处理流程图 (31)

图4-3 AD检测流程图 (32)

图4-4 R04/BUZO引脚波形 (33)

图4-5 蜂鸣器驱动流程图 (33)

图4-6 显示流程图 (34)

图4-7 TM1629C地址增加模式数据传送 (35)

图4-8 TM1629C串行数据传送时序 (35)

图4-9 TM1629C串行数据传送流程 (36)

图4-10 按键程序流程图 (36)

图4-11 功率控制程序流程图 (37)

丁路: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饭煲控制器设计

表格清单

表3-1 MC80F7708单片机引脚功能 (8)

表3-2 复位初始化内部寄存器状态 (9)

表3-3 GY4690B 光电参数 (10)

表3-4 数字段显示段码 (11)

表3-5 TM1629C引脚功能 (12)

表3-6 TM1629C电气参数 (12)

表3-7 显示寄存器 (13)

表3-8 TM1629C操作指令 (13)

表3-9 引脚功能 (16)

表3-10 OB2353引脚功能 (27)

表3-11 OB2353电气参数 (27)

表4-1 控制寄存器ADCM中各标志位 (31)

安徽工程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引言

电饭煲因其安全、简便、实用而普及到千家万户。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这类小家电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提升自己,并向着智能化、节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机械式电饭锅大部分采用固定功率的方法加热,能效利用率低、功能单一,难以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因此,功能丰富的智能电饭煲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本设计即通过对电饭煲的硬件和软件的设计以实现电饭煲的智能化。

智能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家电自动化和智能化提供了可能。智能家电就是微处理器和计算机技术引入家电设备后形成的家电产品,具有自动监测自身故障、自动测量、自动控制、自动调节与远程控制中心通信功能的家电设备。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数字化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家电产业也在迅速崛起。世界著名的电脑和家电企业如IBM、夏普、微软、英特尔、松下、NEC、东芝等都大力开发研制自己的智能家电产品,我国的许多公司如联想、长虹、海信、TCL、海尔等也都投入到智能家电的开发工作。作为传统家电代表,电饭煲智能化也不例外,功能齐全、操作简便、人性化的界面,烹调过程自动化控制,甚至是网络控制的智能电饭煲已成为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需求。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饭煲的智能化和网络化将成为一种趋势。

丁路: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饭煲控制器设计

第1章绪论

1.1 选题背景

随着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各种智能家电产品不断出现,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人们对家电智能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安全、简便、节能、实用,多功能化是现代化家用电器应具有的基本特性。作为家用电器的典型代表,传统的机械式电饭煲难以满足需求。智能电饭煲的问世,解决了人们的多样化需求,也为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便捷。本文研究的一种模糊控制的智能电饭煲正是满足人们需求的典型代表。基于模糊控制方式判断米量的多少,并对不同的米量选择不同的加热方案,并且具有多种烹调功能,因此不但控制效果好,而且高效、节能环保。同时电饭煲还可以实现预约、记忆等功能,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1.2 选题的现实意义

自从1955年东芝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电饭煲,电饭煲的发展已经过了50年,到现在,电饭煲已经成为了现代家庭必备的生活电器之一。随着电饭煲技术的发展,电饭煲的控制技术也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首先是机械式控制,然后是电子式控制,再是微电脑控制,目前较为流行有主流的电磁式电饭煲和微压力电饭煲。今天,智能控制技术、信息技术发展已较为成熟,同时无线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以及物联网行业的兴起,为家用电器的智能化,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和环境,我们坚信包括电饭煲在内的所有智能家电控制技术将会有一质的飞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饭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煮出来的米饭的可口程度、营养以及是否多功能、是否节能这些因素将成为判断一个电饭煲好坏的标准。

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采用机械式或者是采用固定功率的方式加热,能源利用率低,功能单一,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电饭煲从机械式原理到现在的智能电饭煲,期间经历了许多的阶段。电饭煲发挥高新技术优势,以美味炊煮为主导,使产品更加丰富与时尚化,现已形成机械、模拟电子及智能三大类型、多种款式。机械电饭煲虽然价格方面体现它的优势之外,其他方面就很难满足人们对现代生活高品质的需求。智能电饭煲符合现代人的要求,人性化的界面设计,使得人们一眼看出当前工作状态,让您更安心,各种烹调过程全部由电脑自动控制,并且美观、简洁、实用,所有的这些特点符合现代人的省时、省力、耐用的观念。

中国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测试中心实验报告表明:使用智能电饭煲蒸煮米饭,可以将米饭中维生素E的含量提高55.62%,赖氨酸的含量提高10.92%,而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酪氨酸等游离氨基酸更是首次现身米饭当中,从而大大提升了米饭的营养和口感。

电饭煲是一种把电能转化成热能的新型多功能烹饪器具。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电饭煲也同其它家用电器一样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手动到半自动、全自动以及到现在的智能化产品的过程。但因为价格较高,所以它不能为普通家庭所接受。做出一种价格低廉、体积又小、带语音功能的人性化的电饭煲是市场所需求。因此,开发功能齐全,安全可靠的微电脑智能电饭煲是非常用必要的。

电饭煲的功能不再只是简简单单的煮饭了,它可以完成许许多多的功能,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家庭好帮手,由于智能控制的问世,人们的生活才变得越来越简

安徽工程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单。本文既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饭煲设计,以MC80F7708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实现:精煮、快煮、再加热、煮粥、预约等功能,并且具有人性化的操作界面,易于使用。

丁路: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饭煲控制器设计

第2章总体方案设计

2.1 设计内容和设计目标

2.1.1设计内容

电饭煲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无疑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传统机械式电饭煲功能单一,由于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磁钢受热失磁(冷却后恢复磁性)原理,对锅底温度进行自动控制,这使电饭煲的整个加热过程输出功率恒定,既浪费电能,又不能对加热方式进行调整以煮出多种口感的米饭。又如用机械式电饭煲煮粥为防止粥溢出,需要人看管,因此给日常生活带来不变,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及智能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家电产业迅速壮大,各种智能家电产品不断出现,例如数控冰箱、变频式空调、全自动洗衣机等,作为基本日常生活用具的电饭煲也不例外,智能煲由于是利用微电脑芯片,控制加热器件的输出功率以及对加热食物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可以实现对加热温度的精确的自动控制。这样就可以满足我们加热不同食物类型以及不同口感的多样化需求。

本毕业设计要求使用现行智能家电中常用的模糊控制方法,实现电饭煲的基本功能。

2.1.2 设计目标

要求设计一个电饭煲控制器,具有按键,按键指示灯、多段位数码显示屏,实现对电饭煲运行状态的选择和显示。通过插座及引线与电饭煲的加热盘和传感器等部件相连,由单片机控制继电器的通断来控制负载,并按设定程序执行动作。具体功能如下:

(1)具有多种烹调功能。

(2)预约功能。

(3)多段位数码显。

(4)顶部、底部双温度传感器。

(5)故障告警,传感器开短路显示。

(6)开关电源供电。

2.2 方案对比和方案选择

方案一:采用普通机械式按键、LCD显示、底盘加热方式、片内无AD单片机,使用数字温度传感器,或外扩AD转换器使用模拟温度传感器。

方案二:采用电容感应按键、LED显示、立体加热方式、片内集成AD转换器的单片机、热敏电阻及分压电路来采集温度信号。

若使用片内无AD的单片机,若使用数字温度传感器成本较高,且多数数字温度传感器测温范围较窄,很难满足电饭煲要求的(-10 ~ +180℃)范围。若采用外部扩展AD 转换器的方法,无疑会增加电路的复杂程度,不利于生产,同时成本会上升,这对于成本十分敏感的小家电产品不具有可行性。若使用片内集成ADC型单片机,只需外接一NTC(负温度特性)热敏电阻及一个分压电阻即可,电路简单,成本低廉,且能简化软件程序设计,仅需设置AD转换相关的控制寄存器,就能轻松地实现数据转换。

安徽工程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LED显示相比LCD显示具有亮度高不需要背光源的优点,而采用电容感应按键具有美观、简洁、时尚等特点,控制器与外界可以无接缝,这样就可以防止进水造成漏电事故,采用立体加热方式,食物受热均匀,口感更好,加热米饭也不容易出现夹生现象。考虑以上原因,决定选择方案二进行电饭煲控制系统设计,程序编写采用C语言(汇编语言编写过于繁杂)。

2.3 方案及总体框图

方案设计的细节如下:

电饭煲设有多种烹调方式,使用按键进行选择,并通过数码管对当前的选择和系统的运行状态经行选择,考虑到本设计所要实现的功能,设置八个按键其功能分别如下:

①“功能”键:精煮、快煮、蒸煮、粥汤、稀饭、再加热、炖等功能的选择。

②“米类”键:煮饭功能时,用于调整米类。

③“口感”键:精煮功能状态下,用于调整口感。

④“小时”、“分钟”键:在选定了烹调时间的功能后(蒸煮、粥汤、稀饭、炖),按“小时”“分钟”键调整烹调时间。

⑤“预约”键:选定了有预约功能档位(精煮、蒸煮、粥汤、稀饭、炖)后按此键,按此键,进入预约时间设定状态。

⑥“开始”键:选择了某一功能后按此键,进入相应的功能工作。

⑦“保温/关“键:在任何工作状态下按此键退出工作模式进入待机状态,在待机状态下按此键进入保温模式。

由于电饭煲主要用于煮米饭,为了保证煮出美味可口符合不同口感要求的米饭,就要将设计的重点放在米饭加热温度控制方式上,这要求我们掌握各种大米的吸水量,加温时间,控温过程,维持沸腾时间,停止升温过程,焖饭过程等规律。查阅相关资料,将煮饭过程总结为以下几个过程:

(1)吸水过程:在适合的温度下,让大米尽可能的吸收水分,这样煮出来的米饭的更加的饱满,口感更好。让大米的含水量达到25%左右,温度越高,吸水越快。但是温度一旦超过70℃,大米中含有的β淀粉就会转化成α淀粉,会变成糊状,所以一般将温度控制在60℃以下(35℃左右为最佳温度,但此温度吸水时间较长)。

(2)升温过程:这一个过程必须使锅内的热量充分对流,以至于不会造成夹生饭。一般说来,加热至沸腾的最佳时间是10分钟。

(3)维持沸腾:为了使β淀粉充分转化成为α淀粉,需要在沸腾的状态下,维持20分钟左右,同时此过程可以将多余的水分蒸发掉,可以通过控制继电器的开与闭来实现温度的控制。

(4)焖饭过程:在补炊过程结束后,锅内基本上没有太多的水分,应采用较小功率加热,促进大米α淀粉的生成。一般的焖饭时间大约控制在12分钟左右。

(5)保温过程:整个煮饭过程结束后,自动进入保温模式,温度一般控制在70℃左右。

米饭加热温度控制过程中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使用大功率加热使底部温度迅速达到60℃,以便大米快速吸水。第二步:吸水过程,吸水时间根据选择的煮饭模式与口感来调整。第三部是米量测量阶段,通过测量顶部温度到达52℃所用时间来判断米量大小,以此来调整继电器输出通断比,以及加热方式及温度点控制。第三步:根据米量

丁路: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饭煲控制器设计

大小进行相应加热方式调整,达到沸腾状态、并维持一段时间。第四步:焖饭阶段,根据煮饭模式与米量大小,选择加热方式。第四步:保温阶段。米饭加热温度控制曲线如图2-1所示: 时间 t

大米量

小米量

顶部温度底部温度

蒸煮模式精煮、快

煮模式

调整通断比升温阶段

焖饭阶段保温阶段

判米量阶段恒温吸水阶段大功率升

温阶段室温

52149

135

128

12412658

72

59

61

图2-1 米饭加热温度控制曲线

硬件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温度采集电路、显示电路、蜂鸣器电路、按键电路、功率输出控制电路。系统整体结构框图如图2-2所示:

MC80F7708MCU With 10-bit ADC 顶部NTC

温度采集

底部NTC

温度采集

蜂鸣器驱动上电复位时钟振荡源

开关电源

TM1629C LED 驱动IC CY8C20524电容按键控制IC 光电隔离光电隔离

底部发热盘

驱动继电器高段位数码管触摸按键双向可控硅

(顶部输出驱动)

双向可控硅

(侧部部输出驱动)220V 50Hz +12V ,+5V

图2-2 系统整体结构框图

安徽工程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3章硬件设计

本章主要介绍电饭煲控制器的硬件硬件电路设计方案,主要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按键、显示、蜂鸣器驱动、温度采集、功率输出等部分。具体电路设计如下:

3.1 单片机最小系统

3.1.1 单片机选择

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它把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以及定时器计算器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具有体积小、功耗低、价格低廉、抗干扰能力强且可靠性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智能仪器仪表和测控系统的前端装置。

本设计采用的是现代半导体公司(ABOV semiconductor)的MC80F7708单片机,芯片有如下特点:8K字节FLASH ROM,256字节RAM,20字节分段LCD显示RAM,8/16位定时/计数器,10位A/D转换器,7位看门狗定时器,拥有7位自动重计数的21位实时定时器,8位UART,片内晶振和时钟电路等。另外,本芯片还支持节电模式以降低功耗。MC80F7708灵活度高、成本低,是ADC系统中优良的控制器解决方案。其引脚如图3-1所示,表3-1是各引脚对应的功能。

图3-1 MC80F7708引脚图

丁路: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饭煲控制器设计

表3-1MC80F7708单片机引脚功能

引脚名称引脚序号主要功能第二功能

I/O 说明I/O 说明VDD 3 - 电源- - VSS 4 - 地- - RESET / R47 11 I 复位(低电平有效)- - XIN /R43,XOUT /R42 7,6 I,O 主时钟振荡器- - SXIN /R45,SXOUT /R46 9,10 I,O 子时钟振荡器- -

R53/SEG3 ~ R57/SEG7 17 ~ 21 I/O 通用I/O口O LCD段输出

LCD通用输出R60/SEG8 ~ R61/SEG9 22 ~ 23 I/O 通用I/O口O LCD段输出R62/SEG10 ~ R67/SEG15 24 ~ 29 I/O 通用I/O口O LCD段输出R70/SEG16 ~ R73/SEG19 30 ~ 33 I/O 通用I/O口O LCD段输出R74/COM3 ~ R77/COM0 34 ~ 37 I/O 通用I/O口O LCD通用输出

R01/EC0 44 I/O

通用I/O口I 外部计数器中断输入

R04/BUZO 2 I/O O 蜂鸣器输出

R06/INT0 1 I/O I 中断输入

R07/INT1 12 I/O I 中断输入

R10/PWM1/T2O 13 I/O O 定时器3PWM输出

定时器2输出

R20/AN0 ~ R23/AN3 43 ~ 40 I/O I A/D转换模拟输入R24/AN4 ~ R25/AN5 39,38 I/O I A/D转换模拟输入

R50/SEG0 14 I/O 通用I/O口O

I LCD段输出UART0数据输入

R51/SEG1 15 I/O 通用I/O口O LCD段输出

UART0数据输出

R52/SEG2 16 I/O 通用I/O口O LCD段输出

UART0外部中断输入

3.1.2 振荡电路

MC80F7708内部有三个振荡电路。双时钟操作:主时钟400KHz ~ 12MHz,子时钟32.768KHz。主时钟晶振类型:石英/陶瓷晶体振荡器,内部晶振:8MHz/4MHz/2MHz。

由于外部振荡器使电路复杂化,且成本较高,故不宜采用;而内部RC振荡器有精度低、温度系数高等缺点。综合考虑成本因素与精度要求,选用8MHz三引脚直插封装负载电容内藏式陶瓷振荡器,此封装不需要使用外部安装的电容器,可以减少元件数量,从而使电路更加紧凑。陶瓷谐振器具有如下优点:

(1)振荡频率具有很高的温度稳定性,比RC振荡器高两个数量级,比石英振荡器略低。

(2)尺寸小、重量轻,通常只有石英晶体尺寸的一半。

(3)价格低,免调整,与RC或LC电路不同,陶瓷振子利用的是机械谐振。这意味着它基本上不受外部电路或电源电压波动的影响,从而可以制作成无需调整的高度稳定的震荡电路。

安徽工程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MCU内部有一个用于构成振荡器的高增益反相放大器,引脚X IN和X OUT分别是此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这个放大器与作为反馈元件的片外陶瓷谐振器一起构成了一个自激振荡器。MCU虽然有内部振荡电路,但要形成时钟必须外接元件,所以实际构成的振荡时钟,外接晶振以及电容构成并联谐振电路接在放大器的反馈回路中,对接电容的值虽然没有严格的要求,但电容的大小会影响振荡频率的高低,振荡器的稳定性,起振的快速性和温度稳定性。

图3-2 外部振荡器与石英/陶瓷振荡器接法

3.1.3 复位电路

MC80F7708支持四种复位方式:外部复位,上电复位(POR),片内复位(BIR)和看门狗复位。表3-2为通过复位操作对片内硬件进行初始化值。

表3-2 复位初始化内部寄存器状态

片内硬件初值

Program counter (PC) (FFFF H) ~ (FFFE H)

RAM page register (RPR) 0

G-flag (G) 0

Operation mode Main-frequency clock

Peripheral clock On

Control registers 参考MC80F7708中文数据手册表8-1

本设计硬件复位采用上电复位方式,其电路原理图如图3-3所示。刚上电时由于电容C6、C7中无电荷,故两端电势都为零。此时+12V的电源通过R8给C6充电,Q4基极电势上升,在达到Q4导通电势U beON之前,Q4管截止Q5管导通,RESET被拉为低电平。Q4基极电势达到导通电势U beON后,Q4导通Q5基极被拉为低电平,Q5管截止,VCC通过R9给C7充电。此过程中C6、C7充电波形如图3-4所示:

图3-3 复位电路

丁路: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饭煲控制器设计

U/V t/s

U C7

U C6

U BE(ON)

V H Q4截止

Q5导通Q4导通 Q5截止Q5饱和导

通压降U CE

图3-4

上电时复位电路中C6、C7充电波形

3.2 LED 显示驱动控制电路

3.2.1 GY4690B 高段位数码管

由于本电饭煲实现的功能较多,需要高段位显示器来标识各种功能状态。设计采用黄山市广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GY4690B 专为电饭煲等应用的高段位LED 显示器,其具有显示亮度高、功能多等优点,封装外形如图3-5所示:

图3-5 GY4690B 封装外形

GY4690B 特点:GY4690B 为8位10段LED ,线路连接方式为共阴模式,发光颜色有三种:黄、橙、蓝。发光二极管光电参数如表3-3所示:

表3-3 GY4690B 光电参数 参数名称

符号 测试条件 最小值 典型值 最大值 单位 正向电压

VF IF=20mA 2.8 - 3.6 V 反向电流

IR VR=5V - - 20 uA 发光强度

Iv IF=20mA 50 - 60 mcd 主波长 λ D IF=20mA 465 - 467 nm

各显示段对应的LED 发光二极管序号如图3-6所示,其中字母A-J 表示段码,字母之前的数字表示扫描位码。数字段常用显示段码如表3-4所示:

单片机类毕业设计题目汇总

单片机类毕业设计题目汇总

单片机类毕业设计题目汇总 1.孔子时钟的设计 2.?全自动节水灌溉系统--硬件部分 3.?数字式温度计的设计 4.?温度监控系统设计 5.?基于单片机的语音提示测温系统的研究 6.?简易无线电遥控系统 7.?数字流量计 8.?基于单片机的全自动洗衣机 9.冰塔智能水位控制系统 10.?温度箱模拟控制系统 11.?超声波测距仪的设计 12.?基于51单片机的LED点阵显示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6X16点阵显示屏 13.?基于AT89S51单片机的数字电子时钟 14.?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的控制 15.?基于单片机的交流调功器设计 16.?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的设计 17.弹片机的数字钟设计 18.?智能散热器控制器的设计 19.弹片机打铃系统设计 20.?基于单片机的交通信号灯控制电路设计 21.?基于单片机的电话远程控制家用电器系统设计 22.?基于单片机的安全报警器 23.?基于单片机的八路抢答器设计 24.?基于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系统的设计 25.?基于MCS-51数字温度表的设计 26.?电子体温计的设计 27.?基于AT89C51的电话远程控制系统 28.?基于AVR单片机幅度可调的DDS信号发生器 29.?基于单片机的数控稳压电源的设计 30.?基于单片机的室内一氧化碳监测及报警系统的研究 31.?基于单片机的空调温度控制器设计

32.?基于单片机的可编程多功能电子定时器 33.?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设计 34.?红外遥控密码锁的设计 35.?基于51单片机的语音识别系统设计 36.?家用可燃气体报警器的设计 37.?基于数字温度计的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38.?基于凌阳单片机的语音实时采集系统设计 39.?基于单片机的数字频率计的设计 40.?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子钟设计 41.?设施环境中温度测量电路设计 42.?汽车倒车防撞报警器的设计 43.?篮球赛计时记分器 44.?基于单片机的家用智能总线式开关设计 45.?设施环境中湿度检测电路设计 46.?基于单片机的音乐合成器设计 47.?设施环境中二氧化碳检测电路设计 48.?基于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49.?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的设计 50.?基于单片机的火灾报警器 51.?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开关设计 52.?基于单片机的电子钟设计 53.?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电子密码锁 54.?大棚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 55.?基于单片机的电器遥控器的设计 56.?单片机的语音存储与重放的研究 57.?基于单片机的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58.次外遥控电源开关 59.?基于单片机的低频信号发生器设计 60.?基于单片机的呼叫系统的设计 61.?基于PIC16F876A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仪 62.?基于单片机的密码锁设计 63.?单片机步进电机转速控制器的设计 64.術AT89C51控制的太阳能热水器

基于51单片机课程设计

基于51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 院系:电子通信工程 团组:电子设计大赛1组 姓名: 指导老师:

目录 一、摘要 (3) 二、系统方案的设计 (3) 三、硬件资源 (5) 四、硬件总体电路搭建 (13) 五、程序流程图 (14) 六、设计感想 (14) 七、参考文献 (16) 附录 (17) 附录 1 程序代码 (17)

一、摘要 本设计以STC89C51单片机为核心的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温度信号由温度芯片DS18B20采集,并以数字信号的方式传送给单片机。文中介绍了该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包括:温度检测电路、温度控制电路。单片机通过对信号进行相应处理,从而实现温度控制的目的。文中还着重介绍了软件设计部分,在这里采用模块化结构,主要模块有:数码管显示程序、键盘扫描及按键处理程序、温度信号处理程序、led控制程序、超温报警程序。 关键词:STC89C51单片机 DS18B20温度芯片温度控制 ,LED报警提示. 二、系统方案的设计 1、设计要求 基本功能: 不加热时实时显示时间,并可手动设置时间; 设定加热水温功能。人工设定热水器烧水的温度,范围在20~70度之间,打开开关后,根据设定温度与水温确定是否加热,及何时停止加热,可实时显示温度; 设定加热时间功能。限定烧水时间,加热时间内超过温度上限或低于温度下限报警,并可实时显示温度。 2、系统设计的框架

本课题设计的是一种以STC89C51单片机为主控制单元,以DS18B20为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可以实时存储相关的温度数据并记录当前的时间。其主要包括:电源模块、温度测量及调理电路、键盘、数码管显示、指示灯、报警、继电器及单片机最小系统。 图1 系统设计框架 3 工作原理 温度传感器 DS18B20 从设备环境的不同位置采集温度,单片机STC8951获取采集的温度值,经处理后得到当前环境中一个比较稳定的温度值,再根据当前设定的温度上下限值,通过加热和降温对当前温度进行调整。当采集的温度经处理后超过设定温度的上限时,单片机通过三极管驱动继电器开启降温设备(压缩制冷器) ,当采集的温度经处理后低于设定温度的下时 , 单片机通过三极管驱动继电器开启升温设备 (加热器) ,这里采用通过LED1和LED2取代!!! 当由于环境温度变化太剧烈或由于加热或降温设备出现故障,或者温度传感头出现故障导致在一段时间内不能将环境温度调整到规定的温度限内的时候,单片机通过三极管驱动扬声器发出警笛声,这里采用HLLED提示。

基于单片机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徐州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基于单片机的住宅小区煤气 泄露实时报警器设计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所在学院: 专业名称: 徐州工程学院 20 年月3日

说明 1.根据《徐州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教研室审查,学院教学院长批准后实施。 2.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学生应当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开题报告不合格者不得参加答辩。 3.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其中的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4.本报告中,由学生本人撰写的对课题和研究工作的分析及描述,没有经过整理归纳,缺乏个人见解仅仅从网上下载材料拼凑而成的开题报告按不合格论。 5. 课题类型填:工程设计类;理论研究类;应用(实验)研究类;软件设计类;其它。 6、课题来源填:教师科研;社会生产实践;教学;其它

课题 名称 基于单片机的住宅小区煤气泄露实时报警器设计 课题 来源 社会生产实践课题类型工程设计类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管道煤气和罐装煤气已深入到寻常百姓家。但由于使用不当或设备老化等原因导致的煤气泄漏极大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煤气泄漏而大量产生的一氧化碳是煤气中毒事件的根源,如采用煤气泄漏报警器就能得到及时的警示。单片机在日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现代人工作、科研、生活、提供更好的更方便的设施。为了防止中毒事件再次发生,提出利用单片机系统进行有效的预防对策。为此设计出家用煤气泄漏报警控制器。 煤气泄漏的危害 一氧化碳的浓度与健康成年人中毒的可能症状 50ppm 健康成年人在八小时内可以承受的最大浓度 200ppm 2-3小时后,轻微头痛、乏力 400ppm 1-2小时内前额痛;3小时后威胁生命 800ppm 45分钟内,眼花、恶心、痉挛;2小时内失去知觉;2-3小时内死亡1600ppm 20分钟内头痛、眼花、恶心;1小时内死亡 3200ppm 5-10分钟内头痛、眼花、恶心;25-30分钟内死亡 6400ppm 1-2分钟内头痛、眼花、恶心;10-15分钟死亡 12800ppm 1-3分钟内死亡

单片机毕业设计完整版

安徽工业大学继续学院《单片机原理》期末课程设计 题目:单片机计时时钟设计与制作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14 电升 姓名:夏云飞 学号:1410102003035 指导老师:贺容波 成绩: ( 2015.12 )

目录 一、绪论 (1) 1.1单片机简介 (1) 二、硬件系统设计方案 (3) 2.1 时钟电路的设计 (3) 2.2复位电路的设计 (4) 2.3 数码显示电路的设计 (5) 2.4按键电路的设计 (7) 2.5 蜂鸣器电路的设计 (8) 2.6接线图 (9) 三、软件系统设计方案 3.1 模块化设计方案 (10) 3.2 主程序的设计 (11) 3.3 LED动态显示程序的设计 (14) 3.4 计时程序模块的设计 (17) 3.5 键盘程序的设计 (19) 3.6 蜂鸣器程序的设计 (22) 3.7整个程序 (23) 四、总结 总结与致谢 (28) 参考文献 (29) 使用说明 (29)

安徽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单片机原理》期末课程设计——单片机计时时钟设计与制作 一绪论 1.1单片机简介 1.1.1单片机的产生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从电子管到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几个发展阶段,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向性能稳定可靠、微型化、廉价方向发展,从而出现了单片微型计算机。 所谓单片微型计算机,是指将组成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功能部件,如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ROM和RAM、输入/输出(I/O)接口电路等集成在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总体来讲,单片机可以用以下“表达式”来表示:单片机=CPU+ROM+RAM+I/O+功能部件 1.1.2单片机的特点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单片机的集成度越来越高,CPU的位数也越来越高,已能将所有主要部件都集成在一块芯片上,使其应用模式多、范围广,并具有以下特点: ①体积小,功耗低,价格便宜,重量轻,易于产品化。 ②控制功能强,运行速度快,能针对性地解决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类控制问题,满足工业控制要求,并有很强的位处理和接口逻辑操作等多种功能。 ③抗干扰能力强,适用温度范围宽。由于许多功能部件集成在芯片内部,受外界影响小,故可靠性高。 ④虽然单片机内存储器的容量不可能很大,但存储器和I/O接口都易于扩展。 ⑤可以方便的实现多机和分布式控制。 1.1.3单片机的应用 单片机的应用具有面广量大的特点,目前它广泛的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对技术改造和产品的更新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单片机在智能化仪器、仪表中的应用:由于单片机有计算机的功能,它不仅能完成测量,还既有数据处理、温度控制等功能,易于实现仪器、仪表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②单片机在实时控制中的应用:单片机可以用于各种不太复杂的实时控制系统中, 第1页

基于51单片机简易电子琴的课程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简易电子琴 1 课题背景 单片微型计算机室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发展的产物,属于第四代电子计算机它具有高性能、高速度、体积小、价格低廉、稳定可靠、应用广泛的特点。他的应用必定导致传统的控制技术从根本上发生变革。因此,单片机的开发应用已成为高科技和工程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 电子琴是现代电子科技与音乐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键盘乐器。它在现代音乐扮演重要的角色,单片机具有强大的控制功能和灵活的编程实现特性,它已经溶入现代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用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元件,设计一个电子琴。以单片机作为主控核心,与键盘扬声器等模块组成核心主控制模块,在主控模块上设有8个按键,和一个复位按键。 主要对使用单片机设计简易电子琴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基于单片机电子琴硬件的组成。利用单片机产生不同频率来获得我们要求的音阶,最终可随意弹奏要表达的音符。并且分别从原理图,主要芯片,个模块原理及各莫奎的程序的调试来详细阐述。 一首音乐是许多不同的音阶组成的,而每个音阶对应着不同的频率,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不同的频率的组合,构成我们想演奏的那首曲目。当然对于单片机来产生不同的频率非常方便,我们可以利用单片机的定时/计数器T0来产生这样的方波频率信号,因此,我们只要把一首歌曲的音阶对应频率关系编写正确就可以达到我们想要的曲目。 2 任务要求与总体设计方案 2.1 设计任务与要求 利用所给键盘的1,2,3,4,5,6,7,8八个键,能够发出7个不同的音调,而且有一个按键可以自动播放歌曲,要求按键按下时发声,松开延时一小段时间,中间再按别的键则发另外一音调的声音,当系统扫描到键盘按下,则快速检测出是哪一个按键被按下,然后单片机的定时器启动,发出一定频率的脉冲,该频率的脉冲经喇叭驱动电路放大滤波后,就会发出相应的音调。如果在前一个按下的键发声的同时有另一个按键被按下,则启动中断系统。前面的发音停止,转到后按的键的发音程序。发出后按的键的音调。 2.2 设计方案 2.2.1 播放模块 播放模块是由喇叭构成,它几乎不存在噪声,音响效果较好,而且由于所需驱动功率较小,且价格低廉,所以,被广泛应用。 2.2.2 按键控制模块

基于单片机的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

基于单片机的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 很多物联网专业的学生对单片机非常感兴趣,不光是对专业的热爱,另外由于单片机是集成电路芯片,是控制整个流程最基础的环节,大多数理科生对这种控制式设计充满着好奇,下面,我们学术堂整理了多个基于单片机的毕业论文题目,欢迎各位借鉴。 基于单片机的毕业论文题目一: 1、基于单片机的压电加速度传感器低频信号采集系统的设计 2、基于单片机的超声测距系统 3、基于C8051F005单片机的两相混合式直线步进电机驱动系统的设计 4、基于单片机的工业在线数字图像检测系统研究与实现 5、基于FPGA的8051单片机IP核设计及应用 6、基于单片机的军需仓库温湿度测控系统研究 7、单片机多主机通信模式在粮库温湿度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8、基于单片机的中小水电站闸门控制系统 9、基于单片机的正弦逆变电源研制 10、单片机实验教学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11、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检测系统的设计 12、基于单片机的蓝牙接口设计及数据传输的实现 13、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温度检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14、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 15、行为导向教学策略在职校单片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6、逻辑电路与单片机的虚拟实验系统设计与实现

17、基于单片机的LED显示系统 18、基于单片机的校园安防系统 19、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红外甲烷检测仪设计及实现 20、基于高性能单片机的无线LED彩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1、基于AVR单片机教学实验板的设计 22、基于单片机的阀岛控制系统的研究 23、基于AT89S51单片机实验开发系统设计 24、基于单片机和GPRS数据传输技术的研究 25、基于HCS12单片机的智能车底层控制系统研究 26、单片机GPRS智能终端及远程工业监控技术研究 27、基于单片机的MODBUS总线协议实现技术研究 28、基于单片机的室内智能通风控制系统研究 29、基于单片机的通用控制器设计与实现 30、基于单片机控制的PTCR阻温特性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Proteus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 32、基于单片机的变频变压电源设计 33、基于单片机的监控系统控制部分的设计 34、基于单片机的葡萄园防盗报警系统设计 35、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6、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37、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测控系统在温室大棚中的设计与实现 38、基于单片机的高精度随钻测斜仪系统开发 39、基于16位单片机MC9S12DG128B智能车系统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毕业论文题目二: 40、基于单片机的压力/液位控制系统的设计研究 41、单片机与Internet网络的通信应用研究 42、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温室环境测控装置研究 43、具有新型接口的MCS-51单片机实验系统设计 44、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直流恒流源的设计 45、基于单片机的模糊控制方法及应用研究 46、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煤矿瓦斯监测系统的研制 47、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脉象信号采集系统研究 48、基于DTMF技术的单片机远程通信系统研究 49、基于单片机的GPRS无线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的设计 50、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柴油机喷油泵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基于谐振技术及MK单片机的多路升压器研究设计 52、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 53、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寻迹系统设计 54、压电式阀门定位器与单片机实验装置研制 55、基于单片机的微型电子琴研究与实现 56、基于单片机的恒温恒湿孵化器系统设计 57、基于16位单片机MC9S12XS128的两轮自平衡智能车的系统研究与开发

基于51单片机的电子琴设计课程设计

目录 前言 (2) 第1章基于51单片机的电子琴设计 (3) 1.1 电子琴的设计要求 (3) 1.2 电子琴设计所用设备及软件 (3) 1.3 总体设计方案 (3) 第2章系统硬件设计 (5) 2.1 琴键控制电路 (5) 2.2 音频功放电路 (6) 2.3 时钟-复位电路 (6) 2.4 LED显示电路 (6) 2.5 整体电路 (6) 第3章电子琴系统软件设计 (7) 3.1 系统硬件接口定义 (7) 3.2 主函数 (8) 3.2.1 主函数程序 (8) 3.3 按键扫描及LED显示函数 (9) 3.3.1 键盘去抖及LED显示子程序 (10) 3.4 中断函数 (11) 3.4.1 中断程序 (12) 第4章电子琴和调试 (12) 4.1 调试工具 (12) 4.2 调试结果 (13) 4.3 电子琴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4) 第5章电子琴设计总结 (15) 参考文献 (16) 附录 (17)

前言 音乐教育是学校美育的主要途径和最重要内容,它在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开发智力,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音乐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探索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较为完整的音乐教育教学体系。但我国音乐教育的改革力度离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如今,电子琴作为电子时代的新产物以其独特的功能和巨大的兼容性被人们广泛的接受和推崇。而在课堂教学方面,它拥有其它乐器无法比拟的两个瞬间:瞬间多元素思维的特殊的弹奏方法;瞬间多声部(包括多音色)展示的乐队音响效果的特点。结合电子琴自身强大的功能及独特的优点来进行音乐教育的实施,这样就应该大力推广电子琴进入音乐教室,让电子琴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现代乐器中,电子琴是高新科技在音乐领域的一个代表,体现了人类电子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电子琴自动伴奏的稳定性、准确性,以及鲜明的强弱规律、随人设置的速度要求,都更便于人们由易到难、深入浅出的准确掌握歌曲节奏和乐曲风格,对其节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训练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电子琴所包含的巨量的音乐信息和强大的音乐表现力可以帮助音乐教学更好地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更有效地提高人们的音乐素质和能力。目前,市场上的电子琴可谓琳琅满目,功能也是越来越完备。以单片机作为主控核心,设计并制作的电子琴系统运行稳定,其优点是硬件电路简单、软件功能完善、控制系统可靠、性价比较高等,具有一定的实用与参考价值。这就为电子琴的普及提供了方便。 二、电子琴设计要求本设计主要是用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元件,设计一台电子琴。以单片机作为主控核心,与键盘、扬声器等模块组成核心主控制模块,在主控模块上设有7个按键和1个复位按键。本系统主要是完成2大功能:音乐自动播放、电子琴弹奏。关于声音的处理,使用单片机C语言,利用定时器来控制频率,而每个音符的符号只是存在自定义的表中。

基于单片机的毕业设计题目

单片机类 业设计 刷电子时钟的设计 刷全自动节水灌溉系统--硬件部 刷数 式温度计的设计 刷温度 控系统设计 刷基于单片机的语音提示测温系统的研究 刷简易无线电遥控系统 刷数 流 计 刷基于单片机的全自动洗衣机 刷水塔智能水 控 系统 刷温度箱模拟控 系统 刷超声波测距仪的设计 刷基于51单片机的L司号点阵显示屏系统的设计与实 16×16点阵显示屏 刷基于A切89分51单片机的数 电子时钟 刷基于单片机的步 电机的控 刷基于单片机的交流调 器设计 刷基于单片机的数 电压表的设计 刷单片机的数 钟设计 刷智能散热器控 器的设计 刷单片机打铃系统设计 刷基于单片机的交通信 灯控 电路设计 刷基于单片机的电话 程控 家用电器系统设计 刷基于单片机的安全 警器 刷基于单片机的 路抢答器设计 刷基于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系统的设计 刷基于MC分-51数 温度表的设计 刷电子体温计的设计 刷基于A切89C51的电话 程控 系统 刷基于A三R单片机幅度 调的号号分信 发生器 刷基于单片机的数控稳压电源的设计 刷基于单片机的室内一氧化碳 测及 警系统的研究 刷基于单片机的空调温度控 器设计 刷基于单片机的 编程多 能电子定时器 刷单片机的数 温度计设计 刷红外遥控密码锁的设计 刷基于61单片机的语音识别系统设计 刷家用 燃气体 警器的设计 刷基于数 温度计的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刷基于凌 单片机的语音实时采集系统设计 刷基于单片机的数 频率计的设计 刷基于单片机的数 电子钟设计 刷设施 境中温度测 电路设计 刷汽车倒车 撞 警器的设计 刷篮球赛计时记 器

刷基于单片机的家用智能总线式开关设计 刷设施 境中湿度检测电路设计 刷基于单片机的音乐合成器设计 刷设施 境中二氧化碳检测电路设计 刷基于单片机的水温控 系统设计 刷基于单片机的数 温度计的设计 刷基于单片机的火灾 警器 刷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开关设计 刷基于单片机的电子钟设计 刷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电子密码锁 刷大棚温湿度自动 控系统 刷基于单片机的电器遥控器的设计 刷单片机的语音 储与 放的研究 刷基于单片机的电 热炉温度控 系统设计 刷红外遥控电源开关 刷基于单片机的 频信 发生器设计 刷基于单片机的呼叫系统的设计 刷基于PIC16F876A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仪 刷基于单片机的密码锁设计 刷单片机步 电机转速控 器的设计 刷由A切89C51控 的太 能热水器 刷 盗与恒温系统的设计与 作 刷A切89分52单片机实验系统的开发与 用 刷基于单片机控 的数 气压计的设计与实 刷智能压力传感器系统设计 刷智能定时器 刷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火灾 警系统 刷基于单片机的电子式转速 程表的设计 刷 交车汉 显示系统 刷单片机数 电压表的设计 刷精密三F转换器与MC分-51单片机的接口技术 刷基于单片机的居室安全 警系统设计 刷基于89C2051 IC卡读/写器的设计 刷PC机与单片机串行通信设计 刷球赛计时计 器设计 刷 系列PCL五层电 控 系统设计 刷自动起闭光控窗帘设计 刷单片机控 交通灯系统设计 刷基于单片机的电子密码锁 刷基于51单片机的多路温度采集控 系统 刷点阵电子显示屏-- 业设计 刷超声波测距仪-- 业设计 刷单片机对玩 小车的智能控 业设计论文 刷基于单片机控 的电机交流调速 业设计论文

单片机类毕业设计资料题目汇总

单片机类毕业设计题目汇总 1. ?电子时钟的设计 2. ?全自动节水灌溉系统--硬件部分 3. ?数字式温度计的设计 4. ?温度监控系统设计 5. ?基于单片机的语音提示测温系统的研究 6. ?简易无线电遥控系统 7. ?数字流量计 8. ?基于单片机的全自动洗衣机 9. ?水塔智能水位控制系统 10. ?温度箱模拟控制系统 11. ?超声波测距仪的设计 12. ?基于51单片机的LED点阵显示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6×16点阵显示屏 13. ?基于AT89S51单片机的数字电子时钟 14. ?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的控制 15. ?基于单片机的交流调功器设计 16.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的设计 17. ?单片机的数字钟设计 18. ?智能散热器控制器的设计 19. ?单片机打铃系统设计 20. ?基于单片机的交通信号灯控制电路设计 21. ?基于单片机的电话远程控制家用电器系统设计 22. ?基于单片机的安全报警器 23. ?基于单片机的八路抢答器设计 24. ?基于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系统的设计 25. ?基于MCS-51数字温度表的设计 26. ?电子体温计的设计 27. ?基于AT89C51的电话远程控制系统 28. ?基于AVR单片机幅度可调的DDS信号发生器 29. ?基于单片机的数控稳压电源的设计 30. ?基于单片机的室内一氧化碳监测及报警系统的研究 31. ?基于单片机的空调温度控制器设计 32. ?基于单片机的可编程多功能电子定时器 33. ?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设计 34. ?红外遥控密码锁的设计

35. ?基于51单片机的语音识别系统设计 36. ?家用可燃气体报警器的设计 37. ?基于数字温度计的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38. ?基于凌阳单片机的语音实时采集系统设计 39.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频率计的设计 40.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子钟设计 41. ?设施环境中温度测量电路设计 42. ?汽车倒车防撞报警器的设计 43. ?篮球赛计时记分器 44. ?基于单片机的家用智能总线式开关设计 45. ?设施环境中湿度检测电路设计 46. ?基于单片机的音乐合成器设计 47. ?设施环境中二氧化碳检测电路设计 48. ?基于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49.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的设计 50. ?基于单片机的火灾报警器 51.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开关设计 52.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钟设计 53.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电子密码锁 54. ?大棚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 55. ?基于单片机的电器遥控器的设计 56. ?单片机的语音存储与重放的研究 57. ?基于单片机的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58. ?红外遥控电源开关 59. ?基于单片机的低频信号发生器设计 60. ?基于单片机的呼叫系统的设计 61. ?基于PIC16F876A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仪 62. ?基于单片机的密码锁设计 63. ?单片机步进电机转速控制器的设计 64. ?由AT89C51控制的太阳能热水器 65. ?防盗与恒温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66. ?AT89S52单片机实验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67.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数字气压计的设计与实现 68. ?智能压力传感器系统设计 69. ?智能定时器 70.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火灾报警系统

单片机课程设计——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监控系统设计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温度监控系统设计 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班级: 2班 成员:魏振杰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一、引言 温度是工业控制中主要的被控参数之一,特别是在冶金、化工、建材、食品、机械、石油等工业中,具有举足重轻的作用。对于不同场所、不同工艺、所需温度高低范围不同、精度不同,则采用的测温元件、测方法以及对温度的控制方法也将不同;产品工艺不同、控制温度的精度不同、时效不同,则对数据采集的精度和采用的控制算法也不同,因而,对温度的测控方法多种多样。 随着电子技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微机测量和控制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利用微机对温度进行测控的技术,也便随之而生,并得到日益发展和完善,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 作为获取信息的手段——传感器技术得到了显著的进步,其应用领域较广泛。传感器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了解并掌握各类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特性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提高对传感器的认识和了解,尤其是对温度传感器的深入研究以及其用法与用途,基于实用、广泛和典型的原则而设计了本系统。本系统利用传感器与单片机相结合,应用性比较强,本系统可以作为仓库温度监控系统,如果稍微改装可以做热水器温度调节系统、实验室温度监控系统,以及构成智能电饭煲等等。课题主要任务是完成环境温度监测,利用单片机实现温度监测并通过报警信号提示温度异常。本设计具有操作方便,控制灵活等优点。 本设计系统包括单片机,温度采集模块,显示模块,按键控制模块,报警和指示模块五个部分。文中对每个部分功能、实现过程作了详细介绍。整个系统的核心是进行温度监控,完成了课题所有要求。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2.1学习DS18B20温度传感芯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2掌握LED数码管显示的原理及编程方法。 2.3掌握独立式键盘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2.4掌握51系列单片机数据采集及处理的方法。 三、方案设计

单片机课程设计——基于C51简易计算器

单片机双字节十六进制减法实验设计 摘要 本设计是基于51系列的单片机进行的双字节十六进制减法设计,可以完成计 算器的键盘输入,进行加、减、3位无符号数字的简单运算,并在LED上相应的显示结果。 设计过程在硬件与软件方面进行同步设计。硬件方面从功能考虑,首先选择内部存储资源丰富的AT89C51单片机,输入采用5个键盘。显示采用3位7段共阴极LED动态显示。软件方面从分析计算器功能、流程图设计,再到程序的编写进行系统设计。编程语言方面从程序总体设计以及高效性和功能性对C语言和汇编语言进行比较分析,针对计算器四则运算算法特别是乘法和除法运算的实现,最终选用KEIL公司的μVision3软件,采用汇编语言进行编程,并用proteus 仿真。 引言 十六进制减法计算器的原理与设计是单片机课程设计课题中的一个。在完成理论学习和必要的实验后,我们掌握了单片机的基本原理以及编程和各种基本功能的应用,但对单片机的硬件实际应用设计和单片机完整的用户程序设计还不清楚,实际动手能力不够,因此对该课程进行一次课程设计是有必要的。 单片机课程设计既要让学生巩固课本学到的理论,还要让学生学习单片机硬件电路设计和用户程序设计,使所学的知识更深一层的理解,十进制加法计算器原理与硬软件的课程设计主要是通过学生独立设计方案并自己动手用计算机电路设计软件,编写和调试,最后仿真用户程序,来加深对单片机的认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创新能力,并提高学生对单片机的兴趣,同时学习查阅资料、参考资料的方法。 关键词:单片机、计算器、AT89C51芯片、汇编语言、数码管、加减

目录 摘要 (01) 引言 (01) 一、设计任务和要求............................. 1、1 设计要求 1、2 性能指标 1、3 设计方案的确定 二、单片机简要原理............................. 2、1 AT89C51的介绍 2、2 单片机最小系统 2、3 七段共阴极数码管 三、硬件设计................................... 3、1 键盘电路的设计 3、2 显示电路的设计 四、软件设计................................... 4、1 系统设计 4、2 显示电路的设计 五、调试与仿真................................. 5、1 Keil C51单片机软件开发系统 5、2 proteus的操作 六、心得体会.................................... 参考文献......................................... 附录1 系统硬件电路图............................ 附录2 程序清单.................................. 一、设计任务和要求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钟设计毕业论文。。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时钟设计 摘要 20世纪末,电子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其推动下,现代电子产品几乎渗透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同时也使现代电子产品性能进一步提高,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也越来越快。 现代生活的人们越来越重视起了时间观念,可以说是时间和金钱划上了等号。对于那些对时间把握非常严格和准确的人或事来说,时间的不准确会带来非常大的麻烦,所以以数码管为显示器的时钟比指针式的时钟表现出了很大的优势。数码管显示的时间简单明了而且读数快、时间准确显示到秒。而机械式的依赖于晶体震荡器,可能会导致误差。 数字钟是采用数字电路实现对“时”、“分”、“秒”数字显示的计时装置。数字钟的精度、稳定度远远超过老式机械钟。在这次设计中,我们采用LED数码管显示时、分、秒,以24 小时计时方式,根据数码管动态显示原理来进行显示,用12MHz的晶振产生振荡脉冲,定 时器计数。在此次设计中,电路具有显示时间的其本功能,还可以实现对时间的调整。数字钟是其小巧,价格低廉,走时精度高,使用方便,功能多,便于集成化而受广大消费的喜爱,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关键字:数字电子钟单片机 数字电子钟的背景 20世纪末,电子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其推动下,现代电子产品几乎渗透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同时也使现代电子产品性能进一步提高,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也越来越快。时间对人们来说总是那么宝贵,工作的忙碌性和繁杂性容易使人忘记当前的时间。忘记了要做的事情,当事情不是很重要的时候,这种遗忘无伤大雅。但是,一旦重要事情,一时的耽误可能酿成大祸。 目前,单片机正朝着高性能和多品种方向发展趋势将是进一步向着CMOS化、低功耗、小体积、大容量、高性能、低价格和外围电路内装化等几个方面发展。下面是单片机的主要发展趋势。单片机应用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控制系统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从前必须由模拟电路或数字电路实现的大部分功能,现在已能用单片机通过软件方法

(完整版)基于51单片机的4人抢答器课程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4人抢答器设计 设计要求: 以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一个4位竞赛抢答器:同时供4名选手或4个代表队比赛,分别用4个按钮S0~S3表示。 设置一个系统清除和抢答控制开关S,开关由主持人控制。 抢答器具有锁存与显示功能。即选手按按钮,锁存相应的编号,并在优先抢答选手的编号一直保持到主持人将系统清除为止。 抢答器具有定时抢答功能,且一次抢答的时间由主持人设定(如30秒)。 当主持人启动“开始”键后,定时器进行减计时,同时扬声器发出短暂的声响,声响持续的时间为0.5s左右。 参赛选手在设定的时间内进行抢答,抢答有效,定时器停止工作,显示器上显示选手的编号和抢答的时间,并保持到主持人将系统清除为止。 如果定时时间已到,无人抢答,本次抢答无效,系统报警并禁止抢答,定时显示器上显示00。 工作原理: 通过键盘改变抢答的时间,原理与闹钟时间的设定相同,将定时时间的变量置为全局变量后,通过键盘扫描程序使每按下一次按键,时间加1(超过30时置0)。同时单片机不断进行按键扫描,当参赛选手的按键按下时,用于产生时钟信号的定时计数器停止计数,同时将选手编号(按键号)和抢答时间分别显示在LED上。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uchar num; //定义中断变量,num计满20表示1秒时间到uchar num1; //十秒倒计时显示初始值 uchar flag1,flag2; //清零键及开始键按下标志位 uchar flag3,flag4=0; //定义键盘按下标志位 uchar code table[]={ 0x3f,0x06,0x5b,0x4f, 0x66,0x6d,0x7d,0x07, 0x7f,0x6f}; //数码管编码

(完整版)基于单片机毕业设计

以下文档格式全部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以任意修改编辑。 超声波倒车雷达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自己的汽车,同时由泊车和倒车所引发的事故也越来越多。这些事故常常给驾驶员带来许多的麻烦,因此,有助于驾驶员泊车和倒车的倒车雷达应运而生。 倒车雷达全称叫“倒车防撞雷达”,也叫“泊车辅助装置”,是汽车泊车安全辅助装置,能以声音或者更为直观的显示告知驾驶员周围障碍物的情况,解除了驾驶员泊车和启动车俩时前后左右探视所引起的困扰,并帮助驾驶员扫除视野的死角和视线模糊的缺陷。本文介绍了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的一种低成本、高精度、微型化,并有数字显示和声光报警功能的倒车雷达系统,该倒车雷达根据超声波测距原理研制,采用温度补偿技术、开机自检技术和优化的软硬件技术,将测得的结果送至数码管显示,同时进行三级声光报警。驾驶员只需坐在驾驶室就能做到心里有数,极大的提高了泊车和倒车时的安全和效率。 关键词:倒车雷达、超声波、单片机AT89S52 目录 引言 (5) 第一章倒车雷达工作原理 1.1 单片机的发展及其应用----8 1.2 超声波测距--9 1.3超声波测距原理1

1.4超声波倒车雷达系统工作原理2 1.5超声波倒车雷达的芯片选择-13 1.6 超声波倒车雷达的工作原理15 第二章系统硬件设计与相应的软件设计 2.1倒车语音及报警电路及控制程序 2.2 超声波发射电路与接收电路及其距离测算程序 2.3超声波检测接受电路 2.4 超声波测距仪的算法设计--19 2.5距离计算程序-19 2.6倒车语音电路和报警电路及其控制程序 2.6.1倒车语音电路 2.6.2倒车语音及报警控制程序29 第三章主程序 3.1主程序 3.2超声波发生子程序和超声波接收中断程序33 第四章安装调试及分析 4.1 硬件部分----38 4.2 软件实现与操作 第五章测距仪改进的设想 第六章心得体会与总结 第七章英语翻译及参考文献----44

电气专业的一些毕业设计题目

电气专业的一些毕业设计题目 电子类: 1、红外遥控照明灯(电路+程序+论文) 2、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智能小车设计论文(电路+程序+论文) 3、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研究(硕士)(论文+上位机下位机软件+程序) 4、简单温度控制系统(仅论文) 5、漏电保护器(电路+程序+论文) 6、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硕士)(仅PDF论文) 7、气体泄漏超声检测系统的设计(电路+程序+论文) 8、数字气压计(电路+程序+论文) 9、数字逻辑电子仿真器设计(程序+论文) 10、数字万用表(电路+程序+论文) 11、环境量温度适度采集(电路+程序+论文) 12、真有效值的测量仪(程序+论文) 13、正弦信号发生器(以SPCE061A单片机为核心)(电路+程序+论文) 14、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电路+程序+论文) 15、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仅PDF论文) 16、自动化专业的运动控制论文(仅论文) 17、作息时间控制器(电路+程序+论文) 18、基于ARM的控制平台(仅PDF论文) 19、DS1820 单总线数字温度计(JPG格式电路+程序+论文) 20、DSP数据采集处理(硕士) 21、Mpeg4-AAC音频解码器的实时软件实现 22、MPEG-4 编码算法的研究及基于DM642 的优化实现(仅PDF论文) 23、USB接口设计(仅PDF论文) 24、基于USB总线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JPG格式电路+程序+论文) 25、电动车翘翘板行走控制 26、车载数字音频接口设计 27、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在线诊断(NH) 28、带作息时间表的打铃系统(JPG格式电路+程序+论文) 29、单路电话计费器(程序+论文) 30、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 31、单片机作息时间控制器设计 32、多路点滴速度控制与显示装置设计 33、分布式电力故障录波系统设计 34、红外控制六足爬虫机器人设计 35、基于Intel 8051单片机的电话计费器的设计及其工作原理 36、基于485串行通信总线的电子抢答器系统 37、基于DSP的全数字电气传动控制板的研制(NH) 38、基于DSP的小型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KDH) 39、基于DSP技术的运动控制卡的研制和开发(KDH)

单片机毕业设计,电子毕业设计题目大全一

单片机毕业设计题目,电子毕业设计题目 1. 单片机接入Internet技术在智能小区中的应用与研究 2. 基于PIC单片机的高压智能同步开关控制系统设计 3. 基于单片机的刚性转子现场动平衡测试系统的研制 4. 基于单片机的现场多道核能谱数据采集系统研究 5. 单片机模糊控制晶闸管直流调压系统的研究 6. 单片机嵌入式TCP/IP协议的研究与实现 7. 基于单片机的几何参数主动量仪和通用测控仪的研制 8. 基于C8051单片机的足球机器人小车控制系统设计 9. 使用FPGA模拟实现8051单片机及其外设的功能 10. 用于TDMoIP实现的E〈,1〉功能卡单片机控制研究 11.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数字式压力表的设计与实现 12. 基于CAN总线的单片机流量控制系统的研究 13. 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化的研究 14. 基于单片机语音识别系统设计 15. 基于80C196KC单片机的舞蹈机器人控制系统 16. 基于单片机的工业缝纫机控制系统研制 17.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稳压电源 18. PIC单片机中国市场拓展战略 19. 基于FPGA与单片机的高精度电子经纬仪光电信号处理系统 研制 20. 基于网络单片机的嵌入式远程监控系统研究 21. 基于“单片机+CPLD/FPGA体系结构”的程控交换机系统集成 化设计 22. 智能温室环境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试验研究——单片机信号采 集及其通信控制系统研究部分 23. 弧焊逆变电源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研究 24. 单片机系统仿真—对用户的软、硬件系统运行过程仿真 25. 单片机系统仿真—生成用户硬件电路和汇编语言程序的故障 诊断 26. 单片机嵌入TCP/IP的研究与实现 27. 雷达模拟器中的单片机应用 28. 基于单片机的沥青摊铺机自动调平控制器的研究 29. 单片机控制逆变埋弧焊机系统设计 30. 基于sx52单片机的web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31. 基于VHDL语言的单片机设计 32. 单片机实现的仿人智能PID控制器 33. 基于单片机的船舶柴油机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 34. 基于单片机的活性炭测氡仪的研制 35. 单片机静脉麻醉靶控输注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36. 基于PC+单片机的环境风洞风速控制系统的研究 37. 基于CPLD和单片机的爆轰波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38. 基于单片机和DSP的卷绕控制器数据采集和通讯设计

单片机课程设计--基于51单片机的万年历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 万年历的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万年历 摘要: 电子万年历是一种非常广泛日常计时工具,对现代社会越来越流行。它可以对年、月、日、周日、时、分、秒进行计时,使用寿命长,误差小。对于数字电子万年历采用直观的数字显示,可以同时显示年、月、日、周日、时、分、秒和温度等信息,还具有时间校准等功能。该电路采用AT89S52单片机作为核心,功耗小,能在3V的低压工作,电压可选用3~5V电压供电。 本设计是基于51系列的单片机进行的电子万年历设计,可以显示年月日时分秒及周信息,具有可调整日期和时间功能。在设计的同时对单片机的理论基础和外围扩展知识进行了比较全面准备。万年历的设计过程在硬件与软件方面进行同步设计。硬件部分主要由AT89C52单片机,LCD显示电路,以及调时按键电路等组成。在单片机的选择上本人使用了AT89C52单片机,该单片机适合于许多较为复杂控制应用场合。显示器使用了1602液晶显示,并且使用蜂鸣器实现了整点报警的功能,温度测试的功能实现使用了DS18B20,并实现了温度过高或过低时的温度报警。 软件方面主要包括日历程序、时间调整程序,显示程序等。程序采用C语言编写。所有程序编写完成后,在KeilC51软件中进行调试,

确定没有问题后,在Proteus软件中嵌入单片机内进行仿真,并最终实现基本要求。 综上所述此万年历具有读取方便、显示直观、功能多样、电路简洁、成本低廉等诸多优点,符合电子仪器仪表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设计要求 基本要求: 1,8 个数码管上显示,显示时间的格式为(假如当前时间是19:32:20)“19-32-20”; 2,具有日历功能; ③时间可以通过按键调整。 发挥部分: ④具有闹钟功能(可以设定多个)。 二:总体设计 电路设计框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