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概述

合集下载

煤炭相关资料

煤炭相关资料
这3个时期,都是地球历史上最为温暖湿润、氧气含量最为充足的阶段,无论是植物的分布范围,还 是植物的数量和种类,都是空前且绝后的,巨量的植物资源,为煤炭的形成奠定了坚实且充裕的物 质基础
煤的概述
当有合适的地质条件时,这些植物在地下会发生持续性的成煤反应,如果我们保守一点,假定每年由植 物的沉积所形成的煤层,厚度仅有0.005毫米,那么2000万年下来,煤层的总厚度就能达到100米。所以 ,在植物量非常丰富、成长非常迅速的远古时期,通过1、2千万年的沉积演化,是完全有可能形成上百 米的厚煤矿的 成煤必须具备四个先决条件:(1)植物条件。(2)气候条件。(3)地理条件。(4)地壳运动条件 (1) 煤的物理性质 煤的物理性质是煤的一定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的外部表现。它是由成煤的原始物质及其聚积条件、转化 过程、煤化程度和风、氧化程度等因素所决定。包括颜色、光泽、粉色、比重和容重、硬度、脆度、断 口及导电性等。其中,除了比重和导电性需要在实验室测定外,其他根据肉眼观察就可以确定。煤的物 理性质可以作为初步评价煤质的依据,并用以研究煤的成因、变质机理和解决煤层对比等地质问题
煤的概述

一是泥炭化。植物残骸在积水环 境中,被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 解,释放出二氧化碳、水,剩余 的有机物与这些分解产物之间, 又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更 为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最终连同 微生物的遗体,以泥炭、腐泥的 形式储存在地下,为后来煤炭的 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是成煤化。随着沉积作用的持 续进行,由植物残骸、微生物所 形成的泥炭层受到长时间的挤压, 周围环境中的温度和压力持续升 高,泥炭继续发生脱水和硬化的 过程,碳元素占比越来越高,最 先演化为褐煤,这是一种煤化作 用不彻底,杂质高、热值低的煤 炭
当褐煤层的沉积深度越来越高、 沉积作用持续时间越来越长时, 褐煤体继续发生脱水作用,腐殖 质含量进一步降低,含碳量持续 增加,脱羟、脱羧、脱甲烷等变 质作用越来越强,最终褐煤的密 度越来越大、颜色越来越深,逐 渐演化为烟煤、无烟煤,甚至在 极限的情况下会形成石墨

煤炭的化学成分

煤炭的化学成分

煤炭的化学成分1 煤炭的概述煤炭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化石能源,广泛应用于电力、热力和重工业等领域。

煤炭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部分无机质,不同地区的煤炭在化学成分上也略有差异。

2 煤炭的基本化学成分煤炭的基本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碳、氢、氧、氮、硫和灰分。

其中,碳是煤炭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其含量一般在50%以上。

氢的含量在煤炭中也相当高,一般在3%-5%之间。

氧含量在不同类型的煤炭中有差异,但一般不高于30%。

氮的含量在煤炭中较为稀少,一般在1%-2%之间。

硫是煤炭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其含量越高,煤的热值和燃烧性能越差。

灰分是煤炭中不含碳、氢、氧和硫的残渣部分,其中主要是各种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3 煤炭的化学特性煤炭的化学特性包括其燃烧性质、分解性质和反应性质等。

由于煤炭中碳的含量较高,其燃烧产生的热量也相对较高,因此煤炭是一种重要的燃料。

另外,当煤炭在高温下分解时可以产生气体和液体等多种化学物质,被称为煤的裂解。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应用于石油化工和化学工业等领域。

同时,煤炭还可以和空气或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一系列有害气体和固体物质,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硫酸盐和硫酸等。

4 煤炭的分类及其化学成分根据成因、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等,煤炭可以分为无烟煤、烟煤、褐煤和红煤等不同类型。

无烟煤也称无烟煤,是一种燃烧性能较好,硫含量较低的煤炭;烟煤亦称动物煤,是燃烧性能较差,含硫量较高的煤炭;褐煤含水量较高,燃烧性能较差,含灰量和硫量都比较高;红煤着火温度较低,挥发分很高。

这些煤炭的化学成分也有所不同,如无烟煤中的硫分含量一般低于2%,而褐煤中的硫分含量往往高于3%。

5 煤炭的利用与开发在煤炭的利用和开发中,需要考虑的化学特性主要包括煤的燃烧性、分解性和反应性等。

通常可以通过提高煤的热值,降低含硫量、灰分和挥发物等方法来提高其利用效率。

此外,也可以通过煤的裂解等方法,开发出更多高附加值的化学和能源产品。

未来,煤的开发和利用将越来越注重环保和节能,更多倡导清洁煤的开发和利用方式,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公共基础知识煤质基础知识概述

公共基础知识煤质基础知识概述

《煤质基础知识概述》一、引言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全球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煤质基础知识,对于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煤质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阐述与分析。

二、煤质的基本概念(一)煤炭的定义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

主要由碳、氢、氧、氮、硫和磷等元素组成,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氟、氯、砷、硼、铅、汞等元素。

(二)煤的分类1. 根据煤化程度的不同,可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 褐煤:煤化程度最低,外观呈褐色或黑色,质地较软,水分含量高,挥发分高,热值低。

- 烟煤:煤化程度介于褐煤和无烟煤之间,外观呈黑色,质地较硬,水分含量适中,挥发分较高,热值较高。

- 无烟煤:煤化程度最高,外观呈黑色,质地坚硬,水分含量低,挥发分低,热值高。

2. 根据煤炭的用途不同,可分为动力煤、炼焦煤和化工用煤等。

- 动力煤:主要用于发电、工业锅炉等动力设备,对煤炭的热值、灰分、硫分等指标有一定要求。

- 炼焦煤:主要用于炼焦,生产焦炭,对煤炭的粘结性、结焦性等指标有较高要求。

- 化工用煤:主要用于生产化肥、甲醇、烯烃等化工产品,对煤炭的化学性质、元素组成等指标有特定要求。

(三)煤的主要成分1. 碳:是煤炭的主要可燃成分,含量一般在 50%~90%之间。

碳含量越高,煤炭的热值越高。

2. 氢:是煤炭中的重要可燃成分,含量一般在 2%~6%之间。

氢含量越高,煤炭的热值越高。

3. 氧:是煤炭中的不可燃成分,含量一般在 10%~30%之间。

氧含量越高,煤炭的热值越低。

4. 氮:是煤炭中的少量成分,含量一般在 0.5%~2%之间。

在燃烧过程中,氮会转化为氮氧化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5. 硫:是煤炭中的有害成分,含量一般在 0.5%~5%之间。

硫在燃烧过程中会生成二氧化硫,对环境造成污染。

煤炭基础知识 一、概述(煤的组成)

煤炭基础知识 一、概述(煤的组成)

烟煤
• 贫煤、贫瘦煤、瘦煤、焦煤、肥煤、气 肥煤、气煤、1/3焦煤、1/2中粘煤、弱 粘煤、不粘煤和长焰煤共12个煤类。
按挥发份烟煤分类
• 烟煤按挥发分>10%~20%、>20%~28%、 28%~37和>37%的四个阶段分为低、中、 中高及高挥发分烟煤。
按粘结性(G值)烟煤分类
• 0~5为不粘结和微粘结煤;>5~20为弱粘 结煤;>20~50为中等偏弱粘结煤; >50~65为中等偏强粘结煤;>65则为强 粘结煤。对于强粘结煤,又把其中胶质 层最大厚度Y>25mm或奥亚膨胀度 b>150%(对于Vdaf>28%的烟煤, b>220%)的煤分为特强粘结煤。
关于焦、肥、气、瘦煤的 命名
• 对G>85的煤需再测定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或奥 亚膨胀度B值来区分肥煤、气肥煤与其它烟煤 类的界限。当Y值大于25mm时,如Vdaf>37%, 则划分为气肥煤。如Vdaf<37%,则划分为肥 煤。如Y值<25mm,则按其Vdaf值的大小而划 分为相应的其它煤类。如Vdaf>37%,则应划 分为气煤类,如Vdaf>28%-37%,则应划分为 1/3焦煤,如Vdaf在于8%以下,则应划分为 焦煤类。
• 煤的种类繁多,质量也相 差悬殊,不同类型的煤有 不同的用途。 • 如结焦性好或粘结性好的 煤是优质的炼焦用煤,热 稳定性好的无烟块煤是合 成氨厂的主要原料,挥发 分和发热量都高的煤是较 好的动力用煤,一些低灰、 低硫的年轻煤则是加压气 化制造煤气和加氢液化制 取人造液体燃料的较好原 料。
2.1煤的国际分类(按热值分类)
煤炭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一、概述(煤的组成) 二、煤炭的国际、国内分类 三、炼焦工业用煤的要求及相应指标

煤炭知识概述

煤炭知识概述

煤炭知识概述展开全文煤炭概述1.1认识煤炭1.1.1.煤的生成煤炭是古代的有机物(主要是植物)的遗体长期埋藏在地下,处于空气不足条件下,经历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和地质作用,逐步形成的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的黑色固体可燃矿物。

煤炭的生成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泥煤炭化阶段,即由植物转变成泥炭阶段。

当植物枯死之后,堆积在充满水的沼泽中,开始是水存在的氧气不足,后来在水面下隔绝空气,并细菌的作用下,知道植物的各部分不断分解,相互作用,最后植物的遗体变成了褐色或黑褐色的淤泥物质,这就是泥炭。

这个过程叫做泥炭化过程。

这个阶段需要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需要进行千百万年。

第二阶段,由泥炭转变成褐煤,褐煤转变成烟煤,烟煤再转变成无烟煤阶段。

当泥炭层形成后。

有水经常冲刷大陆的低洼地方,带来了大量的上砂、石,在泥潭层逐渐形成岩层(称为顶板)。

被埋在顶板下的泥炭层在顶板下的泥潭层在顶板岩石层的压力作用下,发生了压紧、失水、胶体老化、硬结等一系列变化,同时它的化学组成也发生了缓慢的变化,逐步变成比重较大,较致密的黑褐色的褐煤。

当顶板逐渐加厚,顶板的静压力逐渐增高,煤层中温度也逐渐升高后,煤质便发生变化,逐渐由成岩作用变成了以温度影响为主的变质作用。

这样褐煤逐渐变成了烟煤、无烟煤。

如果有更高的温度,最终可能变成石墨。

成煤必须具备四个先决条件:(1)植物条件(2)气候条件(3)地理条件(4)地壳运动条件。

1.1.2.煤的化学组成煤中有机质是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氮、硫和磷等元素组成,而碳、氢、氧三者总和约占有机质的95%以上;煤中的无机质也含有少量的碳、氢、氧、硫等元素。

碳是煤中最重要的组分,其含量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增高。

泥炭中碳含量为50%~60%,褐煤为60%~70%,烟煤为74%~92%,无烟煤为90%~98%。

煤中硫是最有害的化学成分。

煤燃烧时,其中硫生成SO2,腐蚀金属设备、污染环境。

煤中硫的含量可分为5级:高硫煤,大于4%;富硫煤,为2.5%~4%;中硫煤,为1.5%~2.5%;低硫煤,为1.0%~1.5%;特低硫煤,小于或等于1%。

榆林煤炭行业简介

榆林煤炭行业简介
近年来,全球经济持续增长,欧洲各国纷纷以进口煤替代当地煤炭,且石油及天然气价格大幅波动,因此全球煤炭需求也有所增长。
表1:全球主要Βιβλιοθήκη 炭出产国产量单位:百万吨油当量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中国
1012.1
1120.0
1205.1
1282.4
1425.6
1552.9
美国
572.4
炼焦煤:我国虽然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但炼焦煤资源还相对较少,炼焦煤储量仅占我国煤炭总储量27.65%。炼焦煤的主要用途是炼焦炭,焦炭由焦煤或混合煤高温冶炼而成,一般1.3 吨左右的焦煤才能炼一吨焦炭。焦炭多用于炼钢,是目前钢铁等行业的主要生产原料,被喻为钢铁工业的“基本食粮”。
(二)煤炭资源的分布
煤炭是地球上蕴藏量最丰富,分布地域最广的化石燃料。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的评估,世界煤炭可采资源量达4.84 t,占世界化石燃料可采资源量的66.8%。据《2010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统计,至2009年底,世界煤炭探明的可采储量为8.26× t,储采比为119年,其中七个储量最大的国家依次为美国、俄罗斯、中国、澳大利亚、印度、乌克兰、波兰和南非。
鄂尔多斯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在资源禀赋上与榆林具有较大的雷同性。由于起步早、发展快,鄂尔多斯已经形成显著的先发优势和规模效益。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大省,煤炭产业是山西经济发展的支柱。“多、小、散、乱、差”曾是山西煤矿的真实写照,而粗放型发展则是对山西煤炭产业的概括,相伴而生的是产业集中度低、资源浪费严重等一系列问题。随着煤企重组顺利推进,山西大规模的资源整合工作基本完成,竞争力有所增强。
榆林市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好,地质构造简单,低瓦斯,埋藏浅、开采技术条件简单,适宜于建设大型、特大型的现代化安全、高效矿井。

煤炭演变过程

煤炭演变过程

煤炭演变过程
煤炭(coal)是一种化石燃料,被称为“工业的粮食”、“黑色的金子”,是人类应用历史最久的矿石能源之一。

煤炭一般呈褐色到黑色,呈沥青、玻璃和金刚光泽,真密度1.3-1.80g/cm3,散密度为0.5-0.75g/cm3,莫氏硬度2-4,煤炭的比热容受含水量和灰分的影响,在室温下的比热容一般为0.84-1.67J/(g·℃)。

褐煤电阻率较小,烟煤是不良导体,烟煤向无烟煤过渡时,随着煤化程度升高,电阻率减小,无烟煤是电的良导体。

其实煤的形成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泥炭化阶段;第二个是:煤化阶段。

当植物死亡之后,它会留存在地表面,届时微生物会不断地对其进行分解和重组,也就是所谓的腐殖化作用、凝胶化作用。

经过反复的分解重组之后,它们就会变成一种富含碳、氢、氧、氮等元素的泥炭和腐泥。

那么这些泥炭和腐泥如果想要变成煤,就必须经过煤化阶段。

但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需要地壳运动来配合。

当地壳发生沉降时,这些“泥”也会随着地壳沉降,但是在沉降的过程中周围温度和压力都会增高。

经过了这样的变化,氢、氧、氮这些元素就会不断减少,而碳的占比就会越来越高,初级煤(褐煤)就这样形成了。

煤炭的意思解释

煤炭的意思解释

煤炭的意思解释
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煤炭是一种矿物燃料,主要成分是碳,同时还含有氢、氧、氮等元素。

它是一种化石燃料,形成于地质年代。

煤炭广泛存在于地球的地壳中,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澳大利亚、南非、美洲等地区。

煤炭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地质年代的漫长时间里,植物的残体经过埋藏、压实、高温作用等过程,逐渐转化成煤炭。

煤炭的形成主要分为褐煤、烟煤、石煤等不同类型,其形成过程与植物的种类、埋藏深度、压力、温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煤炭作为一种矿产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能源价值。

煤炭是人类使用最早的燃料之一,被广泛用于工业、能源生产等领域。

煤炭燃烧可以释放大量热能,用于发电、供热、烧炼等用途。

同时,煤炭也是化工、冶金、建材等行业的重要原料。

然而,煤炭的开采和燃烧也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煤炭的燃烧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加剧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变暖。

煤炭开采也会破坏地表植被,破坏生态环境,对水资源、土壤等造成污染。

为了减少煤炭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人们提倡绿色、低碳、可持续的能源发展道路,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对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依赖。

煤炭的替代燃料,如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总的来说,煤炭作为一种矿产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和能源价值,但同时也带来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在未来的发展中,人们需要继续研究煤炭的燃烧和利用技术,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实现煤炭燃烧的清洁、高效利用,实现经济、环保、可持续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