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单体成分与复合制剂功效研究进展
当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当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当归,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历史悠久,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及丰富的化学成分使其成为中医药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综述当归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当归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本文将概述当归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等,并介绍这些成分的结构特点及其生物活性。
重点阐述当归的药理作用,如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抗氧化、抗炎等,并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分析这些药理作用与当归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
本文还将探讨当归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以及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当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的综述,本文旨在为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推动当归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当归的化学成分当归,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其化学成分复杂且丰富,涵盖了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这些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多糖、氨基酸、有机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
挥发油:当归中的挥发油是其主要化学成分之一,这些挥发油主要由多种萜类化合物组成,如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等。
这些化合物赋予了当归独特的香气,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药理作用。
多糖:当归多糖是当归中另一类重要的化学成分,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和抗氧化作用。
研究表明,当归多糖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对多种疾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氨基酸:当归中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如赖氨酸、蛋氨酸、缬氨酸等。
这些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酸:当归中还含有多种有机酸,如阿魏酸、苯甲酸等。
这些有机酸具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作用,对于改善炎症性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微量元素:当归中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如铁、锌、铜等。
这些微量元素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当归的化学成分复杂多样,涵盖了挥发油、多糖、氨基酸、有机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
当归的药理作用及研究

析 可 以发现 , 当归注 射 可 以明 显地 促进 人 体 的造 血作 用 , 对 于红 细
胞 的产 率有 着 巨大 的影 响 , 另外 , 当归 多糖 等 物质 还可 以诱 导 人 体 内部 的造血 环境 , 促 进 造血 生 长 因子 的分 泌和 增 加 , 最 终 使得 人 体 血 管 系统 中的造 血 细 胞得 到更 快 的 增 殖速 度 和 更快 的分 化 速 度 , 这 也是 当归 可 以用来 进行 补血 的重要 的药 理作用 。 用 过 程 中还 具 有 清 除氧 自由基 、 消炎杀菌 、 保护肝肾 、 保 护胆 脏 以 所以, 及 增 强 人体 免 疫功 能 等重 要 的疗 效 , 所以, 在 实践 的研究 当中还 需 3 当归对人 体 中枢神 经 系统 的作 用 要 针 对 当归 的药效 和药 理 作 用进 行深 入 的探 讨 ,避 免 出现 不 良反 镇 痛作 用有 研 究表 明 ,当归 多糖及 其 分 离 出的 多种 组 分 均有
要 的优 化或 者简 化 。从而 更好 地 为临 床治 疗服 务 。
3 结 语
1 0 3
药现代 化 , 为 人类 的健 康提供 高水平 、 高质量 的 医疗 保障 。 参 考文 献 [ 1 ] 李 亦文 , 赵 建 国. 中 医 药现 代 化 思路 初 探 f J 1 . 中 华 中 医 药 学刊 ,
当归药理作用及应用的研究论文(共2篇)

当归药理作用及应用的研究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当归的应用及药理作用论述当归(学名:Angelicasinensis),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具有抗缺氧;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还具有抗癌;护肤美容;补血活血;抑菌、抗动脉硬化等作用[1]。
同时还可以用于治疗中风不省人事、口吐白沫、产后风瘫。
其中当归有效成分当归多糖是其发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造血功能、抗肿瘤及抗辐射损伤等作用的关键。
当归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各科。
本文对当归的一些其他作用主要论述如下。
1对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增强心脏血液供应,降低心肌耗氧量。
通过实验证明,给麻醉犬静脉或冠脉注射当归注射液后可见冠脉血流量明显增加,冠脉阻力降低,心肌耗量也明显下降[2]。
当归水提取液也能使离体单个豚鼠冠状血管扩张,灌流量增加,对实验性心肌梗塞有明显对抗作用。
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器官血流量。
在小鼠实验中,当小鼠处于慢性缺氧期间,每天注射当归提取液,可使缺氧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室肥厚显着减轻。
吸入10%氧气的大鼠静脉注射当归后,肺动脉压上升幅度明显低于用药前,肺血管力也较给药前降低,进一步证明了当归对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动脉的扩张作用[3]。
给颈动脉注射花生四烯酸造成的大鼠急性脑缺血,实验模型腹腔注射当归注射液,可明显改善脑缺血症状,抑制血浆TXB2产生,增加血浆6-Keto-PCF1α。
2对机体血液系统的影响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作用当归有效成分阿魏酸可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5-HT释放,对抗TXA2洋物质的生物活性,增加PCI2活性,阻抑动静脉旁路形成时间长,血栓重量及长度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当归可使血粘滞性降低,红细胞和血小板电泳时间缩短。
当归通过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细胞表面电荷而促进细胞解聚[4],降低血液粘度。
当归的有效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分析

2 当归的药理作用
当归富含多糖袁 其中 D-葡萄糖尧D-木糖尧D-半 乳糖等为酸性多糖袁 可占干燥药材的 8.5%. 一般情 况下袁 当归多糖通过聚合作用形成结构更为复杂的 杂多糖袁进而发挥补体活性作用[7]. 当归多糖可采用 水煮醇沉法分离提取. 大量数据表明[8]袁若用微波或 超声波对当归做预处理后袁 再用水提醇进行分离袁 即院先用用石油醚尧乙醚除去当归中的脂溶性物质袁 再用 85%的乙醇除去单糖等水溶性糖类袁然后水提 醇沉法制得当归粗多糖. 当归粗多糖蒸馏水溶解袁 用稀碱溶液提取并用阴阳离子混合树脂交换袁 最后 乙醇沉淀. 此方法可使当归多糖的提取率达到 80% [9]以上. 1.3 当归氨基酸
1 当归的化学成分
当归的化学成分较复杂袁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袁 化学成分也随之更迭袁就目前探究表明当归的化学 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尧多糖尧氨基酸尧有机酸[2]和黄 酮等有机成分. 1.1 当归挥发油
当归中所包含的挥发油共几十多种袁其中显中 性的挥发油可占 88%袁酚性油次之渊10%冤袁酸性油仅
占 2%. 近 30 年来袁学者均效仿李菁[3]对当归挥发 油进行提取院即超临界萃取法萃取当归中的挥发油. 实验数据表明藁本内酯含量最高袁 其次是丁烯基酞 内酯. 这两种物质从化学结构来讲为苯酞类化合 物曰当归双藁本内酯 A袁正丁基四氢化内酯等均是苯 酚类二聚体曰琢-蒎烯尧 异菖蒲二烯等是萜类化合物 的代表曰苯酚尧丁烯基苯酚等则代表酚类化合物袁此 外含有正十一烷等烷烃化合物[4-6]. 1.2 当归多糖
当归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当归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中药当归的药理作用,主要有保护心脏、抗心律失常、抗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抑制平滑肌,抗血小板聚集,抗炎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脑缺血损伤的保护,抗肿瘤,使细胞增殖,保护肝脏和肾脏等作用【关键词】当归药理作用研究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是临床常用药,俗有“十方九归”之称,在我国第一部本草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既能祛邪又可补虚的中品。
《景岳全书-本草正》曰:“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
”对当归的性味和归经的认识,历代医家基本相同,一般认为其味辛、甘,而性微温,归心、肝、脾三经。
其理论依据正如《汤液本草》中所说:“当归,入手少阴,以其心主血也;入足厥阴,以其肝藏血也。
”祖国医学认为,当归为血家之圣药,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生肌健骨的功用[1]。
现代药理学研究进一步证明了当归活血化瘀、补血止痛等作用,同时还发现,当归有抗炎、清除氧自由基、保肝利胆、保护肾脏、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现将当归药理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 1 增加心脏血液供应,降低心肌耗氧量,保护心肌细胞给麻醉犬静脉或冠脉注射当归注射液后均见冠脉血流量明显增加,冠脉阻力降低,心肌耗氧量亦明显下降。
当归水提取液也能使离体单个豚鼠冠状血管扩张,灌流量增加,对实验性心肌梗死有明显对抗作用。
用铷86摄取示踪法证明,当归及其成分阿魏酸等可使小鼠心肌营养血流量增加[2],当归可以稳定缺氧心肌细胞膜,通过稳定的心肌细胞膜保护线粒体及溶酶体的功能,增加抗缺氧的能力,从而保护心肌细胞,减轻细胞损伤程度。
此外,当归还能使心肌细胞团减慢搏动频率,降低耗氧量,减轻心肌损伤,对心肌细胞缺氧性损伤有保护作用。
1��2 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器官血流量麻醉犬静脉注射当归后,冠脉、脑和外周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降低,有扩张血管作用[3]。
当归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当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当归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
其性温,味甘、辛。
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能;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仆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等症。
除中医处方配方用药外,含当归的中成药达80余种。
同时,当归也是中国卫生部规定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在日常生活中常被作为滋补品食用。
为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当归的栽培、加工、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着广泛研究,尤其是当归的化学成分和药用价值更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从中发现了很多新成分和生物活性,阐明其作用机理。
本文对当归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当归的临床应用、新产品(product)(product)研究与开发提供依据。
1化学成分当归中分离、鉴定到的化合物主要包括挥发油、有机酸、多糖和黄酮等成分。
1.1挥发油当归中挥发油的含量约为1%,为当归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的含量最高,其次为丁烯基酞内酯。
刘国生等⑴曾将当归的挥发油分为中性、酚性和酸性3个部分。
从化学结构上看,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苯酞类及其二聚体类化合物。
1.1.1苯酞类:苯酞类化合物是当归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也是从当归中最早分离鉴定的一类化合物,包括Z藁本内酯、E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E-丁烯基苯酞、Z-丁烯基苯酞等成分。
1.1.2苯酞类二聚体:苯酞类二聚体是近年来从当归中分离鉴定的化合物,主要有Z-383'a,7'a-四氢"6,3',7,7'a-二聚藁本内酯劣'項同、V-,',7,3'a-二聚藁本内酉旨、levistolideA、(3Z,3Z')-6.8',7.3'-双藁本内酯、当归双藁苯内酯A等。
1.1.3其他成分:当归挥发油中还含有以ai蒎烯、P雪松烯、氧化石竹烯等为代表的萜类化合物;以丁烯基苯酣、丁香油酣、对-乙烯基愈创木酣等为代表的酣类化合物;以十四烷、壬烷、正十一烷等为代表的烷烃类化合物。
当归的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进展

综述 当归,又称干归、今当归、土当归,是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主要铲子云南甘肃一带,全体可分为三部分,根头为归头,主根为归身,支根为归尾,整体成为全当归。
具有活血补血。
止痛调经的功效,具有较高的医用价值。
根据研究,当归富含多种元素,其中根部含有挥发油,主要成分为亚丁基苯酞、邻羧基苯正戊酮及Δ2,4-二氢酞酐。
另外含义大量蔗糖、维生素。
在根部的皂化部分含有亚曲酸、硬脂酸、棕榈酸以及不饱和油酸等。
一、当归的化学成分1.苯酞类化合物。
苯酞类化学物指的是拥有苯酞母核结构的一类化合物,也称系内酯类化合物。
此类成分容易挥发、极性小,并且容易受到温度、光照的因素影响进而产生化学变化与互相转化,所以,该类成分数量较多并且结构类型多样。
杨薇(2017)根据其组成结构的差异将其分为3种:二聚苯酞类、简单苯酞类以及羟基苯酞类。
在1979年,林茂等从当归的石油醚部位进行分离得出(Z)-藁本内酯,随后利用核磁氢谱分析其组成结构。
王海燕通过实验研究,将其构型异构体(E)藁本内酯进行分离出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跟多的化合物得以分离出来。
在2004年,胡长鹰结合新型技术,第一次成功的将3,10二羟藁本内酯进行分离,为科学研究做出巨大贡献。
近年来,牛研等人顺利从当归中分离出洋川芎内脂H的乙酰化物,并且将其命名为洋川芎内脂H-7-L酸酯。
2.香豆素类。
多年以来,国内学者一直对当归中香豆素成分进行探究分析,张建英等(2015)重齿毛当归的根部或者根茎部位可以进行实验分离,登出19脂代-7-氧香豆素(29—47),其中经过进一步分离实验得出13种二氢呋喃香豆素生物(48,55,61—65)。
专家对大当归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从其根部分离出7个香豆素(48,55,61—65),此外,(61)是大当归中主要化合物,可以对P-388细胞起到较为明显的细胞毒活性。
3.有机酸类。
当归中富含多种有机酸类化合物,主要代表为阿魏酸。
阿魏酸是较早从当归中分离出的化学成分,为日后的实验研究提高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归单体成分与复合制剂功效研究进展综述国内当归单体成分和复合制剂功效的研究现状表明,国内对当归单体成分与复合制剂的功效已基本阐明,对当归多糖药理功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总糖层面。
由此认为,当归成分的药理机制尚有待进一步阐明,其单一组分的分离、鉴定、表征、靶向及相应功效还需明确,当归多组分间的相互关系需进一步揭示。
Abstract:The review of research status of the efficacy of monomer composition and compound preparation of Angelicae Sinensis Radix in China shows that domestic research has relatively clearly clarified the efficacy of monomer composition and compound preparation of Angelicae Sinensis Radix and research on pharmacological efficacy of Angelica Polysaccharide focuses on the level of total carbohydrate. Therefore,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 of the components of Angelicae Sinensis Radix should be further clarified;the separation,identification,characterization,target and corresponding efficacy of single component need more analysis;mutual relation of multi-components of Angelicae Sinensis Radix should be further revealed.Key words:Angelica Sinensis Radix;monomer composition;compound preparation;review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味甘、辛,性温,具有补血、活血、调经、镇痛、润肠功效。
目前已从当归药材中提取、分离并鉴定出160多种化学成分[1],其有效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性与非挥发性成分两类,挥发性成分主要有藁本内酯、正丁烯基苯酞、正丁烯酞内酯等,非挥发性成分主要有当归多糖、阿魏酸、氨基酸等。
国内对当归药理和药效的研究,以分离的单一组分、复合组分及复方制剂等多种类型为研究对象,较全面揭示当归的药理与功效,促进现代新药的研发,现对其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 有效成分据统计,目前在当归药材中已分离鉴定出的化合物主要包括挥发油(主要有藁本内酯、苯酞类、萜类、酚类、烷烃类等)[2-5],有机酸(主要有阿魏酸、丁二酸、烟酸、棕榈酸、香草酸等)[6],多糖(主要有多糖AP-0、AP-KAP-2、AP-3、AS-Ⅰlia、AS-Ⅲb、X-C-3-Ⅱ、X-C-3-Ⅲ和X-C-3-Ⅳ等)[7-9],黄酮类(主要有查尔酮衍生物、木犀草素-7-0-P-D葡萄糖苷及木犀草素-7-0卢丁糖苷)[10-11],氨基酸(主要有精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等20种)[1,12],微量元素(主要有铜、铁、锰、锌等)[13],生物碱基(如尿嘧啶、腺嘌呤等),维生素(维生素A、B12、E等)[14],核苷类(主要有鸟苷、尿苷、腺苷和胞苷4种)[15],胆碱[12],磷脂、β-谷甾醇[12],香豆素类(伞形花内酯)[14]等成分。
目前,已被阐明功效的当归单体类有效成分主要有藁本内酯、正丁烯基苯酞、5-羟甲基呋喃甲醛、正丁烯酞内酯、阿魏酸及阿魏酸钠等;复合制剂类主要有当归挥发油、当归注射液、当归补血汤以及复方当归补血汤等。
2 有效成分及其制剂的药理药效研究当归所含的挥发性成分和非挥发性或水溶性成分均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对造血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肌肉运动系统、免疫系统等均发挥明显的药理作用。
目前,有关当归临床药理药效的试验研究,既有混合性成分,又有单一性成分的成果报道。
2.1 混合性成分2.1.1 挥发油这是当归中较早被阐明药效且被临床广泛应用的制剂。
挥发油具有松弛子宫、主动脉、支气管、肠胃平滑肌[16-19],抗心律失常[20]、抗血管生成[21]、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22],镇痛[23]、减少血栓素(TX)A2的生成等作用[24]。
2.1.2 当归注射液其主要成分有阿魏酸和多种氨基酸[25],具有抗心律失常、扩张血管等多种药理作用。
详见表1。
2.2 挥发性单一成分2.2.1 藁本内酯主要有促进肝细胞、脾淋巴细胞等细胞合成蛋白质、促进DNA、RNA合成、增强白介素-2(IL-2)的产生[42];抑制中枢神经、抑制血管收缩[43]、抑制子宫平滑肌的自主收缩、气管平滑肌解痉挛、对抗支气管收缩、平喘等功效[18,44]。
2.2.2 其他当归挥发性成分中,除分离鉴定出藁本内酯外,还有正丁烯酞内酯、正丁烯基苯酞、5-羟甲基呋喃甲醛、丁基苯酞、丁基酞、菸酸、亚叶酸等化合物,其主要功效见表2。
2.3 非挥发性或水溶性单体成分2.3.1 当归多糖虽然当归多糖组分复杂,但目前对其药理功效的研究仍集中在总糖层面,单一组分的功效少有阐明,其主要功效如下。
第一,提高免疫抗病力:有促进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增强超敏反应性[51],促进胸腺细胞增殖、提高巨噬细胞的能力、提高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防止外周血白细胞下降、激活淋巴细胞、提高脾脏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提高淋巴T细胞(E-花环细胞)形成率及ANAE(酸性α-乙酸萘酚酯酶)染色阳性率[52-53]、激活补体系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54]、促进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及白细胞介素1等功效[55-56]。
第二,生血、造血、补血:主要有防护造血组织和造血细胞、促进骨髓和脾脏内源性造血灶形成、增加白细胞数、促进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生成、诱导成纤维细胞分泌某些造血生长因子[57];促进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刺激与造血相关的细胞增殖、促进红系造血祖细胞的增殖、促进骨髓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刺激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分子等修复造血等功效[58-59]。
此外,还有增加骨髓有核细胞、增高单系祖细胞产率,提高粒-单系祖细胞的产率,促进多能造血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促进多功能造血细胞的恢复,刺激早、晚期红系细胞增殖,刺激巨核细胞系祖细胞增殖与分化,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增殖与分化[60-61],促进辐照后骨髓和脾脏造血功能恢复、造血组织(骨髓、脾脏)防辐射、损伤恢复、提高辐照射小鼠存活率等功能[61]。
第三,抗肿瘤:研究表明当归粗多糖具有抗肿瘤[62],抑制黄曲霉素B1的致肝癌作用,抑制移植性肿瘤Ec、Hep、S-180、Lewis、B16等,延长接癌细胞小鼠的生存时间等功效[63]。
第四,抗氧化、抗衰老、抗辐射:具有抗氧化作用、增强血清和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减少丙二醛含量、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脑细胞凋亡指数;增强机体辐射耐受性、对造血组织有辐射防护作用,缩短辐射损伤卵巢的恢复期;抗衰老、拮抗脾脏的萎缩等功效[64-66]。
第五,干预化学性肝损伤、防治肺纤维化、增加血液和胸腺中的cGMP含量、降低cAMP含量、增加脾脏中的cGMP和cAMP含量等功效[67-69]。
2.3.2 阿魏酸及阿魏酸钠①抗血栓作用:具有抗血小板凝集、抑制抗TXA2合成酶活性及TXA2的释放、抑制血小板5羟色胺释放、减少血栓的重量及长度、延长凝血酶原时间、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胆固醇、增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活性等功效[70-71]。
②保护心血管:能保护心肌、增加心肌营养血流量、抗心肌缺血;扩张血管、保护血管内皮、改善外周循环等[72-74]。
③抗氧化及免疫:清除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预防急性氧中毒、抑制肺纤维化、抑制炎症性肺损伤、增强IL-2的产生等[22,75]。
2.3.3 其他当归总酸有抗心律失常、促进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抑制血凝抗体和脾脏抗体形成等功效[53]。
3 结语目前,当归复合制剂与单体成分的功效已基本阐明,但药理机制的揭示有待深入和完善。
对当归多糖药理功效的研究仍主要集中在总糖层面,对其单一组分的分离、鉴定、表征、靶向及相应功效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明晰。
另外,对当归多组分相互协同或拮抗的关系鲜有阐述,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1] MA J P,GUO Z B,JIN L,et al. Phytochemical progress made in investigations of Angelica sinensis (Oliv.)Diels[J].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2015,13(4):241-249.[2] 倪竹南,吕圭源,楼招欢.等.当归挥发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7):93-95.[3] 路新华,张金娟,张雪霞,等.当归中藁苯二内酯聚体的分离和结构鉴定[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9):2196-2201.[4] 丁洁,赵国虎,赵象禄,等.岷县当归挥发油成分产地差异及提取工艺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1,46(4):139-144.[5] 周围,雷春妮,张雅珩.Massworks(TM)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当归挥发油成分[J].食品工业科技,2014,35(22):69-72.[6] 卢金清,何冬黎,阮小云,等.当归总有机酸的质量标准研究[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4):33-35.[7] 商澎,杨铁虹,贾敏,等.当归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分析鉴定[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22(14):1311-1314.[8] 孙元琳,顾小红,汤坚,等.当归水溶性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初步分析[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6,25(1):1-4.[9] 陈汝贤,刘叶民,王海燕,等.当归多糖X-C-3-Ⅱ的分离、纯化与组成的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1,10(6):431-432.[10] 王芙蓉,吴冬青,安红钢,等.当归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性研究[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0,29(5):11-15.[11] 李谷才,魏文亭,高堂杰,等.当归总黄酮提取及其体外抑菌活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2):310-311.[12] 李丽丽,刘向前,高敬铭,等.中、日、韩当归中挥发油成分研究和总香豆素含量测定[J].中国药师,2009,12(10):1344-1347.[13] 张宇.不同产地当归中金属微量元素的比较研究[J].天津药学,2010,22(5):16-19.[14] 秘效媛,朴香兰,田燕泽.当归的气-质联用色谱的模式识别[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8(3):78-83.[15] 曹琰,严辉,段金廒.等.不同产地当归药材核苷类成分的分析[J].药物分析杂志,2010,30(11):2026-2030.[16] 肖军花,周健,丁丽丽,等.当归挥发油对子宫的双向作用及其活性部位筛选[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2(6):589-593.[17] 吴国泰,高云娟,田振华,等.当归挥发油对兔离体胸主动脉平滑肌的影响[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1,28(5):1-3.[18] 王锋,任远,吴国泰.正交设计法研究当归挥发油不同组分对豚鼠气管平滑肌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杂志,2008,6(12):9-11.[19] 王瑞琼,吴国泰,任远,等.当归挥发油对兔离体胃肠平滑肌张力的影响[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0,27(1):12-14.[20] 肖军花,丁丽丽,周健,等.当归A3部位对心肌生理特性和动作电位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19(9):1066-1068.[21] YEH J C,CINDROV A-DA VIES T,BELLERI M,et al. The natural compound n-butylidenephthalide derived from the volatile oil of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inhibits angiogenesis in vitro and in vivo[J]. Angiogenesis,2011,14(2):187-197.[22] 刘林杰.当归活性组分阿魏酸的电化学分析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4.[23] 王志旺,魏舒畅,冯祥瑞,等.不同提取工艺所得当归精油镇痛抗炎作用的对比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2,28(5):87-90.[24] 李自成,宋翠娥,曹茂银,等.当归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前列环素、血栓素A2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7,17(5):210.[25] 孙曼春.当归注射液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学院,2005.[26] 钟星明,钟小明,余鸿.当归对宫内缺氧后幼年大鼠齿状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2):3165-3166.[27] 盛阳,张捷,熊玉波,等.当归注射液对6-羟基多巴胺诱导PC12细胞帕金森病模型SIRT1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2(4):436-439.[28] 周远鹏,黄良月,郑幼兰,等.当归对犬血流动力和心肌氧代谢的影响[J].药学学报,1979,14(3):156-160.[29] 周远鹏,刘文化,黄能慧,等.红花和当归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的影响[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1,3(S1):36-40.[30] 喻华,李应东,刘凯,等.当归注射液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时的作用及意义[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2(19):1414-1416.[31] 程斌,王家駹.当归对肝硬化肝细胞保护作用的探讨[J].冶金医药情报,1993,10(3):5-6.[32] 李福龙,李继红,刘艳凯,等.川芎嗪、当归注射液对DIC大鼠血小板功能和器官血流量的影响[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6,26(8):909-910.[33] 王玉升,邹明辉,付蔓华,等.当归注射液对急性脑缺血大鼠治疗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简报)[J].中国中药杂志,1993,18(1):48-49.[34] 吕世静,何德,黄槐莲.等.当归注射液免疫功能的增强效应[J].中国中药杂志,1989,14(11):45-47,64.[35] 李明峰,任军,梅其炳,等.当归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87,8(6):422-423.[36] 陈静英,蓝显明,张雪芳,等.当归注射液治疗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实验研究[J].北方药学,2014,11(3):77-78.[37] 汤梦婕,石文韬,李明梅,等.当归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微循环学杂志,2012,22(4):99.[38] 张端莲,张世明,戎诚兴.当归对60Co-γ射线辐射损伤后小鼠卵巢恢复过程中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J].湖北医学院学报,1990,11(4):322-326.[39] 宋芝娟,梁念慈.当归对猪血小板膜磷脂酰肌醇磷酸化的抑制作用[J].湛江医学院学报,1993(Z1):125.[40] 岳鹤声,陈旭东,刘红敏,等.宫内缺氧对新生大鼠神经元的影响及当归的保护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9):2327-2329.[41] 廖维靖,田峻,杨万同.当归注射液延缓坐骨神经损伤后肌肉萎缩的研究[J].中成药,1997,19(4):26-27.[42] 吕世静.当归对实验动物红细胞黏附功能及BIL-2免疫调节作用[J].中国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1997,9(5):66-71.[43] 陈笛.藁本内酯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1.[44] 刘琳娜,梅其炳,程建峰,等.当归精油治疗痛经的药理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2,18(2):77-78,127.[45] 熊杰,冯亦璞.丁基苯酞对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活性的影响[J].药学学报,1999,34(4):241.[46] 魏薇.慢性低灌注大鼠神经血管单元与淀粉样物质的关系及丁苯酞的神经保护的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2.[47] 贾忠山,关天颖,曹国君.当归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含量分析[J].氨基酸杂志,1992(2):49.[48] 冯景奇,柳钟勋.当归多糖及当归内酯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1998,14(4):279-282.[49] 冯景奇,柳钟勋.当归内酯拮抗环胞孢菌素A、氢化可的松及抗肿瘤药物的免疫抑制作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0,16(1):22-24.[50] 许益民,孙秀丽,吴丽文,等.当归磷脂对CCl4肝损伤小鼠的影响[J].中医药研究,1992(4):49-51.[51] 安方玉,刘永琦,骆亚莉,等.当归不同有效部位对高原低氧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2):51-54.[52] 兰中芬,张荫芝,白润江,等.当归化学成分(总酸、中性油、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观察[J].兰州医学院学报,1986(2):56-58.[53] 杨铁虹.当归多糖的分离纯化与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03.[54] 孙文平,罗红,杨光,等.当归多糖激发免疫反应的特征研究[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1(3):262-264.[55] 王瑾,刘君炎,夏丰年,等.当归多糖体外诱导巨噬细胞的实验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9,20(4):34-36,48.[56] 王庆奎.当归多糖对点带石斑鱼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57] 王亚平,黄晓芹,祝彼得,等.当归多糖诱导L-细胞产生造血生长因子的实验研究[J].解剖学报,1996,27(1):69-74.[58] 葛忠良,陈家佩,刘秀珍,等.某些多糖对造血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85(3):275-278.[59] 王彦超.当归不同炮制品多糖含量的比较及其对血虚模型鸡造血机能的影响[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2.[60] 王亚平,祝彼得.当归多糖对小鼠巨核细胞-血小板发生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2,8(4):13-15,29.[61] 马兰芳,李兴玉,张吉旺,等.当归多糖抗辐射作用的探讨[J].兰州医学院学报,1988(2):44-46.[62] 曹蔚,李小强,侯颖,等.当归多糖APS-2a的结构分析及抗肿瘤作用研究[J].中药材,2008,31(2):261-265.[63] 曹蔚.当归多糖的结构与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06.[64] 徐露,董志.当归多糖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J].激光杂志,2008,29(4):89-90.[65] 钟萍,李萍,张昕蕾.当归多糖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抗氧化酶及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2):4725-4727.[66] 曹丽萍,贾睿,丁炜东,等.建鲤急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及当归提取物的保肝和抗氧化作用研究[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2,27(6):551-557.[67] 聂蓉.当归多糖预防小鼠急性四氯化碳性肝损伤的研究[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8,27(4):23-25.[68] 王艳琴,王晓琴,张晓明.等.当归对肺纤维化大鼠肺功能和肺系数的影响[J].甘肃中医,2010,23(11):28-31.[69] 白润江,于红娟,王嘉军.当归多糖对小鼠血液、胸腺、脾脏中cAMP、cGMP含量的影响[J].中医杂志,1998,39(7):429.[70] 王停,韩玲,荆鲁.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口服制剂临床前拆方研究中的问题[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5):1299.[71] 李福龙,李继红,刘艳凯,等.川芎嗪、当归注射液对DIC大鼠血小板功能和器官血流量的影响[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6,26(8):909-910.[72] 莫姝.当归多糖对巨核细胞造血的影响[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06.[73] 刘芳.当归的心脑血管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24(6):551-552.[74] 杨艳秋,杨伟民,曹淑杰,等.当归活性成分阿魏酸钠干预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血液抗氧化能力和保护血内皮细胞功能[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9):101-103.[75] 高向东,吴梧桐.当归及其成分阿魏酸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4,15(2):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