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坯体的成型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陶瓷工艺学课件-2(成型)

2 成型工艺
根据陶瓷制品的形状和 结构选择最适合的成型 工艺,确保制品质量和 效率。
3 干燥与烧成
成型后的陶瓷制品需要 进行适当的干燥和烧成 工艺,以达到所需的物 理和化学性能。
结论和总结
陶瓷成型是陶瓷工艺学中重要的环节,不同的成型技术和注意事项可以帮助 我们创造出各种形状和结构的陶瓷制品。
手工成型技术
传统的陶瓷制作方式,利 用手工艺人的技巧和经验 直接进行成型。
模具成型技术
使用模具将软泥陶瓷制品 成型,可以大规模生产形 状一致的陶瓷制品。
注塑成型技术
通过将陶瓷泥浆注入模具 中进行成型,适用于复杂 形状的陶瓷制品。
陶瓷成型中的注意事项
1 材料选择
根据陶瓷制品的要求选 择合适的原料,包括陶 瓷粉体的组成和比例。
陶瓷工艺学课件-2(成型)
陶瓷成型是制造陶瓷制品的重要工艺环节,通过成型可以赋予陶瓷以所需的 形状、结构和特性。
陶瓷成型的目的与意义
陶瓷现设计 的要求和实用功能。成型过程中,还可以为陶瓷制品的纹饰、表面质感等特 点提供可能。
常见的陶瓷成型工艺
陶瓷工艺技术ppt课件

配料→球磨→放浆→混合→喷料,
以及各阶段的大致要点、注意事项、工艺参数等
任务二: 成型过程及产生的缺陷分析
1、过程
下模框下行→布料→上模下行→低压→排气→中压→排气 →高压→脱模→推/吸坯→下模框下行
2、缺陷
①夹层 ②粘膜 ③脱胶 ④缺角等
3、成型设备的大致介绍
压机吨位、型号等介绍 压机压力参数的选定:如成型压强、成型面积、冲头分布 规律等
任务三: 技能实训
1、示范讲解成型一次生坯的过程,包括各种键的使用 2、让每个学生都操作一次 3、互动问答
总任务:
任务一: 坯料的配方组成与工艺
1、配方中引入的物料种类:
长石、高岭土、粘土、高温砂等(可顺便讲物料的性能及作用
2、配方的主要成分
Al2O3:14~20%
SiO2:60:0~5%
CaO≈10%
MgO≈10%
Fe2O3<1%
TiO2<0.3%
3、坯料制备的大致工艺
陶瓷的成型与烧结工艺30页PPT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陶瓷的成型与烧结工艺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陶瓷材料的成形资料课件

02
压制成形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 、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生产等 优点,广泛应用于陶瓷工业中 。
03
在压制成形过程中,需要控制 压力、模具形状和粉料性质等 参数,以保证坯体的质量和尺 寸精度。
注浆成形工艺
注浆成形是通过将陶瓷浆料注入石膏模具中,待浆料凝固后脱模得到坯体 的方法。
注浆成形工艺适用于形状复杂、精度要求高的陶瓷制品,如餐具、卫生洁 具等。
在注浆成形过程中,需要控制浆料的稳定性、石膏模具的精度和脱模时间 等因素,以保证坯体的质量。
干压成形工艺
01
干压成形是将干燥的陶 瓷粉料装入模具中,通 过施加压力使其成形的
方法。
02
干压成形工艺适用于制 备形状简单、尺寸较大 的陶瓷制品,如瓷砖、
耐火材料等。
03
在干压成形过程中,需 要控制压力、粉料粒度 和含水率等参数,以保 证坯体的密度和强度。
低韧性
陶瓷材料相对较脆,容易在受到冲击时破裂,因此在使用中 需要特别注意防止碰撞。
热学性能
高热稳定性
陶瓷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可以在高温环境下保持其结构和性能。
低热膨胀系数
某些陶瓷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很低,这意味着它们在温度变化时不易变形。
良好的隔热性能
陶瓷材料的导热性较差,因此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可用于制造保温杯等隔热产品。
塑性成形工艺
01
塑性成形是利用陶瓷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通过模具
将其加工成一定形状的方法。
02
塑性成形工艺适用于制备形状复杂、精度要求高的陶
瓷制品,如精密陶瓷零件等。
03
在塑性成形过程中,需要控制加工温度、压力和模具
精度等因素,以保证坯体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
陶瓷坯体的成型

• 粉料的拱橋效應 (或稱為橋接) • 粉料自由堆積的孔隙率往往比理論計算值 大得多。這因為實際粉料不是球形,加上 表面粗糙,結果顆粒互相交錯咬合,形成 拱橋形空間。增大孔隙率。這種現象稱為 拱橋效應 (見圖4·4)。
4.3.1.2粉料的流動性
•粉体雖然由固體顆粒所組成,但由於其分 散度較高,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當堆積到一定高度後,粉料會向四周流動。 始終保持為圓錐形,其自然安息角 (偏角), 保持不變。 •當粉料堆的斜度超過其固有的α角時,粉 料向四周流瀉,直到傾斜角降至α角為止。
4.2注漿成型
•4·2·1 注漿成型的特點及影響因素 •在傳統陶瓷工業中,注漿成型己有200餘年 歷史。 •本世紀30年代開始應用於碳化物、氮化物 等新型陶瓷製品的成型。 •此法適於生產一些形狀複雜且不規則、外 觀尺寸要求不嚴格、壁薄及大型厚胎的製 品。
•注漿成型所用的料漿必須具備如下性能: •(1)料漿的流動性好; •(2)料漿的穩定性要好,即不易沉澱和 分層 •(3)料漿的觸變性要小; •(4)料漿的含水量盡可能少,滲透性要好; •(5)料漿的脫膜性要好; •(6)料漿中應盡可能不含氣泡。
• (2)注漿時的化學凝聚過程 • 泥漿與石膏模接觸時,在其接觸表面上溶有一定數量的 CaSO4 ,它和泥漿中的Na-黏土及水玻璃發生離子交換反 應:
• • Na-黏土+CaSO4+Na2SiO3→Ca-黏土+CaSiO3↓+Na2S04 (4.1) 這一反應使得靠近石膏模表面的一層Na-黏土變成Ca-黏 土。泥漿由懸浮狀態轉為聚沉。 石膏起著絮凝劑的作用,促進泥漿絮凝硬化,縮短成坯 時間。通過上述反應生成溶解度很小的CaSiO3。促使反 應不斷向右進行;生成的Na2S04,是水溶性的,被吸進模 型的毛細管中。
陶瓷成型原理与成型技术ppt

第十三章成型原理与成型技术
13.9.3印刷成型法
将超细粉料、粘合剂、润滑剂、溶剂等 充分混合,调制成流动性很好的稀浆料, 然后采用丝网漏印法,即可印出一层极薄 的坯料。每印刷一次瓷浆,约可得6μm厚 的坯层,通常必须重复印2~3次,方能达 到必要的厚度和良好的匀度。
第十三章成型原理与成型技术
13.9.4喷涂成型法
第十三章成型原理与成型技术
第十三章成型原理与成型技术
13.5挤压成型 将经真空练制的泥料,置于挤制机内,通过 挤制机的机嘴,挤压出各种形状的坯体。
13.5.1挤压成型泥料的性能要求
(1)粉料有足够的细度和圆润的外形。 (2)溶剂、增塑剂等用量要适当。
第十三章成型原理与成型技术
13.5.2挤压成型的特点
7.这篇文言文深刻揭露“宫市”对劳 动人民 的残酷 剥削, 同时反 映了古 代时宦 者(太 监)对 贫苦农 民百姓 的收费 的贪婪 !选文 中的卖 柴翁却 表现出 强烈的 反抗精 神,在 被逼走 投无路 的情况 下,奋 起反抗 ,怒殴 宦者, 是因为 长期被 压迫, 内心积 压的愤 恨都发 泄了出 来。
2.蜡浆的性能 (1)稳定性好 (2)可铸性好 (3)收缩率低
3.热压铸成型的特点 适用于外形复杂、精密度高的中小型制品。其
成型设备不复杂,模具磨损小,操作方便,生产 效率高。热压铸成型的缺点是,工序较繁,耗能 大,工期长,对于壁薄、大而长的制品不宜采用。
第十三章成型原理与成型技术
13.3干压成型
3.干压成型对粒料的工艺要求
粒度和粒度分布 压制大的坯件,粒料可适当粗些,较
小的坯件,粒料需稍细。粒度不当,成型 的坯件密度低,强度差。粒料过细,坯件 易出现起层(层裂)现象。 粒料的流动性
特种陶瓷成型与烧结方法PPT精选文档

2
2 原料的混合 对特种陶瓷来说,通常采用细粉来进行配料混
合,不需要再进行磨细。就均匀混合要求来说, 必须重视几点:
(1)加料的次序
➢ 微量的添加物主要用于材料的改性或促进烧结 ➢ 用量很少的原料就夹在两种用量较多的原料中间,
可以防止其粘在球磨筒的筒壁上,或粘在研磨体 上,造成坯料混合不均匀,以至于使制品性能受 到影响。
特种陶瓷成形方法、结合剂种类和用量
成型方法
结合剂
结合剂用量(wt%)
干压法
聚乙烯醇缩丁醛等 1-5
浇注法
丙烯基树脂类
1-3
挤压法
甲基纤维素等
5-15
注射法
聚丙烯等
10-25
等静压法
聚羧酸胺等
0-3
14
结合剂可分为润滑剂、增塑剂、分散剂、表面活 性剂等,为满足成形需要,通常采用多种有机材料 的组合。选择结合剂,要考虑以下因素: ➢结合剂能被粉料润湿是必要条件(考虑粉料的临 界表面张力或表面自由能与结合剂的表面张力)
5.
瘠性物料的悬浮
特种陶瓷的坯料一般为瘠性物料,不易于悬浮。为
了达到悬浮和便于注浆成型,必须采取
一定的措施。特种陶瓷所用瘠性物料大
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与酸不起作用,
另一类与酸起作用。因此,根据不同情
况采用不同方法。不溶于酸中的可以通
过有机表面活性物质的吸附,使其悬浮
。 12
用盐酸处理Al2O3后,在 Al2O3粒子表面生成AlCl3, AlCl3立即水解.
18
颗粒级配和造粒
➢ 坯料的颗粒级配和造粒恰当,堆集密度比较高 。随着压力增大,坯料将改变外形,相互滑动, 间隙被填充减少,逐步加大接触,相互贴紧。由 于颗粒之间进一步靠近,使胶体分子与颗粒之间 的作用力加强,因而坯体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