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与大自然的关系

动植物与大自然的关系
动植物与大自然的关系

1.结构即是一种观念形态,又是物质的一种运动状态.结是结合之义,构是构造之义.合起来理解就是主观世界与物质世界的结合构造的意思.因此,在意识形态世界和物质世界得到广泛

应用。例如,语言结构,建筑结构等。这是人们用来表达世界存在状态和运动状态的专业术

语。(不同类别或相同类别的不同层次按程度多少的顺序进行有机排列;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建筑物上承担重力或外力的部分构造。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料大小、

晶料相对大小、晶体形状及矿物之间结合关系等,所反映出来的岩石构成的特征。)

2.能量:物质运动的一种度量。对应于物质的各种运动形式,能量也有各种形式,彼此可以

互相转换,但总量不变。热力学中的能量主要指热能和由热能转换而成的机械能。(生命系统的基础和生态系统的动力,一切生命活动都存在着的能量流动和转化。量度物体做功的物理量。能量分为机械能、分子内能、电能、化学能、原子能等。亦简称能。)

3.工具:加工中使用的刀具、量具、模具等加工器具的总称。(汉语词语,原指工作时所需

用的器具,后引申为为达到、完成或促进某一事物的手段。它的好处可以是机械性,也可以是智能性的。大部分工具都是简单机械。例如一根铁棍可以当作槓杆使用,力点离开支点越远,杠杆传递的力就越大。)

4.动物:自然界中生物的一大类,与植物相对。多以有机物为食料,有神经,有感觉,能运

动。动物是多细胞真核生命体中的一大类群,称之为动物界。一般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只能以有机物(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为食料,因此具有与植物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进行摄食、消化、吸收、呼吸、循环、排泄、感觉、运动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动物的分类动物学根据自然界动物的形态、身体内部构造、胚胎发育的特点、生理习性、生活的地理环

境等特征,将特征相同或相似的动物归为同一类.成为脊索动物和无脊索动物两大类。

5.无脊椎动物中包括:原生动物、扁形动物、腔肠动物、棘皮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线形动物八大类。所以无脊椎动物占世界上所有动物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6.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五大种类。

7.脊椎动物特征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脊索只见于胚胎期)。脊柱保护脊髓、脊柱与其他

骨骼组成脊椎动物特有的内骨骼系统。有明显的头部,背神经管的前端分化成脑及其他感觉

器官,例如眼、耳等、脑及感觉器官集中在头部,可加强动物对外界的感应。身体由表皮及

真皮覆盖。皮肤有腺体,大部分脊椎动物的皮肤有保护性构造,例如鳞片、羽毛、体毛等。有完整的消化系统、口腔内有舌,多数有牙齿,亦有肝及胰脏。循环系统包括有心脏、动脉、

静脉及血管。排泄系统包括两个肾脏及一个膀胱。有内分泌腺,能分激素(荷尔蒙)调节身体机能,生长及生殖。

8.无脊索动物:动物界的一门,分类地位仅次于脊索动物门。以肠体腔法形成体腔,因口腔背侧向前方吻部突出一个小盲管,有些学者称它为口索,认为相当于脊索构造,因而得名。全世界现生种不到100种,均为海生,营底栖生活。

9.植物(Plants)是生物界中的一大类。一般有叶绿素,基质,细胞核,没有神经系统。分藻类、地衣、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植物是能够进

行光合作用的多细胞真核生物。但许多多细胞的藻类也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它们与植物的最重要区别就是水生和陆生。我们可下这样一个定义;植物是适于陆地生活的多细胞

的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由根、茎、叶组成,表面有角质膜、有气孔、输导组织和雌/ 雄配子囊,胚在配子囊中发育。这些重要区别说明植物与藻类十分不同,因此五界系统中把

藻类列入原生生物界。但另一方面,藻类和植物有许多共同之处,是否确应属于不同的界,尚有争论。(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包含了如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地衣及绿藻等熟悉的生物。种子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拟蕨类等植物中,据估计现存大约

有350000个物种。直至2004年,其中的287655个物种已被确认,有258650种开花植物15000 种

苔藓植物。绿色植物大部分的能源是经由光合作用从太阳光中得到的。)

10.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形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

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但有些微生物是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

11.遗传是指经由基因的传递,使后代获得亲代的特征。遗传学是研究此一现象的学科,目

前已知地球上现存的生命主要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除了遗传之外,决定生物特征的因

素还有环境,以及环境与遗传的交互作用。(生物世代之间的连续性和相似性。(1)性状由亲代向子代传递的现象。(2)性状由亲代向子代传递的过程。)

12.变异:定义1 :同一物种内个体之间形态和生理特征的差异。定义2:亲代与子代间或群

体内不同个体间基因型或表型的差异。定义3:群体中个体之间的差异。(同种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所表现的差异。)

13.运动:物体位置不断改变的现象。运动是物质的固有性质和存在方式,是物质所固有的

根本属性,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运动具守恒性,即运动既不能被创

造又不能被消灭,其具体形式则是多样的并且互相转化,在转化中运动总量不变。

14.静止:静止即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相对静止有两种基本情形:一是指某种特定物体在空间上相对于其他物体没有发生位置移动,二是指事物处在量变阶段,没有发生质变。

15.消化系统: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等部。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消化腺有小消化

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卜肝和胰。

16.循环系统:循环系统是生物体的细胞外液(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及其借以循环流

动的管道组成的系统。从动物形成心脏以后循环系统分心脏和血管两大部分,叫做心血管系统。循环系统是生物体内的运输系统,它将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和由鳃或肺吸进的氧输送

到各组织器官并将各组织器官的代谢产物通过同样的途径输入血液,经肺、肾排出。它还输

送热量到身体各部以保持体温,输送激素到靶器官以调节其功能。

17.呼吸系统: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 )是执行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的总称。呼吸系统的机能主要是与外界的进行气体交换,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氧气,完成气体吐故纳新。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18.神经系统: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

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神经系统是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所组成,人体有数

以亿计的神经元。

19.声音:能引起听觉的声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声

波的形式传播。声音只是声波通过固体或液体、气体传播形成的运动。声波振动内耳的听小

骨,这些振动被转化为微小的电子脑波,它就是我们觉察到的声音。内耳采用的原理与麦克

风捕获声波或扬声器的发音一样,它是移动的机械部分与气压波之间的关系。自然,在声波音调低、移动缓慢并足够大时,我们实际上可以感觉”到气压波振动身体。因此我们用混合

的身体部分觉察到声音。

20.光:光是一种能量的形态,它可以从一个物体传播到另一个物体,其中无需任何物质

Mz.曰

媒介。通常将这种能量的传递方式谓之辐射,其含义是能量从能源出发沿直线(在同一介质

内)向四面八方传播。关于光的本质,早在十七世纪中叶就被牛顿与麦克斯韦分别以微粒说”、波动说”进行了详细探讨,并成为当前所公论的光具有波粒二重性”的理论基础。约100多年前,人们又进一步证实了光是一种电磁波,更严格地说,在极为宽、阔的电磁波谱大家族中。可见光的光波只占有很小的空间,如下表所示。其波长范围处在380nm-770nm ,

电磁波谱波长区域。(光是人类眼睛可以看见的一种电磁波, 也称可见光谱。在科学上的定

义,光是指所有的电磁波谱。光是由光子为基本粒子组成,具有粒子性与波动性,

称为波粒 二象性。光可以在真空、 空气、水等透明的物质中传播。 对于可见光的范围没有一个明确的 界限,一般人的眼睛所能接受的光的波长在 400-700毫米之间。人们看到的光来自于太阳或

借助于产生光的设备,包括白炽灯泡、荧光灯管、激光器、萤火虫等。

) 21. 回路:电流通过器件或其他介质后流回电源的通路。通常指闭合电路。只通过任何结点 一次即能

构成闭合路径的支路集合。 22. 板块学说:板块构造学说(Plate tectonics )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 的。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不变形且坚固的板块

(地壳),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 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由于地球表面积是有限的,地球板块分类为三种状态:其一 为彼此接近的汇聚型板块边界; 其二为彼此远离的分离型板块边界;

其三为彼此交错的转换 型板块边界。板块本身是不会变形的,地球表面活动便都在这三种状态下集中发生

. 23. 细胞:能进行独立繁殖的有膜包围的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一般由质膜、细胞 质和核

(或拟核)构成,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4. 火山:岩浆活动穿过地壳,到达地面或伴随有水气和灰渣喷出地表,形成特殊结构和锥 状形态的山体。 地壳之下100至150千米处,有一个 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 气体挥发份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

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 就形成了火

山。火山爆发能喷出多种物质。 25. 地震:

26. 热:可在两个热力系之间或热力系与外界之间因温度差而传递的一种能量形式。做功或 热传递(包括对流.辐射.热传导)。热以波的形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播。

热可加速分子

的无规则运动。核爆时发出大量热。 27. 热传导:物体各部分无相对位移,仅依靠物质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 而使热量从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28. 热对流:由于热力作用而驱动的对流。物体以电磁波或粒

子态传播或发射的现象。是指 热量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的一

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 的速度愈快;通风孔洞所处位置愈

高,热对流速度愈快。

响初期火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影响热传导的主要因素是:

度和截面积。导热系数愈 大、厚度愈小、传导的热量愈多。 29. 热辐射:物体由于具有温度而辐射电磁波的现象。热量传递的

3种方式之一。一切温度高 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能产生热辐射,温度愈高,辐射出的总能量就愈大,短波成分也愈多。 热辐射的光谱是连续谱,波长覆盖范围理论上可从

0直至汽一般的热辐射主要靠波长较长 的可见光和红外线传播。 由于电磁波的传播无需任何介质,

所以热辐射是在真空中唯一的传 热方式。 30.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自养生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等不同营养层次的生物,后者 依次以前者为食物而形成的单向链状关系。

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的能量运转序列,

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体现。 31. 群落:栖息于一定地域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通过相互作用而有机结合的集合体。

32. 冬眠:动物体温下降,新陈代谢水平降低,进入昏睡状态以度过寒冷冬季的行为。

33. 土壤: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 未固结层。

34. 电:与静电荷或动电荷相联系的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电是像电子和质子这样的亚原子 粒子之间的产生排斥力和吸引力的一种属性。 它是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 火场中通风孔洞面积愈大,热对流 热对流是热传播的重要方式,是影 温差、导热系数和导热物体的厚

电或电荷

有两种:我们把一种叫做正电、另一种叫做负电。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带电物体同性相斥、异

性相吸,其吸引力或排斥力遵从库仑定律。电是个一般术语,包括了许多种由于电荷的存在

或移动而产生的现象。这其中有许多很容易观察到的现象,像闪电、静电等等,还有一些比较生疏的概念,像电磁场、电磁感应等等。

35.磁:物质具有能吸引铁、钴、镍等金属的特性。磁铁的种类很多体和软磁

般分为硬〈永〉磁

体两大类,我们所说的磁铁,一般都是指永磁磁铁。

36.光的反射:一种光学现象,指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

37.光的折射: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同一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例如:池水变浅.钢笔错位.插鱼以及铅笔经过水面而断........

38.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其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同化为有机物。光合生物吸收太阳的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再利用自然界的二氧化碳和水,产生各种有机物的过程。

39.根:植物学名词,根是植物的营养器官,通常位于地表下面,负责吸收土壤里面的水分

及溶解其中的离子,并且具有支持、贮存合成有机物质的作用。由胚根发育而来的植株体轴

地下部分。

40.茎:植物体中轴部分。直立或匍匐于水中,茎上生有分枝,分枝顶端具有分生细胞,进行顶端生长。茎一般分化成短的节和长的节间两部分。

41.叶:维管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由植株顶芽或侧芽茎尖顶端分生组织周缘区发生的叶原基生长和分化形成。

42.花: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花是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见彩图)。具有繁殖功能的变态短枝。典型的花,在一个有限生长的短轴上,着生花萼、花瓣和产生生殖细胞的雄蕊与雌蕊。花由花冠、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颜色,有的长得很艳丽,有香味。

43.果实:被子植物的花经传粉、受精后,由雌蕊的子房或有花的其他部分参加而形成的具

有果皮及种子的器官。今泛指植物花经传粉、受精后,由雌蕊或有花的其他部分参加而形

成的具有果皮及种子的器官。

44.种子:种子植物的胚珠经受精后长成的结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体,它由

胚珠经过传粉受精形成。种子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3部分组成,有的植物成熟的种子只有

种皮和胚两部分。种子的形成使幼小的孢子体枣胚得到母体的保护,并象哺乳动物的胎儿那

样得到充足的养料。种子还有种种适于传播或抵抗不良条件的结构,为植物的种族延续创造

了良好的条件。所以在植物的系统发育过程中种子植物能够代替蕨类植物取得优势地位。有多种同词别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