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太极拳84式

吴式太极拳84式
吴式太极拳84式

吴式太极拳84式

1、预备式

2、太极起式

3、揽雀尾

4、单鞭

5、提手上势

6、白鹤亮翅

7、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

9、上步搬拦捶

10、如封似闭

11、十字手

12、抱虎归山

13、揽雀尾

14、斜单鞭

15、肘底看捶

16、倒撵猴

17、斜飞势

18、提手上势

19、白鹤亮翅20、搂膝拗步

21、海底针

22、扇通背

23、撇身捶

24、卸步搬拦捶

25、上步揽雀尾

26、单鞭

27、云手

28、单鞭

29、高探马

30、左右分脚

31、转身蹬脚

32、进步栽捶

33、翻身撇身捶

34、上步高探马

35、披身踢脚

36、退步打虎

37、二起脚

38、双峰贯耳

39、翻身二起脚

40、撇身捶

41、上步搬拦捶

42、如封似闭

43、十字手

44、抱虎归山

45、揽雀尾

46、斜单鞭

47、野马分鬃

48、玉女穿梭

49、揽雀尾

50、单鞭

51、云手

52、单鞭

53、下势

54、金鸡独立

55、倒撵猴

56、斜飞势

57、提手上势

58、白鹤亮翅

59、搂膝拗步

60、海底针

61、扇通背62、撇身捶

63、上步搬拦捶

64、上步揽雀尾

65、单鞭

66、云手

67、单鞭

68、迎面掌

69、转身十字摆莲

70、搂膝指档捶

71、上步揽雀尾

72、单鞭

73、下势

74、上步七星

75、退步跨虎

76、转身迎面掌

77、转身双摆莲

78、弯弓射虎

79、上步迎面掌

80、翻身撇身捶

81、上步高探马

82、上步揽雀尾

83、单鞭

84、合大极

传统吴式太极拳八十三式拳谱及326个分动名称

传统吴式太极拳83式拳谱及326个分动名称 东振王于2014年2月24日星期一编制第一段 [十式] 无极势 (预备势) 自然步站立全身放松下颌微收眼前平视 第一式太极起式 (4动) 1左脚横移 2两脚平立 3两腕前掤 4两掌下采第二式.揽雀尾(8动) 1左抱七星虚步抱掤 2右掌打挤左弓步挤 3右抱七星右虚步七星 4左掌打挤右弓步挤 5右掌回捋坐身回捋 6右掌前掤右掌上挒 7右掌后掤坐身反采 8右掌前按第三式斜单鞭(2动) 1右掌变勾撤步捏勾 2左掌平捋马步平捋 第四式提手上式(4动) 1半面右转虚步抱掤 2左掌打挤右弓步挤 3右掌变勾捏勾提腕 4右勾变掌收脚撑按第五式白鹤亮翅(4动) 1 俯身按掌 2向左扭转 3左掌上掤 4两肘下垂屈膝坠肘 第六式搂膝拗步(12动) 1左掌下按转身提按 2右掌前按弓步搂推 3右掌回捋4左掌前掤虚步抱掤 5左掌下按虚步提按 6右掌前按弓步搂推 7右掌下按上步提按 8左掌前按弓步搂推9左掌下按上步提按10右掌前按弓步搂推 11右掌回捋 12左掌前掤坐腿前合第七式手挥琵琶(2动) 1左掌前掤弓步前推 2左掌上掤收脚上举 第八式上步搬拦锤(4动) 1左掌下合屈膝合按 2左掌前掤弓步搬抹 3左掌回捋(拦)后坐回捋 4右拳前伸弓步打捶第九式如封似闭(2动) 1右掌回捋后坐抽收 2两掌前按弓步前按 第十式抱虎归山(4动) 1双掌前伸 2两掌展开弓步展掌 3两掌上掤 4两肘下垂屈膝合腕第二段 [十五式] 第十一式左右隅步搂膝 (4动) 1左掌斜搂上步提按 2右掌斜按弓步搂推 3右掌回捋转身提按 4左掌斜按弓步搂推第十二式隅步揽雀尾(6动) 1 左掌翻转 2右掌前按 3右掌回捋坐身回捋 4右掌前掤右掌上挒 5右掌后掤坐身反采 6右掌前按第十三式斜单鞭(2动) 1右掌变勾撤步捏勾 2左掌平捋马步平捋 第十四式肘底看锤(2动)1左掌前伸弓步展勾 2左肘上提虚步看捶 第十五式倒撵猴(6动) 1两拳变掌虚步提按 2左掌前按退步搂推 3左掌下按虚步提按 4右掌前按退步搂推 5右掌下按虚步提按 6左掌前按退步搂推第十六式斜飞式(4动) 1左掌上掤立身展臂 2左掌下捋提脚合臂 3左脚前伸马步合掌 4左肩左靠弓步分展第十七式提手上式(4动)同第四式 1半面右转虚步抱掤 2左掌打挤右弓步挤 3右掌变勾捏勾提腕 4右勾变掌第十八式白鹤亮翅(4动)同第五式 1 俯身按掌 2向左扭转 3左掌上掤 4两肘下垂收脚撑按 第十九式搂膝拗步(2动)1左掌下按转身提按 2右掌前按弓步搂推 第二十式海底针(2动) 1右掌前指后坐挑掌 2右掌下指丁步下插 第二十一式扇通背(2动)1两掌前伸起身上挑 2左掌前按马步架推

传统吴式太极拳健身八法

传统吴式太极拳 太极内功健身八法 战波老师亲传 有病要治疗,调心最重要; 功能要恢复,太极运动好。 第一节全身放松 口诀:舌顶上颚松净站,调息搅海任督通;真气运行通周天,气沉丹田归关元。 1、放松: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面带笑容,目视前方。要做到虚灵顶劲,舌顶上颚,沉肩坠肘,两腋悬空;用五线放松法来调整自身各部位(具体做法:从头顶百会穴经面部、前胸、腹部一直到脚心涌泉穴;再从头顶百会穴经后脑、脖颈、后背、腰部、臀部、大小腿后侧一直到脚心涌泉穴;然后再以头顶百会穴起经头两侧到脖颈、两肩、两肘、两手;再从两腋下、腰、跨、腿的两侧一直到脚心涌泉穴;最后再从百会穴经大脑、五脏六腑、会阴穴、两大腿内侧到脚底涌泉穴)。确实做到“送”“静”“空”,把全身的骨骼放开,肌肉松弛的敷贴在骨骼上。静要静到无任何杂念,什么也不想;空要空到全身都没有了的感觉(图一——1)。做此节放松法时,如有血压高的患者,视线调整在五个自身高的距离以外;血压低的患者注视三个字身高的距离以内。

图一——1 2、调息:调息的目的主要是把真气送入丹田,基于呼气时真气沿任脉下入丹田的生理活动,这就给调息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因此,调息时只注意呼气,用意念引导真气下行,便可以如期达到气沉丹田的目的,吸气时把周身的毛孔打开,用鼻子自然吸入,意想气贴脊背即可。因为呼出多少浊气,就会吸进多少新鲜空气。这就是顺乎生理的自然呼吸调息法。 3、搅海:目的是打通任督二脉。原姿势不变,用舌细细搅拌口腔,包括牙齿牙龈各部位。同时意守海泉穴,把自身的唾液调动起来,然后咽到胃里,用意送到丹田。唾液里面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元素,有活性酶、氨基酸等成分。唾液能分解糖分,帮助消化和吸收,所以前人把唾液称为金浆玉液。 4、收功:两手臂由两侧自然抬起,然后屈臂下落经胸前落至脐平时,两手往里一合,气沉丹田,然后自然垂落两侧。收功时要外导内行,自己体会气沉丹田的感觉,(图2、图3、图4、图 5、同图1一)

陈式太极拳一路83式领练口令

家传陈氏太极拳功夫架一路领拳口令 1、预备式 2、起势提双手到肩膀高度往远探下沉按收到预备式位置 3、金刚捣碓 提重心右移动左手在左膝上方右手在腹前中心线略走上弧线挤重心左移左手在中心线右手在右膝上方按合重心右移右掌在中心线左掌在左膝上方穿掌右掌到嘴的高度坐按略走上弧线捋重心左移左掌在中心线右掌在外侧右转身转右脚裆走后弧线倒重心到右腿双手前掤收左脚提膝斜角方向蹬出,略扣脚落地坐按翻掌挤左掌在中心线右掌在右膝上方左转身转脚到预备式的方向移重心到左腿撩左掌在太阳穴的高度略下沉合收右脚上步穿右掌翻左掌握右拳提右膝同时沉左掌冲右拳震 4、懒扎衣 冲右拳重心右移推左掌重心左移下沉挂重心右移右拳变掌插重心还在右双手上掤到头的高度翻掌打同时重心左移坐按重心在左双掌上下拉开重心右移移重心穿左掌同时沉右掌下沉合收脚提右膝穿右掌左掌在右小臂上立掌下沉蹬脚移重心穿右掌翻左掌坐按拉开重心还在右腿放远 5、六封四闭 右掌下沉翻掌拉开重心移右双掌提重心还在右翻右掌掤重心左移下沉按右掌翻右掌挤叼托重心右移下沉左右拉开重心到右翻掌略上掤翻掌合手挑肘重心还在右下沉合右腿挤肘收左脚双掌按出 6、单鞭 双掌下沉开重心在右下沉合穿左掌重心左移右掌合在左小臂右掌大中指捏拢下沉掤圆重心右移拉开右勾手在肩高度左手在腹前中心线收左脚提膝下沉蹬左脚移重心勾右脚穿左掌到嘴的高度坐按翻掌略走上弧线拉开下沉放远 7、第二金刚捣碓 切下来重心继续左移双掌上掤翻掌挤略走上弧线右捋同时重心右移双掌下沉按掌挤重心左移双掌上掤到头高度翻掌挤略走上弧线右捋同时重心右移坐按翻掌挤左转身转左脚移重心撩左掌下沉合收右脚上步穿右掌翻左掌握右拳提震 8、白鹤亮翅 冲右拳重心右移推左掌重心左移下沉挂重心右移右拳变掌插重心还在右双手上掤到头的高度翻掌打同时重心左移坐按重心在左双掌上下拉开重心右移移重心穿左掌同时沉右掌下沉合收脚提右膝穿右掌左掌在右小臂上立掌下沉斜角蹬出微扣脚移重心穿右掌坐按收左脚同时双掌拉开下沉放远 9、斜行 搓重心继续右移从中心线沉右掌重心同时左移穿左掌到头的高度翻掌同时挤右掌以右脚跟为轴转身劈左掌按右掌移重心到右腿提左腿穿右掌下沉蹬左脚拉开合右掌到脖子根左掌切到左膝上方捏左勾手移重心到左腿同时提左勾手按右掌右掌从中心线上掤拉开下沉放远 10、初收 左勾手变掌下沉双掌往中心线合重心继续左移上掤拉开重心右移下沉翻掌合重心左移按重心右移收脚提膝按掌 11、前蹚拗步 下沉捋双手上掤到头的上方翻掌蹬左脚劈脚落地搭手脚落实坐按重心在右转身转脚移重心收脚提右膝下沉蹬双掌上掤移重心到右腿拉开下沉放远 12、第二斜行 下沉重心左移左掌在中心线右掌在外侧坐按右移右掌在中心线左掌在外侧坐按略

吴式太极拳的几种基本步法

吴式太极拳的几种基本步法 吴式太极拳的基本步法1、前进 这个前进步法中,就包含了三大动作,分别是弓箭步、逼步、连枝步。 人体的对应窍位是会阴穴,属肾经。如欲前进,意想会阴,眼神向前上看,有助于顺畅前进。弓箭步为今名,即后脚尖外移约45度,踏实,腿略伸直,前脚向正前方迈出~步,脚尖朝正前方,全脚掌着地踏实,膝前弓至小腿垂直为度,身体正向前腿的正前方。如搂膝拗步等拳式。旧名“(上面坫,下面瓦)步”(音店,支也),较形象、准确,因它也点明了运作之法,旧称这是吴式太极拳的独特步法。 腿膝曲蓄,足尖略扬,前进之腿提起的高低度要合适,要既轻灵又沉着。如果想要学好这种步法,就必须考后面腿的力量,只有后腿的支撑,这样才能快速踢腿,虚迈实放,即运作轻灵,落地后沉着。 初练者如真能循规蹈矩,会感到运动量很大。吴式太极拳前进之步,均原于此步。逼步,乃是旧名,现不见有此名称。此步乃前进后随进之步。腿必须有前之劲,进而逼之。如中架子之如封似闭便是,现之练大架子者,大都已舍去不用。上面所说的连枝步在如今很多流传很广的招式中,已经不见踪影了,但是老架子里面还是存在的。

方法是两足均略下蹲,前足才出,后足即紧跟而上,前足向前,后足外撇,两足呈45度。前足为实,后足为虚,足尖点地。如高探马穿掌便是。 吴式太极拳的基本步法2、后退 此步法中,只有一个半马步。人体的对应窍位是祖窍穴(即印堂穴),属心经。如欲后退,意想印堂,眼神向前下方看,便会顺畅后退。半马步为两足并立,右足退后一步,足尖外移45度。踏实,曲膝下蹲,前足尖朝前,身体半斜向前腿方向。倒撵猴拳式便是。半马式,旧名后(上面坫,下面瓦)步。 因吴式太极拳有进生退死的说法,因而拳式中向后退步,只有倒撵猴一式,乃是以足尖点地,足跟后落实。其余与(上面坫,下面瓦)步同,不过反其方向而已。 吴式太极拳的基本步法3、左顾 此步法中,含有碾步、撤步、敛步、斜步。人体的对应窍位是夹脊穴,属肝经。如欲侧转前进(向左向右均一样),意想夹脊穴往实足滂泉穴上落,身体便会自如地侧转前进。碾步,是旧名,现已很少有此提法。凡拳势左右转换时,均以足跟为轴,足掌贴地随身而向左右移动,产生如碾之摩擦力,使不致发生前倾后仰与虚浮之病,因名曰碾步。 如揽雀尾、野马分鬃式便是,搂膝拗步与倒撵猴之前进、后退,在左右转换时亦须用此顾、盼之步法,老架子之搂膝拗步更为明显。以上(上面坫,下面瓦)、碾两种步法,为吴式太极拳的基本步法,在运、接、蓄、发四劲之圆圈内,均离不开这二种步法。 撤步、敛步、斜步,均旧名。撤步是由里往外开之步,腿

吴氏三十七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图解演示内部教材

吴氏三十七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图解演示 预备势 一、太极起势(四动) 第一动:左脚横移(意念想鼻子尖找右脚脚大指,脚大指指甲盖后面有几根毛,有三五根毛,那叫做大墩穴。通肝。鼻子尖对正脚大指,然后呢现在感觉到一对正,感觉到右脚前脚掌就吃力,脚后跟就虚啦。左脚都是虚的,只有右脚前脚掌吃力,这时候在用意念想,尾闾骨对脚后跟,你看右脚就沉啦,为阴,左脚是虚的,开步怎么开呢,开步不想脚开步不想步,想哪呢,想右手小手指,想右小手指指肚外右腿外侧十公分处指地,左腿就开了,腿开也不要去 管它,眼神望远了看,这脚才开。) 第二动:两脚平立(接着上面,左脚开多少算多少,着地不要着力,然后想小手指指肚往右脚跟的外侧,指地,这时候左脚大脚趾着地,然后再想无名指,往小指那去,这时候左脚食指着地,手中指,脚心就着地,想食指脚无名指着地,想手大指,脚小指就着地,想手心脚心着地,想掌跟,

脚后跟就着地。这会什么都不想,这是太极拳的第二动,现在能感觉到喘一口很痛快的气。这时候感觉横隔膜,肚脐之上,都感觉到很轻松舒服愉快,横隔膜以下,由胯到膝到脚有劲。这样两脚如树置地生根,跟树根一样,这是第二动的感觉) 第三动:两腕前掤(两腕前捧,不是抬胳膊,这抬胳膊不是,抬胳膊不想抬,想指尖,十指指尖指指地,这个手就悠悠荡荡的,然后再想,指尖勾手心,老想指尖勾手心勾手心,就起来了。回头一不想手就落下来了,这叫做太极劲,双臂抬平后忘掉不让手指勾手心这手就落下来了。这时候手就感到胀了,胀也不要去管它,一想指尖勾手心就起来了,不想就落下。求这个劲,叫太极劲。指尖勾手心要起多高,起到手腕和肩平,略微高于肩,不要超过耳垂,耳垂是人的头部,耳尖这是臀部,平了以后就不要再想指尖勾手心啦,如果手臂超过肩,这腰就吃力脚就站不住,还有手低于肩,这胸口就堵塞。正确的感觉是什么呢式子合适了感觉想东西吃,空的,像现在吃完饭,做这个姿势一对,还想吃,得有这个感觉) 第四动:两掌下采(两掌下采,是术语,

陈式太极拳一路83式口诀

陈式太极拳一路83式口诀 A、陈式太极有渊源,王庭先祖传在前,陈鑫品三留真传,发科前辈创新拳。 B、松活弹抖刚柔济,螺旋缠绕妙无比,动作舒展手法细,闪展腾挪无僵力。 01(一) 02

D、连贯圆活虚实明,阴阳开合记在心,松而不懈是关健.有弊须在腰间寻。 E、阴阳无绐又无终,动则生阳静生阴,一手一运一太极,一动一静互为根。 F、行拳须明缠丝劲,不明此理不明拳,劲以积日而有益,功以久练而后成。 G H 一)熟练套路明确姿势 所谓“套路”是指太极拳的整套架式。所谓“姿势”是指每个架式的动作结构。初学时主要重于套路熟练,方位正确。同时适当注意姿势的规范。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套路已熟练,这时就必须侧重于姿势的正确,这样才能产生内气,发挥健身及技击上的效果。现分两个方面,谈谈这一阶段的练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1.动寓静之内,静寓动之中。练陈氏太级拳必须保持思想上的清静,排除一切内外干扰。只有这样才利于收敛内气,引动鼓荡。《拳论》说:“静养灵根气养神”。所谓养根的“根”,就是根本,也就是肾脏。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根”,内藏元阴元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静则养根”,也就是说,只有在意识清净的条件下,才能有助于肾气的旺盛与收藏,从而使五脏健运,内气充沛,神得所养,动作矫健。 2.注意身法。初练太极拳,不应要求过高,操之过急,就和初学写字一样,能写成横平、竖直、点、钩等笔划,组合成方块就行。初学练拳,身法上只要求头部自然端正,立身中正,不偏不倚。步法上只要能做好弓步、虚步、开步和收步,知道方位即可,至于不可避免出现的毛病,像挑肩架肘、横气填胸、呼吸发喘、手足颤抖等现象,不宜深究。但运行方位、角度、顺序必须绝对正确,力争做到姿势柔软、大方顺随。 每天坚持练10遍左右,两个月即可将套路练熟。这时要进一步考虑动作要求,从头至足,一招一势进行纠正。在动作速度上尽量放慢,以利于揣摩思考动作的正确与否。每天坚持10遍拳,再练习一个时期,就可以通过这一阶段而进入第二阶段了。 (二)调整身法周身放松 所谓“身法”,是指练拳时对周身各部位要求的原则。要调整身法,首先必须在放松上下功夫。为了使骨节松开,伸筋拔骨,可选练些动作,如“金刚捣碓”、“掩手肱拳”、“摆脚跌叉”等,但要尽量放松,不要用拙力。 这一阶段练习出现的主要毛病是立身不正,横气填胸,挑肩架肘等,产生这些毛病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对“放松”这个含意理解不够;二是腿的支撑力不足,难以放松。《拳论》说:“身必以端正为本。以周身自然为妙。”也就是说套路架式的练习,身法上要以立身中正为根本。所说的“端正”,也有两种含意:一是指躯干四肢及头的位臵中正,即身体不偏不倚之意;另一种是身体在歪斜情况下,保持相对平衡,如开步时的上引下进动作。所谓“放松”就是说在腿的支撑下,全身各部自然协调地松下,气沉丹田。初学时由于对这些问题没有理解和注意,加上功力浅薄,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上述毛病。可通过增加练拳遍数放低身法,加大运动量,并且做一些单腿或双腿下蹲运动及站桩功来克服上述毛病。同时注意松胯、曲膝、圆裆,保持立身中正。随着腿部力量的增长,

太极拳基本八法五步

太极拳基本八法五步 很多人都知道太极拳的基本,便是八法五步。 八法指的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而五步呢,就是左顾、右盼、进、退和中定。 八法五步合起来就是太极所说之十三式也。不管是陈式也好,杨式也好,里边的不同招式的基本成分都是由十三式出来的。就比如,单鞭:勾手-上步(进)-推掌(挤),吴式的斜飞式:向左(右)开步(左顾、右盼)-两手打开。。。。在上边的手就含掤和靠;虽是这样说但也有部分如分脚,蹬脚,就比较难看的出来,杨式分脚,蹬脚先成十字手(掤),分脚,蹬脚两手打开(挤),陈式的野马分鬃,先上步,一手前穿(靠),另一手回收(捋)。 不同八法,强调有不同的劲,不同的感觉,不是光作动作而已,而五步就没那么讲究。我将八法强调的不同的劲与感觉分别排列: 棚:相弹簧一样,相有一股能量向外张开,向外展,如水负舟行。相似想抵抗水的力量一样。“掤”也有化解按劲。“棚”不代表只有向前,“棚”也有向上的,如起势,两手向上向前平举就是含“棚”劲。 捋:如顺着力引进落空,舍己从人。随波逐流。将敌之来劲,顺着他力,加上转腰动作,并且保持“虚灵顶劲”的要求。看虽容易但用者需要董劲,做到敌不之我,我独之人。做到敌不之我,我独之人必须练习推手,则练成听劲(用皮肤触碰而知其劲的方向)。而且敌之虚实变化要注意。 挤:似将一物挤出去,若敌“捋”,则以“挤”破解,似球撞必还的感觉,劲向前而进中寓后坐之意。 按:主要与化解挤,肘,靠。以阻截敌功,向下引而化为无形。就如水下瀑

布一样。必须有下沉的感觉,如起势中的下按动作一样,有往下沉的感觉。 采:一种变守为攻的方法,配合沾粘(tie1)劲,综合运用刁,拿,切,缠等技法,引其失式,逼其跌倒。须直中求曲,点中含面,以顺为主,随曲就伸。采多数运用在敌的关节部位。 挒:有带一点缠劲。旋转手臂,注意旋转时须以肩带臂,将对方缠住后,侧向内或外横向前牵动,逼其就范。牵动时以腰发力。旋转之劲,先松后紧,迅猛快脆,如飞轮扬水。 肘:集中力于肘部,包括挤,撞,点,压等法。讲究要有爆发力,寸劲。力道充沛饱满。 靠:运用任何一个部位来靠敌人,有肩靠,背靠,胸靠,胯靠。。等。此须静持机会,一旦得机,就猛力一靠。中心要十分留意。不能靠而失其中心。靠须用上全身之力,集于一处。 在八法里,每一法都有属于他的卦位,五步则是五行。掤属坎、捋属离、挤属震、按属兑、采属乾、挒属坤、肘属艮、靠属巽。进属水,退属火,顾属木,盼属金,中属土。乾、表示刚,硬和力量。坤、柔,曲折。艮、表示庄功,内守,浑厚。巽、运化,外架。坎、外实内虚。离、迅猛,快速。震、发劲,刚决,攻进。兑、表示防守,引进。进如涛(如滔滔大浪)。退如火(比喻火速)。顾如木(如木在树林里,好似在观察,照应,而且站似树立于地)。盼如金(有呼应之意,眼随身走,活而不飘)。定如岳(不管任何情况,都稳如山岳,保持平衡)。

吴式太极拳三十七式动作名称

吴式太极拳三十九式动作名称 预备势 一、起势(四动) 第一动左脚横移第二动两脚平立第三动两腕前掤第四动两掌下采二、揽雀尾(八动) 第一动左步七星第二动右掌打挤第三动右抱七星第四动左掌打挤第五动右掌回捋第六动右掌上挒第七动右掌反采第八动右掌前按第九动左掌前掤第十动右掌打挤第十一动左掌沉采第十二动弓步顶肘第十三动左肩打靠第十四动右掌上挒第十五动两掌回捋第十六动右掌前按三、搂膝拗步(六动) 第一动左掌下按第二动右掌前按第三动右掌下按第四动左掌前按第五动左掌下按第六动右掌前按 四、手挥琵琶(四动) 第一动右掌回采第二动左掌前掤第三动左掌平按第四动左掌上掤五、野马分鬃(四动) 第一动左掌下采第二动左肩打靠第三动右掌下采第四动右肩打靠六、玉女穿梭(二十动) 第一动右腕松转第二动左掌斜掤第三动左掌反采第四动右掌前按第五动左掌右转第六动右掌斜掤第七动,右掌反采第八动左掌前按第九动两掌内合第十动右掌下采第十一动右脚横移第十二动右肩右靠第十三动右腕松转第十四动左掌斜掤第十五动左掌反采第十六动右掌前按第十七动左掌右转第十八动右掌斜掤第十九动右掌反采第二十动左掌前按七、肘底看捶(二动) 第一动双掌按捋第二动左肘上提 八、金鸡独立(四动) 第一动双掌滚转第二动右掌上掤第三动双掌滚转第四动左掌上掤九、倒撵猴(十动) 第一动右掌反按第二动左掌前按第三动左掌下按第四动右掌前按第五动右掌下按第六动左掌前按第七动左掌下按第八动右掌前按第九动右掌下按第十动左掌前按 十、斜飞式(四动) 第一动左掌斜掤第二动左掌下捋第三动左脚前伸第四动左肩左靠十一、提手上式(四动) 第一动半面右转第二动左掌打挤第三动右掌变钩第四动右钩变掌十二白鹤亮翅(四动) 第一动俯身按掌第二动向左扭转第三动左掌上掤第四动两肘下垂十三、海底针(四动) 第一动左掌下按第二动右掌前按第三动右掌前舒第四动右掌下指十四、扇通背(臂)(二动) 第一动两掌前伸第二动左掌前按 十五左右分脚(十二动) 第一动两掌虚合第二动两掌右伸第三动右掌回捋第四动两掌交叉第五动两掌高举第六动两掌平分第七动两掌虚合第八动两掌左伸第九动左掌回捋第十动两掌交叉第十一动两掌高举第十二动两掌平分十六、转身蹬脚(四动) 第一动两拳交叉第二动提膝转身第三动两掌高举第四动两掌平分十七、进步栽锤(六动)

陈氏太极拳口令及动作分解

陈氏太极拳口令及动作分解 1、起势;并脚直立、左脚开立、两臂平举、屈漆按掌 2、右揽雀尾:丁步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捧臂、丁步抱球 转体上步、弓步捧臂、转体伸掌、坐步下捋 转体搭手、弓步前挤、后坐屈肘、扣脚旋掌 丁步按掌3左单鞭:转体上步、弓步推掌 3、提手:扣脚摆掌、回身带掌、虚步举掌 4、白鹤亮翅;转身抱球、转腰带掌、虚步分掌 5、搂膝拗步:转体落掌、收脚托掌、迈步屈肘、弓步搂推 摆脚转体、收脚托掌、迈步屈肘、弓步搂推 6、撇身锤;转身分掌、收脚挂拳、上步翻拳、弓步撇拳 7、捋挤式;扣脚变掌、转体抹掌、收脚捋掌、上步搭手 弓步前挤、(左与右相同方向相反)扣脚变掌、 转体抹掌、收脚捋掌、上步搭手、弓步前挤 8、进步搬拦锤;后坐分掌、收脚按掌、上步搬拳、转身拦掌 上步拦掌、弓步打锤 10、如封似闭:穿手翻掌、后坐收掌、翻掌下落、跟步按推 11、开合手;转体开掌、提脚合掌 12、右单鞭;开步转掌、弓步分掌 13、肘底锤:扣脚摆掌、收脚抱球、摆步分掌、跟步摆掌

虚步握拳 14、转身推掌:撤步举掌、转体屈肘、上步搂掌、跟步推掌 转身举掌、上步屈肘、跟步推掌 15、玉女穿梭:撤步伸掌、收脚捋掌、上步捧臂、跟步摆掌 上步旋掌、弓步架推、后坐落掌、弓步抹掌 收脚捋掌、上步捧臂、跟步摆掌、后坐旋掌 弓步架推 16、左右蹬脚:后坐摆掌、转体分掌、收脚合掌、蹬脚分掌 落脚摆掌、转体分掌、收脚合手、蹬脚分掌17、掩手肱锤:落脚掩掌、开步合掌、马步分掌、转体合肘 弓步冲拳 18、野马分鬃:转腰下捋、转腰捧臂、转腰横掌、转腰旋掌 提膝托掌、弓步穿掌、转身摁掌、提膝托掌 弓步穿掌 19、云手:扣脚摆掌、转体反掌、转体云掌、收脚翻掌 转体云掌、开步翻掌、转体云掌、收脚翻掌 转体云掌、开步翻掌、转体云掌、收脚翻掌 20、独立打虎:撤步穿掌、转体扣脚、提膝握拳 21、右分脚:落脚抱掌、分脚分掌、 22、双峰灌耳:屈膝沉肘、上步落拳、弓步双贯 23、左分脚:转体分掌、收脚抱掌、分脚分掌

37式吴式太极拳教学口决

37式吴式太极拳教学口决 37 式太级拳简介 太极拳被誉为是中华之瑰宝,几百年来,这项古老而优秀的武术运动,不仅在中国城乡形成了群众性 的锻炼热潮,而且已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国。太极拳以它那柔、缓、圆、匀的运动特色,以及能使练者获得 防病、治病、防身、健身和推迟衰老的显著效益,为各国人民所风靡。 37式太极拳是丹东市吴式太极拳研究社的创始人,太极大师王辉璞老先生与北京吴式太极拳撑门人王培生 密切合作,把原来老架式83式删定为37式,招式的顺序按运动量的大小作了适当的调整,先将运动量较小 的招式和四肢活动发展平衡的动作放在前面,次将运动量较大的和运动强度大一些的动作放在中间,最后 将招式较轻的动作放在后面作收式,使运动量逐渐下降,以利记忆和学习。37式太极拳只需15分钟左右即 可将全套打完。经过多年验证,37式太极拳完全继承吴式太极拳的全部优点,效果极佳。

历来太极拳家认为,太极拳最大的特点是用意不用力,练到高深处可达到坚如钢、软如棉,不但能增 强体魂,而且在技击方面也能作到难以匹敌。37式太极拳着重体现这一用意不用力的特点,在每一招式或 在每一动作当中加入“意念”和“感觉”的说明,并要求每式符合拳理,即“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 运身”,三者合一。若能仔细揣磨,认真实践,循序渐进,自能做到表里如一,动作随意,意到神随。久 而久之便能达到较高境界。同时,由于有了“意念”和“感觉”,也可以帮助记忆招式的次序,自己检查 每一招式的准确性。 37式吴式太极拳教学口决: 一、起势: 1、重心右移: 2、左脚跟提起; 3、左脚横移; 4、左脚跟落

平;5、两臂前伸;6、旋腕上棚;7、蹲 身按掌。 二、揽雀尾: 1、两掌外棚; 2、坐步抱掌(左抱七星); 3、左弓步打挤; 4、转身措掌; 5、坐步抱掌(右抱七星 );6、右弓步打挤;7、翻掌前伸;8、坐身回捋;9、转腰翻掌;10、右弓步前棚掌;11、坐身摆臂;12 、回身扣脚前按掌;13、转腰摆掌。 三、搂膝拗步: 1、转身提按; 2、左脚向左横移; 3、左弓步搂按; 4、上步提按; 5、右弓步搂按; 6、上步提按;7 、左弓步搂按。 四、手挥琵琶:

访武式太极拳传人之一刘积顺

[转载]访武式太极拳传人之一刘积顺 武式太极传人之一刘积顺 刘积顺先生29岁开始跟太极名家郝少如先生学武式太极拳,艺成以后,从北到南广为传授太极拳艺,也被邀请到国外授拳。武功出众者大多是从少年时学起,可他近而立之年才起步,却能大器晚成,成为当今中国一位太极拳名家,他的学拳经历对人们是很有启发的。 由怀疑到真信 刘积顺出生于上海,日本入侵中国后,由于战火纷飞,社会动乱,父亲把他和母亲一起送回广东老家避乱。他的少年时

代就是在广东省的乡下渡过的。11岁那年,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蹂晌到了广东,在乡下也不安全了,父亲又叫他们母子返回上海。以后他便在上海,从小学读到大学,大学学的是法律系国际法专业。读书时,他爱好广泛,喜欢武术,还跟别人学过拳击。参加工作后,他见上海有各派太极拳传播,学太极拳的人很多。当时他对太极拳不太了解,见别人学也想跟着学。经朋友介绍,他就向武式太极拳传人郝少如先生学武式太极拳,此时他29岁。 他默默地、很用功地学了一年,老是对太极拳的技击功能心存怀疑。有一天,他独自到郝老师家里,听老师讲拳理。长时间憋在心里的话不得不吐。他问郝少如老师:“太极拳能不能用于对打?”郝少如说:“怎么不能打?太极拳既然称为拳,当然能打。”刘积顺又问:“我能不能打打你试试?”郝少如说:“当然可以。” 由于郝少如先生是家传功夫,社会上的人虽都知道他艺业非同凡响,但很少人见识过他的真功夫。只见郝少如随便地站着,说:“你打吧。”刘积顺心里七上八下的,到底是真打还是假打呢?他决定先试试看。他不用全力,一个直拳向郝少

如打去。拳一碰到郝少如,未见人家如何动作,就感到有一股劲传到自己身上,整个人向后仰面跌出,碰到墙壁上。 郝少如从接劲中知道刘积顺还未敢放手真打,便说:“你要真打。”刘积顺说:“那我可真打了。睁他见郝少如身体肥胖,可能转动不够灵便,就先做了一个假动作,一闪身,用一个横勾拳向郝少如肋部击去,郝少如身不动,当拳触及他肋部时,只听到他“哼”了一声,刘积顺感到从郝少如老师的肋部透出一股类似冲击波的巨大力量来,一下子把他打进了靠墙的八仙桌下,头和手臂都受了伤。 他当时30 出头,年轻力壮,又有一定的拳脚功夫,竟如此受挫,顿时感到武式太极拳不得了,老师的功夫不得了,太极拳里有很多高超奥妙的东西,原来的疑虑烟消云散,坚定了学太极拳的信心。

赵幼斌杨式37式太极拳动作详解

赵幼斌杨式37式太极拳 动作详解 预备式: 动作:面朝南两脚左右分开站立平行与肩宽。两臂自然下垂腋下留有空隙。两掌心朝内五指自然伸直。头正直目平视。 第一式起势 动作: 1、两臂缓缓向前平举至肩高同肩宽。同时臂内旋使两掌心朝下五指朝前。 2、随即两肘下沉两掌随势向下按至两胯旁前掌心朝下 五指朝前眼平视。 第二式揽雀尾 一左掤式 动作: 1、两膝微屈身体略沉两掌稍向左向上微起着右脚尖外撇60度身随体转重心移于左腿屈膝坐实左脚跟随之领起。与此同时右掌随转体经腹前向上至右胸前使掌心朝下左手随转体向左平抹掌心朝下与腹同高。 2、前势不停右掌向外向右向里抹一小平圈掌心朝下 左手也同时经腹前向右弧形抄至右掌下方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上与右手成抱球状同时左脚离地虚领。接着左脚向正南方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之身体转朝西左脚尖内扣约30度踏实然后重心移向左腿弓左、蹬右腿成侧弓步式此时的左脚尖同右脚掌以在一条直线上随弓步左小臂向左

弧形掤出左掌高与肩平掌心朝右偏上左肘与腕平略低 肘尖与左膝齐右掌向右下采掌心朝下坐腕手指朝前。眼神顾及两掌前视。 二右掤式 动作: 1、重心移向左腿右腿自然领起腰稍左转。同时左臂内旋 使掌心朝下移于左胸前尺许右掌随之由右向左经腹前弧形抄至左手下臂外旋使掌心朝上与左手成抱球状两臂呈弧形。 2、右脚向正西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前移而全脚踏实右腿弓左腿蹬成右弓步。同时右小臂由下向前上掤掌心朝内高与胸平左掌随右臂略向下向前推送掌心朝下。眼神先顾及两手左侧抱球再随右掤前视。 三捋式 动作: 1、右臂内旋使掌心朝左下左臂外旋使掌心朝右上腰胯微松沉。 2、重心坐实左腿成右虚步同时身体微左转。两臂随体向左向后粘履左手在左胸前右手仍与左手保持一腕肘距离。 四挤式 动作:身体微右转重心渐前移成右弓步。同时左臂外旋使掌心朝里左臂内旋掌心朝前随着弓步右手前挤左掌移向右掌脉门处。眼向前平视。 五按式 动作: 1、右臂内旋使掌心朝下左掌心经右掌上平抹随即两掌分开稍窄于肩。接着身体重心后移成右虚步同时屈肘撤掌随撤随着臂外旋使两掌心稍相对下沉停于胸前。

陈氏[陈照奎传]太极拳传统套路一路83式拳谱及分动名称

陈氏[陈照奎传]太极拳传统套路第一路83式拳谱及分动名称 东振王于2014年2月27日星期四编辑第一势预备势 开步站立全身松开内含掤劲内敛精神外示安逸不卑不亢大将风度第二势金刚捣碓(6动10节) 1沉转旋掌○1沉身左掤○2 2转身右捋○3 3后捋提膝○4大捋剷脚○5 4左转前挤○6 5撩脚撩掌○7 6冲拳顶膝○8外拨里合○9踏脚砸拳○10第三势懒扎衣(6动11节) 1拳掌粘转左转下插右转上掤左转沉掌 2双逆分掌 3倒手提膝下蹬上合 4再合蓄劲 5右转肩靠外掤横挒 6调整放松 第四势六封四闭(6动8节) 1掤掌旋腕左转下捋 2合腕掤起 3右前掤挤 4刁托左捋 5手开肘合手合肘开 6塌按推搓 第五势单鞭(6动7节) 1右转穿掌 2左转提勾 3提膝蹬脚 4右掤左引 5右转穿托左转掤挒 6放松转正 第六势第二金刚捣碓(4动10节) 1松勾左掤右后上捋下塌下按左前横挒 2右后大捋 3左转前挤撩脚撩掌 4冲拳顶膝外拨里合踏脚砸拳 第七势白鹤亮翅(5动7节) 1下插上掤 2双逆分掌 3倒手提膝下开上合 4再合蓄劲 5跟步分掌调整放松 第八势斜行(拗步)(5动9节) 1左转右掤右打左按 2左扬右采 3右转提膝右捋左蹬 4左搂右合 5提勾推掌右转右挒调整放松 第九势初收(2动7节) 1双逆里合双逆掤开腹前合手双顺上托 2右转摆掌左转收脚撞拳顶膝 第十势前蹚拗步(2动5节) 1提膝右捋摆腿合手 2上掤下提 3下蹬上分调整放松 第十一势第二斜行拗步(5动9节) 1右转上掤左转引进 2开脚塌掌掤手提膝 3右捋左蹬 4左搂右合提勾推掌 5右转右挒调整放松 第十二势再收(2动6节)1动同第九势初收 1双逆里合双逆掤开腹前合手双顺上托 2左转下按提膝下采 第十三势前蹚拗步(3动5节)同第十势前蹚拗步 1提膝右捋摆腿合手 2上掤下提 3下蹬上分调整放松 第十四势掩手肱捶(5动13节) 1双逆外掤握拳提掌提膝合臂震脚下沉迈脚沉臂 2撇出右拳合拳合肘双逆推掌沉拳 3双逆再开隋后即合 4慢蓄合劲<为合式> 5再蓄后发转重放松 第十五势十字手(2动4节) 1双逆掤开左转合腕 2蹉步转身马步交腕 第十六势第三金刚捣碓(3动7节) 1双逆掤开 2仆腿分掌提膝蹬脚撩脚撩掌 3冲拳顶膝外拨里合踏脚砸拳 第十七势庇身捶(含背折靠)(7动11节) 1旋转划圈双逆分掌 2偏马步十字手 3旋拳咬腕双顺掤开 4双逆掤拳合肘开拳 5右转沉拳<此为庇身捶> 6左转掤拳坠肘旋拳 7右转旋拳靠背<此为背折靠> 第十八势青龙出水(4动4节) 1左冲右沉拳 2右掤左沉拳 3撩左掌收右拳 4发右收左拳 第十九势双推掌(4动9节) 1先掤再捋 2转身右挤 3下塌外碾上托左捋左脚外摆转身横扫 4合手掤臂提膝蹬脚跟步双推掌 第二十势三换掌(3动6节) 1穿左收右掌推右收左掌 2再推右掌推左收右掌 3左转沉身双逆分掌 第二十一势肘底捶(1动4节)身微左转双逆开掌右转沉身提掌合拳第二十二势倒卷肱(7动12节) 1沉身上引合膝合手退步发劲双顺放松<此为第一个倒卷肱> 2双逆外开 3合膝合掌4退步发劲双顺放松<此为第二个倒卷肱> 陈83-○1

太极八法即太极拳的八大功法

太极八法即太极拳的八大功法,太极拳的基本功,受太极拳习练者和深研者所重视。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称谓为太极八法。从太极八法中又演示出八八六十四手法。现将杨氏老谱秘传太极八法介绍如下: 八法秘诀 掤peng劲义何解如水负行舟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全体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有千斤重飘浮亦不难捋lǚ劲义何解引导使之前顺其来势力轻灵不丢顶力尽自然空丢击任自然重心自维持莫为他人乘挤jǐ劲义何解用时有两方直接单纯意迎合一动中间接反应力如球撞壁还又如钱投鼓跃然击铿锵按àn劲义何解运用如水行柔中寓刚强急流势难当遇高则膨满逢洼向下潜波浪有起伏有孔无不入采劲义何解如权之引衡任尔力巨细权后知轻重转移只四两千斤亦可平若问理何在杠杆之作用挒劲义何解旋转若飞轮投物于其上脱然掷丈寻君不见漩涡卷浪若螺纹落叶堕其上倏尔便沉沦肘劲义何解方法有五行阴阳分上下虚实须辨清连环势莫当开花捶更凶六劲融通后运用始无穷靠劲义何解其法分肩背斜飞势用肩肩中还有背一旦得机势轰然如捣碓仔细维重心失中徒无功 一.掤 掤劲义何解如水负行舟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全体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有千斤重飘浮亦不难所有太极拳练家和深研者,都谙熟太极八法的排头功法,“掤”功。圈内习惯在每种功法的后边加一个“劲”字。如掤,称谓“掤劲”,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八种劲以外,还有断、截、冷、疾、打、得、落、空、引、进、接、沾、黏、依、连、随、滚、错、折、磨、弹、正、侧、刀、锯、拍、掸、拽、擎、踏、重、离等等。“劲”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为“力量、力气、用劲、手劲等等。在传统太极拳的各种打手的后面加一个“劲”字,如“掤劲”、“捋劲”、“挤劲”等等,只能解释为凡练拳者都知道的术语,不能表示或代表什么。这个劲字不能表示是太极拳内功。为什么?“劲”字就是本力、拙力,人类以本人劲力显示强健,力量显示在竞技体育中是举重比赛。“劲”在任何环境中都是表示力量。我多年研习传统太极拳,认为“劲”是拳技艺的一种术语。有人认为“劲”字代表太极拳功夫的一种劲。资深太极拳家认为太极拳用意,不能使肢体的各个部位出现劲力。我们听一听前辈先贤是怎样议论劲力的。武式太极拳先贤李亦畲大师在《五字诀》“一曰心静”中阐明,也是大家熟知的用意,不用力的名言,他写道:“要刻刻留心,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须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从此做去,一年半载,便能施于身。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劲。久之,则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矣。”先贤讲的拳理是拳之大道。太极拳体用,意行者得道,力行者失道,十年八载或更长的时间也难成正果。掤劲,太极拳习练者最早接触的“劲”便是掤,师说,掤是往上过头打在对方脚后跟的劲为掤。简单解,特别在揉手运用中,自下而上的打法称为掤。初学者尚不知,也不懂太极拳为意行拳,出手用力,最初接受和练习是实实在在的用力往上掤。在相当长的习拳过程中,养成出手用力的习惯。久而久之,用劲练太极拳一代一代传下来,再向这些用劲练太极拳的朋友说练拳用意,不是用力,他们只是听听,如何用意,不去用力,也不深究,并不改进,力练太极拳也就习惯成自然了。初学者用力练太极拳,有的资深练家也不大相信李亦畲先贤“用意,不用劲”的教诲,向提倡用意者叫板,说:“你用意打我一次。”或者撰文立说,提到:“不用劲打不出人去。”从“飘浮”拳理讲,如果一方以掤打过来,手上不挂力,松空手掌,对方以力接,瞬间接手方脚下飘浮似上了船,船左右上下摆动,脚下重心丢失没有了根基。通常说,“拨根”,拨对方的根,使对方失去重心,这是二人较技太极松空高手的揉手艺术展现。掤法中阐述的“飘浮亦不难”,就是这个意思。揉手者的身形手势十分重要,什么身形决定在揉手中的地位。你周身松空,是一个松体,在双人揉手中当然占据胜方的地位。反之,你周身松功不佳,身上挂力,是一个有力的劲力体当然要居第二位。在《八法秘诀》的“掤”法所说的拳理无可争辩的是太极拳妙法,绝招。顶头悬,弹簧力都是准确的真理性拳法。唯有“先实丹田气”,我们要研讨研讨。杨氏拳诀,无疑都是经过博击场上实践过的真理性拳法。“先实丹田气”杨氏运用也是正确的,可惜我们“门外人”未得真传,不知如何去“先实丹田气”。我从学的几位老拳家是不提倡“气沉丹田”的,丹田气和气沉丹田是不是一种呼吸法,手中没有资料。京城太极拳家吴图南、杨禹廷两位大师都不提倡气沉丹田。有一位少林寺“德”字辈高僧,亲口对我说过,丹田练气不存气,也不提倡气沉丹田,恐闹出病患。在二人较技中,掤劲也不是技击中的打法,或称不是唯一的打法。我初学太权拳时,有几位老师在讲到掤法时,都以教学为主,不提倡将掤作为技击的首要。以“太极八法”训练学子,应该认为是上乘的教学法。太极拳的虚实可以解义为阴阳,请温习陈微明先生记录杨澄甫口述的虚实。“八虚实,太极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

吴氏太极拳方架内藏的秘密

吴氏太极拳方架内藏的秘密 如果你是练吴氏太极拳的人,读此文,可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至少能够节约你5到10年以上的练习时间。 但是,你的老师是否能够允许你如此飞速的进步?你的老师是否能接受你超过了他们所有人?这种进步会不会给你带来麻烦?笔者无法对此负责。 而且,本文不得已,必须指名道姓的批评和肯定。得罪人之处,我也没办法。 首先要确定一下,吴氏太极拳的老架,是方架。 方架最早的图谱,是来自于一系列照片,是吴鉴泉当时拍摄的一系列照片,可以说是存留下来吴氏太极拳最早的影像资料。 不懂太极拳的人,看到吴氏太极拳方架,第一反应: 什么玩意? 不是说太极拳是中正安舒吗?是圆的轨迹吗?金庸在《雪山飞狐》一书中,胡斐的把兄弟赵半山的拳法《乱环决》,就是太极拳啊,怎么说都是划圈圈,而吴氏太极拳的方架,这是什么鬼? 且不说不练太极拳的人,看到吴氏太极拳,觉得生硬奇怪,就连普通练习太极拳的人,很多人都不知道吴氏太极拳,更没见过吴氏太极拳方架。 我在网上找到的视频,经过仔细观看,点名批判如下: 北派李秉慈的方架,一塌糊涂,什么用法讲解,一塌糊涂。个人认为,纯属误人子弟。 吴阿敏的方架,纯属太极操,表演用。跟吴氏太极拳老架方架也不是一回事。 香港丁德山老先生的路边拍摄视频,是真的吴氏太极拳方架的东西。

吴鉴泉的孙女,吴雁霞录制的视频,在优酷上可以找到。是目前位置,可以查到的仅存的,和吴鉴泉照片一模一样的吴氏太极拳方架的影视资料。 就是这段视频,现在qq视频上也有了。是目前仅存的,吴鉴泉的老架,还原度最高的老架。 还有一个人是1937年的视频,褚民谊。因为背景历史问题,此人一直被封杀。但是此人的拳法是真东西。现在视频已经解禁。是吴鉴泉的亲传: 但是,此时已经出现了吴氏太极拳圆架,所以尽管褚民谊的拳没问题,也是吴鉴泉亲传,但是不是最老的方架。 马岳梁,吴英华二老,位于上海鉴泉社大本营,架子不浮夸,是真东西,但是,由于吴氏太极拳“藏的太深”的特点,什么都藏着,导致初学者看了也看不明白。 马岳梁后来大部分的视频,是圆架,是快拳,而几乎找不到方架。 另外,吴鉴泉这个名字,在老一代人中,这个鉴,不这么写,是另一个字。 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要强调方架老架?或者换而言之,吴鉴泉的父亲,吴全佑先生,为什么要创造一套奇怪的,和杨氏太极完全不同的拳法? 而且,他是处于怎样的目的创造的?是有心的还是无心的? 对此,笔者将从背景入手,切入分析,最后依然是依靠数学和物理的基本原理,揭示其中的本质规律。 吴家太极拳的创立 吴家,是为满人,最后改为汉族姓氏,只是由于发音为wu,为什么改掉满族姓氏,很简单:大清亡了。 杨露禅活跃的年代,大约在于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三帝年间。杨露禅的生年和卒年是1799-1872.注意:乾隆年号结束于1796年。而同治皇帝结束于1874年。 也就是说,杨露禅的生平,经历的恰巧是封建的清王朝国门被打开,太平天国起义,捻军作乱,西北回乱,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咸丰逃亡热河,辛酉政变等等这一系列清王朝盛极而衰,内忧外患越演越烈的时候。 而吴全佑的年份,我们看到,1834-1902. 1840年是鸦片战争,1895年是甲午战争,这期间对外战争清朝几乎都在失败,吴全佑的生平,可以说几乎目睹了清王朝的一路下坡。 正如曾国藩的哀叹:“大厦将倾,一木难支。” 在我们今天的资料里,只能看到,中华民国之后,改姓氏为wu。通“吴”。从吴鉴泉开始。 作为满人,生活在一个多事变换的年代,加之封建王朝的等级专制。等级森严。 由于杨露禅名声太大,王公贝勒争相拜师,那么作为吴全佑,却没有资格拜师,因为,吴全佑虽然是满洲人,但是却属于满洲人的下级军官,身份低下。 士兵没有资格和将军称兄道弟,成师兄弟。 虽然由于杨露禅赏识,给于曲线政策,让自己的儿子杨班候作为吴全佑的师傅,自己做了师公,但是拳法确实是杨露禅亲自传授,名为徒孙,实为徒弟。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事实:在等级森严的情况下,吴全佑就算有能耐,也得藏着。 藏得很深,这是吴氏太极拳的特点。也是由于渊源于此:你不能过招的时候,把作为师叔等级的亲王贝勒摔个跟头吧?反了你了!但是又不能老输,于是吴全佑在柔化上大下功夫,就算我因为身份不能打倒你,却也要让你对我无可奈何。 吴氏太极拳注重的柔化,就是建立在这样的背景下而衍化出来的。 另外,吴氏太极拳在推手上,抹掉了方向的痕迹,这个日后再说,今日主要要解密方架的秘密。 根据这个背景,对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吴氏太极拳的方架,是一种强化了柔化的拳法。 这种又方又硬的拳法,反而善于柔化——听起来有悖于常理。 注意这段背景的关键词: 1、吴全佑在学习太极拳之前,首先是军队行伍出身,所以他一定是懂兵器的。尤其是军队和侍卫的常用冷兵器,比如长矛,盾牌,马刀,盔甲操练等等。

陈式太极拳83式教学

陈式太极拳83式教学 陈式太极拳83式教学 陈式太极拳83式拳谱 第一式预备式第二式金刚捣碓第三式懒扎衣第四式六封四闭第五式单鞭 第六式第二金刚捣碓第七式白鹤亮翅第八式斜行拗步第九式初收第十式前蹚拗步第十一式第二斜行拗步第十二式再收第十三式前蹚拗步第十四式掩手肱捶 第十五式第三金刚捣碓第十六式披身捶第十七式背折靠第十八式青龙出水第十九式双推手第二十式三换掌第二十一式肘底捶第二十二式倒卷肱第二十三式退步压肘第二十四式中盘第二十五式白鹤亮翅 第二十六式斜行拗步第二十七式闪通背第二十八式掩手肱捶 第二十九式六封四闭第三十式单鞭第三十一式运手第三十二式高探马第三十三式右擦脚第三十四式左擦脚第三十五式蹬一根第三十六式前蹚拗步第三十七式击地捶第三十八式翻身二起脚第三十九式兽头势第四十式旋风脚 第四十一式蹬一根第四十二式掩手肱捶第四十三式小擒打第四十四式抱头推山第四十五式三换掌第四十六式六

封四闭 第四十七式单鞭第四十八式前招第四十九式后招第五十式野马分鬃第五十一式六封四闭第五十二式单鞭 第五十三式双震脚第五十四式玉女穿梭第五十五式懒扎衣第五十六式六封四闭第五十七式单鞭 第五十八式运手第五十九式摆脚跌叉第六十式左右金鸡独立第六十一式倒拳肱第六十二式退步夺肘第六十三式中盘第六十四式白鹤亮翅第六十五式斜行拗步第六十六式闪通背第六十七式掩手肱捶第六十八式六封四闭第六十九式单鞭 第七十式运手第七十一式高探马第七十二式十字摆莲第七十三式指裆捶第七十四式白猿献果第七十五式六封四闭第七十六式单鞭第七十七式雀地龙第七十八式上步七星第七十九式退步跨虎第八十式转身双摆莲 第八十一式当头炮第八十二式金刚捣碓第八十三式收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