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风格与流派

小学语文教学风格与流派
小学语文教学风格与流派

《小学语文教学风格与流派》考试

期末考试形式:开卷,提交一篇2000字左右的小论文。联系学科课程教学改革,谈自己的认识。并根据个人素养和特长,总结或展望自己的语文教学特色。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风格与流派》课程是教学艺术论和语文学科教学论相结合的一门应用理论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教学风格与流派形成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语文特级教师教学风格个案评述两个部分。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语文教学风格形成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了解于漪等语文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和风格;积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成功经验;能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借鉴成功经验,并指导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

二、学习内容和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风格与流派》课程是教学艺术论和语文学科教学论相结合的一门应用理论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教学风格与流派形成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语文特级教师教学风格个案评述两个部分。学习时应理论联系实际,将教学风格述评与特级教师教学课例相结合;把特级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与和其成功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并对照自身的因素,加以借鉴,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效果。

三、考核形式

根据每一章节后思考题,全面梳理学习内容:掌握语文教学风格形成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了解于漪等语文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和风格。概述8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的教学风格,1000字左右,作为平时作业。

期末考试形式:开卷,提交一篇2000字以上的小论文。如联系语文学科课程改革,谈自己的认识。并根据个人素养和特长,总结或展望自己的语文教学特色。

第二章语文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流派

第一节语文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流派的相关定义

“风格”一词被广泛地用于艺术领域,是一种艺术作品达到一定水准时所具有的重要标志。这种标志往往是艺术家自身的内在特性的外部显现。如我国书法艺术中颜真卿颜体的稳实、柳公权柳体的挺拔、欧阳询欧体的刚劲;诗歌艺术中诗圣李白的热情奔放、杜甫的忧国忧民、白居易的通俗易懂;京剧艺术中“四大名旦”梅兰芳的雍容富丽、程砚秋的深沉委婉、荀慧生的俏丽清新、尚小云的刚劲洒脱。这些古今名家艺术风格迥异,自成一派。

语文教学也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属于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范畴。教学的技能技巧是其外在的有形表现,先进的教学思想则是其无形的内核。语文教学艺术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创造性、审美性等重要特点,并以整合的方式发挥其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语文教学风格,是指语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综合表现,是语文教学艺术的理想境界。语文教师的教学个性是语文教学风格的一大要素。所谓的语文教师的教学个性是指语文教师在生活实践和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学识才能、艺术追求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特点的总和。这一切决定了一位教师与众不同的个人风貌和独特的教学创造力。

语文教学流派是语文教学艺术趋于成熟的产物,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语文教学风格相接近的,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影响的教师自觉或不自觉的结合体。因此教学“风格”与教学“流派”是有区别的。“风格”既适用于群体也适用于个体。而“流派”特指的对象必须是一个群体。但两者却有着密切的联系,那就是教学风格相近,是教学流派形成的要素。

一、语文教学风格的构成因素

教学风格是一个教师教学艺术高度成熟的标志。它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方面,而且反映于教师的语言、举止、风度。如有的教师长于执简驭繁,化难为易;有的善于设疑问难,启发诱导;

有的擅长描摹状述,情趣盎然……但是这需要一个长期艰苦的探索历程。因为语文教学风格的构成因素众多,一般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类。

(一)外部因素

教学风格形成的外部因素是指教师自身无法控制的客观因素。诸如:社会文化背景、时代发展需求、地域民俗和学生教材的因素等。它主要涉及社会学方面的条件和教育学方面的条件。

1.社会文化背景

教师的教学个性是其形成教学风格的一大要素。教师的教学个性能否得到张扬,取决于有否开放、民主的,鼓励发展创造的社会文化环境。从历史来看,每当文化发生变革、呈现繁荣的盛景时,教育也随之发生变革,教学艺术出现百花齐放的景象。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有了一个开放、竞争而又宽容的文化环境,才涌现了儒家富有人文精神的教学风格;墨家强调直接经验,以及道家具有自然主义特色的教学艺术风格流派。想反,一个专制、压抑的社会环境里,教师决不可能拥有健康的个性,更难以展示其独特的教学个性。

其次,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社会传统也影响并制约着教师的教学风格。它主要表现在社会文化传统既民族历史文化对教师审美、心理及处事方式的制约。我国封建社会集权统治决定了那一时期的教育,讲授和灌输之风盛行,无论是注入式或问答式,都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时,中华民族内敛含蓄的民族传统和处事哲学,也在无形中决定了我国教师的含蓄、稳妥和凝缓的教风。

2.社会政治条件

政治条件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风格的养成。我国80年代开始,由于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优越性,中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教学风格创造的春天。北京的霍懋征,上海的袁王容、张平南、贾志敏,广东的丁有宽,北京的宁鸿彬、江苏的斯霞、李吉林、于永正,……这和“文革”十年时的“万马齐喑”的沉闷景象真有天壤之别。可见,一个民主、法制的政治制度和思想环境是教学艺术创造的前提。

3.地域民俗

中国地域辽阔,地区间的差异表现在语文教学风格上较多为“南”“北”之分。如:情感型的于漪的教学总是“缘事而发,以情动人”;朴实的欧阳黛娜的课则给人洗尽华,质朴中见真功的感受。这种差异从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就是地域差异对人的性格的影响。南方人的委婉和北方人的豪放迥然不同。

4.学生和教材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的不同,表现在语文教学方法上的趋势就是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活泼和情感因素的弱化,理性因素的增强。如:南通师范附小李吉林老师的能弹会画创设情境的风格和贾志敏敏锐的语言感受力形成的作文教学风格不同。语文教材的不同体例,也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像丁有宽的创立的“读写同步,一年起步,系列训练,整体结合”的教学体系,和他主编的读写结合配套的语文教材是密不可分。

(二)内部因素

教学风格是教师主观追求及个体心理因素高度统一的表现形式。其的内部因素是指教师的素质、能力、个性特点等因素。

1.个人素质

语文教师的个人素质主要是指其本身的职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和文化素养。特级教师于漪曾就教师

的职业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教育事业是系统工程,是魅力极强的交响乐。我们搞基础教育的是做地底下的工作,责任重大。我们有几千万学生,这几千万教好了,直接有益于提高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几十年来,我把我的一切都献给了教育事业,三尺讲台,是我一辈子钟情的地方。有多少次调离,但我舍不得学生,因为我的崇高信念是做一个合格的中学教师。生命是有限的,事业是常青的,教师的生命是在学生身上延续的。教师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传给学生,使学生成材;做一个铺路石,让学生一届又一届地从自己身上踏过去,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这一番话诠释了于漪的崇高的职业意识、真挚的职业感情和忠诚的职业行为。

语文专业知识内容极其广泛,它包括了语音、语法、修辞、逻辑、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扎实深厚的语文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是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知识功底。而教师的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是教师教学艺术养成的基石。

韦志成先生在《语文教学艺术论》一书中指出:今天的语文教师,欲求完善知识结构,打好教学艺术的基础,必须做到以下最低限度的要求:

(1)通晓和在实际中实施语文教育的战略与策略目标,组织学生学习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具备语文学科有关的专业知识,如中国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理论、古代汉语、写作概论、美学概论等方面的知识。

(3)熟悉并驾驭语文学科的大纲、教材、知识内容、能力结构和体系。

(4)具备语文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如明了语文教育的原则、过程和基本的教学方法等。

(5)具备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能力,教材驾驭、教法选用、教学组织、教学检测、教改科研和自修等方面的能力。

(6)具备青少年心理、年龄特征和个性形成性的知识。

(7)具备教育交往的论理学、审美教育的知识。

(8)具备青少年群体交往发展的规律的知识。

(9)善于掌握并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10)具有语言艺术的声调、语调、表情、手势、动作、激情和理智的表现能力。

总之,师德修养是促进教师对教学风格主观追求的直接因素,是内在动因;教师的认知结构是教师专业造诣和知识积累的基础。

2.个性特点

语文教师的个性特点包括兴趣爱好、性格、气质、思维方式等。语文教师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决定了教师的审美情趣,一定的审美情趣又决定了教师在潜意识中对某类教材产生不同的选择倾向性。并发挥自身的优势,对这类教材的教学过程进行艺术加工、教学创新。在这种自我选择、自我扬弃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例如,有的教师擅长理性分析、善于运用严密推导的方式展开教学,于是就有了“理智型”的教学风格。有的教师谈吐幽默、性格开朗,尴尬之处插科打诨调节氛围,于是就形成了“诙谐型”的教学风格。值得一提的是,诸多的内在因素并非简单的迭加,也不是一朝一夕能速成的。他必须付出艰辛的代价。

二、语文教学流派的构成因素

教学艺术流派的构成有三个要素。

一是教学、教研群体。因为个别教师或教育家,无论其成就或影响有多大,都不能称之为流派,所以

教学流派必须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是以一个有影响的教师或教育家为代表的,以语文教学和教学研究为主题的。二是相似的教学风格。在这个语文教学和教学研究的群体中,每个成员有基本相似的语文教学风格。从而显现该流派的教学流派风格。三是在这个语文教学和教学研究的群体中,每个成员有相近的教学思想和教学主张,采用相近的教学模式、基本相同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上述三要素中,相似的教学风格尤为重要。如:广东省潮安县六联小学丁有宽创立的“读写结合”经过长期的实践研究,创立了“丁氏读写结合”的教学体系。1992年他的实验教材为全国27个省市850所小学,约30万学生选用。该流派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前期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同期的南通师范附属小学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流派则影响更广。

第三节语文教学风格与流派形成过程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一位教师教学艺术成熟的标志。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却有一个艰苦而又长期的探索、实践过程。这个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摹仿性教学阶段、独立性教学阶段、创造性教学阶段和教学风格完善阶段。

一、摹仿性教学阶段

教学风格的起步总是从摹仿开始的。在这一阶段,教师从语文教材的处理、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甚至教学语言和体态都是一招一式的摹仿、套用,或是直接移植别人的成功经验。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是几乎没有教学上的创造。但诸多语文特级教师的成长历程证明,这样的积极摹仿是必不可少的。它就像学生写字右描红开始,先“入格”才能“出格”。

但是,教师在摹仿时不仅要有自知之明,而且要能知己知彼。要明确自身的条件,也要能鉴别不同的教学风格;要选择贴近自身特点的风格类型,也要注意博采众长。同时,在摹仿阶段要注重“神似”,并促使自己的教学向下一个阶段过渡。

二、独立性教学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基本上摆脱了摹仿的束缚,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独立地设计教学各环节,并在教学实践中得以检验。同时。教师潜心研究和体验名家特色,不断融入自我,将别人的成功经验通过内化变为己有。这个阶段是从摹仿性教学到创造性教学的过渡阶段,是一个艰辛的时期,特别需要教师保持对教学的激情,坚强的意志和正确的成败观。要利用多种途径,如接受老教师的指点、反馈学生的意见、勤做课后笔记等,使自己有所发现,有所积累、有所创造。每一位教师走过这一历程,有着时间上的差异。有的教师很快进入下一个阶段,有的则可能一辈子仅停留在此。

三、创造性教学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已能熟练地驾驭教材、教法,有效控制课堂教学。其创造性突出表现在教法上的变革和创新。教师不断突破他人,不断超越自己,不断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当这种教法上的独创性,在教学过程中以稳状态表现出来时,教师的教学风格便成雏形。当然,教师在教法上的出新,决不是随心所欲,而是符合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原则的。

四、教学风格完善阶段

教师的教学风格一旦形成,他的教学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完善教学风格。这个阶段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在这个教学阶段,教师往往能借助课程教学论、心理学、语言学、美学、社会学、哲学等相

关理论,检验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或将实践中成功经验验证相关的理论,从而不断总结、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使自己的教学风格既有整体上的统一性,又在个体上拥有丰富性的特点,也就是“不离其宗而万变”。于漪的“情感型”的教学风格,在处理不同的课文时,又表现出多样性。她的“茶花赋”给人以热情明快之感;《纪念刘和珍君》则给人以深沉悲愤之感;在《(指南录)后序》中又有荡气回肠之感。虽然每篇课文给人以不同的印象,但总体风格却百变不离其宗。教学风格由此逐步完善,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第四节语文教学风格与流派的一般特点

教学风格赋予教师与众不同的教学风貌,他们精彩纷呈,又独领风骚。但是究其根本,我们仍能发现其共性,既语文教师教学风格和流派的一般特点:科学性、独创性、稳定性和发展性。

一、科学性

拥有独特教学风格并为广大语文教师所认同的这批特级教师,他们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在演绎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的同时,体现出先进的教学思想。这些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规律,是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哲学、美学等科学的融会贯通的结晶,因此能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如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法,即读中学写,写中促读。读写结合,相得益彰,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它符合学生阅读心理过程。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 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 , 前者是自外而内的意义吸收 , 后者是自内而外的思想表达 ,但这两个心理过程之间又是可以互相沟通的。从阅读过程的心理机制看 , 阅读存在两个心理 " 回合 ": 一是从感知语言文字入手 , 由词到句 , 由句到段 , 逐步理解 , 从而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 , 这是一个从语言到思想、从形式到内容、从外表到内部、从部分到整体的心理过程。一是从上一 " 回合 " 探索到的中心思想出发 , 研究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选材组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 , 这是从思想到语言、从内容到形式、从内部到外表、从整体到部分的心理过程。这两个" 回合 " 恰好相反。前一个 " 回合 " 是基础 , 但有待于发展到后一个 " 回合 " 。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 , 不仅要实现第一个 " 回合 ", 也要实现第二个 " 回合 " 。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 , 一般重在第一个 " 回合 " 的引导 , 而中高年级则必须把握两个 " 回合 " 的结合。第二个 " 回合 " 恰好与写作的心理过程相吻合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阅读教学已包含了作文教学的指导。丁有宽提出的7条读写对应规律,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读和写的正迁移。

二、独特性

教学风格的独特性表现在特级教师在教材处理、教法运用上的创造性。他们融教学的社会性、时代性、民族意识和文化底蕴于千姿百态的课堂教学行为之中,塑造了富有个性的“教学中的我”。

《孔乙己》这篇鲁迅的名著,无数教师都曾精心演绎,以求学生的共鸣。其开讲部分的设计于漪有一经典之作:

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的人,几乎都在心底留下了这个旧社会苦人儿的形象。

……

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

问题的悲剧;而鲁迅写的这个孔乙己究竟是怎样一种悲剧呢?是命运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学了这篇文章后,可以找到正确的答案。

于漪讲课文的主题浓缩、深化到如此高度,又以如此精辟的言语来表述,学生对孔乙己的兴趣不言而喻。此例的独树一帜,也反映了教师的文学底蕴和教学智慧。

三、稳定性

虽然语文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但是教师的教学风格一旦形成,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会基本保持不变,这就是教学风格的相对稳定性。教学风格的相对稳定性,意味着这位教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之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个性基本成熟定型,是教师教学艺术成熟的标志。

诸如上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张平南既能做专业学术报告,又能理论联系实际上示范课,她的“实”、“新”的教学风格深受广大语文教师的欢迎;天津的靳家彦尝试的“导读式教学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读书为主”,使导与读、教与学得到统一。在新世纪的教学改革中仍有指导意义;浙江的乐连珠根据眼脑直映、扩大视域的原理,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进行的小学快速阅读教学的实验为培养学生快速获得信息的能力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正是由于语文教学风格的稳定性,使人们对一定历史阶段内语文教学的成功范例如数家珍。

四、发展性

语文教学风格的形成有一个探索发展的过程,语文教学风格形成雏形以后,还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学风格虽然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并非一成不变,固守模式,而是应在稳定中求发展,不断突破自我,完善教学风格。这是袁王蓉等特级教师教学艺术青春常在的秘诀。

第一节于漪教学风格评介

一、于漪简介

于漪,江苏镇江人。1947年毕业于江苏省立镇江中学,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50年代末由教历史改为教语文,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候补执行委员、执行委员,上海市第七、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国家教委中学语文教材审查委员,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会长等职。曾任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校长、名誉校长,现任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被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先进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及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上海市中学优秀校长、全国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二、于漪教育感言※2

1.学校的教育质量,说到底是教师的质量。而教育的特点之一是细水长流,耳濡目染。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意识、无意识,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首先必须严以律己,认识自己的不足。教师在塑造学生优美心灵的同时,自己也要消除庸俗,道德情操高尚起来;在使学生增进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自己也得努力学习,克服无知,成为知识的富有者。在这些方面,教师往往会对自己认识不足,要有足够的认识,需要勇气。

2.培养学生不象百米冲刺一冲而过,而如万米赛跑,要有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劲儿。每个教育、教学活动,说说似乎容易,{做起来往往难。有时遇到某次活动,属事先花了一番准备功夫,好象设计得很周详,可是一经实践效果不理想,甚或很不理想,于是气馁焦躁,感到育人工作实在太难。我也曾犯过这样的急躁病。其实,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良好习惯的养成、学业的长进、体质的增强都非一蹴而就,需要滴水穿石的艰苦努沟。我深切体会到做教师必须朝朝暮暮,暮暮朝朝,百折不回地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

3.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演戏如此,教课同样道理。再如教师的进修,没有坚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也难奏效。当今时代,新知识新信息大量涌现,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拚命吸取,知识才能不断增进与更新,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教师工作繁忙,不可能有整段学习时间,这就更需要银而不舍地把握每一时机进行学习。有人曾问我:“在学习中你最喜欢什么?"我回答是“锲而不舍”四个字。一日不多,十日许多,天长地久也就可观。我这样工作与学习,感到意志得到了锻炼,精神生活很充实。

4.教师有经久不衰的内驱力,才能始终精神振奋,诲人不倦,乐育英才。这种内在的动力来自对社会主义坚定的信念。有了坚寇的信念, 有了主心骨,风风雨雨不迷航。办学,就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教学生,就会自觉地把德育放在首位。有了坚定的信念,就会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就会对学生满腔热情满腔爱,把整个身心扑上去,用心血浇灌学生成长。

5.几十年来我追求教师人格的力量,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自我认识。也就是要清醒地认识自己,因为这是追求教师人格力量的前提。二是自我挑战。不断地自我挑战,这是形成人格力量的途径。我一辈子学做教师有两根支柱,就是勤于学习、勇于实践。两根支柱的聚焦点就是反思,不断反思。三是自我超越。我要不断追求,自我超越,达到一个个新的境界。我一辈子追求教师的人格力量,但是一辈子用两把尺子量,靠两个支柱支撑,聚焦在反思上,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超越,上下求索,力求做到自己的生命和历史的使命结伴同行。

三、于漪教育论著

我的语文教育观

一、认识依据

(一)语文学科是一门实用而多彩的人文学科

教学行为受教育观念支配,语文教学行为受语文教育观念支配。语文教育观念是对语文教育诸问题的看法,从语文性质到目的、任务,到教材教法,到师生作用,到质量评估,到考试方法,到课外教育等等,构成体系。教育观念附着于教育者脑中,形成心理定势,有意识地或不完全有意识地指挥行为。在语文教育观念体系中最为核心的是性质观,它统帅语文教育的全局,决定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由此而引发出目的观、功能观、承传观、教材观、教法观、质量观、测试观、体制观等等一系列观念。

从事语文教学,首先须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有科学而完整的认识。语文学科是一门实用而多彩的人文学科。

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中学语文教学讲究实用。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为什么要讲究实用?这是由语文的工具性质决定的。

在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必然要交往,交往就要借助于一定的中介物或一定的工具。人与人之间进

行交际的工具多种多样。如:古代烽火台上举烽火,表示有外敌入侵;某种场合以击鼓为信号,传递消息;旗语、手势语、某种特定的实物等等,均可交流信息。尽管交际工具多种多样,但在通常的场合,人与人之间每日每时大量使用的交际工具是语言。

语言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跟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发展。列宁在《论民族自决权》中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不是人际交往的惟一工具,但确实是最重要的工具。语言属于整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它为整个社会服务。任何一种语言不因社会制度的变革而作彻底的变革,也不因社会制度的变革而消亡。文字是记录言语的符号。

语文是交际工具,绝不等同于一般的生产工具,如机器、锄头、犁耙,也绝不等同于一般的生活工具,如筷子或拐杖。语言是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信息的载体。这种工具、外壳、载体,都是只有人类才拥有的符号,因而,在符号的意义上把握语言的工具属性,比较恰当。吕叔湘先生在《人类的语言》一文中说得好:“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这是任何其他动物办不到的。”

2.语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思想是通过语言表达的。“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并仅仅因此也为自我存在的、现实的意识。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语言是现实的意识,语言和意识密不可分。

各民族的语言都不仅是一个符号体系,而且是该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符号因意义而存在,离开意义,符号就不成其为符号。这就是说,语言不但有自然代码的性质,而且有文化代码的性质;不但有鲜明的工具属性,而且有鲜明的人文属性。

西方学者把语言看作开启人类社会文化起源和发展的奥秘的钥匙(意大利维柯1668-1744),认为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德国洪堡特1767-1835),不仅视语言为一种文化现象,称语言基本上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的产品(美国萨丕尔1884—1939),还把语言看作文化建设中的一种力量(德国魏斯格贝尔1899-1985),认为语言和文化相互塑造,相互渗透,相互从属(美国沃尔夫1897-194l)。显然,他们对语言的人文属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有自己的研究与看法。如果说,世界各民族语言都具有人文性,那么,汉语汉字的人文性可说是特别突出。

在中国古人看来,“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春秋毂梁传》)“不知言,元以知人也。”(《论语·尧日》)著名的名实之争,文道之论,言意之辨,在某种意义上,都关涉到汉语人文性的阐发。朱熹说:“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维其根本乎道,所以发之于文,皆道也。三代圣贤之章,皆从此心写出,文便是道。”(《朱子语类·卷百三十九》)从此类论述中,可以体悟古人是如何把语言同人性、天道、事理联结在一起的。中国现代学者对于汉语的人文性也多有创见。汉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它有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

一个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由于它自身有许多特征组合成一个牢固的整体,如民族经济、民族文化、民族风俗习惯,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民族语言。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而民族语言负载民族文化,是根之根。语言文字在民族生命的组合中,对外是屏障,对内是血液,是粘合剂。语言文字这个工具在为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服务的过程中渗进了民族的个性,成了民族的财富、民族的标志。可以这样说,语言是民族的生命、民族的血液。汉语言文字负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语言这一工具和它装载的文化、思想不可分割。也就是说,语言不能凌空存在。“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这“外壳”与“内核”

是不可分离的一个整体。

在人类社会中,文化载体也多种多样,如音乐、舞蹈、图画等等,但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它装载着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装载着人类创造的精神文明。教学生学语文,须牢牢把握语文工具的人文属性,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吸收人类进步文化。

梁衡同志(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说:“语文既然是民族生命的一部分,我们就应该像保护眼睛一样地保护它。”

3.纵向继承,横向借鉴,从生活中汲取

中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不是“零”,不是重砌炉灶,一切从头开始。语文教学要勃勃有生气,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须注意纵向继承,横向借鉴,从生活中汲取。

我国语文教学有丰富的历史遗产,从理论到实践有研究价值和操作价值的东西甚为可观,它不仅培养了一代代志士仁人、学者专家,而且对传播和丰富民族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优秀传统不可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对待传统语文教育须一分为二,区别,筛选,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这里不作系统阐述,单从以下几个方面可看出其精华的生命力。

(1)学语文与学做人结合

从先秦诸子到历代名儒,无不强调学语文与学做人要紧密结合。读书要明理,明做人之理,明报效国家之理。“君子之学,必先明诸心,知所养,然后力行以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程颐《颜子所好何学论》)读书,要讲求修身养性,讲求品德、胸怀。许多学子身体力行,将此作为奋斗的目标。例如文天祥兵败被俘之后,做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就义后从他衣带里找到一张纸条,上面书写了“读圣贤书,所为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16个大字,用以身许国的实际行动实现了读书明做人之理的准则。写文章也讲究做人,文如其人。“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范开《稼轩词序》)学习写作应重视浩然之气的积蓄,道德、品德的完善,不能徒劳于辞章之间。总之,读书、作文均应注意自我心灵的塑造,注意培养完美麦的人格。

(2)熟读精思

蒙学重视识字,《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用现在的话说,是一整套启蒙的系列教材。识字以后读文章,文章范围宽泛。阅读文章强调“熟读”,“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训学斋规》),反复诵读,“破其卷而取其神”(袁枚《随园诗话》)。读书强调学思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精研,精思,就能晓其义,识其神。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打了个很生动的比喻说:“读书如吃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要能长精神,“思”是关键。心之官则思,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心可以有得尔”(《朱子大全·读书之要》)。

(3)勤练

学语文重视实际训练,多读多写几乎是一以贯之。“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察言者必钩其玄。”(韩愈《进学解》)这是指勤奋刻苦地读。写,也是如此,要耗心费力,勤学苦练。要写好文章,“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汤云孙辑《东坡志林》)要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须多实践,多训练。

(4)博览

古人学语文强调广为涉猎,“贪多务得,细大不涓(韩愈《进学解》),强调广闻博识,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古人学习写作的经验之谈,也道出了广泛阅读的重要性。李沂在《秋星阁诗话》申说得还要透彻。他说:“读书非为诗也,而学诗,不可不读书。诗须识高,而非读书则识不高;诗须力厚,而非读书则力不厚;诗须学富,而非读书则学不富。……识见日益高,力量日益厚,学问日益富,诗之神理乃日益出。”写诗非博览不能识高、力厚、学富,写文章岂不也是如此?博览不仅为写作创造条件,更是开阔视野,加强修养。

还可以举出一些,这里不再赘述。传统语文教育也有许多弊端,最为严重的是脱离言语实际和脱离应用实际。书面上读的写的是以先秦两汉语言为基础逐渐形成的文言,与生活中实际使用的活语言距离很大,甚至完全脱节。语文教学重在应用,“学以致用”是重要原则,而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围着科举制度的“指挥棒”转,不切实际,不务实用。十年寒窗学语文,为的是金榜题名,语文成了求功名的敲门砖,危害极大。这些弊端应克服,糟粕应丢弃,切不能换个面目登场。错把腐朽当神奇,害我们现在的学生。

语文教学纵向继承绝不是照搬精华,而是要从现时代的要求出发,吸取精神实质。如学语文与学做人的问题,古代要培养的谦谦君子、求功名利禄者,与今日要培养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有本质区别,但是教语文、学语文,重视人格的塑造确实是优秀传统。如果把语文只看作是语言文字的排列组合,是雕虫小技,那就丢弃了好传统,违背了学语文的根本宗旨。

语文教学在纵向继承的同时还须横向借鉴,广泛地吸收国内外与语文学科相关的知识,如语言学、语法学、文艺学、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吸取养料,以丰富自身。

比如语文教育,占理学的研究,为如何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与特点,进行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等基本知识教学和读、写、听、说等基本技能训练提供了科学依据。又如语文学科的智能训练吸收与借鉴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中若干原则,能既培养学生读、写、听、说能力,又发展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联想力,提高语文教学的综合效应。再如各种教法、学法的借鉴,包括外语教学和其他各科教学的行之有效的经验。

横向借鉴最重要的是“以我为主”,也就是以中学语文教学的需要为主。借鉴不是照搬,不是贴标签,更不是说一些连中国人也听不懂的名词术语吓唬教师与学生,而是要在“化”上下功夫,拿来为我所用。借鉴任何教育理论和具体做法时,要牢记母语教学的特点,符合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

语言文字在时代的长河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成型、而丰富、而严密、而发展。今日的语文教学时处世纪之交,语文教学的社会文化背景变化迅猛,语言环境日趋复杂,现代教育技术日新月异,因而语文教学不是照搬过去,而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出新,赋子时代精神。要做到“出新”,首先要重视从生活中汲取。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要使语文教学有活泼的生命力,须放开眼看,竖起耳听,接受新事物,吸收新信息,让时代活水在语文教育领域流淌。

比如,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词语不断涌现,一国两制、机遇、热点、关停并转、窗口行业、希望工程、追星族等,不胜枚举。对之进行了解、筛选、吸收、积累,很有必要。又如,文学样式出现许多新品种,特别是影视文学出现后,语文教学内容就不得不考虑。实用文的品种、写法也是色彩纷呈,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等等,均须关注。再比如,教学手段现代化,多媒体的出现与应用,都应注意学习,恰当地用到语文教学中,以提高质量。

4.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实用而多彩

中学语文教学纵向继承,横向借鉴,从生活中汲取,皆须紧扣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我们进行的是母语教学,语言和文化不是两个东西,而是一个整体。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不可机械地加以割裂。没有人文,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语言和人是俱在的,不是

有关小学语文论文

有关小学语文论文: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 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朗读能力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基本功。因此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还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陶冶健康的情操。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朗读能力的训练。 “朗”是声音响亮的意思。朗读就是用清楚响亮的声音把文章念出来。即“有声的阅读”。有声的朗读和无声的默读在大脑皮层留下的印象不一样,记忆效果、理解深浅也不一样。以情感人的文学作品更适宜于反复朗诵,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 1朗读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不但通俗易懂,而且很规范,通过朗读,可以训练学生掌握规范的语言,读得多了,就像一个玩惯了水,熟悉了水性的孩子,对规范化的语言也就“习惯成自然”了。如果看书时只是一味地让学生默读,虽然这并不影响读懂他,但是,如果要求说说文章大意或自己的体会时,学生会感到“意思都懂口难开”,因为“出声的朗读”太少,口头表达能力没有培养起来。 人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有高低之分,原因在于:在一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他影响最大的周围的那些人口头表达能有高低之分。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尤为重要。 我国古代的语文教学十分重视熟读背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很有道理。塾堂里总是书声琅琅,课业时总是吟哦不绝。经过十年寒窗磨炼过的士子,“四书”、“五经”、唐诗宋词,都背得滚瓜娴熟。可以说,离开朗读,要形成读书的本领是不可能的。“读写听说”,表明兼顾听说,以读写为主。这无疑是在强调“读”的重要性。通过熟练背诵的吟咏理解字义、句意、文意,陶冶情操,形成阅读能力。 2朗读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 朗读的过程是一个对文章慢慢“咀嚼消化”的过程,它可以弥补快速阅读一目十行,遗忘太多的不足。“咀嚼”得越细,“消化得越好”,人家的东西也就越能“归我所有”。 朗读又是一个对文章细细“品尝回味”的过程,它可以纠正许多学生读书浮光掠影,不求甚解的毛病。通过细细“品尝”,多次“回味”,才能领悟到文章高远的立意、巧妙的布局、娴熟的表达……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作文。 3朗读训练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文章不是无情物”。好的文章寄托着作者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奋发进取、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当学生包含深情地诵读时,他们的情感世界也得到净化和升华。通过文章中生动的语言、丰满的形象,认识了真善美,也认识了假恶丑。 综上所述,朗读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朗读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六篇(可供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六篇 【篇一】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之材,因此,教师如何组织教学,秉持什么样的教师观,学生观,就显得至关重要。爱因斯坦曾说过:“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教师所拥有的良好品德和才能会感染到学生,并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我愿意用自己健康的人格,乐观的心态和温厚的爱去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陪伴他们从稚嫩的小树长成茂盛的参天大树。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我想,在真正站上三尺讲台之前,需要了解语文这门人文学科的内涵:语文是语言以及文学,文化的简称,一般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目,它是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语言文

字是有生命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让课堂变得生动活跃,让同学们感受到语文灵动的美。 夸美纽斯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古至今,教师便被人们称赞为春蚕,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这些光环的背后,是社会,家长,学生对于老师的信任和期望,是老师身上所背负的巨大的责任。那么,教师应该如何组织好教学工作呢?我想,有以下几点要求:一、坚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规范;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给予他们更多的爱与温暖,耐心地和他们进行沟通,打开孩子们的心扉,成为值得他们信任的朋友。在教学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我们的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体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二、教师应注重自身形象,营造良好课堂气氛。古往今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言教和身教缺一不可,言教重在说理,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身教重在示范,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讲,身教比言教更为重要,对学生往往能产生更大的感化作用,更能提高教师的影响力。教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活跃的课堂,卓越的课堂 小学一年级语文组织教学的几点体会 小学朱从未教过一年级,没有想到一年级的孩子如此的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前一个星期课堂纪律非常混乱,整堂课声嘶力竭,却毫无效果。作为指教二十多年的我深知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要有较好的课堂纪律才行。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与实践,下是我对一年级组织课堂教学的几点想法和做法: 一、吸引学生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们刚刚踏入校园进行正规化的学习。根本就不适应,于是我买了一些小奖品,如小红花,小红旗等。上课前先定好规矩,告诉孩子谁这节课坐得端正,谁上课发言声音洪亮,谁不做小动作,不搞东西。。。。。老师就把奖品给他。这样孩子们的积极性提高了很多。争先恐后地争取回答问题。同时中间间插小小的游戏,学生的注意力慢慢增强了。 二、课堂形式灵活多变。 课堂形式单一,即使有小礼品,时间久了孩子也很容易转移注意力。刚有点起色的课堂又开始混乱了,对此我有采取了一些灵活多样的课堂形式来搞好组织教学。如:课堂上的小游戏、小表演、小活动等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当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时候可以运用事先约定好的一些口令组织教学。因为一年级学生年纪小,自我控制力差,情绪易激动,即使是一点小事也往往让他们兴奋半天:拍桌子、大呼小叫、离开座位跳

跃等,所以教师要在突发事件刚出现苗头时,就及时给予转化或制止。具体做法:教师说:“一二三四“,生::坐好姿势”。师:”五六七八“,“闭上嘴巴”。如:。”课程进行一半时可以活动一下如:……点点头,伸伸腰,我们来做课间准备操,动动手,动动脚,开动脑筋勤思考。你一言,我一语,这样发言可不好。耳要聪,目要明,文明守纪我最行,,都坐得很好了。教师和学生一唱一和对儿歌,既简单,又很有节奏感。使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走神的机会。你要求学生做的每一件事,必须事先让他们清楚。然后,我们需要的是足够的耐心要有、细心,让孩子知道你要他们做什么,怎么做。 三、使用儿童化语言。 一年级孩子非常单纯可爱,随时都有可能分散注意力,做事凭兴趣。比如在教学会认的生字时老师可以这样说:“老师这里有十几个生字宝宝,他们找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了,你们愿意做他们的爸爸妈妈吗?孩子们一听马上就感兴趣了。有时孩子对一种学习方式感到有些厌倦的时候,教师班上转换角色,故作天真的对着学生说:“小老师在哪里?”,学生马上一呼百应,伸出双手快乐地欢叫着:“小老师,下这里。”学生都非常渴望做一个小老师,课堂纪律大大提升了。检查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一般采用:小火车,哪路开?哪个小组坐好哪里开。学生听到这样声音,立马坐好,就像等待出发的火车一样,乖极了。老师这样用儿童语言给孩子说话,真的卓越了课堂纪律。 四、及时表扬和鼓励。 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师眼中是最好的,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更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一听到表扬就会有更好的表现。在课堂中,教师要及时表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人教版新课标 语文,这是一门实用性和工具性都相对较强的科目,而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熟练的学会使用文字和语言,做好听说读写的语文最基本的要求,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教学方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一、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产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我们也不要忘记了,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只有信其道,才会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可以采取使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猜谜语或者讲故事等方式进行课程的导入,让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导一些描写景物的课文的时候,可以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从网上下载很多的图片,让学生直接的去感受课文中的景色,弥补学生对于课文知识的想象,为之后的知识教学奠定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将自己置于一个“高人一等”的地位,而是以一个平等地位和学生进行交流学习的心得,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和教师的平等,让学生敢于去想敢于去表达,在互相思考和表达中谈论和进步,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题,这对于学生的兴趣有着极大的刺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学生的思想和意见,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学习氛围都有着非常有利的影响。 二、促进对于学生的日常训练,从训练中提高 练习,这是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这绝不是提高学生学习,加深学生印象的唯一一部分。我们要重视对于学生的练习,但是不可过分的进行练习。练习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仅仅是布置作业这种单一的方式,通过阅读、思考、交流等都可以是进行练习的形式。 比如让学生去感受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让学生从阅读中去感受,当然这种阅读仅仅是单纯的阅读也是不可取的。可以结合作者当时的社会环境或者生活环境,也可以将自己当成是文章中的主人公,让学生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去感受。通常情况下,学生对于阅读课外的过程基本是初读课文,精读课文,品读课文。当然,大多数的学生主要是停留在第一个阶段,少部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三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三篇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三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三篇 (一) 《浅谈如何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 摘要:本文着力探究如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氛围,激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师生,tl,理相容、感情融洽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一tk,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绪(即愉快)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维敏捷,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进而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因此,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愉快中学习。 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新课标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只有这样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 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愿学、乐学,笔者在多年的课改实践中作了以下五方面的探究: I.宽松和谐激趣法 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 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将在师生沟通时起到重要作用。在讲授《列夫·托尔斯泰》一文时,学生对文中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元误的频波”无法理解,笔者就引用同学们正在看的《西游记》激起兴趣:“难道托尔斯泰的眼睛能像太上老君的宝葫芦、像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金角一样能把世界上的物质吸进去?”得到齐声否定后,笔者又问:“我的眼睛能把语文书吸进去吗?”学生答:“不能。”笔者一本正经地说:“我说我能!我能通过眼睛把这本书的内容记到我的脑海中去。”望着笔者“抓起”“塞入”的手势,同学们会心大笑。进而笔者一手指着自己的眼睛一手指着课代表:“我的眼睛能把卢婉敏吸进去吗?”同学们开心答到: “能!”“对,通过眼睛我知道了她是个勤奋好学聪明负责的女孩子。”接着再以好差两生的评价让学生领会了什么是“放出准确无误的频波”,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要学生自己概括对该句话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直至铃声响起还意犹未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语文的答案是丰富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关键词]书法教学;中小学语文教育;应用 一、书法和语文之间的关系简析 近些年来,教育部在颁行相关的书法教育的法令时,都将书法教学与语文教育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让书法教育能够在语文教育中得 到更好地完善。那么,教育部将这二者之间联系起来考察有着怎样 的依据呢?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首先,我们都知道,书法作 为一门重要的艺术,给我们提供了美的享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而在语文教育中,又必然会涉及到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 因此可知二者之间是有着显然的联系的。其次,对于语文教育来说,其最基本的要素就是汉字,在语文教育中,总是需要进行识字、写 字的练习,而对于书法来说,同样也与汉字有着千丝万缕的练习, 书法要形成汉字则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对汉字进行一定的设计从而 使得汉字变得更为美观,形成一种艺术,因此可以说,不管是语文 还是书法,都是以汉字作为重要基础的。最后,语文是一门文学性 很强的科目,通过它往往可以表达出作者个人的一些真情实感,而 书法也同样,不同的风格和笔锋往往体现着作者不同的感情,二者 都是传达感情的一个重要工具。总之,语文和书法之间存在着很多 的内在联系,在日常的语文教育中渗透书法教学,既能够丰富语文 教学的内容也能够促进书法教学取得更大的进步,从而使得中华传 统文化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传播。 二、书法教学在语文教育中应用所面临的问题 尽管国家也颁布了一些政策去促进书法教学的发展,在中小学的语文教育中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渗透,书法教学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就目前的情形来看,我国的书法教学的前景是不容乐观的, 依然有很多因素阻碍着书法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下面我将进 行具体的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大全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大全来源:互联网要点:二年级语文教 学论文收藏 3 ,!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的初探 本学期,我担任了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二年级的学生好动,爱讲小话,课堂效率极差,针对这种情况,在上课之前我首先整顿纪律,耐心的教育他们,给他们讲学习的重要性,要求他们一定要专心听讲,一个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不要只知道玩耍,或者以奖品,向谁和谁学习的方式激励他们。经过教育大部分学生能专心听讲了,还有个别学生有点反复的现象,管不住自己,我便采取点名提醒的方式。这样,纪律基本上算是整顿好了。 少数学生还有一个缺点是书写差错,作业粗心,原因是书写不认真,不讲格式,作业做完了,从不检查,针对这种情况,必须注意强调书写格式,并要求字写得慢些,写得工整,格式不对,书写不工整,一律重新做过,经过一段时间,书写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作业还是错得多,我在班上经常强调,如果语文作业连续十次得满分我就发给谁奖品,这样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少数学生是懒习惯了,所以无动于衷,怎么办呢?当然还有办法,每次作业错了的重新改过,改正确了才能过关,初次,学生都没有这个习惯,作业错了不想改就走了,有的同学干脆不交作业,对此学生,要严肃处理,这样作业基本交得齐, 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教学工作也越来越轻松了。 我对教学工作从不敢松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虚心向年轻教师请教,因为我知道课程是一种实践,只要用心钻研、探索、反思、总结经验,就可以把语文输送到孩子们当中,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变成学生更真实的发展。新课程要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变成一种真实的、动态的、发展的现实。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获取了点滴的教学经验: 一、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这一学期学生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利用汉字的表意特点来分析字形,并对认字方法有比较系统的归纳整理,学生基本上都学会了运用不同的认字方法来独立识字。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将学生引领到生活当中去识字,激起学生识字的极大热情。鼓励学生从不同的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10篇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点滴感悟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重在积累 (一)在生活中积累 在教学“生活中的见闻”时,建议学生利用休息日陪母亲逛菜市场,了解生活中的新鲜事物,体会母亲“当家”的辛苦。茶余饭后走进社区,了解社区的新鲜事。与好友走进图书馆,感受浓厚的阅读氛围。走进大自然,感受四季变化带给人们的美感。因为,只有亲身经历了,亲自感受了,所见所闻才会跃然于纸上。多姿多彩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只有让学生体验生活,学生才能乐于表达生活。 (二)从文本中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在课后练习题中出现了“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等类似的要求。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摘抄材料的过程中进行积累,而后转化为自己的素材。例如,在教学《索溪峪的野》一课,抓住语句优美段落:“索

溪峪,西南紧连张家界,西北毗邻天子山,面积一百四十七平方公里,有景点二百多处。索溪峪山、水、洞自成一体。山,奇峰起伏,交错成趣;水,泉清瀑美,千姿百态;洞,幽深神秘,其妙无比。”学生在反复诵读这一段的基础上抓住“奇峰起伏,交错成趣”“幽深神秘,其妙无比”等语句进行品析,体会作者如此运用辞藻,便赋予这秀丽山水鲜活的生命力,使无限情态尽现眼前。通过阅读欣赏,品词析句,更能使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得到升华。扩大阅读量是学生积累的重要途径。写作要与阅读密切配合,相辅相成。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并在阅读中分析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鼓励学生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以此来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贵在练笔 让学生经常有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好文字这个工具,形成读写能力,并经常记录生活中的事情,最终形成文字。坚持写日记就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机会,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事情无大小,用心感受就好,做到说真话吐真情,才能发出心底的本能的呼唤。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习作环境。譬如,在万物生的春季,与其将学生困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篇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浅谈如何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

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

小学语文课改经验论文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师的教态促成良好课堂气氛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学生在课堂上会通过教师有声语言的讲解而“察其容”,而且还会通过教师的教态而“观其色”。教师的教态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教学气氛,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一种课堂气氛。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课堂气氛。 教师的教态有先入为主的作用。当教师走进教师的那一刻,教师教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这种先入为主的方式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要用亲和、自然的教态去面对学生,及时调整好你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具体来说,要做到:①用微笑面对学生。微笑是人际交流中一种最好的方式,微笑让学生对教师没有惧怕感,课堂气氛温和。如果教师板着脸孔,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让学生感到压抑,学习有紧张感,课堂气氛变得生硬、冷漠,不利于教学的开展。②给予学生鼓励。明代教育家王阳明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教学也如此,教师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别,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长处,获得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放下严厉的批评、呵责,多鼓励、表扬学生,发现他们学习的闪光点,给予学习的自信心。教师的语言、表情,对学生的刺激应该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③多给学生肯定的目光,鼓励的目光。多夸奖孩子们“好极了”“你真棒”等,教师还可奖励学生小红花、作业本等物品,这样让课堂气氛积极向上,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学生这样才能不断进取,有旺盛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三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三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三篇 (一) 《浅谈如何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 摘要:本文着力探究如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氛围,激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师生,tl,理相容、感情融洽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一tk,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绪(即愉快)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维敏捷,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进而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因此,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愉快中学习。 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新课标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性宽容

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只有这样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 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愿学、乐学,笔者在多年的课改实践中作了以下五方面的探究: I.宽松和谐激趣法 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 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将在师生沟通时起到重要作用。在讲授《列夫·托尔斯泰》一文时,学生对文中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元误的频波”无法理解,笔者就引用同学们正在看的《西游记》激起兴趣:“难道托尔斯泰的眼睛能像太上老君的宝葫芦、像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金角一样能把世界上的物质吸进去?”得到齐声否定后,笔者又问:“我的眼睛能把语文书吸进去吗?” 学生答:“不能。”笔者一本正经地说:“我说我能! 我能通过眼睛把这本书的内容记到我的脑海中去。”望着笔者“抓起”“塞入”的手势,同学们会心大笑。进而笔者一手指着自己的眼睛一手指着课代表:“我的眼睛能把卢婉敏吸进去吗?”同学们开心答到: “能!”“对,通过眼睛我知道了她是个勤奋好学聪明负责的女孩子。”接着再以好差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教育论文】

邹新 摘要: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是学生们们学习语文最为重要的阶段。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当紧跟时代的步伐,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们各方面的能力为第一要务,不断使学生们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生字;词句积累;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教学方法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以下这几个教学方向是极为重要的,即语文生字的学习;词句的积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我认为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以这几个教学方向为主,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利用教学去帮助学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呢?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探寻词句积累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生字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学生们学习好生字,才能在未来更好地学习语文,学习生字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是极为重要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生字的教学,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学习更多的生字,使学生们在阅读课文和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可以读懂相关表达的意思,那么教师如何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好生字呢?首先,我认为学好生字的前提是汉语拼音的教学与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不可固守常规,应当创新教学方法,利用汉语拼音与汉字的联系,帮助学生们学好汉字,多学汉字,积累汉字。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汉语拼音去帮助学生学习生字,如:yi这个拼音,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这个拼音联系相关的一些汉字,一,以,已,易等等,使学生们快速地学习和积累汉字量,使学生们学好汉字。其次,教师在生字的教学时,还可以要求学生们在课前通过的方法,使学生们了解相关生字的汉语拼音以及相关生字的意義,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生字。例如: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预习生字的作业,让学生们查阅字典,使学生们在教师教学前对生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教师还要要求学生们将生字所在字典中的页数记在生字旁,以便于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和学生一起学习生字。 二、注重学生词句积累的教学 很多教师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要求学生注重词句的积累有些为时过早,没有必要要求学生注重词句的积累,这样会使学生们的负担加重等等。在我看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词句的积累是十分重要的,虽然可能加重学生们的学习负担,但是教师正确的教学方法可以使这些问题得到相应对缓解,甚至消失。首先,教师在小学语文课文的教学中,在讲解课文时可以找出一些好词好句让学生们试着去了解,不要求学生背诵,只要求学生了解,使学生通过耳语目染逐渐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其次,教师在语文课文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主地去找一些他们认为的好词好句,使学生们可以自主地去学习和积累相关的词句,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来说是具有积极作用。最后,教师在词句积累的教学中,还要要求学生多读相关的词句,适当地加强记忆,使学生们可以快速地积累相关的词句,为学生们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导读:范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篇一: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口语交际”,想说爱你不容易 “要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功,在各种交际的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掌握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交往,发挥合作精神。”这是新课改对语文提出的新要求。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教材中七课次口语交际内容,均分插在各“语文园地”里,粗略看不成一系列,但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的整体,我们应该在总体上进行把握、探究。 一、明确教学目标 1、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的欲望,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通过口语交际全过程的教学活动,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学会倾听,相互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3、努力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文化素养.做到举止谈吐文明礼貌,学会宽容和谅解,培养合作精神。 4、通过口语交际,初步学会分析、归纳、评价的思维方法,受益终身。 二、把握好教学策略 1、钻研、理解教材,立足超越课堂 针对口语交际的不同主题,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钻研教材,挖掘出各种教学资源,巧妙设计,在保证突出教材的前提下,努力创设新颖的“交际点”。高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的差异,往往课堂气氛不是活跃,口语交际容易变成简单的说话课、问答课。课堂上教师应该让学生动起来,引导学生在动态的课堂内调动学生的交际兴趣,把枯燥的一问一答变成现实生活中手舞足蹈的交际活动。学生走出几十平方米的教室,在社会自然的大课堂,让学生自由翱翔。这既减轻了教师课件制作的负担,又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创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2、让学生活跃在口语交际中

本册教材中“口语交际”课的内容与低年级比较有时提高,某些地方还摆脱不了“回答式”的格局,容易形成单句交际。教师必须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开展多边的互动,把学生引导到“我对你说,我听你说”的境界上来。扩大学生参与面,灵活多样开展交互活动。让全体学生活跃在口语交际中。 如:十一册单元一“口语交际”学会解释,这是一项交际说话练习,本课题很重要的一点是教育学生遇到别人误解的时候头脑要冷静,态度要诚恳,要心平气和的把事情的原委向对方解释清楚。题中创设的多种情境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均可能碰到的情况。教时先让学生任意选一条,认真阅读体会,然后引导学生去想清楚这样一些问题:向谁解释,要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解释什么,这是说话的主题部分,要针对对方的误会说明原委;这样解释,即要注意解释的策略。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围绕上述问题组织好语言,可先低声自说,然后同桌互说,最后指明当众演说,以确保人人都有机会。从学生的说话兴趣出发,也可以采用竞赛形式练说,分小组赛,然后由小组推选出代表在全班赛。除了要求学生说话通顺连贯、声音响亮、速度适当外,还应要求学生的说话态度语气,能使对方听懂你的解释,而要求得较好的效果。对于学生的现实情况,教师组织评议,并要求学生能根据评议的反馈及时修正完善自己所解释的内容和方式。 如:第二题陈文彬很喜欢读课外书,爸爸看见了总说:“你就不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是新世纪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我认为新世纪阅读教学应该以读为本,以悟为主,以练为基,实施“读、悟、”融为一体的教学策略。 一、以读为本。 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朗读开始的,所以,最初的阅读能力只能是朗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诵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的体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学习语文,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而恰当地运用朗读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深化语文的课堂功效。 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要求他们读每篇课文都要用正确流利的语言读出语气、读出节奏、读出感情。首先要正确地读,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其次,是流利地读。在正确读的基础上,重点要求读得连贯自然,不读破词句。再次是有感情地读。在读音正确、速度合适的基础上,把握语气的轻重缓急,尤其是要读好人物对话的不同。 如《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一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鲶在银色月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7篇

第一篇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展开主动阅读 兴趣是一种积极而活跃的非智力因素,是一种积极的认知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对象是否感兴趣,直接决定着学生的阅读动机与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成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以兴趣为先导,要加强教学环节的设计,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与强烈的阅读动机,这样学生才能充分调动知识储备与生活阅历,才能形成更多富有个性化的见解。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入故事、游戏、多媒体等,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更能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特点,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的特点来向学生形象、直观地播放能够展现桂林山水秀丽风光的各种图片、图像与视频资料,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从而将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优美情境中,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置身其中,感受着桂林山水风光的秀丽与优美。这比起枯燥的讲解更加富有吸引力,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关注,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进而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而积极地展开阅读活动。学生有了阅读的激情与

动力,更能够突破文字的限制,产生更多的个性化见解,从而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调动学生生活阅历,让学生形成独特感悟 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每一篇文章都不是文字的简单堆砌,在这些平凡的文字背后包含着作者真挚的情感,凝聚着作者的智慧与心血,是作者基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对生活的再加工与再创造,是作者生活的真实写照。要想达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就需要教师唤醒学生对生活的回忆。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都有着丰富而多彩的心理世界与情感世界,这些差异性正是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的重要资源。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并不是将文本简单地进行还原,更为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将学习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基于文本,以文本为中心,同时又超越文本,透过文字表面,达到对文本的深刻理解,从而形成更多富有个性化色彩的见解与看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图片等设施再现教学,并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来搭建起通往语文殿堂的桥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展开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真正达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在交流中升华学生的认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论文10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探讨 时代的快速发展,知识的不断创新,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作为未来建设接班人的学生要具有创新精神。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求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激发,逐渐成为具有个性、创新能力的人才。个性化是一个人较为固定的特性,是区别于他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风格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教书、育人的方式、方法,是个人气质、文化底蕴、性格、魅力的综合体现。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是日积月累,通过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使之不断完善才形成的。 一、影响小学语文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 小学语文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形成受到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包括教师所具有的知识背景、专业技能,教师的学习方法和成长目标;内部因素包括教师的兴趣爱好、理想信念、创新探索精神等。比如不具备创新探索精神的教师只会把书本上的知识原封不动的教给学生,不会与时俱进。有创新探索精

神的教师会把理论和现实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不断修改教案,使学生从中受益,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联系了实际,还能够使学生逐渐形成创新探索精神。 二、塑造小学语文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有效方法 1.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个性 教学风格体现了教师的个人特点,是教学思想和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相对稳定的,形成后较难改变。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来发展教学个性,教师的性格外向、感情丰富、颇具想象力,其教学个性应向情感型或表演型发展;教师善于质疑和推理,性格深沉,理性思维强,其教学个性应向理智型或科学型发展。和自己的个性特点相背离,教师的教学个性就很难形成。语文教师要认真剖析自我,结合自身的思维方式、审美、修养、生活经历等来确定自己的教学个性。 2.塑造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教师要用先进的教学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是以教学思想为依据的,不同的教学风格由不同的教育主张做支撑。具有丰富思想精神的语文教师,其教学风格才能是意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心得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岳阳楼记》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

××”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论文 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有一个问题一直困绕着我:现在的语文学习的时间在减少,却没改变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量,甚至要掌握的知识更多了,也更难了。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为之去创造,去耕耘,使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于是,“有效教学”的理念破冰而出,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众多新观点、新方法推陈出新的今日教坛,学生是否得到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也已成为我们的普遍共识。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到: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空间,让学生做到“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下面就谈谈自己是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 一、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我们要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如:我在教《小露珠》这一课时,我以猜谜语的形式“闪亮透明小圆球,不大不小像豆豆,花草,树叶做摇篮,摇来摇去真自在,太阳出来去无踪。”这是什么?我话音刚落,学生就争先恐后的抢答,看着学生积极的气氛,我又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小露珠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什么时候消失

的?经过几分钟的阅读,他们很快就有了答案,有的说:是在夜幕降临时出现的,在太阳公公出来时消失。有的说:夜深人静,万物都入睡时小露珠出现,在早上七点半消失。此时我点拨到:小露珠的出现,为什么动物们和植物们都喜欢呢?小露珠要走时他们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小露珠要做时又是怎样和他们告别的呢?同学们都很积极的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抢着回答:就像万物都喜欢小露珠一样的心情。通过这样问题情境的创设,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探索的欲望。如此同时,我们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设计教学环节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处理教材,甚至对现在的教材内容加以适度的补充或重新组合,活化教学内容,缩短学生生活与教材内容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首先是教材资源的利用。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设计教学环节,突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教师在设计或选用课件时,首先应明确目的,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如:我在教《小露珠》时,为了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设计了“动物们夸奖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