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的测度和标准及计算方法
贫困测量方法综述

贫困测量方法综述山东大学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何平摘要: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国内外对于贫困问题的讨论也比较热烈,本文主要从贫困的内涵介入,阐述了贫困测量的不同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贫困测量方法Abstract: Poverty problem is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world.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hot topics in the research. This article primarily analyses the connotation of poverty, then expatiates different approaches about poverty measurement, also compares and evaluates these approaches.Keywords: poverty measurement approach一、对贫困的理解。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主要是从物质层面和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贫困的,把贫困看成是不能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状态。
早在1901年,朗特里(Seebohm Rowntree)就认为:“如果一个家庭的总收入不足以维持家庭人口最基本的生存活动要求,那么,这个家庭就基本上陷入了贫困之中。
”这里提出的是基本生存要求实际上就为以后确定贫困线奠定了理论基础,涉及到的是绝对贫困的概念。
社会学家则把贫困认为是个人能力(如受教育的程度和健康水平等)缺乏而难以维持人类基本福利水平的一个表现。
这其中,一部分社会学家及人口学家把社会、行为和政治因素作为评价福利水平的基础。
也就是说,人们不正当的行为,相对不利的政治经济环境也是导致贫困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人认为,贫困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不仅仅需要从物质层面上给予准确的界定,而且还要从人的能力和社会因素方面给予概括。
用贫困指数测度安徽农村贫困线

21 0 0年 3 月 第 2 7卷 第 2期
Jun l f e i nv r t ( oi c n e ) o r a o f i s y S ca S i c s H eU ei l e
M a .20l 127 No. r 0 Vo . 2
Ab ta t sr c :Po e t a o eai e.a tv n hid me so a h r c e itc n t e ne st t n. v ry h s g tr l t v cie a d mu i n in lc a a trsis i h w i i ua o Th o e y i d x c u d b o utd b h e —e e n e y tm t h e i n in n o e p v r n e o l e c mp e y a t r e lv li d x s se wih t r e d me so s a d s me t me s rn tms h o g u v y,i d vd ls mp e d t r olc e h o g l h o n r sd a u ig ie .T r u h s r e n ii ua a l aa we e c le td t r u h alAn uic u ty ie ae s ra .Th v ry i e y tm sc e k d t r u h S e po e nd x s se i h c e h o g EM ih ro d rf co n l ss tc n lg t h g e r e a t ra ay i e h o o y,a d n weg t ft e s se a e c mpu e ih so h y tm r o td. Al ie ’p v ry i d x s a e c lultd,t e ciia v ry l tms o e t n e e r ac ae h n rtc lpo e t i e s c o n e b t e nd x i a c u td y h wa o r p rin l y f p o o o a me h d c o dig t t e eai e o et ln . Th t t o a c r n o h r l t p v ry i e v e
国际贫困标准

国际贫困标准
国际贫困标准是指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的人口是否处于贫困状态的一组指标。
国际上常用的贫困标准有以下几种:
1. 绝对贫困标准:绝对贫困标准是根据人们基本的生活需求来确定贫困线。
例如,联合国确定的极度贫困标准是每天收入低于1.9美元,即生活水平低于最基本需求。
2. 相对贫困标准:相对贫困标准是根据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平均收入水平来确定贫困线。
一般情况下,相对贫困标准是根据收入在国家或地区人口中的分布情况来确定。
例如,欧盟使用的相对贫困标准是低于国民平均收入的60%。
3. 综合指标贫困标准:综合指标贫困标准是综合考虑收入、教育、健康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指标来确定贫困线。
这种标准更全面地评估一个人的贫困状况。
例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一个指标是通过综合指标衡量的贫困。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组织可能会采用不同的贫困标准,因此不同地区之间的贫困率可能存在差异。
此外,贫困标准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调整,以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全国贫困人口标准(一)

全国贫困人口标准(一)
全国贫困人口标准
引言
•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贫困问题仍然是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为了更好地量化贫困程度和制定脱贫策略,国家设立了全国贫困人口标准。
什么是全国贫困人口标准?
•全国贫困人口标准是指根据一定的衡量指标,确定我国贫困人口的数量和贫困线的标准。
•标准的制定有利于政府了解贫困问题的规模和特点,为脱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标准的制定过程
•标准的制定经过综合考虑和数据分析,确保科学、公正、合理。
•相关部门会定期对标准进行调整和修订,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变化。
全国贫困人口标准的指标
•个人收入指标:通常以人均年收入作为衡量标准,根据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城乡差异等因素进行调整。
•生活条件指标:包括住房、饮水、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情况。
•社会保障指标:指社会帮扶和保障政策的覆盖程度,如社会保险、救助和扶贫等政策。
标准的具体内容
•全国贫困人口标准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发展阶段划分为不同层次,如国家级贫困线、省级贫困线等。
•标准通常包括贫困人口数量、贫困率、贫困线水平等内容。
标准的意义和作用
•全国贫困人口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有助于明确贫困问题的范围和程度,为政府制定精准扶贫政策提供依据。
•同时,标准也为社会各界了解和评估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结论
•全国贫困人口标准在推动我国脱贫攻坚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科学、公正、合理的标准制定,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贫困现状,制定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贫困理论参考PPT

数,即“贫困线” • 这是源于“恩格尔定律”的收入比例法
11
二、贫困经济学基本问题
(一)贫困经济学的含义
贫困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门新兴的边 缘学科,所要研究和考察的是在市场经济条 件下贫困这一社会经济现象和矛盾。具体地 说:
➢贫困经济学关注市场竞争中的弱者
• 主张实行一定的政府干预来校正市场失灵;
14
(四)贫困经济学的研究主题
穷人经济学的研究主题是贫困和穷人,能够 回答如下问题:
➢什么是贫困;
➢贫困的标准是什么;
➢贫困的原因有哪些,根源是什么;
➢穷人的行为;
➢穷人的发展;
15
三、贫困理论
1、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相关研究
造业工人平均工资的30%。
4、美国: • 贫困线标准是根据家庭人数和所在州来决
定
8
5、中国: • 2008年确定的贫困线为1196元 • 中国计划在2011年将贫困标准上调到人均纯收入1500元 6、 越南: • 2011-2015 年间贫困户标准是:农村贫困户标准为人均
年收入480万越盾,折合成人民币为1511元
道:“所有居民中那些缺乏食物、很少参加社会活动和缺 少最低生活条件的资源的个人、家庭和群体就是所谓贫困 的。”
3
2、世界银行:
• 1980年: 从“缺乏”的角度界定 贫困, 范围 从单纯的物质的“缺乏”到无所不包的社 会的、精神的、文化的“缺乏”。
• 1990年: 将贫困定义为“缺乏达到最低生活
水准的能力”。
(1)马尔萨斯的贫困理论 • 结论:贫民自身是贫困的原因,社会制度
中国贫富比例及划分标准

中国的贫富比例通常通过计算收入、财富、城乡居民等方面的差距来衡量。
贫富比例的划分标准包括了一系列指标,如收入分配、贫困线、城乡差距等。
以下是一些可能用于衡量贫富差距的标准和指标:
1.收入分配:收入是衡量贫富差距最基本的指标之一。
通常,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被用来衡量贫富差距。
这包括城市和农村居民之间的差距,以及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
2.贫困线:贫困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来衡量贫困程度的标准。
在中国,国家统计局制定了相对贫困线和绝对贫困线,用来判断一个人或家庭是否处于贫困状态。
这通常与人均年收入有关。
3.城乡差距:中国存在着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包括收入、教育、医疗等多个方面。
城乡差距是贫富差距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府通常会采取措施来缩小这种差距。
4.财富分配:除了收入之外,财富也是一个衡量贫富差距的重要指标。
财富包括资产、不动产、股票、银行存款等。
贫富差距的扩大可能导致富人越来越富,而贫困人口难以改善自身状况。
5.就业机会:就业机会的分配也是一个影响贫富差距的因素。
就业机会不平等可能导致一些群体难以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
中国政府一直在采取措施来减小贫富差距,包括实施减贫计划、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贫富差距的状况也会因地区、行业和群体而有所不同。
上述标准和指标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视角,但具体的数据和评估可能需要参考相关的国家统计数据和研究报告。
贫困测量方法综述.

贫困测量方法综述山东大学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何平摘要: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国内外对于贫困问题的讨论也比较热烈,本文主要从贫困的内涵介入,阐述了贫困测量的不同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贫困测量方法Abstract: Poverty problem is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world.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hot topics in the research. This article primarily analyses the connotation of poverty, then expatiates different approaches about poverty measurement, also compares and evaluates these approaches.Keywords: poverty measurement approach一、对贫困的理解。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主要是从物质层面和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贫困的,把贫困看成是不能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状态。
早在1901年,朗特里(Seebohm Rowntree)就认为:“如果一个家庭的总收入不足以维持家庭人口最基本的生存活动要求,那么,这个家庭就基本上陷入了贫困之中。
”这里提出的是基本生存要求实际上就为以后确定贫困线奠定了理论基础,涉及到的是绝对贫困的概念。
社会学家则把贫困认为是个人能力(如受教育的程度和健康水平等)缺乏而难以维持人类基本福利水平的一个表现。
这其中,一部分社会学家及人口学家把社会、行为和政治因素作为评价福利水平的基础。
也就是说,人们不正当的行为,相对不利的政治经济环境也是导致贫困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人认为,贫困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不仅仅需要从物质层面上给予准确的界定,而且还要从人的能力和社会因素方面给予概括。
新疆农村贫困程度的测度

新疆农村贫困程度的测度作者:苏芷菡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35期摘要:为研究新疆农村贫困程度的变动状况,选取了2000—2009年新疆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数据进行测算,从贫困广度、贫困深度、贫困强度三个指标分别分析了新疆农村贫困程度的变动状况。
经过测算得出,新疆三个指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贫困深度、贫困强度仍有上下波动的趋势,说明新疆农村贫困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关键词:贫困程度;Lorenz曲线;FGT贫困指数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5-0000-03引言贫困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新疆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多语言共存的特殊地区,包括有27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3个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贫困问题俨然成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是推进跨越式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巨大障碍。
因此,解决新疆贫困问题,直接关系到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富民固边战略的实施,关系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通过对新疆农村贫困程度的测度,探寻适合边疆地区农村贫困程度测度和分析的方法,分析边疆地区农村真实的贫困程度,为后续政策的提出奠定基础。
一、分析框架(一)贫困程度的测算指标——FGT贫困指数FGT指标的公式为:其中,x为人均收入水平,f(x)为收入分布密度函数,z为贫困线,α为社会贫困厌恶指数。
α分别取0,1,2,α的取值越大,贫困指标对贫困人口不平等程度越敏感。
当α=0时,P0是贫困发生率,它表明收入在某个贫困水平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用H表示。
当α=1时,P1是贫困距指数,它通过每个贫困人口的纯收入与贫困线差距的总和与达到贫困线收入总和的比率计算获得,用PG表示。
贫困深度指数可以反映贫困线以下人口收入或消费的变化。
当α=2时,P2是平方贫困距指数,用SPG表示。
SPG与PG相比,加权平均时赋予贫困人口更大的权数,即越贫困则权数越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贫困的测度和标准及计算方法
贫困测度是贫困研究的基础,是制定反贫困政策的重要依据。
Sen(1976)指出,贫困测度必须要面对以下两个问题:(1)贫困的识别;(2)利用贫困的信息构造贫困指数。
建立在正确选择贫困测度指标体系基础上的贫困测度,才能更好的为反贫困事业做出贡献。
早期的贫困测度中,贫困识别是依据居民收入或支出的高低。
(在贫困主体的识别过程中,贫困标准的确定至关重要,一般是根据当地居民生活的最低保障水平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来进行制定,因此各国贫困标准的设置不尽相同。
贫困标准(即贫困线制定)上,根据《世界各国贫困标准研究》2010年1期,中国采用2100大卡热量作为农村人口贫困营养标准设定食物贫困线,并用回归计算方法推算出非食品贫困线,再将食品贫困线与非食品贫困线相加得到贫困线。
但中国的贫困标准被认为相对较低。
)而这种单维贫困测度,以收入或支出作为贫困标准,忽视了个体的脆弱性和贫困的长期性,个体的健康、教育、财产状况以及公共品的可获得性都会影响到个体的贫困程度。
杨改兰一案中,13年其家庭总收入为36585.76元,在12月的低保户动态评议上,因为家庭收入高于当年农村低保标准,核销了低保资格。
这就是以收入为贫困标准的体现。
虽然在这一惨案中,我认为低保资格的撤销并不是悲剧造成的主要原因,心理的病态和教育的贫穷才是主要的原因。
她的生长环境导致她的心理存在缺陷,这种缺陷又缺乏关注和因其缺乏教育而没能及时采取纾解干预手段,种种矛盾叠加,让杨改兰长期处在心理崩溃的边缘无法纾解,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这是一种心理健康的“贫穷”。
Sen(1999)认为,贫困应当被视为基本能力的剥夺。
“能力贫困”意味着人们之所以贫困,是因为他们难以借助于现代教育、信息扩散、知识外溢、社会资本积累等效应来充实自身的经济能力,以致人力资源含量、知识与技能水平极低,在发掘经济机会、参与经济政策决策、增加对自身的投资、应对不确定性和风险、从创新性经济活动中获利、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等方面“无能为力”。
所以要正确衡量个体的贫困程度,就必须从多个维度来考虑个体被剥夺的状况。
中国的贫困测度起步晚。
近些年中国也在进行多维贫困测度方面的尝试。
王小林,Alkire(2009)则利用Alkire & Foster提出的方法和2006年中国健康营养调查数据对中国家户多维贫困进行测量,选用住房、饮用水、卫生设施、教育和健康保险等8个维度,结果显示,农村有67%的家户没有卫生设施,55.2%的家户没有任何健康保险,16.8%的家户中至少有1名成人教育年限未满5年,14.2%的家户没有安全饮用水。
因此,仅用收入衡量会可能低估个体的实际贫困。
在贫困测度的计算方面需要注意的一是维度的选取;二是权重的设定。
在正确选择以上两方面的基础上,借鉴《贫困测度动态研究》一文中的研究成果,将静态的贫困测度转化为动态的统计量,为我国扶贫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更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