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中考复习试卷

初三化学中考复习试卷
初三化学中考复习试卷

初三化学中考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B.化学与安全

①用甲醛可保鲜海产品

②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③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①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②进行化学实验时配戴护目镜

③发现厨房中天然气泄漏马上拨打119报警

C.化学与资源D.化学与发现

①塑料的使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金属资源

②稀土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

③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①卢瑟福确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②拉瓦锡第一个发现并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A.根据物质的性质和作用分析解答;

B. 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安全常识分析解答;

C.根据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分析解答;

D.根据各科学家的发现分析解答。

解:A. 甲醛会与海产品中蛋白质发生反应,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危害人体健康,故归纳错误;

B.天然气泄漏拒绝一切产生火花的行为。拨打电话可能产生火花,故归纳错误;

C. ①塑料在有些方面的使用可以代替金属。因此塑料的使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金属资源;

②稀土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③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归纳正确;

D. ①卢瑟福确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②拉瓦锡第一个发现并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归纳正确;

故本题选CD。

2.将Mg和Ag的混合物放入Zn(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预测其充分反应后所得滤渣和滤液的组成成分如下,其中不合理的是()

A.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含有2种固体

B.若滤液为无色,则滤渣中可能含有3种固体

C.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则滤液中最多含有2种溶质

D.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则滤液中至少含有1种溶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将Mg和Ag的混合物放入Zn(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镁先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铜,待硝酸铜完全反应后,镁再与硝酸锌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锌。

【详解】

A、若滤液为蓝色,则硝酸铜未完全反应,镁已经完全反应,故滤渣中只含有铜、银两种固体,不符合题意;

B、若滤液为无色,则硝酸铜已经完全反应,可能是镁和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这时滤渣中含有铜、银,也可能镁置换了部分硝酸锌或恰好和硝酸锌完全反应,这时滤渣中含有锌、银、铜,也可能镁过量,这时滤渣中含有镁、铜、银、锌,故滤渣中可能含有三种固体,不符合题意;

C、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滤渣中含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能是镁置换了部分硝酸锌,这时滤渣中含有铜、银、锌,滤液中含有硝酸镁、硝酸锌,也可能镁恰好与硝酸锌完全反应,或镁过量,这时滤液中只含硝酸镁,故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则滤液中最多含有2种溶质,不符合题意;

D、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则滤渣中不含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故滤渣中一定不含锌、镁,可能是镁置换了部分硝酸铜,这时滤液中含有硝酸镁、硝酸铜,硝酸锌,也可能镁恰好和硝酸铜完全反应,这时滤液中含有硝酸锌、硝酸镁,故至少含有2种溶质,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本题涉及到了优先反应原则,当金属与几种盐的混合溶液反应时,金属中最活泼的金属优先置换出最不活泼的金属。

3.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A.在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B.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

C.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D.等质量CaCO3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答案】C

【解析】A. 在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两者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B. 镁的活动性比锌的强,所以镁先反应完;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镁比锌生成氢气多。C. 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大于7,盐酸溶液的pH小于7,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的pH应逐渐减小;D. 等质量CaCO3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通常粉末状时,药品和盐酸接触更充分,反应较快;当块状石灰石反应时,速率较慢;但过氧化氢质量相同时,生成物的质量相同。选C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4.根据下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

C.将t3℃时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都会析出晶体

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

【答案】C

【解析】

A、在温度为t1℃时,图中乙物质曲线处于甲物质曲线上方,说明此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A没指明温度,错误;

B、曲线图显示,在温度为t2℃时两曲线相交于一点,说明此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时若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量相等所含溶质的量也就相等,但本选项的说法中没有说明饱和溶液质量是相等的,所以也就不能得出所含溶质质量相等的结论错误;

C、据图知:温度降低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减小。所以,随温度降低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都会因溶质溶解能力减小而析出晶体,正确;

D、曲线图显示,甲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冷却结晶时少量的乙物质仍溶解在溶液中没有析出,正确。故选C。

5.下列四位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是()

A.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先加入足量的水,然后充分溶解、过滤、洗涤、烘干B.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稀硝酸无明显现象,再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离子

C.将CO、CO2、N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浓NaOH溶液,浓硫酸,灼热CuO后(假设每次反应均完全),最后得到N2

D.不用其它试剂就能鉴别NaOH、H2SO4、Mg(NO3)2、FeCl3、NaNO3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碳酸钙不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先加入足量的

水,然后充分溶解、过滤、洗涤、烘干得碳酸钙,再将滤液蒸发结晶得氯化钠,选项错误;

B. 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稀硝酸无明显现象,再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离子,也可能有银离子,因氯化银、硫酸钡都是白色的不溶于硝酸的沉淀,选项错误;

C、将CO、CO2、N2的混合气体,通过浓NaOH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通过浓硫酸,能吸收水蒸气;通过灼热CuO,一氧化碳能与灼热CuO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最后得到

N2、CO2,选项错误;

D、NaOH、H2SO4、Mg(NO3)2、FeCl3、NaNO3中黄色的是氯化铁溶液,能和氯化铁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能和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的是硝酸镁,能和上述两种沉淀反应,将沉淀溶解的是硫酸,余下物质是硝酸钠,不用其它试剂就能鉴别,选项正确。

故选D。

6.有一镁的合金2.4g,在合金中加入100 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后,金属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是镁铝合金,则 m>0.2 g

B.若是镁铁合金,m=0.16g,则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是 50%

C.若是镁铜合金,则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7.3%

D.若是镁锌合金,则 m<0.2g

【答案】B

【解析】

镁、铝、锌、铁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为:

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Zn+2HCl═ZnCl2+H2↑,

24 73 2 54 219 6 65 73 2

Fe+2HCl═FeCl2+H2↑,

56 73 2

A、2.4g镁和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0.2g氢气,2.4g铝和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大于0.2g,因此若是镁铝合金,则m>0.2g,正确;

B、如果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是50%,则铁和镁的质量都是1.2g,1.2g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是0.1g,1.2g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为:1.2g×2÷56=0.04g,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是50%时,反应生成氢气质量为:0.1g+0.04g=0.14g,错误;

C、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2.4g镁和稀盐酸完全反应需要氯化氢质量是7.3g,而混合物中的镁质量小于2.4g,因此消耗氯化氢的质量小于7.3g,即若是镁铜合金,则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7.3%,正确;

D、2.4g镁和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0.2g氢气,2.4g锌和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小于0.2g,因此若是镁锌合金,则m<0.2g,正确。故选B。

7.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A分离CaO和CaCO3的混合物加水充分溶解后,过滤

B鉴别NaOH和Ca(OH)2溶液加适量Na2CO3溶液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通过碱石灰(NaOH和CaO)

D检验NaCl中含有Na2CO3加水溶解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A、加水溶解,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无法得到氧化钙,错误;

B、氢氧化钠不与碳酸钠反应,无现象,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正确;

C、二氧化碳能与碱石灰反应,无法得到二氧化碳,错误;

D、氯化钠和碳酸钠都易溶于水,错误。故选B。

CaCl、KCl的固体混合物,可选用的一组试剂是

8.分离2

A.水、硝酸银、盐酸B.水、碳酸钠、盐酸

C.水、碳酸钾、硫酸D.水、碳酸钾、盐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氯化银难溶于水,氯化钾、硝酸钙、盐酸易溶于水,可加水溶解,再进行过滤,分离出氯化银;但氯化钾、硝酸钙、盐酸均能溶于水,不能分离出氯化钾、硝酸钙、盐酸,引入新的杂质,错误;

B、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引入新的杂质,错误;

C、碳酸钾能与硫酸反应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钾,错误;

D、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钾,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进行过滤,分离出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正确。故选D。

9.下列四个图像反映了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A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时,不断反应生成硫酸钠,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硫酸钠的质量不再改变;B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中氢气的质量增加,硫酸完全反应,氢气的质量不再增加;C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后固体物质的质量减少,但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反应中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加,反应结束,不再改变;D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选A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10.在托盘天平(灵敏度极高)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各加入足量、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调节天平至平衡,然后向左端烧杯加入 5.6克铁,要使天平再次平衡,应向右边烧杯加入

A.5.4克氧化钙 B.5.6克铜 C.6克镁 D.10克碳酸钙

【答案】A

【解析】天平的两边增加的量相同时天平才能仍然平衡。5.6克铁和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0.2g氢气,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没有气体逸出,增加的量为5.4g,天平平衡;

5.6g铜和酸不反应,增加的量为5.6g;6g镁和酸反应生成气体0.5g;增加5.5g;10g碳酸钙和足量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4.4g,增加5.6g;选A

点睛:天平的平衡问题的关键是余下的物质一样多,天平平衡。

11.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描述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A.表示向一定量大理石中滴加稀盐酸,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变化B.表示加热一定量碳铵(NH4HCO3),试管中固体的质量变化C.表示电解水实验中,生成的氢气及氧气的质量关系

D.表示向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粉和铁粉,产

生氢气的质量关系

【答案】B

【解析】

向一定量大理石中滴加稀盐酸,反应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随盐酸的增多而增多,当碳酸钙反应完,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氨气、水,生成物中没有固体,所以反应结束,固体质量为零;电解水时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生成的是氢气,氢气是氧气体积的2倍;向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粉和铁粉,镁比铁活动性强,反应快,由于镁粉和铁粉足量,酸反应完反应结束,生成氢气的质量一样多。选B

点睛:结合反应方程式,推断物质的变化和图像表达的变化比较,重点是起点、变化趋势、终点,同时要看清坐标对应的量,和反应物的量

12.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在Ⅰ中加入试剂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Ⅱ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Ⅱ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无色变为浑浊。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Ⅰ和Ⅱ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A B C D

ⅠCaCO3、稀HCl Na2CO3、稀H2SO4Zn、稀H2SO4Cu、稀H2SO4

ⅡKNO3NaCl BaCl2Ba(OH)2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A、I中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会看到气泡,关闭弹簧夹后Ⅰ中气体增多压强变大,将稀盐酸压入Ⅱ中,但是盐酸和硝酸钾不反应,看不到溶液变浑浊,不符合实验现象,故A错误;

B、I中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会看到气泡,关闭止水夹后,被压入的稀硫酸和氯化钠不反应,看不到溶液变浑浊,不符合实验现象,故B错误;

C、I中锌粒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氢气,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会看到气泡,关闭止水夹后,被压入的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会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能看到溶液变浑浊,符合实验现象,故C正确;

D、铜和硫酸不反应,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不会看到气泡,现象不符,故D错误.故选C

13.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A加水时,氯化钠溶解得溶液,碳酸钙不溶得浊液,硫酸铜溶解得蓝色溶液,能成功鉴别;B、加水时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符合要求;C硫燃烧生成气体,不能用硫粉代替红磷在空气中燃烧;D稀硫酸与NaOH溶液好完全反应时,溶质只有硫酸钠;酸过量时,溶质为:硫酸钠和硫酸;碱过量时,溶质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硫酸钠和硫酸,都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选A

点睛:鉴别题要做到同一操作下或与同一物质反应时,现象要不同。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4.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分离溶液中的NaCl和CuSO4

B.检验蜡烛燃烧生成的水

C.检验CO32-的存在

D.测溶液pH

【答案】B

【解析】A、氯化钠和硫酸铜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错误;B、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即可检验蜡烛燃烧生成的水,正确;C、未知物中滴加盐酸产生气体,不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还有可能是金属,错误;D、测定溶液的pH值不能将pH试纸湿润,否则使测量结果不准确,错误。故选B。

15.将一定质量的镁、锌混合物粉末放入到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待反应停止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再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且有气体生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镁、铜 B.滤渣中一定有镁、锌、铜

C.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铜和硫酸锌 D.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镁,一定没有硫酸铜

【答案】D

【解析】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镁>锌>铜,镁、锌混合物粉末放入到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镁先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然后锌和硫酸铜生成硫酸锌和铜,所以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硫酸镁,固体中一定有铜;再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且有气体生成,说明固体中有活泼金属,说明硫酸铜被完全反应,所以滤液中一定没有硫酸铜;选

D

点睛: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6.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选用的试剂(括号内的物质)正确的是:()A.CaO中混有少量CaCO3(盐酸) B.CO2中混有HCl气体(NaOH溶液)

C.Cu(NO3)2溶液中混有AgNO3(铜粉) D.CO2中混有少量CO(氧气)

【答案】C

【解析】A、氧化钙、碳酸钙都能盐酸反应;B、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和氯化氢都能反应;C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过滤后溶液中溶质只有硝酸铜;D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能将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点燃,不能达到除杂要求;选C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7.将一个不与盐酸反应的小球放入盛有盐酸的烧杯中,小球漂浮在液面上,将几枚洁净的小铁钉投入烧杯中,当不再有气泡逸出时(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小球的位置与开始时比较,将()

A.下沉一些 B.不变 C.上浮一些 D.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小球漂浮于液面上,所以小球所受的浮力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F浮=ρgV排可知,在浮力不变时,当ρ液增大时,则v排减小,小球将上浮一些;当ρ液减小液

时,则v排增大,小球将下沉一些。

解:因为小球漂浮于液面上,所以小球所受的浮力不变。

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溶于水所以溶液的密度变大,所以液体的密度增大,而小球受到的浮力不变,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小,所以小球会上浮,故A正确。

故选C。

点睛:物体的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通过小球所受浮力不变,与化学知识结合起来考查了溶液密度的变化,完成此题,要依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结合起来。

18.已知A、B、C、D、E分别是初中化学中所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相互之间的转化,“—”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A、B、C、E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与C、E与C之间的反应产物完全相同,E在农业上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下列叙述错误的

A.上述五种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化学反应类型中不包含置换反应

B.D与水反应生成酸,A与水反应生成碱

C.可用水除去E中含有的少量A杂质

D.B、D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不能互相转化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E是氢氧化钙,A、B、C、E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B、C 为酸、盐、氧化物中的一种,A能转化为E,A可能是氧化钙或水,是氧化物;A能与C反应,又C为酸或盐,A为氧化钙,故C为酸,B为盐,B能转化为A,B为碳酸钙,则D为二氧化碳。

解:A.B转化为A是分解反应;A转化为E是化合反应;E和D的反应及D转化为B的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其余都是复分解反应。故说法正确;

B.D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A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说法正确;

C.E是氢氧化钙,A是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说法正确;

D.B是碳酸钙,D是二氧化碳,B、D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互相转化,故说法错误。

因此本题选D。

19.下列不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

A.分别向等质量Fe和Al中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B.一定压强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C.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D.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中,a使用催化剂,b未使用催化剂

【答案】B

【解析】A、根据铁、铝与足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判断;

C、不饱和溶液加入溶质会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大,但达到饱和时就不再溶解了,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就不变了;

D、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分解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催化剂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解:A、Fe +2HCl== FeCl2+H2↑ ,2Al+6HCl==2AlCl3+3H2↑。铁与盐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需要56份质量的铁,铝与盐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需要18份质量的铝。由此可知,分别向等质量Fe和Al中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铝产生的气体质量较多;正确;

B、一定压强下,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图象不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错误;

C、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加入硝酸钾会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大,但当达到饱和时就不再溶解了,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就不变了;图象应该是先上升后成一条水平直线,故图象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正确;

D、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能加快反应的速率,不会改变气体的质量,a使用催化剂,所需时间较短,反应速率较快;故图象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20.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制氧 B.含有水蒸气的氢气通过浓硫酸

C.引淡水浸泡盐碱地 D.向硝酸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答案】C

【解析】A. 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物质量,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制氧气,加不加催化剂,最后生成氧气的量相同 B. 含有水蒸气的氢气通过浓硫酸,水被吸收,气体质量减少;

C. 引淡水浸泡盐碱地,碱性变弱,但始终呈碱性,pH始终大于7;

D. 向硝酸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两种立刻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选C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21.分离氯化铁、氯化钠、硫酸钡的固体混合物,得到三种纯净物,应选用的一组试剂是:

A.水、硝酸银、稀硝酸 B.水、氢氧化钠、盐酸

C.水、氢氧化钠、稀硝酸 D.水、氢氧化钾、盐酸

【答案】B

【解析】

氯化铁、氯化纳、硫酸钡的固体混合物,加水溶解后过滤,得硫酸钡沉淀;然后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将氢氧化铁沉淀中加入过量盐酸,蒸发结晶得氯化铁固体;将氯化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蒸发结晶得氯化钠固体;选B

点睛:分离物质要求分开后还要得到原物质。

22.在一定质量的甲溶液中逐渐加入乙至过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下图曲线表示的是

序号甲乙

①H2SO4溶液NaOH溶液

②HCl溶液大理石

③BaCl2溶液Na2SO4溶液

④H2SO4溶液锌粒

A.①②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①向H2SO4溶液逐渐加入NaOH溶液,溶液总质量是增加的,但随着NaOH溶液的增加,溶液总质量会一直增加,即最后不会出现平行于x轴的直线.故①不符合图象;

②向HCl溶液中加入大理石,大理石会和稀盐酸反应生成CaCl2、水和CO2,有CO2气体逸出,但加入的大理石的质量比逸出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大,所以溶液的总质量是增加的;当盐酸消耗完后再加大理石,大理石不和CaCl2反应也不溶于水,所以大理石就不会再进入到溶液中,即溶液的总质量不再改变.故②符合图象;

③向BaCl2溶液加入Na2SO4溶液,二者会反应生成NaCl和BaSO4其中BaSO4是沉淀,不在溶液中,而且无法判断生成的沉淀的质量比加入的Na2SO4溶液的质量的大小,即溶液总质量变化可能增大可能减少.故③不符合图象;

④向H2SO4溶液加入锌粒,二者反应生成ZnSO4和H2,有H2逸出,但加入的锌粒的质量比逸出的H2的质量大,所以溶液总质量增加;当消耗完后,锌粒和ZnSO4不反应也不溶于

水,所以锌粒不再进入到溶液中,即溶液总质量不再改变.故④符合图象.

故选B

23.化学实验室要从X、银、铜、锌四种金属混合物中分离某贵重金属。流程如下:

其中正确的是

A.固体丙中一定只含银 B.四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Zn、X、Cu、Ag

C.固体甲中一定含有Cu和Ag,可能含有X D.滤液A中含有两种溶质

【答案】B

【解析】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金属的活泼性顺序:锌>氢>铜>银,故向锌、X、铜、银的金属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锌一定参加反应产生气泡,而铜和银一定没反应,得到的滤液A再加入过量的锌得到固体混合物乙和滤液B,说明锌除了和过量的硫酸反应产生气体外,还和盐溶液发生了置换反应,而铜和银没有参加反应,因此是锌和X的盐溶液发生的反应,因此说明锌的活动性比X强,且X位于氢前;铜和硝酸银反应产生硝酸铜和银,因此:A、由于硝酸银是一定量,可能不足,所以固体丙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被置换出的银及原有的银,及可能有剩余的铜,错误;B、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Zn、X、Cu、Ag,正确;C、由于硫酸过量,固体甲中只含有铜和银,没有活泼金属锌和X,错误;D、滤液A中一定有X的硫酸盐和硫酸锌,滤液A中加入锌后有气体生成,说明滤液中还有硫酸,所以溶质有三种,错误。故选B。

点睛:分析反应后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剩余的反应物。

24.下列各组对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实验①实验②

A 探究碘在汽油和植物油中的溶解性

B 探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C 探究催化剂对反应快慢的影响

D探究CO2的化学性质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A、食盐和高锰酸钾都能溶于水,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铜和盐酸不能发生反应,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由于温度不一样,因此无法比较催化剂对反应快慢的影响,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实验1中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实验2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1和实验2探究的化学性质不同,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选A。

25.已知AgNO3见光易分解,aAgNO3=bNO2↑+cO2↑+ dX(NO2能与NaOH反应)。取34 g AgNO3加热至完全反应,将所得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均热的铜网,测得NaOH 溶液增重9.2g,灼热的铜网增重3.2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gNO3应保存在棕色瓶中B.生成X的质量为21.6g C.X是银

D.c: d=1: 1

【答案】D

【解析】

【分析】

将所得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均热的铜网,测得NaOH溶液增重9.2g,灼热的铜网增重3.2g。说明34 g AgNO3加热至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氮9.2g,氧气3.2g。根据质量守恒

定律可知,生成X一定含有银元素,它的质量为34g-9.2g-3.2g=21.6g。34g硝酸银中银元素

的质量为,

34108

21.6

10814163

g

g

?

=

++?

,X一定是银。

【详解】

A、AgNO3见光易分解,AgNO3应保存在棕色瓶中,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生成X的质量为21.6g,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X是银,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3.221.6

32108

g g

c b

=,c:d=1:2,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6.小红学碱的性质时做了如图两个实验,并把两个实验的滤液都倒入了一个烧杯中,结果烧杯中产生了少量气泡,最终还有白色沉淀生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中酚酞溶液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②中滤液的溶质除有氢氧化钠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4)小红对烧杯中的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小红认为除有NaCl外,还可能含有:

猜想1:还可能含有CaCl2

猜想2: 还可能含有___________,为了验证猜想1提出方案如下: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烧杯中的少量滤液于试管

中,加入Na2CO3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1正确

【答案】显示中和反应发生及反应程度Na2CO3CaCl2+Na2CO3 = CaCO3↓+2NaCl Na2CO3

有白色沉淀

【解析】

(1)澄清石灰水解稀盐酸均为无色透明的溶液,实验①中酚酞溶液的作用是显示中和反应发生及反应程度;(2) 把两个实验的滤液都倒入了一个烧杯中,结果烧杯中产生了少量气泡,最终还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实验②中滤液的溶质除有氢氧化钠外,还有Na2CO3;(3) 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故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物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 = CaCO3↓+2NaCl;(4)如果氯化钙和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则溶质为氯化钠;若氯化钙过量,则溶质除了氯化钠以外还有氯化钙;若碳酸钠过量,则溶质除了氯化钠以外还有碳酸钠,故小红对烧杯中的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小红认为除有NaCl外,还可能含有:猜想1:还可能含有CaCl2;猜想2:还可能含有Na2CO3;为了验证猜想1提出方案如下: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烧杯中的少量滤液于试管

中,加入Na2CO3溶液

_______有白色沉淀

_____________

猜想1正确

27.小明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来制取铜,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他根据碳的化学性质分析,认为该实验中可能会有一氧化碳产生.

(查阅资料)一氧化碳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设计实验)小明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验证:

(1)A装置中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_______.

(2)刚用酒精灯给试管A加热时,B装置中就立刻产生气泡,但液体并没有浑浊的现象出现,原因是______.

(3)C中湿润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说明有_____气体生成,证明小明的判断是正确的.你觉得实验产生该气体的原因可能是(写一条):______.

(4)设计装置时还要考虑环保因素,因此,要在装置C右侧导管口添加____装置.

(5)当反应结束后,小明发现一个问题:若先停止加热,______而导致试管炸裂,但若先去除B装置,则会导致________.请你帮助他设计一个实验操作,将试管中还原出的铜倒出:_________.

【答案】2C+2CuO 2Cu+CO ↑高温 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 刚加热时,试管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从导管口逸出 CO 木炭与试管内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CO(或木炭与反应中生成的CO 2作用生成CO 尾气处理 B 装置内的石灰水会倒吸进试管中 试管中红热的铜被空气中的氧气重新氧化成氧化铜 先用弹簧夹夹紧A 、B 装置间的橡皮管,再熄灭酒精灯并除去B 、C 装置,待试管冷却后再将试管中的粉末倒出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高温条件下碳能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2C+2CuO 2Cu+CO ↑高温;(1)A 装置中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

(2)刚用酒精灯给试管A 加热时,试管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从导管口逸出,所以B 装置中就立刻产生气泡,但液体并没有浑浊的现象出现;(3)一氧化碳能使湿润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所以C 中湿润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说明有一氧化碳气体生成,产生该气体的原因可能是木炭与试管内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CO(或木炭与反应中生成的CO 2作用生成CO); (4)一氧化碳有毒,逸出会污染空气,所以设计装置时还要考虑环保因素,因此,要在装置C 右侧导管口添加尾气处理装置;(5)当反应结束后,小明发现一个问题:若先停止加热,B 装置内的石灰水会倒吸进试管中而导致试管炸裂,但若先去除B 装置,则会导致试管中红热的铜被空气中的氧气重新氧化成氧化铜,所以设计的实验方案:将试管中还原出的铜倒出的方法:先用弹簧夹夹紧A 、B 装置间的橡皮管,再熄灭酒精灯并除去B 、C 装置,待试管冷却后再将试管中的粉末倒出。

28.为比较相同浓度的FeCl 3溶液和CuSO 4溶液对H 2O 2分解的速率影响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定性研究)

(1)如图甲,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来定性比较两者的速率影响效果。

(定量研究)

(2)如图乙,实验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定量比较两者的速率影响效果,可测量生成等体积气体所需的_______________。

(深入研究)

(3)在FeCl 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猜想1:水分子(H2O)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猜想2:___________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猜想3:___________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分别取同温度同体积同浓度的H2O2溶液于2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等质量的FeCl3和NaCl。观察现象。加入FeCl3的试管中产生

的气体快,加入NaCl的

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慢。

证明是Fe3+影响过

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4)(反思与讨论)上述实验确实可以证明Fe3+可以改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但不能证明FeCl3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若要证明FeCl3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通过实验证明FeCl3在反应前后 ___________________ 。

请写出FeCl3催化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产生气泡的快慢 (2)关闭分液漏斗,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再松开手活塞又回到原来的位置,则装置气密性良好时间

(3)氯离子(Cl-) 铁离子(Fe3+) (4)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2H2O22H2O + O2↑

【解析】

试题分析:(1) 如图甲,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定性比较两者的速率影响效果,产生气泡的速率越快,说明反应速率就越快

(2) 如图乙,实验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再松开手活塞又回到原来的位置,则装置气密性良好;要定量比较两者的速率影响效果,可测量生成等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所需时间越短,化学反应速率就越快

(3) 在FeCl3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有:水分子(H2O)、氯离子(Cl-)、铁离子(Fe3+),故猜想2:氯离子(Cl-)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猜想3:铁离子(Fe3+)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4)根据催化剂的特点: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若要证明FeCl3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通过实验证明FeCl3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FeCl3催化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 O2↑

考点: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29.根据实验内容回答问题。

(1)图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___________,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图B装置用于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除图中所示的方法外,在实验室中氧气还可用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方法制取。

(3)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在C装置中反应制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并验证CO2有关性质,观察到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但无其他明显现象。若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以下方案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 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无色酚酞

② 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足量稀盐酸

③ 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足量石灰水

【答案】火星四射 3Fe + 2O2Fe3O4 2H2O22H2O+ O2↑ 2KMnO4K2MnO4 + MnO2 + O2↑ CaCO3+2HCl==CaCl2+ H2O+CO2↑② ③

【解析】

试题分析:(1)图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 + 2O2Fe3O4。

(2)图B装置用于制取氧气,是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 O2↑;在实验室中氧气还可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 + MnO2 + O2↑。

(3)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在C装置中反应制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 CaCl2+ H2O+CO2↑,若要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方法有:②、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足量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碳酸钠;③、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足量石灰水,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碳酸钠。

考点:铁丝燃烧;化学方程式;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的选用;物质鉴别。

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两个原则,注意化学式要正确,不要忘记反应条件、气体或者沉淀符号。

做铁丝燃烧的实验前,要在集气瓶中放些水或者铺一层细沙,防止铁丝燃烧生成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30.现要制取一些二氧化氮气体来做演示分子运动的实验。

(完整版)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班别姓名学号成绩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2.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汽油挥发 B. 矿石粉碎 C. 蜡烛燃烧 D. 铜丝弯曲 3.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 镁条 B. 红磷 C. 木炭 D. 铁丝 4.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O B. Si C. Fe D. Al 5.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氧化铜 B. 空气 C. 氢气 D. 氯化钾 6. 称量固体药品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托盘天平 B. 玻璃棒 C. 酒精灯 D. 温度计7.在饮用水中添加含钙、镁、锌、硒的矿物质,可以改善人体营养,增强体质。其中“钙、镁、锌、硒”是指( ) 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 8.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硫在氧气中燃烧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9.为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一些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其中表示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

①② ③ A.B.C.D. 10.右图是老师放置在实验桌上的三瓶无色气体,它们可能是H2、O2、CO2。下列关于这三种气体的鉴别方法中,不正确 ...的是() A.根据瓶③倒置,可判断瓶③存放的是H2 B.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①中,若复燃,则存放的是O2 C.用点燃的木条伸入②中,若火焰熄灭,则存放的是CO2 D.向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若变为红色,则存放的是CO2 11.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曾被称为惰性气体B.都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都是无色无味气体 D.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 12.宣传科学,揭露伪科学,是中学生的义务。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下列信息中合理的是( ) A.燃放鞭炮,能驱鬼降魔,对空气不会造成污染 B.某机构声称发明了一种催化剂,可使水变成燃油 C.普通的水由“大师”点化便成为“圣水”,饮之可逢凶化吉 D.原子弹的爆炸,是利用了原子核变化时放出的巨大能量 13、下列图示中的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14.三聚磷酸钠(Na5P3O10)过去常用作洗衣粉的辅助剂,我国部分省市为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已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衣粉。在Na5P3O10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A.+3 B.+4 C.+5 D.+6 15.下列有关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A.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在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上倾斜 B.实验前要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C.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在实验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D.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并正放在桌面上 16.据新华社报道,今年4月15日,重庆天原化工厂连续发生氯气(Cl2)泄漏,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随后冷凝器中的氯化氮(NCl3)发生多次爆炸。该事件导致多人中毒、伤亡,15万人被疏散,造成 重大损失。从化学角度看,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科学性 ......的是( ) A.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B.三氯化氮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C.三氯化氮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D.化工厂不应建在人口密集的居民区

最新初三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最新初三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S—32Zn—65 一、我会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 1.南昌大学研究人员发现,用2%的小苏打漱口能有效预防口腔黏膜糜烂溃疡的发生或修复原有口腔黏膜的损伤。小苏打属于(A) A.盐B.酸C.碱D.有机物 2.有句谚语“每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苹果主要能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是(B) A.油脂B.维生素C.蛋白质D.无机盐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D) A.量取液体时读数B.稀释浓硫酸C.过滤D.酸碱中和 4.(2018?贵港)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B) A.混合物:煤、石油、冰水共存物 B.有机物:甲烷、乙醇、葡萄糖 C.复合肥料:尿素、*钾、氯化铵 D.合成材料:合金、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5.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的体液具有不同的酸碱性。根据下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B) 体液唾液胆汁胰液

pH6.6~7.17.1~7.37.5~8.0 A.人体的唾液一定呈酸性B.人体的胆汁一定呈碱性 C.人体的胰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D.酚酞试液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A.小木棍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变黑 B.*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 C.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无明显现象 D.尿素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7.推理是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B)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锈蚀,所以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都容易锈蚀 B.酸溶液的pH<7,常温下测得某溶液的pH=3,所以该溶液一定是酸性的 C.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D.CO2溶于水后能跟酸一样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向酸性土壤里撒熟石灰,可调节土壤的pH B.推广加碘盐是为了预防胃酸过多 C.钢铁在干燥的环境中比在潮湿的环境中更容易被腐蚀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可能是催化剂B.丁是反应物 C.甲和乙是反应物D.乙是生成物 2.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 A.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3.已知由CuS、CuSO3、CuSO4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1-3x B.1-2x C.1-x D.无法计算 4.质量相同的下列四种物质,完全分解后制得氧气质量最多的是() A.B.C.D. 5.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410125 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21109 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生成B与C的质量比为21:10 B.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中A与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6.下列叙述与对应的坐标图表示正确的是()

A.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 B.将相同质量的Zn粉和Mg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C.水的电解 D.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7.小芳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总结整理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生活中的化学B安全常识 ①自行车链条可采用涂油的方法防锈 ②用生石灰吸附水中的异味①酒精洒在实验台上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②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室内放一盆水 C化学规律D物质的鉴别 ①高锰酸钾加热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③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①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②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铜丝和铁丝 A.A B.B C.C D.D 8.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是推理,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带正电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9.下列4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的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期末测试题附答案详解

期末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Fe—56 Cu—64 Zn—6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 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 分,共18 分) 1.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鲜奶制酸奶B.黄豆酿酱油C.糯米酿甜酒D.水果榨果汁 2. 过多的植物营养物质如尿素[CO(NH2)2]等进入水体,水质会恶化,导致“水华”现象。尿素属于( )。 A.磷肥B.钾肥C.复合肥D.氮肥 3.生活中的洗涤问题大都与化学知识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洗洁精可清洗餐具上的油污B.汽油可洗掉衣服上的油迹 C.水可洗去铁栅栏上的铁锈D.食醋可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4.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盐酸用于除铁锈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5.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氢氧化钠,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 A.盐酸B.酚酞C.二氧化碳D.碳酸钠6.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3CO+Fe2O32Fe+3CO2B.Cu+AgNO3=Cu(NO3)2+Ag C.Cu+H2SO4=CuSO4+H2↑D.CuCl2+K2SO4=CuSO4+2KCl

7.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 气体CO2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B NaOH 溶液Na2CO3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C CaO 固体CaCO3加水溶解,过滤 D FeSO4 溶液CuSO4加入足量锌粒,充分反应,过滤 8.下列各组物质中,其成分或主要成分可以用同一化学式表示的是( )。 A.干冰、冰B.石灰石、大理石 C.纯碱、小苏打D.生石灰、消石灰 9.烟花燃烧后的烟雾中常含有CO、CO2、SO2等气体,这三种气体具有的共同点是( )。 A.都是无色B.都具有毒性C.都能燃烧D.都含有氧分子10.生活中的下列物品,用合成材料制作的是( )。 A.铝合金门窗B.不锈钢餐具C.塑料洗衣盆D.景德镇瓷器11.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下列有几种说法: ①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②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③酸雨主要是由含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污染所致④汽车排放的尾气会造成空气污染。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2.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确定的是( )。 A.元素种类B.原子的质子数

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如下图所示实验。(固定装置已略去,实验前开关K1、K2均处于关闭状态): I.打开K1,通入N2一段时间,点燃酒精灯; Ⅱ.关闭K1,打开K2,通入O2,观察现象; Ⅲ…. 针对上述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Ⅱ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由步骤Ⅱ可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步骤Ⅲ,若将装置B中的红磷换成木炭,不能验证燃烧的另一条件 D.本实验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B中的红磷在通入氮气时不燃烧,通入氧气时燃烧 2.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x7.2 2.8 A.x=2 B.d是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C.c不是化合物 D.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3.在点燃的条件下,2.6g的C2H2与7.2g的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6gCO2、1.8gH2O和ag的X.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a=1.4 B.X的化学式为CO C.X中的氧元素与消耗的氧气质量之比为1:9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2H 2+2O 2点燃 CO 2+H 2O+CO 4.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 .探究 燃烧的条件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氧气验满 5.蜡烛(足量)在如图甲图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B .蜡烛熄灭时并没有消耗装置内所有的氧气 C .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D .蜡烛燃烧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耗尽 6.已知:22Mg OH M O (gO+H ) ,CaCO 3 高温 CaO+CO 2↑。取12.9gMg (OH )2和CaCO 3的 混合物,加热,剩余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上册期末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某密闭容器中有X、O2、CO2和 H2O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物质X O2CO2H2O 反应前的质量/g 1.68 2.2 1.8 反应后的质量/g0 1.6待测 5.4 A.该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B.表中“待测”数据为 4.4 C.反应中的X 与 O2变化的质量比是 1:4 D.X可能是乙醇 2.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中的一种或几种。在空气中点燃该气体,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上出现水雾,将烧杯倒转过来,向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上述实验判断,该气体成分不可能是() A.CO B.CH4C.H2和CH4D.H2、CO和CH4 3.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a b c d 反应前质量 1010102 (g) 反应后质量 待测2212 (g)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 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b物质可能是单质 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 4.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四个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的数据及处理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A.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相同质量的铁粉和锌粉分别加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 D.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固体 5.将2.8 g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三者恰好完全反应,除去其中的不溶物,再将所得的溶液蒸干,最后可得固体( ) A.3.2 g B.7.6 g C.8.0 g D.15.2 g 6.图中表示一定量的木炭和氧化铜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纵坐标表示() A.固体的质量 B.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 C.二氧化碳的质量 D.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定 C.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完整版)初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三第二学期化学中考模拟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 27.生活中的以下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B.消毒酒精C.白醋D.蔗糖水 28.下列关于氢气的用途中,只利用了氢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A.充填探空气球B.作氢能源 C.作火箭燃料D.冶炼金属 29.在公共场所吸烟,会使周围的人被动吸“二手烟”。“二手烟”中含有一种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 A.N2B.O2C.CO2D.CO 30.日常生活中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 A.元素B.分子C.原子D.单质 3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雨水B.蒸馏水C.汽水D.自来水 32.走进新装修的房屋常有一股异味,利用有关分子的性质解释该现象,最合理的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间有间隙D.分子的体积很小 33.下面是几种农作物生长时对土壤要求的最佳pH范围:茶5—5.5;西瓜6;大豆6—7; 甜菜7—7.5。如果某地区经常下酸雨,以上农作物最不适宜种植的是()。 A.茶B.西瓜C.大豆D.甜菜 34.下列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B.白磷、红磷 C.冰、水D.天然气、甲烷 35.欲将20℃时的硝酸钠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升高温度B.加入水 C.加入固体硝酸钠D.倒掉一半溶液 36.下列各组物质或其主要成分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 A.氢氧化铁、铁锈B.石灰石、生石灰 C.熟石灰、氢氧化钙D.纯碱、烧碱 37.某无色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则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 A.蓝色B.红色C.紫色D.无色 38.我国最新研制的高温超导材料氮化硼,经测定该化合物中两种元素的化合价之比为1:1,

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1)

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1)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2.2gCO2和1.8gH2O,另取3.2g该有机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4.8gO2,该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C2H4B.CH4O C.CH4D.C2H4O 2.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4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使该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石灰水中,能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 A.30g B.50g C.100g D.150g 3.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中的一种或几种。在空气中点燃该气体,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上出现水雾,将烧杯倒转过来,向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上述实验判断,该气体成分不可能是() A.CO B.CH4C.H2和CH4D.H2、CO和CH4 4.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5.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 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b物质可能是单质

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 6.明胶,可以在制药与食品工业中使用。明胶里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某蛋白质在人内水解产物之一为苯丙氨酸(化学式为C9H11O2N)。下列对相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苯丙氨酸分子有23个原子构成 B.苯丙氨酸分子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C.苯丙氨酸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质量比为9:11:2:1 D.苯丙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7.已知:2KClO3=2KCl + 3O2↑,下列图像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 ...的是 A.A B.B C.C D.D 8.下列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 A.实验一可以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B.实验二可以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C.实验三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D.实验四可以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 9.将2.8 g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三者恰好完全反应,除去其中的不溶物,再将所得的溶液蒸干,最后可得固体( ) A.3.2 g B.7.6 g C.8.0 g D.15.2 g 10.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产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表: 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初三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化 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共30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答1-20题必须用2B 铅笔把答题卡相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21-30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一1 C —12 N 一14 O 一16 第Ⅰ卷(客观题 共50分) 1.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2.关于仪器的用途,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试管可以用作反应容器 B .铁架台可以用来固定装置 C .量筒可以用作溶解食盐的容器 D .玻璃棒可以用来搅拌液体 3.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 A .将容易吸水的物质放在已知质量的烧杯里用托盘天平称 B .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C .振荡试管时,用手紧握试管,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 D .滴加液体时,滴瓶滴管的尖端不能触及已加过其它试剂的试管内壁 4.把鸡蛋放在下列某物质中。可以制作“无壳鸡蛋”。该物质是( ): A .食盐 B .白酒 C .食醋 D .酱油 5.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一个“方盆子”,许多“水泡泡”。下列关于水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是有许许多多水分子聚集而成的 B .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 .游泳池中的水属于混合物 D .软水是纯净物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 .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 C .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D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7.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 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 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 B .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在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D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最新期末试卷

九年级化学下册期末试卷 (试卷满分:75分 考试时间:45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10-16 Na-23 C1-35.5 Zn-65 Mg-24 A1-27 S-32 Fe-56 Ca-40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每题2分,本题共40分) 1、小明在一次晚会上表演了一个小魔术:他向事先做好的白花上喷一种无色试液后,白 花变成了鲜艳的红花。请你判断小明所喷的试液可能是 ( ) A .紫色石蕊试液 B .无色酚酞试液 C .无色稀硫酸 D .水 2、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改变的是 ( ) A .物质的质量总和 B .物质的分子个数 C .元素的种类 D .各种原子的总数 3、自来水生产中通常使用少量氯气进行杀菌消毒,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之一是盐酸。市场上有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蒸馏水)出售。为辨别真伪,可有下列一种化学试剂来鉴别,该试剂是 ( ) A .酚酞试液 B .氯化钡溶液 C .氢氧化钠溶液 D .硝酸银溶液 4、.在不同指示剂的条件下,欲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变为中性,应该选用的试剂是 ( ) A .石灰石粉末 B .生石灰粉末 C .澄清石灰水 D .硝酸银 5、将热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在室内露置一段时间后,有少量硝酸钾晶体析出。这是因为 ( ) A .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小 B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 .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 D .溶剂的质量变大 6、为了除去KCI 溶液中混有的2CuCI ,得到尽可能纯净的KCI 溶液,可向溶液中逐滴滴 入下列溶液中的 ( ) A .2()Ca OH B .23K CO C .23Na CO D .3AgNo 7、将50g 2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到200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 A .20% B .10% C .5% D .1% 8、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 A .HCI B .NaOH C .23Na CO D .3KNO 9、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下列混合物,能按“溶解一过滤一蒸发”的步骤加以分离的是 ( ) A .食盐(NaCI )和细砂 B .水和酒精 C .石灰石(3CaCO )和生石灰(CaO ) D .蔗糖和味精 10、下列各组内物质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 A .223SO Na SO → B .32BaCO BaCI → C .3CaCO CaO → D .2()CaO Cu OH → 11、下列实验装置不能用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 12、在5.6混有少量铜粉的铁粉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 ) A .大于0.2g B .等于0.2g C .小于0.2g D .无法确定 13、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空中失事。有专家分析认为,其原因可能是航天飞机机壳底部的石墨瓦在空中脱落,击中机翼。航天飞机表面覆盖石墨瓦可以起隔热和保护作用,这是因为石墨 ( ) A .能导电 B .密度小 C .熔点高、耐高温,化学性质稳定 D .硬度小,有润滑作用 14、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 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巨大的能量, 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 A .由1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完整版)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育新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如下: Ca 40 C 12 O 16 H 1 Na 23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1、本次化学试卷用的纸张,下列性质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 B.不溶于水 C.可燃 D.易撕碎 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 B.矿泉水,河水 C.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D.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 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运动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活性炭可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铜丝可用作导线 D.氮气可用作保护气 5、市政府有关部门提醒大家,冬季燃煤要特别注意室内通风,以免造成人员中毒。这里的有毒气体主要是指 A.二氧化碳 B.氮气C.一氧化碳D.氧气 6、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其中Na元素显+1价)是潜水艇中的制氧剂,它是一种淡黄色粉末,能与物质R 反应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 + 2R=2Na2CO3+ O2,则下列有关判断中,错误 ..的是( ) A.Na2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价 B.R的化学式为CO2 C.Na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 D.Na2O2中含有氧分子 7、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B.镁条在盐酸中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壁发热 C.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热量,有大量白色气体生成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有黑色熔融物溅落瓶底 8、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可能是催化剂 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b物质可能是单质 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 9、在某化学反应 2XY + Y2= 2Z中,Z物质的化学式符合 A. XY2 B. X2Y C. X2Y2 D. X3Y2

初三下册期末化学试卷及答案

初三下册期末化学试卷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Ca—40 C1—35.5 Fe—56 Zn—65 Ag—108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该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石墨用于制铅笔芯B.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D.稀盐酸用于铁制品表面除锈 2.臭氧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km的高空,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 臭氧属于 A.单质B.混合物C.氧化物D.稀有气体 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Fe+6HCl ==2FeCl3+3H2↑ B.Na2CO3+2KNO3=K2CO3+2NaNO3 C.Cu+ZnCl2=CuCl2+Zn D.4P+5O2 2P2O5 4.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高效多功能净水剂。在高铁酸钾中K为+1价,O为-2价,则Fe的化合价是 A.+2 B.+3 C.+6 D.-6 5.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食盐B.植物油C.蔗糖D.高锰酸钾 6.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不断运动 B.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3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7.欲使冬小麦根系发达,耐寒耐旱,往往需要施加磷肥。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你认为宜施加的肥料是 A.Ca(H2PO4)2 B.NH4HCO3 C.KNO3 D.CO(NH2)2 8.在2016年邵阳市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甲同学抽到了试题四:用量筒量取15.6mL的蒸馏水。则甲同学选用的量筒容积最适宜的是 A.10mL B.20mL C.50mL D.100mL 9.下列符号中,既可以表示一种元素,又可以表示一个原子,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N B.2H C.O2 D.Fe 10.右图是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钙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核内有20个质子 B.相对原子质量是40.08 C. 属于非金属元素 D.在化学反应中,钙原子易失去两个电子 11.在2A+B ==2C反应中,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16g B.16 C.32g D.32 12.小军欲探究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做了如下实验:①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表面产生大量气泡,Y表面无现象;②把Y放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Y表面有Z析出。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X>Y>Z B.Z>Y>X C.Y>X>Z D.X>Z>Y 13.为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科学家正在开发新能源。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卷附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Zn-65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下表中。 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各图表示的变化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火箭发射 B.煤的燃烧 C.风力发电 D.酸雨侵蚀 2.公安干警在缉毒行动中,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屡建奇功,它可以嗅出毒品的原因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体积极小 D.分子间有空隙 3.最近在我国河北省的海陆交界处发现了大储量的油田。油田中的石油属于( )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单质 D.化合物 4.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 A.生理盐水 B.消毒酒精 C.液氧 D.碘酒 5.“神舟6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则NiFe2O4在该过程中是( ) A.反应物 B.生成物 C.消毒剂 D.催化剂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D.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 7.为延缓袋装食品变质,包装时不宜采用( ) A.真空包装 B.充入氧气 C.放入一小包铁粉 D.充入二氧化碳 8.房屋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其主要目的是( ) A.隔绝空气 B.隔绝可燃物 C.改变可燃物性质 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9.下列做法或认识科学的是( ) A.厨房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 B.用硬水洗衣服比用软水洗效果好 C.防煤气中毒,煤炉上放一盆水 D.垃圾经分类回收处理可转化为资源 10.气相合成金刚石薄膜被誉为20世纪的炼金术。其中化学气相沉积法制造金刚石薄膜的原理为:CH4 →C(金刚石)+2H2。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氧化反应 11.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班别姓名学号成绩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2分,共40分) 123% 4567891011\ 12 13141516171819| 20 >>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 2.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汽油挥发 B. 矿石粉碎 C. 蜡烛燃烧 D. 铜丝弯曲 3.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 镁条 B. 红磷 C. 木炭 D. 铁丝 4.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O B. Si C. Fe D. Al 5.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氧化铜 B. 空气 C. 氢气 D. 氯化钾 < 6. 称量固体药品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托盘天平 B. 玻璃棒 C. 酒精灯 D. 温度计 7.在饮用水中添加含钙、镁、锌、硒的矿物质,可以改善人体营养,增强体质。其中“钙、镁、锌、硒”是指( ) 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 8.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

①② ③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硫在氧气中燃烧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9.为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一些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其中表示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 《 A.B.C.D. 10.右图是老师放置在实验桌上的三瓶无色气体,它们可能是H2、O2、CO2。下列关于这三种气体的鉴别方法中,不正确 ...的是() A.根据瓶③倒置,可判断瓶③存放的是H2 B.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①中,若复燃,则存放的是O2 C.用点燃的木条伸入②中,若火焰熄灭,则存放的是CO2 … D.向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若变为红色,则存放的是CO2 11.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曾被称为惰性气体B.都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都是无色无味气体D.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 12.宣传科学,揭露伪科学,是中学生的义务。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下列信息中合理的是( ) A.燃放鞭炮,能驱鬼降魔,对空气不会造成污染 B.某机构声称发明了一种催化剂,可使水变成燃油 C.普通的水由“大师”点化便成为“圣水”,饮之可逢凶化吉 《 D.原子弹的爆炸,是利用了原子核变化时放出的巨大能量 13、下列图示中的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14.三聚磷酸钠(Na5P3O10)过去常用作洗衣粉的辅助剂,我国部分省市为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已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衣粉。在Na5P3O10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A.+3 B.+4 C.+5 D.+6 15.下列有关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1

学年度第一学期调研试卷九年级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Ca 40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矿石粉碎B.冰雪融化C.酒精燃烧D.汽油挥发2.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B.中子数C.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4.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A.氧元素 B. 氮元素 C. 铝元素 D. 铁元素 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木炭B.镁条C.红磷D.铁丝 6.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B.糖水C.米粥D.豆浆 7.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MnO 2B.NaCl C.NaOH D.H2SO4 8.下列关于右图所示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试管1中的气体是氢气 C.试管1和试管2中气体体积比为1:2 D.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9.下列气体中,有毒的是 A.N2B.O2C.CO D.CO2 10.为了防止事故发生,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厨房煤气泄漏要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 B.霉变的大米,要煮熟后食用 C.燃放烟花爆竹时,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D.电器失火后首先要切断电源 11.牛奶中富含的维生素D有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这里说的钙是指 A.分子B.原子C.元素D.单质12.下列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是 A.H B.H+C.H2D.2H 13.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O2B.MnO2 C.CO2 D.H2O2 14.核电站中可用硼酸(H3BO3)吸收中子,阻断核辐射。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是A.+1 B.+2 C.+3 D.+4 15.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A.间隔增大B.质量增大C.体积增大D.个数增多 16.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 A.原子数目B.原子质量C.物质种类D.元素种类 17.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 ...的是 18.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19.科学家已研制成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格钟”,成为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则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126 B.88 C. 50 D .38 20.煤气中加入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可提示煤气是否泄漏。乙硫醇(用X表示)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 + 9O2点燃4CO2 + 2SO2 + 6H2O,则X的化学式为 A. C4H12S2 B. C2H6S C. C2H6O2 D. C2H6S2 21.右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钚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钚是金属元素B.钚元素的质子数为94 C.钚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4g D.钚元素的中子数为150 试管1 试管2 水

八年级下学期化学期末测试题

于科中学八年级下学期化学期末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100分)2012.6.26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Mg-24、K-39、Al-27、 Mn-55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汽油挥发 B .冰雪融化 C .食物腐烂 D .液化空气 2.下列物质不属于混合物的是 A .矿泉水 B .啤酒 C .醋 D .蒸馏水 3、某1 L 纯牛奶的包装盒上面有如下一些数据(每100 g 内):脂肪≥3.3 g 、蛋白质≥2.9 g 、非脂乳 固体≥8.1 g 、钾≥145 mg 、钙≥115 mg 。这里的钾、钙是指( ) 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 4、减少污染,净化空气,“还我一片蓝天”,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下列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 一氧化碳 B 二氧化碳 C 氧气 D 氮气 5.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 .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 .氧气具有可燃性 D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6.右图表示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7.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有关因果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磷燃烧能产生大量的白烟,可以制作烟幕弹 B .钨的熔点高,被用来做灯泡里的灯丝 C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燃料 D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8.下列化学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镁带燃烧发出耀眼强光,产生大量雾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白烟 9、高铁酸钾(K 2FeO 4)是一种具有氧化、凝聚、杀菌等功能的新型、高效水处理剂。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 化合价是( ) A 、+2 B 、+3 C 、+4 D 、+6 10、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右图是某种元 素在元素周期表中 的说明示意图。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 、中子数 B 、元素符号 C 、元素名称 D 、相对原子质量 11.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 12、某同学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C.食物腐败──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D.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 13.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往试管中加入锌粒 C .加热液体 D .固体药品的取用 14.在下列各项中,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④⑤ B. ①③④⑥ C.①④⑥ D. ①③⑤ 15.化学方程式3Fe + 2O 2 点燃 Fe 3O 4可读作:( ) A .铁加氧气等于四氧化三铁 B .三个铁加两个氧气等于一个四氧化三铁 C .铁和氧气点燃后生成四氧化三铁 D .铁加氧气点燃等于四氧化三铁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电解水 B.加热一定质量的KClO3 C.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 D.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2.有18.6g的NaOH和Na2CO3固体混合物,已知N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23:3,把该固体全部加入到盛有100g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114.2g。则原NaOH和Na2CO3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 A.9.2g B.6.9g C.4.6g D.2.3g 3.明胶,可以在制药与食品工业中使用。明胶里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某蛋白质在人内水解产物之一为苯丙氨酸(化学式为C9H11O2N)。下列对相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苯丙氨酸分子有23个原子构成 B.苯丙氨酸分子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C.苯丙氨酸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质量比为9:11:2:1 D.苯丙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4.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推测出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5.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克置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为20.4克。将此剩余固体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后过滤,滤渣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5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氯酸钾质量为25克 B.停止加热后剩余固体中含有两种物质 C.生成氧气质量为9.6克 D.反应过程中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变 6.科学实验是人类获取科学知识,验证科学理论的重要手段,其中,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很重要,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的烟雾 B.CO还原氧化铁,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观察到浅绿色溶液变成蓝色 D.向滴有植物油的水中加入洗洁精,振荡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 7.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像是 A.A B.B C.C D.D 8.完全燃烧2. 8g某有机物,生成8. 8gCO2和3. 6gH2O。下列对该有机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且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 B.该有机物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C.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H4 D.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 9.下列物质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A.用水鉴别生石灰和石灰石 B.用MnO2鉴别蒸馏水和双氧水 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H2和CH4 D.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和CO2 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10.将14.6g已部分氧化的锌粉,加入到19610% 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A.19g B.30.1g C.32.2g D.36.2g 11.纯净物甲是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质量的甲与 48g乙充分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