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传承的文化反思与自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 月总第 期

20121256

武术传承的文化反思与自觉

卢秉旭,陈立春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摘 要:通过对中国武术没能在北京奥运会成为奥运会项目的内外因进行分析,认为在中西体育文化融合中,作

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代表的武术,就其发展现状与危机,有必要重拾武术的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文化导向;在继

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取西方体育文化的长处;要站在文化全球化的视野下反思如何肩负武术的文化自觉与

文化崛起,完成武术文化的自我更新与自我完善。

关键词:武术;中西文化融合;文化反思;文化自觉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2)12-009-02

投稿日期:2012-11-01

作者简介:卢秉旭(1983~),助教。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1 中国武术未能“入奥”的

原因

“中华武术申奥,尽管占尽天时、地

利、人和,却一波三折,结果大失所望,

仅被确定为2008 年奥运会的特设项目。”

尽管这一结果标志着武术的奥运发展取得

了突破性进展,但武术未能成为2008 年

奥运会正式竞赛项目的事实以及武术申奥

的艰辛历程,表明武术“进奥”存在一些

值得反思的问题。

1.1 外 因

受国际奥委会“瘦身计划”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2012年伦敦奥运会已由28

项减为26项,棒球、垒球被裁。国际奥

委会规定,奥运会项目男子项目必须在4

个大洲75个国家广泛开展,女子项目必

须在3个大洲40个国家开展。国际奥委

会在《奥林匹克宪章》中规定一个新的项

目进入奥运会必须提前7年申请和经过国

际奥委会申请程序来确定,而国际武术

联合会提出申请则是在2001年中国申奥

成功后的2001年11月23日提出的申请。

这是武术没能进入奥运会的外因,而武术

没能进入奥运会应该不仅仅局限于此。

1.2 内 因

1.2.1 项目与规则的认同 武术经历着

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的洗礼,随着冷兵器

时代的灭亡、武术器械的制造、拳术套

路的出现、规则的制定,武术已演化成为

体育项目。那么,作为体育项目的武术

首先应该对其进行概念的界定与分析。武

术是以攻防技击动作为主要技术内容,以

套路、搏斗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

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从武术的概念中

可以看出,“技击性”为本质属性、种差,

区别于其他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属于

中国传统的技击术,它以踢、打、摔、拿、

击、刺等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徒手

或借助于器械的身体运动来表现攻防格斗

的能力。无论是对抗性的搏斗还是套路,

都要以技击为技术核心。另外,从概念中

可以看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为武术

的属概念、上位概念,说明武术具有体育

属性。区别于其他使人致残的实用技术,

武术尽管以技击动作为主,但其宗旨是通

过演练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攻防能力,是

功力与技巧上的较量,技术要求上与实用

技击技术有区别。例如,散打更接近于实

用技击,但有竞赛规则对其限制,限制在

体育竞技运动之内。曾经有一次日本空手

道挑战泰拳,在无规则的情况下,结果日

方前3局是两死一伤,这已超出竞技运动

范畴,不具有体育的属性,不是我们所提

倡的。

1.2.2 文化的认同 武术入奥不是武术

发展的最终目的,但是武术发展过程中必

须面对的问题。提倡武术进入奥运会,是

武术国际化的表现,不通过奥运会的影响

力,推动武术的传播与发展,也迎合了我

国发展体育的两大战略:奥运金牌战略和

全民健身计划。不但能夺得金牌,为国争

光,还能带动全民健身。但将武术推向奥

运会时涉及一个“文化认同”的问题,民

族的就是世界的,这话没错,但前提是世

界有所承认,文化有所认同。

武术植根于传统文化,受传统文化

的影响,具有“天人合一”中国哲学思想

和以和为贵的价值观,体现的都是合谐文

化。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太极拳表

演为世人震惊,从舞台、拳术套路、场景

布置、服装、音乐,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展示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圆形的舞台,

2008名表演者呈圆形,背景音乐及中国

自然山水画以及一些小朋友们的学习,表

现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

些都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套

路上,从起势到收势,步走弧形,拳以圆

为法,式正招圆,刚柔并济,体现的是我

们作为礼仪之邦“与人为善”的处世观和

以和为贵的价值观。这些都有传统文化的

烙印,体现了武术的文化属性。

这种“天人合一”的和谐文化恰恰与

奥林匹克的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

文化有相互对立和不相符的内容。项目与

规则的认同和文化的认同这2个问题是武

术示能进入奥运会的2个主要内因,也是

武术横向传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2 武术传承与发展的文化反思

在西方竞技体育占绝对统治地位的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2.12.005

热点话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