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病人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流程

合集下载

手术病患术后首次起床活动流程

手术病患术后首次起床活动流程

手术病患术后首次起床活动流程
概述
手术后,病患进行首次起床活动是促进康复和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步骤。

以下是手术病患术后首次起床活动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流程步骤
1. 术后评估:在决定病患是否可以进行首次起床活动之前,进行术后评估,包括病患的意识状态、呼吸情况、心率、血压等指标的监测。

2. 床边活动:辅助病患进行床边活动,如滚动体位、坐起等,以增加病患的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3. 双人辅助:在活动过程中,由两名医护人员提供合适的支持和援助,确保病患安全。

4. 体位变换:根据病患的手术部位和病情,进行适当的体位变换,减少术后血栓形成的风险。

5. 行走练:对于病情稳定的病患,可以进行短暂的行走练,如站立、行走几步等,逐渐增加活动时间和距离。

6. 注意事项:在进行首次起床活动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监测病患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等。

- 提供合适的辅助工具,如便携式氧气机、辅助步行器等。

- 根据病患的手术类型和术后禁忌,避免负重或过度活动。

- 确保病患的疼痛得到充分控制,可以预先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

- 根据病情调整活动的频率和持续时间,避免疲劳和过度劳累。

总结
手术病患术后首次起床活动是促进康复的重要步骤,但需要在
医护人员的指导和监护下进行。

通过遵循流程步骤和注意事项,可
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促进病患的康复进程。

手术受者术后首次步行活动流程

手术受者术后首次步行活动流程

手术受者术后首次步行活动流程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进行手术治疗以改善健康状况。

术后康复非常重要,特别是首次步行活动对于手术受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手术受者术后首次步行活动的流程。

1.术后恢复准备术后首次步行活动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确保患者身体状况稳定。

这包括测量患者的体温、血压和心率等生命体征,评估患者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并确保患者已经完成相关的康复训练。

2.患者安全保护步行活动前,需要确保患者的安全受到保护。

首先,工作人员应向患者解释步行活动的目的和过程,并获得患者的同意。

然后,要确保患者站立和行走的环境是安全的,没有滑倒的风险。

3.辅助器具选择术后首次步行活动可能需要使用辅助器具来帮助患者行走。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使用拐杖、助行器或轮椅等辅助器具。

要确保辅助器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正确,以保证患者能够安全行走。

4.体位调整首次步行活动前,需要进行适当的体位调整。

患者应该先坐起来,然后慢慢站起来,再休息一会儿后进行行走。

这样可以逐渐适应站立和行走的姿势,并减轻身体的负担。

5.步行姿势首次步行活动时,患者应保持正确的步行姿势。

要确保患者的脚步稳健,身体直立,双臂挥动自如。

行走时应尽量避免阻力,保持平稳的步伐。

6.步行距离和时间术后首次步行活动时,患者应从简短的距离开始行走,逐渐增加步行的时间和距离。

初始时,可以选择较短的步行距离,比如走到走廊的尽头或者行走10分钟。

随着恢复的进行,可以逐渐增加步行的距离和时间。

7.术后步行的监护首次步行活动时,患者需要得到专业人员的监护。

专业人员应该紧跟患者的步伐,确保他们的安全。

如果患者出现不适或疼痛,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8.步行活动结束后的康复措施术后步行活动结束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措施。

可以进行肌肉拉伸和关节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的恢复。

同时,需要观察患者的状况,如步行的姿势和稳定性等,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腹部外伤的术后早期活动指导

腹部外伤的术后早期活动指导

腹部外伤的术后早期活动指导腹部外伤的术后早期活动指导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术后患者往往由于诸多原因不愿早期活动而影响术后的康复,因此,正确指导早期活动是术后护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1.指导早期活动的方法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后早期活动根据每个人的耐受情况,确定活动的时间、范围、强度,并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指导。

(1)手术当日患者回病房(全麻患者麻醉清醒后)即可让患者做胸式呼吸,定时做深呼吸,30min一次,鼓励患者做有效咳嗽、咳痰,咳嗽时注意按压好伤口,如痰液黏稠者,可做雾化吸入,排出呼吸道分泌物。

指导患者做四肢活动,握拳,放松连续1min,接着协助做上肢的伸屈,旋转运动,然后再做下肢的伸屈外展,内翻运动,时间5~10min,并督促协助患者2h翻身一次,翻身时可垫软枕,使其舒适安全,6h后改为半卧位。

(2)术后第1天:早晨扶患者坐起,让其自行刷牙,洗脸,并给予拍背,进行四肢的主动活动,补液完后,协助患者从半卧位移坐在床边,双下肢下垂,做前后左右摆动和伸屈运动以及脚的上下伸屈,然后双脚放在地面或脚凳上坐10~20min,当患者垂坐时,护士要观察患者面色,脉搏及坐起后的反应。

(3)术后第2天:早晨让患者坐起,慢慢移至床边,扶患者下床,在床旁凳上坐5min,然后扶床沿来回走一圈,再在凳上坐5min,最后上床休息,下午可让患者自行下床,然后搀扶在室内走一圈,休息片刻后再自行走一圈,活动时间为15min,活动时在护士的注视下,让患者穿好衣服,避免受凉。

(4)术后第3天:可让患者自行下床室内活动后到室外,如阳台、走廊等。

2.做好患者的安慰劝说工作多与患者交谈,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早期活动有助于肠蠕动的恢复,可预防肠道并发症,有利于伤口愈合,有利于肺循环和通气功能,易于清除气道分泌物,预防肺部并发症,解除患者的依赖心理,认识到早期活动的重要性,使其理解并学会术后活动的正确方法,并且得到家属的配合。

腰椎术后上、下床方法

腰椎术后上、下床方法

腰椎术后正确上床、下床方法
上床
1、双手支撑床面----双膝触床----缓慢俯卧----变换舒适体位
2、双膝屈曲坐于床沿----将头和躯干向一侧倾倒至侧卧位----双下肢置于床上----变换舒适体位。

下床
1、患者俯卧位----双侧下肢向床边移动----慢慢滑下床边----双脚落地----上身用两上肢在床上逐渐撑起来----完成下床动作
2、患者仰卧位时----身体小心地侧卧----两侧膝关节取半屈曲位----用位于上方的手抵住床板----同时用下方的肘关节将半屈的上身支起----以这两个支点用力----再用手撑于床板----用臂力使身体离床----同时使半屈的髋、膝关节移至床边----站立
注:腰椎内固定术后以第一种上、下床方法为好。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指导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指导
下床活动时应控制活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和不适。
02
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合理 安排活动时间和强度,确保安全有效。
03
对于年龄较大、身体虚弱的患者,应适当减少活动 量和时间,避免对身体造成负担。
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应避免剧烈运 动和过度疲劳,以免影响身体的
其他并发症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还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形 成、肺栓塞等。
应对措施:在活动过程中,患者应穿弹力袜或使用气压治疗 仪等设备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保持适当的饮水量 和饮食结构,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若出现任何不适症状 ,应及时就医检查和治疗。
06
下床活动的患者教育
患者心理准备
恢复。
患者应避免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和 活动,如跑步、跳跃等,以免对
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如果患者在活动中感到疲劳或不 适,应及时休息或减少活动量,
以免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04
下床活动的具体指导方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活动前的准备
评估身体状况
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稳定,没 有严重的并发症,能够承受下
床活动。
通知医护人员
在开始下床活动前,通知医护 人员,以便他们能够提供必要 的支持和监测。

术后其他注意事项
总结词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虽然重要,但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同时应注意保暖、补充营养、保持良好的心态 等。
详细描述
除了适时下床活动外,患者在术后还应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和感染;同时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补充足够的营 养,促进身体康复。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康复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 的治疗和建议,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尽快康复。

术后早期活动

术后早期活动
• 2时间选择:早晨输液前和下午 输液 后
• 3循序渐进、逐渐延长时间和 次数
• 4防滑鞋子以防滑到、适合衣 物以免受凉
祝您: 早日康复!
腹部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腹部患者术后早期活动
活动方法
活动意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注意事项
术后早期活动的定义
术后早期活动的方法
主要方法
1、术后6小时、全麻清醒后, 开始做五指同时屈伸,握拳 运动、每次3-5分钟,每日三 次,可以促进整个机体功能 的恢复。 2、在未拔除腹部引流管之 前,应在床上经常做下肢屈 伸运动,抬臀运动,自主翻 身运动,患侧上肢可做上举、 触摸头顶及对侧耳朵的练习, 也可以用健侧手握住患侧手 做上举运动。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过渡
床上活 动
1.病人床上自 主翻身活动
2.床头抬高 30°~60
3.病人休息 15~30分钟无 头晕心悸胸 闷气急等不
床旁活 动
1.妥善固定各 种管道
2.病人着适宜 长裤、穿防滑 鞋
3.病人双手扶 床栏,在护士 或家属搀扶下
室内活 动
总下床活 动时间不 超过30分 钟,过程中 有任何不 适立即停 止活动,卧 床休息,同
术后早期活动的意义
必要性
• 1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尽早排气排便,防止 腹胀、便秘
• 2预防肠粘连 • 3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伤口愈合、引流管引
流 • 4促使呼吸加深,有利于肺扩张和分泌物排出
,预防肺内感染 • 5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 6预防褥疮的发生
术后早期活动的注意事项
• 1首次下床注意体位性低血压 ,观察有无头晕、气促、心悸

长期卧床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护理流程

长期卧床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护理流程

长期卧床/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护理流程
核对患者信息,自我介绍,洗手,解释下床活动目的

评估生命体征、出血情况,肌力、肌体活动能力、床头抬高至90°,有无头晕

生命体征平稳,无活动性出血生命体征不稳定,有活动性出肌力≥4级,机体活动能力≤2度血,肌力<4级,机体活动能床头抬高至90°后患者无头晕力>2度

妥善固定各种管路,保持在位出现以上任一种情况,不能通畅,避免逆流下床活动

抬高床头45°~60°,取半卧位10~20分钟

患者无不适后,协助取侧卧位

协助患者床边坐立5~10分钟,观察患者有无面色改变,胸闷、心慌、头晕

扶患者站立1~2分钟无不适即可扶其行走,身体虚弱者扶住床栏沿床四周活动

活动时间根据患者病情要求、患者的体力、感觉而定

患者下床活动结束后,先坐于床边,床头抬高45~60°

协助患者侧卧躺下,将双下肢移至床上

妥善固定各种管路,观察通畅情况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洗手,记录护理记录单。

髋关节置换术后床下活动指南

髋关节置换术后床下活动指南

髋关节置换术后床下活动指南下床步骤1由床得患腿侧下床,理疗师会教您怎样挪动手术肢体并帮助您怎样使用助行器、步骤2以肘关节帮助支撑髋部,保持手术肢体与躯干在一条线上,禁止扭转患肢。

步骤3将非手术侧腿移动至床边并保持患腿伸直。

扶住助行器支撑站立,努力站起来时不能向前倾斜。

坐下步骤1ﻫ坐高位直靠背带扶手得座椅,座椅避免过低,坐垫避免过厚过软。

后退助行器直至感觉到腿得后方接触到座椅。

步骤2将手从助行器上解放出来后抓住座椅扶手,支持慢慢降低身体,保持手术侧肢体伸直在前方。

步骤3,同样将此方法用于上卫生间、先弯曲健侧腿向后滑动身体坐下当您能够站立时,可以借助于助行器保持平衡、刚开始患肢只能部分负重行走。

当肢体力量强壮时,医生会告诉您什么时候增加患肢负重量。

步骤1将助行器放置在面前几英寸处,用双手握紧助行器,保持髋关节伸直,将健腿置于助行器中间。

步骤2借助行器支持体重,术侧腿与助行器一起踏向前,注意不要碰到助行器腿、步骤3提起助行器(如果助行器没有轮子),确定放稳所有助行器四条腿后方可再次迈向前方。

拐杖当肌肉力量足够强得时候,理疗师会建议使用拐杖代替助行器。

理疗师会制定行走实时间与距离方案。

当使用拐杖时,身体得重量负在手掌上,而不就是负重于腋窝下方。

不能扭转身体,而以一小步代替旋转。

理疗师会告诉您患肢能够负多少重量。

步骤1正确握紧拐杖,将符合置于手上,而不就是腋下、步骤2、同时向前移动患肢与双拐。

步骤3注视前方,首先拐杖与患肢迈出,紧跟着迈非手术腿。

扶拐杖上楼握紧拐杖直立于地面上,先健侧脚放置在楼梯台阶上,将身体倾向前,利用拐杖支撑身体向上,利用拐杖与健腿支撑支撑自己得体重,然后抬患侧脚置于台阶上。

扶拐杖下楼梯ﻫ将双拐与患侧脚放到下一级台阶上,利用拐杖保持平衡与移动身体,再次移动拐杖同时,最初几次可以由其她人来帮助。

移动患脚应该得避免危险动作最开始活动时避免过度活动,否则会导致关节脱位,理疗师会讲述什么动作需要避免,最危险得动作就是什么:坐不能使您得膝关节交叉过身体中线→应该双足置于地上,双膝关节之间保持6英寸距离错误正确转身避免将足固定而旋转患侧髋关节→应该同时转动躯干与患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