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17《石头书》PPT课件
三年级语文上册17课《石头书》课件

三年级语文上册17课《石头书》课件三年级语文上册17课《石头书》课件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石头书》教案设计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吸取到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跟书有关,板书课题:石头书2、齐读课题,说说你看了课题,有什么问题想问?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
(1)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勘探奇怪聚精会神足迹矿物地壳刨根问底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
勘探叔叔奇怪一册足迹矿物刨根问底煤炭易读错的词:地壳好奇不禁(2)指名逐个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读准字音。
(3)指名说说对课文中一些词语的理解。
(4)再次练读生字词。
(5)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引导学生写好勘探叔矿刨。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并正音。
5、理清文章条理。
出示思考题: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1)川川和磊磊发现一位勘探队员趴在石头上看着什么,感到好奇。
(2)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
(3)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三、再读课文,在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
四、交流质疑的内容。
能通过初读课文理解的,可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实在有困难的留到下节课再解决。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边默读,边思考问题,同时在书中做好记号的读书方法。
3、理解课文,知道石头书指的是什么?书里有什么学问,应该怎样读这本书。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石头书》PPT课件(4篇)

PPT课件:/kejian/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kejian/yuwe n/138/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kejian/yuwe n/160/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kejian/yuwe n/161/
﹙ 雨痕 ﹚、
﹙矿物 )
﹙ 波痕 ﹚、是这本书上的字,
﹙ 树叶 ﹚、﹙ 贝壳 ﹚、﹙小鱼 ) 等化石是这 本书上的画,石头书会告诉我们﹙哪座山下埋着煤炭, 哪块地下藏着矿石…… ﹚,所以我们把它叫做石头书。
看到这些矿物,你们会想到哪些词语?
下面词语会读吗? 叔叔 川川 磊磊 趴 光秃秃
脚印 足迹 矿物 一册书 奇怪 刨根问底 聚精会神 勘探
生物遗体中的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
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细微的内
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
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
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
•
通过研究化石,科学家可以逐渐认识遥远的
过去生物的形态、结构、类别,可以推测出亿万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kejian/yuwe n/138/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kejian/yuwe n/160/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kejian/yuwe n/161/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kejian/yuwe n/162/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kejian/yuwe n/163/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kejian/yuwe n/167/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石头书》25页PPT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高风ຫໍສະໝຸດ 景澈。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石头书》公开课-课件PPT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keji an/yuw en/164/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keji an/yuw en/165/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shiti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keji an/yuw en/167/
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
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
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
•
通过研究化石,科学家可以逐渐认识遥远的
过去生物的形态、结构、类别,可以还可以恢复
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各个阶段地球的生态环境。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 曾是______,地上有____ __,还有_______.后来, 这里变成了____.又过了很多很 多年,地壳______,这里又变 成了_____,就是我们现在看到 的这座山.”
•
通俗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
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
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
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
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
生物遗体中的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
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
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
因为石头一层一层的,所以石头像书。
因为石头上有字,所以石头像书。
• 因为石头能告诉我们_很_多_知_识_,所以石头像 书。
因为石头_一_层_一_层_的,有_字_、有_画_,还可以 告诉我们__很_多_知_识_,所以石头像书。
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
使用说明
为了更好地方便您的理解和使用,发挥本文档的价值,请在使用本文档之前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本资料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贴近实战,注重品质。适合各个成绩层次的学生查漏补缺,学习效果翻倍。本文档为 PPT格式,您可以放心修改使用。祝孩子学有所成,金榜题名。 希望本文档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使用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17石头书课件苏教版(1)

2019/6/14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6/14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17.石头书
1、书有什么特点? (外形、内容、作用┉)
2、课文题目为什么叫做石头书?
你会读吗?
duì
shū
队员 叔叔
jì kuàng
足迹 矿物
kān
pā
勘探 趴在
páo
刨根问底
guài cè
奇怪 一册
ké méi tàn
贝壳 煤炭
dú
tū
读书 光秃秃
yìn
脚印
qiào
地壳
你会读吗? 队员 叔叔 奇怪 一册 脚印 足迹 矿物 贝壳 煤炭 勘探 趴在 读书 光秃秃 地壳 刨根问底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石头书》课件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 以前,这里曾是一片密林, 地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 虫。
2020/3/18
后来,这里变成了大海。
2020/3/18
2020/3/18
又过了很多年,地壳慢 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 高山。
后来,这里变成了大海。
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 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 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 。
我有两个大家族:一个是正电家族;另一个是负电家族。我的 脾气特别古怪:同一家族互相排斥,而不同的两个家族之间却能 和睦相处。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同电相斥,异电相吸”。
我在铜丝里行走,最快时1秒钟就能飞奔30万公里,只有光伯 伯的速度才能和我相比。
但是,有的时候我也十分苦恼。人们如果不小心碰上了我,轻 则会麻木,重则会身亡。其实,这也不能全怪我呀,是人们利用 我时粗心大意,触上我的。
2020/3/18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课文主要写了有着刨根问底精神的川川和
磊磊从勘探队员那里得知了许多石头书的 学问。) 2、画出文中的主人公,他们在做什么? 川川、磊磊、勘探队员 在读书
2020/3/18
对话1: 问:叔叔,您在看什么呀?
答:我在读书呢。
对话2: 问:书?哪里有书哇?
2020/3/18
“有。这是树叶, 这是贝壳,那块石头 上还有一条小鱼,这 些都是化石。”
2020/3/18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 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 有草,还有许多昆虫。后来, 这里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 很多年,地壳慢慢上升,这里 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现在 看到的这座山。”
2020/3/18
石头书上有字吗?
石头书上的字是指 。
三年级语文上册17课《石头书》课件

三年级语文上册17课《石头书》课件按教材定制 / 内容可编辑 / 提高备课效率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三年级语文上册17课《石头书》课件【教学要求】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⒈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题目是:22 石头书⒉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二、初读指导:⒈自学生字词。
⑴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不了解的词语。
⑵会读会写生字词。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勘探奇怪聚精会神足迹矿物地壳刨根问底⒉学生自读课文。
⒊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词语,让学生逐个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⑵指名解释词语:⑶齐读生字词。
⑷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勘、探、叔、矿、刨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
⒊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⒋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⒌弄清脉络,出示思考题: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⑴川川和磊磊发现一位勘探队员趴在石头上看着什么,感到好奇。
⑵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
⑶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三、精读课文⒈引出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清在稳重画出有关的词语。
⒉朗读第1、2自然段。
⒊朗读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这种好奇的心情表现出来。
⒋过渡:勘探队员的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川川和磊磊的好奇,哪们,勘探队员到底在干什么?下节课学习。
四、作业:1 练写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⒈朗读课文3、4自然段。
过渡:第1、2 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7石头书

填空:
石头﹙一层一层的 ﹚,看上去就像 ﹙ 一本书 ﹚。﹙雨痕 ﹚、﹙ 波痕 ﹚、 ﹙ 矿物 ﹚是这本书上的字,﹙ 树叶 ﹚、﹙ 贝壳 ﹚、﹙ 小鱼﹚等化石是这 本书上的画,石头书会告诉我们 ﹙哪座山下埋着煤炭,哪块地下藏着矿石﹚…,… 所以我们把它叫做石头书。
2019/7/26
2019/7/26
答:石头就是书。你们看,这 石头一层层的,不就像一册厚 厚的书吗?
2019/7/26
对话3: 问:这书上有字吗?
答:有哇,你们来看:这是雨点 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 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 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 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这 些都是石头书上的字。
字 :雨痕、波痕、矿物┉
2019/7/26
“石头就是书。你们看,这 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 厚的书吗?”
2019/7/26
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 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 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2019/7/26
“石头就是书。你们看,这 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 厚的书吗?”
2019/7/26
写一写
2019/7/26
石头就是书。
2019/7/26
在地理上,地壳是指有岩石组成的固体 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 重要组成部分,
2019/7/26
刨根问底
"刨"字的本义是用工具挖掘, "刨根问底"的意思是将事情的经过弄得 清楚明白的意思
2
• 川川和磊磊从石头书中“刨”到了哪 些学问?
2019/7/26
2019/7/26
• 根据意思给课文分段
• 一(1-5)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山 上的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 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