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我国健康产业现状及其发展模式

合集下载

医药行业市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医药行业市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目录CONTENTS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第一篇:环保药剂与材料走俏环保型医药包成为趋势近几年来,医药企业的规模化生产越来越明显,随着国内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OTC药品政策的出台,药品包装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现代医药企业发展趋势是:大型制药厂都拥有自己的包装企业;而在不断的进步发展中,开发环保塑料医药包装材料逐渐成为药品包装技术发展的方向;外资制药企业历来十分重视药品包装,因为他们认为包装是产品形象的重要部分,产品外观应当与内在品质一致;近年来,中国医药包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药品包装将呈现出更加方便、安全,更加符合环保要求的趋势;当前我国一些规模较大的制药企业在硬件上与国外医药企业相差不大,但软件环境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除了相关法规不完善、技术标准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外,药品流通体制也存在弊端;药品大多数在医院药房销售,在药店销售的仅是很小一部分,这限制了药品参与直接竞争,从而制约了医药包装业的发展;另外,现行的某些招标制度挫伤了医药厂商的积极性,企业无力在药品包装环节上下大气力,长期保持着“旧面孔”;目前,由于国内部分企业的包装意识不强,对包装的内涵理解不到位,对包装的作用重视不够;制药企业大多选择价格相对便宜的白板纸作为药盒包装材料,这主要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很多企业一般不愿在包装上多花钱,普遍的做法是能省则省;这是我国制药企业的一大错误观念;随着医药工业的蓬勃之势,医药市场将愈来愈广;在产品同质化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产品外包装正在成为突显特色的一种有效方式;制药企业应积极追寻新方向,将产品品质摆在第一位文中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中国环保药剂与材料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第二篇:问诊处方药网售医药电商崛起待时机自2015年5月,国家出台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允许网上售卖处方药后,业内一直关注处方药“解禁”政策何时落地;不过,遗憾的是,多次被传出将于2015年初出台的“正式版”文件,如今仍不见踪影;对此,业界认为,网售处方药推广困难,主要受到处方药性质限制;处方药需要在专业人士监督下使用的,一般流程是医生诊断开处方,药师调配;即便如此,还有很多由于用药不当导致的人身伤害;由于电商平台易滋生假货,对安全要求极为严格的处方药产品在缺乏指导与有效监管的情况下一时难以在网上售卖;另外,虽然互联网有低成本的美誉,但在处方药市场或难以带来低廉的价格,因为在我国很多处方药是可以报销的,去医院购买报销比例更高,这也制约了处方药的网售市场;上述背景下,不少业界人士认为,由于推行难度太大,处方药网上销售的政策或将被暂缓,医药电商未来发展备受考验;事实上,由于政策多次爽约,医药电商已经呈现萧瑟景象:近一年的时间里,医药电商领域多位CEO离职;有“互联网医药行业的重要风向标”之称的阿里健康全年亏损 1.015亿港元,较上一财年亏损额增加159%;医药电商是指以医疗机构、医药公司、银行、医药生产商、医药信息服务提供商、第三方机构等以赢利为目的的市场经济主体,凭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主要是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医药产品交换及提供相关服务的行为,低价、方便与药品齐全是医药电商的优势,也基于医药电商的独特优势,国家将其视为破除医改障碍的重要手段;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2015-2020年中国医药行业电子商务市场竞争与投资分析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医药电商产业规模仅为70亿元,处方药市场如果被放开,医药电商将获得数千亿元市场,网售药品也将占据医药零售市场的30%;不过,目前政府对处方药呈谨慎放开的态度,除了处方药因素之外,我国医药电商的进一步发展目前还面临医保不能线上支付、医保统筹账不能用于零售终端支付以及医药物流水平低等问题,由于政策改变是较为缓慢的,电商的发展也将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不过,互联网影响下,政策放开和电商入场是行业发展的大方向,电商作为一个增量市场,从零到有,从小基数到大空间,成长潜力大;医药电商可以从较容易的地方突破:其一,移动互联网时代,O2O将成为发展主流,送药类APP将会层出不穷地出现,宜提早布局;其二,布局完善更高级别的物流体系;医药电商涉及的药品尤其是处方药对运输过程的条件极为苛刻,因而电商需要相应地提高物流配送水平;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第三篇:顺丰等杀入医药物流第三方医药物流市场分析据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副处长王维丽透露,目前中国邮政、顺丰与UPS三家物流企业已经陆续进入医药物流市场,待拿到相关“通行证”后,三家公司将正式切入第三方物流企业;与此同时,近日,媒体也报道了国内医药物流巨头企业九州通打算成立单独的物流公司,除了承接集团自身的医药物流配送业务之外,还将承接第三方医药物流配送业务,一时间,第三方医药物流市场趋热;第三方物流是指除了医药公司自身的药品配送体系外,专注于为药品企业进行药品配送的非药品企业;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2015-2020年中国医药物流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截止至2014年底,全国取得由省级药监部门核发的“开展第三方药品物流业务确认件”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有123家,其中位于内蒙古、甘肃、宁夏的中国邮政,顺丰和UPS位于杭州的萧山国际机场物流公司五家企业最为特别,它们作为药品流通行业外的企业,也获得了相关资质,中国邮政、UPS与顺丰跨界“杀入”第三方医药物流,也折射了这一行业的发展潜力;近年来,随着医药市场不断扩大,医药物流行业发展也备受关注;我国正打算出台文件允许网售处方药,这一政策将极大利好医药电商发展,作为医药电商的配套环节,医药物流行业也将获得利好;目前我国药品批发企业中,90%以上的都属于中小型企业,这类企业不可能建立强大的物流服务体系,因此只能寻求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这就为第三方医药物流市场提供的巨大发展契机;与传统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相比,顺丰、UPS与中国邮政无论是运输速度、营业网点还是物流处理能力方面,均有着普通药企和物流企业不可比拟的优势;目前国内第三方医药物流行业“龙头”当属九州通,据悉,目前九州通的上游供货商已经将近5600家,下游客户达到7000余家,全国的省级大型医药物流中心达到23个,地市级医药物流中心也有32个,终端配送点达到400多个;不过,与国内快递行业“龙头”顺丰相比,九州通则处于劣势;目前顺丰的营业网点已经将近8000余家,覆盖全国31个省市、直辖市;每天的仓库单日出库条数超过6万条,拥有超强的物流处理能力;除了陆路运输之外,顺丰还有专机运输,在整个运输网络中装载GPS与GIS货物定位系统,确保快递按时准确地送达客户手中;因此,可以预见,顺丰、UPS与中国邮政的杀入,将对第三方医药物流市场格局产生“震荡”;除此之外,第三方医药物流的经营业务也将有所扩展;目前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主要通过将医药生产企业的药品送抵药店、医院等终端市场牟利,不过随着顺丰、UPS等快递企业跨界,即将获得政策利好的医药电商将成为行业必争之地;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第四篇: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分析未来海洋生物医药前景广阔海洋生物医药行业是指以海洋生物为原料或提取有效成分,进行海洋生物化学药品、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活动,包括基因、细胞、酶、发酵工程药物、基因工程疫苗、新疫苗;药用氨基酸、抗生素、维生素、微生态制剂药物;血液制品及代用品;诊断试剂;血型试剂、X光检查造影剂、用于病人的诊断试剂;用于动物肝脏制成的生化药品等;我国海洋生物产业以基地化、园区化为特征的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初步形成;目前已有8个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6个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集群,以湛江为核心的粤东海洋生物育种与海水健康养殖产业集群,福建闽南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集聚区和闽东海洋生物高效健康养殖业集聚区等;近年来海洋经济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被列入重点发展领域,主要是由于其对于缓解资源瓶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技术创新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海洋油气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等战略新兴产业,近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我国海洋生物技术和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距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差距主要体现在,海洋生物科技创新与国外和陆地对比还有差距;资源调查、评估和保护不够,海洋生物资源的独特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平台建设等产业创新支撑体系还较薄弱;海洋生物龙头企业相对较少,与小微企业互补不足,产业生态还未建立完善;海洋生物医药行业要想获得更快的发展,需要企业和政府的协作,政府方面,需要在资金扶持、人才培养以及行业发展引导等方面做出努力,而作为直接参与者的企业,则需要在创新能力培养上加大投入,企业可以通过设立科技储备基金,投资一些基础性研究项目作为知识储备,或者通过资金缺陷法收买研究人员科研成果对其进行后期研究,缩短周期并加快产品的产业化发展,避免新产品前期研究的投资风险;文中数据参考自: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第五篇:图解互联网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第六篇:商务部谈药品零售转型医药电商拐点将至近日,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对外表示,未来药品零售行业服务转型的关键在于医药电商的跨界融合与发展,商务部将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订医药电商发展的相关政策、机制和标准,促进医药、医疗和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企业的共享,推动医药电商加快跨界融合与发展;近年,在国内经济下行、人力成本与租金上涨以及互联网冲击的背景下,传统零售行业生存艰难,正积极转型互联网零售,药品零售行业亦然,医药电商便因此应运而生;医药电商是指以医疗机构、医药公司、银行、医药生产商、医药信息服务提供商、第三方机构等以赢利为目的的市场经济主体,凭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主要是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医药产品交换及提供相关服务的行为;与传统药品零售行业相比,医药电商具有低价、方便与药品种类齐全的优势;电商平台对医药行业具有枢纽功能,使流通渠道缩短,拉近生产和消费的距离;传统药品零售存在的“回扣”问题也将在互联网平台上备受限制;另外,通过大数据对消费者情况的分析,医药电商也将使生产更契合实际;基于这些优势,国家正将其视为破除医改障碍的重要手段;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2014年我国医药电商市场规模为46亿元,与医药行业2400亿元的规模相比差距较大;2015上半年,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继续快速发展:从企业数量看,截至2015年6月30日,拥有互联网交易资质的企业合计为425家,同比增长56.3%;从销售规模看,拥有互联网资质的医药电子商务营业收入平均增幅超过50%,远高于传统药品流通销售模式的增幅,预计2015年医药电商规模将达68亿元,医药电商潜力巨大;今年早些时候,国家出台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允许网上售卖处方药,一旦处方药市场被放开,预计医药电商可获得数千亿元市场,网售药品也将占据医药零售市场的30%;放开处方药市场目前还面临医生处方难以放开、医药物流难以匹配等问题,除此之外,医保不能线上支付、医保统筹账不能用于零售终端支付也是现阶段我国医药电商难以爆发的现实因素;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第八篇:医药医疗十三五规划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分析近日,国家针对医药工业与医疗卫生领域的“十三五”规划已经基本编制完成,生物医药与医疗信息化以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同列为“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三大领域,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发展可期;生物医药产业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共同组成,其中生物技术产业涉及医药、农业、海洋、环境、能源、化工等多个领域,包含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生物芯片技术、基因测序技术、组织工程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等;现代医疗产业则由制药产业以及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组成;近年,得益于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成为了近年来中国成长性最好、发展最为活跃的经济领域之一,生物医药股也因此成为了A股乃至全球股市的最大朝阳性产业股;“十二五”期间,基因药物、蛋白药物、单抗克隆药物、治疗性疫苗、小分子化学药物等成为生物医药发展重点,同时,国家将拿出100多亿元来支持重大新药创制,平均每个新药持获得500-1000万元的项目资金;在政策推动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临床上,生物药物正越来越収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肿瘤、糖尿病等疑难杂症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的疗效,创造了很高的社会效益;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生物制药企业超过900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4年,生物制药行业实现收入2750亿元,同比增长13.95%,行业利润322亿元,增长11.82%,处在较快增长的阶段;不过,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生物制药行业仍然有很大差距,科研投入不足、科研成果转化弱和产业化能力差是主要因素;因此,在即将制定的“十三五”规划中,预计生物医药领域的不足将得到突破;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药研发和精准医疗将获得关注,恒瑞医药、北陆药业、安科生物等相关公司有望受益;与此同时,促进生物医药资源、资本、技术、项目、人才融合发展的服务业集聚区即生物医药产业园也有望迎来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已有80多个地区城市已经着力建设医药科技园、生物园、药谷,全国已有2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而且各地新开发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很多都将生物产业作为重点引驻对象;其中比较成熟产业园有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泰州中国医药城、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等;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第九篇:新规定出台医药市场行业解析酝酿了十余年之后,药品审批改革终于启动;8月1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就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提出五大主要目标、十二项具体任务和四大保障措施;“文件出台对中国的药品监管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仅是对我国未来药品质量标准的提高很重要,未来也将导引药品审评、审批、药品上市许可等一系列配套制度的出台;最终还将直接影响整个药品行业的监管方式和监管模式的转变;”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国家食药总局药品监管法规司顾问王晨光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认为,意见的出台将是中国药品监管的又一转折点;意见一出,包括医药行业在内的各界均表示关注;业内普遍认为,此次药审改革推行之后,中国药企将由多而弱逐渐走向少而精;仿制药企业在提高行业门槛后必将面临严酷考验,部分企业将被淘汰出局;而创新药企将迎来研发、审批等多重利好,多年来终于等来曙光;小仿制药企或挂靠大企业意见的直接后果就是仿制药门槛提高;意见提出,争取在2016年底前消化完近2万件的药品审批积压存量,到2018年底前完成国家基本药物口服制剂与参比制剂质量一致性评价;王晨光透露,在这2万件积压的药品审批中,有些仿制药已不是按照原研药仿制,而是按照再仿或其他仿制药的标准,甚至三仿四仿;“这样就离原研药的标准越来越远;因此首先要求自查,同时审评标准也提高;”王晨光说;王晨光还透露,目前积压的这2万件药品审批审评将按照新标准做,但具体的做法未定,并非一刀切;“原本没按照这个标准的尽量达到,原申请也不是无效,而是要求补充材料;如果按原标准批,则可能规定要在多长时间内提高标准、提高质量,如果达不到标准就不要生产了;”意见发布的一个月前,7月22日,国家食药总局发布了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2015年第117号以下简称“117号文”;7月31日晚再发文关于征求加快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问题的若干政策意见的公告2015年第140号以下简称“140号文”,提出了提高仿制药审批标准、严惩注册申报造假行为、退回不符合条件的注册申请等十条措施,被业内称为“最严药品评审令”;“接连出台的药品审批改革文件,像多米诺骨牌,影响会逐渐显现;”河南一家仿制药企业的销售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国家,据网易财经报道,国内仿制药市场规模在今年或接近5000亿元;意见提出,将药品分为新药和仿制药;对仿制药的认定,由现行的“仿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调整为“仿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药品”;“此次政策的调整会令仿制药的审评审批标准大大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国产仿制药质量,对创新药的研发以及销售会有较好的引导作用;”中欧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这样对时代周报记者评价;目前,我国有近5000家药企,其中仿制药企业占90%以上;根据食药总局提供的统计数字,中国已有的药品批准文号总数高达18.9万个,95%以上为仿制药;一位不愿具名的广东某大型药企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称:“研发新药时间长,费用大,而且推广上市成功率低,不如仿制药成本低、风险小,资金回笼快;这是我国药企扎堆仿制药的根本原因;”国内药企研发新药动力弱与旧审批制度息息相关;据该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一种新药的临床审评时间常常要3-4年,上市审批也需要同等的时间,从递交临床申请到拿到上市批件,药企要用六七年甚至八九年;如果再算上进入5年更新一次的医保目录,那就需要等待更长时间;“而新药的专利保护期只有20年,这样算下来,留给创新药赚钱的时间只有5年了,谁还去生产创新药呢”当然,时间成本的投入只是原因之一,创新药研发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美国塔夫茨大学药物开发研究中心的一项数据显示,开发一个新药的平均成本大约为26亿美元;2013年,全球前十强药企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达到17.8%,高达603.9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前十强药企的研发投入仅为销售额的1%,约为3亿美元;对国内大量仿制药企业而言,意见出台不亚于一场海啸,对仿制药的质量标准提高,意味着仿制药企的技术水平、制剂工艺、制药设备及辅料等方面需要改进和提升,并且增加在一致性评价或生物等效实验等方向的投入,这势必会提升高质量仿制药的成本;一些技术能力不足的企业更将面临调整;中国药学会医药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宋瑞霖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就透露,新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2011年施行后,药厂由原来的7000多家缩减到现在的4000多家;招标的进展和注册方法的大变革,一致性评价的推进,势必压缩中小企业未来的空间;前述河北仿制药企业销售人员表示:“部分中小型药企生产同质化严重,导致竞争激烈,药品销量不理想,利润低;这样的企业要在短时间增加成本内改进设备、提高工艺是很困难的,按照行业惯例,一般会‘挂靠’到大药企合作求发展;”蔡江南则认为,意见的出台会让仿制药企业提高工艺水平,适应新的评审标准,有助于行业本身的发展;“过去仿制药疗效遭质疑主要是因为标准制定过低,现在多数企业要达到仿制药的等效性标准并不是很困难;一部分药企会淘汰出局,但数量不大,因为涉及地方税收、就业的问题;对于仿制药企业,做好研发、强化工艺才是最好的出路;”他说;留给仿制药的调整时间不多了;将实行上市许可人制度目前,中国医药行业有恒瑞医药、正大天晴、豪森医药等一批研发能力较强的制药企业;2015年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名单中,前述三家药企分列第1名、第4名和第7名;以正大天晴为例,截至去年底,正大天晴有效专利及专利申请330项,其中发明专利超过300项,授权公告的专利共178项,其中发明专利149项包括外国专利授权11项;根据前述创新药和仿制药的开发时间和投入成本,中国新药研发的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衡,令企业对新药研发望而却步;新药研发成本巨大,销售额却不尽如人意;今年7月的一个行业沙龙上,深圳翰宇药业首席技术官马亚平透露,中国1类新药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最多4亿-5亿元,目前还未出现10亿元的重磅药;审批时间过长也是新药研发的另一痛点;申万宏源的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1.1类新药、3.1类新药及6类新药的平均审评时间为42个月、42个月和25个月,申报临床的平均审评时间为14个月、28个月和28个月;相同情况下,2003年-2013年,美国、欧盟、日本新药申报生产获批时间的中位数依次为304天、459天和487天;中国药审速度之慢常年备受诟病;王晨光对时代周报记者坦言,“国家的药品监管是按照批文号的,药品想生产就得申请批文号,其他企业看到了也想生产,就也去报申请;同一种药批文号有很多,比方很多厂都生产阿司匹林,这就造成质量不一样;同时有些企业认为批文号是一种无形资产,批文号越多,盈利能力等各方面能力就越强,甚至说‘我不生产了,但我有批文号,我可以把批文号再转卖给别人’;这种手里的批文号越多越好的思想,造成了很多企业不管生产不生产,都先去申请批文号,而很多药厂手里批文号不少但并不生产,结果批文号空着;这也造成了审批部。

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战略目标与主要任务
战略目标与主要任务
健康中国战略目标
1.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实现全民健康覆盖。 2.降低重大疾病发病率,提高慢性病管理效果。 3.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中国主要任务
1.加强卫生健康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2.推动健康产业发展,鼓励健康科技创新。 3.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战略目标与主要任务
▪ 卫生健康体系建设
1.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2.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3.推动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提升卫生健康体系现代化水平。
▪ 健康产业发展
1.鼓励健康产业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2.加强健康产业监管,保障市场规范和消费者权益。 3.培育健康产业人才,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传染病防治宣传
1.加强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2.推广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措施,倡导公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3.及时发布传染病疫情信息,加强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健康教育与宣传普及
▪ 慢性病防治宣传
1.加强慢性病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慢性病的认知和重视 程度。 2.推广慢性病防治知识和措施,倡导公众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 自我管理。 3.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慢性病防治服务能力建设,提高防治水 平和效果。
▪ 健康老龄化宣传
1.加强老年人群的健康宣传教育,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养和自 我保健能力。 2.推广适老化运动和养生方式,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和 生活质量。 3.建立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 务和支持。
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卫生服务与保障体系

我国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我国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我国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一、概述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历经数十年的改革开放,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均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特别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国际地位日益提升。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人口老龄化、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时,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也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研究我国现状,分析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现状的全面梳理和分析,探讨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简述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与背景我国当前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一成就背后也伴随着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

从国际环境来看,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一方面,我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贸易、投资和技术创新等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增加,如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地缘政治的紧张等,给我国发展带来了诸多外部压力。

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这一转变要求我们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如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压力加大、人口老龄化等。

我国还面临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同时,还需要加强法治建设,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需求情况分析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需求情况分析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市场需求巨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行各业都在不断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分析一下当前一些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市场需求情况。

首先,以互联网行业为例。

互联网行业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发展迅猛。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电商、社交媒体、在线教育还是在线支付等领域,都在快速发展。

市场需求不断增长,这也为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壮大,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如物流行业、电子商务行业等,它们相互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其次,以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例。

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对于环保和节能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因此,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如补贴政策、购车限制等,都进一步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价格也得到了提升,使更多的消费者能够接受和购买。

因此,新能源汽车行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市场需求也将持续增加。

再次,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加,文化创意产业正迅速崛起。

文化创意产业包括艺术、设计、影视、游戏等各个领域,它们通过将文化与经济相结合,创造出富有独特性和创新性的产品和服务。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为人们带来了愉悦的消费体验,还为经济增长带来了新动力。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创业机会和市场需求也不断增加。

人们对于个性化和高品质的文化和娱乐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最后,以健康产业为例。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产业正迅速崛起。

健康产业包括医疗健康、健身运动、养生保健等各个领域,它们通过提供健康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

传统互联网,医疗存在问题分析.doc

传统互联网,医疗存在问题分析.doc

传统互联网,医疗存在问题分析传统互联网,医疗存在问题分析(一)关于互联网医疗存在的机遇与挑战分析报告关于互联网医疗存在的机遇与挑战分析报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高质量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

然而我国人口超过十三亿,医疗资源远远供不应求,再加上医疗体制落后,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

应该如何对之加以改革才能够使得有限的医疗资源能够公平、公正的分配下去,真正的做到让每个人病有所医?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似乎为其提供了希望和灵感。

1997年我国开始兴起互联网,从而开启了我国的互联网时代。

随着网络速度的提升、新的交流沟通工具的出现以及各种通讯技术和手段的不断创新与突破,互联网正在向着深入、全面而广泛的方向发展。

互联网逐渐成为改变我们生活、观念、健康、习惯、交往、出行等各个方面的重要载体。

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新应用,其包括了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改变了过去人们只能前往医院就医的传统生活方式,将大众引导入一种更为先进、轻松和便捷的就诊模式中。

目前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医疗形式有:以健康教育和信息为主的39健康网;以医师评价和挂号为主的好大夫在线;以电子健康档案采集和应用为主的120ehr网;以疾病风险评估为主的宜康网;在电子处方和远程会诊治疗方面还处于局部应用中,没有代表性的互联网应用。

2014年,中国互联网公司三巨头凭借自身技术优势和用户积累,相继掘金互联网医疗。

继年初阿里巴巴入主中信21世纪,并推出支付宝“未来医院”计划后,腾讯也上线微信“全流程就诊平台”,并于9月初投资丁香园,正式跨界互联网医疗。

此外,百度也推出“北京健康云”平台,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为用户提供专业健康服务。

互联网医疗呈现井喷式之势,将对传统医疗健康服务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

与几乎所有的新兴事物一样,互联网医疗行业在面对巨大前景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医药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医药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医药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医药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一、行业现状分析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保健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医药行业也随之迅速发展。

目前,医药行业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产业之一。

以下是对医药行业当前现状的分析:1. 宏观经济环境:全球医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9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超过1.25万亿美元。

中国医药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近年来逐渐成为全球医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政策环境:国家在医疗改革和医药领域持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研发创新药物、降低药品价格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政策的支持对医药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市场竞争:医药市场逐渐呈现出垂直细分和龙头企业垄断的趋势。

一些大型医药企业积极进行并购和合作,通过整合资源和优势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4. 技术创新: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得医药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创新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也逐渐成为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发展趋势分析1. 智能化与数字化: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智能医疗、远程诊断和电子病历等数字化医疗服务将成为医药行业发展的趋势,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2. 健康管理与预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因此,医药行业在健康管理、疫苗研发和预防药物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3. 创新药物研发:医药企业将继续加大对创新药物研发的投入,特别是基因治疗、抗癌药物和罕见病药物等领域。

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的合作,推动药物研发的创新与转化。

4. 国际合作与市场拓展:随着全球医药市场的融合和互联网的发展,国际合作和市场拓展将成为医药企业的重要策略之一。

通过进一步开放市场和合作,提高医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5. 医药供应链管理:医药行业将大力推动供应链管理的优化和升级,提高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降低流通成本,确保患者获得高质量、有效的药物。

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摘要】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正值蓬勃发展期,互联网用户规模持续增长,移动互联网普及率快速提升,互联网经济持续增长,然而网络安全形势严峻,互联网技术创新不断促进产业升级。

中国互联网发展前景广阔,但应加强网络安全建设,以保障用户信息安全和网络环境稳定。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互联网行业可持续发展,助力中国互联网行业持续繁荣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用户规模、移动互联网、经济增长、网络安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发展前景、网络安全建设、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1. 引言1.1 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互联网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

互联网作为信息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社会经济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现状备受关注,人们对其未来发展也充满期待。

从互联网用户规模来看,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数量持续增长。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率也在快速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作为上网工具。

互联网经济持续增长,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新兴行业蓬勃发展。

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形势十分严峻。

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创新尤为重要,促进产业升级是必然趋势。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前景是广阔的,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是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应当是当务之急。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互联网行业可持续发展同样关乎行业的未来发展。

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只有不断创新和完善,才能不断前行,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2. 正文2.1 互联网用户规模持续增长互联网用户规模持续增长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量不断增加。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9.2亿,占全球互联网用户总量的四分之一,位居世界第一。

这一巨大的用户规模为中国互联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完整版)医药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完整版)医药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医药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医药行业概要一、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

其主要门类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制药机械、药用包装材料及医药商业。

医药行业对于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计划生育、救灾防疫、军需战备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医药工业体系和医药流通网络,发展成为世界制药大国。

据统计口径:我国现有医药工业企业3613家,可以生产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总产量43万吨,位居世界第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长,医药工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1978年至2000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6%,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二、我国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自1997年以来,医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占全部工业总额的比重,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大,以资产为主的规模比重仅为2%-3%,效益指标相对高一些也仅为3%-4%,是我国实现经济效益的稳定来源产业之一,但并未进入支柱产业之列。

医药行业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为人民防病治病、康复保健、提高民族素质的特殊产业。

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保驾护航”作用。

三、药品质量管理的三个重要标准质量是药品的生命,质量无法保证的药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毒品,不但不能治疗人体疾病,反而贻误治病时机,危及患者生命。

要想做好药店里的质量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地查遗补缺,必须掌握三个标准。

这三个标准是其他工作的基础,基础性工作如果做不好,就很难保证药品质量,也就难以达到方便顾客,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的根本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1B040200091);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编号:A2011138);广州市科普项目(编号2011KP033)丘彩霞:中山大学《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广东广州510620徐静郭汉章罗雪琼周毅: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广东广州510080周毅:广东现代医院管理研究所广东广州510120通讯作者:周毅网络环境下我国健康产业现状及其发展模式丘彩霞徐静郭汉章罗雪琼周毅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PATTERN OF OUR COUNTRY HEALTH INDUSTRY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NETWORKQIU Caixia ,XU Jing ,GUO Hanzhang ,et al【摘要】健康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健康产业逐步发展成有着良好前景的巨大产业。

本文介绍了国内和国外健康产业的发展状况,以此为基础,研究、探讨和总结了我国在网络和新信息技术支撑下,健康产业的发展模式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健康产业发展现状网络环境模式【Abstract 】Health is an ever -lasting theme that human pursuit and the health industry have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 kind of “Industry Has Good Foregroun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health indus-try ,which based on covering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Based on these work ,we study and summarize that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the future trend of our health industry under the back of the network and the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y.【Key words 】Health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 ,Network environment ,Pattern【Author's address 】Chinese Family Doctor Magazine ,Zhongshan University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620PRCdoi :10.3969/j.issn.1671-332X.2012.11.003健康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如果说20世纪是医疗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就是健康的世纪。

网络在生活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虚拟化的网络平台对健康产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网络与健康产业的各方面都息息相关。

消费者在网络上扮演着网上看病咨询、健康知识普及、医药电子商务、远程医疗教育等角色;生产者在网络上则参与到管理与销售。

健康产业是有着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目前涉及医药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1]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

它在中国的兴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与提高国民健康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1健康产业的基本概念从健康消费需求和服务提供模式角度出发,健康产业可分为[2]:医疗性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类,并形成四大基本产业群体,即: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传统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和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健康产业发展潜力日渐显现,被认为是继信息产业之后下一个超万亿美元的产业。

2健康产业的特点健康产业是一个以大健康观念为前提,与健康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产业体系,具有技术含量高、市场环境特殊、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等[3]特点。

具体表现如下:2.1与多学科和高技术密切相关健康产业的发展与生命科学、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众多学科和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是健康领域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是众多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价值体现。

2.2内涵丰富且需严格监管健康产业产品市场受到人群疾病谱、文化与生活习惯、医疗卫生制度的影响,市场竞争规律与其他产业有明8现代医院2012年11月第12卷第11期现代化纵论Modern Hospital Nov 2012Vol 12No 11显区别。

其核心产业———医疗和医药产业具有被动消费的特点。

但健康管理往往由消费者主动选择,保健品消费又介于被动选择与主动选择之间。

因此,健康产业需要严格的监管以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2.3持续性及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健康产业是为人们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保健等产品与技术手段,是提高健康水平和人口素质的基本保障,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水平,还关系到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

因此,健康产业的发展不仅具有可持续性,而且还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经被国际经济学界认为是“无限广阔的兆亿美元产业”。

2.4网络技术对健康产业的技术支撑作用随着新医改的推进,网络技术对健康产业的发展状况和管理模式的影响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将网络与传统的健康产业相结合,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健康产业管理平台的建立,结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促进健康产业信息的共享,为我国健康产业和健康产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内在动力。

3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3.1国际的发展发达国家的经验[4-5]表明,健康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进程度。

健康产业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其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发达国家对健康产业的重视使健康产业的投资一直处于活跃期。

由于健康产业的增长速度几乎超过了世界上每个国家的GDP增速,而且其行业的周期性较弱,具有较强的应对经济变化的能力。

世界上仅抗肿瘤药物的年销售额就高达四百多亿美元。

因此稳定的发展和良好的经济效应使健康产业成为世界经济的助推器。

在美国,目前医疗健康产业占到了经济的17%以上,美国经济学家预测,到2020年,美国的医疗健康产业将占到美国经济的25%。

美国总统奥巴马把投资医疗健康产业看作是保留或创造新就业岗位的重点行业,将其重要性仅排在新能源产业之后。

德国政府于2009年1月批准了5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而医疗健康产业和教育领域成为重点投资方向[5]。

发达国家的健康产业一直对高端科技创新极度重视并予以大量投入。

技术的领先优势也使得发达国家的健康产业,尤其是医药和保健品行业一直是全球市场的主导角色。

3.2国内的发展受到社会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现代健康产业起步较晚,现代化程度比较低,虽然健康企业很多,但规模小,技术能力也比较薄弱[6]。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

如2010年,我国预防保健方面的健康产业总产值已跨过5000亿元规模[7],其中保健食品约1300亿元,保健用品约3000亿元。

而全国卫生总费用也在逐年的增加,到2010年全国卫生总费用已达19603亿元(见图1)。

Modern Hospital Nov2012Vol12No11健康产业的产业集群典型实例为成都国际医学城[9-10],而产业集群于健康产业来说,有利于避免各种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节约投资成本。

健康产业的集群有利于在一片区域内形成一条健康产业的产业链,其中信息系统的使用起到了技术支撑和产业资源最优化的作用。

同时在周边发展其他产业,带动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而且产业集群也会给产业技术带来了更大的提升空间。

4.2隐形整合———信息共享隐形的整合通过网络无形地将不同医疗单位的资源整合到一起,通过信息共享实现资源的优化和管理的创新[11]。

目前健康产业环境的大趋势在于发展区域卫生信息化,而区域卫生信息化首要面临的问题是,采用何种协作的模式。

模式不同,政府扮演的角色相应会产生一定的差异。

目前基本上存在三种较为主流的模式:一是政府为发起方,主导区域协作,如北京西城区、苏州模式等;二是通过第三方机构主导,以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探索的“申康模式”为代表;三是大学或者大医院作为发起方,协同区域医疗协作,以中山大学医疗信息共享工程和湖南省人民医院的模式。

这些模式无所谓好坏优劣,主要看服务的内容与服务方式。

政府为发起方,更注重区域资源的配给;第三方机构为发起方,则从中立机构角度来提供平台;大学和大医院为发起方,则更侧重其医疗服务的延伸。

4.3广东“健康直通车”工程广东农村健康直通车工程是“三农直通车”的一部分,是在国家科技部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由广东省科技厅于2007年启动实施的。

目的是为了有效整合各类健康信息资源,构建起“多渠道、多终端、多元化、多层次”的现代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网络,努力实现信息在广大农村低成本高效率传播,逐步走出一条农村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广东健康直通车工程现已建成大型三农公共信息数据库和公共服务平台,以及覆盖广东全省、辐射全国的农村基层信息服务体系。

集健康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大型专业信息数据库和地方特色信息数据库于一体;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其健康直通车网站内容丰富多样,包含有家庭医生农村版、大众健康知识、家庭保健养生、医药疾病等。

未来也可通过电子商务和物联网,实现药品、保健品等的全省配置,将引导健康信息和服务进村入户。

4.4远程医疗:连通社区和偏远地区远程医疗[11]是为整合医疗资源,实现医疗机构之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而搭建的一个信息化服务平台。

根据我国2011年《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管理方案》,我国要建设以国家级综合医院和中西部省级医院为核心,连接基层医院的远程会诊系统,实现远程会诊、远程预约、远程监护、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教育和远程信息共享等远程医学活动,可有效提高中西部省(区、市)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疑难重症救治水平,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12]。

目前的目标是建立以省级综合医院为核心的基层远程会诊系统,建立以国家级医院为核心的高端远程会诊中心。

其中,由卫生厅局以选定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依托,设立远程医学中心,依托公共通信网络建立满足远程医学基本业务的远程医学专用网络(4M专线),保障远程医学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