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博弈”教学模式与大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以就业创业为视角
互动式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推动作用研究

第21期(总第661期)其次,通过市场实地考察,对珠宝市场交易有所了解。
在市场考察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亲眼看见珠宝采购商与批发商的交易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能够了解各种宝石的售价和珠宝交易中的各种技巧。
大多数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都会尝试通过讨价还价过程买到自己满意的珠宝首饰,这将是他们有生以来第一次戴上通过自己学习到的专业知识获得的首饰,其成就感和满足感是不言而喻的,实实在在地增强了他们对自己专业的热爱。
最后,在买与卖中获得利润。
经济富裕的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在市场考察过程中,与卖家讨价还价,以较低的价格购入一定数量的珠宝首饰,考察结束后,回到学校或家中再卖给身边的同学、朋友和亲戚,并获得一定的利润。
这是他们第一次感受到自己专业知识真真正正能为自己创造价值,确实是将来自己谋生的一个手段,从而对专业的热情空前高涨,更加投入地学习专业知识。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珠宝专业珠宝首饰鉴定课程中安排大量市场考察的课时,其中深圳珠宝市场考察1天,广州、四会、平洲珠宝市场考察1周,云南珠宝市场考察3周。
在市场考察之前,教师动员学生在亲戚、朋友和同学间拉“订单”,在市场考察过程中,学生有目的地采购“订单”中的宝玉石,这样,不仅在亲身采购交易中掌握了宝玉石的鉴定、评估能力和讨价还价能力,也获得了一定的利润。
通过市场考察,学生的经验和自信都得到了加强,这对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来说可谓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四、课程学习与职业资格证书直通职业资格证书在学生在校学习和就业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不仅是学生执证上岗的必需要求,而且是督促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方式,还是检验高职学生培养成效的重要手段。
因此,珠宝首饰鉴定课程对学生所达到的技能水平要求要高于或至少达到职业资格证考试的核心技能的要求,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与课程考试成绩结合起来作为最终的考核成绩是非常必要的。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珠宝首饰鉴定专业课程要求学生参加“宝玉石检验员”(中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钻石检验员”(中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钻石检验员”(高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考试,并将以上考证成绩作为学生课程考核依据。
“大思政”视阈下青年就业教育研究

“大思政”视阈下青年就业教育研究发布时间:2022-08-12T01:53:41.116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7期作者:于佳王海王颖李守可[导读] 在“大思政”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如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于佳王海王颖李守可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 226010摘要:在“大思政”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如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大力加强青年就业教育,是构建“大思政”格局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此,应当深刻认识到“大思政”视阈下青年就业教育的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行优化和完善,努力使“大思政”视阈下青年就业教育实现更大突破。
关键词:“大思政”;青年就业教育;教育模式就业是民生之本。
在构建“大思政”格局的时代背景下,只有不断优化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才能使其实现更大突破。
只有将就业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才能在构建“大思政”格局方面实现更大突破。
尽管青年就业教育与过去相比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不够紧密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就业教育的有效性。
因而,需要深入研究“大思政”视阈下青年就业教育的有效实现形式,推动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最大限度提升就业教育质量和水平。
一、“大思政”视阈下青年就业教育的重要价值“大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领域、各方面,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性、互动性、拓展性更强,进而实现“三全育人”的目的。
因而,在构建“大思政”格局的过程中,应当深刻理解和认识加强青年就业教育的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优化和完善。
深入分析“大思政”视阈下青年就业教育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就业教育,其根本目的都是促进青年全面发展,进而实现“人才建设”的目的。
因而,从这个意义上业说,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具有共同的目标和方向,将青年就业教育融入到“大思政”建设体系当中,能够使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步入良性循环、互动的轨道,既有利于提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素质,也有利于使青年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进一步提升,进而为青年未来就业创造良好条件和奠定坚实基础。
SECI模型用于课堂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探讨——以植物科学与技术系创新班课堂教学为例

kn wldg r r m nt n mi no e g t e m sng kno e e ma a e n qu to o e e wa e oo i o dy a c k wl d e s r a by u i wldg n g me t e a i n,
ca s a m o ph r r a i n — o n n i u a i e kn w l d e c l s t s e e c e to — pe i g sm l tv o e g om m u t o a hive t o e c n— niy t c e he r l o vri e son, ca s c t o1 — usn o p,w a ki r nd a e c m a k n a ge e . l s on r — i g gr u l ng a ou nd b n h r i g m na m nt Ke r s y wo d :SECIm o l l s e c i de ;ca st a h ng la ni g;un v r iy s u nt nn v tve t i i g er n i e st t de ;i o a i h nk n
S u y o u tv to t d n s n o a i e t nk ng b t d n c li a i n s u e t ’i n v tv hi i y c a s t a hi g wih S l s e c n t ECI m o e d l
摘 要 : 堂教 学 是 大 学 实 施 知 识管 理 、 养 大 学 生创 新 思 维 的 重要 载 体 。 以植 科 系创 新班 课 堂教 学 实 践 为 基础 , 课 培 阐述 了知 识 管 理模 型( E I 型 ) S C 模 与课 堂教 学 的 内在 关 系 , 提 出 了 S C 模 型 用 于课 堂 教 学 以培 养 大 学 生创 新 思 并 E I 维 的 3种 有 效 措 施 , 理 念 更 新—— 应 用 知 识 管理 等 式将 静 态 知 识 库 变 为 动 态 知 识 流 ; 围营 造— — 开 放“ 拟 知 即 氛 模
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在研究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在研究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摘要】研究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介绍了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的概念和重要性,并探讨了其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的应用。
结论部分指出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能有效促进研究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最后展望了这一教学法在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激发、团队合作、实践能力、自主学习、创新精神、有效促进、发展、展望。
1. 引言1.1 研究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研究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中日益凸显。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研究生是未来科研和创新的重要力量,他们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既是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需要,也是提升个人竞争力的关键。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特定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的研究生,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不断适应、创新和发展。
研究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中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机制,帮助研究生拓展思维边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1.2 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的介绍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强调师生之间互动、合作和共同成长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教学法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更像是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导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解决挑战。
2016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拟立项课题名单公示

孔子学院办学模式再设计 基于水平测评和策略学习的词汇认知行动研究 --暨Blackboard词汇学习网络 课程开发 “网络+教育”翻转公共数学课课堂模式的教学探索 行业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办学机制研究 依托多层次行业平台的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基于大金融时代 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视角 专业核心课程群共享资源及平台建设--以高职网络技术专业为例 高职《SMT工艺与设备 电子商务创业背景下高职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探析--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为例 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浙江余姚为例 基于移动终端的高校智能心理咨询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以“新青年下乡”为载体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 高职生情商训练课程开发研究 会计伦理教育效果评价及模式构建:以浙江省高校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为例 运动教育模式运用于独立学院足球选项课的实验研究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视角下的创业学院运行机制研究 感恩心理视角下95后贫困大学生抗逆力提升研究 面向教育大数据的教学行为分析研究 面向大数据的教育效益提升研究 创新创业型大学视角下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路径研究 北卡黑山学院艺术教育现代性研究 生活场域视野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研究 团体心理动力学视角下体验式教学效果因子研究——以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为 例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摄制类课程的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华人生命教育的发展与反思:海峡两岸生命教育范式及策略比较研究 高校创业创新教育的法律课程设置研究 网络涵化对浙江省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艺术教育创新研究 基于本土化的本科院校音乐表演专业钢琴课课程建设研究 大学生创业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及其优化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商科教育中模拟学习教学法的设计与效果评价研究:心智模型理论的视角 “翻转课堂”模式下设计实践性理论课程课堂生态的构建研究 高校本科 “旅游+”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学习分析的移动学习系统-以软件基础课程为例 国际化创新环境下高校学术英语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基于“产出导向法”理 论框架的分析视角 多元·融合·创新——基于水文化引领的学校课程体系建构研究
基于研究生就业的多维互动模式体系构建

第34卷第1期 2 0 l 4年1月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 Vo1.34,No.1
Jan.2014
文章编号:2095—4654(2014)01—0181—03
基于研究生就业的多维互动模式体系构建 李涤非,黄海怡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l10034) 摘要:作为新时期重要的人才资源,研究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研究生自身价值的实现也直接影响到我国教 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研究生就业问题的产生是复杂的,所以对其问题的解决要进行多维审视。在这其中,政 策互动、培养互动、就业指导互动与学生组织互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深入解析对我国研究生 就业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研究生;就业;互动;模式;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一、
问题的提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 度改革逐步深入,高校毕业生逐渐由传统的统包统分模式 向自主择业、双向选择、供需见面的模式转变。伴随着这种 模式转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逐步凸显,各种就业过程中开 始出现“吃紧”的征兆。近些年来,在我国经济发展增速放 缓与国内各产业结构凋整以及党政、事业机构改革的大背 景下,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量增速放缓;但与此同时, 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却继续扩张,高校毕业生供给量明显 高于需求量的状态已持续多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 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就业问 题逐渐从本科毕业生转向硕士研究生。研究生作为国家高 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重 要力量,也是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和未来夺取世界知识经济 制高点的重要人才资源。充分利用研究生人力资源,对于 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建设与发展具有 重要的战略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就业是充分使用研究生 人才的一个重要前提,然而伴随着研究生的快速扩招以及 现今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整体就业态势的影响,研究生的就 业形势较为严峻,众多在校研究生都流露出对就业前景的 担忧。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研究生招生从2000年的 12.58万人发展到2010年的47.2万,而且这其中绝大多数 是学术性学位研究生。在我国研究生培养规模不断增大的 同时,研究生就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研究生的就业问 题也屡见报端,日益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研究生就业难 问题的成因是复杂的,所以仅仅依靠单兵推进很难实现问 题的有效解决。本文基于互动的逻辑,提出政策互动、培养 互动、就业指导互动与学生组织互动的四大互动模式,共同 构建研究生就业体系,推进研究生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 二、研究生就业的多维互动模式体系构建 (一)政策互动:因势而定,依策而行 研究生的就业政策是国家就业政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 }收稿日期:2013—09—16 成部分,是研究生求职择业的前提和依据。它对规范研究 生毕业在择业、上岗等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政府、高校、接 受单位的权责与义务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研究生就 业问题的日益严峻,国家应该通过对现今研究生就业的相 关问题进行充分研究,以政策引领的方式改善研究生就业 难的相关问题。近年来,我国积极探求帮助研究生就业的 政策,不断完善研究生就业工作制度体系,采取多方面措施 促进研究生就业。在国家研究生就业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应 该着重考虑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就业政策方面,国家应 该积极出台针对研究生就业的相关优惠政策,促进研究生 就业观念的转变,从地域的就业取向进行引领,支持与鼓励 研究生就业中的中西部地区取向与中小城市、中小企业取 向。目前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体系我国已相继出台 了十五个配套文件,并且根据这些配套文件的相关精神,全 国的各个省级政府也出台了依据本地实际的具体实施办 法。所以,在以后出台的相关文件以及这些文件的具体实 施办法中,应该逐步适当的加大研究生的政策优惠力度,逐 步考虑将研究生纳入支援西部计划以及选调生的范围之 内,从而缓解研究生就业的过于集中的问题。这样政策的 出台也是依据研究生就业取向形式与研究生就业特点之间 的联系,从而促进高学历人才的合理布局,有效的协调我国 区域经济的发展,推进研究生就业市场供求失衡等就业问 题。其次,国家应该积极出台相关研究生创业政策,鼓励具 有创业能力的研究生自主创业,这种政策支持应该体现在 资金与技术的支持上,从而建立多元的研究生就业模式,使 研究生的就业方向不再局限于一隅,实现研究生的良好就 业。第三,国家的研究生就业政策应该加强学历与职能的 匹配特性。由于受到就业因素的盲目性影响,我国高校毕 业生就业出现资源配置混乱的局面。学历高低与就业市场 之间的匹配性差,致使人力资源大量浪费,这种问题的出现 就需要国家在政策性方面予以关注,并实施合理的改革措 施。 182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第34卷 另外,研究生在就业之前应该较早地了解国家的就业 制度和政策,熟悉研究生毕业求职的国家政策倾向、一般程 序等相关规定。这对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求职技巧和综合 求职能力,提前进行就业专门技ltl ̄Jil练,提高自觉执行国家 就业政策,助推毕业生顺利实现充分高质量就业,维护自身 合法权益等方面意义重大。所以在政策方面,应该建立这 种健康、良性的互动模式,国家对研究生的就业形势作出积 极的政策调整,研究生也对相关政策进行了解和熟悉,促进 良性就业。 (二)培养互动:“未雨绸缪”,多元高效 从功能的角度上看,研究生培养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 量的一个独特变量。因为,研究生培养能够有效地聚合研 究生培养的各种资源,合理地组织研究生培养的各种力量, 有力地规范各种培养行为,保证研究生培养实践活动顺利 开展。随着现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及就业市 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研究生就业已经开始从“学历型”向 “能力型”转变。这种理性化的观念转变就对研究生的培 养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所以,在面对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的 转型,高校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也应该发生转变,实现培养与 就业的良性互动。其主要着力点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首先,建立市场互动机制,有方向性的选择专业,成功 实现研究生培养的第一步。在这一阶段中主要体现在研究 生的招生上,各高校在制定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过程中应该 充分对地区产业结构以及就业市场进行充分分析与调研, 从而使学科设置与宏观经济要求相一致,达到具有实际性、 前瞻性的研究生专业设置,推进科学合理研究生招生体系 的建立。 其次,跳出重“学术”轻“专业”的怪圈,真正实现培养 模式多元化。在我国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分为学术性与 专业性学位等类型,然而在各个高校的实际培养中,更多的 侧重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而专业型学位研究生的 培养由于培养单位的师资、学科性质以及功能追求等原因 与学术性研究生培养并无大的差异。这种方式就出现了重 理论而轻实用的偏向。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过重的强调 研究生在校期间所发表的论文数量以及层次要求等,以此 来判断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并且有些院校对专业性的研究 生也做出同等规定。因此,这种要求就使研究生更多的倾 向于理论的研究,而对是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则常常忽视。 这些都对研究生的就业产生了阻碍。所以,在研究生的培 养过程中,应该建立多元的培养目标,这也是适合社会与市 场多元化需要的方式。另外,应该建立多元的培养方式,应 该针对其性质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体系建设,避免本科阶 段的重复性基础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领域,为研究生提供宽 的学业选择范围,并且建立分类的考核标准。 第三,在重视研究生创新的同时重视其创业能力。在 我国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创新是一个普遍强调的能力标 准,然而在教育过程中对创业教育却没有充分重视。所以 各高校应该提升对研究生创业教育的认识程度,着实体现 创业教育在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研究生人才 培养的重要内容。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优化重点在两方 面: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创业教育教师体系。高校可以在 研究生的学科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提高研究生的刨 业能力。另外,高校应大力选拔和培养创业教育的师资队 伍。在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培养中高校一方面要加强对创 业教育师资的培训,支持与鼓励教师进行创业教育实践;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动博弈”教学模式与大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以就业创业为视角
摘要: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就业创业培训课程,但这些培训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技巧,对于基础性的科学思维却不够重视,造成在求职创业过程中诸多困扰。
因此,可以通过构建“互动博弈”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促进学生在求职创业过程中的竞争力。
关键词:互动;博弈;科学思维
目前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培训,但是这些培训,缺乏较为系统的博弈理论指导,导致学生在求职创业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外部环境和挑战,没有真正的系统解决问题的思路。
因此,有必要改革现有培训模式,构建“互动博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的竞争力。
一、“互动博弈”教学模式的含义及内容
“互动博弈”教学模式就是指就业创业培训的过程中,通过制造一些竞争环节,如面试、集体小组讨论、对抗性辩论等方式,培训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之在决策之前,通过对对手的分析,尽可能预测事态发展可能出现的一切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比选择最佳方案,从而促进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学生在竞争性对抗中的博弈能力。
具体来说,“互动博弈”教学模式包括两个环节,即理论教学和
实践培训的环节。
前期的理论培训主要是博弈竞争方面的理论培训,这个环节,可以采取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对于上课的人数,可以允许数百学生集中上课,教学方式上要以尽可能达到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掌握为目标。
这个理论培训的时间,应当以大学生第二学期开始后就要进行安排,时间点安排的原因最主要是考虑到大学新生刚进校,必须要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时间。
持续时间可以直到大学第二年的学习结束。
在理论培训后,则进入实践的训练环节,这个环节中,学生的上课人数必须要有一定的限制,不能再像原来的集中上课,而是要以班为单位,进行班级内部的实践训练,通过实际模拟和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参与人、行为、信息、战略等博弈论基本概念,实现博弈理论和实际经验的结合,提高学生决策分析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博弈运筹能力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互动博弈”教学模式的现实需要和源起
目前,很多高校片面追求学术研究型的大学,在这样的背景下,专业教育过度重视概念原理讲授、忽视了实践锻炼,教学脱离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导致大学生理论脱离实际。
更为严重的是,教学的专业设置与实践脱节、师资缺乏实践经验、教材知识陈旧落后且不注重趋势更新,导致毕业生在面临毕业的时候会发现自身具有的素质真正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以及无法克服面临的困境。
具体说来,如图一所示,如以Y线表示学生所被传授到的知识,X线表示现实要求,假设学生在被传授的时间点在B点(这是学校知识传授所能达到的最优,事实往往不可能)。
但当学生毕业时,就会面临他所学的知识落后
于现实要求的困境(比如C点,而且时间越往后,这种差距会越大),这种困境的出现是知识传授无法加以克服或解决的,因此,必须从思维训练的角度来加以弥补。
<img
src="/ebook2/ebooks/14-236/14-236-1209/616.j pg" />
很多高校的就业创业培训老师,并未特别明晰和清楚作为一个求职者或者是创业者的大学毕业生,究竟应当具有什么素质和能力。
因此,在对学生培训的过程中,往往过度专注于技巧传授,重具体轻抽象、重结论轻推理,造成学生常常孤立、片面、静止地看问题,相当多的学生不能多层次、多角度地,尤其是从博弈双方互动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人的一切能力的基础和核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是就业创业教学指导中的根本任务,可以说,就业创业培训本身就是大学生毕业后参与社会竞争和社会博弈的有效载体,因此,就业创业培训必须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为导向。
作为大学生,由于一直生活环境相对简单,所要处理的问题往往会有家人、师长进行帮助处理,真正自己要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很少。
因此,环境导致了在校的大学生往往过度投资以知识积累为基础的“认知能力”,但人际互动博弈的“非认知”能力却非常欠缺。
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指出,在个人素质中,调查结果显示,在候选的16项素质中,
排在前三位的三项素质依次是:“沟通能力、专业技能、适应能力”,其中可见“非认知”技能的重要性,但是这种“非认知”技能的基础是来源于大学生能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
三、“互动博弈”教学模式在就业创业培训课中的具体设计
在就业创业培训中,作为学校教育,必须要培养学生面对博弈竞争的科学思维,但“思维模式的改造,达到正确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取决于认识态度和方法问题。
”[1]147,因此,必须运用科学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互动博弈的科学思维。
博弈的分析方法和思路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实践中,拍卖、谈判、政府政策制定等都蕴含着博弈的思想,而行为金融学则是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力求建立一种能正确反映市场主体实际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状况的描述性模型。
就业创业培训是培训教师指导大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进而逐步完善自我的过程。
因此,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博弈论等理论的培训,将会使他们在就业创业竞争中形成互动博弈理论基础。
在开展互动博弈实践教学时,设计一些实践性强的互动性任务,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尽量设计真实的任务。
比如,开课伊始就将每个班首先编为4组或6组,然后设置如拍卖、谈判、面试等都蕴涵着博弈的真实任务,要求每组学生必须都承担一定的工作量,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与其他组进行互动博弈。
同时,提供一种方法,使成员能够获取和记录有用的想法、资源和观点。
要安排学生做好现场的记录,
可以录制视频,或通过手机等进行录音,老师要有意识地通过点评等方式,引导学生获取有用的想法。
在竞争项目结束后,要及时进行课堂总结,将录制的视频回放,由教师、全体同学进行现场评判,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形成科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
必须要建立一个清晰的、导向学习目标的竞争性、博弈性的学习环境。
首先,在校园校道、校园宣传栏中,可以经常宣传一些就业创业成功的典型事迹,同时经常开展一些就业创业大赛、商务谈判比赛等活动,形成强大的文化心理暗示,营造有利于学生就业创业思维形成和发展的人文环境。
其次,建立专门的面试环境,或者模拟的工作环境,通过直接的环境融入,使学生能够对以后的就业创业环境有一个感观认识,从而减少面试的心理压力。
第一,鼓励和支持学生通过反思日记、自我报告等方法有目的地进行自我反思。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吸取经验,形成更好的科学模式,必须支持学生要不断进行总结和改进,因此,可以在培训开始前,就给每个学生准备必需的材料,可以有目的设计一些反思内容,如对手的心理,事物发展的预测、失败的系统性原因,偶然性失利的克服等。
第二,借鉴和采用德菲尔法鼓励小组内的反思性对话。
先由教师将提出的问题和必要的背景材料,用邮件等方式向有关学生提出,然后把他们答复的意见进行综合,再反馈给他们,如此反复多次,直到认为合适的意见为止。
第三,实施持续改进。
可以通过技术或非技术手段在初期建立数据库,如果受条件所限,可以先采用档案管理的方式,将相关的资料进行记录储存,以便比较前后之间的知识差异,为后面的培
训者提供经验借鉴。
将理论学习分占30%,实践环节占70%。
在实践环节中,可以设计必要的评分环节,具体包括信息收集分析能力、风险防范应对能力等。
评分形式由三维组成,即由教师评分占40%、组内同学评分占40%和自评占20%。
这种评判形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创业就业课程呈现出你追我赶、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
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针对性,可以将实践环节的考核表格给学生。
最后,根据工作人员性质进行分类,算出平均分,再按不同评分分值比例,由考核小组经过计算得到实践的总分数。
四、结束语
“互动博弈”教学模式把博弈论等理论用到高校就业创业培训实践中来,它通过重新设计高校就业创业课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充分发挥就业创业教学具有激烈竞争和互动博弈的特点,把就业创业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之间的互动博弈实践过程,使大学生毕业后在就业创业过程中,更好地应对不断地竞争所带来的挑战,为学生毕业后获得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楚渔.中国人的思维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