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层电子对的几种计算方法

价层电子对的几种计算方法
价层电子对的几种计算方法

在计算价层电子数时,可以有多个物理模型供选用。在常见的化学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中,可以看到有3种其间有显著不同的计算价层电子对数目的模型,产生3类不同的方法。(一)元素种类法

元素种类法的特点在于,对非过渡系ABm型分子来说,用配原子的种类来确定它向中心原子提供的价层电子数。它规定:

当H及卤原子作配原子时,每个配原子向中心原子提供1个价层电子;

而当O、S原子作配原子时,它们都并不向中心原子提供价层电子;

而当N原子作配原子时,它不仅不向中心原子提供价层电子,反而要从中心原子拉走1个价层电子。

如对SO2分子。中心S原子有6个价电子,而作为配原子的O原子并不向中心原子提供电子,S的价层电子数仍为6,价层电子数对为3。所以,S原子的电子云呈三角形分布。S原子位于三角形的中心附近,电子云分别指向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考虑到3个电子云,只有2个与O原子结合,另1个被孤电子对占据,分子应该为角型。

(二)电子式法]

电子式法则是用分子的点电子式中,电子对及电子组的数目,来确定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它规定:中心原子周围的电子对(包括成键电子对和孤电子对)及电子组数(双键的4个电子、或叁键的6个电子,都只能算是1个电子组)之和,就是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如对SO2分子。根据八隅体原则写出电子式(如左下图)后,可以看出S原子上方有1孤电子对、与右侧O原子结合用了1电子对、与左侧O原子结合用的是4个电子(双键)——为1个电子组。

这样,属于中心原子的电子对数为1、孤电子对数为1、电子组数为1,合计为3。因而价层电子对数为3。与元素种类法的判断结果相同。

电子式法与元素种类法的另一个区别是,在电子式法中没有可以成单的价层电子数的概念。最小的单位也是1个价层电子对。

(三)结构式法

结构式法与另两个方法的区别在于,对非过渡系元素构成的分子来说,用结构式中共价键的性质不同,来确定相关配原子向中心原子提供的价层电子数。它规定:

以单键与中心原子结合的配原子,向中心原子提供1个价层电子;

以双键与中心原子结合的配原子,不向中心原子提供价层电子;

以叁键与中心原子结合的配原子,不但不向中心原子提供价层电子,反而要从中心原子拉走1个价层电子。

如对COCⅠ2分子。根据氧化数或化合价写出结构式(如右上图)后,可以看出:O原子以双键与C原子结合,所以它不向中心原子提供价层电子;CⅠ原子以单键与C原子结合,每个CⅠ要向中心原子提供1个价层电子。C的价层电子数就是自己原有的价电子数4,加上2个CⅠ提供的2个电子,总数为6。其价层电子对数为3。也与元素种类法的判断结果相同。

结构式法及电子式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比较容易地把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适用范围,扩大到有多个中心原子的分子。

如根据化合价把HSCN的结构式写为H-S-C≡N。

将S原子看作中心原子时,S原子原有的价电子数为6、以单键与其结合的H原子向其提供1个电子、以单键与其结合的C原子也向其提供1个电子,这样S原子的价层电子数为8,原子为杂化sp3。H-S-C的键角约为109.5°。

把C原子作为中心原子时,C原子原有的价电子数为4、以单键与其结合的S原子向其提供1个电子、以叁键与其结合的N配原子反而从它那里拉走1个电子,这样中心原子C的价层电子数还是4,为sp杂化。所以S-C-N的键角为180°、三个原子构成一条直线。而H原子不在S-C-N所构成的直线上。

二、元素种类法与总配位数式的统一[1]

总配位数式是分子组成与结构间固有规律的体现,可以方便地用于由分子的组成来判断其结构。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也是用于从分子组成来判断结构的。所以两者间一定会有某种联系。可以证明,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只不过是总配位数式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已。

由总配位数式导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元素种类法,是十分容易的:

对非过渡元素原子组成的ABm型分子来说,总配位数式可以写为

(I– 6m) / 2 =Σ (1)

其中I为分子的价电子总数(分子中所有原子的价电子数之和),m为分子中的配重原子(配原子、且是重原子)数,Σ为总配位数,即杂化轨道数。

当Σ=2时,中心原子为sp杂化,其两个sp杂化轨道为直线型分布;

当Σ=3时,中心原子为sp2杂化,三个sp2杂化轨道分别指向平面三角形的3个顶点;

当Σ=4时,中心原子为sp3杂化,四个sp3杂化轨道分别指向四面体的4个顶点;

当Σ=5时,中心原子为sp3d杂化,五个sp3d杂化轨道分别指向三角双锥的5个顶点;

当Σ=6时,中心原子为sp3d2杂化,六个sp3d2杂化轨道分别指向八面体的6个顶点.

这就是总配位数反映出来的分子结构信息。

知道了某分子的配重原子数,及其价电子总数,对ABm型分子来说,为简化计算(式(1)中还有bm项),可以令中心原子A的价电子数为a,配重原子B的价电子数为b,则I=a+bm。将其代入式(1)后就有总配位数式的另一表现形式:

(2)

如果将总配位数Σ,改称为价层电子对数。这样2Σ就成了价层电子数。

a+(b– 6)m= 2Σ (3)

式(3)可以被解读为:在计算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数时,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a)要如数计入;而每个配原子(价电子数为b)所贡献的价层电子数仅是(b– 6)。

这就是所谓的元素种类法的“实质”,是在元素种类法中“氧配原子不提供电子”的“原因”。

由此看来,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实际只是总配位数式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已。

三、电子式法与总配位数式的统一

由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所谓的用元素种类来确定其提供的价层电子数,实际是采用了另一种方法来计算总配位数,来确定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是无法绕开中心原子杂化类型——这个核心问题的。

清楚这一点,就不难找到电子式法的“真谛”了。

大家都知道,从杂化轨道的使用情况来看,杂化轨道只能用于与配原子成σ键,或被孤电子对占据。

多数人不会想到,如果有办法先确定出某中心原子所属的σ键及孤电子对的总数,实际上也就是确定出了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而电子式法恰恰就是这么做的。

下面就分析一下“用电子式中,电子对及电子组的数目来确定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这句话的后半段中“电子对”及“电子组”的含义:

在电子式中的电子对,实际上有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一种是位于两个原子之间的、起键连作用的共用电子对,也叫共价单键。这种共价单键无例外地都是σ键。另一种则是表示某杂化轨道已被两个电子占据的孤电子对。对某中心原子来说,属于它的共价单键的数目可能不止1个,孤电子对的数目也可能有多个。所以计算“电子对”数目,实际上就是在计算以单键

形式存在的σ键数、及孤电子对数之和。

在电子式中的电子组,实际上也有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一种是与共价双键匹配的由4个电子构成的电子组。另一种则是与共价叁键匹配的由6个电子构成的电子组。而无论在双键、还是在叁键中,都只有1个σ键。所以,计算电子组的数目,实际上实在计算,在多重键中存在的σ键的数目。

这样,计算“电子对及电子组的数目”,就是在计算所有的σ键数、及孤电子对数之和。这就是在计算杂化轨道的总数,就是在计算总配位数。是在在直击“总配位数式”的核心。

总配位数式使用的是数学的方法,而电子式法则是借助于电子式来计算杂化轨道的数目。电子式法从一个侧面证明,总配位数式才是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核心。

四、结构式法与总配位数式的统一

结构式法无疑也是在计算所讨论原子的总配位数。由于结构式法在计算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数时,考虑了中心原子原有价电子数,可以预计结构式法与元素种类法的关联会更密切一些。与元素种类法比较:

其规则“当H及卤原子作配原子时,每个配原子向中心原子提供1个价层电子”。从结构式的角度来描述,就是“当配原子以单键与中心原子结合时,配原子要向中心原子提供1个价层电子”。因为,“当H及卤原子作配原子时”,配原子都只能以单键的形式与中心原子相连。其规则“当O、S原子作配原子时,它们都并不向中心原子提供价层电子”。从结构式的角度来描述,就是“当配原子以双键与中心原子结合时,配原子并不向中心原子提供价层电子”。因为,“当O、S原子作配原子时”,配原子都只能以双键的形式与中心原子结合。

其规则“当N原子作配原子时,它不仅不向中心原子提供价层电子,反而要从中心原子拉走1个价层电子”。从结构式的角度来描述,就是“当配原子以叁键与中心原子结合时,配原子不仅不向中心原子提供价层电子,反而要从中心原子拉走1个价层电子”。因为,“当N原子作配原子时”,配原子都只能以叁键的形式与中心原子成键。

可见,结构式法是在借用元素种类法的成键情况来计算总配位数。这也意味着,结构式法是由元素种类法演变而来的,与总配位数式也是一致的。

虽然结构式与电子式有相通之处,但在计算价层电子数时,两者间并无直接的演变关系。这也使我们想到,在用结构式法来判断某原子的杂化类型时,要特别注意结构式的来源。因为结构式可能从两个不同的途径而得到。一个是由电子式改写出来,另一个则是用化合价匹配来获得。两者的形式有可能不同。

如对SO2分子,由电子式得到结构式(如下左图)。其中,有1个S=O双键、1个是S原子

单方面提供电子对给O原子的σ配键。这会给价层电子数的计算带来一定的麻烦。

由其中心S原子化合价为+4,也可以得到一个结构式(如下右图),其中有2个双键(由化合价写出的结构式中不会有配键)。用这一结构式来计算价层电子数则很方便。

在使用结构式法来确定价层电子数时,要注意到这一结构式来源不同的区别

国际贸易实务中计算CIF和FOB报价

喇叭11007出口至利物浦美元汇率6.3824 单价及合同金额(CIF+L/C方式) CIF报价=实际成本+国内费用+海运费+保险费+预期利润 实际成本=进货成本-退税收入 进货成本(工厂报价)=生产成本+各种税费+工厂利润 工厂: 生产成本110(人民币元) 商品增值税=[国内合同金额/(1+增值税率)]×增值税率 从价商品消费税=[国内合同金额/(1+增值税率)]×消费税率 公司综合费用=国内合同金额×5% 工厂利润=国内合同金额×10% 工厂报价=110+(报价/1.17)×17%+0+报价×5%+报价×10% 得报价=156.09元取整报157元/辆 退税收入=[工厂报价/(1+增值税税率)]*退税率 =[157/(1+17%)]*13%=17.44元/个 实际成本=157-17.44=139.56元 国内费用=157*10%=15.7 按进货成本10%估算,实际成本+国内费用=155.26元/个合24.33美元/个 海运费中国—利物浦基本运费1610 附加费64 79 合1753美元/20英尺柜一个20英尺柜子按25立方米算(17.5公吨限重) 6辆/纸箱0.07952立方米/箱25/0.07952=314.39 取314箱314*10=3140个314*0.007公吨/箱=2.198公吨<17.5TNE 每辆运费1753/3140=0.56 美元/辆 保险费:按中国保险条款投保一切险+战争险+罢工暴动民变险,合计保费率0.96% 预期利润,按涉外成交金额10%估算 CIF报价=(实际成本+国内费用)+海运费+保险费+预期利润 =24.33+0.56+CIF报价*1.1*0.96%+CIF报价*10% CIF报价=27.98美元/个报28美元/个 合同金额28*3140=87920美元

软件开发报价的计算方法

软件开发报价的计算方法 1.软件开发价格估算方法 软件开发价格与工作量、商务成本、国家税收和企业利润等项有关。为了便于计算,给出一个计算公式: 软件开发价格=开发工作量×开发费用/人·月 1.1开发工作量 软件开发工作量与估算工作量经验值、风险系数和复用系数等项有关:软件开发工作量=估算工作量经验值×风险系数×复用系数 1.1.1估算工作量经验值(以A来表示) 软什开发工作量的计算,曾有人提出以源代码行或功能点来计算,这些方法实施起来均有不少难度。目前国际上仍旧按以往经验的方式加以计算,国内各软件企业也是采用经验的方式加以估算工作量。 为了更好地规范估算方法,建议可按照国家标准“GB/T 8566-2001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所规定的软件开发过程的各项活动来计算工作量。 工作量的计算是按一个开发工作人员在一个月内(日历中的月,即包括国家规定的节假日)能完成的工作量为单位,也就是通常所讲的“人·月”。 特别要提醒的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既包括了通常所讲的软件开发,也应包括各类软件测试的活动。 1.1.2风险系数(以σ来表示) 估算工作量经验值亦会存在较大风险,造成软件危机的因素很多,这也是一个方面的因素。特别当软件企业对该信息工程项目的业务领域不熟悉或不太熟悉,而且用户又无法或不能完整明白地表达他们的真实的需求,从而造成软件企业需要不断地完善需求获取,修改设计等各项工作。因此: l ≤风险系数≤ 1.5 根据我们对软件企业的了解,超过估算工作量经验值的一半,已是不可接受,所以我们确定“1.5”为极限值。当然这既要看企业的能力,也要看用户能接受的程度。1.1.3复用系数(以τ来表示)

软件开发费用计算

.1软件项目价格评估书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软件交易市场日趋成熟规范, 我方参照《软件开发和服务项目价格构成及评估方法》,以及,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也比较科学的估算方法是采用功能点分析方法,使用此方法能够真实、准确地计算出计算机软件的价值以作为市场交易价格的参照依据. 1.价格评估公式: 项目建设费Q=咨询服务费P+项目建设费M(软件开发费D+实施费S+维护费W)+验收测试费C+工程监理费G 2.项目建设费计算公式: 软件开发费D=工作量(人月)*软件人员月人工费用 =(项目功能点*开发成本系数/7.5/22)*(3.23B) 开发成本系数:3000个功能以下3.5人工时/FP-4.0人工时/FP 3000-8000个功能以下4.0人工时/FP-4.5人工时/FP 实施费S =工作量(人月)*软件人员月人工费用 =(项目功能点*实施成本系数/7.5/22)*(3.23B) 分布式实施项目的系数 实施成本系数=开发成本系数*(0.2+(n-1)*k) 比例因子K:0.08<=k<=0.15具体按项目实施难度而定 维护费W=工作量(人月)*软件人员月人工费用 =(项目功能点*维护成本系数/7.5/22)*(3.23B) 维护成本系数=(开发成本系数+实施成本系数)*p

比例因子P一般为15%-20% 软件人员月人工费用=(工资+奖金+福利+办公成本+资源储备+基础建设+税收利润)*(1+管理费用百分比)=3.23B ?软件开发费D: 软件开发费用指对项目进行详细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等方面的工作而需支出的费用,取费主要依据项目规模(功能点),开发成本系数和软件人员月人工费,我方根据(附录四:软件功能说明表),对软件的功能进行分析认为:软件项目难度一般,由于各单位对报表的需求不一,所以编制报表的工作量较多,按照软件规模的大小,我们设定软件开发成本系数为4. 1.软件功能点计算 复杂加权因子表(Complexity weights Factor) 系数范围 采用系数 用户输入数EI 3-6 4 用户输出数EO 4-7 5 用户查询表EQ 3-6 5 内部逻辑文件 数ILF 7-15 12 外部接口文件 数EIF 5-10 6 1.软件功能表 数据表 接口 文件 外部 查询 逻 辑表 报 表数

各类报价及计算方法

报价方式与标准 1.料重量之计算方式: 重量公式: 产品毛重=截面积×比重×(产品长度+锯片(4mm)) 例如:○1.若产品截面积为1148.58mm2,用挤型材料,则其重量之计算方式如下: 每M重量:1144.58×2.8×1000/1000=3159g=3.15Kg/m=3.159g/mm ○2以上产品若长度为220mm时,则该产品之重量为: (220+3) ×3.159=704.5g 2.截面積之計算公式: ○1等邊三角形: 面積S=a*h/2=0.433a2或C578h2 ○2直角三角形: 面積S=a*b/2 h=a*b/c ○3平形四力形和矩形: 面積S=b*h ○4菱形: 面積S=d*h/2 a=1/2d ○5正方形: 面積S=a*a d=1.414a ○6梯形: 面積S=(a+b)*h/2或m*h,m=(a+b)/2 ○7圓形: 面積S=π/4*d2或S=π/4* d2 ○8橢圓: 面積S=長軸半徑*短軸半徑*π=a*b*π ○9圓環: 面積S=π/4(D2-d)或S=π/4(R2-r2) ○10扇形: 面積S=πr2*a/360或S=r/2*L ○11弓形: 面積S=L*r/2-c(r-h)/2 ○12拋物弓形: 面積S=2/3b*h 算產品截面積時,應考慮產品之后續加工損耗,如研磨餘量等. 板类材料下料片数计算计算方法: 我公司所用到之平板材料之规格大至为:1.22m*2.44m、1m*2m、1m*2.2m等. 计算方法如例题: 例:T2.0铝板,下料尺寸为100mm*50mm,要用1.22m*2.44m板料时,则得下料为: (2440/100)*(1220/50)=576pcs(即取整数得乘积和) 即一张此规格铝板可生产576pcs产品.

外贸商品价格的计算方式77560

二、外贸商品价格的计算方式 接下来,外贸业务员必须透彻了解外贸价格的核算方式,严谨细致,实际上,在真实的外贸中,价格最重要。甚至可以说是远远超出什么质量和服务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如何报价,如何讨价还价,才是外贸制胜之关键。 外贸货物的价格,有独特的计价方式。如前所说,外贸交易绝大多数是通过远洋运输方式进行。由于中间环节多,费用也相应地杂乱繁多。除了货款以外,还有运杂费、海关申报(简称报关)的费用、商品检验费用、码头装卸杂费等,并且这此费用在与不同国家交易时还都不一样,再考虑到国际贸易中间商,很可能从A国采购,运到B国港口,再卖到C国,这就更为麻烦,很难用普通贸易的方式去计算价格了。 具体说来,你的产品从出厂到通过集装箱远洋运输交付到国外客户指定的外国海港码头或某个地点,将可能产生下列几种或全部费用: 1.产品的出厂价格。 2.申报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检验以及出具品质证明的费用,即商检费。 3.申报中国海关出口的费用,即出口报关费。 4.租用集装箱装货并运到中国海港码头的费用以及在中国码头产生的各项杂费(在本书第五日教程远洋货运一节还将详述)。 以上为货物运至中国海港码头出口前的手续和费用。 5.用远洋货轮运至外国海港码头的运费,即海运费。 6.办理国际货物运输保险的保险费。 以上为货物运至外国码头的手续和费用。 7.集装箱在外国海港码头卸货及其他码头上收取的杂费。 8.申报外国海关进口的费用,即进口报关费,有时候还需要缴纳进口关税。 9.货物从外国海港码头运至客户指定地点的费用。 以上为货物交到客户手中前的手续和费用。 此外,因为货款的收取需要经过银行,银行也会收取一定的经办手续费。 分析上述费用构成,我们不难发现,可以将海港码头作为划分费用的基准点。这样做还有个好处,就是区分责任。比如,以中国码头为基准点的话,我们就承担到第4点,负责完好地将货物运到中国码头并商检报关,其他事情由客户自己负责,货物如果在远洋运输中有损坏,客户自己找海运公司和保险公司索赔。如果以外国码头为基准点,则我们承担到第6点,负责将货物完好送抵外国码头。 绝大多数的企业就到此为止,只有少数是要求我们做第9点的,毕竟客户作为本地人熟悉当地情况,操作7~9点比我们要方便,费用也划算。但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外贸已经渗透到到世界各个角落,一些不熟悉外贸或出于某咱原因不便操作的外国买家,希望省点事直接在“自己家门口”收货,因而要求我们全套包办的情形比以前更多了。不过主流仍是做到第4点或到第6点为止。

软件开发报价的计算方法(完整版)

软件开发报价的计算方法(完整版) 1.软件开发价格估算方法 软件开发价格与工作量、商务成本、国家税收和企业利润等项有关。为了便于计算,给出一个计算公式: 软件开发价格=开发工作量×开发费用/人·月 1.1开发工作量 软件开发工作量与估算工作量经验值、风险系数和复用系数等项有关:软件开发工作量=估算工作量经验值×风险系数×复用系数 1.1.1估算工作量经验值(以A来表示) 软什开发工作量的计算,曾有人提出以源代码行或功能点来计算,这些方法实施起来均有不少难度。目前国际上仍旧按以往经验的方式加以计算,国内各软件企业也是采用经验的方式加以估算工作量。 为了更好地规范估算方法,建议可按照国家标准“GB/T 8566-2001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所规定的软件开发过程的各项活动来计算工作量。 工作量的计算是按一个开发工作人员在一个月内(日历中的月,即包括国家规定的节假日)能完成的工作量为单位,也就是通常所讲的“人·月”。 特别要提醒的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既包括了通常所讲的软件开发,也应包括各类软件测试的活动。 1.1.2风险系数(以σ来表示) 估算工作量经验值亦会存在较大风险,造成软件危机的因素很多,这也是一个方面的因素。特别当软件企业对该信息工程项目的业务领域不熟悉或不太熟悉,而且用户又无法或不能完整明白地表达他们的真实的需求,从而造成软件企业需要不断地完善需求获取,修改设计等各项工作。因此: l ≤风险系数≤ 1.5 根据我们对软件企业的了解,超过估算工作量经验值的一半,已是不可接受,所以我们确定“1.5”为极限值。当然这既要看企业的能力,也要看用户能接受的程度。1.1.3复用系数(以τ来表示)

机械加工报价计算方法大全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详细计算方法: 1)首先你可以对关键或复杂零件要求对方提供初步的工艺安排,详细到每个工序,每个工序的耗时 2)根据每个工序需要的设备每小时费用可以算出加工成本。具体设备成本你也可以问供应商要,比如说, 普通立加每小时在¥60~80之间(含税)铣床、普车等普通设备一般为¥30。。。 3)在按照比例加上包装运输、管理费用、工装刀具、利润就是价格了 当然,价格一定程度上会和该零件的年采购量和难易程度有很大关系。 单件和批量会差很多价格,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粗略估算法: 1)对于大件,体积较大,重量较重。 难度一般的:加工费用大概与整个零件原材料成本之比为1:1,这个比与采购量成反比; 难度较大的:加工费用大概与整个零件原材料成本之比为1.2~1.5:1,这个比与采购量成反比; 2)对于中小件 难度一般的:加工费用大概与整个零件原材料成本之比为2~3:1,这个比与采购量成反比; 难度较大的:加工费用大概与整个零件原材料成本之比为5~10:1,这个比与采购量成反比; 由于机械加工存在很大的工艺灵活性,也就是一个零件可以有很多种工艺安排,那么成本当然是不一样的, 但是供应商有时会报价时给你说一种复杂工艺提高价格,而实际生产时会采用其他简单工艺,所以采购员自身 对图纸的阅读和对零件加工方面的知识的多少就决定你对成本的把握,所以机械零件采购需要比较全面的机械加工知识。 机加工费用构成,一般按照工时给的! 如果你要加工一个工件,首先是对方的材料费用;然后是为了购买工件的一些差旅费用(一般没有); 最主要的是你要加工的工件所需要的加工工时,一般车工10-20元/小时,钳工要少一点大概10-15/小时;其余不在例举; 如果没有现成的工具(如刀具、模具),所购买的费用也是需要你承担一部分的或全部;最后加起来就是你要付的加工费用! 材料费、机器折旧、人工费、管理费、税等基本的是要的。或者是材料费、加工费和税,还有业务费用,运输费用,做预算需要多市场有一个很透彻的了解,不在其中摸爬滚打几年会完全摸不到头绪,就连我的老师也常常会感慨!一点不留心都不行啊! 工艺的问题了应该包括材料费、加工费(采用何种加工价钱就不一样了)、设备折旧费、工人工资、管理费、税等。主要是先确定工艺,即加工方法,然后根据工艺来计算工时,由工时来确定单个零件的基本加工费用,再加上其他的费用。工艺是个很复杂的学问啊一个零件采用不同的工艺,价格有差异的附,各个工种加工工时基本价其实各种工种的工时价格并没有固定的,会根据工件的难易,设备的大小,性能的不同而不同,当然关键的有看你的量是多少了,不过一般来说它都有一个基本价,在基本价之间浮动.

商品价格的计算方式及成本

接下来,外贸业务员必须透彻了解外贸价格的核算方式,严谨细致,实际上,在真实的外贸中,价格最重要。因此,如何报价,如何讨价还价,才是外贸制胜之关键。 外贸货物的价格,有独特的计价方式。如前所说,外贸交易绝大多数是通过远洋运输方式进行。由于中间环节多,费用也相应地杂乱繁多。除了货款以外,还有运杂费、海关申报(简称报关)的费用、商品检验费用、码头装卸杂费等,并且这此费用在与不同国家交易时还都不一样,再考虑到国际贸易中间商,很可能从A国采购,运到B国港口,再卖到C国,这就更为麻烦,很难用普通贸易的方式去计算价格了。 具体说来,你的产品从出厂到通过集装箱远洋运输交付到国外客户指定的外国海港码头或某个地点,将可能产生下列几种或全部费用: 1.产品的出厂价格。 2.申报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检验以及出具品质证明的费用,即商检费。 3.申报中国海关出口的费用,即出口报关费。 4.租用集装箱装货并运到中国海港码头的费用以及在中国码头产生的各项杂费。 以上为货物运至中国海港码头出口前的手续和费用。 5.用远洋货轮运至外国海港码头的运费,即海运费。 6.办理国际货物运输保险的保险费。 以上为货物运至外国码头的手续和费用。 7.集装箱在外国海港码头卸货及其他码头上收取的杂费。 8.申报外国海关进口的费用,即进口报关费,有时候还需要缴纳进口关税。 9.货物从外国海港码头运至客户指定地点的费用。 以上为货物交到客户手中前的手续和费用。 此外,因为货款的收取需要经过银行,银行也会收取一定的经办手续费。 分析上述费用构成,我们不难发现,可以将海港码头作为划分费用的基准点。这样做还有个好处,就是区分责任。比如,以中国码头为基准点的话,我们就承担到第4点,负责完好地将货物运到中国码头并商检报关,其他事情由客户自己负责,货物如果在远洋运输中有损坏,客户自己找海运公司和保险公司索赔。如果以外国码头为基准点,则我们承担到第6点,负责将货物完好送抵外国码头。绝大多数的企业就到此为止,只有少数是要求我们做第9点的,毕竟客户作为本地人熟悉当地情况,操作7~9点比我们要方便,费用也划算。但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外贸已经渗透到到世界各个角落,一些不熟悉外贸或出于某咱原因不便操作的外国买家,希望省点事直接在“自己家门口”收货,因而要求我们全

软件开发成本估算.doc

软件开发成本估算 软件开发成本估算主要指软件开发过程中所花费的工作量及相应的代价。不同与传统的工业产品,软件的成本不包括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主要是人的劳动的消耗。另外,软件也没有一个明显的制造过程,它的开发成本是以一次性开发过程所花费的代价来计算的。因此,软件开发成本的估算,应是从软件计划、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到认证测试,整个开发过程所花费的代价作为依据的。 软件开发成本估算的经验模型 1.Putnam 模型 1978年Putnam提出的,一种动态多变量模型。 L = Ck * K1/3 * td4/3 其中: L-----------源代码行数(以LOC计) K-----------整个开发过程所花费的工作量(以人年计) td-----------开发持续时间(以年计) Ck----------技术状态常数,它反映“妨碍开发进展的限制”,取值因开发环

境而异,见下表 从上述方程加以变换,可以得到估算工作量的公式: K = L3/(Ck3*td4) 还可以估算开发时间: td = [L3/(Ck3*K)]1/4 2.COCOMO模型(constructive cost model) 这是由TRW公司开发,Boehm提出的结构化成本估算模型。是一种精确的、易于使用的成本估算方法。 COCOMO模型中用到以下变量: DSI-------源指令条数。不包括注释。1KDSI = 1000DSI。 MM-------开发工作量(以人月计) 1MM = 19 人日 = 152 人时 =1/12 人年 TDEV-----开发进度。(以月计)

COCOMO模型中,考虑开发环境,软件开发项目的类型可以分为3种: 1.组织型(organic): 相对较小、较简单的软件项目。开发人员对开发目标理解比 较充分,与软件系统相关的工作经验丰富,对软件的使用环境很熟悉,受硬件的约束较小,程序的规模不是很大(<50000行) 2.嵌入型(embedded): 要求在紧密联系的硬件、软件和操作的限制条件下运行, 通常与某种复杂的硬件设备紧密结合在一起。对接口,数据结构,算法的要求高。软件规模任意。如大而复杂的事务处理系统,大型/超大型操作系统,航天用控制系统,大型指挥系统等。 3.半独立型(semidetached):介于上述两种软件之间。规模和复杂度都属于中 等或更高。最大可达30万行。 估算公式: 基本COCOMO模型估算工作量和进度的公式如下 工作量:MM = r*(KDSI)c 进度:TDKV = a(MM)b 其中经验常数 r, c, a, b 取决于项目的总体类型。 COCOMO模型按其详细程度可以分为三级:基本COCOMO模型,中间COCOMO模型,详

软件开发工作量估算和报价

1.软件开发价格估算方法 软件开发价格与工作量、商务成本、国家税收和企业利润等项有关。为了便于计算,给出一个计算公式: 软件开发价格=开发工作量×开发费用/人·月 开发工作量 软件开发工作量与估算工作量经验值、风险系数和复用系数等项有关: 软件开发工作量=估算工作量经验值×风险系数×复用系数 软什开发工作量的计算,曾有人提出以源代码行或功能点来计算,这些方法实施起来均有不少难度。目前国际上仍旧按以往经验的方式加以计算,国内各软件企业也是采用经验的方式加以估算工作量。 为了更好地规范估算方法,建议可按照国家标准“GB/T8566-2001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所规定的软件开发过程的各项活动来计算工作量。 工作量的计算是按一个开发工作人员在一个月内(日历中的月,即包括国家规定的节假日)能完成的工作量为单位,也就是通常所讲的“人·月”。 特别要提醒的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既包括了通常所讲的软件开发,也应包括各类软件测试的活动。 估算工作量经验值亦会存在较大风险,造成软件危机的因素很多,这也是一个方面的因素。特别当软件企业对该信息工程项目的业务领域不熟悉或不太熟悉,而且用户又无法或不能完整明白地表达他们的真实的需求,从而造成软件企业需要不断地完善需求获取,修改设计等各项工作。因此:

l≤风险系数≤ 根据我们对软件企业的了解,超过估算工作量经验值的一半,已是不可接受,所以我们确定“”为极限值。当然这既要看企业的能力,也要看用户能接受的程度。 估算工作量经验值是软件企业承担一般项目来估算的,但如果软件企业已经采用“基于构件的开发方法”,并己建立起能够复用的构件库(核心资产库),或者已有一些软件产品,仅作二次开发,从而使软件开发工作量减少。因此: ≤复用系数≤1 根据国内外软件企业在实施基于构件开发方法(软件产品线)的经验数据,提高工作效率达到25%(最高值)。 开发费用/人·月 软件企业的商务成本、国家税收、企业利润、管理成本和质量成本。均可摊分到各个软件开发人员头上。 开发费用/人·月=(P+Q+R)×S×τ 人头费主要是员工的工资、奖金和国家规定的各项按人计算的费用。其总量在软件企业中的商务成本占70%-80%。 P=B× 国家规定的公积金7%,医疗保险金12%,养老金22%,失业金2%(即通常所说的四金),另外还有按工资总额计征的工伤保证金%,生育保证金%,残疾基金%,工会基金2%,累计为%。B为平均工资,即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奖金、物质奖励等多项总和,除以企业员工数,分摊到每个月。

软件开发费用计算方法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软件开发项目计算方法 (V2.0) 广东软件行业协会 二○○六年八月

目录 1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软件项目建设类别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适用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名词解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软件项目费用概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项目阶段划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各阶段费用构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项目费用概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3各项费用取费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咨询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建设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服务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附加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需求变更估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4工作量估算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开发阶段工作量估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实施阶段工作量估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维护阶段工作量估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人月成本估算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6其他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最终合同金额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付款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 评估机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外贸费用计算方式

(一)报价数量核算 在国际货物运输中,经常使用的是20英尺和40英尺集装箱,20英尺集装箱的有效容积为25立方米,40英尺集装箱的有效容积为55立方米。出口商在做报价核算时,建议按照集装箱可容纳的最大包装数量来计算报价数量,以节省海运费。 根据产品的体积、包装单位、销售单位、规格描述来计算报价数量: 例1:商品03001(三色戴帽熊)的包装单位是CARTON(箱),销售单位是PC(只),规格描述是每箱装60只,每箱体积为0.164立方米,试分别计算该商品用20英尺、40英尺集装箱运输出口时的最大包装数量和报价数量。 解:每20英尺集装箱: 包装数量=25÷0.164=152.439,取整152箱 报价数量=152×60=9120只 每40英尺集装箱: 包装数量=55÷0.164=335.365,取整335箱 报价数量=335×60=20100只 例2:商品01006(蓝莓罐头)的包装单位是CARTON(箱),销售单位是CARTON(箱),每箱体积为0.0095立方米,试分别计算该商品用20英尺、40英尺集装箱运输出口时的最大包装数量和报价数量。 解:每20英尺集装箱: 包装数量=25÷0.0095=2631.578,取整2631箱 报价数量=2631箱 每40英尺集装箱: 包装数量=55÷0.0095=5789.473,取整5789箱 报价数量=5789箱 注意:由于该商品的包装单位和销售单位相同,故此例的报价数量=包装数量。 (二)采购成本核算 通过邮件和供应商联络,询问采购价格,用以成本核算。 例如:商品03001"三色戴帽熊",供应商报价为每只6元,求采购9120只的成本? 解:采购成本=6×9120=54720元 (三)出口退税收入核算 先查询产品的"海关编码",可知道增值税率和出口退税率。 例如:查到商品03001"填充的毛绒动物玩具"的海关编码是95034100,可查出增值税率为17%、出口退税率为15%。已从供应商处得知供货价为每只6元(含增值税17%),试算9120只三色戴帽熊的出口退税收入?

投标报价的计算方法

在所有有效投标报价中,去掉一个最高报价和一个最低报价后取算术平均值(若有效报价不超过五家(含五家)则直接取算术平均值),以平均值作为评标基准价。 注:有效投标报价指按招标文件规定,通过了有效性检查、资格审查、符合性检查和工程预算审查的投标报价,并且报价不超过政府采购预算。 投标报价的偏差率计算公式:偏差率=100%×(投标人报价-评标基准价)/评标基准价 评标基准价得40分,投标报价的偏差率每高于1%,减2分;每低于1%,减1分,扣完为止。中间插入法进行计算,得出各投标报价的得分。 分享到: 就是有效报价中去掉最高报价和最低标价其余报价的作为 得分就是投标报价与的比值,每高出1%就在40的基础上扣2分每低于基准价1%就在其基础上扣1分在40分的基础上扣扣完为止 楼上算错了不超过5家不用去掉最高值和最低值 假设7家投标单位入围栏标价120 七家报价分别为90 95 100 105 110 115 121 有效报价为:90 95 100 105 110 115 最后一家:121 基准价等于去掉最高:115 去掉最低:90 剩下的:95 100 105 110 取 (95+100+105+110)/4=102.5 然后分别用90、95、100、105、110、115 和102.5做比值 即: (90-102.5)/102.5= -0.12 (低于基准价百分之12)得分:40-12*1=28 (95-102.5)/102.5= -0.07 (低于基准价百分之7)得分:40-7*1=33 (100-102.5)/102.5= -0.02(低于基准价百分之2)得分:40-2*1=38 (最高分) (105-102.5)/102.5= 0.02(高于基准价百分之2)得分:40-2*2=36 (110-102.5)/102.5= 0.07(高于基准价百分之7)得分:40-7*2=26 (115-102.5)/102.5= 0.12(高于基准价百分之12)得分:40-12*2=16

外贸报价公式(全)

外贸报价公式 (一)报价数量核算 在国际货物运输中,经常使用的是20英尺和40英尺集装箱,20英尺集装箱的有效容积为25立方米,40英尺集装箱的有效容积为55立方米。出口商在做报价核算时,建议按照集装箱可容纳的最大包装数量来计算报价数量,以节省海运费。 根据产品的体积、包装单位、销售单位、规格描述来计算报价数量: 例1:商品03001(三色戴帽熊)的包装单位是CARTON(箱),销售单位是PC(只),规格描述是每箱装60只,每箱体积为0.164立方米,试分别计算该商品用20英尺、40英尺集装箱运输出口时的最大包装数量和报价数量。 解:每20英尺集装箱: 包装数量=25÷0.164=152.439,取整152箱 报价数量=152×60=9120只 每40英尺集装箱: 包装数量=55÷0.164=335.365,取整335箱 报价数量=335×60=20100只 例2:商品01006(蓝莓罐头)的包装单位是CARTON(箱),销售单位是CARTON(箱),每箱体积为0.0095立方米,试分别计算该商品用20英尺、40英尺集装箱运输出口时的最大包装数量和报价数量。 解:每20英尺集装箱: 包装数量=25÷0.0095=2631.578,取整2631箱 报价数量=2631箱 每40英尺集装箱: 包装数量=55÷0.0095=5789.473,取整5789箱 报价数量=5789箱 注意:由于该商品的包装单位和销售单位相同,故此例的报价数量=包装数量。 (二)采购成本核算 通过邮件和供应商联络,询问采购价格,用以成本核算。 例如:商品03001"三色戴帽熊",供应商报价为每只6元,求采购9120只的成本? 解:采购成本=6×9120=54720元 (三)出口退税收入核算 先查询产品的"海关编码",可知道增值税率和出口退税率。 例如:查到商品03001"填充的毛绒动物玩具"的海关编码是95034100,可查出增值税率为17%、出口退税率为15%。已从供应商处得知供货价为每只6元(含增值税17%),试算9120只三色戴帽熊的出口退税收入? 解:退税收入=采购成本÷(1+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 =6×9120÷(1+17%)×15% =7015.38元

软件开发成本估算

软件成本估算 近年来,由于软件的价格越来越高,在计算机系统中软件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软件价格估计的差错对于一个计算机公司的盈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软件成本的估计受到普遍的重视。 软件价格的计算不是一门精确的学科,因此我们称为成本估算。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人的技术和环境的影响。在开发工作尚未开始之前作软件成本估价就要冒险。有的公司采用“三段估价”的办法,在开发初期的计划阶段订出初步估算价,在要求分析阶段后给出一个修正估算价格,在设计完成之后给出最终估算价格。在软件成本估算方面的工作大多数都从分析与软件成本相关的因素入手。 一、影响软件成本的因素 1. 软件人员的业务水平 软件人员的素质、经验、掌握知识的不同在工作中的表现有很大的差别。有人作过试验,组织一些不同程度的软件人员开发同一课题,对开发的程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完成得好的和差的,生产率相差五倍,甚至十几倍。可见软件人员的业务水平对软件产品的生产率影响是很大的。 2. 软件产品按开发的复杂性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应用程序,如用高级语言写的科学计算、数据处理、企业管理等用户程序。 二类是实用程序,如用系统程序设计语言或汇编语言写出的编译程序、汇编程序、联接编辑程序、输入加载程序。 三类是系统程序,如用汇编语言或系统程序语言写的操作系统、实时处理控制系统等。这三类程序,以系统程序的生产率为1,以应用程序开发的复杂为1,可以画出三类程序的生产率和复杂性的比例关系图表。 见表2.3 表2.3 生产率和复杂性比例关系表 项目系统程序实用程序应用程序 生产率 1 5—1025—100 复杂性9 31 B.Bo?hm教授进一步给出了这三种软件产品的程序规模和工作量的相互关系的公式。程序的规模是以源程序每千行语句(或指令)为单位。程序的工作量以一人一月为单位,记为PM这三类程序,每个人每月生产程序的千行数为: 应用程序是: PM=2.4*(KDSI)**1.05 (其中KDSI为千行源代码数) 实用程序是 PM=3.0*(KDSI)**1.12 系统程序是 PM=3.6*(KDSI)**1.20 例如,三类程序所选取的开发项目都是60000行的程序,所需投入的人-数三类不同程序大体比例为了:1:1.7:2.8,工作量估计曲线大约如图21所示。 估计工作量

模具报价计算方式

快速准确的模具报价的方法和依据是这些 一:模具价格的构成,即模具价格都是有哪些因素决定的 二:模具价格的具体核算方法,如何快速的计算模具价格并报给客户 一:模具价格的由来 1: 模具价格是由生产成本、税金、利润、流通费用四个部分组成。

生产成本: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消耗的物质资料和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包括材料费、动力消耗、工资和设备折旧费。 税金和利润:劳动者为社会所提供的剩余劳动的价值形式。税金是价格构成的要素之一。流通费用:商品从生产者转移到用户的过程中所耗费的必要费用。 2:工业品应纳税金 = 出厂价 * 税率 工业品的利润额 = 产品成本 * 利润率 3:价格的作用 ①价格起着调节生产和流通的作用。 ②价格是企业进行全面经济核算的有效工具。 ③价格可以参加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4:价格的种类: 1 按国家管理权分 计划价格:固定价格、浮动价格 非计划价格:协议价格、自由价格 2 按物资的流通环节分 出厂价格、批发价格、零售价格 5:产品价格的制约因素 ①产品成本:固定成本的影响、变动成本的影响。 ②供求关系: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供小于求,价格上涨 ③竞争关系:竞争是产品价格、质量、品种的竞争 ④国家政策:国家有关税收信贷利率的金融政策。

6:定价目标 1:以获取最大盈利为目标。重要重要目标之一 2:以获取投资收益率为目标。 3: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为目标。 4:以保证稳定价格为目标。 5:以应付或防止竞争为目标。 ?方式: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出售产品。以对手相同的价格出售产品 以高于竞争对手的价格出售产品 *7:定价方法 1:成本导向定价法:成本加成定价法 目标利润定价法 盈亏平衡定价法 2:需求导向定价法:理解价值定价法 区分需求定价法 3:竞争导向定价法:随行就市定价法 投标定价法 竞争价格定价法 8:定价策略 1:新产品的定价策略:取脂定价策略、渗透定价策略 2:心理定价策略:整数定价、奇数定价、声望定价、

出口报价核算主要公式

出口报价核算主要公式 出口价格=出口成本+出口费用+出口利润 出口成本=采购成本-出口退税额 (1)采购成本=货价+增值税额=货价×(1+增值税率) (2)出口退税额=货价×出口退税率=采购成本÷(1+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 出口费用=国内费用+国外运费+国外保费+佣金(1)国内费用=国内运费+业务定额费+银行费用+垫款利息+认证费+商检费+其他国内费用 ○1业务定额费=采购成本×业务定额费率 ○2垫款利息=采购成本×贷款年利率×垫款天数÷360 (2)国外运费=基本运费+附加运费 (3)国外保费=CIF价×(1+保险加成率)×各种保险费率之和 (4)佣金=含佣价×佣金率 出口利润=采购成本×成本利润率=出口价格×销售利润率 FOB价=出口成本+国内费用(+佣金)+出口利润 CFR价=出口成本+国内费用+国外费用(佣金)+出口

利润=FOB价+国外运费 CIF价=出口成本+国内费用+国外运费+国外保费(+佣金)+出口利润 =FOB价+国外运费+国外保费 =CFR价+国外保费 国内费用 (1)国内运费:是出口货物在装运前所发生的境内运输费,通常有卡车运输费、内河运输费、路桥费等(2)业务定额费:是出口企业在经营中发生的有关费用,如通信费、交通费、业务招待费等。一般都按采购成本规定一定的比率,即业务定额费率。 (3)银行费用:主要包括通知费、议付费、不符点处理费、电报费、偿付费、修改费、托收费等。 (4)垫款利息:是出口企业从支付供应商货款到收到出口货款期间,对采购成本所垫付的银行利息。(5)认证费:是出口商办理出口认可、配额、产地证明以及其他证明所支付的费用。 (6)商检费:是商检机构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或出口商的请求对货物进行检验的费用。 (7)其他国内费用:主要包括仓储费、港区港杂费、报关费用、出口关税等。 出口关税=出口完税价格×出口关税税率

外贸商品价格的计算方式

外贸商品价格的计算方式 接下来,外贸业务员必须透彻了解外贸价格的核算方式,严谨细致,实际上,在真实的外贸中,价格最重要。甚至可以说是远远超出什么质量和服务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如何报价,如何讨价还价,才是外贸制胜之关键。外贸货物的价格,有独特的计 价方式。如前所说,外贸交易绝大多数是通过远洋运输方式进行。由于中间环节多,费用也相应地杂乱繁多。除了货款以外, 还有运杂费、海关申报(简称报关)的费用、商品检验费用、码头装卸杂费等,并且这此费用在与不同国家交易时还都不一样,再考虑到国际贸易中间商,很可能从A国采购,运到B国港口,再卖到C国,这就更为麻烦,很难用普通贸易的方式去计算价 格了。具体说来,你的产品从出厂到通过集装箱远洋运输交付到国外客户指定的外国海港码头或某个地点,将可能产生下列几 种或全部费用: 1.产品的出厂价格。 2.申报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检验以及出具品质证明的费用,即商检费。 3.申报中国海关出口的费用,即出口报关费。 4.租用集装箱装货并运到中国海港码头的费用以及在中国码头产生的各项杂费(在本书第五日教程远洋货运一节还将详述)。 以上为货物运至中国海港码头出口前的手续和费用。 5.用远洋货轮运至外国海港码头的运费,即海运费。 6.办理国际货物运输保险的保险费。 以上为货物运至外国码头的手续和费用。 7.集装箱在外国海港码头卸货及其他码头上收取的杂费。 8.申报外国海关进口的费用,即进口报关费,有时候还需要缴纳进口关税。 9.货物从外国海港码头运至客户指定地点的费用。 以上为货物交到客户手中前的手续和费用。 此外,因为货款的收取需要经过银行,银行也会收取一定的经办手续费。 分析上述费用构成,我们不难发现,可以将海港码头作为划分费用的基准点。这样做还有个好处,就是区分责任。比如, 以中国码头为基准点的话,我们就承担到第4点,负责完好地将货物运到中国码头并商检报关,其他事情由客户自己负责,货 物如果在远洋运输中有损坏,客户自己找海运公司和保险公司索赔。如果以外国码头为基准点,则我们承担到第6点,负责将 货物完好送抵外国码头。绝大多数的企业就到此为止,只有少数是要求我们做第9点的,毕竟客户作为本地人熟悉当地情况, 操作7~9点比我们要方便,费用也划算。但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外贸已经渗透到到世界各个角落,一些不熟悉外贸或出于某咱原因不便操作的外国买家,希望省点事直接在“自己家门口”收货,因而要求我们全套包办的情形比以前更多了。不过主流 仍是做到第4点或到第6点为止。依据“海港码头作为基准点”的原则,产生了国际贸易特有的计价方式和价格术语: 1.以出口地港口(Loading Port)为基准点:FOB(Free on Board)。 更准确地说,FOB计价方式的基准点是出口地港口货轮的船舷。货物运抵码头后,需吊装至货轮上,FOB即以吊钩越过船舷为精确分界点。也就是说,吊钩越过船舷之前的所有费用,就是FOB计价方式所包含的费用。所以FOB也译作“船舷边交货价”。反过来相对于买方而方,这个价格就是在“国外港口”的交货价,故根据英文“Off shore”又译作“离岸价格”。 2.以目的地港口(Destination Port)为基准点:CNF和CIF。 CNF()又称为C&F,即成本(离岸价格)加上运费。同样地,反过来相对于买方而言,这就是抵达目的地口岸后的价格,故称为“至岸价”。CNF再增加一个保险费insurance就变成了CIF(cost, insurance, freight)。 前面说过,FOB、CNF、CIF价格除了货值本身外,还包括商检、报关、码头、保险等杂费。不难理解,既然要支付这此费用,自然也要办理这些手续。所以,这些价格术语既是计价方式,又是买卖双方责任和风险划分的依据。 比如FOB条件下,卖方要负责出口商检、报关,货物越过出口港船舷之前有什么损坏都要承担。货物装船后要及时通知买 方以便买方办理保险事宜;买方则需要租船订舱并把船期等通知卖方----通常由买方的货代来操作,所以“买方指定货代”也 成了FOB的代名词。 而在CNF/CIF条件下,卖方除FOB条件下所做事情外,还要相应承担订舱、保险等事宜,承担货物抵达目的港前的一切风险。买方就轻松多了,只等货物完好抵达后,提货并办理进口手续即可。为便于大家理解不同价格术语的“风险责任划分”, 教科书上常有这么个幽默案例:出口港码头在吊装货物的时候,不慎吊钩松脱导致货物碰撞落海。码头固然有责任,但谁该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