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区2003~2013年艾滋病疫情分析

合集下载

2013年12月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及主要防治工作进展_

2013年12月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及主要防治工作进展_

·疫情动态·2013年12月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及主要防治工作进展Update on the AIDS/STD epidemic in China and main response in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 December,201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NCAIDS,NCSTD,China CDC 一、艾滋病(AIDS)疫情报告情况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436 817例,死亡136 274例。

现存活HIV感染者262 992例,AIDS病人173 825例。

本年新发现HIV感染者/AIDS病人90 119例,既往HIV感染者本年转化为AIDS病人15 665例。

本年报告死亡22 411例中,本年死亡19 716例,既往死亡2695例。

本年新发现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HIV感染者男女之比为3.0:1,AIDS男女之比为3.2:1;15岁以下HIV感染者698例,AIDS病人185例。

本月新发现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异性性传播62 507例(69.4%);同性性传播19 329例(21.4%);注射毒品传播6502例(7.2%);母婴传播798例(0.9%);性接触加注射毒品传播453例(0.5%);既往输血及使用血制品传播占99例(0.1%);既往采血浆传播42例(0.05%);传播途径不详389例(0.4%)。

二、性病疫情情况(一)梅毒疫情截至2013年12月31日,本年报告梅毒464 292例,较2012年12个月累计报告数(465 713例)下降0.3%。

其中报告一期梅毒110 326例、二期梅毒68 260例和胎传梅毒10 828例,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6.0%、1.3%和16.9%;报告三期梅毒3776例和隐性梅毒271 102例,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3.1%和3.3%。

某区2009年~2013年梅毒、淋病疫情的分析

某区2009年~2013年梅毒、淋病疫情的分析
料来源于咸安 区统计局 。
2 0 0 9 年- 2 0 1 3 年咸 安 区网络直报梅 毒 、淋 病疫情 分析显 示 ,梅毒 报告发病率 呈上升趋 势,淋病报告发病率 呈下降趋势 ,与部分地 区报 告一致 “ 。 从人 群分 布 来看 ,梅 毒 和淋 病病 例 年龄 均 以2 0 - 4 9 岁 青壮 年 为 主 ,分别 占病例总 数的 7 6 . 7 3 %和7 9 . 7 1 %,表 明梅毒 主要在 性和生殖 活跃 期的青壮 年 中流行 ,这与其他地 区报道 相近 】 。资料 显示 ,该区 梅毒 发病女性 明显 多于男性 ,可 能与我区近几年广 泛开展孕产 妇围生
2 5 . 0 1 / 1 0 万 、9 . 4 0 / 1 0 万。
测 ,尤其 是 娱乐 场所 暗娼 的干 预 ,做 好 1 0 0 %安 全 套使 用 工作 。 ② 加强 治安 管理 ,严厉 打击 卖淫嫖 娼行 为 。③加 强流 行病 学研 究 ,建 立健 全性 传播疾 病监 测 网络 。④进 一步 加大力 度 ,做好 婚检 和孕 产 妇 围生期及 产前 梅毒 的筛查 和 防治 工作 ,这对 阻断 母婴 梅毒 的传播 极为 重要 。 ⑤广 泛深 入开 展卫 生宣 传教育 ,特 别是 对青 少年 进行性
例的夫妻间传播 。 因此 今 后我 区应 做 如 下工 作 :① 加 强对 高 危 人 群 的 干预 和 监
2 1 . 1 2 / 1 0 万I其中梅毒5 0 7 例,年均发病率为1 6 . 7 4 / 1 0 万,淋病1 3 3 例, 年均发病率为4 . 3 9 / 1 0 万。各类梅毒中,以隐性梅毒为主、5 年平均发 病率为9 . 0 8 / 1 0 万 ;其次是 I 期梅毒、5 年平均发病率为4 . 2 6 / 1 0 万。梅

2013年四川省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通报(0307)

2013年四川省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通报(0307)

用户评价
:
/ 5 差

新闻 - 政策通告
作者:Administrator
周五, 10 1月 2014 16:58 根据国家疾病监测网络直报信息系统统计,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省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3种,报告发病173277例,报告死亡1617人。

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白喉、人感染H7N9禽流感无发病和死亡病例报告。

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病数下降9.14%,死亡数上升3.19%。

本年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肺结核、乙肝、梅毒、痢疾和丙肝。

报告死亡数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是:艾滋病、肺结核、狂犬病。

本年报告丙类传染病10种,无丝虫病报告。

报告发病104146例,报告死亡38人。

与去年同期相比,报告发病数下降12.36%。

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是: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腮腺炎。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信息系统统计,本年全省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9起,报告发病886人,死亡9人。

其中一般事件13起,较大事件6起;传染病事件8起,食物中毒事件9起,其他中毒事件2起。

绵阳市艾滋病高危人群规模估计及疫情预测

绵阳市艾滋病高危人群规模估计及疫情预测

绵阳市艾滋病高危人群规模估计及疫情预测
周硕;杨宏武;罗磊
【期刊名称】《现代预防医学》
【年(卷),期】2008(35)24
【摘要】[目的]估计绵阳市各类艾滋病高危人群规模,推测艾滋病疫情,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依据绵阳市艾滋病病例报告、哨点监测、综合监测等现有数据,参考有关资料,运用Work book估计法,估计绵阳市艾滋病高危人群基数,预测艾滋病疫情。

[结果]估计绵阳市现有高危人群77730~191079人,现存成年(15~49岁)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1533人。

[结论]我市艾滋病疫情仍处于低流行状态,但高危人群规模较大,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

【总页数】3页(P4874-4875)
【关键词】艾滋病;高危人群;疫情;估计
【作者】周硕;杨宏武;罗磊
【作者单位】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91
【相关文献】
1.厦门市艾滋病高危人群规模估计及疫情评估 [J], 苏成豪;马桂林;张一中;牛建军
2.贵阳市白云区2009-2013年艾滋病高危人群规模估计及疫情预测分析 [J], 周艳霞;袁华;黄磊;马青;姜海鹏
3.吉林省高危人群中艾滋病疫情估计和预测 [J], 郭伟;孟晓军;邱柏红;孟向东;王璐;秦倩倩;丁正伟
4.宁夏艾滋病高危人群规模估计及疫情预测 [J], 赵立华;王秀珍;蒋岸;徐学锋
5.山东省艾滋病高危人群规模估计及疫情预测 [J], 康殿民;王洁贞;傅继华;毕振强;黄涛;吕翠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绵阳市艾滋病疫情趋势及主要防控措施与效果分析

绵阳市艾滋病疫情趋势及主要防控措施与效果分析

e f f e c t s i n Mi a n y a n g C i t y . 【 Re s u l t s ] F r o m 1 9 9 5 — 2 01 3 ,t o t a l l y 1 5 3 6 c a s e s o f HI V/ AI DS w i t h l o c a l a d d r e s s we r e r e p o s e d i n 1 2

6 1 8・
职业与健康
2 0 1 5 年3 月第3 1 卷第 5 期 O c c u p a n d H e a l t h , Ma r . 2 0 1 5 , V o 1 . 3 1 . N o . 5


著・
绵阳市艾滋病疫情趋势及主要防控措施与效果分析
An a l y s i s o f AI DS e p i d e mi c t r e n d a n d t h e ma i n c o n t r o l me a s u r e s a n d e f f e c t s i n Mi a n y a n g C i t y
i n f o r ma t i o n s y s t e m ,d e s c r i p t i v e e p i d e mi o l o g y wa s u s e d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AI DS e p i d e mi c t r e n d a n d t h e ma i n c o n t r o l me a s u r e s a n d
p r o v i d e a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p r e v e n t i o n s t r a t e g i e s . [ Me t h o d s ] A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n a t i o n a l AI DS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c o n t r o l

湖北省2003-2004年性病疫情报告质量调查分析

湖北省2003-2004年性病疫情报告质量调查分析

湖北省2003-2004年性病疫情报告质量调查分析李旺华;李玲;杨芳;彭国平;蒋洪林;赵明江【期刊名称】《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年(卷),期】2005(16)6【摘要】目的进一步加强对湖北省性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管理,提高性病疫情报告工作质量,了解性病实际发病情况,为有关部门制定控制性病的规划及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核查门诊有关科室医生的门诊工作日志、化验室性病检测检验记录、保健科性病疫情登记本等。

结果被调查单位均有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班子和制度,专业人员对性病艾滋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性病病人平均报告率为80.94%,平均漏报率为19.06%。

初诊至报告的平均及时率为73.35%,报告至收卡的平均及时率为37.81%。

性病报告卡的平均完整率为77.07%,平均准确率为71.49%。

结论应将依法报告疫情纳入日常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各级医务人员依法报告意识,尽量减少漏报。

【总页数】3页(P8-10)【关键词】性病;疫情报告【作者】李旺华;李玲;杨芳;彭国平;蒋洪林;赵明江【作者单位】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1.8【相关文献】1.张湾区2012年性病疫情报告质量分析 [J], 熊昌盛;彭静2.甘肃省2002年前三季度性病疫情报告及漏报调查分析 [J], 苟伟斌;余爱玲;席沧海;郁华;张小清;石林;王炳涛;赵煜君3.张湾区2012年性病疫情报告质量分析 [J], 熊昌盛;彭静;4.广西35家公立医院2001年性病疫情报告及漏报调查分析 [J], 付志智;莫应坚;王杰;李增富5.甘肃省1999年上半年性病疫情报告及漏报情况调查分析 [J], 余爱玲;徐春茂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充市1995~2007年艾滋病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南充市1995~2007年艾滋病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南充市1995~2007年艾滋病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张宗辉;唐鸿;黄毅【期刊名称】《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年(卷),期】2008(007)008【摘要】目的探索南充市艾滋病流行趋势与流行特征,为制订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并核实发现的艾滋病病毒/获得性免役缺陷综合征(HIV/AIDS)病例和近年HIV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1995年首次发现HIV感染者13年来,共发现HIV/AIDS病例233例,死亡39例,近三年发现病例数占75.97%,死亡病例数占66.67%.地区分布以顺庆、高坪和嘉陵三区为多占65.67%;年龄以49岁以下年龄组为多占92.27%;职业以无业和农民为多.分别占38.63%和33.91%;发现方式以主动发现为主占77.25%;HIV检测以吸毒者阳性率为高(3.00%).结论南充市艾滋病流行正处在快速增长期,以每年32.01%的速度递增,已进入AIDS高发病和高死亡阶段.【总页数】3页(P68-69,71)【作者】张宗辉;唐鸿;黄毅【作者单位】南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南充,637000;南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南充,637000;南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南充,63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相关文献】1.1995年~2007年长春市艾滋病流行趋势分析 [J], 荚利岩;单奇志2.1995年-2007年长春市艾滋病流行趋势分析 [J], 荚利岩;单奇志3.2015—2019年广西横县艾滋病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J], 黄雪凤;黄建华;龙英莲;杨晋4.河北省沧州市1995—2007年性病流行特征分析 [J], 张从容5.三明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J], 蔡和宋;罗淑燕;洪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湖北省2004年性病疫情分析

湖北省2004年性病疫情分析

湖北省2004年性病疫情分析李玲;李旺华;詹发先【期刊名称】《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年(卷),期】2005(16)3【摘要】目的了解湖北省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特点,指导全省性病防治。

方法用性病疫情管理软件和Excel对2004年湖北省77个地(市)、县上报的性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2004年湖北省累计报告性病病例22921例,较2003年下降了3.97%,发病率为38.867/10万。

其中男性病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60.33%,女性病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39.67%,男女病例数之比为1.521。

20~岁组占33.91%,30~岁组占37.33%,40~岁组占17.04%。

0~岁和1~岁两个年龄组占0.87%。

结论2004年湖北省性病疫情与2003年相比虽有所下降,但艾滋病已进入快速增长期,预防和控制性病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患者主要集中在20~岁组和30~岁组两个年龄组。

儿童患者的数量有明显的升高。

性病的防治重点应放在青壮年和婴幼儿人群。

【总页数】3页(P3-5)【关键词】性病;疫情【作者】李玲;李旺华;詹发先【作者单位】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9【相关文献】1.2004年湖北省性病疫情分析 [J], 陈思礼;李玲;袁媛;陈强2.湖北省2008-2013年国家级性病监测点疫情分析 [J], 周翔;石卫东;李旺华;陈辉;李玲3.湖北省通城县1993~1996年性病疫情分析 [J], 黄树林4.湖北省1997年性病疫情分析 [J], 吴隆艾;李静5.湖北省2003-2004年性病疫情报告质量调查分析 [J], 李旺华;李玲;杨芳;彭国平;蒋洪林;赵明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仙区2003~2013年艾滋病疫情分析
目的分析游仙区2003~2013年艾滋病感染者(HIV)及艾滋病患者(AIDS)流行病学特点及趋势,为进一步遏制艾滋病的蔓延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收集游仙区2003~2013年HIV/AIDS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游仙区自2003年在吸毒人群中检出首例艾滋病毒感染者以来,累计报告HIV/AIDS共121例,其中检测报告人数最多的年份为2013年的27例,占22.3%;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为112例(其中同性传播59例),占92.6%;男女之比为5.05:1,年龄以青壮年为主,占86.78%;地区分布以农村人口为最多,为62例,占51.2%。

结论游仙区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应加大对本地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继续推广安全套使用,阻断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1];加强对农村青壮年的宣传教育和干预工作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标签:艾滋病;疫情分析
游仙区自2003年在吸毒人群中检出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截止2013年共累计报告HIV/AIDS121例,其中HIV71例,AIDS50例,死亡16例,2013年新报告病例27例,是检出报告感染者人数最多的一年,现将游仙区2003~2013年艾滋病疫情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游仙区2003~2013年艾滋病疫情报告网络信息、HIV/AIDS 相关信息收集表。

1.2方法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时间分布2003年在吸毒人群中检出首例以来,共累计报告HIV/AIDS121例,其中报告最高年份为2013年,为27例,占22.3%,报告人数呈上升趋势,死亡人数比较接近,见图1。

图1 时间分布
2.2地区分布121例HIV/AIDS中,主要以农村人口为主,占51%(62/121),涉及游仙区23个乡镇,男女之比为5.05:1(101:20),农村人口男女之比为5.2:1(52:10),农村男性占很大比例,见图2。

图2 地区分布
2.3人群分布
2.3.1年龄121例HIV/AIDS中,以20~29岁的青年为主,占38.1%(46/121),20~49岁的青壮年占86.78%(105/121),见图3。

图3 年龄分布
2.3.2文化程度121例HIV/AIDS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初中文化占36.4%,小学以下占21.5%,高中/中专占23.9%,大专以上占18.2%。

2.3.3职业农民37例,占30.6%,城镇待业人员35例,占28.9%。

商业服务27例,占22.3%,见图4。

图4 职业分布
2.3.4婚姻状况未婚56例,占46.3%,其中男性未婚占44.6%(54/121),已婚占40.5%(49/121),离异占12.4%(15/121)。

2.4流行特征
2.4.1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92.6%(112/121),其中同性传播为59例,占性传播的48.8%。

注射毒品占5.7%(7/121),经输血或血液制品传播1例,见图5。

图5 传播途径分布
2.4.2样本来源121例HIV/AIDS中,以男男同性恋人群专题调查来源为主,占26.4%(32/121),其次为医疗机构就诊者,为26.4%(30/121),检测咨询13例,术前检测11例,性病门诊9例,孕期检查3例,娱乐场所2例,新兵体检2例,无偿献血8例,阳性配偶3例,强制劳教和羁押人员6例,出入境检验1例。

2.4.3疫情特点①近年来,随着筛查范围和对高危高危人群的专题调查工作不断深入,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人数逐年增加。

②农村人口尤其是农村青壮年男性是主要感染人群,涉及23个镇乡。

③性传播途径是主要传播途径,男男同性传播占很大比例。

3讨论
疫情资料显示,游仙区艾滋病报告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从2009年以后,随着筛查范围的扩大和对高危人群的专题调查工作的不断深入,更多的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被发现。

青壮年农民是主要感染人群,男女之比为为5.05:1(101:20),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HIV/AIDS主要是通过性传播为主,男男同性传播占很大比例。

大量农民工外出打工,是导致游仙区艾滋病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绵阳
市游仙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幅员面积1000km2,属省级贫困县。

2013年底,辖区总人口为5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2万人。

每年外出到广东、浙江等地打工人员数以万计,这部分人大多是两地分居或者未婚青壮年。

这些外出务工者,性活动非常活跃,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预防艾滋病的意识相当差,安全套使用率很低,大大增加了艾滋病病毒感染几率。

另一方面,青壮年男性到沿海城市,接触同性性行为人群增加,相当大的一部分人都有同性性行为,这是导致男性感染者增加的主要原因。

要遏制游仙区HIV/AIDS快速增长的趋势,必须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各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艾体系。

政府要高度重视防艾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对防艾工作的经费投入力度;各部门密切配合,重点针对外出务工人员、男男性行为人群进行培训教育,推广使用安全套;加大对暗娼的打击力度;动员全社会参与,全方位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全民的防治艾滋病意识,使广大群众了解艾滋病是可防可控的疾病;不断扩大艾滋病检测覆盖面,切实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的发现率,做到早发现、早管理、早治疗[2]。

参考文献:
[1]陈树昶,程洁,丁建明,等.1985-2005年杭州市艾滋病疫情分析[J].疾病监测,2006,21(11):574-575.
[2]韦琪平.广西上林县2001-2011年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10):1889-18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