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计算题

标准化计算题
标准化计算题

标准化经济效果:实现标准化获得的有用效果与实现标准化所需的劳动耗费的比较。

经济效果= 有用效果/ 劳动耗费(1)

经济效果= 有用效果—劳动耗费(2)

标准化投资收益率是贯彻某项标准所获得的年节约与所需的投资之比

R k =J/K

式中:R k——标准化投资收益率

J——标准化后的节约额(元/年),为有用效果;

K——标准化投资费用,为劳动耗费。

表示每一元钱的投资在标准有效期内可获得的节约量。显然R k越大越好。

标准化投资回收期是标准化所需投资与标准化所获得的节约之比。说明标准化投资需多长时间才能用它所获得节约额上收回来,即取得效果的速度。T k越小(越短)越好。

T k = K/J

式中:T k——标准化投资回收期(年)。

如果标准化投资可用当年的节约额收回,则投资回收期可用月、日表示,即:

T k = (K/J)×12(月)

T k = (K/J)×360(日)

?标准有效期内的总经济效益是各年度标准化节约总和扣除标准化投资后的差额。反映了标准化经济效果的绝对值,显然差额的正值越大,说明标准化经济效益越好,但是它不能用于不同行业的标准化经济效果的比较。

?X∑=∑J i—K (i=1,2,…,t)

?式中:X∑——标准有效期内的总经济效益(元);

?t ——标准有效期;

?J i——某一年的标准化年节约额(元/年);

?∑J i——标准有效期t年内,各年度标准化节约总和。

?标准有效期内年度经济效益是年度标准化节约额减去折算为一年的标准化投资的差值。显然差额的正值越大,说明标准化经济效益越好。

?X n = J—αK

?式中:X n——标准有效期内年度经济效益;

?α——标准有效期内,标准化投资折算为一年的费用系数。

?α=1/t,如果标准有效期t为5年,每平均摊费用为投资的1/5,即α为

0.2。

?标准化追加投资回收期表明每节约一元年度经营费用,需追加的投资费用数额;或者追加投资额需经过多长时间才能由经营费用的节约额收回来。

标准化追加投资回收期越短越好。

?t K =(K2—K1)/(C2—C1)

?或t K = (K2—K1)/(J2—J1)

?式中:t K——追加投资回收期(年);

?K1、K2——方案1和方案2的标准化投资(元);

?C1、C2——方案1和方案2的年生产成本(元/年)。

?例:开展某项标准化活动有如下两个方案:

?第一方案,标准化投资K1=100万元,标准化后年节约J1=30万元;

?第二方案,标准化投资K2=145万元,标准化后年节约J2=45万元

?若标准的有效期为5年,问采用哪一种方案开展标准化活动的经济效果更好?

追加投资回收期为:

t K = (K2—K1)/(J2—J1)=

(145-100)/(45-30)=3(年)<5(年)

?故应该选择第二方案。

?标准化追加投资回收期表明不同的标准化方案的追加投资,通过标准化后的经营费用的降低额或利润的增加额回收所需要的时间。由此可见,当追加投资回收期大于标准有效期时,说明标准化追加投资,不能在标准有效期内通过不同方案经营费用的降低回收回来。即追加投资不合理。此时标准化投资小的方案合理。反之,当追加投资回收期小于标准有效期时,说明追加投资合理。此时标准化投资大的方案合理。当追加投资回收期等于标准有效期时,应视具体情况而言。若资金短缺时,应选择投资小的方案,其他情况下一般均选择投资大的方案。因为投资大的方案,往往会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

?6、标准化经济效益系数

?标准化经济效益系数是指某项标准化措施在标准有效期内获得的总节约与总投资之比。它表明标准化每一元钱的投资在标准有效期内获得的节约额。

?E=(∑J i)/K

?式中:E——标准化经济效益系数。

1)设计费用的节约

Js = Q s0·T s0·F g0— Q s1·T s1·S g1

式中Js:设计费用的年节约额(元/年)Q s0,Q s1:标准化前后年设计图纸量(张/年)

T s0,T s1:标准化前后设计图纸文件工时(小时/张)

F g0,F g1:标准化前后设计(包括绘、描图)工时费(元/小时)

2)材料费用变化产生的节约

A:标准化后降低了材料消耗

Jc = (e c0– e c1)·D c0·Q1

式中:Jc:年中材料费用节约额(元/年);

e c0、e c1:标准化前、后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千克/件);

Q1:标准化后产品年产量(件/年);

D c0:标准化前产品所需材料的单价(元/千克)。

B:标准化后材料消耗没变,所用的材料价格降低

Jc = (D c0–D c1)·e c0·Q1

式中:D c1——标准化后产品所需材料的单价(元/千克)。

C:标准化后材料消耗与价格同时变化

Jc = (D c0 e c0–D c1 e c1)·Q 1

3)产品使用寿命变化产生的节约

Jm = Q 1·T m1(C 0/T m0 –C 1/T m1)

式中:Jm :由于产品使用寿命的延长而带来的节约(元/年);

C 0、C 1:标准化前、后产品成本(元/件);

Q 1:标准化后产品年产量(件/年);

T m0、T m1:标准化前、后产品的使用寿命(小时/件)。

如果C 0=C 1 则

Jm = Q 1·C 0(T m1/T m0 –1 )

标准化有用效果各个项目的计算方法可参照GB3533.1—83。

计算标准化有用效果的总和:J=Js + Jp + Jc +Jh + Jd + Ji + Jk + Jc + Jm + Jw + Jr

计算标准化的投资效果

用投资回收期来计算投资效果,其计算公式:

T K (标准化投资回收期)

= 各项投资费用总和/ 各项有用效果总和

投资回收期多长为好,可以用标准有效期t 作为标准来衡量。

一次贷款K 元,年利率为i ,经过T 年后,累计一次偿还S 为:

考虑年利率是复利计算因此:

假如某一标准化措施需一次投资40万,而实施后,每年可获得年节约10万元,银行贷款的年利率为i=10%,问几年可收回标准化投资?

按年利率:T K =5.36年

不考虑年利率:T K =40/10=4年

例1:对某电器元件实行了统一标准化工艺后,提高了产品质量减少了开支。具体为:

T i K S )1(+=lg lg()lg(1)k J J K i T i --?=

+

求:(1)简化设计和制定工艺文件带来的节约Js ;

(2)电气元件延长寿命带来的年节约Jm ;

(3)标准有效期内的年度经济效益(设标准有效期为5年);

(4)投资回收期;

(5)标准有效期内有总经济效益系数。

说明:(1)Js是标准有效期骨降低设计和制定工艺文件的节约。虽然设计的节约发生于第年,但它反映了标准有效期内的节约总额,因第二年以后就没有这笔费用的节约了。(2)经济效益系数的含义是实现为个标准项目,平均1元钱的投资在5年的标准有效期内可获得4.19元,可见这个标准化项目(本例是标准化工艺)的经济效益是显著的。

例2:某机器制造厂通过开展标准化活动获得如下资料:标准化后产品产量达到60000件/年;标准化前、后单位产品成本分别为25元/件和20元/件;标准化前后的产品的使用寿命分别为4年和5年;若标准化投资为15万元,标准有效期为5年,试问此项标准化活动的经济效果如何?

解:此项标准化活动的节约额为:

(1)计算标准化年经济效果为:

上述计算结果表明:此标准化活动的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例3:开展某标准化活动有如下两个方案:

第一方案,标准化投资

)

/(5.67)/(675000)

(560000)(520425110011年万元年元==-?=-?=Tm C Tm C m T Q J )(22.05

.6715:

)3(5.415

5.67:

)2()/(5.64155

15.671年标准化投资回收期为为计算标准化投资收益率年万元=======?-=?-=?-=J K T K J R K t J K J X K n n α。J J K K t ,

J ,

K ,J ,K K 佳方案故应选择第二方案为最年解好标准化活动经济效果更试问采取哪一方案开展年若标准有效期为万元标准化后年均节约万元标准化投资第二方案万元标准化后年均节约万元)(440

50100140:?

550140;

4010012122211=--=--=====

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每日一练

每日一练 口算练习(10月30日) 55×2=51×3=55×3=56×3= 40×7= 41×9= 42×6=59×4= 59×5= 59×8=50÷7= 86÷6= 口算练习(10月31日) 59×9=44×7=48×7=44×9=48×9=49×6=49×9= 63×3=92×5=96×5=38÷3= 80÷6= 口算练习(11月1日) 52×6= 56×6=64×6=68×6=92×6=96×6=56×7=64×7= 68×7=96×8=52÷8= 64÷6= 口算练习(11月2日) 52×9=56×9=60×9= 64×9=68×9=92×9=96×9=65×2=69×2= 93×2=30÷9= 70÷5= 口算练习(11月3日) 97×2=53×3=57×3= 55×5=87×5=36×7=67×8=79×5=59×8=22×8=96÷4= 89÷7=

口算练习(11月6日) 28×9=89×5=56×3=64×3=42×9=24×0=59×8=23×7=72×7=27×2=72÷7= 83÷5= 口算练习(11月7日) 66×6=88×5=28×0= 18×6=29×4=37×3=16×9=28×2=26×8=34×3=55÷6= 86÷4= 口算练习(11月8日) 48×7=68×3=37×2=17×8=38×3=29×4=19×9=2×29=36×6=14×4= 44÷3= 88÷8= 口算练习(11月9日) 80×6=35×20= 23×3= 27×4=37×6=12×7=27×8=38×6=18×7=39×3=50÷2= 94÷3= 口算练习(11月10日) 37×9=14×7=24×5=60×30=25×40=43×7=11×7= 74×7=24×6= 26×3= 87÷7= 96÷4=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练习题(有答案)

物质的量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2个正确答案) 1、下列关于摩尔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氯气的摩尔质量是71克 B、氯化氢的摩尔质量为36.5 g/moL C、1摩氢气的质量为2克 D、O2的摩尔质量为16g/moL。 2、对于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来说,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含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 B、含硫元素的质量比是5∶4 C、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 D、含硫原子的个数比为1∶1 3、1克氯气含有n个Cl2分子,则阿佛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A、71n B、(1/71)n C、35.5n D、(1/35.5).n 4、将a g氯化钾溶于1.8L水中,恰使K+离子数与水分子数之比为1∶100,则a值为() A.0.745 B.0.39 C.39 D.74.5 5、在一定体积的容器中加入1.5mol氙气(Xe)和7.5mol氟气,于400℃和2633kPa压强下 加热数小时,然后迅速冷却至25℃,容器内除得到一种无色晶体外,还余下4.5mol氟气,则所得无色晶体产物中,氙与氟的原子个数之比是() A.1∶2 B.1∶3 C.1∶4 D.1∶6 6、下列各指定粒子数目不等于阿伏加德罗常数值的是() A.1g H2所含的原子个数 B.4g氦气所含的原子个数 C.23g金属Na全部转变为金属离子时失去的电子个数 D.16g O2所含的分子个数 7、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 B.1:2 C.2:1 D.2:3 8、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 A个N2分子和N A个CO分子质量比为1∶1 B.1 mol H2O的质量等于N A个H2O质量的总和 C.在任何条件下1mol H2所含的原子数为N A D.1mol H2SO4中所含的粒子数目一定是N A 9、若某氖原子质量是a g,12C的原子质量是b g,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是12a/bB.该氖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 N A g C.Wg该氖原子的物质的量一定是W/(a N A)molD.Wg该氖原子所含质子数是10W/a 10、a mol H2和2a mol氦气具有相同的()

二年级下册数学暑假计算题练习修订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暑假计 算题练习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二年级数学计算题练习班级姓名 一·口算。 8×4=9÷3=6×9=14÷7=2×1=31+8=35+7=10+6=6×5=25-9=4×7=9×3=2×6=5×4=3×6=3×8=2×5=30+8=9×7=5+9=38-9=60+20=24÷4=42÷7=7×3=3×2=6÷3=2× 6=17-7=25+6=5×3=49-30=5×4=6×6=2×8= 24-8=9×9=4×3=1×1=9×8=7×7=8÷2=18÷6=32÷8=300+600=12+5=8×8=32-9=5×5=8×6=6×4=7×4=5×7=6×2=200+50=700-400=7×2=15÷3=5×2=7×8=8×5=45÷5=9×5=3×7=18÷3=1×5=80-6=36÷6=13+6=9×6= 32+9=16-7=25+9=1×7=900-700=45÷9=5×5=140-50=800-200=800+700=5×8=?72÷9=30+30= 66-25+39=37+52=70-14=140-90=35÷5×4=24÷8 36÷6=320+70=90-56÷7=72-29=?8×9=6320-320= 52-(22+9)=460-80=670-50=750-200=400+30=2×8÷4=900+500=720+90=53+600=630+300=72÷9+6=60+900=8×9-3=1000-400=790-260=4+5×3=54÷9=7×8=29+30=36÷6=32÷4= 4×9=35+45=1000-500=49÷7+500=81÷9÷3= 16-2×7=91+85-26=2×2×2=2×9-8= 3×(8-6)=2÷1-0=50+2×8=14+11-25= (9-5)×5=90-81+2=85-83-1=8×6+79= 6÷2-2=96-2×4=52-1×5=4×(24÷4)= 19+6×6=5×6+82=1×3+63=77+66-49=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每日一练(8篇)

直接写得数 160-2= 25X40= 68-2= 12X20= 5.4+2.5= 31 X 30= 90-3= 60X 20= 6400一2= 11 X 25= 800 - 4= 0.3+0.7= 600 一2= 40 X 60= 8.6-3.6= 23 X 30= 二、估算 369 — 9~ 172-3^ 41 X 2 冬39X 3淞 二、列竖式计算下列各题,带※的需要验算。 356-7= 43 X 58= 2.4+4.8= 探408-2= 四、脱式计算 45X 9X 7 126-(15 -5) 16X (25+17) 160-5-8

直接写得数 35X 86X 7 180-(18 -3) 68X (3^) 246-3-2 300 — 5= 15X 20= 69-3= 36X100= 1.3+2.3= 210X20= 150-3= 30 X 60= 260-2= 35 X 35= 1600-4= 9.4-2.3= 70-2= 20X 800= 6.1+4.5= 26X 20= 二、估算 452 一 5? 238 一 8? 29X 4卜 63 X 伶 二、列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带※的需要验算。 864-2= 56 X 37= 9.2-5.6= <279-8= 四、脱式计算

直接写得数 250 一5= 42 X 10= 78-3= 32 X 30= 2.6+4.1 = 51 X 20= 120-4= 40 X 60= 560 一4=23 X 11 = 520-2= 1.1+5.6= 848 - 4= 50 X 80= 7.9-5.4= 22 X 40= 二、估算 261-5^ 450* 5~ 68 X 52X 3& 三、列竖式计算下列各题,带※的需要验算。 428-6= 35 X 84= 7.1-2.9= 探548 - 5= 四、脱式计算 53X 8X 5 848—(3+5) 46X (420 -6) 964-4-2

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练习

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一、选择题 1.质量相等的两份气体样品,一份是CO,另一份是CO 2,这两份气体样品中,CO与CO 2 所含氧原子的原子个数 之比是( ) A.1:2 B.1:4 C.11:14 D.1l:28 2.下列各组中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O 2和N 2 B.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 2 和C 2 H 4 C.体积相同、密度相等的CO和C 2H 4 D.压强相同、体积相同的O 2 和H 2 3.由钾和氧组成的某种离子晶体含钾的质量分数是78/126,其阴离子只有过氧离子(O 22-)和超氧离子(O 2 -)两种。 在此晶体中,过氧离子和超氧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2:l B.1:l C.1:2 D.1:3 4.由CO 2、H 2 和CO组成的混合气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CO 2 、H 2 和CO的体积比为 ( ) A.29:8:13 B.22:l:14 C.13:8:29 D.26:16:57 5.由X、Y两元素组成的气态化合物XY 4,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分解为A、B两种气体物质,己知标准状况下20mLXY 4 分解可产生标准状况下30mL A气体(化学式为Y 2 )和10mL B气体,则B的化学式为() A.X 2 B.Y 2 X 2 C.XY 2 D.X 2 Y 4 6.将N0 2、NH 3 、O 2 混合气22.4L通过稀硫酸后,溶液质量增加了26.7g,气体体积缩小为4.48L.(气体体积 均在标况下测定)剩余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着火,则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 ) A.28.1 B.30.2 C.33.1 D.34.0 7.为方便某些化学计算,有人将98%浓硫酸表示成下列形式,其中合理的是 ( ) A.H 2SO 4 ·1 9 B.H 2 SO 4 ·H 2 O C.H 2 SO 4 ·SO 3 D.SO 3 ·10 9 H 2 O 8.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0.1mol,完全燃烧得O.16molCO 2 T3.6g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混合气体中( ) A.一定有甲烷 B.一定是甲烷和乙烯 C.一定没有乙烷 D.一定有乙炔 9.用惰性电极电解M(NO 3) x 的水溶液,当阴极上增重ag时,在阳极上同时生b L氧气(标准状况),从而可知M 的原子量为 ( ) lO.b g某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该金属的三价正盐和a g氢气。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它们的物质的量必相等 B.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必相等 C.1L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L氧气的质量小 D.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强酸中所含的H+ 数一定相等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磷酸的摩尔质量与6.02×1023个磷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B.6.02×1023个氮分子和6.02×l023个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14:1 C.32g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2×6.02×1023。 D.常温常压下,0.5×6.02×1023个一氧化碳分子所占体积是11.2L 13.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0.1mol·L-1稀硫酸100mL中含有硫酸根个数为0·1N A B.1mol CH 3+(碳正离子)中含有电子数为10N A 22.4ax A. b 11.2ax B. b 5.6ax C. b 2.8ax D. b 2b A. a 2b B. 2a 3b C. a a D. 3b

2020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第二篇题型专项突破计算题标准练四

计算题标准练(四) 满分32分,实战模拟,20分钟拿下高考计算题高分! 1.(12分)如图甲所示,有一倾角为30°的光滑固定斜面,斜面底端的水平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木板,开始时质量为m=1kg的滑块在水平向左的力F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今将水平力F变为水平向右,当滑块滑到木板上时撤去F(假设斜面与木板连接处用小圆弧平滑连接)。此后滑块和木板在水平面上运动的v -t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10m/s2,求: (1)水平作用力F的大小。 (2)滑块开始下滑时的高度。 (3)木板的质量。 【解析】(1)开始F向左时,滑块受到水平推力F、重力mg和支持力N处于平衡,如图所示 水平推力:F=mgtanθ=1×10×=N (2)由图乙知,滑块滑到木板上时速度为v1=10m/s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θ+Fcosθ=ma 代入数据得a=10m/s2 则滑块下滑的位移为x==5m 则下滑时的高度h=xsinθ=5×=2.5m (3)设在整个过程中,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为f,滑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为f1,由图乙知,滑块刚滑上木板时 加速度为a1==-4m/s2 对滑块:-f1=ma1① 此时木板的加速度:a2==1m/s2 对木板:f1-f=Ma2② 当滑块和木板速度相等,均为2m/s之后,在一起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3==-1m/s2 - 1 -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对整体:-f=(m+M)a3③ 联立①②③带入数据解得:M=1.5kg 答案:(1)N (2)2.5m (3)1.5kg 2.(20分)如图光滑的定滑轮上绕有轻质柔软细线,线的一端系一质量为3m的重物,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电阻为r的金属杆。在竖直平面内有间距为L的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PQ、EF,在QF之间连接有阻值为R 的电阻,其余电阻不计,磁感应强度为B0的匀强磁场与导轨平面垂直,开始时金属杆置于导轨下端QF处,将重物由静止释放,当重物下降h时恰好达到稳定速度而匀速下降。运动过程中金属杆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忽略所有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电阻R中的感应电流方向。 (2)重物匀速下降的速度v。 (3)重物从释放到下降h的过程中,电阻R中产生的焦耳热Q R。 (4)若将重物下降h时的时刻记作t=0,速度记为v0,从此时刻起,磁感应强度逐渐减小,若此后金属杆中恰好不产生感应电流,则磁感应强度B怎样随时间t变化(写出B与t的关系式)。 【解析】(1)释放重物后,金属杆向上运动,由右手定则可知,电阻R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为Q→R→F。 (2)重物匀速下降时,金属棒匀速上升,处于平衡状态, 对金属棒,由平衡条件得:T=mg+F 金属棒受到的安培力:F=B0IL= 对重物,由平衡条件得:T=3mg 解得:v= (3)设电路中产生的总焦耳热为Q,由能量守恒定律得:3mgh-mgh=(3m)v2+mv2+Q 电阻R中产生的焦耳热:Q R =Q 解得:Q R =- - 2 -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每日一练

一 1、直接写出得数。(20分) 3 5× 1 2 = 1÷ 2 3 = 4 5 ÷8= 7×2 7 = 3 8 ×12= 1 5× 16 25 = 1 4 - 1 5 = 1 3 + 1 4 9 10÷ 3 20 = 14÷ 7 8 = 2、怎样简便就怎样算。(40分) (1)3- 7 12 - 5 12 (2)5 7 × 3 8 + 5 8 × 5 7 (3) 8 15 × 5 16 + 5 27 ÷ 10 9 (4)18×(4 9 + 5 6 ) 3、解方程。(20分) (1)7 8 χ= 11 16 (2)χ×(3 4 + 2 3 )= 7 24 4、列式计算。(20分) (1)一个数的3 5 是30,这个数(2) 比一个数多12%的数是112,是多少? 这个数是多少? 二 1、直接写出得数。(20分) 12÷1 2 = 1÷1%= 9.5+0.5= 1 3 + 1 4 = 0÷ 1 5 ×2= 1- 11 12 = 7 8 × 5 14 = 7 12 ÷ 7 4 = 4 5 - 1 2 = 1 9 × 7 8 ×9= 2、怎样简便就怎样算。(40分) (1) 2 3 ×7+ 2 3 ×5 (2)( 1 6 - 1 12 )×24- 4 5 ) (3)( 5 7 × 4 7 + 4 7 )÷ 4 7 (4) 1 5 ÷[( 2 3 + 1 5 )× 1 13 ] 3、解方程。(16分) (1)χ- 3 5 χ= 6 5 (2)6× 1 12 - 1 2 χ= 1 2 4、列式计算。(24分) 1) 1 2 加上 2 3 的和,等于一个数的 2 3 ,(2)一个数的 3 5 比它的2倍少这个数是多少? 28,这个数是多少 三 1.直接写出得数。(16分) 4.9:6.3= 5 4 + 15 2 = 8 7 × 7 4 = 1― 4 1 ― 2 1 = 8 3 + 4 3 = 5 3 ÷ 10 3 = 9÷ 4 3 = 3 2 × 6 1 × 10 9 = 2.解方程。(24分)

物质的量练习题及答案

物质的量练习题及答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第1单元课时2 物质的量 补充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2g碳所含的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B.阿伏加德罗常数没有单位 C.“物质的量”指物质的质量 D.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molH2的质量是1 g mol HCl的质量是36.5 g·mol-1 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D.硫酸根离子的摩尔质量是96 g·mol-1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mol 氢 mol O mol 二氧化碳 mol水 4.下列各组物质中,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A. mol NH3 B.4℃时 mL水 C.10 g氖气 D.×1023个硫酸分子 5.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土,这些物质按照不同的比例加以混和、压制,就可以制成铅笔芯。如果铅笔芯质量的一半成分是石墨,且用铅笔写一个字消耗的质量约为1mg。那么一个铅笔字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A.×1019个B.×1022个C.5×1019个D. 5×1022个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6.02×1023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

mol 12C的质量是12 g C.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物质就是1 mol mol O2含有×1023个氧原子 7.下列物质里含氢原子数最多的是() A.1 mol H2 B. C.×1023个的CH4分子 D. 8. mol NaHCO3中含有() A. mol Na+ B. mol CO 2 3 C.×1023个 O D. mol H 9.1g O2和1g O3相比,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所含分子数相同 B.所含原子数相同 C.所含原子数不同 D.1g O3中所含分子数较多 10. 2.16 g X2O5中含有 molO,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21.6 .28 C 11.某气体物质质量为6.4 g,含有×1022个分子,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64 B. 32 C.96 D.32 12.如果1g水中含有n个氢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是() A.1/n mol-1 B.9n mol-1 C.2n mol-1 D.n mol-1 二、填空题 13.①1molH2O约含个H2O; ②1molO约含个e-; ③2molH+约含个H+; ④ 3××1023个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e-; ⑤×1024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14.填充下列表格 物质结构粒子质量(m)物质的量摩尔质量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计算题标准练(七) Word版含答案

计算题标准练(七) 满分32分,实战模拟,20分钟拿到高考计算题高分! 1.(12分)小明家住在高楼的第23层,每次他都乘小区高楼的观光电梯上下楼,如图甲所示。在学了有关超重失重的知识后,他想用力传感器来测量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一次实验中,小明进入电梯后,在力传感器下方悬挂一个重物,电梯从第23层由静止开始启动,经过各个阶段的运行最后停在第1层。整个过程中,传感器记录了弹力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9.8m/s2。请你帮小明完成下列计算: (1)电梯启动和制动的加速度大小。 (2)图乙中横坐标t0的数值和该高楼每层的平均高度。(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根据F0=mg可得, 重物质量m=F0 g =4.9 9.8 kg=0.5 kg, 电梯启动时,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对重物, 有:mg-F1=ma1, 代入数据解得a1=0.8m/s2; 电梯制动时,电梯向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有:F2-mg=ma2,

代入数据解得a2=0.6m/s2。 (2)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a1t1=0.8×3m/s=2.4 m/s, 向下匀减速运动时间为: t3=v a2=2.4 0.6 s=4 s, 时间坐标t0=40s-4 s=36 s,t1=11s-8 s=3 s, t2=36s-11 s=25 s 向下匀加速的位移为: x1=1 2a1t12=1 2 ×0.8×9m=3.6 m; 匀速运动的位移:x2=vt2=2.4×25m=60m; 向下匀减速的位移为: x3=v 2t3=2.4 2 ×4m=4.8 m; 总位移x=x1+x2+x3=68.4m 平均每层楼高h=x 23?1 m=3.1 m 答案:(1)0.8m/s20.6m/s2(2)36s 3.1m 2.(20分)如图所示的xOy坐标系中,y轴右侧空间存在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xOy平面向里。P点的坐 标为(-2L,0),Q1、Q2两点的坐标分别为(0,L),(0,-L)。坐标为(-1 3 L,0) 处的C点固定一平行于y轴放置的长为2 3 L的绝缘弹性挡板,C为挡板中点,带电粒子与弹性绝缘挡板碰撞前后,沿y方向分速度不变,沿x 方向分速度反向,大小不变。带负电的粒子质量为m,电量为q,不计粒子所受重力。若粒子在P点沿PQ1方向进入磁场,经磁场运动后,求:

中数,标准偏差等的计算

中数 一、中数的概念与求法 中数,又称中点数,中位数。符号为Md或Mdn(英文为Median),中数是指位于一组数据中较大一半与较小一半中间位置的那个数。这个数可能是数据中的某一个,也可能根本不是原有的数。如果将数据依大小顺序排列,中数恰于中间,它将数据的数目分成较大的一半和较小的一半。中数是集中量数的一种,它能描述一组数据的典型情况,在心理与教育研究工作中常有应用。 中数的求法根据数据是否分组,而有不同的方法。 (一)未分组数据求中数的方法 根据中数的概念,首先将数据依其取值大小排列成序,然后找出位于中间的那个数,就是中数。这里又有两种不同的情况: 1.单列数目的情况。所谓单列数目是指一组数据中没有相同的,这时取处于序列中间位置的那个数为中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则取序列为第(N+1)/2的那个数据为中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则取序列为第N/2与第N/2+1个这两个数据的均数为中数。 例1有下列9个数,依大小排列为: 4、7、8、9、10、11、12、13、14 (N=9) (N+1)/2=5,序列第五的数据是10,则该组数据的中数是10。 例2有下列8个数,依大小排列为: 2、3、5、7、8、10、15、19 (N=8) 序列为N/2 = 4者是7,序列为N/2+1=5者为8,则其中数为(7+8)/2=7.5。 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出,求中数不受极大值与极小值的影响,而决定中数的关键是居中的那几个数据的数值大小。 2.有重复数目的情况。所谓重复数目是指一组数据中有数值相同的数。这时计算中数的方法基本同单列数目,但当位于中间的那几个数是重复数目时,求中数的方法就比较复杂了。具体算法如下: 首先假设位于中间的几个重复数目为连续数目,取序列中上下各N/2那一点上的数值为中数。 例3有以下重复数列(N=9)依大小排序: 2、3、5、5、7、7、7、11、13,居中的数是7,但7是重复数,这时要将7视作连续数。N/2是4.5,序列中上下各4.5的那一点恰是第一个7(即序列为5的那个7)的中点,而这个7的中点如何确定呢?我们知道将7视作连续数可以理解为:6.5—7.5之间有三个数据分布其中,而这三个7是均匀分布在这区间之内的,可用图示如下: 6.5~7.5之间均匀分布三个数据,每一个数据占1/3的距离,那么可理解为第一个7落在6.5—6.83这一区间内,第二个7落在 6.83—7.16区间内,第三个7落在7.16—7.5(实是7.499.....)区间内。第一个7的中点是6.67,

小学三年级数学口算题(每日一练)

口算(一) 200+180= 56+125= 400-70= 71+28= 6×8= 36-18= 35÷5= 90+150= 78÷9= 45-27= 720-180= 9×9= 910-90= 38÷7= 220+150= 6×9= 6×7= 40÷8= 290-40= 770-160= 600+270= 620+150= 3×7= 7×7= 37÷6= 56÷9= 760+100= 750+125= 4×6= 19÷8= 200+50= 430+27= 720-70= 820-128= 33-17= 71-43= 81÷9= 72÷8= 71-24= 250-60= 28÷7= 33÷6= 66÷8= 5×5= 15+43= 58-36= 6×6= 60+350= 840+90= 5×9= 43÷7= 460-72= 34+23= 34+56= 13÷6= 9×4= 30+540= 620-57= 11÷5= 67-53= 口算(二) 52+81= 9×9= 83÷9= 330-172= 38+52= 5×6= 8×6= 62+52= 41÷5= 75+75= 70+18= 5×4= 36÷6= 70-18= 900-80= 70+450= 58+14= 78-23= 36÷7= 44÷6= 94-46= 7×8= 8×7= 52÷7= 6×4= 500+700= 30+38= 84-12= 4×4= 2×2= 2300-500= 44+23= 7×2= 520-30= 980-400= 6×3= 750+60= 8×1= 8×2= 17÷5= 8×3= 26÷6= 300+70= 760-500= 38÷7= 700-300= 270-80= 7×3= 22÷7= 100-45= 8×4= 2×6= 9×6= 33÷6= 370-230= 69+30= 32÷4= 1×1= 120-30= 5×4=

物质的量练习题及答案

物质的量练习题及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物质的量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2g碳所含的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B.阿伏加德罗常数没有单位 C.“物质的量”指物质的质量 D.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molH2的质量是1 g mol HCl的质量是 g·mol-1 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D.硫酸根离子的摩尔质量是96 g·mol-1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mol 氢 mol O mol 二氧化碳 mol水 4.下列各组物质中,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A. mol NH3 B.4℃时 mL水 C.10 g氖气 D.×1023个硫酸分子 5.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土,这些物质按照不同的比例加以混和、压制,就可以制成铅笔芯。如果铅笔芯质量的一半成分是石墨,且用铅笔写一个字消耗的质量约为1mg。那么一个铅笔字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 A.×1019个B.×1022个C.5×1019个D. 5×1022个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023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 mol 12C的质量是12 g C.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物质就是1 mol mol O2含有×1023个氧原子 7.下列物质里含氢原子数最多的是() A.1 mol H2 B. C.×1023个的CH4分子 D. 8. mol NaHCO3中含有() A. mol Na+B. mol CO 23 C.×1023个 O D. mol H 9.1g O 2和1g O 3 相比,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所含分子数相同 B.所含原子数相同 C.所含原子数不同 D.1g O 3 中所含分子数较多 10. g X2O5中含有 molO,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1.某气体物质质量为 g,含有×1022个分子,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64 B. 32 D.32 12.如果1g水中含有n个氢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是()

同底数幂的乘法练习题及标准答案

同底数幂的乘法-练习 一、填空题 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 , 指数 。 2.A ( )·a 4=a 20.(在括号内填数) 3.若102·10m =102003,则m= . 4.23·83=2n ,则n= . 5.-a 3·(-a )5= ; x ·x 2·x 3y= . 6.a 5·a n +a 3·a 2+n –a ·a 4+n +a 2·a 3+n = . 7.(a-b )3·(a-b )5= ; (x+y )·(x+y )4= . 8. 111010m n +-?=__ _____,456(6)-?-= __. 9. 234x x xx +=_ 25()()x y x y ++=_ _. 10. 31010010100100100100001010??+??-??=__ __. 11. 若34m a a a =,则m=________;若416a x x x =,则a=__________; 12. 若2,5m n a a ==,则m n a +=________. 13.-32×33=_________;-(-a )2=_________;(-x )2·(-x )3=_________;(a +b )·(a +b )4=_________; 0.510×211=_________;a ·a m ·_________=a 5m +1 15.(1)a ·a 3·a 5= (2)(3a)·(3a)= (3)=??-+11m m m X X X (4)(x+5)3·(x+5)2= (5)3a 2·a 4+5a ·a 5= (6)4(m+n)2·(m+n)3-7(m+n)(m+n)4+5(m+n)5= 14.a 4·_________=a 3·_________=a 9 二、选择题

计算题规范练(一)

计算题规范练(一) 24.(2019·福建宁德市质量检查)我国科技已经开启“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某天,小陈叫了外卖,外卖小哥把货物送到他家阳台正下方的平地上,小陈操控小型无人机带动货物,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货物又匀速上升53 s,最后再匀减速1 s恰好到达他家阳台且速度为零.货物上升过程中,遥控器上显示无人机在上升过程的最大速度为1 m/s,高度为56 m.货物质量为2 kg,受到的阻力恒为其重力的0.02倍,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求: (1)无人机匀加速上升的高度; (2)上升过程中,无人机对货物的最大作用力. 答案(1)2.5 m(2)20.8 N 解析(1)无人机匀速上升的高度:h2=v t2 无人机匀减速上升的高度:h3=v 2t3 无人机匀加速上升的高度:h1=h-h2-h3 联立解得:h1=2.5 m (2)货物匀加速上升过程:v2=2ah1 货物匀加速上升的过程中,无人机对货物的作用力最大, 由牛顿运动定律得:F-mg-0.02mg=ma 联立解得:F=20.8 N. 25.(2019·福建宁德市质量检查)如图1,M、N是电压U=10 V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与绝缘水平轨道CF相接,其中CD段光滑,DF段粗糙、长度x=1.0 m.F点紧邻半径为R(未知)的绝缘圆筒(图示为圆筒的横截面),圆筒上开一小孔与圆心O在同一水平面上,圆筒内存在磁感应强度B=0.5 T、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和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E.一质量m=0.01 kg、电荷量q=-0.02 C的小球a从C点静止释放,运动到F点时与质量为2m、不带电的静止小球b发生碰撞,碰撞后a球恰好返回D点,b球进入圆筒后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小球a、b均视为质点,碰撞时两球电荷量平分,不计碰后两球间的库仑力,小球a在DF段与轨道的动摩擦因数μ=0.2,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求:

小学三年级数学口算、计算题每日一练

每日练习一张1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长: 一、口算 97-43= 140+40= 50+650= 1200+300= 19÷3= 11×8+4= 20+20÷5= 8+40÷8= 758+198≈ 914—788≈ 489×4≈ 290×9≈ 49 +59 = 18 +28 = 59 -19 = 1-16 = 二、笔算(带★需验算) ★785+189= ★900-345= 4×687= 409×8= 三、填空 1吨-400千克=( ) 千克 9000千克=( )吨 1分40秒=( )秒 5米=( )分米 3分=( )秒 90厘米=( )分米 把15个桃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这些桃子的( )( ) ,每份有( )个;2份是这些桃子的( )( ) ,2份有( )个。 四、比大小 1 6 15 33 88 33 99 1 7 7 4 9 1 1时15分115分 2000千克1吨800千克

班级:姓名:学号:时长: 一、口算。 121+32= 55+720= 120+340= 89-52= 18÷8= 10+25÷5= 8+24×3= 12×4+4= 819—389≈ 569+179≈ 397×3≈ 291+109≈ +=-=1-=+= 二、笔算(带★需验算) ★866+245=★892-247= 688×7= 580×5= 三、填空 1600千克-600千克=()吨60毫米=()厘米 4分=()秒2米=()厘米 1时20分=()分6分米=()厘米 把24个玩具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这些玩具的() () ,每份有()个;3份是 这些玩具的() () ,3份有()个。 四、比大小 3 39 1 7 7 4 9 25秒1分—15秒300米+700米v 1千米

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习题与答案详解

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1.0.3 mol NaCl 固体溶于水配成200 mL 溶液,溶液浓度为 ( ) A .0.3 mol·L -1 B .0.15 mol·L -1 C .1.5 mol·L -1 D .0.015 mol·L -1 答案 C 解析 c (NaCl)=0.3 mol 0.2 L =1.5 mol·L -1。 2.50 mL 0.6 mol·L -1 NaOH 溶液,含NaOH 的物质的量为 ( ) A .0.03 mol B .0.04 mol C .0.05 mol D .0.06 mol 答案 A 解析 n (NaOH)=0.05 L ×0.6 mol·L -1=0.03 mol 。 3.下列溶液中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与100 mL 1 mol·L -1 MgCl 2溶液中Cl -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 A .50 mL 2 mol·L -1 CaCl 2溶液 B .100 mL 2 mol·L -1 NaCl 溶液 C .50 mL 4 mol·L -1 CaCl 2溶液 D .100 mL 4 mol·L -1 NaCl 溶液 答案 B 解析 题干中溶液中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 -1。各选项中Cl -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A 中4 mol·L -1;B 中2 mol·L -1;C 中8 mol·L -1;D 中4 mol·L -1,故选B 。 4.在0.5 L 某浓度的NaCl 溶液中含有0.5 mol Na +,下列对该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1 B .该溶液中含有58.5 g NaCl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计算题标准练(一)

计算题标准练(一)

运动,同时将一质量为m =0.4 kg 的带负电的小球从离P 板高h =1.25 m 处由静止释放,小球恰好能落入孔内.若小球进入小孔后做匀速圆周运动,且恰好不与Q 板接触,之后又返回P 板(不计空气阻力,不考虑运动产生的磁场,g 取10 m/s 2,π取3).求: (1)小球所带电荷量; (2)小球进入两极板间后,金属板整个装置所受水平向右的作用力F ; (3)小球返回打到P 板的位置到小孔的距离. 解析:本题考查电磁感应、带电小球在复合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平衡条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等相关的知识点. (1)设两金属板P 、Q 之间的距离为d .由于金属支架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使两金属板间产生的电势差为U =Bdv 电场强度E =U d 由题意可知,小球进入两金属板间后,所受重力与电场力相等,即-qE =mg 由以上三式可得:q =-23 C (2)当小球进入磁场后,在金属板整个装置之间受电场力的作用:F 电=|qE |=mg 对金属板整个装置受力分析,地面支持力F N =Mg +F 电 金属板整个装置做匀速运动:F =f 摩擦力f =μF N 由以上各式可得:F =16 N (3)小球先做自由落体运动:2gh =v 20 小球进入磁场后做匀速圆周运动:|qv 0B |= mv 20R 由以上两式可得R =3 m 小球在磁场中的运动周期T =2πm |qB | 运动时间t =12 T 在这段时间内金属板整个装置运动的距离x =vt =10.8 m 由题意可知,小球返回打到P 板的位置到小孔的距离l =2R +x =16.8 m 答案:(1)-23 C (2)16 N (3)16.8 m

标准偏差与相对标准偏差公式

标准偏差 数学表达式: S-标准偏差(%) n-试样总数或测量次数,一般n值不应少于20-30个 i-物料中某成分的各次测量值,1~n; 标准偏差的使用方法 六个计算标准偏差的公式[1] 标准偏差的理论计算公式 设对真值为X的某量进行一组等精度测量, 其测得值为l1、l2、……l n。令测得值l与该量真值X之差为真差占σ, 则有σ1 = l i?X σ2 = l2?X …… σn = l n?X 我们定义标准偏差(也称标准差)σ为

(1) 由于真值X都是不可知的, 因此真差σ占也就无法求得, 故式只有理论意义而无实用价值。标准偏差σ的常用估计—贝塞尔公式 由于真值是不可知的, 在实际应用中, 我们常用n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来代表真值。理论上也证明, 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多, 算术平均值最接近真值, 当时, 算术平均值就是真值。 于是我们用测得值l i与算术平均值之差——剩余误差(也叫残差)V i来代替真差σ , 即 设一组等精度测量值为l1、l2、……l n 则 …… 通过数学推导可得真差σ与剩余误差V的关系为 将上式代入式(1)有

(2) 式(2)就是著名的贝塞尔公式(Bessel)。 它用于有限次测量次数时标准偏差的计算。由于当时, ,可见贝塞尔公式与σ的定义式(1)是完全一致的。 应该指出, 在n有限时, 用贝塞尔公式所得到的是标准偏差σ的一个估计值。它不是总体标准偏差σ。因此, 我们称式(2)为标准偏差σ的常用估计。为了强调这一点, 我们将σ的估计值用“S ” 表示。于是, 将式(2)改写为 (2') 在求S时, 为免去求算术平均值的麻烦, 经数学推导(过程从略)有 于是, 式(2')可写为 (2") 按式(2")求S时, 只需求出各测得值的平方和和各测得值之和的平方艺 , 即可。 标准偏差σ的无偏估计 数理统计中定义S2为样本方差

二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每日一练

每日计算月日1.口算 7+63= 9×4= 36÷6= 9×7= 56÷8= 28+6= 7×5= 36+46= 30÷5= 63÷9= 64÷8= 38+19= 45÷5= 7÷1= 25+23= 48÷6= 2.脱式计算 6×6÷4 25÷5+69 3.竖式计算 59+28 45÷9 每日计算月日1.口算 12+35= 27+71= 46+33= 40÷8= 21+15= 36+22= 59+18= 72÷9= 41-29=44-9= 72+16= 43+32= 35-8= 56÷7= 8×2= 7+56= 56÷7= 12÷6= 4×2=21-7= 2.脱式计算 54-24÷6 9×5+2 3.竖式计算 75-38 63÷7 每日计算月日1.口算 7×3= 8÷8= 32÷4= 80-9= 42÷7= 35-6=28÷7= 21÷3= 6÷4= 18÷2= 63÷7= 9×6= 9×9= 46+10= 65+40= 81÷9=

2.脱式计算 36-6+42 5×8-27 3.竖式计算 62÷9 41÷5 每日计算月日1.口算 55-20= 9+46= 9÷3= 9÷9= 58+32= 80-28= 33+60= 54÷6= 40÷8= 61-13= 15÷5= 9×3= 42-15= 18÷9= 180-60= 72-40= 2.脱式计算 24÷3+37 56÷9+11 3.竖式计算 36÷5 76÷9 每日计算月日1.口算 47+8= 14+85= 61+27= 170+20= 5×9= 7×7= 73+16= 60+300= 10÷5= 81÷9=56÷7=6×9= 36+58=8×4=12×1=0×8= 2.脱式计算 84-37+59 6×9-36 3.竖式计算 86-29 55÷6

物质的量计算题

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n. 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 1mol离子的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约为6.02*10的23次方. 把6.02*10的23次方/mol叫做阿夫加德罗常数.并作为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a.所以.含有6.02*10的23次方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合体都称为1mol n=N/Na , n=m/M, Vm=V/n(Vm=22.4L/mol) , W=m(质)/m(液)*100%, CB=nB/V, C 前*V前=C后*V后,D=P1/P2=M1/M2(条件是同T同P)(D:相对密度)CB=1000pw/MB, D=M1/M2,M1=D*M2, M=22.4p(p单位:g/L) 物质的量定义: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和[长度".[质量".[时间"等概念一样.是一个物理量的整体名词.其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简称摩.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N)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之比.即n=N/NA.它是把微观粒子与宏观可称量物质联系起来的一种物理量. 其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 分子.原子.离子.质子.电子等 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 符号:mol 标准:0.012 kg 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 在使用物质的量时.必须指明基本单元.一般利用化学式指明基本单元.而不用汉字.使用摩尔时.基本单元应指明.可以是原子分子及其粒子.或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阿伏伽德罗常熟(NA) 以0.012kgC12所含的碳原子数作基准.其近似值为6.02×10^23 mol-1. 物质的量与粒子数关系:N=n·NA 满足上述关系的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数)或它们的特定组合.如:1molCaCl2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相等的粒子是CaCl2粒子.其中Ca2+为1mol.Cl-为2mol.阴阳离子之和为3mol或原子数为3mol. 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而不使用该粒子的中文名称.例如说[1mol氧".是指1mol氧原子.还是指1mol氧分子.含义就不明确.又如说[1mol碳原子".是指1molC-12.还是指1molC-13.含义也不明确. 粒子集体中可以是原子.分子.也可以是离子.电子等.例如:1molF.0.5molCO2.1kmolCO2-3.amole-.1.5molNa2CO3·10H2O等. 1molF中约含6.02×10^23个F原子, 0.5molCO2中约含0.5×6.02×10^23个CO2分子, 1kmolCO2-3中约含1000×6.02×10^23个CO2-3离子, amole-中约含a×6.02×10^23个e-, 1.5molNa2CO3·10H2O中约含 1.5×6.02×10^23个Na2CO3·10H2O.即约含有3×6.02×10^23个Na+.1.5×6.02×10^23个CO2-3.15×6.02×10^23个H2O. 摩尔质量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即1mol该物质所具有的质量与摩尔质量的数值等同. 公式表达:M=NAm(微粒质量) 2.1mol粒子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或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