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转移癌的血象及骨髓象特征-附17例报告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象及血象检查表现(附60例报告)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象及血象检查表现(附60例报告)刘爱国
【期刊名称】《医学检验与临床》
【年(卷),期】2010(021)005
【摘要】@@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起源于B细胞系在骨髓内大量异常浆细胞增生性疾病[1].同时异常增生的浆细胞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球蛋白)及其多肽链,并伴有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血清或尿中出现过量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轻链或其重链片段,骨质被异常浆细胞浸润破坏,导致骨骼损害,以腰背部多见,其次为胸骨、肋骨及四肢骨,易发生病理性骨折,X线检查可见骨骼有溶骨性损害或广泛性骨质疏松[2].由于浆细胞恶性增生,分泌大量异常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使血液黏滞度增加,引起头痛、头晕、视力障碍、意识丧失等多黏滞综合征症状.且异常免疫球蛋白重链或轻链合成失去平衡,过多的轻链从肾脏滤过造成肾功能损害,导致血尿、蛋白尿及管型尿.由于浆细胞的恶性增生,抑制其他造血系统而引起贫血、感染、出血等症状.
【总页数】1页(P150)
【作者】刘爱国
【作者单位】山东省垦利县人民医院,山东垦利,257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象及外周血象分析 [J], 陈曼娜;肖亮生;韩丽君
2.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象及外周血象分析 [J], 陈曼娜;肖亮生;韩丽君
3.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核素骨显像和X线检查对照分析(附20例报告) [J], 杨玲;哈力达·亚森
4.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象、骨髓象不典型表现分析 [J], 边红放
5.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象及骨髓象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J], 刘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64例骨髓转移癌骨髓象诊断分析

64例骨髓转移癌骨髓象诊断分析高菊兴;张纪云【摘要】目的探讨通过骨髓象检查诊断骨髓转移癌的价值,以及骨髓转移癌骨髓象变化的特点.方法常规髂前或髂后上棘抽取骨髓液涂片,同时制备血涂片,行瑞-姬复合染色后显微镜检查,找到转移癌(瘤)细胞,即诊断为骨髓转移癌(瘤).结果 64例患者均由骨髓涂片骨髓象检查发现癌(瘤)细胞而确诊.其中1次检查即明确诊断者52例(81.2%),2次检查明确诊断者11例(17.2%),3次检查明确诊断者1例(1.6%).癌(瘤)细胞主要出现在涂片的尾部及边缘,有17例(26.6%)涂片所见主要为癌(瘤)细胞.根据涂片中出现的癌(瘤)细胞的形态、排列方式,结合临床表现,骨髓象检查诊断为癌细胞骨髓转移(未分类)32例(50.0%),腺癌骨髓转移29例(45.3%),神经母细胞瘤骨髓转移3例(4.7%).结论诊断恶性肿瘤骨髓转移,骨髓象检查阳性率高,简便易行,只要涂片中找到癌(瘤)细胞,即可直接获得骨髓转移癌的病理诊断.但当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癌细胞单个散在或癌细胞团不典型时,诊断及判断细胞来源需慎重.【期刊名称】《检验医学》【年(卷),期】2010(025)002【总页数】4页(P103-106)【关键词】骨髓象;癌细胞;肿瘤转移【作者】高菊兴;张纪云【作者单位】临沂市人民医院临床检验中心,山东,临沂,276003;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山东,临沂,276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1骨髓转移癌是髓外器官或组织中的恶性肿瘤向骨髓内的转移。
骨髓中的血管为独特的窦状系统,其血运丰富,故为癌或瘤转移的好发场所之一,其发生率与病期的早晚及肿瘤的类型有关。
恶性肿瘤发生骨髓转移,浸润破坏骨髓造血组织,可相继发生血液学改变[1,2]。
我们自1985年1月至2007年12月经骨髓象检查确诊骨髓转移癌64例。
材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64例患者中,男35例,女29例,男女比例为1∶0.83;年龄1~69岁。
胰腺癌骨髓转移1例

胰腺癌骨髓转移1例摘要患者,女,40岁,就诊20余天前腰部劳累后出现疼痛不适,休息后减轻,当地医院给予外敷膏药和输液治疗,治疗效果不佳,症状继续加重,同时伴右下肢疼痛,性质锐,具体部位不清,严重时不能行走,于2008年8月12日来院就诊。
查体:体温37℃,血压120/80mmHg,头颅五官无异常,双肺呼吸音正常,双下肢外观无明显萎缩,肌无力无明显减退,无足下垂,肌张力正常,膝反射及跟腱反射均正常,行走跛行,腰部活动部分受限,腰4、腰5、骶1棘突压痛、扣击痛(+),平卧床时右下肢有痛麻不适。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1×109/L,红细胞3.48×1012/L,血红蛋白93g/L,血小板45g/L;总蛋白67.6g/L,白蛋白28g/L,球蛋白29.6g/L,白球比1.28,心肌酶类:AST 128U/L,LDH 1125U/L,HBDH 825U/L,CK 333U/L,CK-MB 321U/L,ALT 154U/L,ALP 1058U/L,γ-GT 174U/L;尿本周蛋白阴性;其他检查:心脏及腹部B超示左室舒张功能受损,主动脉瓣少量返流,肺动脉瓣微量返流,早搏,肝脏较强回声结节。
初诊为多发性腰椎体异样改变,多发性骨髓瘤待排。
入院后即再查生化示ALT、AST、ALP、LDH等均较前有升高,经会诊后诊断考虑为:①肝脏损伤性疾病,②多发性骨髓瘤,故行骨髓穿刺检查。
骨髓象显示局部有转移癌细胞(见下图):低倍镜(×10)高倍镜(×40)患者要求转专科医院治疗,出院,后经上级医院诊断为胰腺癌。
2 讨论本例患者为中年女性,有腰部劳累史,临床特点为腰痛,具体表现为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且症状日趋严重,以至下肢疼痛不能行走,腰椎CT显示椎间隙变窄,椎体骨质破坏,死骨形成,实验室检查指标显示其贫血,血小板数目严重减少,各项生化指标显示其心肌酶类、碱磷酶明显升高。
对此不明原因贫血、血小板减少,应进行骨髓穿刺术,对于确诊造血系统疾病和贫血类型以及肿瘤骨髓转移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骨髓转移癌5例报告

骨髓转移癌5例报告
刘明放;马涛;谭少青
【期刊名称】《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5(000)003
【摘要】骨髓转移癌5例报告刘明放,马涛,谭少青非造血组织恶性肿瘤的骨髓
转移称为骨髓转移癌。
临床易漏诊或误诊。
现将我科近年收拾的5例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5例。
1例首先诊断骨髓转移癌,4例原发癌诊断早于骨髓转移癌。
病例资料见附表2讨论骨髓发生癌转移可改变...
【总页数】2页(P253-254)
【作者】刘明放;马涛;谭少青
【作者单位】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内科75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3.3
【相关文献】
1.以血液系统表现为首发的骨髓转移癌(附16例报告) [J], 王国锦;宋文秀;王富荣
2.骨髓转移癌的临床与实验诊断(附52例报告) [J], 汪中强;顾健
3.骨髓破骨细胞增多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误诊为骨髓转移癌的病例1例 [J], 崔
红花;吕丽丽;沈卫章;袁帅;谢风
4.骨髓多部位穿刺在骨髓转移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与生存期的关系 [J], 刘岚;闫俊红
5.骨髓转移癌40例检测报告 [J], 陈源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1例骨髓转移癌临床表现及预后分析

可 以延 缓 病 情 进 展 , 改善 预 后 。
化疗 。( ) 胃癌患 者均 采用 5 氟 尿嘧 啶+ 52例 一 四氢 叶 酸+ 沙利 铂化疗 。( ) 肝癌 均采 用生 物 治疗 和 奥 62例 局部放 疗 。( ) 例原 发 灶不 明者 采用 紫 杉醇 + 铂 71 顺 化疗。 1 统计 学处理 . 4 采用 S S 7 P S1 . 0统计 软件 对数 据 资料 进行 统计 学分 析 。生存 分 析采 用 kpa— i aln Mee r
3 例骨髓转移癌临床表现及预后分析 1
王加菊 ’ 彦 白丽萍 王亚非 ’ , 王 , , , 王晓芳 ’ 泳 ’ , 于 , 赵智刚 ’张翼鹜, ,
( 天津 医科 大学 附属 肿瘤 医 院 1 . 科 ;. 验科 , 血液 2检 天津 30 6 ) 00 0
摘要 目的 : 探讨骨髓转移癌的临床特点 、 断要点 、 诊 治疗方法及预后情 况, 提高临床 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 : 3 例骨髓转 对 l
第 1 2期 8卷 21 0 2年 6月
天 津 医科 大 学 学 报
Jun l f ini dc nvri o ra o aj Me ia U iesy T n l t
V0 .1 . .2 1 8 No
J n. 0 2 u 2 1
文 章 编 号 10 — 17 2 1 )2 05 — 3 0 6 84 (0 2 0 — 2 4 0
骨髓转移癌26例分析

D A合成 旺盛 所 致 ) 核 仁深 ( D N 、 因 NA合 成 旺 盛 所致 ) 。转 闭
移癌 细 胞 大多 是 灶性 增 生 , 骨髓 涂 片 多 出 现 于 片尾 , 以应 所 查找 多 张涂 片 , 检 时应 多 注 意 片尾 , 镜 以免 遗 漏 。对 于 骨髓 “ 干抽 ” 患者 骨髓 活检 可 明显增 加检 出率 。
以 贫血 为 首发 症 状 1 9例 ,占 7 .%.贫血 多 进行 性 加 31
重 。随着 病 情 进 展 均 有 不 同 程 度 的 贫 血 。发 热 1 5例 , 占 5 .%,3例 为低 热 或 中度发 热 , 2例 为 3 。 77 1 有 9 以上 高 热 。抗
菌 药物 治疗 无效 。 1 服 消炎痛 片控 制发 热 。骨 痛 1 可 5 1 8例 , 占 6 .%, 为 四肢 困痛 , 中 7例 (69 ) 剧 烈 疼 痛 , 经 92 多 其 2 .% 为 均
团或簇 状 分布 , 鹤立 鸡 群之 感 , 有 三大 三深 特 点 : 大指 有 具 三 胞体大( 大小 不 等 , 相差 悬殊 , 见“ 胞体 ” “ 细胞 团” 、 常 合 和 癌 ) 胞 核大 ( 核浆 比值 增加 , 核优 势 明显 , 可见 多 核型 癌 细胞 )核 、
仁 大 ( 仁 数 目可 增 多 ) 三 深 指 胞 质 深 ( 浅 不 一 , R A 核 ; 深 系 N 和蛋 白质合 成 旺盛 所致 ) 胞核 深 ( 色 质粗 细 、 浅不 均 。 、 染 深 系
维普资讯
20 0 7年 1 0月第 4卷 第 2 9期
・交流 园地 ・ 骨 髓 转移 癌 2 6例 分 析
郑 光辉 , 英 智 , 凯峰 赵 郝 ( 顶 山市 煤业 集 团总 医院肿 瘤 科 , 平 河南 平顶 山 4 70 ) 6 00
骨髓转移癌细胞形态学及临床表现的体会

有 关 , 核一 般 较 大 , 浆 比 例 明 显 失 调 , 核 大 浆 小 , 畸 形 胞 核 即 核 明 显 , 色 质 粗 糙 , 仁 明显 且 醒 目 , 出 现 多 个 , 可 不 见 核 染 核 可 也 仁 , 膜 增 厚 且 不 规 则 , 仁 有 时可 见 , 目一般 为 1 4个 , 核 核 数 ~ 胞 质 丰 富 , 缘 不 完 整 , 至 整 张 片 子 全 是 裸 核 , 时有 空 泡 及 边 甚 有 颗粒 。诊 断 骨 髓 转 移 癌 并 不 难 , 键 是 要 加 强 责 任 心 , 心 、 关 耐 认 真地 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每 一 张片 子 , 防 漏诊 。 以
【 键 词 】 骨髓 肿瘤 ; 肿 瘤 转 移 ; 细 胞 形 态 关
DOI 1 . 9 9 jis .1 7 1 0 2 1 . 8 0 5 : 0 3 6 /.s n 3 4 . 0 0 0 . 7 6 3
23 0 ) 2 8 0
中图分类号 : 3. ; 3.3 R7 3 3 R7 0 4
讨 论
1 恶 性 肿 瘤 细 胞 转 移 到 骨 髓 后 可 引起 一 系 列 临 床 表 现 , . 以
造血 功 能 障碍 最 为 常 见 _ , 要 表 现 为 贫 血 ; 次 , P 减 】主 j 其 因 I T
少 引起 出血 和 因 WB C减 少 导 致 合 并 感 染 。因 此 , 长 期 发 热 对 及 不 明原 因外 周 血 一 、 、 系 血 细 胞 减 少 的 患 者 一 定 要 多 部 两 三 位 骨 髓 穿 刺 , 强 随 访 。发 热 是 骨 髓 转 移 癌 另 一 大 临 床 表 现 , 加 主要 因为 骨 髓 血 供 丰 富 , 移 痛 细 胞 大 量 增 殖 引 起 骨 髓 组 织 破 转
骨髓转移癌与浆细胞性骨髓瘤的诊断与鉴别(附1例报告)

图2 骨髓转移性低分化癌患者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切片 HE 染色 400>图1 骨髓转移性低分化癌患者骨髓涂片(Wright 染色 400>>Serum S100beta:a noninvasive marker of blood-brain barrier function and brain lesions[J]. Cancer, 2003, 97:2806 2813.[ 2 ]Terada H, Kamata N. Contribution of thecombination of(201)T1 SPECT and (99m)T(c >04>(->SPECT to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rain tumors and tumor and tumor-like lesions. A preliminary report[J]. J Neuroradiol, 2003, 30:91 94.[ 3 ]Kranz B R. Detection of rate malignant cells and their apoptotic fragments in cerebrospinal fluid[J]. Lancet, 2000, 356:1242 1244.作者简介:林玉梅 1965-> 女 1988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 博士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O(责编:陈磊校对:贾力涛>0 引言由于骨髓转移瘤(BMT >和浆细胞性骨髓瘤(PCM >在临床表现上均为中老年发病 有骨痛 影像学检查均可有多发性骨质破坏 而且骨髓细胞形态也有相似之处 如不做骨髓活检有时较难鉴别 易被误诊O 除影像学鉴别外 有关PCM 与BMT 的骨髓细胞学鉴别少有文献报道[1 2] 现报告1例骨髓细胞学初诊为M M 最后确诊为BMT 的病例 结合文献讨论二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O1 病例介绍1.1 基本情况患者 男 63岁 于2001年10月11日书面会诊 主诉腰腿痛半年余 进行性加重 影响活动O 患者于1971年患结肠癌行手术切除 术后恢复顺利O 在外院做全身骨骼CT 检查 于胸 腰椎椎体 双侧肋骨 盆骨及双侧股骨上段等区域ECT 示发现明显的多处局灶性放射性浓集阴影O1.2 血生化检查肝功:总蛋白65.0 g/L清蛋白38.7 g/L 球蛋白26.3 g/L 丙氨酸氨基转换酶正常 丙冬氨酸氨基转换酶 碱磷酶及R 谷酰先氨基转换酶增加 总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正常O 血清蛋白电泳:清蛋白51.7 % C 1 2.6 %C 2 9.2 % 39.7 % Y10.6 %O 血清蛋白免疫电泳:IgG 正常 IgA 增高 IgM 正常 血清及未稀释尿液与轻链抗血清未形成沉淀线O 肾功:尿素氮 尿酸 肌酐正常O1.3 血象白细胞无明显增减 杆状0.14分叶0.53 嗜酸分叶0.01 淋巴0.24 单核0.04 似骨髓中的瘤细胞0.04 记数100个细胞有核红细胞0 有中幼粒细胞 成熟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O1.4 骨髓涂片增生明显活跃 无脂肪滴 无小粒 98.5 %为瘤细胞 胞体大小不一 形状不一 破坏细胞很多,大部分瘤细胞散在分布 其间杂以小簇 多数瘤细胞体积较大 直径相当于4~7个红细胞直径之和 胞体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胞质丰富 浅灰红色 有很多小圆形空泡 无颗粒 胞质边缘不整O 核大 圆形或椭圆形 约占胞体1/3 多为1个 也有2~3个者 染色质小块状或粗颗粒状 排列稀疏不均 核仁1~3个 大而明显 着色淡或蓝色 少数瘤细胞直径2~3个红细胞直径之和 胞质很少 着灰红色 只占胞体的1/5 核质比例大 细胞核圆形 椭圆形 染色质颗粒网状 排列较紧密 核仁1个时大而圆形 多个时大小不一 着色深 在大小瘤细胞之间有很多中间型 见图1 O骨髓细胞组化染色 PAS 阳性瘤细胞17 % 细颗粒弥散状 阳性指数18 % 中性粒ALP18 %阳性 阳性指数24 骨髓外铁 - 有核红极少 无法计数铁粒幼红细胞O1.5 骨髓活检均为瘤细胞 不见造血细胞 瘤细胞呈巢状排列 无明显腺样排列 胞体较大 但大小不等 胞质丰富 嗜酸性O 核中等大 偏位 圆形 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核染色质细致 核膜薄 核仁明显 单个或多个O 网状纤维增生环绕瘤巢分布 骨质显著增生 骨小梁增宽 密集 诊断为骨髓转移性低分化腺癌 见图2 O骨髓转移癌与浆细胞性骨髓瘤的诊断与鉴别附1例报告 陈辉树 李孝义 杨崇礼[摘要]目的:探讨骨髓转移瘤与浆细胞性骨髓瘤 PCM 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O 方法:对1例骨髓转移性低分化腺癌的骨髓涂片作Wright's 染色及PAS 染色 骨髓活检 BMB 作塑料包埋H Giemsa E 染色和嗜银染色O 结果:患者 男 63岁 表现严重的腰腿痛 多发性骨质破坏 既往曾有结肠癌手术史O 骨髓涂片可见98.5 %胞体较大 胞质丰富 核仁大的瘤细胞呈散在或小簇分布 红细胞呈缗钱状 血清IgA 升高 初诊为PCM 但BMB 示瘤细胞呈巢状排列 胞质丰富 有空泡O 瘤细胞间无网状纤维 癌巢有网状纤维环绕O 最后诊断为 骨髓转移性低分化腺癌 O 对二者的发病年龄 症状与体征 骨髓细胞学 骨髓组织学以及影像学 血 尿免疫球蛋白定性与定量 瘤细胞免疫表型及IgH 基因PCR 检测的特点等作了鉴别O 结论:BMB 是诊断骨髓转移瘤和浆细胞性骨髓瘤的金标准O关键词:骨髓转移瘤 浆细胞性骨髓瘤 鉴别诊断 骨髓活检 骨穿 结肠癌中图分类号:R 7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9921 2004 06 0349 03收稿日期!2004 08 04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临床检测中心 天津300020白血病 淋巴瘤2004年12月第13卷第6期349表2 骨髓转移癌与浆细胞性骨髓瘤的鉴别鉴别要点骨髓转移瘤浆细胞性骨髓瘤发病年龄50岁~ 60岁占29.9 %多在40岁以上性别 男2女 1.311 2.721症状与体征贫血27.8 %出血27.6 %血钙增高少见90 %以上10 %~25 %较多见高黏滞综合征无常见病理性骨折罕见多见骨骼X 线检查溶骨性9成骨性及混合性混存溶骨性9骨质疏松免疫球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正常或多克隆增多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本周蛋白尿阴性多阳性免疫学标记CK +9EMA +9CD -389CD -1389K -和L -CK -9EMA -CD +389CD +138[6]9K +或L +9bcl !2+骨髓细胞IgH 基因重排PCR 检测 阴性阳性骨髓活检癌细胞呈巢状分布腺癌细胞胞质有空泡或呈泡沫状9核染色质细9核仁1个至多个或无0鳞癌细胞胞质嗜酸9核膜清9染色质粗细不一9核仁小9可1个至多个呈弥漫实性增生成熟型者似浆细胞9幼稚型者似浆细胞样淋巴细胞9母细胞型者有单个大而居中巨大圆核仁0间变型者核大小不一9无核仁网状纤维染色癌巢周围有基底膜环绕癌细胞间无生网状纤维网状纤维穿插瘤细胞间表1 骨髓转移癌细胞与浆细胞性骨髓瘤细胞的鉴别鉴别要点骨髓转移癌细胞浆细胞性骨髓瘤细胞瘤细胞大小大小悬殊大小一致形状形状多不规则形状多规则胞质边缘不整齐9不规则9绒毛状9嗜碱性9泡沫状 腺癌常见 无空晕整齐9规则嗜碱性嗜碱性9多无泡沫多有空晕9未成熟者无核染色质粗糙9稀疏9分布不均粗糙9致密9分布均匀核仁大而明显9单个或多个不明显 浆母细胞型明显2 讨论BMT 在临床初诊时有17 %被误诊为PCM 9而且有72 % ~ 74 %找不到原发瘤[3]0而多发性骨髓瘤在血液专科误诊率为9.5 %9在非血液科如不经骨髓活检误诊率74.2 %以上[4]0一般来说9二者的发病年龄 性别及血象鉴别意义不大9因患者有多发性骨质破坏伴有免疫球蛋白增高或本周蛋白尿会首先想到PCM 9而不首先考虑BMT 9因不分泌和不产生型PCM 只是极少数0本例为老年患者9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腰腿痛及多发性骨质破坏9骨髓涂片可见98.5 %的核仁明显的大瘤细胞呈广泛散在分布9很少呈簇状或团块状分布,红细胞有轻度缗钱状形成9血清IgA 增高9这些表现均支持PCM 9故首先考虑了PCM 9但根据本例骨髓涂片细胞形态与PCM 的细胞形态比较9二者既有相同之处,如胞体大 核大 染色质粗 核仁大而圆9也有不同之处9PCM 按WHO 新分类为3型 成熟浆细胞型 未成熟型和间变型[5]0未成熟型包括了小细胞型 裂核样型 浆母细胞型和不同步型0实际上间变型也是未成熟型9因形态特殊预后不同而单分一型0浆母细胞型和不同步型均为有大核仁的核仁原始浆细胞9只是后者胞质为嗜碱性有空晕[4]0这3种类型中只有未成熟型中的浆母细胞(原始浆细胞)型必须与骨髓转移癌进行鉴别9其他类型的细胞形态与骨髓转移瘤的细胞形态差别显著9不必鉴别0浆母细胞有单个大而圆 居中位 嗜双色或嗜碱性核仁9染色质相对细致9分布均匀9而骨髓转移癌的细胞既可见单个大核仁,亦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嗜碱性核仁9染色质粗9分布不均0其次9前者胞质嗜碱性强9胞质边缘清楚9后者为淡嗜碱性9有泡沫感9胞质边缘不整或破碎 无胞质 见表1 0另外在影像学上BMT 既有成骨型也有溶骨型改变9而PCM 骨骼影像学多呈溶骨型改变[192]9本例骨骼ECT 示有很多增生灶9为生骨性改变9符合C 骨髓多发转移癌$诊断0现将骨髓转移癌与PCM 的鉴别要点归纳见表20本例的骨骼有很多增生灶9IgA 增高为多克隆性9且IgG 9IgM 未减少9后来经过询问病史9患者有结肠癌病史9骨髓细胞学诊断为骨髓转移瘤9骨骼ECT 和骨髓活检证实为骨髓转移性癌0BMT 包括骨髓转移癌和骨髓转移肉瘤9以前者更多见9骨髓转移癌又包括骨髓转移性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和低分化腺癌9以后者更多见[4]0尽管BMT 和PCM 诊断较困难9笔者认为根据骨穿涂片尤其是尾部异常大细胞呈散在 簇状或团块状分布9结合瘤细胞的核仁大小 分布和数量易于与PCM 相鉴别9但本例较为特殊的是瘤细胞主要呈广泛散在分布, 不呈簇状或团块状分布应引起注意9另一方面9需说明的是常见PCM 细胞胞质嗜碱性9有空晕9胞核染色质粗块状9呈C 钟面$样只是成熟浆细胞型的特征9不是所有的PCM 细胞均有胞质空晕9尤其是PCM 小细胞型 裂核样型 多形性型 间变型和母细胞型均无胞质空晕0必要时结合免疫组化 常用的CD 389CD 1389CK 9EMA 等 血清学或影像学9尤其是骨髓活检 C 金标准$ 可进一步明确诊断0[参考文献][ 1 ]Tan D Y, Tsou I Y, Chee T S. Differentia-tion of malignant vertebral collapse from osteoporotic and other benign causes us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 Ann Acad Med Singapore, 2002, 31(1):8"14.[ 2 ]Kim H J, Ryu K N, Choi W S, et al.Spinal involvement of hematopoietic malignancies and metastasis: differentiation using MR imaging[J]. Clin Imaging, 1999, 23(2):125#133.[ 3 ]陈辉树9刘恩彬9方里环9等. 骨髓转移[J]. 临床血 20009134 159$161.Journal of Leukemia&Lymphoma,December 2004,Vol.13,No.6350表1 5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 蛋白~骨髓瘤细胞数的比较病例类型最大剂量mg/d M 蛋白g/L 骨髓瘤细胞数%疗效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1IgG 60024.379.2528部分缓解2IgG 80054.4539.592220进步3IgG 60040.8510.03345部分缓解4IgG 60032.419.8313部分缓解5IgM40010.28.82520无效0 引言多发性骨髓瘤(MM >是最常见的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法仑(马法兰>及环磷酰胺等药物被用于治疗MM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O 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联合化疗使MM 的生存期明显延长,但仍难达到彻底治愈,尤其是难治复发的MM O 近年来,沙利度胺(反应停>因其不同于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靶向MM 细胞赖以生存的骨髓微环境,被用于治疗M M ,使其治疗取得较大进展O 我们应用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MM 5例,报道如下O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选择2003年8月_2004年10月我科住院患者5例,经血清M 蛋白测定及骨髓穿刺确诊,均为复发~难治病例O 所谓难治复发MM 指经多次常规化疗或大剂量化疗未缓解,或化疗甚至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缓解又复发者[1]O IgG 型4例,IgM 型1例,男4例,女1例,中位年龄54岁(33岁~ 62岁>,病程4个月~ 18个月,分别曾用MP ~VAD ~M2~COEP 等方案多次化疗,未缓解或缓解后复发,临床分期I a 2例,I a 2例,I b 1例O1.2 临床特点3例在应用沙利度胺治疗前经多疗程化疗已无明显临床症状,只是定期复查骨髓瘤细胞数明显增高,1例有腰痛,1例表现为贫血,血红蛋白45 g/L O X 线检查5例均有多处溶骨性损害,2例病理性骨折O1.3 方法沙利度胺起始剂量为200 mg/d ,分2次口服,每周200 mg 递增,直到800 mg/d 或不能耐受,同时联用化疗O 4例联用VAD ,长春新碱0.4 mg/d ,多柔吡星(阿霉素>10 mg/d ,持续静脉滴注8 h ,地塞米松15 mg 静脉注射,共4 d O 1例因既往有冠心病联合COEP :环磷酰胺650 mg/m 2第1天,长春新碱1.4 mg/m 2第1天,依托泊苷(足叶乙苷>100 mg/d>5 d ,地塞米松5 mg/d>6 d ,2种方案均以28 d 为一周期O 1.4 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清M 蛋白~骨髓涂片~X 线检查~心电图等并观察临床症状改变及不良反应O1.5 疗效评定根据文献[2]的疗效评定标准判定疗效,分为部分缓解~进步和无效O2 结果2.1 疗效5例患者中,3例部分缓解,1例进步,1例无效,部分缓解率60 %,有效率80 %,最早在治疗3周开始显效O 例1在治疗3周后腰痛减轻,6周时骨髓瘤细胞降至8 %,600 mg/d 维持治疗3个月后因副作用较大停药,1个月后复查瘤细胞上升至30 %,再用沙利度胺治疗效果差O 例4在沙利度胺治疗4周后复查瘤细胞降至25 %O 以后每4周复查1次骨髓象,瘤细胞逐渐下降,5个月时降至3 %(见表1>O 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贺建霞,杨斌,张丽[摘要]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 >的疗效及其副作用O 方法:5例患者均给予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沙利度胺的剂量为400 mg/d ~ 800 mg/d ,根据血清M 蛋白和骨髓瘤细胞的减少判断疗效O 结果:总有效率为80 %,无不能耐受的毒副作用O 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可作为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有效的治疗方法O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沙利度胺;化疗中图分类号:R 7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9921(2004>06 0351 02收稿日期:2004 10 16;修回日期!2004 11 18作者单位:山西省肿瘤医院血液科,山西太原0300132.2 不良反应5例患者均出现头晕~乏力~便秘~1例出现皮肤瘙痒O 例1在口服沙利度胺600 mg/d 连续5个月后,出现头晕~视物模糊,不能耐受而停药O例5在将剂量增加到600 mg/d 时出现胸闷~心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最低40次/min ,减至400 mg 时好转O 治疗前后白细胞数~血红蛋白~血小板数[ 4 ]陈辉树,刘恩彬,王婷婷,等. 131例浆HB %% B T % F3?[J].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33(1>:44 48.[ 5 ]Jaffe E S, Harris N L, Stein H, et al.World Health O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___Pathology and genetics of tu-mou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s[M ]. Lyon:IARC Press, 2001:142 156.[ 6 ]Bayer-Garner I B, Joseph L, Sanderson R D, et al. Expression of syndecan-1 is a sensitive marker for cutaneous plasmacy-toma[J]. J Cutan Pathol, 2003, 30(1):18 22.作者简介:陈辉树(1950_>,男,1976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医疗系(现中山大学医学部>,临床检测中心主任兼病理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O(责编:陈磊校对:贾力涛>白血病~淋巴瘤2004年12月第13卷第6期35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髓转移癌的血象及骨髓象特征-附17例报告
摘要目的:研究骨髓转移癌的血象及骨髓象特征。
方法: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及活检滚片瑞氏染色。
结果:17例转移癌中,16例找到转移癌细胞,1例骨髓涂片未见,活检滚片中找到转移癌细胞。
结论:通过血象、骨髓象观察,早期检出各种转移癌细胞。
关键词骨髓转移癌;血象;骨髓象
骨髓转移癌是指髓外器官或组织中恶性肿瘤发生骨髓内转移。
肿瘤在发生及发展的早期阶段即可转移到骨髓,患者常表现为贫血、血小板减少等血液学异常,因此骨髓涂片和活检可能成为早期被发现和证实的转移灶。
现将我院2000-20006年骨髓涂片或活检滚片中发现转移癌细胞后经临床和活检证实17例转移癌进行血象和骨髓象分析观察。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17例患者经骨髓细胞形态学观察疑为骨髓转移癌后经骨髓活检确诊,其中男性7例,女性10例。
年龄30-75岁。
1.2 方法:髂前或骨痛点穿刺抽吸加活检,将血片及涂片或活检滚片进行瑞氏染色,用光镜进行观察。
2 结果
2.1血常规;血红蛋白减少(50-110g/l)14例占82.3%
血小板减少(30-92)×109 /L 9例占53.3%
白细胞减少(2.8-4.0)×109/L5例占29.4%
白细胞正常或增高(4.0-22.2)/×109/L12例占71.0%
2.2血片分类:见有核红细胞4例占2
3.5%,幼稚粒5例占29.4%,同时发现有核红和幼稚粒2例占11.7%,幼红、幼粒大多为晚红和中晚幼粒. 共占6
4.7% 。
2.3骨髓涂片观察:
1)骨髓增生程度:减低~明显减低12例占71.0%
活跃~明显活跃4例占23.5%
极度活跃1例占6.0%
2)红系增生程度:增生减低12例占71.0%~
增生活跃4例占23.5%(1例巨幼变)
增生明显活跃1例占6.0%
3) 粒系增生程度:增生活跃10例占58.5%
增生减低7例占41。
0%
4)巨核系增生程度:增生减低:12例占70.5%(少于7个)
增生活跃:4例占23.5%(7~35个)
增生明显活跃1例占5.8%(206个)
5)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每张涂片3个以上10例占58.8%
6)瘤细胞分布情况:成簇易见10例占58.8%
成簇少见7例占41.1%
3讨论
3.1从17例病人血象观察最常见血红蛋白减低占82.3%,其次是血小板减少占53.3%,而外周白细胞数则反应不一。
3.2外周血涂片见幼红、幼粒细胞占6
4.7%,认为与肿瘤组织破坏血液、骨髓屏障导
致幼稚细胞外流及骨髓纤维化的髓外造血有关。
3.3骨髓对肿瘤细胞的反应:骨髓增生程度大多数是抑制的占71.0%,认为肿瘤转移至骨髓,由于肿瘤细胞大量的增殖,排挤造血组织或占位性增生,另肿瘤组织周边大量纤维组织增生,骨髓坏死,使正常造血组织减少。
首先显示红系生成明显减退,占71.0%,巨核系增生减退占70.5%,这与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是相符的,而少数病例出现红系增生明显活跃,认为可能是某些腺癌细胞产生的粘液引起微血管内溶血性贫血,出现红系代偿性增生的原因。
粒系由于某些癌细胞可产生促粒细胞生成因子,或其破坏分解产物刺激骨髓粒系释放,因此粒系增生大多活跃的,但粒系时常有毒性空泡和中毒颗粒的产生。
3.4另外,值得注意得是58.8%的转移癌病人,骨髓涂片中出现3个以上的成骨或破骨细胞,认为是癌细胞浸润到骨组织可导致骨损害或骨密度显著增高,骨髓内存在转移病变的患者中95.0%以上对骨小梁均产生一定影响,通常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均遭受刺激。
早期网状骨质的吸收常与破骨细胞的激活同时出现,当髓腔完全被癌细胞占据,癌细胞可直接作用于骨的表面,出现破骨细胞反应。
所以骨髓转移癌病人,正常骨小梁破坏骨质变薄,易引起病理骨折。
因此对易出现成骨、破骨细胞的骨髓片要多引起重视。
3.5对于涂片中肿瘤细胞的识别,通常成簇或成片,肿瘤细胞核染质粗、核仁大、深兰,细胞胞浆境界不清,且形成合胞体,才能作出肿瘤细胞的判别,还必须与包括裸核在内的巨核、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等非造血细胞相鉴别。
要注意片尾和两端成团细胞,多观几张涂片,提高检出率。
参考文献
[1]浦权,杨如梅,主编血液病骨髓诊断病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
[2] 黄梅等.47例骨髓转移瘤的临床及血液学特点临床内科杂志2002年11月第19卷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