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必修三知识整理

湘教版必修三知识整理
湘教版必修三知识整理

《必修3》教材内容解析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1区域的基本含义

P7(探究)区域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的比重多少,以什么为主

1.2区域发展阶段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区域内部经济差异小,缺乏大型中心城市,交通落后,对外开放程度低,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

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快,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区域内部集聚作用加强,出现规模大的中心城市。区域交通发展,对外开放程度提高,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工业化城市推进到比较高的水平,第二、三产业占到相当大的比重,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超过第二产业。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渐形成。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提高,区域内部处于高水平的平衡状态。

1.3区域发展差异

P14(探究)

1、东部地区(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台湾):先进制造业、高科

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达,以轻型工业或综合型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高。

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以重化工业、能源工业为主导

中部地区(山西、河南、湖北、安徽、湖南、江西):过渡性特征,传统工业发达

西部地区(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陕西、):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异:

东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比较高,发展速度亦快于中西部。对外开放时间早,程度高,第二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为主。

中、西部: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西部。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工业结构西部以重型传统工业为主,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2、三大自然区:

秦淮线的地理意义

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Ⅲ—1—4一⑤c)

金匮乏;东部优势:资金、技术、人才多劣势:能源、矿产短缺

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对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区域发展差距,促进民族繁荣,实现共同富裕,保持边疆稳定和安全,扩大国内市场。

对东部:缓解能源短缺,促进能源结构调整。

1.4区域经济联系

我国东西部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Ⅲ一1—5一①a)

我国东西部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一是对口帮扶;二是西部地区招商引资;三是科技、信息和人才联系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方案及图示(Ⅲ一1—5一②c)

读图要求(必修Ⅲ P2 6图1-21、P2 7图1-22、P2 9图1-24):知道三大工程各条线路的起点、终点和沿线经过的行政区域、地形单元、重要河流。理解三大工程对东、西部不同的地理意义。

(1)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了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把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流域

南、安徽、江苏到上海;还包括从四川、重庆到湖北、湖南的输气工程。

(3)西电东送:分为北线、中线和南线。

北线:将黄河上游的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和陕西的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

中线:将三峡和金沙江水电送往华东地区。

南线:将贵州、云南、广西的水电送往广东。

我国近十年来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1)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沿海地区的企业寻求廉价资源和低成本而向内地转移。(2)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大陆经济的发展、投资环境的改善、廉价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吸引了大量台湾企业向大陆转移。

广东边缘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但由于人口稠密、交通拥挤、资本过剩、污染严重、自然资源不足等问题,使产业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导致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向区域内相对落后的地区扩散,部分工业进行了二次转移,使广东的边缘地区出现产业集群效应。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Ill一1—5一⑤b)

产业转移促进了接受转移地区的资源开发,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多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高污染和高能耗的企业使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生态环境破坏。

产业转移原因:①降低成本:原材料价格、工资和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导致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②开拓市场③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影响: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差异。同时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2.1 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

P36(探究)

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有哪些?(水蚀作用)

自然原因:地势起伏大;降水不均匀,夏季多暴雨;地表物质疏松,碎屑物质多;植被稀疏。

人为原因:过度垦荒、放牧、樵采、开矿导致地表植被破坏,肥力下降,土地退化,加剧了水土流失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的影响

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河流含沙量增多,洪涝灾害严重(地上河),航运能力减弱;植被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保持水土能力减弱,气候变化。

3、黄土高原生态问题:水土流失、水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

P37(思考)

1、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与植被等方面,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深居大陆腹地,地形形以高原、盆地为主,降水少、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河流多是内流河、

冬季有断流现象,植被从东向西表现为:森林草原草原草甸草原戈壁沙漠

2、议一议,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有什

么关系?

荒漠化与当地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的整体

性。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的成因:

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周闱有高大山脉,山脉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大,降水稀少,蒸发强,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两季;河流:河流少,多为内流河,水量少;植被:覆盖率低,主要为草原、荒漠,对地表的保护作用差,多沙质沉积物

显著白然地理特征:干早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

P38(探究)

1、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土地面积为什么扩大?

人口增多,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为了获取更多的农产品,导致过度放牧、农垦,灌溉,进而导致水源减少,植被破坏,风沙加剧,荒漠化面积扩大。

2、“红色荒漠”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省区(浙江、江西、云南、贵州、四川、福建等)。

形成原因:自然原因:地势起伏大;降水不均匀,夏季多暴雨;地表物质疏松,碎屑物质多;植被稀疏。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

与新疆荒漠化区别:新疆荒漠化为风蚀作用;红色荒漠为水蚀作用。

2、面对日益扩大的荒漠化,人类应从哪些方面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控制人口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利用水资源;植树种草;改变农业生产结构;改进灌溉方式;培育耐旱作物

P40(探究)

1、(1)科尔沁草原的荒漠化,对周边地区会造成哪些影响?

使周围气候更加干燥,温差加大,沙尘暴增加,生态环境恶化

(2)科尔沁草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对治沙工作有哪些启示?

土地利用经历了放牧一垦殖一一放牧一垦殖的过程,沙丘有三层土壤壤,说明它历史上曾有三次退耕还牧,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方式,宜农则农,宜牧则牧。

2、在我国西北荒漠化地区,应当怎样处理保护环境与脱贫致富的关系?

以消除贫困为核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改变生产方式,既保护环境,又解决脱贫问题。

3、什么是“生态移民”?“生态移民”是逃避自然,还是对自然的尊重?

生态移民是指由于居住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无法在当地生存,或在当地生存会对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破坏的人口迁移。生态移民不是逃避自然,而是遵循自然规律,更好的利用自然、改造自然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

P42(思考)面积大、种类多、分布广

P43(探究)

1、鸟类会失去栖息地,使鸟类迁徙,破坏了本地的生态平衡,甚至导致鸟类因失去食物,生存面临威胁

2、物种丰富、生物多样性强。

3、赞成。湿地可以调节气候,使周围温差变小,湿度增加,降水增多。

P44(探究)

1、自然: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社会经济:劳动力丰

富、种植经验丰富、市场广阔。

2、人口增多,对粮食需求量增加,为了增加粮食产量,扩大耕地面积。围湖造田一方面扩大了耕地,增

加了粮食产量;另一方面破坏了湿地,湿地减少,湿地生态功能减弱。

3、湿地功能:经济价值-----航运、发电、旅游、养殖、农业灌溉;生态价值-----提供水源、净化水

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1、不种田养鱼,可以减少对耕地的依赖,保护湿地,同时提高经济效益。移民可以发展第三产业(旅游

业等)

2、北大荒----北大仓,开发湿地为耕地,增加了粮食产量,但湿地面积缩小,生态恶化。

北大仓----北大荒,退田还湖,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湿地功能。

3、三江平原沼泽地面积大的原因?

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地势低平,容易积水;地下冻土多,不易下渗;河流多,地表水源多。

三江平原沼泽地的功能: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小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

2.3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P47(思考)

1、气候:田纳西河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汛期在冬末春初(11-4月中旬);无结冰期;水量丰富但不

稳定.

地形特征:多山,地形起伏大---(河道状况)河道狭窄、落差大,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水系特征: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河道狭窄、落差大.

2、降水多且集中在冬春季节,不均匀,加剧了洪水灾害。

3、田纳西河下游地势平坦,流速缓慢,泥沙沉积,加剧了洪涝灾害。

P48(探究)

1、河流梯级开发主要是对河流水能的开发。在河流径流较稳定、丰富的河段,河流落差集中、水急滩多河段,依地势高低依次建设多个水电站,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能,同时兼顾防洪、航运、灌溉、水产养殖

等综合效益,这样的河流开发方式叫梯级开发。田纳西河通过梯级开发在径流量大、落差较大的集中河

段建多个水库,既开发水能、同时在汛期通过大坝多次拦蓄洪水,降低洪峰,延缓洪峰对下游冲击作用2、田纳西河流域确定工业项目的依据是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能源资源(水能和煤炭),吸引了大量的高耗能工业(化工、冶金、建材等工业部门),同时也考虑流域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该流域的主要工业

部门有化工、冶金、建材、食品、塑胶、机电、纺织、服装等部门。

3、田纳西河流域给我们的启示:

种植业方面:因地制宜,地尽其力,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种植的农作物;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变废为宝,发展农业生产。(上游山地丘陵栽培果树、温室蔬菜为主;下游平原种植玉米、棉花、大豆)林业方面:将林业当做产业来进行发展,既治理了水土流失,又收到了其他环境效益同时也获得了经济效益。在进行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时,将林业建设同畜牧业的发展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结合起

来,促进流域经济综合发展。发展水产养殖业,以湖养人:就近交置移民。

P50(探究)

1、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治理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河流流域的开发治理有何启示?

○1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

○2因地制宜选择流域开发重点,形成各貝特色的开发模式。

○3不断加大开发力度,提高流域的开放度。

○4注重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

总结:田纳西河治理:下游的洪涝灾害、水土流失、生态恶化的问题

田纳西河开发:核心(水资源的综合开发)、梯级开发(既治理了洪水、又开发了水能、提高了

航运能力)、灌溉、旅游、高耗能工业。

田纳西河流域汛期:汛期在冬末春初(11-4月中旬)----夏季风被阿巴拉契亚山脉阻挡,夏季降水少,流量小。冬春多锋面雨,降水多,流量大;

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P52(思考)

1、东南部、中部、太平洋沿岸地中海气候区

2、两侧高山,中部平原,北方冷空气受阻挡小,可以长驱直入。

3、中部大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和大规模生产。

西部高原山地:海拔较高,降水少(西风带背风坡),热量不足,适应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4、加利福尼亚州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必须转变传统的农业利用方式,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实现农业的区域

专业化生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P52(思考)

美国农业生产优势条件:

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地处温带和亚热带,水热充足,农作物种类多);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地广人稀,有利于机械化和大规模农业生产);水源(灌溉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1、商品经济发达,追求经济效益是首要因素;2、交通运输(汽车)、保鲜技术好;3、国家政策法规完善;4、科技发达,工业基础好。5、国内外市场广阔

美国农业生产布局的特点: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因地制宜,追求经济效益)

美国典型农业带分布及原因:

1、乳畜带:分布在东北部和五大湖地区,成因:纬度位置偏北,气候冷湿、无霜期短,土地较贫瘠,不宜

种植谷物,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加上工业发达,市场广阔

2、商品谷物农业:小麦带:美国中部和北部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因降水较少,较适宜种植小麦,这里形成了美国的小麦带。(纬度高,气温低,种植春小麦)

玉米带:分布在乳畜带以南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无霜期长,年降水量为500~600毫米,自然条件

十分有利干玉米的生长。

3、棉花带:分布在密西西比河下游,光热充足,温差大,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势平坦

4、西部畜牧和灌溉农业带:分布在西部山间盆地;受地形阻挡,降水少,热量不足,发展和灌溉农业带

5、水果和灌溉农业带:分布在西部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地势平坦;

不足:水源不足,需要灌溉。水果蔬菜主要通过汽车(保鲜技术)运往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P55(思考)

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问题:1、西部地区荒漠化“黑风暴”,成因: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植被少,物质疏松;人类过度垦荒(种植小麦),导致地表植被破坏,风蚀严重,黑土被侵蚀,土壤肥力下降。

2、为了增加农业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影响农产品品质。

措施:退耕还牧还草,休耕,免耕,轮作(恢复土壤肥力,保护耕地);发展节水农业;适当使用化肥农药(处方农业);不使用化肥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精确农业(利用卫星导航分析决策农业生产技术)

P57(思考)

1. 美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一、限耕、休耕政策(限制生产面积,防止农业生产过剩);二、农业补贴政策;三、农业生态保护政策。

2.美国的农业政策对我国有哪些借鉴意义?

(1)政府家大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改善土壤条件,改良农作物

品种,兴建和维护水利设施,同时建立上下畅通灵敏快捷的信息网络体系。)

(2)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风险防范与保险机制(首先政府制定灾害救济制度。其次,推行多种

灾害保险制度,此外,政府可以对农业保险实行多种形式的补贴。

(3)发展农业教育与科技进步。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耕地,维护土壤肥力;调动农民积极性(农业补贴政策);农业生态保护

美国工业发展:

东北五大湖重工业:1、五大湖成因(冰川侵蚀);2、阿巴拉契亚山脉低缓(形成早,受外力侵蚀,风化时间长)3、重工业条件:煤铁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内河航运,优良港口)、市场广阔4、衰落及复兴:结合鲁尔区5、人口迁移(阳光地带----温暖,光照好,环境优美,就业机会多)南部墨西哥湾沿岸:石油化工(石油丰富,交通便利)、宇航工业

西部洛杉矶硅谷:高科技工业(1、技术先进、高素质劳动力多2、交通便利---航空3、市场广阔,军事订单)

2.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P59(思考)

鲁尔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据铁矿近,利用便利的水陆交通运输铁矿,可减少运输成本,移铁就煤。P60(探究)

1、燃煤会产生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形成酸雨

2、①工业部门以传统工业为主,耗用的能源、资源多②生产技术水平落后,能源利用率低③人

口增长迅速,民用能源需求不断增加

3、我国使用化石燃料导致二氧化碳增多,气候变暖,酸雨等问题;使用木柴导致森林资源减少,水土流

失,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受损;开采煤矿导致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水污染严重。

P62(探究):早期鲁尔区工业布局:以接近原料地(煤)为原则。煤炭、钢铁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产能低,污染多;后期鲁尔区调整后的工业布局:“关停并转”,煤炭、钢铁企业的数量大幅度减少,但每个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了,生产效率也大幅度提升;钢铁企业移到莱茵河,方便铁矿运输,运输成本更低。

P63(探究)

1、鲁尔区的兴起:丰富的煤炭资源,距铁矿近;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产业协作条件好;科技雄厚,人才多。

鲁尔区衰落:内部原因主要是经济结构单一(以采煤、钢铁为主,化工、机械制造的重工业);污染严重(水、大气),新兴工业难以进入。外部原因:煤炭消费地位的下降(石油取代),钢铁市场竞争激烈(钢铁过剩),新技术的发展的冲击。

鲁尔区的调整与治理(对我国重工业区发展的启示):调整产业结构(单一向多样性发展,重工业减少数量,增大规模;产业向新兴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建立了化工、汽车、电子、机械制造、通信技术以及环保旅游企业);调整产业布局(由初期的接近原料产地变成将钢铁工业迁到莱茵河沿岸港口,节省了运费。)治理污染;发展交通、科技。

2、江中南工业基地:(1)区位优势

A、煤、铁资源丰富

B、水陆交通便利;

C、以辽河为水源;

D、接近消费市场,工业基础好;

E、技术力量较强。

(2)面临的问题:A、东北区媒炭资源几乎枯竭 B、水资源严重不足C、环境污染严重。

(3)采取的措施:A、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B、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C、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培养和引进人才 D、进一步完善交通E、增加资金投入,促进设备更新

3、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和发展

①资源型城市面临的问题。

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过分依赖自然资源的产出是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中最重要的特征。近年来,由于矿产资源日益减少,资源开采难度越来越大,缺乏足够弹性的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日益显示出其不合理性。污染严重。

②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a.建立全新产业,实现结构转型

b.延长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实行开拓转型。

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一、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Ⅲ一3—1一①a)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的五个主要组成部分及工作过程(Ⅲ一3—1一②a)

主要组成部分:硬件设备、GIS软件、地理数据、GIS工作人员、应用模型。

工作流程:地理数据输入、存储(数字化过程)→地理数据的操作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输出。(数据存储采用“分层”技术,不同的图层储存不同的地图要素。)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Ⅲ一3—2b)

城市规划和管理:进行城市规划的设计、工程选址等,也可进行城市管理和辅助决策。

基础设施管理:完成工程设计、应急抢修、日常维护等工作。

土地利用与管理:可有效地完成对土地利用状况的监控和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生态环境管理:实现生态规划、环境评价、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分析、环保设施的管理等

二、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遥感的含义(Ⅲ-3-3-①a)

遥感(RS)是指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并通过分析,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

遥感的技术系统和分类(Ⅲ一3—3一②a)

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接收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等组成。

根据遥感平台的高度,可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

根据传感器是否主动向观测目标发射电磁波,可分为主动式遥感和被动式遥感。

按照电磁波的波谱范围,可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谱段遥感。

按照应用领域或专题,可分为环境遥感、大气遥感、资源遥感、海洋遥感、地质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等。

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Ⅲ一3—4c)

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中重要领域有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的调查。它的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的速度快、受地面条件的限制少、获取信息量大,可减少资源普查的盲目性。

遥感在环境灾害监测中的应用(Ⅲ一3—5c)

遥感技术具有实时和准确的特点,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及时了解环境灾害(如洪涝、地质灾害等)的动态变化,对环境灾害实施监测并作出预报和相应的评价,为抗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

三、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组成(Ⅲ-3-6-①a)

概念:全球定位系统(GPS)是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基本组成:包括空间卫星、地面监控系统、用户系统(接收设备)。

全球定位系统的工作过程(Ⅲ-3-6-②b)

全球定位系统卫星发送导航定位信号,地面监控系统对卫星进行检测和调控,用户系统接受全球定位系统卫星发射的信号后进行。

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Ⅲ-3-7a)

GPS的主要应用领域有交通、邮电、地矿、建筑、农业、气候、土地管理、金融、公安等部门和行业。此外还可以用来监测地壳的微小移动(帮助预报地震),与GIS和RS结合可为资源调查、工程管理、精确农业服务。

一、认识大洲

亚洲地理位置的特点(Ⅲ一1—1一①b)

半球位置:亚洲地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纬度位置:亚洲大致位于10°S~80°N之间,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海陆位置:亚洲三面临洋,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为界;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海岸线曲折而漫长。

亚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及相互关系(Ⅲ一1—1一②d)

地形特点:类型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地面起伏大;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中部多高原、山地,四周多丘陵、平原。

气候特点:类型复杂多样;大陆性特征显著;季风气候最典型,分布范围最广。

水系特点:多大江大河大湖;河流呈放射状分布;内流区面积广大。

相互关系分析:跨热、温、寒三带,三面临海,腹地广阔,地形复杂多样,且地表起伏大,所以亚洲的气候具有强烈的大陆性、典型的季风性和类型的复杂性等特征;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亚洲地域广阔,由于腹地比较广,造成了亚洲中部的气候比较干燥,所以亚洲内流区面积广大。受气候、地形的影响,亚洲河流的补给一般有雨水补给、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等。

二、认识地区

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点(Ⅲ一1—2一①b)

欧洲西部指欧洲的西半部,像是亚欧大陆向西伸向大西洋的一个大半岛,绝大部分地区位于40°N~60°N、10°W~30°E之间,属于中纬度的北温带。

欧洲西部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东南隔土耳其海峡与亚洲相望。

欧洲西部的海岸线破碎、曲折而漫长,多半岛、岛屿、海峡与海湾。

欧洲西部地形、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Ⅲ一1—2一②c)

地形特征: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平原地形为主,山脉分布在南北两端,南有高峻的阿尔卑斯山系,北有古老低缓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中间为广阔的平原;受第四纪冰川活动影响,境内冰川地貌广布。

气候特征:总体特征是温带气候类型为主,海洋性特征显著。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西部,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全年降水均匀。

地形、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平原地形为主,广阔而平坦的土地利于耕作业的发展;温带海洋性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适宜发展畜牧业,因此乳畜业发达。大多数地方发展混合农业,种植小麦的同时发展乳畜业,形成互补。而在南部地中海沿岸一带,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的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因此适宜发展灌溉农业,以种植水果、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为主,即地中海农业。

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1I-1—2一③d)

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会促进区域工业的发展,如德国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在大规模开发煤炭资源后,逐渐发展起采煤、钢铁、化学和机械制造等工业,成为世界著名的重工业区,出现了诸多工业城市。

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如果人类对矿产资源的过度依赖或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则会造成矿产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社会经济衰退等问题。如德国鲁尔区因廉价石油的竞争,世界性钢铁危机(过剩),生产结构单一,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环境污染严重等原因,造成区域经济的衰退。

以资源为依托而兴起的传统工业区,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合理处理好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如德国鲁尔区通过改造传统工业,调整和升级产业;引进和发展新型工业和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调整工业布局;有效治理环境污染,美化环境等措施,实现了区域经济的振兴。

三、认识国家

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Ⅲ一1—3一①a)

美国领土由北美洲中部的“本土”、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大洋洲)三部分构成。本土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小部分位于亚热带;阿拉斯加属于寒带和亚寒带;夏威夷在热带。本土三面濒临海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首都华盛顿,位于哥伦比亚特区。

美国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部低,东部为低缓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部是广阔的大平原,西部是高大的落基山脉;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以温带大陆气候为主;有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分布,水运便利。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梳理】讲解

必修三【知识梳理】语文 《林黛玉进贾府》《祝福》 《林黛玉进贾府》 1、重点字词: 阜盛fù:(人家)兴盛;阜,多。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屏住呼吸,不敢说话。纳罕hǎn:感到奇怪。轩xuān峻:高大貌。憨hān顽:天真顽皮;憨,朴实天真。懵měnɡ懂:糊涂,不明事理。纨袴wánkù:纨绔,富家子穿细绸裤,借指富家子。 潦倒:颓丧;这里指不约束检点行为。嗔chēn视:怒时瞪眼看。草莽:杂草;这里指没有才学。颦pín:皱眉。杜撰zhuàn:虚构、编造的。忖度cǔnduó:推测。 劳什子:北方方言,东西、物件。盥ɡuàn沐:洗浴。翠幄Wò敕Chì造 便biàn宜惫bèi懒放诞dàn 嫡dí亲狡黠xiá内帏wéi 两靥y è宫绦(tāo)錾银(zàn)驯(xùn)骡罥(juàn)烟 2、古今异义: 偏僻古偏激不端正今偏远交通不便之地 / 便宜古方 便今价钱低 态度古神态今对事情的看法 / 风流古风韵今有功绩又有文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风骚古姿容俏丽今妇女举止轻佻 / 可怜古可惜今值得怜悯,怜悯,不值得一提

《西江月》二词: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似贬实褒) 4、文学常识: 曹雪芹,名霑(zhān ),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大约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卒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或二十九年(1764),确切的生卒年尚待考证。在“曹雪芹印”中有这样一首诗:我也曾金马玉堂,我也曾瓦灶绳床。你笑我名门落拓,一腔惆怅,怎知我看透了天上人间、世态炎凉!褴(lán)裳藏傲骨,愤世写群芳。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林黛玉进贾府》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精彩篇章,是全书的序幕之一,它由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这个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这一节除了环境描写,最主要的作用还是通过不同的描写手法刻画了贾府的主要人物。人物的出场,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环境描写细致真实,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动作描写生动形象。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全书的典型环境。 《林黛玉进贾府》k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试卷及答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试卷及答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70.0分) 读图,回答下列1~3题。 1.第一条西气东输管道没有直接在东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其主要原因是() A.节约管道建设成本 B.补充气源 C.带动宁夏、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 D.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 2.图中反映出我国油气分布与消费方面的特征是() A.油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 B.油气资源分布西少东多 C.油气消费西多东少 D.油气消费东西平衡 3.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①的来源地是() A.欧洲 B.俄罗斯 C.新加坡 D.日本 4. 读“我国部分民居邮票图”,回答:形成四地民居建筑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资源 B.气候 C.土壤 D.植被 下图是“产品不同生产环节的价值链图”,它用于说明电脑行业不同生产环节与所实现的附加值之间的关系,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读图完成5~6题。 1 / 12

5.目前,中国正在迅速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之一,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将部分产业转移到中国,转移产业主要位于产业链哪个环节( ) A.销售 B.加工制造 C.品牌 D.研发 6.在工业生产和产品销售各环节中,跨国公司总部最优先掌握的环节是( )。 A.设备、零件 B.制造加工、销售 C.传播、销售 D.研发、品牌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回答7~8题。 7.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能实现自流的是() A.a、b段 B.b、c段 C.a段 D.c段 8.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问题 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水系,发展航运 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矛盾 第三次技术革命以来,世界工业经历了四次产业转移。下图为全球某产业转移示意图,完成9~10题。 9.该图反映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A.生物遗传工程 B.电脑软件 C.普通加工制造 D.石油化工 10.东南亚部分国家成为第四次产业转移目 的地之一,主要原因为() ①能源充足,机场密集②土地租金较低③高校和科研机构云集④劳动力成本低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11-13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第一章 1.区域的特征(边界、异同、特色、联系)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虚有实);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2.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形成:是区域自然、人文因素长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 3)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4)乡村地域和城市地域 ①区别:地域范围大小,乡村大于城市;产业活动,乡村以农业活动为主,城市非农业活动为主; ②联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依托,城镇会对乡村产生广泛的持续的带动作用。 5)地域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3.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产业的划分: ①第一产业:农业②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③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4.产业结构的差异 1)表现:产值比重、就业比重、内部构成等。 2)第一产业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 第二产业比重大:工业化程度高;第三产业比重大:经济发展水平高。 5.区域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总体发展趋势:平衡-不平衡-平衡…… 3)区域发展阶段

高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高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导语】高二年级有两大特点:一、教学进度快。一年要完成二年的课程。二、高一的新鲜过了,距离高考尚远,最容易玩的疯、走的远的时候。导致:心理上的迷茫期,学业上进的缓慢期,自我约束的松散期,易误入歧路,大浪淘沙的筛选期。因此,直面高二的挑战,认清高二,认清高二的自己,认清高二的任务,显得意义十分重大而迫切。xx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词】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无垠(yín)沼(zhǎo)泽生意盎然(àng)堆垛(duò 层峦(luán)叠嶂(zhàng)哦(é)(jí)涟漪(lián,yī) 晨曦(xī)采石矶(jī)(tīng)泗(sì)桥龙湫(qiū) 回溯(sù)瞭(liào)望绛(jiàng)夔州(kuí) 坂(bǎn)秭归(zǐ)罗江(mì)簌簌(sù) 茕茕(qióng)孑(jié)立掳(lǔ)掠马厩(jiù通衢(qú)大道 命运多舛(chuǎn)(qiǎn)绻(quǎn)(jí)薄(bó)夙愿(sù) 窝行(w)迷惘(wǎng)瘪(b iě)惫(bèi) 簇新(cù)绯红(fēi)罡风(gāng)颓垣(yuán) 荒冢(zhǒng)蹂躏(róu,lìn)齑粉(jī)肇(zhào) 苗裔(yì)孟陬(zōu)揆(kuí)搴比(qiānpí) 汩余若将不及兮(yù)又重之以修能(chóng)潜藏(qián)锁(jiā) 洞窟(kū)役(yì)模糊(mó)锦标(jǐn)

赊账(shē)号角(hào)旌旗(jīng)束(shù) 稀薄(bó缙绅(jìnshēn)萃(cuì纾祸(s hū) 觇(chān)日(yì)遽(jù)羁縻(jī,mí) 东西二阃(kǔn)诋(dǐ)诟(gòu)刭(jǐng) 邂逅(xiè,hòu)陵(pí)愧怍(zuò)溥(pǔ) 阉(yān)(cí)湮(yān)赀(zī) 缇骑(tí,jì)(lì)溷藩(hùn,fān)(huán) 牖(yǒu)巡(qūn)鬈曲(quán)拉(tā) 蹙眉(cù)皱(zhě,zhòu)撇开(piē)窥视(kuī) 皮靴(xuē)悯(mǐn)时髦(máo)取缔(dì) 镶嵌(xiāng,qiàn)(yǔ)云翳(yì)(zuàn) 骷髅(kū,lóu)滞笨(zhì)媲美(pì)一蹴而就(cù) 昙花一现(tán)有史可稽(jī)销声匿迹(nì,ì) 攻讦(jié)自诩(xǔ)冠冕(miǎn)残羹(gēng)冷炙(zhì)孱(càn)头脑髓(suǐ)譬(pì)如蹩(bié)进 吝(lìn)啬氾南(fàn)之狐(yì)缒(zhuì) 阙秦(jué)(lìn)不肖(xiào)卮酒(zhī) 叱(chì)驽(nú)颈(wěn,ǐng)(sì) 渚(zhǔ)殆(dài)圃(pǔ)(jiù) 豕(shǐ)裘(qiú)鳖之藏(cáng)哙(kuài) 镬(huò)一鼎之调(tiáo)(yōng)水目眦(zì) 钳制(qián)壅蔽(yōng)浚(jùn)载舟(zài)

湘教版新高中地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欢迎阅读 高中地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区域的特征(边界、异同、特色、联系) )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虚有实);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着的差异性;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发展阶段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总体发展趋势:平衡-不平衡-平衡……)区域发展阶段

7.南北方差异(针对东部地区而言,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分界线,为800mm年等降水量和一月0度等温线) )意义: ①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的优势变为现实优势不仅可以缩小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 ②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③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④西部大开发尤其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欧盟、东盟、APEC等) 0.区域经济一体化

)特征:①内向的保护性:在区域经济集团内部,各成员国之间实行关税互惠,取消贸易壁垒,加强技术合作,实现经济互补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②外向的竞争性:某区域经济集团以整体优势与其他集团相抗衡,提高本地区在国际竞争能力和政治地位。 )类型: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等 )世界主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东盟自由贸易协定(AFTA)…… 1.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对口帮扶成效明显;2)西部地区投资加大;3)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4)实现合作双方共赢。 3.南水北调: )线路: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 )影响:①社会经济: 输出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输入地——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推动 经济发展。 ②产业结构调整:输出地——加快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并可有选择地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学工业,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 方向发展; 输入地——东输的西气在很大程度上可逐步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改善大气环境,极大程度上促 进能源生产、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必修三文言文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 一、通假字 1.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 2.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3.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通“ ”通“ ”通“ ”, ”) ”) ) 5.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6. 虽有槁暴 7. 君子生非异也(“ (“ (“”通“ ”通“ ”) ”通“ ”, ”,) ) 二、古今异义 1.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 今义:表示可能、能够、同意、认可之意。 2. 然.而.不王者古义: 今义:转折连词。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 3.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义: 今义:保养身体 4.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古义: 今义:认为 5.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6.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古义: 今义:多比喻坏人的党羽,多含贬义 7.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 今义:①托付;②把希望、理想、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 某种事物上) 三、一词多义 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 1. 数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金就砺则利(《劝学》)()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2. 利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史记·项羽本纪》)()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孔雀东南飞并序》)()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劝学》) 君有疾在腠理( 《扁鹊见蔡桓公》 )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孟子·梁惠王上》 ) ( ( ) ) ( ) 4. 疾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嫉恶如仇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西门豹治邺》 ) 《史记·孙膑列传》 ) ( ( ) 《三峡》) ( ( ) ) )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不能称前时之闻( 《伤仲永》) 《劝学》) ( ( )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 ( ) 余知而无罪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 ) (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 3. 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 ) ( ( ) ) 愿大王少假借之( 《荆轲刺秦王》 ) 乃以吴叔为假王( 《史记·陈涉世家》 ) ( ( ) ) 5. 闻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 ( ) 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 ( ) 扫后更闻香( 《和张秀才落花有感》 ) ( ) 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屈原列传》) (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 ) 6. 而 吾尝终日而思矣( 《劝学》)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劝学》) ( ( ) ) 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 ( )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2. (二)动词的活用动词作名词 ① 填然鼓.之 ②然而不王.者 ③树.之以桑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也 ( ( ( ( ) ) ) ) ⑤王无罪.岁 ( ) ⑥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 ( ) 名词作状语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汇总(一)学生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汇总(一)1.区域的定义 2.区域的特征 3.区域空间结构的定义 4.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 5.区域的分类 6.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的联系与区别 7.区域空间结构的空间分布形式有哪几种?对应的地理事物分别是什么? 8.区域产业结构的定义 9.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 10.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11.区域产业结构差异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构成 12.说明不同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13.说明同一区域不同发展时期产业结构的差异

14.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大体上经历了那些发展阶段 15.说明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16.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一般规律 17.区域发展阶段比较(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内部经济差异,劳动力就业,中心城市交通,对外开放程度,对外联系,状态等角度比较) 18.四大地区是那些?划分标准?如何判定? 19.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三次产业对比,工业结构) 20.四大地区工业化差异(工业化进程,工业产值,原因)

21.四大地区城市化差异(城市化水平,综合经济实力,城市分布密度,小城镇建设) 22.四大地区对外开放差异(时间,空间) 23.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地理意义 24.比较南方与北方的差异(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限制因素) 25.西部大开发的范围 26.西部地区的优势与不足 27.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28.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 29.东西部地区经济合作的成效 30.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31.比较南水北调东、西、中线工程(起止点,优、缺点) 32.南水北调对调入区,调出区的影响 33.比较西气东输一、二线工程(途径省区,主要地形区,起止点) 34.西气东输一线经过陕西向北弯曲的原因

语文必修三知识梳理

语文必修三知识梳理 一:重点词语 阜盛敕造顾盼神飞厮认有天无日膏粱弱柳扶风少不更事沸反盈天执拗诡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如距深渊畏葸不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抱恨终生青衫泪湿 二:重点文常 1:《红楼梦》与曹雪芹2:《祝福》与鲁迅3:《老人与海》与海明威 4:《蜀道难》的体裁5:《孟子》《荀子》二书作者的时代和思想 6:韩愈与古文运动7:巴尔扎克与《高老头》 三:出自课本的作文素材 1: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yè)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2:“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作者海明威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就是《老人与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认,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马林鱼还是一副空骨架,这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在那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老渔夫就是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从世俗胜利观的角度看,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是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是带着大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说,鲨鱼才是胜利者。可是,在理想主义者眼里,老渔夫就是胜利者,因为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和投降。就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 3:活又不能,死也不敢的祥林嫂。对于封建礼教横加给她的种种迫害与摧残,她进行过不间断的挣扎与抗争:在被虐待、被迫再嫁时,她挣扎她抗争;面对人们的嘲弄、侮辱与伤害,她给以无言的抗议;对灵魂的有无,她表现了怀疑。这一切都表明,她是一个很顽强而不容易被摧垮的人,但是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双重打击和人们的风刀霜剑中,她不但连起码的做人的资格都没有争到,反而被吞噬被毁灭了。祥林嫂的挣扎与抗争,完全是出于自发的,而且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色彩。她要维护人的尊严,她要争取参与年终祝福盛宴的基本人权。然而,她捐了门槛赎了“罪”后,仍被鲁四爷、四婶视为不洁不祥的人,她争取不到这第五权———人权。一句“你放着吧,祥林嫂”使她失神落魄,形体也差了。“受了炮烙似的”是《祝福》的高潮所在,震撼力接近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中俄王刺瞎自己双目那一幕。祥林嫂从此“下滑”,离开鲁家,成为乞丐,后来“穷死”了。性格上执着地维护她的尊严,争取应有的人权,是她悲剧的致命性成因。《诗学》说悲剧人物的不幸,“不是由他的败德或邪恶而来,而是来自某些错误或软弱”。这就是悲剧性弱点(hamartia)。祥林嫂的悲剧性弱点是她性格上的执着。 4:学者柏杨先生认为,中国固然繁华,但与王昭君何干?她只能困在宫廷的小小天地。而宫廷的小小天地,在匈奴汗国也是一样,拥有顶尖的享受。并且,就在王昭君辞行后当年,公元前33年汉元帝刘奭就死了。如果把她留下,最好的结局不过一个被汉元帝偶尔玩过的普通小宫女而已。她将守着灵枢,老死坟园。事实上,王昭君嫁给呼韩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教案 篇一: 1.3- 区域发展差异0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全 套教案】 1.3 区域发展差异 教学目标: ▲1东. 、中、西差异①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② 理解并掌握我国东、中、 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③掌握我国改革开放的区域差异(时空发展状况) ▲2.南方与北方①了解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划分②理解并掌握我国南方与 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 教学重点:1 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 2 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 3. 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意义 难点: 1 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2. 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教具准备:1 中国政区图 2 ppt 课件 3. 中国政区空白图(学生人手一份) 教学方法: 启发式图表阅读、分析、归纳等方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国地域辽阔,不仅自然地理区域差异大,经济发展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我国的国土整治既有其不同的自然地理背景,还有其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在学习了中国自然地理差异后,我们将学习探讨我国区域经济的差异问题。 板书: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开始新内容: (承接)根据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我国客观上存在着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三个有差别的经济地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有关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经济差异和经济差异的形成原因,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分布等知识。 板书:一东、中、西差异 过渡:(背景介绍)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基本上是按照1983 年国家计委在制定第七个五年计划时的提法。当时根据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目的是为了正确处理我

(完整word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二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三单元文言常识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直不百步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輮以为轮。虽有槁暴。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君子生非异也。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合从缔交。威振四海。陈利兵而谁何。 始皇既没。而倔起阡陌之中。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赢粮而景从。或师焉,或不焉。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弃甲曳兵而走。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流血漂橹。 以为桂林、象郡。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从而师之。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小学而大遗。弟子不必不如师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若干)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数罟不入洿池(密)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派遣)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百发百中(发射)扶苏以数谏故(屡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 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兵:非我也,兵也(兵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穷兵黩武(军事力量)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 草木皆兵(兵士) 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焉: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语气助词) 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兼词,于此)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 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湖(横渡)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 以为绝妙(到了极点)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乃自强步,

必修三基础知识梳理

必修3基础知识梳理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一)体液:由细胞内液(约占2/3)和细胞外液(约占1/3)组成。 细胞内液 体液 细胞外液组织液 (内环境)淋巴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及其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一)渗透压 1、血浆渗透压的决定因素: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决定,其中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 以上是由Na+和Cl-决定的。 (二)酸碱度: 1、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2、维持因素:与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三)温度: 四、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体。 物质交换过程如图所示: 1、直接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有四个:消化、呼吸、泌尿、循环四大系统。 2、人的呼吸道、消化道、膀胱等由孔道与外界相连。储存的液体也直接与外界接触,所以 这些液体不属于体液。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稳态: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 稳定状态。 二、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和意义 1、认识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2、稳态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元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树突、轴突构成 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 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传导形式: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兴奋传导过程: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刺激→兴奋部位(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 兴奋部位间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注意区分膜内和膜外的变化不一样) 3、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综合题精选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综合题精选 一、综合题 1、阅读下面西气东输示意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建设4200千米左右的管道,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东送,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9个省市区,供应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沿线各省(区)的工业和居民用气。 (1)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主干管道由东向西途经地区中,属于全国性农业生产基地的依次 有、、。 (2)西气东输中一线工程“西气”主要来源于盆地。“东输”的重点是。 (3)写出两个我国西部油气资源丰富的盆地:、。 \ (4)西部严重缺水、生态环境恶劣,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善水资源紧张的状况,以下措施切实可行的是(双选)() A.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覆盖率B.推广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C.向天山等地的冰川播撒黑炭,以增加融雪水量D.大规模利用人工降雨技术,增加降水量(5)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对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产生什么影响 ① ② ③。 2、左下图为“我国三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示意图”,右下图为“我国西电东送南线工程中的龙滩水电站所在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 (1)近十年来,左图中甲地区一部分产业大规模转移到大陆,是由于大陆存在、等优势,对甲地区有很强的吸引力。(2分) (2)“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的劣势有()(1分) ①水量少;②污染严重,水质差; ③需要大量的移民;④穿越巴颜喀拉山,要修建隧道; 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生态环境恶化 A.①④B.③④ ] C.②⑤ D.④⑤ (3)“西气东输”工程进一步开发西部天然气,对西部地区开发的重要意义是什么(2分) 这一工程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又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2分) (4)右图中,龙滩水电站是“西电 东送”的重点项目之一,其所在的省 区属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中的 经济地带,这里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是什么(3分)。 $ 3、读我国东北部工业区和美国东北 部工业区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衰退或枯竭期,其累计采出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这些城市多是中国在工业化初期迅速形成的,随着当地资源的日益枯竭,这些城市面临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正成为这些城市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两工业区共同的主导因素是。 两工业区的集聚程度都相当高,请评价工业集聚的利弊。(5分) (2)说出美国东北部地区乳畜业发达的区位条件。(2分) " (3)东北工业区是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集中的地区,你能为资 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3分) 4、读图并根据所给文字材料,分析完成下题。(12分) 材料一:享誉世界的汽车城底特律,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中心, 从世界各地涌入的工人让城市人口一度达到180万人。现在的底

高二语文必修三课文知识点

高二语文必修三课文知识点 学得越多,懂得越多,想得越多,领悟得就越多,下面是为您推荐的高二语文必修三课文知识点。 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1 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共120回,曹雪芹写前80回,高鹗续写后40回。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2、《老人与海》海明威:美国小说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3、《蜀道难》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飘逸豪放,素有诗仙之称。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 4、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有《杜工部集》。我国文学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风沉郁顿挫。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称誉杜甫是诗圣。 5、《琵琶行》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 6、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有《李义山诗集》。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7、《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7

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8、《荀子》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 9、《过秦论》贾谊:世称贾太傅、贾长沙,也称贾生。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 10、《师说》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散文家,诗人。和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2 1、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2、长篇小说《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作品的主题也没有局限在个人爱情悲剧本身,而是围绕着中心事件,展开了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描绘了一幅极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画,说明了整个封建社会已是千疮百孔,摇摇俗坠。深刻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政治吏治、婚姻制度、伦理关系,悲愤满腔地控诉了封建主义的残酷无情和灭绝人性,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

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知识点

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知识点 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知识点(一) 1、我国东、中、西部差异 ①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东部:沿海12省区(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桂)(注: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中部9个省区(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赣、湘);西部10个省区(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 ②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异: 中、西部: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西部。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工业结构西部以重型传统工 业为主,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③改革开放的时空差异(见课本P19图) 2、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北方南方 限制因素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 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产业升级,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治理污染 3、西部大开发 范围:10+2+3(西部地带10个省区、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3个自治州也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 政策实施开发开放。

条件: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发展潜力大。但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4、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欧盟、东盟、APEC等) 5、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①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②南水北调:规划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实现我国水 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东线中线西线 调水源地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 调水线路沿京杭大运河提水北上到山东半岛和天津开挖渠道,引水自流到北京、天津开凿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调水量较大较小大 水质差较好最好 ③西气东输: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铺设输气管道到上海,将塔里木盆地、陕甘宁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长三角地区。还包 括把四川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湖北湖南。该工程的建设,有利于促 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 状况,改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环境污染。 ④西电东送: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水电和煤电),将其输送到电力紧 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分北、中、南 三条线路。意义:保证东部地区能源供应,加快西部资源开发,拉 动相关产业。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 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 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 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 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甘肃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

最新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 结湘教版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区域的特征(边界、异同、特色、联系)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虚有实);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2.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形成:是区域自然、人文因素长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 3)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4)乡村地域和城市地域 ①区别:地域范围大小,乡村大于城市; 产业活动,乡村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城市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②联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依托,城镇会对乡村产生广泛的持续的带动作用。5)地域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3.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产业的划分:①第一产业: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②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③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4.产业结构的差异 1)表现:产值比重、就业比重、内部构成等。 2)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3)第一产业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 第二产业比重大:工业化程度高; 第三产业比重大:经济发展水平高。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精心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篇一 1、黄药眠(1903-1987),原名黄访、黄恍,的教育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和作家。他以学术上鲜明的倾向、独特的见解、丰硕《再见》 4、艾青:中国现代作家,原名蒋海澄,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

5、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龚舒婷,福建泉州人。当代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着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等。舒婷的诗既有鲜明的时代叛逆精神又有执着而深切的爱国之情,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 7、阿赫马托娃:俄罗斯文学的女诗人之一。她和前夫古米廖夫同时阿克梅派的杰出代表。人称“俄罗斯诗歌天空的月亮”。早期的室内抒情诗以“巫性思维”窥测人性,晚年将自己定位为“尘世的圣母”,医生持续表达对人的终极关怀和爱。

8、“楚辞”:“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新的诗 “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全诗共373句。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区域的特征(边界、异同、特色、联系)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虚有实);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2.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形成:是区域自然、人文因素长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 … 3)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4)乡村地域和城市地域 ①区别:地域范围大小,乡村大于城市;产业活动,乡村以农业活动为主,城市非农业活动为主; ②联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依托,城镇会对乡村产生广泛的持续的带动作用。 5)地域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3.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产业的划分: : ①第一产业:农业②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③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4.产业结构的差异 1)表现:产值比重、就业比重、内部构成等。 2)第一产业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 第二产业比重大:工业化程度高;第三产业比重大:经济发展水平高。 5.区域发展阶段

: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总体发展趋势:平衡-不平衡-平衡…… 3)区域发展阶段 6. 东、中、西区域发展差异 1)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①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 ②东部:沿海12省区(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桂) 中部9个省区(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赣、湘); 西部10个省区(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 2)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