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知情同意书

眼科1、(早产儿)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知情同意书2、白内障人工晶体手术知情同意书1)2)3)3、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玻璃体切割手术知情同意书1.2.3.4.4、视网膜血管疾病合并玻璃体出血、玻璃体切割手术知情同意书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视网膜血管疾病合并玻璃体出血、玻璃体切割手术知情同意书 患儿姓名 性别 年龄 病历号疾病介绍和治疗建议医生已告知我的 眼患有玻璃体出血和/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需要在 麻醉下进行 手术。
能引起玻璃体出血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主要有:视网膜静脉阻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这些都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
发病后,患者视力突然或逐渐下降,严重者可降至眼前手动或仅存光感。
长期反复的玻璃体出血不吸收,可引起玻璃体纤维增殖、机化,视网膜牵拉,严重者导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并引起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等并发症,这时患者视力会进一步下降,甚至失明,并出现眼疼,眼胀,头疼等症状。
玻璃体切割手术的目的是清除血性、混浊、机化的玻璃体,并针对病变部位进行激光治疗,稳定病情。
如果已经发生了视网膜脱离,需要缓解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封闭视网膜裂孔,必要时行眼内填充,帮助视网膜复位。
改善或稳定视功能。
预后与眼部或全身情况有关。
手术后视力恢复的情况取决于黄斑部受累情况,如果黄斑部未明显受累,术后视力预后较好。
如果黄斑部大量的出血、渗出、视网膜水肿严重,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波及黄斑,术后视力预后较差。
黄斑水肿者,手术后需要针对黄斑部病变继续治疗。
如果病变已到晚期,继发青光眼,则预后更差。
糖尿病肾病患者和合并视网膜血管闭锁的患者视力预后差。
术后复查,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必要时补充激光治疗。
根据每一位病人的具体病情,手术情况有所不同,你的医生将会和你讨论具体的内容。
手术潜在风险和对策以下是玻璃体切割手术可能发生的一些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如果你有特殊的问题请与你的医生讨论。
1) 1.我理解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
黄斑裂孔黄斑裂孔分期在OCT中的表现

手术治疗
手术并发症:出血、炎症、视网膜脱离等
术后恢复:定期复查,注意眼部卫生
手术目的:封闭裂孔,减轻或消除玻璃体对黄斑的牵拉
手术方法: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
预后评估
视力恢复情况:黄斑裂孔患者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因个体差异而异,需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效果进行评估
并发症发生情况:黄斑裂孔手术后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如视网膜脱落、黄斑水肿等,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
视网膜前出现玻璃体后脱离
视网膜下出现新生血管
视力下降至0.1以下
晚期黄斑裂孔
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出现囊样改变
视盘黄斑纤维束受损
视网膜内界膜消失
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完全断裂
04
OCT在黄斑裂孔诊断中的应用
OCT的基本原理
OCT技术原理:基于光学相干理论,通过测量光在生物组织中的相干散射来获取组织结构信息
定量测量:OCT可以定量测量视网膜各层的厚度和结构变化,为黄斑裂孔的诊断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早期诊断:OCT能够发现早期黄斑裂孔,有助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保护视力。
随访观察:通过定期随访观察,OCT可以评估治疗效果,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OCT在黄斑裂孔分期中的应用
OCT在黄斑裂孔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视网膜内界膜的破坏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脉络膜的损害与年龄、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
黄斑裂孔的临床表现
视力下降:黄斑裂孔会导致中心视力的明显下降,患者难以看清近距离的物体。
视野缺损:黄斑裂孔会导致视野中心出现暗点,影响患者的视野范围。
视觉扭曲:黄斑裂孔患者可能会出现视物变形、扭曲的现象,影响视觉质量。
闪光感:部分黄斑裂孔患者可能会出现眼前闪光的现象,这是由于视网膜受到牵拉所致。
黄斑病

黄斑病一.黄斑病变概述黄斑区是人体眼底视网膜上一个重要区域,位于眼后极部,在眼底视神经盘的颞侧0.35cm处并稍下方,处于人眼的光学中心区,是视力轴线的投影点。
黄斑区富含叶黄素,比周围视网膜颜色暗些。
黄斑中央的凹陷称为中央凹,是视力最敏锐的地方。
主要与精细视觉以及色觉等视功能有关。
一旦黄斑区出现病变,常常出现视力下降、眼前黑影或视物变形。
一般情况下,人眼的视力检查,就是查黄斑区的视觉能力。
黄斑区以外的视网膜视力是极其低下的。
黄斑病可由遗传性病变、老年性改变、炎症性病变所引起,也可受其他眼底病变的累及。
遗传性黄斑病变可有家族遗传史,发病年龄从幼儿期至老年期,但最常见于青少年期起病,治疗上比较棘手;年龄性黄斑病变主要有老年性黄斑病变、老年性特发性视网膜前膜和老年性黄斑洞等改变,通过早期诊断和适当的治疗,可以使病情改善或稳定;炎症性黄斑病变多见于各种视网膜脉络膜炎,如弓浆虫病、葡萄膜炎等;此外,糖网、视膜静脉阻塞、视网膜血管炎、高度近视和外伤性脉络破裂等可导致黄斑区发生损害;某些病变如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等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可造成黄斑区水肿或出血而有一定程度的视功能损害。
由于多种因素可导致黄斑病变,因此要注意避免造成黄斑区损伤的因素。
一旦视力出现改变或视物变形,要及时到专科诊治,明确病因及诊治,保护好视功能。
目前现代医学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也常根据病程的阶段给予一些辅助治疗用药,中医药有这先天的优势,占据着主导地位。
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长期致力于中医药对眼底疾病的研究,并且运用中药的独特的药理作用,对于慢性反复性的疾病,疗效很好,对于保护视细胞,稳定和提高视力,对阻止病情的复发,瘢痕的修复,防止另眼病情发展。
尤其对陈旧性出血及渗出的吸收,尤为专长。
能够整体调整人的机能,并且毒副作用极小,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争取更多的机会运用中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老年性黄斑变性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人群,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是一种视网膜退化性病变。
黄斑病变为临床上比较罕见的一种疾病

黄斑病变为临床上比较罕见的一种疾病,主要病发的部位为眼部。
此病的早期会出现视力下降,早期发现治疗,有助于病情的治疗,此时为黄斑病变的最佳治疗时机。
还能预防病情更加的恶化。
黄斑病变的主要症状表现为中心视力减退,有中心暗点,视物变形。
玻璃体无炎性改变。
眼底在黄斑部有黄灰色渗出性病灶及出血,圆形或椭圆形,边界不清,微隆起,大小约为1/4~3/2视盘直径(PD)。
以1PD以下为多见。
病灶边缘处有弧形或环形出血,偶有呈放射形排列的点状出血。
病灶外周有一色素紊乱带。
病变大多以中央凹为中心,半径为1PD的范围内。
病程末期,黄斑区形成黄白色瘢痕。
黄斑病变病因原因不明。
目前认为是黄斑部视网膜下有新生血管长入所致,它来源于脉络膜。
病理改变为肉芽肿性炎症。
黄斑病变的预防注意事项是平时注意休息不要过度用眼睛,避免形成近视。
切忌"目不转睛",自行注意频密并完整的眨眼动作,经常眨眼可减少眼球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避免泪液蒸发。
多吃各种水果,特别是柑桔类水果,还应多吃绿色蔬菜、粮食、鱼和鸡蛋。
多喝水对减轻眼睛干燥也有帮助。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睡眠充足,不熬夜。
避免长时间连续操作电脑,注意中间休息,通常连续操作1小时,休息5-10分钟。
休息时可以看远处或做眼保健操。
如果出现眼睛发红,有灼伤或有异物感,眼皮沉重,看东西模糊,甚至出现眼球胀痛或头痛,休息后仍无明显好转,那就需要上医院了。
积极治疗原发病。
平时注意不要强光直射眼睛。
另外防止眼外伤。
上述为对黄斑病变的简单阐述,希望黄斑病变患者可以从中得到帮助,根据自身病因得到有效的诊断,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有助于预防黄斑病变的病情恶化,降低此病的发病率眼科黄斑病变该如何治疗,您好,对于黄斑变性目前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中药治疗!.用益气药使气血充盛,润养神经,可使死亡之神经纤维得以再生,濒临死亡之神经节细胞得以苏醒,针对病因适当配用通络开窍药物,以启闭郁之玄府,发灵明之神光,再配合针灸,按摩,西药综合治疗,一般能收到满意疗效.有什么不清楚的还可以咨询!祝你早日康复!常见的黄斑病有以下几种:一,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多见于20~45岁男性,通常表现为自限性疾病.表现为眼前有暗影,视物变形,如变小,变远;视力下降,但常不低于0.5 以下,可用凸透镜片部分矫正.眼底可见黄斑有一圆形反光轮,中心凹暗红,光反射消失,可有灰白色视网膜下纤维蛋白沉着,在双目间接检眼镜下,黄斑呈圆顶状盘状脱离区.荧光血管造影,在静脉期于黄斑部有一个或数个荧光素渗漏点,逐渐呈喷射状或墨迹样,扩大为强荧光斑.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发达地区50岁以上常见的致盲眼病.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发病率增高.分为干性和湿性两型.可能与黄斑长期慢性的光损伤,遗传,代谢,营养等因素有关.三,黄斑囊样水肿: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常由其他病变引起.病理特征是视网膜内水肿含有蜂巢样囊腔.FFA显示,水肿来自中央凹周围通透性异常的视网膜毛细血管,呈现出多数小的渗漏点,及荧光在囊腔的积聚,由于Henle纤维的放射状排列而形成花瓣状.表现为视力减退或视物变形,或症状不明显.眼底检查中心凹光反射消失,黄斑部视网膜反光增强呈毛玻璃状.有时检眼镜下很难判断.在三面镜下,偶见视网膜呈囊样改变.FFA可确诊.四,黄斑和色素上皮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黄斑和RPE出现黄色物质沉着,及细胞逐渐丧失.五,黄斑裂孔:可因外伤,变性,长期CME,高度近视,玻璃体牵拉等引起.眼底表现为黄斑有一1/2~1/4PD大小的,边界清晰的暗红色孔,孔底可有黄色颗粒.中心视力明显下降.高度近视眼的黄斑裂孔,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机会很大,需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或玻璃体手术治疗.六,黄斑视网膜前膜:发生在视网膜内表面上,是由于视网膜胶质细胞,RPE的移行,增生而形成的纤维化膜.可发生于多种病变.在视网膜脱离术后形成的黄斑ERM较厚,呈灰白色,影响视力.还可见于RVO,慢性CME,眼内炎症,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眼底疾病,眼外伤和光凝,冷凝术后.膜的收缩可使黄斑发生皱褶,变形,黄斑水肿,引起视力下降和视物变形.在ERM较厚并遮挡中心凹,视力明显下降或变形时,可采用玻璃体手术剥除前膜.黄斑裂孔:视力下降.高度近视眼的黄斑裂孔,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很大,需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或玻璃体.黄斑视网膜前膜:膜的收缩可使黄斑发生皱褶,变形,黄斑水肿,引起视力下降和视物变形.在ERM较厚并遮挡凹,视力下降或变形时,可采用玻璃体剥除前膜.病理病因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分为干性和湿性两型.与黄斑长期的光损伤,遗传,代谢,营养等因素有关.黄斑裂孔:视力下降.高度近视眼的黄斑裂孔,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很大,需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或玻璃体.黄斑视网膜前膜:膜的收缩可使黄斑发生皱褶,变形,黄斑水肿,引起视力下降和视物变形.在ERM较厚并遮挡凹,视力下降或变形时,可采用玻璃体剥除前膜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一种中老年黄斑部进行性变性性疾病,老年性黄斑变性,顾名思义是老年疾病,多见于老年人,病变发生在视觉重要部位――视网膜黄斑部,故对视力危害大.由于受累部位是眼底黄斑区,严重影响视功能.老年性黄斑变性是发达国家导致视力障碍和致盲的首要眼病.你好,治疗原则:1.抗衰老及活血化瘀中药治疗;2.抗氧化药物及微量元素治疗;3.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你说的疾病是由于肝郁气滞的原因造成的眼底水肿水漏看人远小,黄斑病变可以用中药治疗的.用中药治疗疏肝理气,补肾健脾就可以好的黄斑病变这是个很笼统的诊断,所有的黄斑部疾病都可以叫黄斑病变!对于黄斑部不同的病变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不过大部分治疗效果不好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治疗此病,可采用下列辅助疗法:微量元素锌剂:口服葡萄糖酸锌每次50mg ,每日两次.有人认为内服锌剂可以防止黄斑变性的发展.抗氧化剂:口服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可防止自由基对细胞的损害,保护视细胞,起到视网膜组织营养剂的作用.中医中药:中药有抗衰老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对本病萎缩型有较好疗效.对阻止渗出型瘢痕修复后复发,防止另眼病情发展方面也有一定作用.本病的早期阶段,眼底以玻璃膜疣,色素紊乱改变为主,视力下降较轻者.根据情况给以补益肝肾或气血双补等方法,对眼底视网膜色素上皮,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采用健脾方法,兼以祛湿化痰,对出血性脱离者,则兼以止血化瘀,对大量瘢痕形成,则兼以滋补肝肾,软坚散结的方法.你好.黄斑囊性水肿是指液体积存在黄斑视网膜神经层内的细胞间隙,眼底镜下呈蜂窝状的一类眼底病.黄斑疾病的治疗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至今黄斑疾病致盲尚不可治愈.一般而言,早期发现的黄斑疾病,多可通过营养的调理,药物的治疗,适当的激光光凝减缓疾病的发展.因此凡视力下降或有视物变形的患者,宜及早到有一定水平的医院就诊,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使我们的双眼能承担越来越多,越来越精细的视觉任务,提高我们的生活,工作质量.祝你健康!。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入路玻璃体切割术)临床路径【2020版】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入路玻璃体切割术)临床路径一、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入路玻璃体切割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ICD-10: H33.001)行后入路玻璃体切割术(ICD-9-CM-3:14.740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症状:突发视物不清,眼前黑影遮挡、漂浮物,闪光感,视物变形等。
2.体征:可有传入性瞳孔障碍,玻璃体色素颗粒漂浮,玻璃体积血,患眼眼压可较对侧低,视网膜青灰色隆起,可见视网膜裂孔,周边部视网膜变性,陈旧性脱离在脱离区的后界可见分界线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眼科临床指南(PPP)》后入路玻璃体切割术:视网膜裂孔较大,裂孔边缘翻卷,合并视网膜前膜或黄斑裂孔,玻璃体浓缩,存在玻璃体视网膜牵引,预计采用巩膜外加压无法复位。
(四)标准住院日为≤13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H33.001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第一诊断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裂孔较大,裂孔边缘翻卷,合并视网膜前膜或黄斑裂孔,玻璃体浓缩,存在玻璃体视网膜牵引,预计采用巩膜外加压无法复位,不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血糖等检查;(3)心电图,X线胸片。
2.眼部常规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晶体、三面镜检查、扫描激光眼底检查(SLO)。
视网膜脱落采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视网膜脱落采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疗效分析作者:余德成来源:《延边医学》2015年第16期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视网膜脱落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视网膜脱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封闭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切除术,比较本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变化、视网膜复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本组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全部治疗成功。
治疗后,在出院时,视网膜全部达到解剖复位。
术后随访6~18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视网膜复位295眼,复位率为96.41%(295/306)。
本组患者术后视力0.1~0.12和>0.12者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术前,光感至手动及FC~0.1者所占比例均显著低于术前,P关键词:视网膜脱落;玻璃体切除术;视力视网膜脱落指的是视网膜组织中的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层分离,其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严重眼底疾病。
本病的临床表现以视物变形、视力下降、视野缺损为主,病情严重者还可导致失明[1]。
视网膜脱落的发生与遗传、创伤、高度近视等因素有关,临床上应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
玻璃体切除术仍是目前治疗视网膜脱落最为有效的手段,该手术是临床眼科最复杂的一项手术,但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提升和设备的不断进步,玻璃体切除术的成功率也大为提高[2]。
现将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视网膜脱落的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00例(306眼)视网膜脱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眼功能、眼视力、房角、视野、眼压、角膜等检查明确诊断为视网膜脱落。
疾病类型: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78例(120眼),牵拉性视网膜脱离49例(85眼),渗出性视网膜脱离73例(101眼)。
其中男性123例(201眼),女性77例(105眼),年龄14~74岁,平均(52.8±4.1)岁。
1.2 方法本组患者均行封闭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切除术进行治疗,手术方法:(1)对未进行巩膜外环扎的患者,按照常规方法预置硅胶条环扎带。
特发性黄斑裂孔

特发性黄斑裂孔概述:概述:黄斑裂孔(macular hole)是指黄斑部视网膜神经感觉层全层发生穿孔,一般可分为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和非特发性黄斑裂孔。
特发性黄斑裂孔是指眼部无明显相关的原发病变,如屈光不正、眼外伤及其他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而自行发生的黄斑裂孔,最为常见。
黄斑裂孔最初由Knapp 和Noyes于1869和1871年分别报道,并认为是外伤直接作用的结果。
后来发现黄斑裂孔可发生在无屈光不正、外伤、眼内炎等病史的老年人,才开始称为特发性黄斑裂孔。
但当时对IMH的发生机制不甚了解,许多人认为黄斑囊样变性、色素上皮改变、黄斑区退行性变薄是其危险因素,并认为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子宫切除及全身性雌激素治疗史、高纤维蛋白原水平是发生IMH的全身易感因素。
由于受到研究条件的限制,IMH的研究长期处于停顿状态。
随着世界人口老年化和我国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增加,IMH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近10余年来,对黄斑部病变的认识不断深入,对IMH的发病机制与诊断治疗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特发性黄斑裂孔占所有黄斑裂孔的83%。
IMH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人群,但亦有个别为40岁以下患者,群体发病年龄平均为57~66岁,5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3.3%。
对侧眼患病率为3%~22%。
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女性与男性比例约为2∶1。
病因:病因:特发性黄斑裂孔无明显可查的病因,排除眼底本身的疾患而出现的黄斑裂孔,占黄斑孔的大部分。
在此类患者中,心血管病的发病率高,因此认为黄斑裂孔的发病可能与脉络膜缺血有关。
另外发现在用雌激素治疗或者行子宫切除术后的患者,黄斑裂孔的发病率高,因此认为性激素可能与黄斑裂孔的发病有关。
近年强调玻璃体表面玻璃体黄斑牵拉在黄斑裂孔的重要性,认为玻璃体的浓缩和凝聚,对黄斑中心凹切线方向的牵引,在黄斑裂孔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1.玻璃体前后和切线方向牵拉的作用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许多学者开始注意到黄斑裂孔形成与黄斑区玻璃体视网膜关系异常有关。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非后极部多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比较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非后极部多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比较田超伟;王雨生;马文霞;窦国睿【摘要】目的:观察非后极部多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和巩膜扣带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6/2018-08在我院眼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的非后极部多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40例40眼,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玻璃体切割术(PPV)组(18眼)和巩膜扣带术(SB)组(22眼).术后随访3~6mo,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至末次随访,PPV组患者视网膜复位率为100%(18/18),去除硅油填充眼后视网膜复位率为56%(10/18).SB组患者视网膜复位率为86%(19/22),无硅油填充眼.两组患者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包括硅油填充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除硅油填充眼后视网膜复位率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非后极部多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多为视网膜广泛变性或合并玻璃体牵拉引起.复杂病例宜选择玻璃体切割术,但需多次手术,而巩膜扣带术远期效果稳定.两种手术方法各有利弊,应综合考虑,不应盲目扩大玻璃体切割术适应证.对于年轻或独眼等特殊群体,如有可能应尽可能优先选择巩膜扣带术.【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年(卷),期】2019(019)006【总页数】4页(P1055-1058)【关键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术;巩膜扣带术【作者】田超伟;王雨生;马文霞;窦国睿【作者单位】710032 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全军眼科研究所;710032 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全军眼科研究所;710032 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全军眼科研究所;710032 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全军眼科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0引言多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指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裂孔数等于或大于2个,占全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30%~50%[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 42 (2 3 ) 4 yso e n ewn sl a b cl g 6ee o l a bcigcm i dwt t m igo s a 2 /6 9 . % . ee f hm udret ce l uk n.1 ys fee l ukn bn i et p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 r i s r o e hh a n
ma u a oe M e h d T e t— i e e f 6 p t n sw t t a e a h n u c l oe h a e  ̄ h d b e c l hl. to s y w ny sx y s o ai t i r i l t c me t e t ma u s h l .T e p f n 2 e hen d d o r i a e n e a n td b o n i t o s ic u i gv s a c i . I t o u a r su f c v n c lrf n u o d t n b fr x mi ue y r u t Meh d ,n l dn iu la u t n rc l rp s r t r t e a d o ua u d sc n i o eo d y a e e ai e r i e s r le r ame t h e e rd n e c n t n o ei a ea h n o s lc p s lr lid n t i c n p n e u ge d t t n .T n a eo ig t t o d i fr t l d tc me tt ee te i e a n e t h sl o e s o g , e oh i o n e i w i s lr n i l n rvt co nr vte u l n t a r i c n i Re u t T et tl n la ao c U C S ae ce a e er i go i e tmy it i o sf l gw h g so l o e ol l e o r a r i i i si . sl s h a a tmia S C E Sr t o f i n l
【 btat 0bet e T neta eteaet f c f ug a t a et o rt a dt h et u A s c】 r jci oivsgt t rpu ce et o ril r t n fr en e cm n d et v i eh h i s s c e m il a O
程 彦秀
【 摘要】 目的 分析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及效果 。方法 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 2 6例( 6只眼 ) 2 ,
术前常规检查视力、 眼压、 屈光情 况 , 眼底检查采用三面镜和问接眼底镜 , 明玻璃体液化情况以及有无 后脱 离 , 查 黄
斑孔有无牵引 , 膜增生情况 , 周边视 网膜是否伴有裂孑 , L 脱离范围、 程度 , 以此 为依 据来决定手术方式 。选择脱离 并 范围局限于后极部、 伴有玻璃体后脱离、 明显膜形成 以及无黄斑孔牵 引者 , 无 行单纯 的玻璃 体腔 内注入惰 性气体 C F 者 0 5~ . , . 0 8mI 4只眼行此手术 ; 选择黄斑裂孔伴有周边裂孔 , 网膜脱离范 围较广泛者 1 视 6只眼行巩膜外垫 压必要时环扎加玻璃体腔注气术 , 注入 C F 者 05~10m ; . . l选择膜增生明显 、 脱离 范围广泛、 有明显黄斑裂孔牵 引 者 8只眼( 中 2只眼为二次手术 ) 其 行玻璃体切割加 注气 术或硅油注入 术。结果 手术后 视网膜最终 复位 2 4只
retfO hhl o g ,et o i lSegi e o u xl ai u a , oa i 504 C i wn o p tam l y Cn r s t ,hnlP t l m Epo t nB r u D nyn 2 73 , hn o eH pa re ro e g a
【 关键词】 黄斑裂孔 ; 视网膜脱离
【 临床眼科杂志 , 1 。8 55 2 0 1 :0 ] 0
T e a e t f c f u gc l rame t nt ert a ea h n 、 t c lr oe h r p ui e et r i e t n i l tc me t h ma ua l c os at o h en d h Z A a- nDp r H /Y n u . eat j —
I床 眼科 杂 志 2 1 第 1 缶 0 0年 8卷第 6期
Jun l f l i l p ta o g ,0 0 V 1, N . ora o i c h l l y2 1 ’o. 1 o6 C n aO h m o
・
临床 研 究 ・
黄斑 裂孔视 网膜脱 离 的手 术治 疗
限, 复位率 9 .% (4 2 ) 2 3 2/ 6 。单纯注气的 4只眼 , 1只眼气体吸收后再次脱离 , 有 脱离范围仍然 比较局限, 明显增 无 殖, 经再次气体注入后复位 ; 巩膜外垫压加必要时环扎加玻璃体腔注气术 1 6只眼 , 中 3只眼再次脱离 , 其 2只眼查
明有新裂孑 的形成 , L 1只眼黄斑裂孔封 闭不 良再次脱离 , 只眼放弃治疗 , 1 2只眼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最终复位。玻 璃体切割加注气术或硅油注入术 8只眼 , 2只眼复发 , 中 1只眼为 自孔 , 注气失败后 改为 注入硅油后成功 , 其 经 1只 眼玻璃体增生 明显 , 造成继发裂孑 , L 放弃治疗。手术前后视力 比较 , 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对 于黄斑裂孔视 网膜脱离的患者术前都要进行仔细认真地检查 , 裂孔 的性质、 依据 部位 、 大小、 脱离 的范 围、 增生膜 的情况来决定手 术方式 , 以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损伤和并发症 的发生 , 可 来获得 最大 的视功能的康复和视网膜 的解剖复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