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合集下载

分析骨科护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分析骨科护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分析骨科护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随着现代骨科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骨科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需要护理工作与时俱进,掌握新的技术,改变传统陈旧的观念。

就骨科创伤的特点而言,往往具有突发性与复杂性,病人年龄跨度较大以及康复时间较长等特点。

如遇业务量增多,加之护理工作人员自身能力的缺陷,便出现了许多问题。

笔者对骨科护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如下分析探讨。

标签:骨科护理;常见问题;解决对策1前言现代社会经济、工业以及交通运输行业等各领域均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因此,骨科创伤的患者也越来越多,骨科病的种类日益复杂,病情严重,骨科创伤患者年龄跨度比较大,生活自理较为困难,康复时间相对较长。

骨科创伤通常具有突发性及复杂性等特点,同时伴有大面积软组织受损以及器官伤害。

骨科治疗中,近几年增加了不少新技术与新项目,业务量激增,加之护理工作者未及时学习以及自身业务水平有限等原因,护理工作难免存在不足,这些复杂的因素均为现代骨科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和挑战,也对骨科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护士长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对骨科护理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处理,而消除护理缺陷、避免护理差错,是安全护理的基础[1]。

根据目前我国骨科护理情况而言,绝大部分医院的骨科护理制度欠完善,均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与安全隐患。

笔者对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2骨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2.1制度欠完善:骨科护理的相关制度欠完善是导致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的直接原因,有关管理部门的监管存在漏洞,部分护理工作人员职业道德低下、法律意識淡薄,也是骨科护理中潜在的安全隐患。

对骨科疾病患者缺乏责任心,在病发时不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护理问题时常发生。

2.2医院管理不到位:医院在日常管理工作及质量监督工作中存在诸多缺陷,医护人员自身职业道德不高,缺乏自我约束力,质量管理意识不强,若再无有效的管理监督措施,极易出现医院护理工作效果不佳、护理人员编配欠妥等系列问题,给骨科护理带来安全隐患。

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探讨

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探讨

1 . 2 被尊 重的需要
患 者得 到尊重会充满 自信 ,并觉得
病治疗和护士产生信 心和信任 。
3 . 3 缓解 患者的心理压力 , 调整患者 的心态 , 使其 产生信
有生存 的价值 。很多患者会 因为丧失部 分行 为能力 , 而处 于被
动角色 , 更增加 了希望得到别人尊重和尊敬的渴望。 1 . 3 提供 治疗 疾病信息 的需 要 患者住 院后 进入 了一个 陌生的环境 , 第一次住 院的患者 更是不知所措 。患者要适应这
多指导 患者饮食 睡眠 、 药物使 用情况 , 使 患者产生信赖感 。 护士 应 尊重 和平 等地 与患 者相处 , 并 了解其心理反应 、 动态 , 性格特 点 和行 为习惯 ,有针对性地 为患者做康 复指导和健康宣教 , 促 进护患关系融洽 。
心理护理就是 利用各种 心理学 知识来处理 患者 的心理需
在本次研究 中 , 通过对 4 个不 同年龄段创 伤骨科 患者进行
心理护理前后 的心理状态对 比, 显示有效 的心理护 理能显著地
1 . 4 安全需要
每项疾病 的检查和治疗 总是带有一定 的
探索性 和研究性 , 会给患者带 来不 同程 度的痛苦 和危险 , 所 以
提高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 有益 于患者的术 后恢复与康复 。
出特异 的治疗方法 , 这让部分 患者产生悲观消极 、 愤怒 、 甚至轻 生 的心理活动 , 从 而形成心理压力一身体疾病加重一心理失去 信心 的恶性循环 。医护 人员给予 心理疏导 和心理安慰非 常重 要, 对患者心理可产生重要影响 , 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 的信心 。 2 . 4 重视 医院环境对患者心 理的影响 医护人员要充 分 体现出 白衣天使 的信任感 、 亲切感 、 责任感 , 促 进患者很好 地适 应医院环境 , 并能积极主动地配合 治疗 和护理 。

舒适护理对创伤骨科手术患者的心理和疼痛的影响

舒适护理对创伤骨科手术患者的心理和疼痛的影响

舒适护理对创伤骨科手术患者的心理和疼痛的影响作者:柳红文党暖暖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0期【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创伤骨科手术患者的心理和术后疼痛的影响。

方法:2012年6月~2013年5月96例创伤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变化以及术后疼痛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明显降低,P【关键词】创伤骨科;舒适护理;心理;疼痛【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91—01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1]。

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

而对于创伤骨科患者来说,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本来就已经有了创伤和疼痛,再来做手术,患者都会难以接受,主要表现在对手术能否成功的担心和术后疼痛的恐惧等等,常引起患者精神高度紧张和心理行为改变,直接影响手术过程和效果。

通过对患者实行舒适护理,努力帮助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积极配合治疗,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2013年5月96例创伤骨科手术患者,其中男62例,女34例,年龄19到85岁,平均30岁,体重45~76kg,均无感染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及神经精神疾病史。

其中尺、桡骨骨折27例,手外伤伴指骨骨折或掌骨骨折或神经、肌腱、血管损伤24例,锁骨骨折23例,肱骨骨折22例。

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病种、麻醉方式及手术方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即环境舒适,并向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安慰和解释,做好各项护理工作。

创伤病人的急救与护理ppt

创伤病人的急救与护理ppt
提高治愈率
专业、全面的急救与护理可以提高创伤患者的治愈率,缩短康复时间。
提高急救与护理效果的措施
发展急救医疗系统
加强培训和演练
建立健全的急救医疗系统,提高急救医疗机 构的救治能力和水平,为创伤患者提供及时 、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服务。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医护人员 急救技能和应急反应能力。
规范急救流程
断肢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止血
01
用干净的布料压迫出血部位,控制出血量。
固定
02
使用夹板或代用品固定受伤肢体,避免搬运过程中造成二次损
伤。
转运
03
迅速将病人转运至医院,缩短转运时间。
中毒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识别中毒源
了解病人接触的有毒物质,如有毒气体 、化学试剂等。
紧急处理
立即撤离有毒环境,清除口鼻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1 2
疼痛与不适
创伤会导致病人感到剧烈疼痛和不适,影响病 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生理功能受损
创伤可能导致病人的生理功能受损,如骨折、 内脏出血等。
3
心理压力
创伤对病人的心理压力也很大,可能导致恐惧 、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急救与护理的重要性
挽救生命
01
急救和护理可以迅速有效地处理病人的创伤,防止病情恶化,
燥等。同时,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
异常情况。
04
特殊创伤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烧伤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1 2
烧伤急救
立即远离热源,用大量清水冲洗烧伤部位,避 免热量进一步传递并减少皮肤损伤。
创面保护
用干净的湿纱布包裹创面,避免细菌感染。
液体补充
3

院前骨科创伤类型、诊断与鉴别、急救原则、救治程序、护理措施及健康宣教

院前骨科创伤类型、诊断与鉴别、急救原则、救治程序、护理措施及健康宣教

院前创伤类型、诊断与鉴别、急救原则、救治程序、护理措施等急救护理总结对创伤急救护理流程改进是目前临床提高急诊救治效率和成功率的普遍做法。

对致残率很高的创伤,第一时间救治可以延续创伤救治的时间,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创伤急救护理是提高严重创伤后生命质量的关键。

各类创伤创伤也称为损伤,是人体受到外界某些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致伤因素作用后出现的组织结构的破坏和(或)功能障碍,是机械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造成组织结构完整性的破坏和/或功能障碍。

1、多发性创伤:指同一致伤因子引起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的损伤,且至少有一处损伤是可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

2、多处伤:同一解剖部位或脏器发生2处或2处以上的创伤。

如一个脏器右3处裂伤,一个肢体有两处骨折。

3、复合伤:多种致伤因素造成人体一个或多个器官或解剖部位损伤。

4、联合伤:创伤造成膈肌破裂,既有胸部伤,又有腹部伤,又称胸腹联合伤。

创伤类型。

依据皮肤完整性:①开放性损伤:擦伤、撕裂伤、切割伤、刺伤、开放性骨折。

②闭合性损伤:挫伤、挤压伤、扭伤、震荡伤、闭合伤、关节脱位/半脱位、闭合骨折、闭合性内脏损伤。

创伤时效性:①即可死亡,无能为力:一般出现在伤后数秒至数分钟内,约占总创伤死亡率的50%。

严重的颅脑损伤、脊髓损伤、心脏、主动脉或其他大血管的破裂,呼吸道梗阻、血气胸、失血性休克等。

②早期死亡,尽量争取:一般出现在伤后2-3小时内,约占总死亡率的30%,多为脑胸或腹内血管或实质性脏器破裂,严重多发伤,严重骨折等引起的大失血,这类病人是创伤救治重点对象,这段时间称之为“黄金时刻”。

③后期死亡,尽量避免:一般出现在伤后数周之内,约占创伤总死亡率的20%。

死因多为严重感染,毒血症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诊断与鉴别1、初次评估:初次评估主要目的是在急救现场根据ABCDE法分别对气道、呼吸、循环、神经系统、暴露与环境控制。

2、辅助检查:辅助检查主要是患者返回医院根据病情进行相关检查:CT、X线、MRI、多普勒超声检查、血管造影等。

骨科截肢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

骨科截肢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

骨科截肢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发表时间:2012-12-26T14:00:32.9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7期供稿作者:马梅香郭纪红赵玉花[导读] 必要时适当的暗示性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意义,如暗示性的语言,对疼痛部位进行擦拭等。

马梅香郭纪红赵玉花 (河北省邯郸市冀中能源集团总医院骨二科 0562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7-0255-02 【摘要】目的分析截肢患者产生各种心理反映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0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不同原因所致需要截肢患者40例,在住院期间对其进行个体化的心理护理,观察患者心理行为,出院随访等方法进行心理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均能接受事实,并配合治疗与护理,在术后功能恢复期间积极适应义肢,加强锻炼。

结论对于骨科截肢患者进行正确的心理分析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以使患者正确认识现实,重拾生活的自信心,对疾病的转归和愈合、早日回归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截肢心理分析护理截肢是将已失去生存能力,危害健康,丧失生理功能的肢体截除。

截肢给病人带来了生活上的不便和精神上的打击,让病人十分痛苦,难以接受。

截肢病人预后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理人员从精神、生理及体能上如何进行护理。

[1]因此对截肢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笔者对2010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40例截肢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10年6月~2012年5月笔者科室40例截肢患者,男26例,女14例;年龄20~65岁。

其中少年4例,青壮年30例,老年6例。

致病原因:糖尿病所致肢体坏死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所致肢体坏死1例、肿瘤6例,突发性事件28例。

其中下肢截肢30例、上肢截肢10例;一例合并尿道、直肠开放性损伤,在截肢后2月尚留院继续治疗,其余39例患者经积极抢救,有效治疗、精心的护理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痊愈出院。

护理个案骨科术后护理措施

护理个案骨科术后护理措施

一、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5岁,因“左肱骨骨折”于我院骨科行手术治疗后入住病房。

入院时,患者左上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术前,患者已进行相关检查,包括X光、CT等,排除其他并发症。

手术采用钢板内固定术,术后恢复良好。

二、护理诊断1. 疼痛:与手术创伤、术后炎症反应有关。

2. 活动障碍:与手术部位固定、术后疼痛有关。

3. 营养不良:与术后禁食、活动受限有关。

4. 精神心理障碍:与术后疼痛、活动受限有关。

三、护理目标1. 疼痛得到有效控制。

2. 患者术后活动逐渐恢复。

3. 患者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4. 患者精神心理状态稳定。

四、护理措施1. 疼痛管理(1)密切观察患者疼痛程度、性质、持续时间,做好疼痛记录。

(2)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如曲马多、吗啡等。

(3)采用物理止痛方法,如冷敷、热敷、按摩等。

(4)教育患者掌握疼痛自我管理方法,如深呼吸、放松技巧等。

2. 活动管理(1)术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患肢肿胀、疼痛、活动情况,做好记录。

(2)遵医嘱进行早期活动,如握拳、关节屈伸等。

(3)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如床上坐起、站立等。

(4)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如关节活动、肌肉力量训练等。

3. 营养管理(1)术后禁食期间,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2)禁食结束后,给予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

(3)根据患者口味和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

(4)监测患者体重、营养状况,确保营养摄入充足。

4. 心理护理(1)耐心倾听患者诉求,了解患者心理状态。

(2)做好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沟通,分享治疗经验。

(4)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

5. 并发症预防与护理(1)预防深静脉血栓: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肌肉按摩、穿弹力袜等。

(2)预防压疮:保持床铺整洁、干燥,定期翻身,观察受压部位皮肤情况。

(3)预防呼吸道感染: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做好口腔护理。

(4)预防尿路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尿道通畅。

积水潭创伤骨科护理阅读随笔

积水潭创伤骨科护理阅读随笔

《积水潭创伤骨科护理》阅读随笔一、脊柱损伤的护理脊柱损伤是骨科创伤中的常见情况,其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脊柱不仅支撑着身体的整体结构,还保护着脊髓,因此其损伤可能导致严重的生理功能损害。

在脊柱损伤的护理中,首先应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对于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血气胸、颅脑损伤等,必须立即进行相应的急救措施。

对于伴有昏迷的患者,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在病情观察方面,要密切注意患者的神志、生命体征、疼痛程度以及肢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特别是对于截瘫的患者,要特别注意其肢体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在疼痛管理上,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采取适当的镇痛措施。

轻度疼痛可通过口服或外用药物缓解;中度疼痛可考虑使用镇痛泵或消炎止痛药;而对于重度疼痛,可能需要考虑使用麻醉性镇痛药,并加强疼痛的宣传教育,帮助患者树立疼痛管理的观念。

脊柱损伤患者的康复也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在患者全身情况稳定后,应尽早进行康复锻炼,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关节活动度练习以及平衡协调性训练等。

在康复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耐心的指导和支持,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脊柱损伤的护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通过合理的病情评估、有效的疼痛管理、精心的康复锻炼以及细致的心理关怀,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1.1 颈椎损伤的护理患者入院后应立即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特别是要仔细评估颈椎的稳定性和活动度。

这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伤情,并制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

对于颈椎损伤患者,保持呼吸通畅至关重要。

因为颈椎损伤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所以需要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确保患者能够正常呼吸。

颈椎损伤患者的饮食应以易消化、高蛋白、高钙的食物为主,以促进骨折愈合和肌肉恢复。

患者还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饮料,以免加重伤口不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于创伤骨科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护理的临床作用效果,并分析心理护理对于创伤骨科患者护理价值,以期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负面心理,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创伤骨科患者,共100例,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进行随机分组,其中一组50例,为实验组对该组的患者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并同时予以心理护理,而对于对照组的50例患者,仅进行常规的临床基础护理,经过临床的4~6个月的临床护理后,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护理效果,并比较分析心理护理在创伤骨科护理中的具体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

其中实验组的患者恢复的较为迅速,并且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护理表示十分满意,相比之下,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护理恢复的速度较慢,并且有患者出现并发症的现象,需进一步治疗。

结论:利用心理护理来加强对于创伤骨科的患者护理具有很好的临床护理效果,不仅大大提高患者的回复率,而且减少对患者的用药量,因此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的广泛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创伤骨科心理护理护理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96-02
创伤骨科患者多是由于车祸、塌方、爆炸、坠落等严重的突发性事故造成,因此大多数患者在临床的治疗及护理过程中产生较为强烈的心理反应,并且大多数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生活失去基本的自理能力,只能够长期的卧床休养,而且各项生理需求都必须依赖于别人,很容易造成失落、自卑等消极心理。

且多数创伤骨科的患者,因为身体不同程度的受到伤害且伴随着剧烈的疼痛,而经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对于患者的恢复造成巨大的影响。

为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增强对康复的信心,促进患者的恢复率,改善患者病情,本次的实验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所有患者均来自我院骨科于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创伤骨科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可确诊为不同程度的创伤骨科,供100例患者,其中男患者52例,平均年龄为35岁,其中车祸致伤19例,炸伤16例,其余为塌方压伤、斗殴致伤等,其中女患者48例,平均年龄33岁,其中机器伤12例,刀伤16例其余为坠落伤、砸伤等。

在所选100例创伤骨科患者中闭合性骨折12例开放性骨折18例。

血压均低于正常血压范围,且患者伤情为多发伤伴骨盆骨折1例,伴肋骨骨折1例,伴脊柱骨折9例,其余患者伴有颅脑外伤、腹部闭合性损伤等。

1.2 基本方法。

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随机的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患者50例,男患者28例,女患者22例,平均年龄为33.4岁;另一组患者50例,其中男患者24例,女患者26例,平均年龄34.2
岁,两组患者间的性别、年龄等无显著差异。

对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详细的调查后,制定相应的对策并进行心理干预护理;而对于对照组的患者仅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具体状态,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评价分析。

1.3 心理护理。

由于创伤骨科的患者,需要长期的卧床休息,因此患者多伴有焦虑、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其主要原因在于创伤骨科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一切生理生活都需要医护人员的帮助,因此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该尽量的考虑患者的自身心理状态,从病人的角度出发,以增强患者的恢复信心,提高患者的回复率[1]。

在另一方面,由于患者的状态较为严重,常伴有严重的疼痛现行,因此患者很容易产生烦躁的心理,并且因疼痛而常出现失眠的现象产生,因此及时的疏导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同时在进行护理的同时,主动与病人沟通,倾听病人诉说缓解病人的痛苦,并教会病人深呼吸放松疗法,从而产生良好情绪,调节神经提高痛阀以减轻应激原对机体的反应,增强机体的反应能力,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在心理上接受现实逐渐形成良性循环加快恢复速度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状态,研究分析患者在经过心里护理后的具体状态,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

1.4 基础护理。

密切的观察病人病情的变化。

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观察并记录病人肢体疼痛状况,并发症及诱发因素,对于骨折的肢体进行可靠制动或固定,保持适当的姿势以利于血液微循环消除肿胀。

对病人设置导尿管记录尿量,随时观察病人肾脏血流量
情况了解肾脏有无实质性损伤,同时观察尿色并及时报告主治医生[1],防治感染。

创伤骨科患者常常伴有严重的并发症,由于手术治疗后各项生理指标均未回复至正常水平,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在肌肉缺血、缺氧的的情况下导致肺部、腹部、肌肉骨骼感染。

常使病情恶化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早期术后治疗应注意置管冲洗,局部使用高浓度抗生素治疗,及时注意生命体征变化。

2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

其中实验组50例患者中,18例患者的心理状态较为乐观,病情的恢复状态十分迅速稳定,对于医护人员的护理表示十分满意,另有28
例患者,经过基础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后,明显的减轻了心理负担,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有效地控制,并对医护人员的护理表示满意,其余患者在护理前后病情恢复状态未有太大改善;相比之下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仅16例患者的病情经过护理后,恢复速度较为显著,其余患者的病情未有太大改观。

3 讨论
创伤骨科的患者经过临床的治疗后,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但是,大多数患者在手术后的护理过程中,出现剧烈疼痛的现象,因此在临床中经常表现出严重的烦躁、焦虑等心理状态,严重的影响者患者的临床护理与恢复速度。

为此本文通过对我院100创伤骨科换的临床护理进行研究,发现对于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于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

同时在后期护理过程中及时
的、动态的观察病人病情的发展对于病人的恢复具有一定的帮助,好的护理能够防止病人因不注重卫生饮食等造成严重感染导致病情恶化,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因此在创伤骨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选择正确积极的心理护理对于病人的恢复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池金风,李文静.术前焦虑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04,18(11b):23-52
[2] 王惠芳.突发性创伤后患者的心理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1:19-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