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四教案

高二政治必修四教案
高二政治必修四教案

精心整理

高二政治必修四教案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教学目标】:

(3)用史实分析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

(4)分析马克思、恩格斯、黑格尔等哲学家的哲学思想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对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的分析,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3)通过对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知识三对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

2、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三、【整体感知】: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将从生活中的哲学思想人手,体验哲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了解哲学概念,为开始全书的学习做好思想准备。

四、【方法点津】:

生活

?人生。

第一框题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课堂探究:(1)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我们应看到排名的“二重性”?

(3)联系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谈谈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的概念与特点 (1)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首先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的。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2、从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等角度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因为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如果不超过认识的范围,人们就无法判定自己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3、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五课知识要点解读 新人教版必修4

生活与哲学知识要点解读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社会的产物。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 ..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就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注意:是人脑,而不是“大脑”或“头脑”。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形成,不仅离不开人脑,还必须有被反映的客观存在。不管是正确的意 ....... 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 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因此,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注意:(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2)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对客观存在具有反作用,只不过二者性质不同而已。 (3)意识的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4)由于时间、地点、条件等主客观的因素,人们的意识会存在差异。 (5)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而不是人脑,人脑仅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是“工厂”。 4.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因此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5. 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 ③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特别解读】 (1)意识无论是能动地认识世界还是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都不是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的,必须通过实践来实现。 (2)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对客观存在都有反作用。意识能动性的发挥有双重性(二重性):从认识世界来看,意识既可能正确的反映客观存在,也可能错误的反映客观存在。从改造世界来看,正确的意识对改造世界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改造世界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五课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政治第五课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近年来,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其中,每个“全面”,都是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四个“全面”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这一战略布局必将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从这里可以看出() A.正确的意识因其如实反映客观存在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B.创新性的认识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 C.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D.理论创新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称“我很多创作灵感来自于梦境。”他认为很多源自梦境的创作灵感,结合脑海中的既有讯息,让他的创作题材浮现,于是一部部文学作品应运而生。写作灵感来源于梦境的说法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来源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C.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3、2014年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在北京召开,北京天空出现了罕见的蓝天白云。有人说,现在北京的蓝天是“APEC蓝”,美好而短暂,过了这一阵子就没有了。这意味着() ①意识对物质的反映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静止中包含着运动④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相结合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下图两幅漫画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 A.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B.要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C.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D.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5、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伊萨克·阿西莫夫在50年前预言,人们可以通过触摸按钮的方式改变天花板和墙壁的背景颜色,普通的玻璃将被时代所淘汰,取而代之的则是可以帮助人们抵御强烈紫外线的特殊玻璃。而且,这些玻璃的阳光折射率可以根据用户预先设定好的数值而进行自动调整。如今,这一预言已经成为现实。这表明() ①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②意识活动因其主动创造性而成为实践的先导 ③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④人们通过实践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环境保护法》,完善了生态保护红线、排污许可、污染物总量控制等环保制度,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使整个社会对于生态文明重要性的认识和关注达到了可谓前所未有的程度;还进一步优化了环保“约谈制度”,由“约谈企业”改为“约谈政府”,采取诸多措施助推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这说明() ①要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尊重客观规律 ②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7、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对外披露,百度目前正在推进一个名为“百度大脑”的项目,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人脑,已经可以做到2-3岁孩子的智力水平。如它的语音识别,准确度已经近乎和人际交流相同。预计累积10-20年后,人工智能的“大脑”可能会发生质变,赶上或超过人脑。下面对“百度大脑”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百度大脑”一经人们的创造,就以实体的形式独立于我们的意识之外 ②“百度大脑”将会在自主意识的指导下,能实现人的某些功能 ③“百度大脑”的制作和使用,凸显了人类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特点 ④“百度大脑”将实现具有透过现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政治必修四--第五课

5.1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 --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 2、意识更重要的是社会的产物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没有高度发达的人脑就不可能有意识的产生(在复杂性和机能上,动物脑都不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的。)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动物的脑不会产生意识 --意识就是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 观世界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 2、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 事物的反映。 --正确(错误)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 的如实(歪曲)反映。

--宗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3、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总结 结论: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5.2意识的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动物的活动是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它们既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 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①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或幻想的世界。 ②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意识反映什么源于实践活动的需要。 2、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 条件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的反作用)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双重性: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 碍事物的发展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word练习题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A.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B.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C.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D.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对“客观的物质性”应这样理解 A.实践是与主观对立的客观事物B.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的C.实践是带有强烈目的性的活动 D.实践可以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 3.马克思说过:“最蹩脚的建筑师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段论述主要说明的是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C.实践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社会活动 D.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历史过程 4.据有关专家介绍,我国的“登月”计划分为三个阶段:2000年到2005年,将进行环月探测,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2005年到2010年,将实现软着陆和月球车巡视;2010年到2020年,将实现软着陆和月球车采样返回。这表明 A.实践活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C.实践活动具有阶段性的特征 D.实践是一种能动性、创造性的活动 5. 过去人们只知道把煤作为燃料,现在则可以通过煤的干馏,从中提取上百种化工产品,用于制作染料、药品、化肥、塑料、合成纤维等,以满足人类的不同需要。煤的使用价值被不断发现说明 A.客观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B.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 C.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无限的D.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6.培根说:“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这段话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必须将认识用于指导具体实践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C.人们获得认识是为了判断是非D.学习书本知识不如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7.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认为真正的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积累。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天下妙士,必有妙眼,渠见妙景,便会妙手写出来……无他,只因妙手所写纯是妙眼所见,若眼未有见,他决不肯放手便写,此良工之所永异于俗工也。”这句话表明A.生活的积累就是艺术 B.认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艺术创作要通过偶然把握必然 8.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核实验在内的许多科学研究都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这样既可以达到实验效果,又可以节约实验费用,降低实验风险。从认识论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A.人们可以认识、利用规律B.有些认识不需要经过实践即可获

高中政治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一、意识的本质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 (2)意识产生的前提: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2)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 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体系,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意识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第二信号系统是人所特有的。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存在。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总之,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知识理解】 正确理解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意识从生理基础看,它是人脑的机能;从其对象和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完整地把握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3)意识内容是客观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人们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错误的意识是人们则是歪曲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做出了反映,而在与对客观事物做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高中政治必修4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基础知识+巩固练习(附答案)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质活动 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真理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正确反映 1. 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3. 真理是具体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即认识? 1. 认识具有反复性 2. 认识具有无限性 3. 认识具有上升性 巩固练习: 1. [2011·安徽卷]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 ①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 ③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④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下面对这一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重要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感性认识真实可靠 D.一切从实际出发 3.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

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如果诸葛亮出来说明,道是‘吃食不过是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算的。”这段论述表明( ) A.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主体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 C.真理等于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真理是无法判断和证明的 4.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这主要强调了( ) A.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实践推动着认识的发展 D.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5.“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A.认识的动力来自实践 B.认识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 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不断发展 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6.中国古代天文观测是发达的。我国最早用甲骨文记录了超新星的爆发,但我们没有进一步研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爆发。《墨经》对所有的几何光学现象都有记载,但没有人问“光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往往强调“用”,能管用就好了,止步于应用,没有进一步进行哲学思考,理论的思维,往往停留在感性的阶段。这启示我们( ) A.应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正确对待错误 B.应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政治必修四提纲《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考点20: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1、实践的基本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 (1)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区别于人的认识活动、理论活动) *思辨:实践是指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①实践是人们的一切活动。②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③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都是实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运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 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①、首先,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的。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 ②、其次,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思辨: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一方面受主观认识的指导,联系着主观认识,另一方面它又改造和变革客观对象,联系着客观事物。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①、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②、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③、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 *思辨: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实践是在人的意识的指导下的有目的的活动,人在行动之前会有明确的目的和方案,然后才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去改造客观事物,达到自己的目的。任何一类实践活动都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但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和促进作用,而错误的认识则会将人的活动引向歧途。而盲目的实践就是指在错误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践活动。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①、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②、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3、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基本形式) (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变革社会的实践。(如改革、政策和法律的制定等) (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4、重要提示: (1)理解实践的特点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2019-2020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含答案) [学习目标] 1.明确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内容。 2.理解意识的本质,培养区分物质与意识的能力。 3.树立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进一步坚定唯物主义信念。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2)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背景材料 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再到人类意识,人类意识的产生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某校高二(1)班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了以下材料: 甲学生:铁生锈,岩石风化,水滴石穿。 乙学生:向日葵始终向着太阳,蚯蚓受到针刺立即收缩身体。 丙学生:狗的条件反射,在喂狗前先摇铃,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就会迅速跑来,并且嘴巴分泌唾液。 问题探究 (1)甲、乙、丙三学生准备的材料分别体现了什么?它们对人类意识的产生有什么作用? (2)纯粹的运动心理能否自发地形成人的意识?意识为什么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答案:(1)甲: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乙: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丙: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不能。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因此,意识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知识升华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同步学案:第二单元 第五课 第一框 意识的本质 Word版含答案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一框意识的本质 情景导入学习目标 在这个世界上,人的生命非常脆弱,想奔跑, 不如猎豹,想潜水,不如海豚,想飞翔,没 有翅膀,但是,人可以发明汽车、火车,在 大地上飞奔,可以发明潜艇深入海底,可以 发明宇宙飞船,飞向太空。人的伟大和高贵, 就在于他的思想。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 最美的花朵。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把握思维的奥妙,欣赏 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结合科学研究的实例,了解意识的产生和 生理基础。 分析社会生活实例,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 在人脑中的反映。[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物质决定意识原理。[重点]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教材“探究问题1” 提示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是一种物质的或化学的反应,

生物的反应形式是它们的本能,而人的意识活动则是自觉的。因此,人的意识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生物的反应形式有着本质区别。 (2)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教材“探究问题2” 提示(1)高等动物的心理不仅包括感觉、表象、情感,甚至还有简单的分析和判断。如猴子可以借助木棒获得高处的食物,通过门上的小孔观察人的行为;白熊可以钓食白蚁;黑猩猩可以利用简单的工具等。 (2)人的意识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而动物缺乏这种社会性的劳动,所以动物心理与人的意识存在本质区别,纯粹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1)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 (2)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 (3)劳动和社会交往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1.(1)意识只能产生于劳动过程中。() (2)大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3)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提示(1)×(2)×(3)√ 教材“探究问题3” 提示(1)没有。高等动物虽然也有以小脑为核心的中枢神经系统,但是其大脑无论是在重量、构造,还是在机能上,都比人脑简单,因此没有一种高等动物的脑在复杂性上超过人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4《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考点展示 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2.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4.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二)重要原理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対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易错易混点

1.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因此,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因此,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3.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4.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因此,人们获得知识只有参加实践。 5.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实践 6.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一看实践,二看大多数人的意见 7.有用的就是真理 8.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所以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9.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永无止境,因而人们不可能获得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 四、热点链接 材料:2010年的全国人代会将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正案(草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建议有望实现。 请从认识论角度分析我国选举人大代表的城乡人口比例从最初的8:1到1:1演变的原因。 五、应用指南 实践与认识。 经常用来分析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如:青藏铁路的开通,神舟六号的发射成功,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对一事物认识的反复性,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人们克服的各种难关,自然灾害后的反思,文化遗产的保护,绿色GDP,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等。高考考查学生对实践与认识的理解与把握,要求学生正确处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真理 经常用来分析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是具体的,真理与谬误的关系,如:对失败的价值思考,真理与谬误之间的关系,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人们对真理的追求…┄等,高考重在考查学生对真理的理解与把握,要求学生要敢于追求真理。 六、经典例题 1.(2010江苏卷29题)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课时练习题及答案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课时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然而,高速相机连拍 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地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这表明在艺术领域 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B.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D.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 2.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 的选项是 ①滴水穿石②根系沃土③敬德保民④犬吠非主 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③→①→④→②D.①→④→②→③ 3.人类在享受机器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担心某一天机器人会在智能上超越人 类,就像科幻电影中所描绘的:人被机器人关在“动物园”中,供机器人观赏。科幻电影表达的这种观念 A.否认了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B.证实了机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说明了人类认识发展的无限性D.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辩证否定过程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完成下题。 4.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 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 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 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老马的识图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 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 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过去说到雾,很诗意,中国的诗画之美,不少靠雾来表现。现在,一提到雾,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同步练习:第五课 第一框 意识的本质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第一框 意识的本质 课后篇巩固提升 随堂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意识是人类特有的。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是( ) A.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 B.生物的反应形式 C.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 ,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A项说法错误,B项说法正确;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C项说法错误;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 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D项说法错误。 2.神经科学研究显示,人们对已知和熟悉的事物的偏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这种偏好其实并不是年龄在起作用,而是可以通过特定脑区的灰质变化来解释。这一科学发现印证了( ) A.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 B.大脑是意识产生的唯一源泉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这说明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D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与题意不符;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B项说法错误。 3.沃森是IBM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作为电脑医生,沃森每秒可以处理500 GB的数据,诊 断准确率高且不用休息。但行医远远不是处理数据这么简单,病人和家属的情绪抚慰、实践中细微差别的把握,无论哪一点都离不开人类的医生。这说明( ) ①人工智能是人脑的延伸,某些功能上是可以替代人类的 ②意识是人脑特有的功能,人工智 能永远不能代替人的意识 ③人工智能虽然也有意识,但却不如人类的情感丰富细腻 ④人工智能是人类思维的产物,又可以超越人类思维 A.①② B.③④ D.②④ 作为电脑医生,沃森每秒可以处理500 GB的数据,诊断准确率高且不用休息”,说明人工智能是人脑的延伸,某些功能上是可以替代人类的,①符合题意;“行医远远不是处理数据这么简单,病人和家属的情绪抚慰、实践中细微差别的把握,无论哪一点都离不开人类的医生”,表明意识是人脑特有的功能,人工智能永远不能代替人的意识,②符合题意;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③认为人工智能也具有意识,说法错误;④认为人工智能可以超越人类思维,说法错误。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教学设计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课程教学改革倡导的理念是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针对高二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的学科性质和特点,重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力求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引领中学生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现象,能为自己将来的生活与实践做一点有价值的指导,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节。承接本单元前两课“唯物论”部分,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进一步正确认识外部世界,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并为下一单元“辩证法”部分奠定“认识论”基础。理论上,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无论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还是改造客观世界,都离不开社会实践;从考纲看,本节课的知识点也是高频考点,因此,本节课在本单元及整本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学生学好整本书具有重大意义。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在心理思维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求知探究能力,对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善于合作探究、勇于思索、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认知结构上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什么是认识,什么是实践,什么是正确认识的来源与检验标准有了自己生活化、经验化的理解,所以不应该只大量灌输和拓展较多的空洞理论,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借助感人的生活素材和熟悉的生活案例来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在社会生活中体悟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发展动力、检验标准和最终目的,让每一位学生能够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多元的、和谐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要求: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知识与技能: 识记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实践观分析和解释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使学生认识到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认识要服务于实践。从而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并与书本上的理论相结合。 【教学重、难点】 重: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难: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教学方法】

政治必修4第五课提纲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一、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和生物学前提 (2)意识社会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物质器官、表达手段、内容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是实现的 3、从意识的内容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反映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来源于客观存在。 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 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只不过二者性质不同而已。(如实的→正确的,歪曲的→错误的) 错误的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的反映。 宗教观念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结论:P37 理解“意识的本质”时要注意: ①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不意味着意识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在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意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意识发展变化与客观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同步性,意识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等。 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才能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人脑,人脑才能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即形成意识(类似误区:意识是大脑的机能,电脑可以代替人脑进行思维等)。 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如果这种反映是歪曲的、虚幻的,那么就是错误的。正确意识与错误意识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而在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五课第一框

确山二高二年级政治学科共案 时间:_____________ 星期:_____________ 主备人:___ ____ 使用人:_____________ 教学主题:_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第一框意识的本质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意识的起源、意识的本质。 ◇运用:结合哲学原理,分析在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一切生命物质所具有的刺激感应,再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过程中,人的意识产生的条件,论证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能力目标 通过意识起源和本质原理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与意识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牢固树立物质决定意识的思想观点,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难点: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复习提问】 (1)世界的物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2)规律的客观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教学过程】 一、从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①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②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活动探究】1920年印度加尔各答附近,发现并捕获了两个狼孩,她们进孤儿院时,具有狼的特征,每天晚上,隔一定时间就要像狼一样嚎叫,专吃生肉;喜欢啃骨头,用舌头舔水,没有感情,只知道饥饿的时候觅食,饱的时候就休息,昼睡夜出,靠四肢行走。人们花了很大力气使她们恢复人性,小女孩在抚养一年后死去,大女孩两年后才会直立,6年后才艰难地学会直立行走,但快跑时还得四肢并用,7年学会了45个单词,听懂几句简单的话。 设问:(1)狼孩有没有意识?说说你们的看法。(2)为什么狼孩没有意识? 2、意识更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1)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 (2)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劳动和社会交往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总结:一是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其中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而生物的反应形式则是意识产生的前提。二是意识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我们说过,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因此,从起源来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二、从生理基础上看: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1、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人脑(不等于大脑,不等于电脑)。 2、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没有人脑一定没有意识,有了人脑,不一定有意识) 3、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意识就是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语言注释】第一信号系统是指具体刺激引发的反射,如受惊吓时的表情。第二信号系统是指在语言刺激下产生的反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所特有的,意识产生于二者的基础上。 反射,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其中无条件反射,像狗看见吃的会流口水,人的膝跳反应,这些都是动物遗传的本能,跟后天的环境学习没有关系的。 条件反射是由后天培养的,有两种:一种是由于具体的刺激而引起的反射,比方说,人走路的时候看见石头就会条件反射地避开,这个我们叫第一信号系统,这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第二种条件反射是在语言的刺激下产生的条件反射,叫第二信号系统,这是人所特有的,像动物就不会画饼充饥、望梅止渴。意识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 三、从内容上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意识的内容——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1)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2)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应。 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是客观的,反映形式是主观 【注意】对“主观映象”的“主观”怎么理解呢? 主要是指它的反映形式是主观的。 ①从意识的主观形式看,意识是由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它既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形式,也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认识形式。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课知识点.doc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课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课知识点 ※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 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①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直接理论来源: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学基础:从主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为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 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批判地吸取)]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①毛泽东思想及其精髓与活的灵魂 ②邓小平理论及其主题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本质 高中政治必修四易错知识点 1.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2.所有正确的意识都是相同的;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认识角度、知识构成等差异决定形成的正确意识不尽相同;) 3.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5.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6.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7.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共性和个性) 8.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主要方面) 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发展。(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0.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