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二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第6课。教科书从观察两块条形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时产生的不同现象开始,引导学生去探索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由此引发本课的探究任务。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由“两块条形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引出本课要探究的问题。第二部分——探索,学生讨论汇总形成条形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的四种情况。通过重复实验,发现并记录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第三部分——研讨,学生结合记录表,交流实验过程中发现的现象,找出条形磁铁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并再次通过实验发现其他形状的磁铁磁极间也有这样的规律。第四部分——拓展,通过“干扰下的磁铁无法正常指示南北方向”的活动,学生将进一步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一块磁铁有两个磁极,分别是南极和北极。不论用南极还是用北极去靠近铁质物体,都能吸引。有部分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有这样的发现: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有时会吸在一起,有时又会相互推开。但是,二年级学生的认识还是零散并且比较模糊的,对于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认识还不能很好地进行概括和归纳,对于不同形状磁铁的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没有开展过充分的探究。学生对于磁极间相互作用的模糊认识将作为本课教学的起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

1.磁铁的相同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磁极相互吸引。

2.磁极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现象的观察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2.在教师指导下能通过重复实验来收集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证据,并能初步利用简单的表格、图画来记录和整理证据,能初步运用归纳的方法发现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干扰下的磁铁无法指示南北”的现象。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在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实验中,能够耐心、细致地操作,有合作意识。

3.能如实地记录和讲述有关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证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了解“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计划地做实验,整理实验信息,找出磁极间的作用规律。

难点:能解释干扰下的磁铁无法正确指示南北方向的原因。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小车(车上有磁铁)、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木制支架或塑料支架、细线、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木棒(两端分别粘有磁铁,且对外的磁极为异名磁极)、课件、班级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装有磁铁的玩具小车和木棒,演示:用木棒的一面靠近小车,小车被吸引;用木棒的另一面靠近小车,小车被推开了。

记录学生的发现:用箭头表示小车的运动方向。(规范学生用语,用“排斥”代替“推开”,用“吸引”代替“吸过来”)

吸引

排斥

@

2.聚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有什么规律(引出课题: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活动,观察磁极间相互靠近时小车的运动方向,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引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这一研究主题,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探索

1.回顾条形磁铁的磁极。(在黑板上贴条形磁铁图片)

条形磁铁有两个磁极,N表示北极,S表示南极。

#

2.讨论:如果用另一块条形磁铁的磁极水平靠近它,有哪几种不同的方式。

学生展开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将每一种情况都粘贴在黑板上,直至4种情况都罗列出来。

预设:学生列出的情况可能不止4种,会有很多表述不完全一样但实质是一样的情况。教师注意引导和“解读”学生的语言。

设计意图:通过班级集体讨论的方式得出四种情况。

3.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研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呢

预设:(1)将一块磁铁悬挂起来,手持另一块磁铁靠近。(2)将磁铁放在桌面上,将另一块磁铁靠近。(3)用两只手分别握着一块磁铁,彼此靠近去感受。

教师提议先用比较简便的方法来试一试:双手各拿一块磁铁,相互靠近来感受磁极的作用。

4.请一个学生来演示,问:你有没有感受到这个力,这个力很大吗教师强调要仔细地感受,才能有所发现。

5.出示记录单,介绍记录的方法,明确要求。

(1)每次实验重复3次,再记录结果。

(2)用“←→”表示相互排斥,用“→←”表示相互吸引。

6.教师分发材料,小组实验、记录,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全班共同讨论、归纳两块磁铁磁极间相互作用的4种情况,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亲身去实践、感受,一方面是让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强化对“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将一颗“统计学”的小小的种子种

在了学生心里,有助于学生未来更高年级、更高学段的学习。

三、研讨

1.呈现各组的记录表。分析这些实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S和S、N和N排斥,N和S、S和N吸引;同样字母的磁极相互排斥,不同字母的磁极相互吸引。

'

适时指导学生规范表述:相同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磁极相互吸引。

小结:当两个相同的磁极靠近时,磁极之间会产生相互排斥的力,于是出现“推开”的现象;当两个不同的磁极靠近时,磁极之间会产生相互吸引的力,于是出现“吸过来”的现象。

2.条形磁铁磁极间有这样的规律,其他形状的磁铁也有这样的规律吗

(1)演示:悬挂一块蹄形磁铁,分别用另一块蹄形磁铁的同名磁极和异名磁极靠近。

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聆听,并说出有没有与条形磁铁相同的规律。

(2)出示三套实验器材:一对蹄形磁铁,一对环形磁铁,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

(3)学生小组选择其中一套实验器材,实验重复3次,完成后可与其他小组交换器材,并交流观察、归纳出的结论。

(4)各小组进行汇报,教师及时板书。

|

(5)小结:无论什么形状的磁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都表现出“相同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磁极相互吸引”的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发现了条形磁铁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再“乘胜追击”拓展到其他形状磁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既是再一次验证了规律的科学性,也有效清除了部分学生头脑中“只有条形磁铁有这种规律”的潜意识。另外,环形磁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现象也非常有意思,在铅笔等物体的协助下,一块环形磁铁能够利用斥力把另一块环形磁铁浮起来,这无疑会大大增加学生的兴趣,更会让学生更加热爱、喜欢科学这一学科。

四、拓展

1.提问:(出示图片)一块条形磁铁悬挂起来,磁铁静止后指示南北方向。此时,如果用另一块磁铁去靠近它,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学生猜测原来的磁铁会被吸引或者排斥。

2.演示实验:将一块条形磁铁的磁极靠近悬挂着的静止磁铁,追问:这时悬挂着的这块磁铁还能指示南北方向吗

学生尝试解释磁铁被另一个磁铁干扰了,对南北方向指示的不准了。

3.小结: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但是当周围出现其他磁性物体或铁时,它指示的方向就会发生改变。人们就利用这种现象来寻找大自然中含有铁或含有磁铁的矿物。

设计意图:学生先观察现象,再应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来解释,巩固所学概念。通过介绍生活和生产中人们利用磁铁磁性的实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条形磁铁

蹄形磁铁相同磁极相互排斥

环形磁铁不同磁极相互吸引

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

……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活动目的:学生用符号画出磁极之间相互作用(符号“←→”表示相互排斥,符号“→←”表示相互吸引),通过整理记录的信息,发现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活动手册说明: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有四种情况,记录表在“实验方法”一栏中用图示的方法给出了这四种靠近的方法。可以在磁铁示意图中标注“N”和“S”,方便学生整理自己的发现。每一种情况,学生重复实验3次后,再进行记录。完成记录表后,进行组内和班级整体的分享交流,通过多张记录表的信息比较,学生去发现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我的发现”中,学生要利用记录表提供的术语,填写“排斥”和“吸引”,或者选填数字序号和,而非诸如“推开”“吸住”等日常用语,以建构科学概念。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