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学试题

环境法学试题
环境法学试题

《环境法学》复习资料

一、判断题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

2、环境法是以社会利益为本位的法。()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既包括人与环境的关系有包括人与人的关系。()

4、预防为主原则最充分地体现了环境保护所必须遵循的市场经济规律。()

5、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首创于美国。()

6、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被称为污染控制法的“支柱”性制度。()

7、综合性环境基本法是我国环境法体系的基础。()

8、各国法律对环境影响评价适用的对象和范围规定不同,我国现行环境法律法规的规定,环评制度适用的对象是建设项目。()

9、排污者因不可抗力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的,均可申请减半缴纳或者免缴排污费。()

10、危害后果不是承担环境行政责任的必要条件。()

11、在我国对于因环境侵权所导致的精神损害可援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解决赔偿。()

12、我国《水法》确立了水资源的单一所有制,即国家所有制。()

13、只要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无论其是否造成大气严重污染的,都要实行限期治理,并处罚款。()

14、凡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或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15、《野生动物保护法》所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自然界所有的野生动物。()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原则最充分地体现了环境保护必须遵循的市场经济法则()。

A.环境民主原则

B.环境责任原则

C.预防为主原则

D.协调发展原则

2、“三同时”制度是指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及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A.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B.同时规划、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C.同时设计、同时验收、同时使用

D.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3、作为现代环境保护的灵魂,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法律的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环境法基本原则是()。

A.协调发展原则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C.污染者付费原则

D.公众参与原则

4、对人类而言,很多自然资源如土壤、阳光、水、森林等具有两重性:它们()。

A.既是自然资源,又是自然环境要素

B.既是有限资源,又是无限资源

C.既是已被利用资源,又是潜在资源

D.既是可更新资源,又是不可更新资源

5、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包括()。

A.污染防治法

B.自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C.污染防治法和自然环境法

D.污染防治法和自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6、环境法中的总量控制的规定主要符合的生态规律是()。

A.“协调稳定”律

B.“能流物复”律

C.“负载定额”律

D.“时空有宜”律

7、首次确立环境决策的公众参与原则,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是()。

A.《环境保护法》

B.《环境影响评价法》

C.《行政许可法》

D.《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

8、揭开中国清洁能源行动序幕的立法是()。

A.《环境影响评价法》

B.《清洁生产促进法》

C.《可再生能源法》

D.《环境保护法》

9、我国宪法采用了哪种分类方法对环境进行了分类()?

A.按照环境的形成 B.按照环境的功能

C.按照环境范围的大小 D.按照环境的不同要素

10、环境保护法中“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规定,源出于生态学的()。

A.“物物相关”律

B.“相生相克”律

C.“协调稳定”律

D.“时空有宜”律

11、构筑环境权的理论基础之一——“公共信托论”是由美国学者()提出。

A.A·利奥波德 B.科斯

C.J·萨克斯 D.G·哈丁

12、下列哪一制度是环境保护工作实施预防为主方针的基石()。

A.“三同时”制度

B.许可证制度

C.限期治理制度

D.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3、环境管理政策进入“综合防治”措施的时期是( )。

A.产业革命开始到20世纪初

B.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14、“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是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 )。

A.立法指导原则

B.基本原则

C.基本制度

D.主要任务

15、实施清洁生产的主体是( )。

A.政府

B.公众

C.社会团体

D.企业

16、用水单位直接从地下或江河湖泊取水时,应该缴纳( )。

A.水费

B.水资源费

C.生态补偿费

D.水利建设费

17、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到损失的,负责进行补偿的部门是( )。

A.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

B.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C.省、自治区、直辖市野生动物主管部门

D.当地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

18、下列哪项原则最充分地体现了环境保护必须遵循的市场经济法则()。

A.环境民主原则

B.环境责任原则

C.国家干预原则

D.协调发展原则

19、偶发性强烈噪声的排放必须事先向()提出申请。

A.当地政府

B.当地环境保护部门

C.工商行政主管部门

D.当地公安机关

20、被称为污染控制法支柱的环境法制度是()。

A.限期治理制度

B.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C.环境许可证制度

D.排污收费制度

21、判断某环境区域是否已被污染的依据是()。

A.环境质量标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保基础和方法标准 D.环境基准

22、下列哪部法律明确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将作为对地方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A.2004年《固体废物防治法》 B.1999年《海洋环境保护法》

C.2000年《大气污染防治法》 D.2008年《水污染防治法》

23、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将环境评价的范围分为规划和()。

A.正式评价 B.立法

C.建设项目 D.可免除影响评价

24、大气污染排污收费制度可以表述为()。

A.达标、超标双重收费的制度

B.超标收费的制度

C.排放即收费的制度

D.达标排放收费、超标排放违法的制度

25、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提起环境民事诉讼的主体必须是( )。

A.任何人

B.社会团体

C.与诉讼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D.检察机关

26、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向海洋倾倒对海洋生物没有剧毒性,但能通过生物富集污染水产品或危害航行、渔业等活动的物质,应当获得( )。

A.紧急许可证

B.普通许可证

C.特别许可证

D.特殊许可证

27、在我国现行国家大气环境标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

A.《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B.《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C.《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28、由我国首创的防止新污染产生的法律制度是( )。

A.“三同时”制度

B.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首创于美国

C.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D.排污收费制度

29、从狭义上讲,我国现行的自然资源税是指( )。

A.矿产资源税

B.土地使用税

C.林特产品税

D.水产品税

30、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确立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责任原则是( )。

A.船东和货主共同承担风险

B.船东和保险人共同承担风险

C.保险人和货主共同承担风险

D.保险人和承运人共同承担风险

31、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和消费者产生超越活动主体范围的不利影响,这被称为()。

A.政策失灵

B.市场失灵

C.环境外部不经济性

D.熵的定律

32、排污权交易体现了环境法中的()原则。

A.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B.付费原则

C.民主原则

D.协调发展原则

33、在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和安全的紧急情况下,当地人民政府()。

A.应当采取强制性应急措施

B.可以采取强制性应急措施

C.必须采取强制性应急措施

D.经请示中央政府采取强制性应急措施

34、1999年《海洋环境保护法》确立了()。

A.征收超标排污费制度

B.征收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制度

C.征收排污税制度

D.征收排污费制度

35、下列不适用《海洋环境保护法》中海洋环境保护限期治理的是()。A.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

B.不缴纳达标排污的费用

C.在规定的期限内未完成污染物排放削减任务

D.造成海洋环境严重污染损害

36、率先规定在污染防治方面实行总量控制制度的法律是()。

A.《大气污染防治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