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精暗耗 气虚邪中
肝肾阴虚 脉络空虚
风邪痹阻经络 痰浊闭阻经络
病因病机
在心脑,与 肝肾密切相

病位及涉及脏腑
病理因素:风 火 痰 气 虚 瘀
肝 肝 风 气阴 血 风 火 痰 逆虚 瘀 外 心 湿 气血
病机关键:总风属阴阳火失调、痰气血逆滞乱 虚
病性及转归: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肾阴虚,气血 衰 少;标实为风、火、痰、气、瘀
膝、当归、天麻、钩藤 中成药:清开灵注射液
三、分型论治 (一)中经络 【痰热腑实证】
临床特征:突然发生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言语不 利,偏身麻木,腹胀便结头晕目眩,咯痰或 痰多。舌红, 苔黄或黄腻,脉弦滑
证机概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治法:化痰通腑泄热 代表方:星蒌承气汤
➢大黄、芒硝应视体质而定,以大便通泄为 度,以免过量伤正。腑气通泄后,治宜清 热化痰通络为主,可加胆南星、天竺黄、 竹沥、川贝母、僵蚕、地龙、丹参、赤芍 等化痰通络;
➢若痰阻络脉,半身不遂日久难复,可加丹 参、红花、稀签草、鸡血藤以祛风活血通 络;
➢兼有风阳,头痛头晕,舌红苔黄,脉弦劲, 宜去白附子、羌活、木香等温燥之品,加 钩藤、夏枯草、石决明,以平肝熄风潜阳;
【治疗】
二、治疗原则
中经络以平肝熄风,化痰祛瘀通络为主。 中脏腑闭证,治疗当熄风清火,豁痰开窍,通腹泻热;
脱证救阴回阳固脱,内闭外脱者,醒神开窍扶正固本并用 恢复期、后遗症期多为虚实夹杂,治宜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平 肝熄风、化痰祛瘀、滋养肝肾,益气养血等法同用。 结合辨病,掌握预后。脑出血急性期-中脏腑;脑梗、脑血管痉 挛-中经络。但都要密切观察防止病情恶化 正确使用通下法,凉血化瘀,活血而不破血、动血。 中风后遗症期,可配合针灸。
证机概要:气虚血瘀,脉络瘀滞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 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加味
➢本方还适用于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治 疗。但黄芪甘温,故肝肾不足、兼有痰热 或风阳痰火者忌用。
➢ 若气虚明显者,加党参或人参等补气药益 气通络;
➢血瘀甚者,可加莪术、三梭等破血通络之 品,甚或可加用水蛭等药;
➢口角流涎,言语不利者加石菖蒲,远志以 化痰宣窍。
➢ 热象明显者,加山桅、黄芩;
➢ 若舌暗有瘀点可加人丹参、赤芍通络。
【气虚血瘀证】
临床特征:突然发生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艰涩或不语, 偏身麻木,面白无华,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 悸,便溏,舌质暗淡,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或白腻,脉 沉细弱,细缓或细涩
利,偏身麻木,腹胀便结头晕目眩,咯痰或 痰多。舌红, 苔黄或黄腻,脉弦滑
【治疗】
三、分型论治 (一)中经络 【 风痰入络】
临床特征: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语言不 利,口角流涎,舌强语塞,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手足拘 挛,关节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数
证机概要:脉络空虚,风痰乘虚入中,气血闭阻 治法:祛风化痰、养血通络 代表方:真方白丸子或化痰通络汤加减 常用药:半夏、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当归、白芍、
• 1阳闭(痰火闭窍,痰火淤闭): • 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数 • 风阳痰火上扰,蒙蔽清窍 • 辛凉开窍化痰,清肝息风 • 羚羊钩藤汤合安宫牛黄丸加减 • 腑气不通者桃仁承气汤加减
➢方中可加石决明、龟板、白芍育阴潜阳; ➢或加僵蚕、全蝎、地龙以增熄风之力; ➢热象重者,可加丹皮、山桅清热; ➢若痰多者,加胆南星、竹沥、天竺黄以清
【治疗】
三、分型论治 (三)恢复期 针灸等药物治疗并进 1 风痰瘀阻 • 症状: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
木,苔滑腻,舌暗紫,脉弦滑 • 证机概要:风痰阻络,气血运行不利 • 治法:搜风化痰,行瘀通络 • 代表方:解语丹加减 • 常用药:天麻、胆星、天竺、半夏、陈皮、地龙、全蝎 • 中成药:中风膏
鸡血藤、豨莶草 中成药:大小活络丹
➢无热象者,可去天竺黄,易制半夏,加全 蝎、僵蚕、白附子以加强祛风化痰之功;
➢语言不利者,加菖蒲、远志祛痰宣窍;
➢若眩晕者,加钩藤,菊花平肝熄风;
➢有瘀血征象,舌质紫暗者,加桃仁、红花、 赤芍以活血化瘀。
【治疗】
三、分型论治 (一)中经络
【风阳上扰证】
临床特征: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舌强 语蹇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等症,舌红苔黄,脉弦
➢若阴不敛阳,津液不能内守,汗出不止者, 可加黄芪、牡蛎、龙骨、山萸肉等以敛汗 固脱;
➢若真阴亏损,虚阳浮越,面赤足冷、虚烦 不安,脉浮大无根者,可加龟板、鳖甲、 牡蛎、龙骨、阿胶、山萸肉、熟地、枸杞 等填补真阴以纳浮阳;
➢若元阳渐复而痰浊壅塞喉间,欲吐无力者 加菖蒲、远志豁痰降逆;
➢若肾阴大亏,虚阳浮越,足冷面赤,宜选 地黄饮子滋阴补阳,引火归元。
【病因病机】
总的病理机制:
内伤积损 劳欲过度 饮食不节 情志所伤 气虚邪中
阴阳失调 气血失和
诱因 产生
中风
风、火
气血逆乱
痰、瘀
脑脉痹阻或 血溢于脑脉
直冲犯脑 损伤脑脉
【病因病机】
(一)病因
内伤积损:素体阴亏血虚,年老体衰,将息失宜 劳欲过度:烦劳过度、房事不节 饮食不节:肥甘厚味、辛香炙慱、饮酒过度 情志所伤:五志过极以抑郁恼怒为主、烦劳紧张、
【概述】
3.疾病范围: 中风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与西医学的脑血管病相似。
西医学的出血性(15%)或缺血性(85%)脑血管病均可 参考本病辨证论治,心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
死亡(第一位)率高的特点。
• 中风病古代列为四大难证(风痨臌膈)之首,当 今世界医学也将其列为三大死亡率(心血管、脑 血管、肿瘤)及复发率致残率最高疾病之一;是 最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也是人类致死
【治疗】
三、分型论治(二)中脏腑 【 闭证】闭证的主要症状是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
,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 • 肝阳暴张,阳升风动,气血上逆。挟痰火上蒙清窍,故卒然昏仆
,不省人事。如《素问 调经论》所说:“血之与气,并走于上, 则为大厥” 。风火痰热之邪,内闭经络,故见面赤、身热、口 噤、手握、气粗、口臭、便闭、苔黄腻、脉弦滑数等。
天麻、钩藤、僵蚕 中成药:苏合香丸
➢兼有动风者,可加天麻、僵蚕、全 蝎以平熄肝风。
➢若见戴阳证者,属病情恶化,宜重 进参附汤、白通加猪胆汁汤救治。
【治疗】
三、分型论治 (二)中 脏腑 【脱证】:阴竭阳亡 症状: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
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舌痿, 脉细弱或脉微欲绝 证机概要:正不胜邪,元气衰微,阴阳欲绝 治法: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代表方: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 常用药:人参、附子、麦冬、五味子、山萸肉 中成药:生脉注射液等
证机概要:肝火偏旺,阳亢化风,横穿络脉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常用药:天麻、钩藤、珍珠母、石决明、桑叶、菊花、黄芩、
山栀、牛膝 中成药:全天麻胶囊
➢ 全方共奏平肝潜阳,滋补肝肾之功。本证 为肝经实火,气血壅盛之证,故去原方杜 仲、桑寄生等,加用夏枯草、龙胆草以增 泻热之力。
瘫痪,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遗,鼻息低微。
【治疗】
一、辨证要点 3.闭证当辨阳闭和阴闭:
阳闭——痰火瘀热,身热面赤、气粗鼻鼾,痰声如拽 锯、便秘溲黄、舌苔黄腻、舌绛干,甚则舌体倦 缩,脉弦滑而数
阴闭——痰浊瘀阻,面白唇紫、痰涎壅盛、四肢不温 、
舌苔白腻、脉沉滑。 4.辨病期:分三期
急性期:二周;中脏腑为一个月。 恢复期:二周后或一个月至半年内。
➢ 若眩晕头痛加桑叶、菊花清热熄风;
➢心烦易怒加生石膏、龙齿清热安神;
➢大便秘结加大黄通腑泻热。
【治疗】
三、分型论治 (一)中经络 【阴虚风动证】
临床特征:平素头晕耳鸣、腰酸,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言语不 利,手指瞤动,或半身不遂,舌红,苔腻,脉弦细数
证机概要:肝肾阴虚,风阳内动,风痰瘀阻经络 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代表方:镇肝熄风汤加减 常用药:白芍、天冬、枸杞子、龙骨、牡蛎、龟板、代赭石、牛
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病的防治研究,国 家列为专题放到重要位置,投入大量人力、财力 、物力,从中医、西医及其他有关方面进行了深
入系统的研究,从而在发病因素、病理机制、先 兆证治、急诊抢救、康复措施及后遗症研究等方 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本病诊断虽较易
,但防治手段进展却较缓慢。据世界卫生组织公 布,在受调查的57个国家中,急性脑血管病列为 前三位的有40个,在美国发病率占2.6%,65岁 以上占21%o;在日本40岁以上的患者占7.9%
【病因病机】
病势:
痰火瘀热
根 轻、浅——中经络
据 有
重、深——中脏腑
闭证

脱证


中脏 中腑
演变:由闭转脱
阳闭 阴闭
痰浊瘀阻
根据有 无热象
中经络
恢复期 后遗症
中脏腑
气虚血瘀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典型的临床表现: 具有神志障碍(恍惚、迷蒙、甚至昏迷或昏愦),半 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 症。轻者可无神志症状。 起病形式:多急性起病,骤然而至,病情复杂。 诱发因素:五志过极、烦劳过度、跌仆努伤 发病年龄:40岁以上多见。 先兆症: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力弱等
中风
宿州市埇桥区中医院 李 先 锋
定义 病因病机

诊断要点

鉴别要点


辨证要点
预防调护
小结
【概述】
定义: 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半身不 遂及口眼歪斜等症状。别名:“偏枯”、“仆击”、 “大厥”、“薄厥”、“偏风”、“身偏不用”、“风 痱”等。 发病特点:发病突然,起病急骤。 症状表现:病情的轻重是根据有无神昏表现。 因变化多端而起名为:“中风”;又因发病突然又称 之为“卒中”。
(4)与痿病鉴别 痿病有肢体瘫痪,活动无力 ,但多起病缓慢,起病时无神昏,以双下肢瘫 或四肢瘫为多见,或见有患肢肌肉萎缩,或见 筋惕肉瞬。中风病亦有见肢体肌肉萎缩者,多 于后遗症期由废用所致。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三、相关检查 现代检查:脑脊液检查、眼底检查、颅脑CT、MRl等检 查,有助于诊断。
缺血性中风 (左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
热化痰;
➢痰多昏睡者,加菖蒲、郁金以增强化痰开 窍之力;
➢若痰热腑实,腹胀便秘者,可用星蒌承气 汤加积实通腑化痰泄 热。
【治疗】
三、分型论治 (二)中脏腑
【 闭证】
(2)阴闭证(痰浊蒙窍,痰浊淤闭)
症状:闭证症状加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
涎壅盛,苔白腻,脉沉滑缓
证机概要:痰浊雍盛,蒙蔽清窍 治法:辛温开窍,化痰醒神 代表方:涤痰汤合苏合香丸加减 常用药:半夏、茯苓、橘红、竹茹、郁金、菖蒲、胆星
【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鉴别诊断
(1)与痫病鉴别 都有卒然昏仆的见症。而痫病 为发作性疾病,昏迷时四肢抽搐,口吐涎沫, 或作异常叫声,醒后一如常人,且肢体活动多 正常,发病以青少年居多
(2)与厥病鉴别 神昏常伴有四肢逆冷,—般移 时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 利等症。
(3)与痉病鉴别 痉病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 ,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可伴神昏,但多出现 在抽搐以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症状。
出血性中风(壳核出血)
【治疗】
一、辨证要点
意识是否清楚?
1.辨中经络、中脏腑
中经络: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但意识清楚 。
中脏腑:昏不识人,或神志昏糊、迷蒙,伴见肢体不用
2.中脏腑辨之闭证与脱证
闭证:属实,证见神志昏迷、牙关紧闭、口噤不开,
两手握固、肢体强痉等。
脱证:属虚,症见神志昏愦无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
【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鉴别诊断 (1)与口僻鉴别 : 口僻俗称吊线风,主症是口眼歪斜,多伴有耳后疼痛
,时伴流涎、言语不清。多由正气不足,风邪入中脉络 ,气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龄均可罹患。 中风病口舌歪斜者多伴有肢体瘫痪或偏身麻木,病由 气血逆乱,血随气逆,上扰脑窍而致脑髓神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损,且 以中老年人为多。
素体养盛 气虚邪中:气血不足,脉络空虚,风邪入侵,痰湿
素盛
【病因病机】
内伤积损

肝肾阴虚
肝阳偏亢
二 ) 劳欲过度 病 机 饮食不节
损伤肾阴 水不制火 阳亢风动 脾失健运 热极生风 风火痰湿
气 血 上 逆
聚湿生痰 痰湿生热
窜犯络脉

情志所伤(以郁怒为主)
上 蒙
肝气不舒 气郁化火 肝阳暴亢 引动心火
清 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