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和马克思 观后感
《玛丽与马克思》观后感_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玛丽与马克思》观后感
玛丽和马克思是两个不同国家的人。
两个人有共同的爱好:喜欢看诺布莱一家。
他们向往着自己可以像诺布莱一家人一样有许多的朋友,和谐,快乐的生活。
玛丽在学校经常被欺负,而马克思唯一精神依靠是他做的假人朋友。
两个人都渴望找到真正的朋友,缘分让他们成为了终生的朋友。
玛丽和马克思相距甚远,书信成为了两个人沟通的桥梁,他们通过写信相互倾诉着彼此的生活和心情。
玛丽的爸妈相继去世,但她的梦想和邻居却弥补了他心灵的创伤。
从此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且她的学业也蒸蒸日上。
他开始研究精神病,并写了一本书,发表后她将书寄给了马克思,并告诉他要去看他。
由于马克思有精神病,而且对此很敏感,坚决回绝了。
马克思自此始终不再回信,这使玛丽感到心灰意冷,更糟糕的是玛丽的丈夫和另一个女人相爱了。
玛丽的生活状态从此落到了低谷。
后来,马克思询问心理医生后发觉友谊的珍贵,又写信给玛丽,并把它所收集的诺布莱一家的玩具全部送给她,两个人的友谊自此后更加深厚。
数年后,当玛丽带着她的孩子去看望马克思时,马克思却在那。
玛丽马克思观后感

玛丽马克思观后感近日,在文化界掀起了一股观影热潮,电影《玛丽马克思》凭借其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叙事方式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我有幸观看了这部影片,并深受其触动。
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观后感。
首先,影片以独特的动画风格和哲学思考引人入胜。
片中融入了现实与想象,以及传统动画与剪纸动画的技巧。
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使得影片更具艺术感和吸引力。
同时,玛丽和马克思的友谊故事穿插其中,通过他们的对话和思考,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哲学思辨的世界。
其次,影片深刻地揭示了现实社会中的孤独与人性的矛盾。
玛丽是一个孤独的女孩,与周围的人无法真正建立起联系。
而马克思则是一个被世界抛弃的人,他在孤独中苦苦寻找真理。
两个不同背景的人在孤独中相遇,他们的友谊逐渐发展,通过对彼此的倾诉和共同的探索,他们找到了彼此间的共鸣和支撑。
影片通过这个故事,反映了现实社会中人们的孤独与困惑,以及寻求真理和关爱的渴望。
再次,影片通过玛丽和马克思的故事,批判了现代社会的冷漠和自私。
玛丽所处的社会充满了追求物质和功利的氛围,人们忽略了彼此的需求和情感,而是只关注自己的利益。
这种社会状态导致了人们的孤独和痛苦。
马克思作为一个被社会遗弃的人,一直在寻找人性与真理的解脱之路。
他通过反思当代社会的种种问题,揭示了现代人自私和冷漠的本质。
通过这种批判性的叙事,影片引发了观众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还有一点,影片通过玛丽和马克思的对话,向观众呈现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关爱。
马克思通过他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为玛丽提供了许多关于人性的见解。
他告诉玛丽人可以通过思考和关怀他人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并引导她摆脱了孤独与自卑感。
这种对人性的思考使得影片更具深度和感染力,也给观众带来了深深的思考。
总的来说,电影《玛丽马克思》通过其独特的动画风格,深刻地揭示了现实社会中的孤独与人性的矛盾,并批判了现代社会的冷漠和自私。
通过玛丽和马克思的故事,影片传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关爱。
观看这部影片,不仅使我对现实社会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人性和情感有了更多的思考。
玛丽和马克思观后感

玛丽和马克思观后感《玛丽与马克思》是一部由亚当·埃利奇执导的动画电影,讲述了一个跨越几十年并且一直保持通信的澳大利亚女孩玛丽和德国男性马克思之间的故事。
影片以漫画的形式讲述了两个人之间的友谊和他们之间分享的故事。
这部电影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思考,让我对友谊和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影片通过刻画玛丽和马克思之间的通信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友谊的力量。
玛丽和马克思一开始是通过邮件成为朋友的,他们并不认识对方,也没有面对面的交流。
然而,他们却通过长时间的书信往来,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关系。
他们不仅分享彼此的生活经历和思考,还互相支持和鼓励。
这种通过文字建立的联系让我感到深深的触动,它告诉我们,友谊不一定需要面对面的交流和亲密的接触,只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友谊就能长久地存在。
其次,影片通过展示玛丽和马克思各自的生活经历,探讨了人生中的苦难和挣扎。
玛丽来自一个贫困的家庭,她的父母并不能给她提供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而马克思则是一个孤独的人,他生活在一个疏离的社会中,缺乏亲情和友情。
这两个角色的遭遇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生并不总是如我们所愿,我们可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然而,正是通过彼此的交流和支持,他们能够慢慢地克服困难,摆脱自己的孤单和苦难。
这给了我很大的勇气和希望,让我相信在面对困难时,友谊和支持是最重要的。
影片还通过玛丽和马克思之间的互助行动,向观众展示了友谊的力量。
无论是玛丽帮助马克思克服重度抑郁症,还是马克思帮助玛丽纾解家庭压力,两个人都相互帮助,共同度过了他们生命中最困难的时刻。
友谊像是一根拱桥,将两个独立的个体连接在一起,使他们能够彼此依靠和扶持。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的朋友和家人,在我经历困难时给予我的支持和鼓励。
友谊不仅可以让我们感到温暖和安慰,还可以让我们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最后,影片还通过玛丽和马克思的故事,向观众传递了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他们通过书信中的讨论,分享了彼此对于生活意义的思考。
《玛丽和马克思》观后感_观后感

《玛丽和马克思》观后感本来不想在考试的时候看一些影响心情的电影,但还是忍不住。
每当考试之前要专心看书的时候就特别想看电影。
一个字——懒。
玛丽和马克思,一个南半球,一个北半球,一个东半球,一个西半球,因为一枚小小的邮票以及各自孤独的心而连接在一起,最终成为知己。
影片的最后写着:“上帝赐予我们亲人。
感谢上帝,我们可以选择朋友。
”直到这句话的出现,我才焕然大悟,这是一部歌颂友谊而非亲情的电影,所以里面关于亲情的内容总是那么的令人悲哀,甚至连爱情也变得不堪一击。
马克思的童年的悲伤的,所以成年了的马克思一直都是一个人,而且有着严重的心理障碍。
玛丽的童年也是悲伤的,一个意外产生的玛丽,长着一双泥巴色的眼睛,额头上还有一块粑粑色的胎记,这样的相貌使得玛丽很不自信而且交不到朋友。
于是玛丽和马克思成为了无话不谈的笔友。
8岁的玛丽总是有许多事情想知道,于是在心中谈起了太多太多自己的想知道的事情,同时也向笔友——也是自己唯一的朋友诉说自己痛苦的经历。
44岁的马克思患有亚斯伯格症,感觉世界很混乱,无法辨别表情,过于敏感而且有点神经质,喜欢解决问题,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感情,每次收到玛丽的信之后都会感到焦虑不安,但是这样的马克思还是会很耐心地一一帮玛丽解决问题,而且推心置腹地将自己的情况告诉玛丽。
是玛丽让马克思开始敞开心扉,是马克思让玛丽感到自己不再孤单。
是玛丽让马克思不再停留在幻想的世界里,因为马克思已经有了真正的朋友,不再需要幻想中的拉乌利先生啦,是马克思让玛丽选择继续深造而且很好的完成了大学学业。
但是,就这样,矛盾出现了,玛丽把马克思当成病例出了一本关于亚斯伯格症的书。
当玛丽将书寄给马克思的时候,马克思愤怒了。
他觉得被信任的人出卖了,这么多年来,他以为玛丽会理解他,但是他好像错了,玛丽把他当成案例分析,这令他感到非常非常的震怒。
当玛丽收到马克思寄来的打字机上的“m”字条的时候,她突然醒悟,自己做错了,这样的做法并没有帮到马克思,反而深深地伤害了最爱自己的朋友,于是玛丽步入了他母亲的后路,开始以酒为伍,开始对生活失去信心,开始愧疚的等待着马克思的原谅。
玛丽和马克思的观后感

玛丽和马克思的观后感《玛丽和马克思》是一部澳大利亚动画电影,该影片由亚当·艾略特执导,讲述了玛丽和马克思两个截然不同的人之间的友谊和成长。
本文将从影片的剧情、人物塑造和主题等角度进行观后感的探讨。
首先,影片讲述了一个跨越了二十年的长期友谊故事。
玛丽是一个孤独而内向的小女孩,她生活在澳大利亚一个偏远的小镇上。
而马克思是一个孤僻而沮丧的中年男子,他生活在大概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市。
尽管他们在社会地位、年龄和性别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但他们建立了一种特殊的联系和情感纽带。
他们通过写信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共同度过人生中的高低潮。
这种跨越国界、年龄和性别的友谊以及相互依赖的关系令人动容。
影片的人物塑造也是其引人注目的地方。
首先是玛丽,她是一个内向而敏感的女孩。
她经历了家庭的冷漠和孤立,但她依然拥有一个敏锐的思维和对世界的好奇心。
她通过给马克思写信来寻找自己的方向和坚持自己的价值观。
而马克思则是一个沮丧且充满自暴自弃情绪的男子,他对世界充满了怀疑和不信任。
然而,玛丽的信件和关心使得马克思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
这两个角色的对比和碰撞,展示了人与人之间如何互相影响和改变。
此外,影片的主题也是深入人心的。
首先,它探讨了友谊的力量和意义。
玛丽和马克思之间建立了一种纯粹而真实的友谊,他们相互支持、理解和鼓励,即使他们并没有见过面。
这种友谊的存在使两个人的生命变得更加美好。
其次,影片讨论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马克思在生活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打击,但通过与玛丽的交流,他逐渐走出了心理困境,重拾人生信心。
最后,这部电影还关注了现代社会下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无助感。
玛丽和马克思都是社会边缘人物,他们通过书写信件来寻求情感的寄托和交流,从而超越了现实世界的障碍。
总的来说,《玛丽和马克思》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电影作品。
它通过真实的故事、细腻的表现和深刻的主题触动了观众的内心。
影片不仅展示了友谊的力量,还给人们以对待心理健康和社会隔阂的思考。
动剧情片玛丽和马克思观后感

动剧情片玛丽和马克思观后感《动剧情片玛丽和马克思》观后感在人类的生命旅程中,我相信每个人都会经历各种困惑、挣扎和孤独感。
电影《玛丽和马克思》生动地描绘了这些情感,并以其独特的视角向观众传递了温情和关怀。
本片通过剧情的发展和角色的塑造,探讨了友谊、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等主题,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该片的剧情围绕着玛丽和马克思的跨越数十年的友谊展开。
玛丽是一个孤独而渴望友谊的年轻女性,而马克思则是一个有精神健康问题和社交困扰的中年男子。
两人之间的机缘巧合促成了他们非凡的友情。
他们通过书信交流,相互理解和支持,从而找到了生活中的勇气和希望。
影片以黑白脱俗的动画效果,独特地展示了两位主人公的生活,并为观众勾勒出一个真实而感人的世界。
这部电影让我深思友谊的力量。
玛丽和马克思的友情是建立在彼此包容和理解的基础上的。
他们并不是为了找到一个拥有相同兴趣的朋友,而是在彼此的不同之处中相互找到了人生的共鸣。
玛丽的乐观和坚韧让马克思看到了希望,而马克思的真实和坦诚让玛丽感受到了被接纳。
友谊不仅能够为我们带来欢乐,还能够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刻给予我们勇气和支持。
除了友谊,电影还涉及到了心理健康的话题。
马克思的社交困扰和精神健康问题使我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可能有一些默默承受着痛苦的人。
电影通过马克思这个角色,呼吁观众要学会倾听和关怀他人。
我们应该给予弱者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找回内心的平衡。
在美学上,《玛丽和马克思》以其独特的动画风格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黑白画面不仅突出了角色的情感表达,还为故事的表达增添了一份淡淡的忧伤和温情。
角色的表情和动作设计非常细腻,在静默的瞬间中,观众可以读到角色内心的情感变化。
这种细腻的表达不仅拉近了观众与角色之间的距离,也使得电影更加真实和引人入胜。
总的来说,《玛丽和马克思》是一部既温情又深刻的动剧情片。
通过对友谊、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等主题的探讨,电影向观众传递了勇气、理解和关怀。
《玛丽和马克思》观后感

《玛丽和马克思》观后感《玛丽和马克思》是一部由亚当·艾略特执导的动画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澳大利亚和纽约之间的友谊故事。
通过塑造玛丽和马克思这两个性格迥异的角色,电影揭示了社会孤立、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等课题。
本片以其真实的情感、幽默的对白以及独特的呈现方式赢得了观众们的喜爱和认可。
首先,影片以黑白画面和独特的动画手法为观众们呈现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世界。
这种非传统的动画风格使得整个影片具有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电影中所描绘的场景和人物无疑引起了观众们的共鸣,使他们更容易地投入到剧情中。
此外,导演对细节的把握也十分出色,每一个镜头都充满了美感和观赏性,使得观众们仿佛在享受一场视觉盛宴。
其次,影片深入探讨了现代社会中的孤独与孤立问题。
玛丽和马克思这两个主要角色都具有明显的社交障碍,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融入社会。
玛丽面临着家庭的强大压力和婚姻的矛盾,而马克思则由于患有一种神经性疾病而遭受到排挤和孤立。
通过这两个角色的描绘,影片揭示了现代社会中许多人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观众们在看完电影后,或许会对那些在我们身边默默承受痛苦的人多一份理解和关怀。
更重要的是,影片通过幽默和诙谐的对白揭示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尽管影片中的主题相对沉重,但导演通过幽默的插科打诨,使得观众们在看电影的过程中不会感到过于压抑。
玛丽和马克思之间的对话充满了智慧和幽默感,他们通过互相理解和包容,共同度过了人生中的艰难时刻。
这种乐观的态度给予观众们希望,教会他们如何在困境中保持积极的心态。
最后,电影通过玛丽和马克思之间的友谊展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背景,拥有截然不同的生活观和价值观,但他们的友谊却在困难中变得更加坚强。
他们互相支持、理解和鼓励,为对方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这种真挚而纯粹的友谊无论时光如何流转,都不会被磨灭。
总之,《玛丽和马克思》是一部深情而又令人深思的动画电影。
通过精妙的剧情和真实的人物形象,影片引发了观众们对于社会问题和人际关系的思考。
《玛丽与马克思》观后感

《玛丽与马克思》观后感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能够通过影像、音乐、故事情节等多种元素来传达导演的思想和情感。
而《玛丽与马克思》这部电影,则以其独特的方式,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
首先,电影通过独特的动画形式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
无论是玛丽那个圆乎乎的身材,还是马克思那个略带沧桑的表情,都让我感受到了导演的用心和创意。
特别是电影中的背景画面,每一个细节都精心设计,给人一种仿佛置身于故事中的感觉。
这种独特的动画形式,不仅增加了观影的趣味性,更让我对电影的艺术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其次,电影通过玛丽和马克思两个形象的塑造,探讨了现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情感障碍。
玛丽是一个孤独而渴望友谊的女孩,而马克思则是一个患有自闭症的中年男子。
他们之间的友谊,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更让我思考了当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问题。
电影中马克思通过写信的方式与玛丽交流,这种传统的沟通方式,让我反思了现代社会中人们过于依赖网络和社交媒体的问题。
电影通过玛丽和马克思的故事,让我意识到了真正的友谊和沟通是需要付出努力和时间的。
此外,电影还通过玛丽和马克思的故事,探讨了人生的苦难和对幸福的追求。
玛丽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家庭的变故、爱情的失落以及身体的疾病。
而马克思则在长时间的孤独中,逐渐找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电影中的这种对人生的真实描绘,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的无常和脆弱。
它让我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在困境中寻找幸福的方法。
电影通过玛丽和马克思的故事,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的空间。
最后,电影的音乐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音乐是电影的灵魂,它能够通过旋律和节奏,将观众带入到电影的情境中。
而《玛丽与马克思》的音乐选择恰到好处,既能够凸显故事的悲伤和忧伤,又能够表达出希望和温暖。
每一段音乐都让我沉浸其中,与角色们一同体验他们的情感和心境。
音乐的力量,让我对电影的艺术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总的来说,《玛丽与马克思》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玛丽和马克思
我觉得这部电影值得第二第三次再去看,因为不管是整个电影的色彩基调、
故事情节还是人物形象,所有的展现都很细腻,很多后续故事情节的发展在前面
都做出了充足的铺垫和埋笔,如果不了解它的故事情节,往往会忽略掉很多小细
节。
首先是它整部电影的颜色色彩。我几乎是快到整部电影完结的时候,才注意
并领略到其中的寓意。整部电影几乎都是黑白灰色的,而我唯一记得有色彩的就
是玛丽头上的红色的发卡和马克思头上的红色小帽。这正是给我们铺垫了一个感
情基调,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他们的心理世界的颜色。
其次是它的人物刻画。玛丽是一个自卑的小女孩,头上有一个总会被人嘲笑
的屎黄色胎记,她的家庭是畸形的,母亲常年酗酒甚至有小偷小摸的习惯,父亲
少言寡语,业务爱好就是捡死鸟做标本,而玛丽却是他们酒后乱情的产物,在这
样的环境下,无疑玛丽的身心是得不到健康发展的,所以她渴望别人的认同渴望
友谊渴望爱。马克思是44岁的纽约独居男人,他是一位亚斯伯格症患者,这被
认为是一种神经发展障碍,他无法理解字面以外的意思,不能辨别别人的面部表
情,不善表达,很难跟人交流沟通,他经常很焦虑,还有暴食症,而他也是一个
孤独的人。
之后就是故事的发展。就是那么巧,一个孤独的小女孩的信就这么寄给了同
样孤独的成年男人。但年龄、距离,都不能阻碍他们成为很好的朋友,自此,他
们经常书信往来,分享自己喜欢的食物和愿望,期间,马克思因为精神刺激过大
进了医院,很长时间两人断了联系,后来又重新联络。玛丽后来结了婚,为了马
克思,她在大学选择了研究精神症状,希望可以治疗好朋友的病,却不想好朋友
因此跟自己绝交,从此一蹶不振,丈夫也离开了自己,绝望之下她选择自杀。就
在这时,电影向我们展现了玛丽肚子里的孩子,一个小小的生命,微弱地闪着光,
不由得让我们更为玛丽的生死捏一把汗。接下来的故事情节是一个让我惊喜的地
方,玛丽的邻居是一个战后失去双腿从此留下心理阴影的老头,总觉得外面有危
险,不敢出门,他对周围的事物都充满了恐惧。所以邮件都是玛丽帮他拿进家里,
我没想到这里他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经过多年的努力克服了自己的恐惧,
给玛丽送去了那箱装着“原谅”的邮件,给了玛丽以生的希望。(这里我觉得诠
释了一个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道理。)而这时马克思的原谅、邻居心病的痊
愈、玛丽得到救赎,一同发生,生活的一切仿佛都豁然开朗,迎来了属于各自的
光明。镜头转回马克思的故事,他因为误杀了人进了精神病院,后来中了彩票,
实现了他人生的前两个愿望,接下来就是等待他唯一的朋友的到来。故事的最后,
玛丽带着孩子来到了马克思的住处,见到的是却是带着笑容仰望着天花板已经死
去的马克思,而天花板上贴满的全是熨好的玛丽寄来的信,很令人动容,遗憾吗?
遗憾吧。可是世界上又有几个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马克思也算是实现他人生的
三个梦想,了无遗憾了。在玛丽握上马克思的手的时候,我想玛丽成长了,也会
朝着更美好的方向走去。而她的孩子,就是他们的未来和希望啊。
在这部电影中,最为深刻的就是马克思与玛丽的友情,跨越距离跨越年龄的
灵魂伴侣,他们做过彼此的聆听者、开导者,共同面对生活的困境,他们都是孤
独的人,却找到了彼此。马克思给玛丽寄石头,写着"Love yourself first",
玛丽给马克思寄自己的眼泪,他们纯粹的友谊给予了彼此支撑。但在其中,这份
友谊也有过畸形化,玛丽将马克思作为了自己人生的支撑,甚至为了他选择自己
大学的道路乃至人生的道路,所以当马克思跟自己绝交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的
世界崩塌了。好在,人都是不完美的,还能有彼此的理解和原谅。
正如电影中所说的,我们都要首先爱自己,给予自己信心,才能得到别人的
爱。其实我很佩服马克思,即使患上了这种疾病,他仍然觉得这并不是病,而且
自己个性的一部分,每个人的人生不一定要追求一样的东西,即使他的愿望在别
人看来很愚蠢,却是最符合自己的东西。最后便关于友谊,在拥有的时候要好好
珍惜,在还能表达的时候尽早说出,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