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文化创新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3)对我们来说,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 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坚持把批判继 承和超越创新辩证地统一起来,既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使之内化为我们民族的 主体意识,又从时代的要求出发,赋予其崭新的时代意义,使之同时代精神相融合, 努力开拓、创造中国特色的新文化。同时还要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 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努力铸造中华 文化的新辉煌。
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1)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 文化的关系。 (2)要对传统文化实现超越创新,就意味着突破,意味着创造一种既适应时代要求 又不失民族文化特质和民族精神的新文化、新文明。在这里,超越创新和批判继 承是相辅相成的,批判继承是超越创新的基础。没有批判继承,超越创新就是一 句空话。反过来,超越创新是批判继承的必然要求,没有超越创新,批判继承就毫 无意义。所以,必须既坚决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 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全盘西化”论,又高度地警惕和防止一味固守本 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保守主义”“守旧主义” “封闭主义”。
文化创作必须坚持“走下去、走进去、走出去”的道路。与之相对应的有效做 法是( ) ①深入基层,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加强交流,推动文化传播 ③高举旗帜,引领前进方向 ④深入人心,反映群众呼声 A.④—③—① B.①—③—④ C.①—④—② D.②—④—③ 解析 文化创作必须坚持“走下去”是指文化创作要深入基层,立足于社会实 践;文化创作必须坚持“走进去”是指深入人心,反映群众呼声;文化创作必须坚 持“走出去”是指加强交流,推动文化传播。因此正确的排列顺序应该是①—④ —②。③说法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故答案选C。 答案 C

人教版高中政治 必修3 第五课 文化创新【名校课件+集体备课】

人教版高中政治 必修3 第五课 文化创新【名校课件+集体备课】

课堂小结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3.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影响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相声”,曾经是观众 喜闻乐见的娱乐节目,但近几年来,由于缺乏 创新,相声越来越让人乐不起来……好在相声 界出了个自称非著名相声演员的郭德纲。
人民网撰文指出:郭 德纲的相声之所以能走红, 是因为它实现了从“高雅 艺术”到“民间艺术”的 回归。郭德纲所做的就是 为相声减负,让相声轻装 上阵,重新走入民间,从 民间汲取营养,从日常生 活中丰富自己的创作素材, 把人逗开心而已。
充分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 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 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 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 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 创新,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文化创新的途径
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三、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是什么关系? 请举例说明。
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 文化创新;
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 创新的重要追求。
二、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1.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不 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 融合。
2.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
有学者考察了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之后,深有感 慨:走近开平碉楼群,就如走进“建筑艺术的博物 馆”。从古希腊到古罗马、欧洲中世纪的拜占庭和哥 特式、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革命时期的建 筑;从基督教到伊斯兰教;从欧美到亚洲印度次大陆 建筑,都可以在开平碉楼中找到它们的影子。 与上 海、广州、天津等城市的西方建筑不同,开平碉楼不 是西方列强硬性移植和强加,而是当地民众自动接受 外来文化的见证。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五课 文化创新 第一框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件 新人教必修3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五课 文化创新 第一框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件 新人教必修3




探究 “文化创新主要依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提示:不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文化创作的主体。谁想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谁就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我的发现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思考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点一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创新是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创作是最需要个性、风格,最需要热情、灵感,最需要创新、创造的领域。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始终秉承创新理念、推动艺术创新,努力打造精品力作、树立艺术“高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广大文艺工作者为什么要始终秉承创新理念、推动艺术创新。



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1.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2.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3.基本要求 (1)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充分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意义。 (3)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4)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思考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1
2
3
4
5
6
一、选择题 1.(原创)(考查点:文化发展的实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质是推动( ) A.文化创新 B.文化传承 C.文化交流 D.文化融合 解析: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故答案选A项。 答案:A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1.在时代的新起点上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 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⑧ 软实力 ,是繁荣 文化的必由之路。 2.⑨ 人民群众 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关注最广大⑩ 人民群众 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 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刻苦钻研,锐意创新。
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
文化创新 的必要性
文化创新 的重要性
④ 文化创新 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 保证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⑤ 社会实践 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 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⑥ 民族文化 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 生命力和富有⑦ 凝聚力 的重要保证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只有 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 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知识拓展 社会实践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源泉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动力
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 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 件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艺的发展取决于文艺创作方法的创新。 ( ✕ ) 提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艺作为文化现象,其发展取决于社会实践。 2.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只要深入社会实践就能创作出激 荡人心的作品。 ( ✕ ) 提示:社会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文艺创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非深入实 践就能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 3.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根本目的和检验标准。 ( ✕ ) 提示: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 准。 4.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居于主体地位。 ( √ ) 提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5.文化发展的实质是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 ) 提示: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文化创新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这给我们的启示:要占领文化市场,我们必须 (A ) • ①大力进行文化创新 ②加大文化传播力度 ③大
力进行文化继承 ④禁止进口国外文化产品。 •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回归生活,学以致用
回归生活,学以致用
• “文化齐鲁,风扬天下”。文博会会徽《齐鲁风》以“山” 字为基础形态,表意泰山,体现山东;中间一座高峰,寓 意先进文化,又暗含孔子在中国古代史长的泰斗地位。彩 虹当空舞,鸟儿振翅飞,黄河水滔滔,三者的形态巧妙融 合,象征着山东文化灿烂缤纷、源远流长,更预示着山东 文化产业将要腾空飞越。而这一切,都被赋予一个诗意的 的名字和浪漫的想象:敦煌诗作《诗经》中,赫赫有述我 齐鲁文化风情的《齐风》和《鲁颂》。现代与远古相对接, 美术与文学相碰撞,产生了文博会会徽响亮的名字—— 《齐鲁风》。《齐鲁风》闪亮登场,凝聚了参与者的聪明 才智,体现了公众的热情支持。
回归生活,学以致用
5.融会中西、纵贯古今的大师——徐悲鸿擅长素 描、油画、中国画,并把西方艺术手法融人中国画 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小提琴协奏曲《梁 祝》这首反映中国古老而美丽传说的乐曲,展现了 中华文化鲜明风格和特点,成为中西文化融合实现 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
( D) ①文化创新的重要性 ②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 合的重要性 ③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

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
繁荣。
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
的发展,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是 _____________的主体。
,也是
考点搜索,回归教材
• 5、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
新既是一个“
、 ”、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
个“
、 ”,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文
• (1)文博会会徽《齐鲁风》的设计是如何体现文化创新 的?
• (2)《齐鲁风》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苗登宇、副教 授孙大刚等创作的,因此,有人认为,文化创作源于文化 创作者的想象。谈谈对这种观点的认识。
参考答案(一)
• (1)①《齐鲁风》以“山”字为基础形态, 融合了彩虹飞舞、鸟儿飞翔、黄河滔滔,三种 形态表达了山东文化产业将要腾飞的事实,说 明生活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齐 鲁风》的设计体现了现代和远古相对接,说明 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③《齐鲁风》 被赋予一个诗意的名字和浪漫的想象,这是文 化创作者的艺术想象和加工,说明文化创新要 充分发挥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④《齐鲁风》 闪亮登场,凝聚了参与者的智慧才智,体现了 公众的热情支持,说明人们群众是文化创新的 主体。

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

二、自主学习探究内容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文化创新的主体及对文化工作者的要求:

文化创新有哪些途径:

三、自主学习注意的问题

学习的重点: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学习的难点: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方向。

四、本课考点: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
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
的努力之中。
• 6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
,以发

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
,以取长补
短的过程。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

文化的过程。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


• 7、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

为营养,充分吸收
。还要坚持以我为
• 3、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 4、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 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 5、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 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6、在文化交流中,“海纳百川”与“以我 为主”是矛盾的。
网络构建(一)
整体感知,网络构建
网 络 构 建 ( 二 )
网络构建(三)


• 8、对于文化创新而言,这意味着要把握好___________ ____与 ______ 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 9、文化创新,必须反对

,反



知识拓展,思维碰撞
• 1、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 践。
• 2、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 实践的发展。
的对文化创新重要基础 ④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回归生活,学以致用
• 最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有关官员指出,在文化贸 易方面,我国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逆差是以5~10 倍的数字来呈现的,中国书刊版权贸易的逆差更高 达10~15倍,个中原因除了我国大量进口高科技书 刊之外,国内出版部门推销能力差、中文普及性不 够也是重要原因。据此回答7—8题
融合;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考点搜索,回归教材
• 1、文化创新是
发展的必然要求。

文化创新的源泉,是文化创新的 。
• 2、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 ,提出 ,
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

,准备了更加充足的 。
• 3、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
典例分析,面向高考
• (2008高考山东卷T28(2))山东文化底 蕴深厚。请运用文化生活常识,说明应如 何充分利用山东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加快 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7分)
参考答案
• ①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建设文化强省,必须牢牢 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或“坚持马 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等)。②继承山东传统文 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 今用。③立足山东改革开放的实践,创新文化内 容和形式,创作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同时 博采众长,吸收、借鉴其他优秀文化成果;进一 步促进山东文化产业发展。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 造的主体,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建设文化强省的 积极性。(若答出”不断融入时代精神”、“发 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培育文化人才”等言 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但本小题最高不超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采风活动,揭示出文化创新的源泉,培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比较鲁迅的作品与高尔基的作品,增强比较事物的能力。

培养收集、加工、整理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激发学生在各个领域勇于创
新的热情。
第五课 文化创新 刘振合
目标再现,有的放矢

一、自主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的创新。

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理解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知道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理解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交融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参考答案(二)
• (2)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①文化创作是一 种创造性活动,需要充分发挥文化创作者的作 用,也离不开文化创作者的想象。②社会实践 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 体,文化创作者必须自觉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 结合的道路,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 采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